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什麼使中國的書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性

什麼使中國的書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性

發布時間:2022-06-19 05:29:37

① 什麼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之美,其美術魅力又是如何展現的

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為工具,根據漢字的造型特點,通過藝術構思,調動繪畫的藝術手段,運用毛筆的書寫來完成的。

它是線條的藝術,卻不是一般的單純線條,而是具有繪畫性質的線條。它是由千姿百態以及變化莫測的線條組合來傳遞書寫主體喜怒哀樂等復雜的情感。

漢字書法為中國文化的獨特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藝術表現出中國藝術最瀟灑、最靈動的自由精神,展現出歷代書家空靈的藝術趣味和人格價值。

這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之美。

中國書法之美,具體表現:

1、書法藝術的線條美

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漢字由點畫組成,點是線的濃縮,線是點的延伸。書法家利用提按、頓挫、輕重、粗細、強弱、疾徐等用筆技巧,結合用墨的枯濕濃淡等變化,使點畫線條產生富有情感的力度之美。線條的力度美,能喚起人們心中的力量感。

線條的情感主要表現在線條的節奏感,用筆輕重疾徐、抑揚頓挫,像音樂一樣喚起人們心中的節奏感,這種線條的節奏與旋律表現通過視覺,使人產生心理上的情感共鳴。

有情感的線條,必然是承起分明,有呼有應,有起有止。起止適度,或斷或連,左右顧盼,上下呼應。

2、書法結體的造型美

書法藝術的美不僅僅表現在點畫線條上,還表現在每個字的結構造型上。漢字的發展演變,經歷了篆、隸、草、楷、行幾個階段,但每個階段,字型都有獨特的美。

漢字的結體與造型有四大結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和獨體字,這些結構的美最完美地體現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包含了謙讓、對稱、均衡、節奏。

所以以漢字為載體的書法不僅線條美,更有結體的造型美。如果說西方繪畫精緻地刻畫實物是為了贊美大自然造物的形體美,那麼中國書法則運用點畫組合成的文字結構表現出多姿多彩的形體美。

3、書法藝術的筆法美

書法藝術的基本特徵產生或決定於線條的質感,而線條的質感產生於特定的用筆方法,因此決定了筆法的重要性。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人們發現中鋒運筆能較好地產生這種質感造型的效果。筆鋒入紙的深淺度,行筆轉折中筆鋒的轉換,便產生了書法的力感強度,使線條的形態與力度構成了線條的書法藝術品質。

書法幾千年,筆法訓練的復雜性,主要來源於書法線條的藝術靈感性品質,也來源於書法歷史的綿長悠久所形成的豐厚積淀。書法藝術品位的高下,基礎性因素是取決於線條的藝術品質和藝術內涵,這就需要書法家不斷在豐富筆下線條的藝術內涵方面兼收並蓄,以豐富自己的筆法意蘊。

前人的優秀筆法,都是前人辛苦實踐與思考的結晶。這些藝術特質吸收得越多,筆下的線條才能有較高的藝術品性。

4、書法藝術的墨韻美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一朵奇葩,它是通過靈動神奇的筆法、雲煙翁郁的墨韻、險夷奇正的間架、參差流美的章法,出神入化地創造出大氣渾成的藝術美,淋漓盡致地展示出書法家的審美感受和精神境界,給人以高度的審美享受。

在中國的書法藝術中,筆法和墨法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書法家在提按頓挫中,那揮毫染翰之時,那貫穿全幅的墨氣,變幻無窮的墨色,正是書法家以情動筆,以毫留形的神奇紀錄。滿幅作品中氤氳的雲煙,是筆與墨結合的產物。

墨法的濃淡枯潤最能傳達出書法作品的意境美。枯濕濃淡、知白守黑是墨法的重要內容。書法,是在黑白世界之中表現人的生命節律和心性情懷。

5、書法藝術的章法美

書法創作與書法欣賞首先關注的是作品的整體效果。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必然是一個多樣統一的整體。章法是對作品整體的布局安排,即對字的大小分布、筆畫長短、顧盼與穿插、疏與密的處理等。虛與實,白與黑,相依相生,相映成趣,字里行間處處有筆墨情趣。

