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中式傢具牌子有哪些
蘇木軒、阿禧,花梨院子、胡桃里、7號檀院、初白、官梨堂、京瓷、二葉沙辛和檀作等。❷ 中式櫃子有幾個類別以及都有什麼樣的特點
新中式櫃子,與傳統中式櫃子相比,這種新中式櫃子相對自由。在顏色和裝飾上面的組合都是很自由的,它可以用很多種顏色,設計上面也很接近現代風格的設計。線條一般比較簡單,清晰,更適合現代時尚的生活。櫥櫃材料主要由膠合板和烤漆製成。當然,上面也會添加一些傳統的中國元素,這樣的中式櫃子既有實用功能又有一定的品味。這種風格的中式櫃子通常適合喜歡中國的一些古典風韻但同時又追趕時尚的年輕人。
❸ 備受喜愛的中式實木傢具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許多人裝修的時候更喜歡中式風格。它具有古典的魅力和古典的優雅。在中式風格中,中式實木傢具還是比較重要的。中式實木傢具的特點主要有採用實木材料、對稱結構、中國元素和鏤空或雕刻裝飾幾個方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實木材料
中式實木傢具往往是以實木或其他木材為主要材料,突出了中式風格的簡潔性。中式傢具的裝飾大多是空心的或雕刻的木頭,而且很安靜和簡單。除了直接雕刻外,我們還可以用其他材料製作,如玻璃、羊皮、布藝等,充分體現了中國照明的簡約和典雅。
2、對稱結構
在中國裝飾中,無論是天花板,還是傢具的設計等,都注重對稱,中式傢具也是如此。這受到中國傳統的中庸、平衡和對稱的影響。因此,中式實木傢具的形狀大多是對稱的,如方形、圓形、多邊形等。在任何情況下,他們基本上是對稱的中心線。中式實木傢具多為裝飾門,在家中畫眼的作用,周邊設有各種柵欄和圖形,簡約典雅,質朴大方。
3、中國元素
中國裝修中,如傢具、床上用品等,它們的設計融入了許多中國元素,如陶瓷、花卉和漢字,這些都是常用的中國元素。在中國的家中,中式傢具的顏色可以給我們一種簡單的田園感覺!
4、鏤空或雕刻裝飾
中式實木傢具,它的形狀大多是空心或木雕,使它可以顯得安靜和簡單,溫暖的色彩,能給我們一種溫暖、安靜的感覺。空心裝飾既能給人一種神秘感,又能給人一種非常藝術的感覺。
以上是中式傢具特點的相關內容。中式傢具有著悠久的歷史。他們的美麗和大氣的外觀已經成為人們選擇之一,所以如果你喜歡中式風格,不妨選擇中式實木傢具。
❹ 新中式傢具什麼牌子好
近年來新中式傢具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新中式傢具看起來給人一種清新自然感。但目前市場上的新中式傢具品牌魚龍混雜,為了讓消費者挑選到質量更佳的新中式傢具。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新中式傢具十大品牌排名。
新中式傢具十大品牌排名
1、檀頌新中式傢具
屬於高端品牌,以原創和全木為主,在風格上,進行大膽的創新,既不失古典的韻味,又有現代的時尚。目前,已發展出「意」系列與「和空納萬境」兩大系列。
編輯總結:以上是新中式傢具十大品牌排名的相關知識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有這方面需求的朋友們!如需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繼續關注我們網站,後續將呈現更多精彩內容。
❺ 現在國內新中式傢具哪些品牌比較好
現在國內新中式傢具品牌比較好的有:蘇木軒,蘇梨,京瓷,琅琊閣,檀頌等。❻ 介紹一下中國傳統傢具
1.什麼叫「中國傳統傢具」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什麼叫「中國傳統傢具」,中國傳統傢具發展到明代中期,已趨完備,因此一般來說,明式傢具和中國傳統傢具幾乎可以劃上等號。當然,乾隆之後的清代傢具也是中國傳統傢具,但是由於太堆砌,最終僵化,因此我們還是以明式傢具為代表。 什麼叫「中國傳統傢具」呢?《江蘇工藝美術》99年10月第6期對明式傢具的定義是:「明式傢具指明代中期至清代前期(至乾隆年止),前後二百多年間生產的,以黃花梨木、雞翅木、鐵力木、紫檀木、酸枝木等優質硬木為主要用材的傢具。」根據此定義,其他時期、其他材料製作的「明式」傢具,都不可以視為明式傢具。然而,關於「明式」的含義,我的理解是「明代的式樣」,是明代至清代前期的傢具式樣。我們現在再生產(re-proction)這類傢具的款式,也應該屬於「明式」。
