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後中國的狀況
經濟: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中華大地上到處都是創傷,遍地都是廢墟,很多人還在吃不上飯,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但是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中國兩黨還是決定要將這些日本人送回他們國家。
這么多人口不論是從人力還是物力上都是非常了巨大的付出,後來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光是遣送這部分人就用了三年多的時間。
在這三年多的時間里,在中國的這部分日本人的衣食住行也全都是中國提供的,據當時資料記載,光是在沈陽的這部分日本人在糧食和燃料方面就花了一個多億,中國為了保障集中營里日本人的溫飽問題,還為其一次性買了糧食和燃煤共七百噸,共計最少也是五千萬。
集中營里的日本人享受著日此好的待遇,而很多中國人卻還在挨餓。
當然,除了糧食和燃煤之外,衣服和葯物等生活必需品的花費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不僅如此,中國還應日本的要求給日本的僑民和戰俘撥款,還有一批高達四百萬的管理費。
這三年內給日本的花費總共有十個多億,要知道當年中國的經濟水平並不高,一個人一年的收入還沒有一百人民幣,所以這個經濟負擔實在是太重了,十個億,那是多少個中國人多少年的收入啊。
如果按照二戰結束簽訂的協議,這部分錢實際上應該是日本方面出的,中國只是先墊上而已,可以抗戰結束的中國馬上就進入了解放戰爭,連日本戰後的賠款都放棄了,哪還顧得上這部分錢。
科技:
當時中國科技落後,時中國的飛機產量僅僅是日本的零頭。由於沒有制空權,中國軍隊被日軍壓著打,動不動炸彈就從空中丟下來了。
炮兵陣地經常打不了幾發就得趕緊轉移,如果轉移慢了很快就會被日本空軍炸掉。當時中國軍隊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下堅持戰斗,可以想像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
此外,日本已經開始研發原子彈、噴氣式戰斗機等先進裝備,而中國則一窮二白,連螺絲都要進口,可以想像當時兩國的差距有多大。但就是在這種差距懸殊的情況下,中國軍民憑借大無畏的精神,前仆後繼,和日寇進行搏殺,最終用了八年的時間在盟軍的幫助下打敗了日本。
實事求是的說,中國能夠取得抗戰的勝利,真的不容易。抗戰的勝利是中國軍民用生命和獻血換來的,中國的大國地位是不屈不撓的中國軍民打出來的。中國無愧於世界五大國的地位。
(1)二戰後中國廢墟如何重建的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
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2. 二戰結束後,中國的戰後重建怎麼樣
有毛重建啊,45年8月打完46年中國共就掐起來了,不光前線打仗後邊國統區也搞得經濟崩潰,真正建設是49年以後了。
3. 侵華日軍製造「南京大屠殺」慘案之後,整個南京城是如何在一片廢墟當中恢復元氣的
侵華日軍雖然製造了南京大屠殺慘案,但是整個南京城對於周邊的城市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既然南京這所城市已經被大屠殺就會留下很多不不動產,周圍的村民也會一當地去佔有一所自己的不動產。當周圍村落的人湧入南京這座城市,當局就會組織相應的人員來確定不同產權,從此作為他們的居所,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地方經濟就容易起來。
4. 在古代戰爭結束了之後,戰場廢墟是怎麼清理的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在我國古代時期,戰事紛爭不斷,冷兵器時代,戰士們肉搏拋頭顱灑熱血,哪裡有戰事,哪裡便免不了傷亡。
除卻所謂戰爭正義非正義論,“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可避免,而在這分合輪回里,君主要開疆辟壤,國家就會出現戰爭。各種勢力為著權勢、土地、財富紛爭四起,戰事不斷,不可計數的人為此丟失性命;我們必須承認,戰爭是十分殘酷的,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所有最殘酷的詞語彷彿都可以用上。
那麼,古代戰爭結束後,古人都是怎樣打掃戰場的?戰場不可計數的屍體又都是怎麼處理的?下面就細細道來。
一 、古代戰爭結束後如何清掃戰場?