書法的章法,講究承上啟下,左顧右盼,參差變化,落款合理,布局於整體和諧統一。

書法藝術講究章法美。運用虛實這對矛盾,虛處淡雅,實處充盈。而實處皆虛,虛處皆實,便是用反原則。章法營構中,蕭疏清朗,並非似一盤散沙,而是實到虛境。墨色之外的空白,虛到無時,卻是大有,無畫處皆是妙境。

就章法而言,一點乃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通篇結構,引領管帶,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布白則是翰墨塵點的反襯。巧妙的布白能使通天產生游龍出水、雲煙飄動的效果,留給欣賞者足夠的想像空間。

② 中國書法的特點

中國書法的特點是歷史久遠跟種類豐富。

中國書法的發展,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與演變,歷經滄桑。出現在商代中後期(約14至前11世紀)的甲骨文與金文,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漢字資料。而由漢字書寫發展成為真正自覺的書法藝術是在漢末魏晉之間(約公元2世紀後半期至4世紀)。在歷史的傳承與創新中,書法在出現了篆、隸、草、行、楷五種書體,形成了手札、手卷、條幅、中堂、對聯和扇面等形式,在工具材料上也不局限於常使用的筆、墨、紙、硯上,連金屬、石頭、木板、織物等也成為書法鐫刻和書寫的媒質。

中國的書法藝術,表面看來非常普通,不過是拿毛筆蘸墨汁在宣紙(當然有時也用其他的書寫載體)沙麻寫漢字而已,似乎人人都會,沒有任何神秘和獨特之處。但事實恰恰相反,看起來形式如此簡單的藝術,卻一點也不比那些在形式上顯得復雜得多的藝術輕易掌握、輕姨又明。

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國文字書寫中,沒有任何其他文字的書寫,像漢字的書寫一樣,終究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源近流長,在當代不僅沒有隨著現代科學手藝的進步,特別是電腦的普及 、手寫量的減少而導致魅力消減 ,相反仍然連結著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當代中國參與者最多、受眾最普遍的藝術形式之一。

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說:「假如說能夠表現個性,這就是最高的美術,那麼各類美術,以寫字為最高。」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中國音樂衰落,而書法卻代替了它而成為一種表達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術。」

林語堂認為:「書法提供給了中國人民以基本的美學,中國人民就是通過書法才學會線條和形體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國書法及其藝術靈感,就無法談論中國的藝術。……中國書法在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實在是十分獨特的。」當代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說:「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

與宗白華齊名的美學家、美術史家鄧以蟄先生也認為「吾國書法不獨為美術之一種,而且為純美術,為藝術之最高境」。這些觀點容或有溢美之處,但是也充實說明,先哲對於中國書法曾經賦予過多麼崇高的地位!

這些學者對中國文明乃至西方文明藝術的了解,都是極其深沉的,他們這么說,不會沒有緣故,總有他們的理由。簡單概括,也許可以這樣認為——至少他們相信,中國書法在整個中國文化藝術系統中的重要性是值得特別關注的。

作為中國人,學習掌握一點這門古老而仍然生機勃發的藝術的基本知識,不僅能夠進步和豐富自己的藝術審美修養,更意味著增添了了解和學習本國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

(2)什麼使中國的書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性擴展閱讀:

中國書法的「申遺」之路:

2005年11月底,中國書法「申遺」工程啟動;

2007年6月26日,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正式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6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中國書法」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法院被確定為中國書法傳承與保護的直接責任單位;

2008年9月8日,「中國書法」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全面啟動;

2008年9月底,「中國書法」申遺的正式文本、申遺片及相關材料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義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

2009年9月30日,「中國書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正式被確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網路-中國書法申遺宣傳片

③ 試分析中國書法藝術產生的原因及書法藝術的特點.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紹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仰紹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繩汕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的。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類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於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 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 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漢字的表意性及其獨特的結構,為書法藝術提供了前提條件。有些人誤以為書法字體的發展以篆、隸、楷、行、草為順序,其實不然。

一、書法藝術的產生

產生於商代中後期的甲骨文,筆畫均為單線條,瘦挺有力,時露鋒芒。布局多為縱行,行款錯落,大小變化,疏密有致。這些最早的漢字遺跡已具備了書法的用筆、章法、結字三要素。尤其是從甲骨文的結字看,已體現出線條美、單字造型的對稱美。因此甲骨文的出現奠定了我國書法藝術的基礎,標志著我國書法藝術的產生。商周時期出現的金文或稱「鍾鼎文」,整齊且筆畫粗壯,起筆、收筆及運轉比甲骨文圓潤,曲直變化豐富。成熟的金文外形偏長,每字的大小勻稱,各部分講究呼應與配合。《毛公鼎》、《散氏盤》是其代表作。從金文遺跡看,書法的藝術性已逐漸豐富起來。