2.為什麼要現代化
所謂現代傢具,就是以新材料、新技術為基礎,適應當時當地的需求而開發出來的新設計。工業革命之後,中產階級產生,傢具因而面向大眾,新機械使生產從作坊手工式變成工業化的大量生產,產品以價格低,加工容易為主,人們開始以功能為追求的目標。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像爆破的大樓一樣,一下子坍塌下去,連輝煌一時的傳統傢具,在用料、做工、設計等都逐漸衰落,宮庭傢具更是衰敗不堪,光緒皇帝大婚及親政的傢具,都得從民間,甚至到廣州、香港去采購,這時候不管是京作、蘇作或廣作傢具,都是笨拙、粗陋和堆砌的。
鴉片戰爭過去一百六十年了,中國的文化好象並未完全恢復過來,至少傢具業是如此。今天,世界前一百名設計師之中,沒有一個中國人,中國的傢具市場充斥著歐美日設計的現代傢具。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中國人會逐漸恢復對自己民族文化的信心,開始追求屬於自己的東西,並且通過這一追求而擠身世界一流,假如中國繼續以每年6%以上的經濟成長發展下去,不出30年,中國就會有屬於自己的民族特色的傢具,理由是:
2-1.假如我們相信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構成社會的經濟基礎,在此之上有一個政治與法律的上層建築,意識形態是上層建築 的一部分,經濟決定上層建築,那麼,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中國在未來20-30年之內,會達到西方70-80年代的生活水 平,因此中國人也會有這樣追求,這是民族覺醒、民族復興的結果。
2-2.以功能為主的簡單的現代傢具,是在工業革命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物資缺乏時期的情形。人們只為了滿足基本的物資要求,但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之後,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思潮興起,人們開始懷疑現代主義理論的永恆性,批判現代主義過於理性,過於機械化,產品千篇一律,忽視人的個性需求,傢具缺乏人性味,主張傢具與環境密切相聯,注意文脈,運用必要的裝飾,使傢具「人性化」,具有地方特色,還要有個性,以滿足不同人的需求,傢具不僅要「重理」,而且還要「有情」。
3.現代化的內容
中國傳統傢具的現代化,應該包含三個方面,即材料、設計和製作工藝。
3-1.材料:
現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在紅木和中國傳統傢具(紅木傢具)之間劃上了一個等號,將兩者相提並論,視為一體,這樣子是否妥當?是否具有科學性?我們必需先搞清楚這個問題。
其實,古代的中國傢具是以榆木、松木、櫸木、楠木等國產材為主要材料的,蘇州太湖邊的大片櫸木林,造就了蘇州成為明式傢具的生產中心。後來櫸木逐漸匱乏了,人們開始尋找新材料,剛好明代手工業發達,與東南亞貿易頻繁,紫檀等原木源源不斷地運來,才造就了明式紅木傢具的輝煌。
明末由於當時被視為高檔的黃花梨、雞翅木和鐵力木日漸匱乏,所以在作為壓艙使用之後被丟棄的紫檀木才開始被人們試用,終而成為「新貴」。
到乾隆年間,紫檀木也越來越少了,於是人們又開發了新材種紅酸枝木,就是上海人慣稱的「老紅木」,之後又引進泰國的酸枝木,到清朝末年,人們開始採用花梨木。
從上述中國傳統傢具的用材歷程來看,其實中國人是就地取材的,使用東南亞的紅木,也是基於「可輕易獲得的資源」的原則,今天海內外紅木等資源日漸匱乏,我們一樣可以開發出新材料來取代,這是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習慣的。