戰爭結束後由誰來清掃戰場?“浩浩乎,平沙無垠。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鳥飛不下,獸逃亡群。亭長告余曰,此古戰場也,常駐三軍。往往鬼哭,天暗則聞。”
明末張岱在其《夜航船》中寫道,“京,謂高丘也;觀,闕型也。古人殺賊,戰勝陳屍,必築京觀,以為藏屍之地。”
其實這種處理屍體的方法,是和土葬有共同之處的,將屍體用土掩埋,蓋成土丘。《左傳》中就有最早的關於築京觀的記載,楚莊王領兵打仗之時,就有人進諫:“君可築武軍,而收晉屍以為京觀。”
三、清掃戰場的重要性
通過上述的一系列描述,我們可以清楚的意識到清掃戰場的重要性。我主要將清掃戰場的重要性分為兩個角度,即對於清掃戰場的一方和對於外部環境這兩個角度。
清掃戰場的一方可以通過清掃戰場來獲取戰利品,回收兵器,補充物資,有時候還能夠獲得一些重要情報。清掃戰場還能很大程度上杜絕疾病瘟疫等的傳播。因此,古代戰爭結束後,清掃戰場是十分必要的行為。
戰爭往往都是血光與刀光的輝映下,羽箭來回無情的穿梭,士兵們猶如機器般麻木紅眼一往無前沖擊,但也不是機器,在他們倒下的那一刻依舊是血流成河。不管是為著正義還是非正義,戰爭一直都在繼續。
戰役結束後,戰士們清掃戰場,繳獲物資,分門別類處理屍體,為自己一方儲存物資,又嚴格杜絕一切瘟疫的產生,清掃戰場具有很大現實意義。
5. 二戰成為廢墟的城市後來又是怎樣成為一線城市的
德國之旅,印象最深刻的卻是法蘭克福這座城市。對於遊客而言,這座城市就像是旅途中轉站一樣。法蘭克福作為德國第五大城市、黑森州最大城市,它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旅遊城市。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與旅遊無關,它是德國乃至歐洲重要工商業、金融和交通中心。
同時,一座老歌劇院也不能錯過,是法蘭克福最著名的建築之一,但是法國巴黎歌劇院的復製品,始建於1880年。但遺憾的,它也沒能逃過戰爭的摧毀,變成一堆建築廢墟。後來為了修繕它,共花費了兩億四千萬馬克,建築風格採用了新古典主義式。
6. 為什麼汶川在廢墟上重建
8月5日下午5時49分,青川縣發生6.1級餘震,造成1人死亡、23人受傷。此前的8月1日,平武、北川地區發生6.1級餘震,造成231人受傷,2000多間房屋倒塌。兩三個月來,震區餘震不斷,次生災害頻仍,岷江峽谷中的汶川縣城,已成一片「聳立」的廢墟,縣府所在地威州鎮約3萬人至今大多仍居住在帳篷中。
從阿壩州到汶川縣的各級政府官員,已經接到上級的明確指示:汶川「原地重建」。據了解,8月8號,汶川縣政府將召開會議議定重建具體方案,且需在10號拿出整體方案向上級匯報。如今,由縣發改委牽頭制訂的原址重建方案已大致成形。
雲朵上的羌寨
「6·18」汶川羌族大遷移,說起來確有史詩般的悲壯。
「雲朵上的民族」,是人們給予羌族的美譽,它聽起來很有浪漫的色彩,但安家在高山峭壁之上,更多的是生之艱辛。
龍溪鄉是汶川縣西北雜谷腦河東岸的一個羌族聚居鄉。羌寨散落在龍溪溝兩岸的懸崖峭壁之上,最高的寨子是大門村的馬房組,海拔2780米,其次垮坡村的夕格組,海拔2600米,布蘭和龍溪這些寨子也都在海拔2000米以上。6月中上旬,寨子幾乎盡數垮塌的龍溪羌民在雨季來臨之際,又不得不面對泥石流的威脅——一些寨子現正位於或臨近大面積的滑坡體,一旦連續降下暴雨,整個寨子就可能被泥石流裹挾而去。在這種情狀下,汶川縣政府組織龍溪鄉羌民進行了「6·18 」大遷移。
