『壹』 中國近代的著名畫家有哪些
吳昌碩:近代畫家。浙江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原名俊,字昌碩,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石尊者等。身長金石書畫,無一不精,作品氣魄雄渾,蒼勁鐵骨,為中國畫壇一代巨匠。
齊白石(1864~1957):現代書畫家、篆刻家。名璜,字瀕生,號白石,湖南湘潭人。早年為木匠,27歲拜當地文人為師,學詩書畫印。57歲後定居北京,賣畫治印。60歲後,「衰年變法」重視創造,融傳統寫意畫和民間繪畫技法於一爐。所畫花鳥蟲魚蝦蟹,筆墨縱橫雄健,造型簡練質朴,色彩鮮明熱烈,闊筆寫意花卉與微毫畢現的草蟲巧妙結合,神態活現。
張大千(1899~1983):現代畫家。原名權,改名爰,字季愛,號大千,齋名大風堂。生於四川內江,祖籍廣東番禺。1917年留學日本,在京都學染織。1919年回國後從曾熙、李瑞清學書畫。1941年赴敦煌石窟臨摹壁畫。
徐悲鴻(1895~1953),現代畫家,江蘇宜興人。曾留學法國。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擅長油畫、中國畫,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傳達神情,代表作:《九方皋》、《愚公移山》。所畫花鳥、風景、走獸,簡練明快,富有生氣,尤以畫馬馳譽中外。
黃賓虹(1865~1955),浙江金華人。名質,字朴存,擅長山水、花卉並注重寫生,但成名相對較晚。50歲以後,他的畫風逐漸趨於寫實。80歲以後,才真正形成了人們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畫風。黃賓虹晚年的山水畫,所畫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礴,驚世駭俗,這一顯著特點,也使中國的山水畫上升到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
李可染(1907~1989年),室名師牛堂,江蘇徐州人。自幼習畫,先入上海美專師范科,杭州西湖國立藝專研究生班,師事法國名畫家克羅多學習油畫,深受潘天壽、林風眠影響,並師從齊白石、黃賓虹學畫。擅山水、重寫生,並將西畫中的明暗處理方法引入中國畫,將西畫技法和諧地融化在深厚的傳統筆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傅抱石(1904~1965),現代山水畫大家,人民大會堂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便是他與關山月合作的傑作。原名瑞麟,號抱石齋主人,江西南昌人。傅抱石在山水畫上成就巨大。他還擅繪水和雨,獨創「抱石皴」法。他的人物畫也自成一格。
關山月(1912~2000),生於廣東省陽江縣。關山月的山水畫立意高遠,境界恢宏;他的梅花,枝幹如鐵,繁花似火,雄渾厚重,清麗秀逸。其代表作有《俏不爭春》、《綠色長城》、《天山牧歌》、《碧浪涌南天》、《祁連牧居》及與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等。
林風眠(1900~1991),原名鳳鳴,廣東梅縣人。林風眠早年創作以油畫人物為主,兼畫水墨山水、花鳥。其繪畫廣泛吸收古典藝術、印象主義、野獸主義藝術的營養,並加以消化,同時又研究中國傳統美術和民間藝術。代表作有《摸索》、《人道》、《人間》、《生之欲》、《人類的歷史》等。
劉海粟(1896~1994),原名槃,字季芳,號海翁。祖籍安徽鳳陽,1896年3月生於江蘇常州。對中國畫、油畫、書法、詩詞和藝術理論都有精深造詣。國畫創作博取傳統精英而不泥古,注重寫生,擅山水、花鳥、走獸,喜作潑墨潑彩法。畫風豪放奇肆,蒼莽勁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
李苦禪(1899~1983),原名李英、李英傑,字勵公,山東省高唐縣人。當代傑出的大寫意花鳥畫家。他的作品繼承了中國畫的優良傳統,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前輩的技法,並融中西技法於一爐,滲透古法又能獨辟蹊徑,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面發展出了自己獨到的特色。他經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花、八哥、鸕鶿以及雄鷹等等作為題材作畫。代表作有《盛荷》、《群鷹圖》、《蘭竹》、《芙蓉》等。
黃胄(1925~1997),原姓梁,名淦堂,字映齊,河北省蠡景人。主張以速寫起家,在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兩次大量臨摹古代精品。以大批新意境、新技藝,展示出筆墨流暢、氣度澎湃的佳作,給中國畫壇開一代新典範。代表作:《洪荒風雪》、《載歌行》、《豐樂圖》、《歡騰的草原》、《牧馬圖》。
『貳』 新中國成立之前有哪些愛國氣節的藝術家
梅蘭芳,抗戰期間拒絕登台,蓄須明志。
『叄』 中國當代著名畫家都有誰 這幾位絕對值得收藏
首先啊,
現代,是從1919到1949
當代是從1949年至今
再次聲明,這些是我從別的回答里拿過來的。。。
傅抱石: (1904-1964)江西新喻人,早年日本,攻東方美術史學。由於長期對真山真水的體察,畫意深邃,章法新穎,善用濃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體,達到翁郁淋漓,氣勢磅礴的效果。在傳統技法基礎上,推陳出新,獨樹一幟,對解放後的山水畫,起了繼往開來的作用。其人物畫,線條勁健,深得傳神之妙。解放前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教授。解放後,任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教授、中國美協副主席,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出版有《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研究》、《中國山水人物技法》、《中國繪畫理論》、《石濤山人年譜》、《羅馬尼亞寫生集》、《捷克斯洛伐克寫生集》、《東北寫生集》、《浙江寫生集》等。又精篆刻,並有《印譜》行世。其代表作有《蘭亭圖》、《麗人行》、《九歌圖—湘夫人》、《江南春》、《待細把江山圖畫》等。一九六五年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歲。