改革開放之後,紅木傢具的內銷市場突飛猛進,需求使小作坊、小工廠越開越多,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因此業者開始弄虛作假,人們爭論不休的不是傢具的質量和設計,而是所用的材質是不是所謂的紅木。
因此中國國家技術監督局於2000年8月1日正式頒布了GB/T18107-2000(紅木)的國家標准,來規范市場,但從來沒有人去做完整的定量分析,去測定所有紅木的物理力學性能,到底紅木有多好,是否適用於中國傳統傢具的製作等等問題,都只停留在定性的描述上。
去年在紅木標准頒布之後,我找出標准中的八種紅木的七項物理力學性能,這七項性能是:氣干密度、干縮系數、順紋抗壓強度、抗彎強度、硬度、沖擊韌性和順紋抗剪強度(這些性能和傢具比較有關系,有些數據是由現有資料中換算出來的,有些是我在北京林業大學的實驗室里進行測試後所獲得的數據,詳細數據都收在拙作〈中國傳統傢具現代化的研究〉之中)。從這些數據中,紅木的數值都較高,除了其中干縮系數較大,會造成乾燥比較困難之外,其他的數據都顯示紅木的質量都優於我們俗稱的白木。
不過問題在於,我們的傢具的用材,需要那麼重、那麼強、那麼硬和那麼韌嗎?我們都知道,傢具的最終質量不單單只靠木材的性質,其實傢具的設計和結構,都應該配合特定的材質,換句話說,我們採用什麼材質,在設計和製作時,都得考慮進去。
我還特地選用材質較一般的楸木,來進行試驗,我用楸木來設計並製作一套中國傳統傢具,然後由上海市傢具質量監督檢驗站來進行質量測試,結果全部合格(詳細見拙作〈中國傳統傢具現代化的研究〉),甚至許多項目還超標。
3-2.設計:
中國傳統傢具設計的繼承與改善,我認為至少應從兩方面著手:
a)設計現代傢具,要有本民族傳統的神韻,為了方便敘述,我稱之為民族的現代傢具;
b)保留傳統的設計,將傳統的優秀設計元素保留和重組,改善部分是為了適應現代的生活方式和現代的生產方式,一樣是為了方便,我稱之為「仿古傢具」(re-proction Furniture)。
剛才我提到後現代主義,其實後現代主義不但反對設計簡單化,反對「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認為「少就是單調」(less is bort),同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後現代主義也反對在設計上的全球化,反對國際式風格的功能主義,這給我們發展中國傳統傢具提供了理論基礎。
後現代主義分為兩派:
——先鋒派:剛好符合我們發展民族的現代傢具理念,以曼菲斯(Memphis)為代表的先鋒派,反對固定模式,反對條條框框,認為設計是感性的偶得,而不是理性邏輯的必然結果。
——經典派:和我們的仿古傢具的想法相似,以文丘里(RobertVenturi)為代表,主張從古典中拾回民族性的、個性化的東西,將傳統形式、歷史風格搜尋出來,用在新的設計中。我們的設計師並未充分地理解這些理論,至少還少有人根據上述的理論發展出民族的現代傢具,或仿古傢具,倒是丹麥的設計大師威格納(Hans Wengner )做了非常成功的嘗試。
我以後現代主義的經典派為基礎,嘗試將明式的羅漢床及牛角式搭腦嵌大理石太師椅中的一些基本元素找出來,設計現代形式的仿古傢具——床頭。
我從清代中期的一張「牛角式搭腦嵌大理石太師椅」得到靈感,取出其兩端下彎的搭腦和端頭的雕雲頭如意紋,加上靠背三隔擋板這些設計元素,重新組合。太師椅椅面大理石板心,我把它換掉,並加寬加長,其中貼上浮雕螭虎靈芝紋,是從明代的羅漢床取得的。這片板心就成了整個設計的「主導」(Dominance),床腳上的雲頭如意紋就讓它於整組傢具中「重復」(Repetition)。背板兩邊兜接對稱凹字形,鏤空,使床頭不會顯得那麼沉重,而更有靈氣,更多變化。材料選用中纖板及楸木,我這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設計師,從不同方向來開發我們的民族的現代傢具和仿古傢具。
3-3.製作工藝:
