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什麼是唱衰中國

什麼是唱衰中國

發布時間:2022-06-19 11:22:22

㈠ 運用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原理,談談你對"唱衰中國經濟"的看法.(10分分)

根據馬克思唯物主義的聯系的普遍性來看,世界經濟普遍下行,而中國也是處於世界大格局之重,相對而言也不可能獨善其身;但是,中國有中國的特殊性,根據聯系的客觀性來看,中國消費市場旺盛,內需強,是世界經濟的新的引擎,即便身處世界經濟下行的大趨勢下,中國經濟仍然能夠健康發展,並且獨秀於世界之林。唱衰中國經濟只不過是不同國體、政體的一些國家和別有用心的境外勢力的一面之詞。

㈡ 唱衰中國可以得到什麼

首先,凡是有兩面。

壞處:唱衰中國,既有境外勢力的驅使,也有本國人民對中國現狀的不滿。境外勢力利用國人的不滿,以及金錢誘惑,擾亂中國秩序,達到破壞中國穩定的目的,遏制中國發展,甚至分裂中國。

有利的一方面:中國發展到現階段,的確是矛盾重重,許多國人對目前現狀很不滿,採用抗議、新聞媒體等手段,呼籲政府進行改革,改善民生,達到真正的富國強民。

㈢ 西方為什麼唱衰中國重要戰略機遇期原因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經常被西方當作「中國戰略機遇期結束」的最新論據。「盲目的中國亢奮時代已經結束」,德國《經理人雜志》27日以此為題報道稱,中國不會崩潰,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是現實的場景。中國的市場機遇越來越小,也給中國政治出了道難題。未來,中國在國內外都要經受更大考驗。而更早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2016年印度經濟增速超過中國的預測,令印度興奮不已。

英國劍橋大學亞洲研究學者雅克思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事實上,西方幾乎年年都會提到中國戰略機遇期的問題,主要理由無外乎全球的大宗商品價格、地緣政治以及氣候變化等。王義桅說,西方媒體之所以經常出現唱衰中國戰略機遇期的說法,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他們認為中國過去30多年的發展藉助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制度發展本國經濟,卻不主動承擔國際義務。在美國「戰略再平衡」、要求中國分擔更多國際責任的背景下,中國不再有「搭西方便車」的機會。另一方面,在西方一些人看來,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保持高速增長是以「透支生態環境」為代價換來的,且中國勞動力成本在不斷上漲,政治制度依然不民主,因此這種發展是不可持續的。

雅克思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至少在中長期內,仍然是值得樂觀的,因為中國已經選擇放緩控速提質的經濟政策。外交上,中國沒有捲入歐洲的地緣政治危機,沒有在亞洲地區陷入更多邦交沖突。一些小摩擦不會導致中國在戰略發展上遭遇嚴峻挑戰。

㈣ 唱衰中國的預言家為何屢言不中

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20多年來,那些聲稱中國經濟即將崩潰的預言家們不斷發出這樣的警告:雖然中國近年來取得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成就,但這一神話很快就會破滅。然而20多年以來,這些預言家始終未能「一語成讖」。 作為關注「熊貓之鄉」的一個公共服務機構,「中國實時報」欄目列出了唱衰中國經濟者的主要觀點,同時也提出了反駁他們的觀點以供參考。 觀點一:中國經濟存在投資過度的泡沫,隨時可能破裂! 這一點倒是真的。據2010年數據顯示,中國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接近50%,處於令人擔憂的高位。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已經過頭。中國鐵路通車總里程目前僅相當於美國的40%。 其實,正是因為中國的大力投資,中國經濟才得以飛速發展。同時,也正是由於經濟的快速增長,才使得中國家庭收入和消費支出大幅增加。 觀點二:中國房地產行業即將崩盤,屆時整個國民經濟都會受到拖累! 沒錯,房地產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中國政府目前正在調控房價,從而抑制了房地產業的投資。 但這種對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放緩現象是政府政策有意為之。在越來越富有、城市化程度逐步提高的中國,人們對居住條件更好的新建房有著強勁的基礎需求,這意味著房地產業崩盤的可能性不大。 2011年底,中國房地產業吸收的總貸款規模佔中國GDP的比例僅為22%。回想2007年底,美國住房抵押貸款佔美國GDP的比例高達103%。這說明即使中國房價真的下跌,中國家庭也不會破產,中國銀行業也不會崩盤。 觀點三:影子銀行系統是一場即將發生的災難! 中國的信貸規模已經膨脹至令人擔憂的水平,但這對於支撐2009年和2010年危機期間的經濟增長是必不可少的。與此同時,雖然表外貸款增長速度讓人擔憂,但它在信貸總額中的比重從未達到令人擔憂的水平。 美國影子銀行系統在2008年年初達到頂峰時,接近於傳統銀行系統規模的兩倍。中國的表外貸款在信貸余額總量中佔比仍然很小;據咨詢公司Bernstein的分析師統計,2010年底這個比例為28%。 更重要的是,北京正在未雨綢繆地解決這個問題。2011年下半年,表外貸款增速大幅回落。 觀點四:中國勞動人口在萎縮!工資上漲將削弱競爭力! 中國勞動人口數量已經沒有增長,勞動者源源不斷地從土地向工廠轉移的趨勢已經開始停止。但批評者誇大了問題的嚴重性。中國農村地區仍有勞動者,他們只是不願意在當前的低工資條件下長途跋涉去遠方的工廠打工。 提高最低工資(已經在進行)、工廠內遷(像富士康遷往重慶那樣)將有助於吸引勞動者從土地迴流到工廠。即便工資上漲,起點也是非常低的。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估算, 2008年中國製造業的工資水平只有美國的4%、墨西哥的20%。 觀點五:中國的債務水平正在膨脹! 是的,但其起點同樣很低。中國中央政府債務佔GDP比重在20%左右。即使是寬松地估算地方政府債務,加進去之後總共也只佔GDP的50%左右。 美國債務約為GDP的100%,日本約為230%。對比國際上的情況,中國的問題顯得不那麼讓人擔憂。考慮到中國的債務幾乎全部是國內持有的,不可能發生希臘那種外國債權人要求還款的危機,那就更不用擔心了。 債務水平更高、增長率更低的美國、歐洲和日本,反倒希望中國的問題出現在它們的身上。