春秋戰國時期,國家分裂、社會動盪,各諸侯國在不同的藝術追求下,朝著各自的審美趨向發展,形成了書法藝術絢爛多彩的局面。如果說甲骨文、金文的主流始終是沿著刀刻、鑿鑄道路發展;那麼,春秋戰國時期,毛筆開始在書法上廣泛應用。毛筆表現力豐富,特別是內蘊的筆法技巧,構成了以後中國書法的重要要素──書者的情性、審美趣味、用筆技巧等。從尚存的這一時期的「石鼓」拓片中看,結字比金文有更大的規律性,筆畫遒勁凝重,結構茂密渾厚。「石鼓文」開始向小篆轉化。它不僅是以後秦統一文字的基礎,而且對後代的書法風格影響極大。

二、書法藝術的發展

秦統一後,秦始皇下令「車同軌,書同文」,由丞相李斯普及小篆,小篆成為官方文字。文字的統一,為書法藝術的成熟奠定了基礎。從李斯的《泰山石刻》看,小篆具有字形扁長、筆畫多為孤線、結構復雜的特點,作為官方文字不便速寫。於是,結構較為簡單、筆畫把圓轉成方折、便於迅速書寫的隸書應運而生。關於隸書的產生,唐代書法家張懷瓘《書斷》說:「隸書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程邈因罪入獄,在獄中整理隸書三千字,得到秦始皇贊賞,赦免其罪並封為御史。此為傳聞,雖不足為信,但是,秦代隸書出現已成定論,只是秦代隸書還多有篆意。到了漢代,隸書逐漸占據統治地位,成為官方標准字體,並且進入了定型化時期。漢代隸書筆畫平直,結構簡便,頓挫明顯,尤其是碑刻,精妙絕倫。同時,為了字的方整和書寫便利,隸書把用作偏旁的獨體字規定特殊的形態,例如「刀」做右旁時則寫成「刂」,使隸書較篆書易記、易寫,適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從用筆到結字所形成的風格,顯得既莊重嚴整,又變化多姿。這種字體,上承篆書和古隸,下啟楷書,用筆通行草。所以隸書在書法藝術上有繼往開來的重要地位。
人們在使用文字時,總是希望文字好認一些,寫得簡便一些,尤其在事務急迫繁忙之時更是如此。同時,在由篆到隸的演化中,由於毛筆快寫和筆法發展的緣故,草書便產生了。唐代張懷瓘《書斷》中說:「漢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此乃存字之梗概,損隸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這一時期草書含隸意較多,筆畫往往還帶有波磔,字與字之間無牽掛,稱為「章草」。其代表人物有杜度、蔡邕等。《宣和書譜》中說:「自隸法掃地而真幾於拘,草幾於放,介乎兩者之間行書存焉。」即隸法解體後,寫得近於謹嚴些的就成了真書(楷書),寫得近於奔肆些的就成了草書,介乎真、草之間的就是行書。至此,漢字的幾種書寫形式均已產生,寫字也不僅僅在於實用,美感和享受也成為發展的動力,書法藝術進入成熟時期。