中國的傳統傢具,在十九世紀時沒有趕上歐洲的工業革命,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機械化生產,終於隨滿清帝國的沒落而沒落。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傳統傢具也逐漸引進一些機器設備,比如:鑽、刨、鋸、鏤、銑等,但由於沒有接受歐洲工業革命時的新思潮,沒有徹底地利用現代工藝技術來讓傳統藝術獲得新生。中國人現在還在爭論,還在排斥機械化,以及新材料、新技術的採用,因此他們的產品不能面向大眾,甚至不能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
現在正生產著的中國傳統傢具的作業方式,我稱之為「近代傳統傢具的作業方式」,因為現在的這類工廠,已能用部分機器,已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手工,估計手工佔70-75%,機器佔25-30%左右。
歐洲生產傳統傢具,他們在設備、設計、生產工藝,管理等,都有異於中國目前的情況。我參照他們的方式,替中國傳統傢具的生產工藝的改善與創新,訂下70-75%的機械化,25-30%手工的目標。
拙作《中國傳統傢具現代化的研究》中,以此目標規劃了一系列工序與作業流程,這一生產模式,基本概念分以下幾點:
——材料:採用實木、薄木(veneer)和人造板混合使用,還使用了現代的膠粘劑、五金件、螺絲、圓棒榫等。
——備料:中國傳統傢具的舊生產方式從備料開始,就註定是手工的,我將這種方式的加工流程概括如下:
明式傢具改良型備料加工流程
要點:1.乾燥為自然乾燥或土法乾燥;
2.開大料時就要鋸出不同厚度規格的板材;
3.開板材和配料包含著相當高的技術因素
過程:
這種備料方式是「精耕細作」,不但慢,而且傢具難以販賣到其他地方去,其中主要原因是乾燥有問題。我的改善與創新的備料方式如下:創新的備料方式,可以全部機械化,要求工人的技術水平較低,速度快,一組12人一天可以處理3-5m3的木材,比傳統的備料方式快7-8倍,更重要的是創新的備料方式,木材更穩定,質量更可靠,木材的利用率和傳統的「精耕細作」差不多。
——機加工也採用機械化,使產品零件化、部件化,且達到部分標准共用。同時,依據現有的生產條件對流程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使生產中工序的分支不多,多數為共同工序,普遍流程如下:
明式傢具改善與創新型備料流程圖
要點:1.調准機器精度;
2.大括弧內為長大於600mm的料需有的開齒、接齒過程
過程:
a)切料-開齒--打孔-零件組裝-銑線--部件組裝
b)切料-劃樣-帶鋸成型-鏤銑-磨-零件組裝-修線-部件組裝
——在結構設計方面,著重考慮了幾個關鍵技術的改善與創新:
a)用指接或直接在木板上粘釘成型薄木來代替開45°角量舊式復雜的榫結構,提高加工速度,使產品結構更加穩定;
b)在檯面的構成上,以雙包鑲或MDF實木封邊雙面貼薄木來代替舊式的背面開槽插條的實木拼板或實木與實木板用木榫留伸縮槽,降低加工難度和成本,克服變形,使質量穩定,提高了生產力;
c)連接的輔材則用圓棒榫、螺絲、膠粘劑代替舊式的熬費腦筋的木榫,使加工容易,結合穩定;
d)通過自製的小型起線機來克服舊時手工起線的費時費工的作業。
——使用聚氨漆代替大漆(即生漆),使整個工序可控制,且將施工時間大大縮短。
3.結論:
4.1我於兩年前在新加坡及上海進行過一次市場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57.9%的人很喜歡或喜歡紅木傢具,但只有14.6%的人說紅木傢具不貴,同時,有56.1%的人認為紅木傢具不一定要用花梨木等名貴木材。
可見,傳統的紅木傢具,在中國仍至於華人世界,還是有市場的,而且今天人們的消費觀念已改變,買傢具已不太考慮保值了。這56.1%的人,追求的是款式設計和製作工藝,而不是材質,這和我們的研究方向是一致的。
這56.1%的人之中,有15.2%的人很喜歡紅木傢具,這意味著有100億人民幣的潛在市場,而42.7%的人喜歡紅木傢具,這就是280億人民幣的待開發市場。
4.2在上述調查中,只有14.6%的人說紅木傢具不貴,因此,紅木傢具的價格必需降下來,才能面向廣大市場。