黃賓虹:(1865-1955)現代傑出畫家。名質,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等。祖籍安徽歙縣,出生於浙江金華。幼喜繪畫,課余之暇,兼習篆刻。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曾從鄭,陳崇光等學花鳥。後居上海三十年,前二十年,主要在報社、書局任職,從事新聞與美術編輯工作;後轉做教育工作,先後任上海各藝術學校的教授。又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術學院任教。任中國美術家協會華東分會副主席。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殘,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洗耳恭聽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七十歲後,後畫作品,興會淋漓、渾厚華滋;喜以積墨、潑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礴。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他的書法「鍾鼎」的功力較深。其著作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古畫微》、《畫學編》、《金石書畫編》、《畫法要旨》等,與鄧實合輯《美術叢書》並有輯本《黃賓虹畫語錄》。
李可染: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於江蘇徐州,13歲從師鄉賢錢食芝學習傳統山水畫,16歲入上海私立美專學習。1929年以優異的成績入杭州(國際)西湖藝術院,破格錄取為研究生,師從林鳳眠等教授,研習西畫。1943年應聘為重慶國立藝專講師,從事中國畫教學、創作和工作。1946年應徐悲鴻之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同時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作。新中國成立後、他進一步致力於中國畫藝術的革新。將「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為座右銘,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獲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鮮明的時代精神和藝術個性促進了民族傳統繪畫的嬗變與升華。可染先生自成體系的教育思想,出現了活躍於畫壇的「李可染學派「。它不僅是畫壇辛勤耕耘70餘年的一代宗師,而且在藝術觀念的開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貢獻,既影響早已越出美術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評價。
李苦禪簡介:(1898-1983)名英,字苦禪。山東高唐人。1925年就學於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不久為藝術大師齊白石知遇,欣納門下,開始學習中國畫。畢業後曾先後在北京師范學校、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任教。建國後,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第六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等。一生從事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六十餘載,對花鳥大寫意畫具有特色,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前輩技法,筆墨雄闊,氣勢磅礴,自成風貌。傳世作品有,《盛荷》、《群鷹圖》、《蘭竹》、《芙蓉》、《秋節風味》等。1978後人民美術出版《李苦禪畫輯》影印本;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李苦禪畫集》影印本。
黃胄簡介:原名梁樹年。1925年3月生,河北省蠡縣人,早年參加革命,任西北軍區戰士讀物編輯。
黃胄從師趙望雲,一直生活在西北,成為專業畫家,擔任西北師院美術系講師,後到總政任創作員,現為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1997年春去世。
他創作的《洪荒風雪》獲第六屆青年聯歡會金質獎章,出版有《黃胄作品集》、《百驢圖》、《黃胄新作選》等。
黃胄是富於獨創精神的畫家。在中國畫走向現代的進程中,黃胄起了不可替
『肆』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是誰他有哪些作品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是“老舍”,他的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老張的哲學》等等。我認為這位老先生的一生都是傳奇,尤其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方式,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老舍本來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獲得者,可惜當年的變故導致這個獎項與他失之交臂,真的是太可惜了。現在大學生如果讀過老舍的作品,對他們來說就是一次靈魂的升華,它能夠讓我們從現有的生活中走出來,回到那個貧苦的年代,那份真摯的感情足夠我們深思和感悟。