㈤ 西方媒體唱衰中國經濟圖個啥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紛紛擾擾的「唱衰論」,中國經濟以年均8%以上的速度持續穩定增長三十多年,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抹亮色」。然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4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放緩引來不少質疑,一些西方媒體試圖借機唱衰中國經濟,「崩潰論」、「懸崖論」的聲音由此甚囂塵上。專家認為,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平穩、結構優化、質量效益提升,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經濟新常態特徵顯現。未來隨著改革創新不斷深化,中國經濟實現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將更加堅實,長期向好趨勢不改。
一、外國媒體和機構質疑中國經濟增長
2014年,世界經濟復甦疲弱,中國經濟陷入「三期」疊加的陣痛期,下行壓力較大。據媒體報道,一些西方媒體和機構自去年年初開始,不斷集結海外「空軍」力量,持續散布「唱衰中國」的論調,並於近期中國兩會召開之際輪番集中發力。
2014年4月,英國《金融時報》刊發文章《中國的經濟危機正在到來》;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早在2011年和2013年,就曾先後發表文章《中國會崩潰嗎?》和《中國遇上了大麻煩》,預言中國經濟金融即將崩潰,近期其公開宣稱,「五年裡我對中國經濟比較擔心」;2015年1月,德國《經理人雜志》刊登題為《盲目的中國亢奮時代已經結束》的報道稱,中國經濟增速下降導致市場機遇越來越小;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近期刊登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凱瑞·布朗的文章稱,「2016年或將成為中國的夢魘」。
分析人士指出,外國媒體和機構質疑中國經濟增長集中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近年來經濟增速滑落,可能會「硬著陸」;二是依賴高投入、高消耗的發展模式單一不可持續,技術創新與進步不足;三是消費比率偏低,內需增長不足;四是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口紅利消失;五是地方債務、影子銀行、國企壟斷存在巨大風險。
二、中國經濟平穩運行
面對質疑的聲音,中國經濟以其出色的表現作了強有力的回應。「西方媒體和機構從不同角度發現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但因此得出中國經濟要崩潰的結論實屬荒謬。」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對海外網記者表示,在國內外復雜形勢下,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經濟通縮風險,中國政府始終保持對經濟形勢的科學研判,及時、有效、靈活地出台經濟政策,財政政策積極有力,貨幣政策松緊適度,保證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考察中國經濟要從數量、質量、改革等多個層面展開。」徐洪才分析稱,從數量上看,2014年中國GDP同比增長7.4%,繼續領跑全球主要經濟體,GDP總量達到63.6萬億,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從質量上看,經濟結構優化,質量效益提升,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作為第三產業的服務業佔GDP比重達到48.2%,發展勢頭良好;消費開支對經濟增長貢獻過半,包括信息消費、健康養老消費、新能源等在內的新興領域消費發展迅速;就業逆勢上揚,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創歷史新高;居民收入穩步提升,農村居民收入實際增速高於GDP增速。
「還要看到,中國勞動者的素質在大幅提升。」徐洪才認為,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不應是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以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的積累來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才是大勢所趨。「此外,影子銀行、地方債務等風險,也均在可控范圍之內。」徐洪才強調,特別是跟美國、日本、歐洲等世界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負債水平總體適度,處於可控的較低范圍之內,不會有系統性風險。
針對外媒關注的環保問題,徐洪才表示,犧牲環境換發展的做法不可取,中國經濟要走綠色發展之路。「實際上,生態環境的保護治理同樣孕育著經濟增長機遇。加大節能環保領域的投入,加快市場機制的培育,將會釋放更多經濟發展潛力。要把加大環境治理與保護,作為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和著力點。」
三、改革創新驅動發展
「從改革上看,2014年中國改革紅利加速釋放,簡政放權力度空前,市場活力深度激發,萬眾創業熱情高漲;開放紅利持續發揮,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加快實施,自貿區由1個擴圍成4個,發展勢頭良好,第三批自貿區推廣有望加速。」徐洪才說。
「當前,新一輪創業創新浪潮正在出現。」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經濟學家辜勝阻教授認為,引領新常態需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新引擎。要讓改革繼續引領創業創新浪潮。新一輪的創業創新浪潮是穩定中國經濟增長,推動產業升級的重大引擎,不斷產生的創業活動和新企業給經濟增長帶來了持續的活力,成為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
「2015年,中國深化改革創新的決心和勇氣很大,中國經濟有望在合理區間平穩運行,值得期待。」徐洪才表示,下一步,要大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以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落地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調動社會資本投資熱情,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我們要牢牢把握戰略機遇期,主動作為,充滿信心,繼續保持清醒頭腦,保持戰略定力,不被一些噪音所干擾。」他說。