三、書法藝術的成熟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我國書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在發展中,書法藝術形成如下特點:其一,草、楷、行各體已完全成熟,中國書法的技法體系基本形成。後世的技法在此基礎上雖有所豐富和變化,但不再有本質突破。三國時期漢字書寫發展為真書階段,真書是一種具有實用價值的書體,一般認為它是漢字發展史上的正體,是「楷模」,因此一直流傳至今。其字方筆直勢漸佔主導地位,橫筆盡量少作或不作燕尾筆勢,撇捺亦不向上挑出並縮短長度。鍾繇被尊稱為「楷法之祖」。東晉王羲之,正、行、草各體皆精,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是這一時期的精品。其二,書法走向完全自覺的階段,書法在社會各階層普遍成為一種有意識的欣賞對象。史載:師宜曾在酒店壁上作書,觀者紛至,致使酒店興隆。其三,文人有意識地追求書法之美,把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實踐活動,並在技法功夫、審美風貌上孜孜以求。書法藝術上出現了貼與碑兩種不同的風格,呈現出婉麗風流和雄奇樸拙的書法藝術境界,尤其是楷書和行書,已達到成熟階段。西晉末年黃河流域戰亂,大批文人薈萃江東。美麗富饒的江南風光,使書法家們在藝術上更講求遒潤婉媚。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當時,社會經濟的空前繁榮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唐代博大氣象所形成的唐人激越的胸襟和心態,在書法藝術上體現為灑脫奔逸、恢宏寬博的氣勢。唐代書法藝術成就最高的是楷書,今天仍有「學習楷法從唐入手」的說法。其代表作有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它們或壯美森嚴,剛正厚重,體現鬱郁盛唐氣象;或骨力勁健、均勻而瘦硬,體現書者「心正則筆正」的書法意念。有唐一代我國書法藝術進入全盛時期。

四、書法藝術進入個性化時代

宋以後,字體已無大的建樹和突破,僅在原有基礎上融入自己的風格,以發揮個性為主。宋代由於政治環境相對寬松,統治者重文輕武,書法成為文人普遍愛好的一項藝術,隨意揮灑的行書尤為盛行。著名的是宋四家:蘇東坡的書法書卷氣極濃,給人以超脫世俗之感;黃庭堅的書法體勢異常開張,以特別緊密或特別疏鬆作巧妙對比,在豪宕中不時露出韻致;米芾因其生性倜儻不羈,以頓挫為含蓄,結構矯側練達,神采淋漓;蔡襄的書法也有新意。元代書家、畫家集於一身者居多,書家不事丹青尤可,畫家則決不可不習書法。中國畫有題跋文款即始於元代,這對後世的書法繪畫藝術的影響極為深遠。明初幾位皇帝如朱元璋、朱棣都喜愛書法。國家設有中書科,凡能書者,授官中書舍人,在內閣中辦理文書。但是,明人書法基本上為元代書法的延續,沒有大的突破。清代是中國書法史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書壇漸成「帖學」和「碑學」二水分流的局面,導致了書法流派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分化。清初四大家:汪士宏、何焯、陳亦禧、姜宸英,他們專以帖學取勝,在當時的士大夫文人中影響很大,不少還是宮廷書家。同時由於他們過多的沾染館閣習氣,終不免走下坡路。游弋於碑帖之間的書家如揚州八怪之一的鄭燮,有詩、書、畫三絕之美譽,書初學歐,染館閣習氣,後仿黃山谷,又受石濤隸書影響,揉入畫蘭、竹之筆意,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體現出前碑派破帖的特徵。

但是,清代書家們將中國書法藝術兩大傳統較完整地開發出來,對中國近現代書法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傳承作用。如: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的《廣義舟雙楫》是碑學的重要理論著作,對碑學及碑學理論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④ 為什麼說中國的書法是一門藝術

中國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它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傳承有序,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標志之一。這是因為——
1、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時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由於書、畫創作所採用的工具與材料具有一致性。《歷代名畫記》中談論古文字、圖畫的起源時說:「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書畫雖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後的發展狀況是以互補的獨立性發展變化的。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發展與漢文字的產生與演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帶關系。那麼究竟什麼是「書法」呢?我們可以從它的性質、美學特徵、源泉、獨特的表現手法方面去理解。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徵的抽象符號藝術,它體現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一」這個基本規律又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

2、中國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書寫性發展到一種審美階段——融入了創作者的觀念、思維、精神,並能激發審美對象的審美情感(也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書法的形成)。有記載可考者,當在漢末魏晉之間(大約公元2世紀後半期至4世紀),然而,這並不是忽視、淡化甚至否定先前書法藝術形式存在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中國文字的濫觴、初具藝術性早期作品的產生,無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時代性。就書法看,盡管早期文字——甲骨文,還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簡不同,筆畫多少不一的情況。但已具有了對稱、均衡的規律,以及用筆(刀)、結字、章法的一些規律性因素。而且,在線條的組織,筆畫的起止變化方面已帶有墨書的意味、筆致的意義。因此可以說,先前書法藝術的產生、存在,不僅屬於書法史的范疇,而且也是後代的藝術形式發展、嬗變中可以借鑒與思考的重要範例。

