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理解中國和平發展的外交戰略
1、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
(1)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2)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就是維護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是時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3)基本立場:獨立自主。獨立自主就是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 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
(4)對外關系的基本准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3、中國始終不渝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國際事務發揮著重要的建設性作用,是負責任的大國。
❷ 如何正確認識當代中國的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
國際戰略:中國政府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中國綜合國力的穩步增強,導致國際地位的持續上升和外部環境的逐漸變化,從而呼喚著中國更新對外戰略思維,探索對外戰略轉型,調整對外政策。
(一)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全面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將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關系,拓寬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系。將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鞏固睦鄰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國家。將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共同維護發展中國家正當權益,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永遠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將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支持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發揮積極作用,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將扎實推進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維護我國海外合法權益。將開展同各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加強人大、政協、地方、民間團體的對外交流,夯實國家關系發展社會基礎。
(二)在21世紀中國走向富強民族復興之路上,註定是面臨諸多困難和曲折,挑戰和機遇,但中國崛起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住的。實現和平發展是我們真誠的願望,國際戰略的選擇走向直接決定中國,能否創造出我國和平崛起和諧發展的時空和時間,成功構築我國發展的周邊政治生態環境。相信在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領導下,中國外交在推動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方面將繼續做出自己的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民族復興營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為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❸ 如何認識中國的外交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周邊外交歷來在其整個外交戰略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中國的國家安全、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乃至國際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個和平的、發展的、穩定的周邊環境,這是中國歷屆政府力圖實現的基本外交目標。大體來講,中國的周邊外交政策受到國際格局變遷、中國對外戰略調整以及周邊環境變化的影響與制約,這同時也和中國決策者的主觀認識和世界戰略思想發展變化有關,大致以10年為期呈現階段性的變化。本文主要探討了50年來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階段變化,剖析其基本內容,總結其經驗教訓。
一、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國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1、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原則。
2、中國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3、中國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4、中國願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積極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重視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系。
5、中國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願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和地區廣泛開展經貿文化交流。中國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開始切實履行WTO體制,促進世界的繁榮與進步發揮積極作用。
6、中國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中國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積極參與政治解決地區熱點問題。中國派出了維和人員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中國積極致力於推進國際軍控、裁軍與防擴散事業。中國政府一向重視人權並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已加入了包括《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內的18項國際人權公約,並已簽署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中國願與國際社會一道,加強合作,共同對付人類發展面臨的環境惡化、資源匱乏、貧困失業、人口膨脹、疾病流行、毒品泛濫、國際犯罪活動猖獗等全球性問題。
二、中國對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應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
第一,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
第二,堅持用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
第三,世界各國主權平等。各國的事情要由各國人民做主,國際上的事情要由各國平等協商,全球性的挑戰要由各國合作應對。
第四,尊重各國國情、求同存異。
第五,互利合作、共同發展。
三、中國對南南合作的立場
發展中國家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產品眾多、市場潛力大、發展模式各具特色,整體經濟實力不斷提高,互利互惠,相互支持,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可能性和機會很大。但發展中國家的國情和經濟發展狀況不盡相同,普遍存在底子薄、發展資金不足等問題,為南南合作的進一步擴展帶來了一些實際困難。我們認為,發展中國家應從戰略高度出發,積極深入地探索南南合作的多種模式,最大限度地維護共同利益,攜手應付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廣大發展中國家應加強團結,在國際事務中密切配合,相互協調;應積極參與國際經濟領域內「游戲規則」的制訂,促進國際經濟、金融和貿易體制的改革,爭取平等發展的權利;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對外經貿、科技、文化合作,以加快自身的發展,提高在南北對話中的地位。
中國願在平等互利平等、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的原則的基礎上,與南方國家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對於一些有困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願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的援助雖然是有限的,卻是真誠的、不附加任何條件的。
四、中國對多極化發展的看法
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復雜而深刻的變化,但世界走向多極化的趨勢並未改變。各國在民族傳統、宗教文化、經濟水平、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情況千差萬別,很難想像用一種模式、一種價值觀來統一,由一個國家來「領導」。《聯合國憲章》所確定的關於主權平等、互不幹涉內政等國際關系基本准則絕沒有過時。各國的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應該得到尊重。多極化的進程可能曲折、漫長並充滿斗爭,但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它符合大多數國家的共同意願與利益,有利於世界和平與安全。
