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傳統的體育運動有哪些
武術、摔跤、氣功、靜坐、八段錦、易筋經、木球、打陀螺、蹴鞠、木射、捶丸
B. 近期流行的運動項目有哪些
1、健身球
健身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運動方法,通過這種運動方法,能夠進行神經紊亂和腰背疾病以及就糾正體態的效果。而且健身球還能夠提高身體上某些肌肉方面的效果,所以這項運動也被人們廣泛的推廣,它不僅僅是一種理療的方法,也是一種新興的運動方法。
2、時速單騎
時速單騎是目前歐美國家非常流行的一種有氧健身運動,很多人將這種運動稱作為自行車上的舞蹈,通過運動的方法讓車輪不斷的進行旋轉,還能夠夠自己進行調節運動上面的負荷,運動量也可以做出相應的改變,既非常簡單,又動感十足,還能夠減少腰腹部上面的贅肉,達到健美下肢和提高心肺功能的效果,從而令人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
3、瑜伽
瑜伽是如今比較常見的一種運動方法,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生活方法。在如今的中國,瑜伽就像是一種時尚的符號,帶領人們走向健康的生活。而且瑜伽是一種致力到追求身體上的高難度體位和姿勢的一種競技比賽,值得大家的喜愛。
C. 什麼運動現在在我們國家流行,但20年前並不流行呢
據我所知這項運動是羽毛球。20年前這項運動並不流行,那時學校體育開展最多的項目是籃球排球和足球,那時我們國家提倡推廣的小球是乒乓球,並把它作為國球,而羽毛球運動我們在國際賽場上成績雖然也不錯,但是國家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她上面,所以羽毛球運動在那時沒有流行起來。
D. 在中國哪些運動比較流行,做個調查,大家都回答下,謝謝。
從普及度來說,乒乓球,羽毛球,檯球,游泳!
擁有粉絲數量最多的足球,很遺憾被玩壞了.... 足球場很少沒有得到很好的普及。
還有大學生喜歡籃球的人比較多,更是因為粉絲的數量,對場地要求不高才得以普及。
我個人認為,未來幾年會有更多的英式馬術愛好者
接受專業訓練,可以說馬術在中國已經流行起來了,
只不過還是起步階段。
E. 中國傳統的體育運動有哪些
一提「傳統體育」,一般人自然會聯想到「武術」,可能頂多再加上射箭、摔跤、氣功、靜坐、八段錦、易筋經等一些養生導引之類的體育活動(包括醫療保健性的體育)。其實,這種理解似乎不夠全面和科學。它應被理解為:在中國大地上各民族自古流傳下來的體育活動(包括本民族自己創造的,吸收其他民族及外國的有關內容而逐漸演化下來的體育),也就是古代體育史所包括和流傳下來的全部內容。
傳統體育如何分類,目前也其說法不一,較突出的有兩種分類方法:
(1)二分法:
分為靜態體育(如氣功、靜坐、漱咽、服食、衛生習慣,還包括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棋類等等)和動態體育(其中大部分是以劇烈身體活動為特點的項目)。
(2)三分法:
①軍事性的體育項目。包括武藝(武術)、射箭、摔跤、蹴鞠、擊鞠、牽鉤……等全部從軍事技能中衍生出來或與軍事技能有關的項目;
②健身養生的體育活動。包括消腫舞、導引術、氣功、養生術、五禽戲、小勞術、太極拳、服食、衛生習慣等一類項目;
③娛樂游戲性的體育。舞蹈、百戲、棋類、龍舟、鞦韆等各種民間游戲和少數民族的體育活動。不但有健身,還有娛樂的作用。
當然也有區分不清界限和兩種性能兼而有之的。後一種分類法似乎更細微些,也更符合實際情況些。
無論何種分法,都表明傳統體育在我國的體育歷史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傳統體育中的許多項目,如武術、氣功、拳術、摔跤等健身活動至今還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說明傳統體育對人類體育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
●傳統體育的起源
