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說中國改革開放40年,改變了中國,也影響了世界
一、首先,改革開放完成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不斷侵略和瓜分中國,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鬥爭建立了新中國。中華民族從此重新站了起來並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歷程。
二、其次,改革開放完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在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與時代特徵結合起來。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我們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三、最後,中國人民迎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極大改善。
改革開放40年,中國貧困人口按照國際貧困線的標准脫貧,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率先復甦,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將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給世界提供了一條不同於西方現代化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其他期望得到發展並保持獨立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世界的影響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將我國經濟引入改革開放之路;1993年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今年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在25年的時間里,我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擴大,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中國經濟在過去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保持了年均增長9%以上的高速度,創造了世界經濟增長史上的新奇跡,刷新了世界紀錄。據專家估計,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從1980年到2000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GDP的貢獻率為14%,僅次於美國(20.7%);中國的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對世界貿易的貢獻為4.7%,僅次於美國(14.4%)和日本(6.9%)。這樣的經濟發展速度使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對於擁有世界人口1/5的古老國家而言,改變自己也意味著改變世界。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前聯邦德國、日本等曾經創造過經濟「奇跡」。六七十年代,韓國、新加坡也創造了經濟增長紀錄,亞洲「四小龍」成為世人注目的焦點。80年代以來,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中國這條巨龍開始舞動起來,中國開始崛起。正是中國的發展,人們才廣泛談論亞太世紀的話題;正是中國的發展,才使亞太地區構成世界經濟的三大中心有了堅實的基礎。中國正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世界對人民幣走向的敏感和關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已不單是「中國之中國」,而是「世界之中國」。
綜合國力的提高和經濟實力的增強使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國影響世界的最好方式,是改革和發展自己」。而改革和發展又是中國強大的必由之路,只有自身的強大才能更好地發揮一個大國所應有的作用。在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沒有袖手旁觀,更沒有採取以鄰為壑的政策,而是庄嚴地承諾人民幣不貶值,並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為亞太地區國家盡快地擺脫危機作出了貢獻,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和好評。在朝美核危機時刻,中國以一種客觀公正的態度,積極主動地在有關各方之間進行斡旋,成功地促成了中、日、韓、美、俄、朝參加的北京六方會談,為緩和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贏得了時間和機會,避免了危機的升級,維護了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樹立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隨著改革開放的擴大,中國參與國際社會的程度也在加深。一方面,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等許多國際組織;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國際地位,積極地倡導建立地區性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的建立就是典型例證。這一組織為世界呈現了新的合作理念和精神,提供了以大小國共同倡導、安全先行、互利協作為特徵的新型區域合作模式,體現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新型安全觀念。同時,中國的經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地區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在亞洲地區合作中,中國已成為重要的一員。中國和東盟的合作深化反映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對東盟的重要性,中國的發展與廣闊市場已成為東南亞經濟成長的一個重要動力和來源。過去10年,中國與東盟貿易增長了6倍多。1997年以來,雙方貿易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長,去年達到547.7億美元;今年前8個月達477.3億美元,同比增長43.4%.2002年,中國和東盟簽署了《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確定2010年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目標。在今年10月舉行的第七次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上,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一個開放的中國日益緊密地與東盟聯系在一起,地區一體化的雛形已經形成。
從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也可看到中國正滿懷信心地走向世界,更能體驗到世界越來越離不開中國,中國在改變著世界的面貌。一個崛起的中國不是一種威脅,而是一種機遇。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不僅為中國經濟帶來新的活力,也為世界的發展與和平注入強大的動力。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中國愈來愈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
3. 改革開放怎麼樣促進我國發展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
在城市,國營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得到了明顯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南方談話發布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
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布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2013年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深化改革開放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中國的對外開放已從沿海向內地發展,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4. 為什麼說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的原因:
1、中國的改革開放正是與世界共建共榮的過程。
在第八屆聯合國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候任理事長潘基文看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正是與世界共建共榮的過程。在擴大開放中共贏,在共贏中進一步擴大開放,是中國順應時代潮流作出的歷史性選擇,也是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使命擔當。
2、伴隨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入推進,中國正從國際體系的參與者轉變為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和變革的新引擎。
根據博鰲亞洲論壇發布的《亞洲競爭力2018年度報告》,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在推動跨越「數字鴻溝」、教育減貧、文化交流、讓更多民眾分享經濟全球化一體化「蛋糕」等方面釋放積極紅利,使那些過去「被全球化遺忘的角落」獲得重大發展機遇。
3、中國改革開放的思路與實踐,於世界其他國家而言是一種探索,也是一種激勵。
「中國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意義是,中國並沒有復制西方模式,而是去創造一個自己的發展方式,一種更加包容的發展方式。」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如的評論值得深思。
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世界將共同見證,一個發展動力更足、人民獲得感更強、同世界互動更深入的中國,將為世界創造更多機遇,作出更大貢獻。