那日,村民們賤賣了家畜,背著柴火、鋪蓋,和一些從廢墟中刨出來的家私,從山上轉移到政府預先在玉龍搭建的臨時安置點——雖說安置點的條件也很艱苦,水電未及通,但畢竟是相對安全的。長龍般的搬遷隊伍盤旋在高聳入雲的山間。
不想,一個月之後,大多從山上轉移下來的羌民,又在政府勸說之下返回山上。返回後,許多村民才發現家中已是一無所有,家畜沒有了,田地也乾涸了。
記者抵達龍溪寨時,村民剛返回一個多星期,許多人家只剩下一些土豆勉強度日。一位大媽說起便泣不成聲,政府的救濟金和救濟糧只發了一個月,即便是政府的救濟錢糧及時發放下來,龍溪寨的村民重建家園的日子也遙遙無期——舊的寨子位於一個大的滑坡體上,根本不能原地重建,而唯一可能的重建點則是村民的耕地,如果在耕地上重建,那麼他們未來又能向哪裡討生活呢?
一位垮坡村村民幽默地說:「我們為什麼叫『垮坡村』,就是年年都垮坡。地震後就沒法了,連水源都震沒了。不然,我們哪裡願意離開。」他指了指安置點兩旁已被震松的山體,說其實這里也不安全,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和「不曉得 」已經成了汶川人的口頭禪。
汶川縣常務副縣長張通榮是個難得的幹才,在汶川百姓中有著很好的口碑。在過去的兩個月中,無論高山羌民的大遷移,還是後來迫不得已的遷返,政府方面都是由他出面去說服村民。
「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我們才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從山上轉移下來。但轉移到玉龍之後,問題又來了,因為臨時安置點佔用了玉龍的耕地,玉龍的老百姓又不幹了。」張通榮說,矛盾激化了,只能採取權宜之計,勸說龍溪的村民暫時返鄉。
不難想像,這位副縣長所承受的壓力之重。
據了解,汶川縣原有耕地10.65萬畝,地震導致滅失土地4.2萬畝,嚴重損毀4.8萬畝,僅存耕地1萬多畝。換句話說,汶川有近半數耕地已經完全消失。那麼,原地重建的汶川未來該如何解決5萬農村人口的生產和生活問題呢?
威州居民,何去何從?
威州鎮是汶川的縣城所在,因為扼守要沖,該鎮在歷史上赫赫有名。不過,解放前威州鎮的人口並不多,且多聚居在山上的姜維城一帶。地震後,岷江斷流長達10分鍾,政府將全城居民轉移避險之處,即是姜維城。
解放後,人們開始在姜維城下的岷江河谷的狹長地帶繁衍生息,至今威州鎮聚居的常住人口多達3萬,加之阿壩師專的7000名學生以及外來人口,近4萬人。人們不僅利用了原本狹窄的岷江河谷沖積扇,還大肆地圍河造田,如此頻繁的人類活動,給岷江峽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負擔——現在深陷於周邊垮塌山體的新樓盤時代廣場即為明證。如今,阿師專幾千學生已經疏散,其餘近3萬人要麼外出投親靠友,要麼居住在隨處搭建的帳篷中。
汶川僅有幾處耕地可用於建設集中安置點:一處位於雁門鄉,可安置2057戶;另一處位於七盤溝,可安置120 0戶,距縣城分別為3.5公里和4公里。此外,綿虒鎮尚有239畝耕地可用,留足安全間距後僅能安置2958戶,但也受到山體滑坡和洪水上漲的雙重威脅,其餘各鄉鎮已無任何安全之地可用。
由於活動板房緊張,8月1日前後汶川縣政府頒布了相關規定,城鎮「三無」人員優先入住活動板房,待前述人員安置完畢之後,再行安置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如城鎮「三無」人員放棄入住活動板房,則可得到每月約90元的補貼。
