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古代是什麼意思
簡單說就是鴉片戰爭以前的中國歷史,都叫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東周、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❷ 中國在古漢語是什麼意思
中國在古漢語的意思如下:
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書經》曰:「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尚書正義》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
(2)中國在古代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以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以及後代以這種書面寫成的作品。
一般認為上古的時候,口語與書面語十分接近。《詩》、《論語》等與上古的口語較為接近。秦漢以後,書面語與口語逐漸脫離。上古書面語定型以後,各代一直使用這種語言書寫,唐宋明清的散文家就是用這種文言寫作的。
古白話
古白話以北方話為基礎形成的。
魏晉以後,某些作品中已經出現了一些口語化的文字,例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古白話的真正興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變文,禪宗語錄。宋代話本的出現標志古白話的正式形成。這些古白話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此外,吳語、閩語支(包括閩東語、閩南語等)、粵語和客家語素有語言化石之稱 。甚至現今都保留著很多與古語相同的語法和發音。
❸ 中國在古代叫什麼
別稱:
1、赤縣神州
在中國的古書《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驗衍的人,他說:「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為「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2、華
古代時候這個字的意思和「花」一樣,引申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認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所以自稱為華。
第二種說法是:「華」含有紅色的意思。古代的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顏色看作吉祥的象徵,所以就自稱為華。
第三種說法是:華是由中國的古稱「華夏」省略而來。「華」作為中國的簡稱,歷史悠久。
3、中華
秦朝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秦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又有「中華民族」的說法。「中」是中國,「華」是華夏族的指稱。中華民族是中國各民族的總稱。
4、夏
在古代有「大」的含義。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後來人們就常用「夏」來稱呼中國。
5、華夏
中國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都向當時的商朝稱臣。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後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稱。
6、 禹城·禹跡·禹甸
相傳古代洪水滔天,一個叫大禹的人去組織大家治理水災。據說,禹治水後,按山川形勢劃定九州,所以後來世代相傳下來稱中國為:禹城、禹跡(大禹治水,足跡遍全國)、禹甸(「甸」在這里是治理的意思)。
7、九州
相傳夏(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7世紀)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古書《淮南子·地形》又記:中國古代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自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就泛指中國。以九州的意思還派生演化出九域、九有、九土、九區等許多名字。
8、海內
古代的中國人以為中國周圍都是海,所以把中國叫做海內,把外國叫做海外,此外還有中土中原等。
❹ 中國一詞的由來 中國這兩個字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中國」一詞據記載最早是在陝西出土的一個古代的器物「何尊」上的銘文,其中已經出現了「中國」兩字。銘文的大意是:周武王在攻克商朝首都這一帶後,在祭天的時候說,我現在開始擁有中國了。
其它的文獻在提到周武王的時候也載有這件事。所以證明「中國」這個詞的出現至少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明顯比後來《詩經》中出現「中國」這個詞早得多。如果細心體味周武王的話音,似乎「中國」一詞還在更早就已經存在。
不管是商周交替時期還是春秋時期,那時的「中國」與今天的中國是不是一樣的呢?其實這個詞是逐步變化的。最早的「中國」與現在的中國差別很大。「國」開始的意思就是一個城、一個邦或者一個邑。住在裡面的人叫「國人」,住在外邊的人叫「效人」。
所以,歷史上有很多國,當時說「萬國來朝」,不一定有上萬個,但至少有幾千個,說明國至少不是現在這個數目。經過長期兼並和淘汰,到戰國後期,才號稱「七雄」。「中」原來的意思是一面旗幟。最早的「中」字的右邊還有幾橫,表示旗上飄揚的流蘇須。
但這個旗幟不是隨便放的。商代人一般放在兵營或者什麼地方中間、中心、中央的意思。這兩個字合起來,「中國」就是萬國中處於中間的國、中央的國、最重要的國。由此延伸出來,在地域上就是中原,就是一大片平原或者一大片地域中間的地方。這才是古代中國的本義。既然如此,最早的「中國」當然不可能一開始就覆蓋我們今天整個國家,甚至到了清朝,有時「中
國」這個詞也沒有包括我們現在這個國家的全部。
從政治上講,「中國「往往就等於中原王朝或者中央王朝。比如唐宋的時候它所管轄的范圍一般就可以稱為中國。但當時雲南緬甸一帶的南詔,中原王朝管不到,它當然不是中國,而現在中國的概念肯定包括雲南了。