老舍先生雖然是我們尊敬的人,但是也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心態就是一柄雙刃刀,積極的心態可以成就人生,而消極的心態則會毀滅人生。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就算生活無情的傷害了你,我們也要學會微笑面對。
『伍』 中國最著名的國畫家是誰
虎,乃百獸之王,威猛雄健,有王者之氣,歷來受到很多畫家的垂青,但畫虎的集大成者卻少之又少,那麼中國有哪些以畫虎聞名於世的藝術家呢?
我們都知道馮大中先生以「天下第一虎」的美名而享譽畫壇,也屬前輩殊不知,在中國畫壇,畫虎名家眾多,就讓小編為大家梳理下中國10大畫虎名家,看看都是哪路世外高人!
姚少華, 1942年出生於北京藝術世家,自幼酷愛繪畫,為大風堂再傳弟子。擅長畫走獸,尤擅畫虎。師承一代宗師張大千得意傳人胡爽庵、何海霞等大師。作品在天安門城樓大廳、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南海等地均有收藏,並多次在我國的香港、台灣以及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美國等地展出,作為國禮贈送許多國家領導人。姚少華1999年榮獲聯合國頒發的「世界和平教育者獎」,現為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名家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
馮大中,1949年生於遼寧省。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美協副主席,國家一級畫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作品《蘇醒》、《母與子》入選《中國美術全集》;作品《蘇醒》、《驚夢》入選'中國百年畫展'及《中國百年畫集》;有18件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收藏,另有數十件作品被國內外重要美術館、專業機構及收藏家收藏。
馮大中的畫風嚴肅典雅,畫虎突破了程式化的俗套,賦予虎以人文之神韻,並創造了自己的藝術符號,堪稱'前無古人,後啟來者',被譽為'天下第一虎'。其以山水成名,山水畫境亦雄渾野逸,蒼潤博大,現自家面目。
杜軍,1960年生,北京市人,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市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央直屬機關書畫協會副主席,中國山水畫創作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展覽部主任。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擅畫虎,亦作山水、人物、藝術風格追求雄渾野逸,蒼潤博大,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全軍美術展覽,並獲獎。
孟祥順(順者),嘯林山房主人,祖籍山東。1956年出生於通化,八四年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協展覽,五次獲獎,深受美術界、收藏家關注。2004年秋季北京當代國畫家大型拍賣會榮榜前十位。他以前所未有的超寫實藝術手法,創作了一批巨幅獅虎,以其極具視覺沖擊力的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和深厚的文化內蘊,確立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和藝術語言,從而在當今畫壇獲得「畫虎國手」的美譽。
高偉,又名高英偉,嘯林齋主人。1961年生於青島膠南,祖籍山東諸城,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獲藝術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協理事,中南海特邀畫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榮譽理事,中國傳媒大學國畫創作室副主任、教授,中國美術家畫院院長,上海民族畫院副院長,盛世丹青書畫網簽約畫家。
高偉以畫虎而著稱,是當今中國實力派畫虎畫家的領軍人物之一,是「大風堂」畫虎宗師張大千、張善孖第四代傳人,是繼姚少華、馮大中先生之後的又一位走向高峰的畫虎健將。2012年與畫虎名家馮大中等共同評選為《中國十大畫虎名家》;同年被評為「中國當代10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畫家」;2013年入選「2013-2014中國美術年度人物風雲榜」;作品及藝術成就入編《中國美術編年史1949—2014》年卷。
田茂懷,1948年生於河北衡水。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北省書畫院副院長,河北科技大學客座教授,盛世丹青書畫網簽約畫家。
擅畫虎,兼工人物、動物。追求虎文化理念,以嬉笑怒罵、亦庄亦諧、擬人寓理的表現形式,推崇「真、善、美」,抨斥「假、惡、丑」,工、寫兼施,形成自己獨特的畫虎藝術風格,並有一定數量的年畫、連環畫、漫畫出版、參展。多幅作品先後入選第六、七、八、九屆全國美展,均獲省創作金、銀獎。
近年來有數十件虎畫作品應邀赴國內外參展,獲獎或予收藏。畫家作品和傳略被收入《中國書畫名家大辭典》《九九中國百傑畫家精品集》《中國書畫名家畫集》《中國畫名家百虎畫集》《中國當代畫虎名家》等典籍並於2006年出版《田茂懷畫虎集》
『陸』 新中國成立後獲得人民藝術家的有誰
老舍
老舍,中國小說家、劇作家。生於1899年,卒於1966年,滿族,祖籍北京。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趙子日》、《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二馬》、《小坡的生日》、《離婚》、《貓城記》、《正紅旗下》,劇本《殘霧》、《方珍珠》、《面子問題》、《龍須溝》、《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戲劇集》、《柳樹井》、《女店員》、《全家福》、《茶館》,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於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