不過,由於離城區太遠,生活不便,加之活動板房都搭建於岷江邊潮濕的耕地之上,許多住進活動板房的人已經患上風濕病,不少人又紛紛撤回到城裡的帳篷。而居住在帳篷中的普通城鎮居民和機關工作人員,已出現情緒煩躁,瀕臨崩潰的狀況。
孩子的未來
記者去汶川的直接緣由,是聽聞汶川映秀鎮映秀小學將於8月15日前在原址搭建的活動板房內復課。
映秀鎮是汶川地震的震中所在。映秀小學總共473名學生,共有225人遇難。該校校長譚國強妻子、小孩全部遇難,幾乎一夜白頭。「在剛剛死去幾百名學生的地方復課,旁邊又緊埃著映秀萬人坑,這些孩子怎麼讀書?怎麼成長?」汶川畫家大唐卓瑪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不禁淚流滿面。
然而,知情人說,沒有辦法,映秀小學決定原地復課之後,家長反而不鬧了。小學的孩子哪能自己作主?許多教師自然不願留在那裡,只能想辦法給他們調換環境。
在映秀小學采訪時,恰好一個女學生由外婆領著登記。她的外婆告訴記者,女孩的母親瘋了,父親在地震中死去,她沒有經濟能力,只好把她送到山西寄讀,在那裡讀書不需要任何費用,包括生活費。
「如果有能力的話,我也不願送她去那麼遠的地方。」孩子的外婆說。女孩也說,她寧願留在映秀小學,也不願去山西。對她來說,山西遠在天邊。
汶川負責文教工作的王蕾副縣長說,汶川除三江鄉、水磨鎮、白石村、水田坪村和映秀鎮小學以及縣幼兒園原址復課之外,其餘約1.3萬名學生不得不選擇異地復課:汶川縣桑坪中學1400名學生和200名教師,遠赴廣東碧桂園;璇口中學1200名師生將由山西長治市和潞寶集團接納;威州中學3100名學生則轉移至成都龍泉驛陽光體育城復課;威州小學遷往自貢復課;雁門小學異地安置在四川資中;龍溪小學在宜賓異地復課;而接納了不少高山羌族學生的特教中心則遷往西昌,因為路途遙遠,許多家長選擇了讓孩子退學……為安置這1.3萬多名學生異地復課,王蕾等人可謂忍辱負重,歷經艱辛。
有媒體稱,這是地震災區所有縣市中汶川獨有的「風景」。因為,汶川根本無處原地復課。
接下來,學生的生活費用怎麼辦?「能夠指望的經濟來源只有三個部分:對口支援、愛心捐助以及國家的政策性補貼。」王蕾說。
此外,坐落於汶川威州鎮的阿壩州師專和威州民族師范學校由於分別直屬於省教育廳和州教育局,已自行安排異地復課。當記者見到阿壩師專馬校長時,他明顯有些不堪重負——他不僅要安排學校在彭州和郫縣兩處異地復課,還得為籌集學校的運轉經費四處奔波。
原址重建
汶川屬於少數民族地區,它曾經為國家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時,汶川的耿達和卧龍被劃歸其中,這幾乎佔去原汶川國土面積的一半。前幾年,紫坪鋪水庫修建時,又淹沒了汶川的百花鄉、老璇口鎮以及映秀和水唐的一部分村子。當時,都江堰曾允諾將玉堂的土地劃給汶川,作為補償,後來卻不了了之。汶川也未曾在紫坪鋪水電站的發電收益中分利。
玉堂鎮曾被一些人認為是汶川異地重建的不二之選。當時,玉堂便打出了「寸土不讓」之類的橫幅標語。打破行政區劃,自然會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
清華大學尹稚教授曾提出以「壓縮規模、舒解功能」為方針進行汶川重建。在尹稚教授的設想中,四川省應當劃給汶川兩塊「飛地」,作為產業用地和教育用地。當然,這只是專家原有的設想。
7. 二戰後中國「百廢」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二戰之後國內經濟遭到破壞,而且很多大城市都被毀了需要重建,這就是百廢的體現。
8. 二戰期間中國的情況!在線等!!