根據我對材料、設計及生產工藝的改善與創新,並建立起的模式來進行生產,然後和傳統的生產方式比較,以大衣櫃來計算:
——材料成本方面比傳統的降低了112%;
——備料、砂磨、油漆的總工資成本降低了81.4%;
——機加工降低了72%;
——批量化生產(100件以上)效率提高了168%。
這幾方面的數據顯示,改善與創新之後的中國傳統傢具,在價格方面,能被更多的消費的接受。
4.3當然,對中國傳統傢具的研究,不單單這些,尤其是在中國傳統傢具的基礎上,提取設計元素,設計出具有中國韻味的現代傢具,更可面向世界市場。過去丹麥的威格納,他的椅子,很多是以中國的明式傢具的設計為原型轉化而來的。今天芬蘭的庫卡波羅教授(Prof. Yrjo Kukkapuro),亦想從中國傳統傢具中取得靈感,去設計現代傢具,他的努力方向其實就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現代傢具佔世界傢具市場90%以上,只有設計出具有中國韻味的現代傢具,才有大市場,中國才能出現世界級的設計大師。
❼ 新中式傢具有哪些特色
古典、優雅;這樣的傢具品牌有檀頌新中式傢具、二葉沙辛中國傢具、蘇梨新中式傢具等。❽ 中國十大品牌傢具有哪些
中國十大品牌如下:❾ 列舉5個中國傢具設計的知名品牌,並說明他們的特點
中國傢具十大品牌一:羅曼迪卡
源自歐洲的後現代家居——羅曼迪卡,公司強制按傢具行業標准執行,還嚴格執行ISO9001國際環境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同時向國家環保總局指定的唯一的認證機構——中國聯合認證中心申請「中國環境標志」。鳥瞰全球,羅曼迪卡產品追及歐美、澳大利亞、東面亞、中東等四十多個國家及地區,其聲名美譽在中上層入士當中廣為傳播。在國內幣場,羅曼迪卡不僅在香港建立了分公司,還在大陸五佔多刁城市開設了百餘家品牌專賣店。
中國傢具十大品牌二:全友
全友家私聲名遠播,全國各地的代理商、銷售點分布相當廣泛,全友傢具有很好的銷量,並且有非常不錯的聲譽,其產品在市場上廣受好評;如果說產品聲譽給予了我們購買其產品的心向的話,那麼它的良好的產品品質無疑是給我們打下了一針鎮心劑;全友產品一直都被消費者認作是值得信賴的產品。
中國傢具十大品牌三:曲美
曲美和全友一樣,有非常高的知名度,行業中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曲美創始於1987年,有20多年的生產經驗積淀,時間給予它一定的能力,曲美也沒有辜負時間的賜予;憑著豐富的生產經驗和先進的管理理念,曲美一度成為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十大傢具品牌。
中國傢具十大品牌四:聯邦
聯邦創始於1984年,企業歷史悠久;公司現位於廣東,廣東聯邦家俬集團是一家大型的傢具生產企業,有很高的專業化程度,產品生產嚴格按照國家標准,產品品質很有保障;現在聯邦已經發展成為了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名牌產品,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內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中國傢具十大品牌五:宜家IKEA
宜家公司是大型的跨國集團公司,這個品牌最早創建於1943年,在瑞典成立,這么多年的經營,宜家也打出了自己的知名度,成為了世界著名品牌;公司也在多年的發展中不斷壯大,現在宜家公司已經成為世界500強企業,是全球最大的傢具用品零售商。
中國傢具設計的內容是比較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數千年,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有體現,傢具設計就是其中一個方面,中國傢具設計在特點上無疑體現著濃厚的傳統文化 元素,內涵、韻味和意境是中國傢具所體現出來的最突出特點,這也是中國傢具設計的側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