從民族上講,「中國」的含義又往往等同於華夏諸族或者漢族,與它對應的是所謂的蠻、夷、戎、狄這些少數民族,而它們一般不被認為是中國。如南邊的雲南、貴州,北邊的蒙古高原各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在古人心目中,這些地方因為不是華夏諸族和漢族居住,所以不被稱為中國,而現在看來當然不對。
從文化上講,「中國」往往只是華夏族或漢族的文化才被當作中國文化。甚至到現在為止,講中國文化或者「國學」,往往還有這樣的缺陷。前段時間逝世的季羨林,就一直為這樣的缺陷不肯戴「國學大師」的帽子,他生前很想形成一門包括今天五十六個民族文化的「國學」。
從地理上講,「中國」往往只等同於中原地區,但這個概念是逐步擴大的。因為當周邊地區一旦跟中原地區聯系起來,它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就強調是中國的一部分,不論是國君還是臣民都已成為是中國一分子而自豪。如歷史上的楚國、巴蜀,最早連自己都稱蠻夷,後來才稱為中國,或在為中國的一部分。
所以,在不同的階段,史書里講的中國有不同的含義。但不管是從什麼角度的「中國」,它都有強大的凝聚力。在中國歷史上,統治者都希望做「中國」。少數民族一旦入主中原,都要自稱「中國」。
「中國」往往代表著正統,統治者都要自稱中國和代表中國。
❺ 中國在古漢語是什麼意思
首先,我們要來解釋什麼是是「中」,才能解釋「中國」。朱熹有雲:「無一事不合理為中」,所以,萬事求合理的國家就是「中國」。
❻ 中國在古代,還被稱為什麼
赤縣·神州:赤縣、神州之稱,最早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騶衍的人說:「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為「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華夏:商朝時,由於實行裕民政治,政治與文化都比以前有所進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和南方、北方一些少數民族,都向商稱臣。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後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稱。
九州:源於大禹治水劃定九州的傳說。相傳夏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淮南子·地形》又載:中國古代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嗣後,九州便泛指中國。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來的還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區。宋代繪制《九域圖》即中國地圖。
❼ 古文中的「中國」是什麼意思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8] 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書經》曰:「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尚書正義》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9] 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10]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11] 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
❽ 中國在古代被稱為 什麼
中原,九州,華夏
❾ 古代中國指什麼
已解決問題 收藏 中國古代指的是標簽:中國,中國 古代,古代 ◇﹏榮.尐﹖ 回答:2 人氣:2 解決時間:2008-09-15 15:43 檢舉 中國古代史的起點是公元前2070年,到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總共有2070+1840=3910年,到現在有2006+2070=4076年
近代史起點是1840年,終點是新中國的建立1949年,是1949-1840=109年.
中國現代史指的是新中國成立到現在的歷史.現代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❿ 中國在古代的意思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國家有時統一,有時分裂,中國一詞的含義在不同時代也不同,大致統一時期略指全國,分裂時多指中原。隨著皇帝統治疆土的變化,中國一詞所包括的范圍也相應有所不同。「中國」這一名稱在西周武王時期意為「中央之國」。
相傳3000年前,周公在陽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測度日影,測得夏至這一天午時,八尺之表於周圍景物均沒有日影,便認為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謂之中國。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少數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
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到清代,處於清政府管轄下的全部領土,都以中國為:它的代名稱。在19世紀中葉以後,「中國」才專指國家的全部領土,不做他用。
「中國」一詞已經有著3000年的使用歷史,但一直只是作為一種:代指性名詞來使用,沒有一個王朝曾經將「中國」兩字明確作為-其政體的直接名稱。漢朝的國號是:「漢」。唐朝的國號是「唐」,以後建立的王朝國號有宋、遼、金、元、明等,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條約上簽署的國名是「大清」。
現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一名,在外交文獻上出現,始於1842年的《南京條約》。
真正以"中國"做為正式國名簡稱,是從一場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中華民國開始的。從這時起,"中國"才成為具有國家意義的正式名稱。今天,"中國"已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組成的國家了,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