3、中國的歷史文明是一個歷時性、線性的過程,中國的書法藝術在這樣大的時代背景下展示著自身的發展面貌。在書法的萌芽時期(殷商至漢末三國),文字經歷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隸(八分)、草書、行書、真書等階段,依次演進。在書法的明朗時期(晉南北朝至隋唐),書法藝術進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隸趨從於簡易的草行和真書,它們成為該時期的主流風格。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使書法藝術大放異彩,他的藝術成就傳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時,唐代一群書法家蜂擁而起,如:虞世南、歐陽詢、楮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名家。在書法造詣上各有千秋、風格多樣。經歷宋、元、明、清,中國書法成為一個民族符號,代表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恆魅力。

⑤ 中國漢字書法為什麼會成為一種專門的藝術

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漢字已經形成了一種專門的藝術,在悠久的歷史長河當中漢字已經成為我國的代表文化。漢字之所以會成為一種專門藝術,是因為漢字的形式獨一無二,在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種漢字的形式,而且漢字有很多特點並不僅僅是將字寫出來,在歷史發展過程當中漢字也經歷了一定時間的演變,首先漢字的起源是由於象形,也就是模擬事物的形象,最簡單原始的漢字可以說是一種繪畫。

⑥ 通過什麼會使中國書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性

1、書寫者所具有的靈魂自由的氣質
2、對人生、對社會,對人類的深刻感悟;
3、中國文化的深厚滋養

⑦ 為什麼說中國書法能夠成為一們獨特的藝術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
世界上,擁有書法藝術的民族屈指可數,中國書法,具有悠久的歷史。
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具有很深的玄妙。 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到東漢、魏、晉時期,草書、楷書、行書、諸體基本定型,書法時刻散發著古老藝術的魅力。為一代又一代人們所喜愛。
書法,是在潔白的紙上,靠毛筆運動的靈活多變和水墨的豐富性,留下斑斑跡相,在紙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構成,所以,書法是構成藝術;書家的筆是他手指的延伸,筆的疾厲、徐緩、飛動、頓挫,都受主觀的驅使,成為他情感、情緒的發泄,所以,書法也是一種表現性的藝術;書法能夠通過作品把書家個人的生活感受、學識、修養、個性等悄悄地折射出來,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書為心畫"的說法;書法還可以用於題辭、書寫牌匾,因此,也是一種實用性的藝術。總之,書法,是具有更強的綜合性藝術,是更傾向於表現主觀精神的藝術。書法比較集中地體現了中國藝術的基本特徵。正像在西方美術中建築和雕塑統領著其他門類造型藝術一樣,書法和繪畫則統領著中國美術的其他門類,而列為中國美術之首。當把書法與繪畫並提時,又將書法擺在繪畫前面,稱之為"書畫",如"書畫同源"、"琴棋書畫"、"書畫緣"、"能書會畫"等等。書法與傳統中國畫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特別是在宋元文人畫出現以後,繪畫用筆講究從書法中來,水墨寫意與書法的行草意趣相通。中國古代雕塑中也蘊含著書法的特徵。中國古代雕塑的紋理即是線的組合,造型的裝飾性與書法中的篆隸保持著內在聯系。中國古代建築從布局到主體的樑柱結構,都遵循對稱、均衡、主從關系等法則,園林建築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樓、榭追求的空靈、飛動等都與書法的結體、章法和節奏、氣韻密切相關。至於工藝美術和民間美術,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書法的影響。書法可以視為中國美術之魂。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藝術青春常在。在每個時代,社會環境不同、人們的審美欣賞角度不同,又隨著文化地發展容入,書法有著自己的特點,並不斷完善。瀏覽歷代書法,"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為精闢的總結:
晉人尚韻--晉代書法流美妍媚,風流瀟灑,反映了士大夫階級的清閑雅逸,流露出一種嫻靜地美。
唐人尚法--唐代書法法度嚴謹、氣魄雄偉,表現出封建鼎盛時期國力富強的氣派和勇於開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宋代書法縱橫跌宕、沉著痛快的書鳳,正是在"國家多難而文運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滿現實的個性書法,以書達意,表達一種心境。
元、明以來,中國封建社會停滯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書法上則是崇尚摹古,平庸無奇。
至於明末書壇"反流俗"的狂飈,以及清代後期崇尚碑版金石之風的興起,正如地下奔突的岩漿,黑夜中閃掣的電光或是火石,折射出一個社會巨大變動的徵兆。真所謂"披圖幽對,思接千載"。
追尋三千年書法發展的足跡,我們可以清淅地看到他與中國社會的法發展同步,強烈的反映出每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中國書法是我們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藝術瑰寶。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與倫比的深厚的群眾基礎和高級藝術的特徵。書法藝術在群眾中以逐步普及,也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睞。
一門學問傳承千年,伴隨中華民族歷史延續說他是一門獨特的藝術一點也不過.