1924年,老舍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授漢語和中國文學。自1925年起,陸續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作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於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後,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島山東大學教授。在這兩所大學,相繼開設文學概論、外國文學史、歐洲文藝思潮、小說作法等課程。課余繼續從事創作。沿襲原來的藝術取向的,有長篇小說《離婚》和《牛天賜傳》等,都寫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劇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寫從淺露趨向含蓄,相當圓熟地形成他作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態的風俗畫師、市民社會的表現者和批判者獨特的藝術風格。面對愈來愈嚴酷的社會現實,創作出現兩種新的趨勢:一是日益關切國家大事,由此觸發寫作的靈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製造的五三慘案的刺激,寫了《大明湖》,九一八事變引起他「對國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說《貓城記》的問世;一是更加關懷城市貧民的苦難,以此作為主要描寫對象,《月牙兒》敘述母女兩代淪為暗娼,《我這一輩子》訴說下級警察的坎坷經歷。在《駱駝祥子》中,以農村來到城市拉車的祥子個人的毀滅,寫出一場沉痛的社會悲劇。把城市底層暗無天日的生活引進現代文學的藝術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樹。
《駱駝祥子》是他個人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重要作品。他從30年代初起 ,開始寫作短篇小說 ,作品收入《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型大小》、《斷魂槍》諸篇,綽約多姿,精緻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11月濟南淪陷前夕,隻身奔赴武漢。1938年3月 ,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出任總務部主任。抗戰8年中,對文藝界的團結抗日多有貢獻。他寫於抗戰時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為民族解放服務為題旨。戰爭初起,他熱情提倡通俗文藝,寫作宣傳抗日的鼓詞、相聲、墜子等小型作品,供藝人演唱。隨後,轉向直接向群眾宣傳的話劇創作,連續寫劇照了《殘霧》、《張自忠》、《國家至上》等10餘個劇本,頌揚民族正氣、表彰愛國志士,批判不利於團結抗日的社會弊端,在當時起了積極的宣傳作用。自1944年初開始,進入長篇小說《四世同堂》的創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會和所擅長的幽默諷刺藝術。小說刻畫深受傳統觀念束縛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關頭的內心沖突,於苦難中升騰起來的覺醒和抗爭,自然也有消極逃匿和無恥墮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戰時期的力作,也是抗戰文藝的重要收獲。1946年3月,老舍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繼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和將自己的作品譯成英文。
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老舍立即啟程回國。新社會的新氣象使他極為振奮,不久就發表以藝人生活為題材的劇作《方珍珠》。1951年初創作的話劇《龍須溝》上演,獲得巨大成功。劇本通過大雜院幾戶人家的悲歡離合,寫出了歷盡滄桑的北京和備嘗艱辛的城市貧民正在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是獻給新中國的一曲頌歌。《龍須溝》是老舍創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獲得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50~60年代,他在文藝、政治、社會、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擔任多種職務,但仍然勤奮創作。作品以話劇為主,有《春華秋實》、《西望長安》、《紅大院》、《女店員》等,以刻畫北京市民告別舊生活、迎接新時代的精神歷程的作品較為成功。他還寫有散文《我熱愛新北京》。自50年代後半期起,老舍在話劇《茶館》、《義和團》(又名《神拳》)和小說《正紅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轉而描繪近代北京的歷史風雲。《茶館》以一座茶館作為舞台,展開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民國初年北洋軍閥盤踞時期、國民黨政權崩潰前夕3個時代的生活場景和歷史動向,寫出舊中國的日趨衰微,揭示必須尋找別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話劇藝術在這個劇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館》是當代中國話劇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劇目,繼《駱駝祥子》之後,再次為老舍贏得國際聲譽。