(4)改革開放如何引導中國走向世界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的中國經驗,必將繼續影響世界:
1、面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發展不均衡的現實挑戰,中國給出的答案,不是因襲守舊、抱守成規,而是全面深化改革。
帶領人民踏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不是退回到港灣中去,而是倡導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與各國同心協力,攜手前行。可以說,篤行改革開放的中國,照亮了世界期待。
2、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每一步舉棋落子都至關重要。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實現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這是歷史規律。順應歷史規律的改革開放的中國經驗,已經也必將繼續影響世界。
3、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身披「特殊身份」的2018年讓中國汲取歷史智慧、凝聚前行力量,同時為世界注入信心、昭示未來。
5. 改革開放如何促進我國的發展
一、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新的偉大革命。
二、改革開放最根本的意義在於解放了思想、實現了思想的解放。
三、改革開放最偉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結晶就是開辟了道路、創新了理論 四、紀念改革開放的現實意義在於進一步解放思想以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6. 改革開放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意義有:
一、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邏輯,也是圍繞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展開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聚焦點,就是解決我國發展起來以後「使大國成為強國」的根本性問題。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所以,改革開放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二、使社會主義迎來了從低潮到高潮的偉大飛躍
進入21世紀以後,改革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逐漸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意味著在世界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高高舉起;
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三、使中國現代化迎來了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飛躍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即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走法」走向現代化。
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提供了有益啟示。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既能解決中國加快發展的問題,又能保持我們中國自身的獨立性。
(6)改革開放如何引導中國走向世界擴展閱讀:
中國改革開放具有的全球性意義:
一、中國的政治秩序給世界提供了全新選擇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主體,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關鍵,不理解中國共產黨就不可能理解中國的改革開放。無論是政策界還是學術界,人們都沒有忽視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巨大成就。這樣的成就在世界歷史上是罕見的,因此中國的發展故事也被稱為「中國奇跡」。
二、中國為推動全球經濟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從全球范圍看,一方面中國改革開放抓住了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另一方面中國改革開放也為經濟全球化注入了活力。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為推動全球經濟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三、中國改革開放正逐步為優化全球治理注入動力
回望40年歷程,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中國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勞動力水平,展現了中國在解放社會主義生產力及建設富強國家方面的自信心。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順應全球化潮流,積極向世界開放,引入海外資本和技術,設立經濟特區,為吸引外國製造和生產資本創造了非常有利的環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論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
7. 改革開放如何改變世界和中國
1978年,十三屆三中全會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此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
通過40年來艱苦不懈的努力,中國取得了巨大的進步,GDP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此外,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等領域也得到了巨大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天翻覆地的變化。
四十年來,中國一直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為世界GDP的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四十年來,中國認真履行國際義務,積極投入亞丁灣護航,非洲南美洲國際維和,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
現在,中國正高舉和平發展偉大旗幟,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布局,打造人類命運、利益、責任共同體。實踐證明,中國在努力改變自己的同時,也在努力改變了世界。
8. 1. 當代中國為何能發生歷史性巨變 2. 改革開放如何改變了中國又改變了世界
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政策。制度順應民心,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需求。
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比較系統地提出和闡明了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確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是全面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政治體制的改革與經濟體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8)改革開放如何引導中國走向世界擴展閱讀:
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適時地把促進發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使中國社會既持續地充滿創造活力,又有助於避免兩極分化而達到共同富裕。
中國在改革開放中,注意協調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同社會可承受程度的關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這三者關系的重要結合點。這樣的結合,既避免了不少轉型國家出現過的經濟嚴重衰退和社會劇烈震盪,又使改革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全體人民。
9. 改革開放對於我國未來的發展有什麼重要的影響呢
改革開放表明,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總目標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改革開放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總目標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在這個時候,一套原則和政策已經在各個層面形成,包括經濟、政治、軍事、科學、教育、文化和衛生。總目標的確定,可以更好地引領中國的發展前進,為奪取偉大勝利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導下,黨的發展路線、發展方針和政策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
改革開放對所有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場偉大的變革。在推進改革開放中,中國積極引進國外新技術和外資,與國內製造業和加工業緊密結合,建立了享譽世界的中國製造。中國製造的產品在世界各地的購物中心和超市隨處可見。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產品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人民生活必需品不可或缺的商品。通過不斷推進改革開放,中國製造不斷為中國整體經濟增添活力。通過改革開放,中國製造業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就業機會的提供為中國大量勞動力提供了城鎮就業機會。
10. 舉出在對外開放中,「讓世界進入中國」的一項具體措施,並舉例證明「中國開始走向世界」
措施:建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城市
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