體育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內容之一,它同其他文化活動一樣,起源於原始人的生產勞動和其他社會實踐,並伴隨著社會的進化不斷地發展完善。
體育的產生與發展決定於社會物質生活條件,首先決定於經濟生產的發展,由於生產資料異常貧乏,生產力極為低下,所以原始體育形態對於經濟的依賴性表現得更為突出和直接,其活動領域不僅與生產活動緊密相聯系,而且在原始社會人們的物質生產、生活的原始性的制約下,相應地表現得很狹窄。所以只能從生產活動及其他社會活動中間看到某些體育因素。
隨著原始公社制的發展,人類從生產勞動實踐中所得來的認識、思想、感情等日益復雜,原始體育形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才逐漸豐富和多樣化起來。並在人們對其逐步認識過程中,逐漸從生產勞動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中萌發出來。
在生產力低下的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生存,除製造和使工具從事勞動外,還必須依靠自身徒手的技能與大自然斗爭,如奔跑、攀援、跳躍、搏擊等技能最初是出自人類的本能活動,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這些技能也逐漸成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我國北京人居住過的洞穴遺址中,有數千計的鹿和馬以及其他獸類遺骨。可雙以推測北京人在用其製造的原始粗造的木石工具進行狩獵的同時,也具有一定奔跑追逐的能力。從歷史記載和近代一些原始部落的狩獵活動中也可以看出這種奔跑的萌芽。
原始人採集、狩獵及居住活動等都離不開攀援。清代雲南一些少數民族仍有巢居的遺俗。採集果實需要爬樹,棲息在樹上同樣需要爬樹,這就逐漸有了攀援的技能。北京人遺址中除大量的動物遺骸外,還有相當數量的被燃燒過的樹籽。朴樹籽是小球似的果實,食之有香味,是北京人通過攀援採集的主要果實之一。又如,台灣土番人當時處於「射飛逐走,殪獐殺鹿為事」的原始部落生活階段,可見「攀藤援木」是基本活動技能。
至今在一些少數民族中常見一種藤鞦韆,它是利用樹上垂下的藤來擺盪而發展來的。這種藤鞦韆很可能就是從人類採集果實抓住垂藤擺盪而發展來的。
我國手搏技能的產生也與原始人徒手搏獸的生產技能有關。滄源崖畫第七地點五區的畫面上,就有兩人與獸搏打的場面。二人均兩臂展開,有一臂與獸搏鬥,旁邊有一人兩手各持短棒,似赴援者。
我國羌族有一種古老的傳統風俗舞,叫「跳盔甲」,又名「大葬舞」。舞者人數不定,數人,十多人不等。舞時身穿生牛 皮製作的鎧甲,頭戴插著野雞翎和麥稈的皮盔,手執兵器。開始時先跳圈,然後形成兩排對陳,長弩飛舞,肩上掛的銅鈴作響,吼聲震天。這種舞蹈既是祭祀舞又是訓練戰伐之用的舞蹈。
傣族至今流傳有單刀舞、棍舞,也可以兩人對舞,近似耍槍棒或器械操,不過帶些舞蹈的藝術動作和美觀步伐罷了。這種舞蹈都可能是原始武舞的遺俗。
其他如布郎族的「刀舞」,景頗族的「盾牌舞」以及描寫血親復仇的「以灣灣」等舞蹈,都類似古代的武舞。可見武舞是原始部落進行軍事訓練,為戰爭准備的主要內容。
總之,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從原始部落形成的各種生產技能、生活技能和軍事技能形成了傳統體育的起源。最初的體育內容是通過從事生產勞動的形式體現出來的,生產勞動場所往往是學習體育活動的內容。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一些體育內容開始在生產活動之外進行了,它是有意識地通過某些身體鍛煉手段來培養人們的體魄,這意味著「體育」做為身體練習手段開始萌發了。
●傳統體育的發展