要說二戰時期中國的貢獻那可真是大了去了,首先二戰有兩大主戰場:歐洲,東亞。日本和德國有軸心國協約,也就是說日本和德國一起發動而戰。在這里我們就要清楚一點,日本和德國的威脅同樣大的。都說二戰的勝利的頭功該獎給毛子和小美子。但別忘了,蘇聯是如何打贏了德國的,他當時只打了德國,他的大後方是誰——日本,那麼日本在干哈,打中國,這使得日本沒去進攻蘇聯:因為1938年日本和蘇聯在外蒙古打過一次,(所以日本之後是有可能再次進攻蘇聯的!)那麼首先我們知道了中國戰場對歐洲的貢獻,也就是說,沒了中國,歐洲之戰都前途渺茫。
再來說美子,我們知道,美子是迫使日本投降的主要功臣,那麼光有原子彈肯定不行,前提是美軍打到了沖繩——小日本家門口,日本後院起火。那麼美軍怎麼到的,首先日本的海軍在當時堪稱世界之最,那麼在太平洋上的局勢是人家美軍一海里一海里打下了的,這點鐵證如山。但是攻克島嶼靠的不光是海軍了,主要是陸軍和空軍,日本在中國和東南亞投入了近300萬士兵,從側面上支援了美軍進攻,日本的陸軍精銳被調走了,這時的美軍的壓力小了一大截,這算中國的貢獻吧。所以說,沒了中國,太平洋戰場照樣前途渺茫,你想啊,300萬,美軍吃得消?!
再說說別的,「中國遠征軍」,這也對東南亞戰場做了貢獻,40萬遠征軍奔赴緬甸,那裡是什麼——山,熱帶雨林,中國人怎麼去的,靠飛機啊,地崩肯定不切實際。誰的飛機,美子,英吉利的,那英國幹嘛支持中國到和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東南亞去打仗,自己還出錢?德國的閃電部隊不夠他受的?他吃飽了撐的?肯定不是,因為英國在那一片有殖民地啊,他祖先打下的,自己有經營了幾百年,他願意扔給日本,不願意了,所以才讓中國去呀,這也是中國幫了他的忙。
那麼綜合以上幾點,可以看出中國的貢獻之大了吧
9. 急 會加分 二戰後 從廢墟中重建的城市
這很多,英國考文垂,德國柏林,德國很多城市包括波蘭東歐一些國家,很多城市都炸毀了,像波蘭首都華沙,但澤,前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荷蘭安亨(盟軍反攻時荷蘭比利時被炸毀很多城市),蘇聯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白俄明斯克,日本廣島,長崎,利比亞托卜魯克,埃及阿拉曼(著名旅遊城市)
10. 德國、日本等國戰後都是一片廢墟,可為什麼他們經過50年可以達到現在這種程度
首先,德國處在歐洲,歐洲是一個小國密集的洲,特別是西歐,各國間的聯系很強。這是德國可以在一戰,二戰兩次大戰的廢墟中重新站起來。而且,德國的文化底蘊,經濟基礎都較扎實,二戰後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國內的穩定也有一定的作用。
日本主要歸功於美國的扶植,以及中國放棄戰後賠款事宜,還有就是雖然美國給了日本兩顆原子彈,不過投得位置卻沒有傷害日本的經濟命脈。
所以德日雖然戰後一片廢墟,可還是可以在50年內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