㈥ 陳虎為何整天唱衰中國

陳虎唱衰中國!其實這個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關鍵看你怎麼理解。

㈦ 西方經濟學家一再「唱衰」中國經濟意欲何為

其實唱衰中國的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怎麼看都覺得你不順眼,不認為你這樣社會制度的國家能搞好經濟,當然就沒有什麼好話,甚至不惜歪曲事實。而第二類是「悲觀派」,覺得世界經濟真是遇上大麻煩了!認為有眾多經濟學家的美國尚且無法徹底擺脫衰退,那你中國這么一個沒有什麼著名的世界級的經濟學家的發展中國家怎麼可能不陷入衰退的漩渦?誠然,100多年來,著名的經濟學家、管理學家幾乎都出自美國,但這並不代表後起之秀國家就一定無所作為,善於吸取前人經驗,不斷總結適合自己的道路,經濟發展的數據證明了中國經濟的確好於許多發達國家。或許,再過幾十年,他們在事實面前就會逐漸被迫適應中國經濟好於他們的「新常態」了。

㈧ 西方人為什麼要唱衰中國

有西方學者稱,近年來不絕於耳的「中國崩潰論」,其始作俑者竟然是中國政府,中國暗中鼓勵這種言論意在麻痹美國,使其不能及時制止中國的貿易欺詐和知識產權竊取行為。

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2月26日所刊著名經濟事務評論人Eamonn Fingleton的一篇專欄文章稱,西方的觀察人士不斷發出中國 「行將崩潰」的預測,這種預測雖然沒有一次應驗但還是不絕於縷。Eamonn Fingleton認為,「中國崩潰論」的最終消息來源竟然是中國政府一個旨在「混淆視聽」的宣傳項目。他說,中國實施這一項目是要造成美國政府的拖延和自滿,使其不能及時制止中國的貿易欺詐和知識產權竊取行為。文章說,這一判斷乍看上去可能顯得荒誕不經,因為似乎沒有哪個國家會自己去滿世界散布對其金融系統穩定性的懷疑觀點,但問題是,中國想讓人民幣匯率盡可能維持在低位,而且中國政府迫切希望將投機性資本阻擋在國門之外。

文章說,西方觀察人士因中國的經濟體系背離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經典模式而斷定其不會有好的發展結果,但某種程度上說正是中國的這種背離導致了中國的經濟表現如此優於西方。作者舉例說,西方有人驚呼,中國的信貸規模從2008年的10萬億美元激增至目前的24萬億-25 萬億美元,短短幾年竟然增長了150%,絕對不正常,但他們忘了,在這幾年裡中國的GDP從2.88萬億美元增長到了8.11 萬億美元,增幅達182%,因此相較於經濟增長,中國的信貸增長實際上還滯後了。
下面我們就來見識一種最新出爐的「中國崩潰論」:

美國《國際政策文摘》雜志網站2月2日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正在到來的崩潰》的觀點文章,該文說,馬丁?雅克和尼爾?弗格森等知名學者斷言,中國將不可避免地成為全球霸主,但筆者認為, 一個國家要想成為全球霸主,它必須首先成為本地區的霸主。文章說,美國之所以被認為是世界超級大國,不是因為它主導著整個世界, 而是因為它完全主導著西半球。而中國所處的亞洲大陸有許多地區性經濟強國,如果中國想成為亞洲地區的主導性大國,這些國家將聯合起來共同應對中國不斷增長的地區影響力。

