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們是什麼時候開始自稱是中國人的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朝,距今已近3000年。在古代,「中國」狹義上指國都;廣義上泛指黃河中下游文明中心地區,是一地理和文化概念,民族和國家上的意義很弱,到近代(清末)才被賦予國家的含義。民國時正式作為法定國家稱謂。
⑵ 「中國人」這稱呼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我知道的最早的就是漢武帝時候。好像記得什麼時候出土一個絲綢文物,記錄的是漢武帝時候一次五星連珠的事件。其中就將當時的漢朝稱作「中國」。原文好像是「五星連珠,耀我中國」
⑶ 歷史中外國人什麼時期開始稱我們是中國人
歷史中外國人從公元1世紀以後開始稱我們是中國人。
現在西方對中國所用的「支那」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公元1世紀以後。公元1世紀中葉,一本用希臘文寫成的《厄利垂亞海航行記》首次提到了「支那」這個名字。這本書的作者不詳。在這本書里,專門提到了「支那人」(thinae),並且明確說到,絲綢就是從這里來的。
歐洲一些國家稱中國為「China」、「Chine」是源於 「秦」(Chin)。英文「瓷器」(china)一詞則是由 「China」一詞派生來的,而不是「China」是從「c hina」派生的。說Chinese是「瓷人」完全是無中生 有,挑撥離間。隨便問問你身邊的美國人或英國人就會得出答案。 Chinese硬譯是「秦人」。就像早先的華人自稱「唐人」。
⑷ 漢人何時開始叫中國人
自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有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和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嚴格地說,古代"中國"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當然,歷史上的"中國"並不等於今天"中國"的范圍.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漢朝的國號是"漢",唐朝的國號是"唐",以後建立的王朝國號有宋,遼,夏,金,元,明等,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條約上簽署的國名是"大清".他們的國號都不叫"中國".
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全國解放後,我們也把"中國"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現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的最初意思是什麼呢?中者,天下之中心也。國者,大都城也。『中國』的最初的字面意思是位於天下之中心的大城。『中國』是華夏君主所駐的城市。華夏正統帝王代表其統治下的華夏帝國,『中國』也就衍伸為華夏國家。『中國』自上古(不晚於周朝建國時期)就是華夏國家總體的代稱,華夏兒女在夷蠻之人的眼中口中就是所謂的『中國之人』。此類記載遍布華夏和非華夏的文字記載。
個人覺得應該具體「中國」(中華民國簡稱)的稱呼的出現,應該從辛亥革命以後,中華民國成立時算起,那時才開始叫中國人吧。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想分的那麼清楚是不太可能的。
⑸ 古人是什麼時候開始自稱為中國人的
民國時期最早開始用中國指代現在的國家。以前中國這個詞指的是世界的中央,古代以王朝指代國家,天下指代江山,改朝換代指的是亡國,被其他民族入侵稱為亡天下。古時候雖然有中國這個詞,但沒有用過這個詞來稱呼我們國家,只是形容我們是出於世界中央。把中國上升為國家的高度是清滅亡之後,民國把國名命名為中國民國簡稱中國的。
⑹ 歷史上,什麼時候大家開始稱自己是中國人的呢
“中國”二字最先在周朝時使用,出自於國寶“何尊”底部銘文。而大家真正稱自己為中國人時,我想應該是民族思想解放的時候吧。中華民族是辛亥革命前後定義的概念,所以我認為真正稱為“中國人”是在辛亥革命前後。
在四大文明古國中,我們中華文明一直延續到了如今,並且一直在不斷的向更加繁榮昌盛邁進,不用講我們實際的文明歷史傳承,就單單我們“中國”二字,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無比自豪和驕傲。
⑺ 看了好多電視,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都叫自己中國人,中國人這個稱呼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叫的
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後,就舉行了一個庄嚴的儀式報告上天:「我已經據有中國,自己統治了這些百姓。」即有「中國人」。
希望採納
⑻ 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自稱中國人
1、現在的中國人也是一個含義很廣泛的稱呼。
恐怕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才能算中國人!
但是這裡面有很多人或許又不說自己是中國人!
很多概念:中國人、華人、中華民族、漢族、香港人、澳門人、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這個概念不好界定!
2、查二十四史
中國人出現過很多次,但都不是現在的中國人的意思。最早出現在《史記》一共5次,《漢書》出現過六次。原文不錄
3、但是大約在明朝的時候 中國人一詞被廣泛使用。意思與今天的中國人意思相近!大概這個時候略微有一點世界的概念,盡管知道的世界還是很小很小!
原文如下
明·邱濬《大學衍義補》
卷三十三
臣按:武帝通西南夷、滅朝鮮、擊匈奴而勞中國人,漕中國粟以爭無用之地,是猶以璀璨之珠而彈啁啾之雀也,務虛名而受實害,捐有用之財而易無用之地,豈帝王盛德事哉?
卷一百三十三
臣按:車戰之法,中國與中國人戰之法也,何也?
卷一百四十九
臣按:外國不用中國人,其為害不深,而其所以深為中國害者,用中國之人也。臣請立為條格,凡近邊之人有一才一藝者皆許自陳,試之稍如所言,不必深求全備,苟有可用,皆隨其才而授以官,如此,則此輩心有所系、跡有所拘而不為彼用矣。
4、在帝國或者說王朝時代,通常正式的稱呼應該是臣民!
比如清朝人雖說也可叫中國人,但正式稱呼該說自己是大清子民!
5、真正意義的中國人應該是帝制滅亡後!即民國成立後!
⑼ 哪個朝代開始稱中國人為漢人的
漢人」的稱呼起源於漢朝,意為漢朝之人。到了北魏後期才演變為中國人的代稱。後來,「漢人」所包含的范圍越來越大。經過歷代各族之間的雜居、融合,許多民族加入漢人的行列。到中華民國時期,「漢人」才正式改稱「漢族」。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而漢王朝從西漢到東漢,前後長達400多年,為漢朝之名兼華夏民族之名提供了歷史條件。另外,漢王朝國勢強盛,在對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稱漢朝的軍隊為「漢兵」,漢朝的使者為「漢使」,漢朝的人為「漢人」。
於是,在漢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鮮、服西南夷、收閩粵和南粵,與周邊少數民族進行空前頻繁的各種交往活動中,漢朝之名遂被他族稱呼為華夏民族之名。
呂思勉說:「漢族之名,起於劉邦稱帝之後。」呂振羽則說:「華族自前漢的武帝宣帝以後,便開始叫漢族。」總而言之,漢族之名自漢王朝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