在生產技能和軍事技能的基礎上,體育作為一種有意識的身體練習手段逐漸完善起來,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內容,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上大放異彩,據史料記載,傳統體育早在夏商時代已具雛形,某些傳統體育的內容在從其他社會活動中分離轉化的過程中,逐步豐富和多樣化起來,具有了明顯的體育特性。經過春秋戰國、漢、唐、宋、元、明、清等歷史朝代的錘煉和加工。特徵鮮明的傳統體育已奠定了深厚的民族根基,為提高國人的身體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簡單地說,傳統體育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下列幾個發展階段:
1、夏商周的傳統體育雛形
夏、商、西周的體育是我國奴隸制建立及發展基礎上形成的體育形態。其內容已與生產勞動分野,而進一步與軍事、教育、禮儀等社會活動結合在一起。並在其中向著多樣化和復雜化的方向發展。這個時期,戰爭發展了,軍事斗爭成了推動體育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因此軍事體育活動的內容較為豐富。在學校教育方面,奴隸主階級「文武兼備」特點的教育奠定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雛形。其他如醫學知識和積累,養生思想的反映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為體育的繼續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這一時期,—些有關體育的概念及理論也在逐步地形成和發展,如射、御、舞、拳、搏、壽等。這方面的內容與後世傳統體育的概念和理論有區別,又有聯系。它在某種程度上為後世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例如,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田獵活動,對傳統體育的奔跑、狩獵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田獵源於原始時期的狩獵生產,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其性質有了較大的變化,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首先,田獵是一項軍事性的體育活動。從夏朝開始,奴隸主貴族就把圍獵活動作為一種練兵的手段。到了西周,田獵形成制度,一年四季都有大規模的田獵活動作為校閱軍隊的手段。據《左傳》載:「春菟、夏苗、秋、冬狩,皆於農隙以講武事也。」作為軍事性的田獵活動,—般都行陳整齊,且聲勢浩大。《史記·魏公子列傳》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公子與魏王博,而北境傳舉烽,言『趙寇至,且入界』。魏王釋博,欲召大臣謀。公子止王曰:『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復博如故。」通過這個故事,說明趙王田獵時,規模龐大,軍陣威嚴,因而使魏兵產生了誤會。
其次,有些諸侯國君,常常通過田獵以挑選武土。如春秋時期的楚莊王就是這樣的國君,他曾(獵將以求土),即通過田獵發現武勇人才予雙重用。
再次,將田獵作為娛樂休閑活動,田獵是一種戶外活動,無論是春秋或者冬夏,從事田獵都是一種愜意的事,特別是對那些深居王宮的國君、百官及他們的家屬,來到郊野,自然心曠神怡。自夏朝開始,歷代統治者以田獵取樂的大有人在、直至明清,許多帝王將相都樂此不疲,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清代建立的「木蘭圍場」,便是最好的明證。
2、春秋戰國傳統體育的興盛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向封建制劇烈轉變的時代,由於奴隸制的崩潰,奴隸主階級壟斷體育的局面被打破了,民間體育活動蓬勃發展起來。這時剛登上舞台的新興地主階級要求改革舊制並付之實踐,使很多體育內容在相當程度上得到了發展。