我們推動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並非針對特定國家,也不是要重演歷史上列強爭霸的舊劇,而是推動國際關系的民主化,促進世界各種力量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協調對話,不搞對抗,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中國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❹ 淺談如何理解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意義
1、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這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選擇和鄭重承諾。中華民族愛好和平,歷來崇尚「和為貴」,深知「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
近代以來,中國遭遇了100多年的動盪和戰火,更加深知和平的寶貴,絕不會放棄維護和平的決心和願望,絕不會把自身曾經遭遇的苦難強加於他人。對於一切國際事務,都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不屈從於任何外來壓力。
2、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這不意味著放棄維護國家利益的權利,不意味著中國軟弱可欺。中國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堅定指出:「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損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3、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國外交的底色。中國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中國永遠不稱霸、不搞擴張。走進新時代的中國外交,底色不變、成色更足,必將為建設更加美好世界匯聚起更為磅礴力量。
(4)如何認識當代中國和平的外交政策擴展閱讀:
把握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還要把握各方面的政策要點:
1、觀察和分析國際問題,處理國際事務,都要堅持從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
2、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侵略和擴張政策,反對干涉別國內政,維護世界和平,維護國家的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
3、積極推動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兩大趨勢朝著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方向發展。積極推動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❺ 如何理解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關鍵是大國外交
中國外交的戰略格局是「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關系是重要舞台」
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與國家利益決策的。為此,中國獨立自主地,制定了我國外交的一系列基本點,如獨立自主是基本立場,維護國家主權、獨立與安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合作與發展是基本目標,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基本宗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基本准則。而戰略的關鍵,就是大國關系,大國外交。
❻ 如何理解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南方網訊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在總結我國長期外交實踐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是促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針政策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做好對外工作的行為准則。只有全面貫徹落實這一政策,才能不斷開創我國對外工作的新局面,才能保證我們的對外工作服從和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這也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對外方針政策,掌握處理國際事務的主動權」的底蘊所在。
要把握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首先要把握這一政策的宗旨。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決定》在重申我國的對外方針政策時指出:「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永遠不稱霸」,同樣是對我國外交政策宗旨的闡釋。
把握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還要把握各方面的政策要點:
(1)觀察和分析國際問題,處理國際事務,都要堅持從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
(2)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侵略和擴張政策,反對干涉別國內政,維護世界和平,維護國家的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
(3)積極推動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兩大趨勢朝著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方向發展。積極推動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4)尊重世界的多樣性,提倡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
(5)願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
(6)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廣泛開展貿易往來、經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促進共同繁榮。
(7)廣泛參與多邊外交活動,充分發揮中國在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中的作用。
(8)永遠不稱霸。
❼ 如何認識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
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基本目標是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基本立場是獨立自主。
對外關系的基本准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❽ 如何理解中國的和平發展的外交政策你認為中國應該實現大國的崛起
和平、發展、合作」是新時期中國外交一面的旗幟。它是對新時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做出的新的闡釋。本文內容依據李肇星外長2005/08/22講話而整理。主要內容有以下四個方面:和平發展合作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和平發展合作是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任務所決定的;和平發展合作的思想,是對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豐富和發展;和平發展合作旗幟指引中國外交不斷取得新成就。
❾ 如何理解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第一、獨立自主.
獨立自主是指國家的主權是獨立的,不允許任何外來的干涉與侵犯,每個國家都有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獨立地、自主地處理本國對內對外的一切事物.獨立自主是我國的基本立場,堅持獨立自主,主要體現在:
(1)堅持把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主權是國家的根本屬性,是一個國家獨立自主地處理對內對外事物的最高權力.國家活動的目的是追求國家利益.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中,以自己的國家為利益最高准則,同樣也尊重別國的國家主權與國家利益,平等互利,保持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
(2)真正的不結盟.
不結盟就是不參加任何國家集團與軍事集團,不同任何國家結成同盟.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獨立自主地處理各種事物.我們同誰都往來,同誰都交朋友,說公道話,辦公道事,誰搞和平,我們就擁護,誰搞戰爭和霸權,我們就反對.
(3)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干涉、侵犯他國主權的主要根源.反對霸權主義始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重斗爭,是我國對外政策的綱領.中國永遠不稱霸.
第二、維護和平.
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願望,也是我國人民的願望.我們主張和平是由社會主義制度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