⑧ 通過會使中國書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字體"瘦金體"的是誰

瘦金體為宋徽宗趙佶所創,是書法史上極具個性的一種楷書書體,因其與晉楷唐楷等傳統楷書區別較大,個性極為強烈,故可稱作是書法史上的一個獨創。
瘦金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見風姿綽約處。因其筆畫相對瘦硬,故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提頓等運筆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

⑨ 書法的藝術性體現在哪

書法的藝術性體現在:

1、整體形態美

中國字的基本形態是方形的,但是通過點畫的伸縮、軸線的扭動,也可以形成各種不同的動人形態,從而組合成優美的書法作品。

結體形態,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書法意趣的表現需要;二是書法表現的形式因素。

就後者而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為書體的影響,如篆體取豎長方形;二為字形的影響,有的字是扁方形、而有的字是長方形的;三為章法影響。

因此,只有在上述兩類因素的支配下,進行積極的形態創造,才能創作出美的結體形態。

2、點畫結構美

點畫結構美的構建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指各種點畫按一定的組合方式,直接組合成各種美的獨體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通過將各種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組合成各種字形。

中國字的部首組合方式無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圍式、半包圍式等幾種。這些原則主要是比例原則、均衡原則、韻律原則、節奏原則、簡潔原則,等等。這里特別要提的就是比例原則,其中黃金分割比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比例,對點畫結構美非常重要。

3、墨色組合美

結體墨色組合的藝術性,主要是指其組合的秩序性。作為藝術的書法,它的各種色彩不能再是雜亂無章的,而應是非常有秩序的。

這里也有些共同的美學原則,要求書者予以遵守。如重點原則、漸變原則、均衡原則,等等。

書法結體的墨色組合,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對背景底色的分割組合。人們常說的「計白當黑」,就是這方面的內容。二是點畫結構的墨色組合。從作品的整體效果來看,不但要注意點畫墨色的平面結構,還要注意點畫墨色的分層效果,從而增強書法的表現深度。

(9)什麼使中國的書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性擴展閱讀:

書法藝術的起源: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賈湖遺址文化已出現了原始文字性質的符號,距今8000—9000年,早於安陽殷墟的甲骨文卜辭4000多年,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最早的文字雛形。 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類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於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

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 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

⑩ 什麼事中國的書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性

1、書寫者所具有的靈魂自由的氣質
2、對人生、對社會,對人類的深刻感悟;
3、中國文化的深厚滋養

閱讀全文

與什麼使中國的書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國時印度叫什麼名字 瀏覽:873
越南人為什麼被稱為船佬 瀏覽:89
中國文化的特質主要有哪些 瀏覽:931
印度人主要吃什麼植物油 瀏覽:981
中國女排楊昊在哪裡工作 瀏覽:254
伊朗租俄羅斯多少港口 瀏覽:871
中國樂器有哪些種類 瀏覽:834
伊朗邊境到中國邊境有多少公里 瀏覽:903
印尼天然硫磺塊怎麼運會國內 瀏覽:11
中國有多少冤案 瀏覽:152
英國人都怎麼問別人的名字 瀏覽:493
英國憨豆來安陽干什麼 瀏覽:769
在英國買英國轉換插頭多少錢 瀏覽:163
英國女王頭像銀元多少錢 瀏覽:300
印尼檀香怎麼盤玩 瀏覽:866
從中國寄包裹到印尼運費多少 瀏覽:598
怎麼申請印尼apec簽證 瀏覽:516
如何在中國區使用美區兌換碼 瀏覽:166
越南的錢能掙多少 瀏覽:596
越南魚多少錢一隻 瀏覽: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