這時,「百家爭鳴」的各個學派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體育的思想和實踐問題,這對體育發展有推動作用。有些雖是用體育現象來說明其哲學觀點,但對後世也有相當之影響。另外,這一時期,逐漸增長的自然科學知識也為體育發展創造了有利有條件。上述這些原因促成了我國古代體育第一次較全面地大發展。
這一時期的軍事體育活動,民間娛樂體育活動以及各種導引養生活動都出現了嶄新的局面。不僅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而且很多項目,很多體育觀點都是新的,一些體育內容走向競技化的趨勢也在逐漸形成。這些都對傳統體育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此外,值得一提的這時期的教育家孔子,他身體力行的體育實踐對傳統體育產生了較大影響。
孔子身體魁偉,身高九尺六寸(相當現今2米)。青年時期的孔子身強力壯,有能舉起數百斤重的城門栓記載。他的養身之道曾對後代產生了很好的影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積極提倡並親自參加各種身體活動
孔子從教四十多年,設置六門課程,其中有鍛煉身體的射(射箭)、御(駕御戰車)兩門為學生必修。此兩項也是他本人之擅長。孔子還喜愛釣魚、田獵、登山、郊遊等,很重視戶外體育活動。現在泰山頂還有「孔子登臨處」的古跡。他「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至今為人們所頌。
第二、倡導注意起居飲食衛生
孔子曾以回答魯哀公提問形式,從反面儆告人們長壽有三條經驗。子曰:「人有三命而非命者也,人自取之。夫寢處不時,飲食不節,佚勞過度者,疾共殺之。」這就是說,人要延壽,一要寢處有時(按時作息),二要飲食有節(節制飲食),三要佚勞適度(勞逸結合),否則就會致病早亡。另外,<論語)中記有:「食殪而(糧食壞了有臭味)、魚餒敗(魚肉腐爛)不食。色惡不食。失飪(烹調不當)不食。不時(不到吃飯之時不食)。」「內雖多,不使勝食氣(不吃過量)。」「食不語」等;對睡眠衛生要求「寢不言」、「寢不屍」(不要僵直躺)……孔子不但自己這樣做,而且也要求學生這樣做。不這樣做的學生,要受到他嚴厲批評。如「宰予晝寢」(白天睡覺),屢教不改,孔子非常不滿,喻之為「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出身貧賤,一生道路坎坷,但還能活到古稀之年。他七十三歲去世,當時實為高壽者。這是與他重視戶外體育活動和重視衛生保健分不開的。
3、秦漢傳統體育的體系構成
秦漢時期,是我國體育進一步大發展的時期,這一發展對先秦文化成就的總結和升華。決定這一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三個,一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集權國家和社會比較穩定。二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確立及封建國家經濟文化的繁盛。三是春秋戰國民間體育的大發展為這一時期體育發展奠定了基礎。
秦漢時期體育的發展表現在:體育活動項目增多,內容豐富,開展廣泛,規模較大。有些體育活動,如蹴鞠、角抵、劍道、手搏、導引養生法都逐漸形成其技術和理論體系,其中不乏各具有特色的內容。體育的場地設備不僅納入了宮廷的建設計劃之中,而且在民間也多見。與此同時,體育專著也有相應的發展。
這一時期,體育活動的娛樂表現得比較突出。體育的表演內容有了發展,如劍舞、戟舞、刀舞、蹴鞠舞等,體育的欣賞娛樂功能進一步被人們所認識。
例如,在漢代盛行的蹴鞠運動(現代足球的雛形)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漢代宮廷盛行蹴鞠。漢朝初年,漢高祖劉邦在宮苑裡建造了一個宏大的鞠城(蹴鞠城),作為御林軍舉行蹴鞠比賽和定期檢閱軍隊的場所。漢武帝劉徹經常在宮中舉行斗雞、蹋鞠比賽,稱為雞鞠之會。漢成帝劉驁由於好蹴鞠,還受到臣下的非議。即「成帝好蹴鞠,群臣以蹴鞠為勞體,非至尊所宜」