文章說,中國的歷史證明,當中國可以維持內部穩定時,它就會成為地區性霸主;而當國內形勢不穩時,中國便無法將其力量有效投射到境外。中國目前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維吾爾人的民族主義及其獨立運動。文章最後說,進行更加仔細的研究後可以發現,中國成為全球霸主的可能性並不像外界認為的那麼高。

㈨ 為什麼唱衰中國光刻機製造,十年都造不出來的評論少了

雖說中國的光刻機起步比不少國家都要早一些,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現在已經全面落後於第一梯隊。最近不少朋友發現盡管中國光刻機在短時間內沒法取得突破,但是唱衰中國光刻機製造的負面聲音確實少了很多。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有如下三點。


碳基晶元有望繞過光刻機壁壘在今年6月初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和張志勇所率領的團隊在國際權威學術雜志《科學》上刊登了一篇關於碳基晶元的文章,表示在新一代碳基晶元的研發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根據文章顯示碳基晶元不止運行速度更快,並且更加節能,很可能是未來晶元發展的新方向。最關鍵的一點的這項技術並沒有用到光刻機,這意味著如果碳基晶元真的能夠上市的話,光刻機再也不能成為美國卡中國脖子的「利器」。不過這項技術短期內商用還存在不少的難題,還需要接下來取得更多的突破。不得不承認很多朋友現在更加理性,感覺承認不足,我覺得這是特別棒的一件事。中國在以前有太多項技術落後於其他國家,最後都被我們慢慢追趕了上來。只要我們憋著一股勁,終有一天別的國家有的我們全有,我們已經有的會發展的更好!

㈩ 美國唱衰中國,中國說美國在沒落,哪個說法正

1979年6月,中國曾派一個訪問團去美國考察初級教育。回國後,他們寫了一份3萬字的報告。在見聞部分,有4段文字:
1、學生無論品德優劣、能力高地,無不趾高氣昂、躊躇滿志。
2、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大字不識一斗,加減乘除還在掰著指頭算,就整天奢談發明創造,在他們手裡,讓地球調個頭,好像易如反掌。
3、重音、體、美,輕數、理、化。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學校,音、體、美活動無不如火如荼,數、理、化則乏人問津。
4、課堂幾乎處於失控狀態。學生或擠眉弄眼,或談天說地,或翹著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搖來晃去。

結論部分是這么寫的:美國的初級教育已經病入膏肓,可以這么預言,再過20年,中國的科技和文化必然趕上和超過這個所謂的超級大國。

同一年,作為互訪,美國也派了一個考察團來中國。看來北京、上海、西安的幾所學校,他們也寫了一份報告,在見聞部分,也有4段文字:
1、中國的小學生上課時,喜歡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師提問,舉起右邊的一隻手,否則,不會輕易改變;幼兒園的學生喜歡把手背在後面,室外活動時除外。
2、中國的學生喜歡早起,7時前,在中國的大街上,見到最多的是學生。他們喜歡邊走路邊吃早點。
3、中國學生有一種作業叫做「家庭作業」,據一個中國老師解釋,它的意思是學校作業在家裡的延續。
4、中國把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稱為優秀學生,學期結束時,他們一般會得到一張證書,其它人則沒有。

在報告的結論部分,他們是這么寫的:中國的學生是世界上最勤奮的,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得;他們得學習成績,和任何一個國家得同年級學生比較,都是最好的。可以預計,再過20年,中國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將把美國遠遠甩在後面。

25年過去了,美國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以供培養了43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197名知識型億萬富豪,中國還沒有哪一所學校培養出一名這樣的人才。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唱衰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的後院叫什麼 瀏覽:879
英國扣船會怎麼樣 瀏覽:532
硫磺島在中國的哪個位置 瀏覽:502
中國注冊足球球員有多少人 瀏覽:678
三國時印度叫什麼名字 瀏覽:875
越南人為什麼被稱為船佬 瀏覽:89
中國文化的特質主要有哪些 瀏覽:931
印度人主要吃什麼植物油 瀏覽:981
中國女排楊昊在哪裡工作 瀏覽:254
伊朗租俄羅斯多少港口 瀏覽:871
中國樂器有哪些種類 瀏覽:834
伊朗邊境到中國邊境有多少公里 瀏覽:903
印尼天然硫磺塊怎麼運會國內 瀏覽:11
中國有多少冤案 瀏覽:152
英國人都怎麼問別人的名字 瀏覽:493
英國憨豆來安陽干什麼 瀏覽:769
在英國買英國轉換插頭多少錢 瀏覽:163
英國女王頭像銀元多少錢 瀏覽:300
印尼檀香怎麼盤玩 瀏覽:866
從中國寄包裹到印尼運費多少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