老舍在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思想上藝術上不斷取得重要進展和突破。他寫作勤奮,孜孜不倦地涉獵文學創作的各個領域,是位多產作家,一生寫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於1966年8月24日自溺於北京太平湖。
『柒』 中國的文藝家有哪些他們有哪些故事
徐悲鴻 ,1895--1953,江蘇宜興屺亭橋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徐悲鴻出身貧寒,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范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並自修素描。1917年留學日本學習美術,不久回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赴法國留學,1923年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游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香港、新加坡、印度舉辦義賣畫展,宣傳支援抗日。後重返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現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為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
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搏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嚮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志。
徐悲鴻長期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他發現和團結了眾多的美術界著名人士。他培養的學生中人材輩出,許多已成為著名藝術家,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中堅骨幹。他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
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願望,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餘件,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余件,全部捐獻給國家。次年,徐悲鴻故居被辟為徐悲鴻紀念館,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寫「悲鴻故居」扁額。
潘漢年 (1906—1977),宜興歸徑人。1925年入黨。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機關報《國民軍日報》總編輯。1928年被調到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文化界的統戰工作,先後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左冀文化總同盟」黨組書記。1933年任中央局宣傳部長。1934年參加長征,任總政治部宣傳部長兼地方工作部長。
1935年起在香港、廣州、武漢、上海等地領導對敵斗爭和統一戰線工作。1949年任上海市委副書記、副市長。1955年因「內奸」問題被逮捕判刑。1977年含冤病逝。
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關於潘漢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的通知》指出:"他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久經考驗的優秀共產黨員。政治上對黨忠誠,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蔣南翔 (1913——1988),宜興高塍鎮人。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1933年入黨。曾任清華黨支部書記,領導了「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後長期從事青委領導工作。1949年籌備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1952年任清華大學校長、黨委書記。
1960年至1965年任教育部副部長、高教部副部長、部長,主持起草了《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簡稱「高教60條」)等,為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建立作出了貢獻。「文革」期間被批鬥、下車間勞動。1977年任天津市委書記。1978年任國家科委常務副主任。1979年任教育部長兼黨組書記。1982年任中央黨校第一副校長,1982年9月當選為十二屆中央委員。1985年任中顧委委員。1988年在北京逝世。
『捌』 新中國成立後的藝術家都有誰
徐悲鴻應該能算一個。
『玖』 除了郭蘭英,還有哪些有名的老藝術家
除了郭蘭英,還有白楊,李雙江,這些都是比較出名的老藝術家。
『拾』 人民藝術家有哪幾位
人民藝術家有:
1、郭蘭英:
老舍是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北京人藝編劇,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龍須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