除宮廷外,貴族府邸中也見有蹴鞠活動。據學者桓寬說,西漢社會承平日久,貴人之家,蹋鞠斗雞為樂。為了便於開展蹴鞠活動,有些貴族還在府邸中修建蹴鞠場,養鞠客。如東漢優波將軍馬援的兒子馬坊的府邸中就有蹴鞠場;漢武帝的男寵董賢家中就養有長於踢球的鞠客。
蹴鞠活動在民間也蔚成風氣。據<鹽鐵論.國疾)載:「里有俗,黨有場,康莊馳逐,窮巷蹋鞠」里與黨是沿西周之後鄉間的居民組織,常是25家為一里,500戶為一黨。由此可知,那時的鄉村有蹴鞠習俗,有的地方還建了蹴鞠場,無論是寬闊的大道還是狹窄的小巷都有人在玩蹴鞠。
4、西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體育融合
兩晉南北朝時期雖然是一個分裂割據的動盪時期,但是由於民族的大遷徙、大融合,使中華民族從物質到精神都吸收了外部的豐富營養。學術思想的發展,也由漢代的獨尊儒術演變為佛、道、儒三家並立的文化格局,體育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有了頗具特色的發展。
由於大量的少數民族相繼進入中原地區,使騎射技能,技及角力等項活動都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展;中原地區婦女習武等活動也空前盛行。導引養生之術也有新的發展,這都表明了這一時期體育在某些方面是有顯著發展的。
但這一時期體育發展也是極不平衡的,就南北而言,體育活動也有相當的差異。這都表現了社會分裂、動盪以及玄學興起等社會因素對體育的影響。
總之,兩晉南北朝的體育上承兩漢,下啟隋唐,處處呈現出漢唐兩大盛世間過度時期的風貌,同時也為隋唐時期的體育繁榮作了准備。
這時期民族傳統體育相互融合,出現了一些新的傳統體育項目,如擊鞠。
擊鞠又稱擊球、打球,是騎在馬或驢上用棍杖擊球的一項游樂活動,今謂之馬球運動。擊鞠活動究竟起於何時,倡於何時,歷來眾說紛紜。一些學者認為它發源於波斯(今伊朗),由波斯傳到西域在唐代傳人中國長安;有的認為馬球在歐亞一些民族語言中稱「波羅」,而「波羅」一詞起源於西藏,後為許多民族語言所借用,所以擊鞠起源於中國的西藏地區,再向東西方傳播;也有的認為它源於中原,是由漢代的蹴鞠發展演變而來的。這些說法都不能論定,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至晚到東漢末年三國初年已經出現了擊鞠活動。
曹植的樂府詩(名都篇)中即有「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之句,用以描寫當時王公貴族們的娛樂活動,曹植的這首詩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早見寸:文字的關於擊鞠活動的明確記載。
5、隋、唐時期活躍的傳統體育
隋、唐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為體育的興盛奠定了非常有利的社會基礎。
體育的興盛主要表現在:宮廷、軍隊、民間的體育活動都非常活躍;體育項目的多樣化和規范化;體育競技活動空前興盛,規模宏大,技藝精堪;有些體育項目設有專職機構和專業人員體育技術、方法及理論探討進一步深化。
這一時期,女子體育活動較前代有顯著發展,球戲、弈棋、武藝、雜技、鞦韆等項活動均有婦女參加,成為婦女生活中的組成部分,這在女子體育發展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例如,擊鞠在女子體育中就很盛行。女:子擊鞠早在唐朝就已經出現,唐詩人王建的<宮詞)中說:「新調白馬怕鞭聲,隔門摧進打球名」,就是指的皇宮內宮女打球。在現土的唐代文物中,有擊球的女陶俑,還有鑄著婦女騎刀持杖擊球的八棱面的唐代銅鏡。唐代女子打馬球完全是為了娛樂。劍南節度使郭英義看女伎打球作樂,每天得花費數萬錢。大約在唐代宗時期(763~779年),還出現驢鞠。《舊唐書·郭英義傳》說,劍南節度使兼成都尹郭英義「聚女人騎驢擊球」。《新唐書·郭知運傳》也提到,「(知運子英義)教女使乘驢擊球。」驢鞠就是騎在驢背上揮杖擊球。驢比馬身體矮小,而且性格特別溫順,非常適宜於女子騎乘。因此,一些宮女、富家閨秀,都喜歡以驢代馬,揮杖打球。
唐以後,有的朝代宮中也有女子擊鞠活動。五代時後蜀孟昶的妃子費氏(自號花蕊夫人)所作的一首官詞,「自教宮娥學打鞠,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官家認,遍遍長贏第一籌」。就生動地描寫了妃子宮女打馬球的情況。
6、宋元時期傳統體育的整合
宋元時期的體育發展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尖銳的民族矛盾和階級斗爭中,軍事武藝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表現在兵器種類的增加,武藝的多樣化,武科制度的進一步完備以及民間武藝組織的建立及廣泛發展。
由於宋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所以農業、手工業、商業都呈現出了繁榮的局面。這為當時體育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基礎。宋代市民階層壯大,角抵、馬球、蹴鞠、武藝、棋類等項活動不僅廣泛在市民中開展,而且還建立了民間體育組織,使體育日趨大眾化、社會化。這標志著傳統體育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一些市民體育活動的內容,一直延續到元代。
宋代在文化方面也實行了較為開明的政策,所以宋人思想活躍,敢於思維,敢於創新。因此在導引、棋類、武藝、蹴鞠、捶丸等資料的收集、整理、編纂;創編簡便易行的活動套路;從不同角度研習體育和發揮體育健身、娛樂功能等方面都是有相當成就的。
宋元時期一些項目的發展也逐漸出現了衰亡的趨勢,如蹴鞠由直接對抗轉向間接對抗,馬球由於騎兵落後,儒臣的反對,重文輕武之風的影響,習者漸少。這些現象一直到明清無多大變更。
但從總的趨勢看,宋元體育是有相當發展的,它在中國體育發展史佔有重要的地位。當時流行的「捶丸」運動,對現代的高爾夫球運動產生』廠深遠的影響。「捶丸」(捶為打擊的意思,丸為小圓形物體)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球類游戲,盛行於宋元明三代。它是由唐朝的「步打球」發展而來。唐代盛行馬球,但還有大量的人無馬可騎,徙步打球便成了馬球的補充,這種步打球受到不善騎馬的宮女們所歡迎。唐代宗時的進士王建在(官詞)中有「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的詩句。到了宋代,因受到社會文弱風氣的影響,步打球改為非直接對抗,改球門球穴,用「捶丸」取代舊名。這時的捶丸,據<丸經)記載:是在空曠地上畫一球基,離球基七步至百步做一定數目的球窩,旁樹彩旗,用棒從球基擊球人窩,以用棒數少或得穴數多的一方為勝者。從所記場地、運動用品、競爭人數、競賽方式、裁判規則等方面來看,均與現代的高爾夫球很相似。由此可以推斷:高爾夫球這種運動形式與我國宋元時期流行的捶丸運動有著十分相似之處,高爾夫球是從捶丸發展演變而來的。
高爾夫球在區洲形成於十四、十五世紀,流行於荷蘭、英國以及日本、美國等地。這比中國捶丸至少要晚一百年。
7、明清時期傳統體育的定型
明代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佔有重要地位的一個朝代。這一時期,封建社會各方面都有重大的發展,同時出現御倭戰爭等明以前不曾有過的情況。因此體育的內容在沿襲前朝的基礎上有多方面的發展變化。
民間武術在沿襲宋元發展的基礎上,出現了眾多的拳、械門派。並開始向技藝融合兼備的方向發展。同時,輯錄、整理、研究武術的著作也大量出現,內容豐富多彩。觀點頗為深刻確切。民間武術體系初步形成,體育化現象日趨明顯。
清王朝是少數滿洲貴族建立起來的政權,他們採取了嚴勵的民族壓迫政策,嚴禁民間宗教活動和習武,但是農民的反抗斗爭一直未能停止,民間宗教和秘密結社活動迅速發展,並多和演習拳棒結合在一起,這對明朝發展起來的民間拳法的傳播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這時冷兵器進一步衰亡,而民間武術卻蓬勃發展,不僅進一步門派化,理論化和套路化,而且多和導引養生術相結合。既練拳又練氣功,成了一個普遍的現象。這時武術已演變成為表演多種作用的運動項目了,武術的體育化進程此時基本完成。
繼明之後,清人進一步應用導引養生術健身治病。他們在輯錄前人導引之說的同時,注重了內外兼修,簡便易行功法的推廣和應用,以及其保健祛病的理論研究,把我國導引養生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清廷入關後,注重本民族的體育活動,提倡騎射、摔跤、滑冰等項活動,使這些活動出現了興盛的景況。而對其他則不重視,因此清代球類活動進一步衰亡,宮廷府第球類活動少見,民間的球類活動也多為節日活動。
此時,棋類活動有了新的發展,棋壇名手輩出,棋著豐富,棋譜亦大量涌現,有很多創新和發展。
清中期以後,政治腐敗,社會動盪,尤其1840年外國侵略者的入侵,使一些傳統體育項目由盛轉衰,甚至湮沒了。繼後,一些近代體育項目傳人中國,並與中國古代延續下來的傳統體育項目並行發展了。
當然,明清保留的一些傳統體育項目在中國健身史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它所繼承和發展的——些傳統體育項目使中國傳統體育,特別是武術,養生等健身方法對現今仍有重要的影響。
參考資料:http://www.keyrain.com/nsr/tndb0137.htm
F. 中國喜歡玩的體育運動有哪些
籃球,世界最流行的球,中國也不例外。
乒乓球,國球,中國人的最愛。
羽毛球,打起來方便。
網球,新興的運動,瀟灑。
此外還有很多非球類的。
G. 中國最流行的體育項目是什麼
咱就專講乒乓球,乒乓球為什麼叫國球,巴西足球為什麼是國球,籃球是美國的國球,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它究竟為什麼是國球呢?這里頭還有一段故事,大家都知道幾十年前我國乒乓球界突出的代表人物叫榮國團,我見過榮國團,大個,長的細皮嫩肉的,五官清秀的小夥子,長的挺帥。那年好象是22歲,榮國團得了頭一面金牌,成了世界冠軍。哎呀,榮國團歸國的時候,那機場上歡迎的是成千成萬、鑼鼓喧天。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親自到機場迎接,那哪是個普通的運動員,那就成了一個凱旋而歸的英雄好漢。那個盛況一言難盡,報紙上、媒體上、畫冊上、街頭巷尾到處貼的都是榮國團的宣傳相片。捧著鮮花,小頭特亮,特精神,為什麼呢?因為替國爭光,打榮國團開始,我們中國就對乒乓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原來也有愛玩的,沒怎麼注意,唉,打那之後就形成了風氣。不管是街道、機關、政府、單位,普通市民都喜歡乒乓球,有案子有場地行,沒有場地怎麼辦呢?弄個小拍兩個人就來回推。實在沒有了,弄兩塊板弄兩塊磚,這就開始比賽,形成了一種濃厚的風氣,我那個時候就那樣。拈倆錢買個盾牌的乒乓球,那個球拍往書包里一放,到時候就開始打。榮國團說過一句明言:「人生能有幾回搏!」這話說的多對呀,人這一輩子,能拚命幾次。老百姓一想對,這個名言也流行開了,領導人也是那麼一回事,能有幾回搏。因此這乒乓球的精神就是拼搏進取精神激勵國人,打那之後,乒乓球可是不得了,不僅遍地開花,而且每次什麼世界大賽,這個大賽、那個大賽的冠軍,都是咱們的。 你看這個人會犯紅眼病,世界乒聯也犯紅眼病啊,這各國就有怨言了。那都是他的了,也沒有咱的份了,那打得有什麼勁呀!結果就提出百般的刁難,刁難咱們,咱也走了籃球艱難曲折的道路。舉個例子說,現在的乒乓球教練蔡振華那個時候他正打球,那時候他年輕血氣方剛,打的弧旋球,賽事絕輪!只要他一出場對方腦門都疼。這蔡教練,手裡拿球拍,他削球的時候,速度不太一樣,對方跟他一接手他就失球,只要對方接球就失手,對方球接不住,對方就連連失利,因此有人提出來了,那不行,姓蔡的球拍有毛病,應當修改,這兩面的顏色要鮮明,這面是藍的那面是紅的,要這面是白的那面是綠的,得看清楚,估計咱們手裡的球拍眼花繚亂,我們吃虧了這不公平。一說打的是競技水平的高低,這不是無理要求嗎?好吧,國際乒聯,改了規定,球拍兩面的顏色要鮮明,這下蔡振華吃力了不少,你的特長不一樣。還有一樣,我們發球的知識是有科學道理的,專檢這球發出去,讓我摸不著這球朝哪邊轉。都是側身發球,因此這對方也提出這建議了,為什麼呢?因為發球讓人看不見,老拿身體擋著。誰知道他發的是什麼球,這可不行,他贏了我們也不服氣。國際乒聯就琢磨,改吧,就又改了。說這玩意必須得公開,不許用身體擋著。你發的什麼球讓對方看的清清楚楚。原來比賽的時候,中國代表隊往往拼搏得很好,一開局的時候不太順手,打來打去、打去打來,轉敗為勝,我們有後勁。這外國運動員呀,又有意見了。說用21分爭高低太多了,國際乒聯又改了,把21分變成了11分,明顯是對著中國乒乓球運動員來的。你不有後勁嗎,我不給你機會,11分就結束戰斗,你那後勁還沒等施展呢,比賽就完了,你說這玩意坑人不坑人,你說這招是損是不損。不過你放心,有人願意鬧意氣,參加那玩意干什麼,窩火憋氣我不幹了,咱不能那麼干。咱是乒乓球大國也是乒乓球王國,得有大國的風范。你怎麼改我聽你的不就得了。後來他們得寸進尺,他們又改了。怎麼改,他又發現中國運動員打球打的太快了,目不暇接,為了這個,他改什麼呢,把小球變成大球。大球份量大,歐美打起來適應。你中國人打的慢了,他們心理就覺得有底。這回把你記住了。你肯定不能發揮特長了,又改成了大球,種種刁難非同一般呀!可是我們不在乎,為什麼?你改,不但我們聽,我們還在基礎上繼續發揚光大。那以後我們還照樣得冠軍,遭殃還拿獎牌。 就說1988年到2000年四屆奧運會一共產生16塊金牌,我們中國獨得13塊,給他們剩了三塊。怎麼辦呢,咱們吃肉也得讓人喝點湯不是嗎。另外還得提到一個人,就是鄧亞萍。太清楚了,鄧亞萍那還了得,女中的魁首,巾幗的英雄,乒壇的大將。就她一個人就獲得奧運金牌4面。那可以說是在乒壇上拿的最多的一位。那鄧亞萍平時老實巴交的。樂樂呵呵的,但是一上了比武台生龍活虎呀!一團的銳氣,兩眼放光,有那麼一股豪氣。心裡過硬,氣質過硬,堪稱楷模。都得向人家學習,不然人家能成名嗎?個還不高,體力也不是太好,為什麼你能獨得四面金牌。為什麼成為世界風雲人物,有一定的特長。剛才又出來好消息,女單冠軍是張怡寧,北京姑娘張怡寧和朝鮮姑娘金香美爭奪奧運單打乒乓球冠軍爭奪金牌,打得太激烈了,這兩個人遇上了還一句話,上山虎遇上下山虎,雲中龍遇上霧中龍,針尖對了麥芒,兩個人都施展十八般絕藝,打得太激烈了,太扣人心弦了。 這運動員場上比賽不想別的,就是打勝對方奪得金牌,我要戰勝。可咱們看球的人則不然,老百姓看球心裡著急啊,我們的運動員要得了分,哈哈又拍桌子又跺腳,一看我們的運動員失手了,情緒非常激烈。有人血壓升高,心臟病都發作,因為那玩意兒太刺激了,如果真有這兩種病承受不了,您最好先別看,您騰出身子來聽我說,等一會兒比得差不多了,您也聽完了,再一看結果,百病不犯。
H. 現在中國最流行的運動是什麼
好像是鬥嘴皮……你一句我一句,還有老喜歡翻人家的底,正緊事情卻沒有多少人在做哎無語
I. 中國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排名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運動已經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足球、籃球或者是田徑、游泳等等,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擁有廣泛的支持者和愛好者,體育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共通的語言。
中國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足球、籃球、網球、跑步、騎自行車等。
這些都是比較常規的運動,近年來,馬術運動在中國也是很受歡迎的!雖然還算是小眾運動,但是國人的認知提高了很多,現在很多青少年在學習馬術。
家長和孩子也切實體會到了馬術帶來的好處。
J. 中國最流行什麼運動
山地自行車,現在比較流行,我知道再全國自從7月末就開始了,還有野戰拓展訓練,現在都是非常的流行。我們同事現在的女孩子玩得都瘋掉了,她們講太喜歡和刺激了,你不防試試看,玩的同時祝福你開心,快樂!
籃球、足球、游泳、極限運動(比較適合年輕人)
我最喜歡籃球拉
乒乓、羽毛球、網球、游泳(比較適合年長的人)
其實無所謂現在流行什麼,只要你能得到快樂,你自己喜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