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做服裝前景怎麼樣
隨著服裝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數量」和「價格」競爭模式逐漸遠去,「科技創新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在服裝行業日益盛行。國內優秀的服裝行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服裝行業是最傳統的行業也是最具競爭力合永葆活力的行業。行業前景無需展望關鍵在於你選取何種經營模式自身資源條件如何,是否有自己獨到眼光和經營手段能獲得最大收益和發展。再者目前服裝行業品牌化潮流化精細化發展日以增進不再是過去薄利多銷善於模仿就能掙大錢的時代了,一定要有自身獨到的理念風格模式善於運營。目前原料人工價格都極不穩定給眾多廠商都帶來極大的困惑和風險沒有良好的供貨渠道、經營模式和品牌支持確實難於壯大立足。你可以在網路搜搜2013-2017年 中國服裝行業產銷需求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看看,更多了解服裝行業的信息,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Ⅱ 服裝定製的需求大么,是否有前景
服裝定製的需求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制服定製,需求量很大,但競爭也是很激烈的。
Ⅲ 東莞工作服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我們也是同感,多安排電話營銷員多打電話工作服、工裝行業起步發展相對其他行業來說是比較晚的,而且在規模和發展速度方面也是比較緩慢,2000年以後迅速發展的勢頭才讓這個沉默已久的行業有了轉變! 過去行業發展首先在規模上不大,其實這個有它的原因。傳統行業的發展速度直接影響制約工作服、工裝行業的速度!所以才有當初的常見作坊式的服裝廠,制衣廠。生產量有限,甚至只做本地區范圍內的業務。在某方面也可以說是行業間的制約性直接對生產規模有了一個定性。另外就是行業的性質決定它的發展前景,因為當時根本看不到所在行業的市場到底有多大,市場格局是怎麼樣的。甚至有的企業中途轉行了!可以說相當以部門的服裝廠
,制衣廠沒有太大的野心。
就拿目前來說,自從2000年以來,本行業迅速發展,從工商方面統計得出的數據是,每年以工作服公司登記注冊的公司都是翻倍的增長。對大部分同行來說可以說不是什麼好的消息,因為有更多的人跟我們分蛋糕。但是換個角度考慮,也是一個比較不錯的事情。雖然競爭更多,同時說明市場需求更大。所以一些企業看準時機,行業細分化,快速發展!預期近幾年國內需求是比較大的,同時也要向國外出口看齊。針對一些小型企業建議要結合自身發展特點,不要盲目學習。如果別人的經驗都可以應用,一些所謂的行業報告都那麼的准確的話,花錢買過來也是值得的,但是是不是太有點不可思議呢? 多發展自己的特色產品,保持較高的姿態,佔有市場才是根本。
小型企業要突破自身發展的瓶頸,實現現代化管理
,先進的銷售模式
市場部的統計顯示,每個季度企業會員的注冊數量保持著30%的快速增長速度!據相關統計:95%的業內企業認同電子商務的前景,並有75%的企業正逐步實施。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工具提高工作效率,捕捉最新信息,把握商機會讓企業更具有強大競爭力。企業密集地區發展比較明顯的莫過於北京,浙江,廣東等地。 職業裝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我國興起的一個新興行業。它以我國較為發達的城市為起點,從設計、製作賓館和酒店的制服開始,逐步涉足職業裝領域。但那時,工作服、勞保服的傳統概念根深蒂固,作為全新理念的職業裝還沒有形成市場。那個時期,在中國專門從事職業裝生產的企業不過百餘家。
自70年代未改革開放以來,各行業為樹立企業形象而開始投資於職業裝。除了公安、檢察院、法院和交通以及郵政等服裝屬國家統一設計、間作、發放外,各地區又都相繼推出自己設計的職業裝,這股風氣的蔓延,使得社會上的職業裝五花從門,令人難辨了。工商管理人員、稅務管理人員等都是整套制服,各大企業、商廈的保安人員也著藍、黑色制服。這些制服都是大蓋帽,而且均向佩肩章、臂章、胸章、系腰帶或武裝帶。
社會沒有分工時,當然也就無所謂職業裝
。人們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帶有標識性的服裝,這就在實際上奠定了職業裝的基本風格。古代帝王冕旒、九品頂戴,以至各級衙門里的衙役裝,甚至於儒生的長衫、武將的鎧甲、兵士的統一著裝,都應 屬干職業裝范疇之內。因此文士儒生被稱作青衿,兵士被稱為甲士,都與服裝有關,可見服裝早已成為某種職業人士的代表或標志。在中國漢代,就有以服飾來標明職業的明確記載,《後漢書·輿服志》中寫道:倘書幘收,方三寸,名日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這已直接說明了服飾與職業的關系。
由於工業快速發展,現代都市興起,世界規模的職業裝正在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幾乎所有經營者都意識到,工作人員穿上統一制服,勢必會增加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增強責任心,有助於提高企業的整體風貌和文化形象,並間接反映出部門或行業的綜合實力以及經營者的氣魄。
Ⅳ 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
產業轉移和升級,技術創新和擴散,制度變革和市場擴大,三者是決定兩三年的短期、三五年中期和五到十年的長期內生產率提升的根源。.
產業升級和轉移,這個,可以從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文件中看出,已經有成效了,也可以從內地中小城鎮的房租暴漲看出來。
技術創新和擴散,一個看中國國內,這個可能性不大,雖說有互聯網企業或者其他行業的創新公司此起彼伏,但從公務員報考狂潮,以及財政稅收增幅過猛的態勢上可以看出,這事沒戲,也沒什麼盼頭。大家都意淫披著制服做山賊後如何打劫,那辛辛苦苦搞創新生產的,能有幾個?剩下的,就指望跨國企業在華布點後,中國搞山寨,這個,考慮到中國和國際生產率有差距,大致上說,五年內即使有大落,但不至於爬不起來。
制度創新和市場擴大,這個難說了。現在據說醫療放寬民資進入了,但口子多大,還是未知數,教育依然管制,惡果一望而知,大批缺乏必要技能的大學生嚴重過剩,而另一方面大量的企業招不到合適人才而犯愁。調結構轉方式的結果,就是拉閘限電,搞得民企紛紛找國企老大,拜碼頭遞交門生帖子,否則混不下去。生產效率越調越低。新36條出台後,後面又沒響了。土地私有化遙遙無期,資本乃至金融管制,左右不見動靜……
人民幣匯率低估引發的信用膨脹,我琢磨著,大概再維持兩年就差不多了。
因為印票子的速度,就算比生產率快,也得有個譜,像現在這般搞法,最終會體現在國內資產泡沫和通脹形勢上面。
不是開玩笑,中國印鈔廠現在搞人員擴招,這里問一下,其他行業的產能速度能否趕得上?印刷機的效率,大家都見識過吧?
Ⅳ 服裝行業發展趨勢,服裝行業的前景如何,服裝行業分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在限額以上服裝行業的批發和零售金額合計約10356.4億元。在生產領域,我國服裝行業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但國際比較優勢更多體現在生產加工環節,而在附加值更高的研發、設計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7月18日,波司登「服裝行業唯一入選國家品牌計劃發布會」在北京水立方舉行。國家品牌計劃宣布波司登為唯一入選的服裝品牌,並與其達成3年戰略合作。在發布會現場,波司登上演了精彩的羽絨服時裝秀。
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紡織服裝行業同樣駛入了快車道,而現在服裝設計則成為紡織服裝行業的強大助力。
中國服裝行業零售額統計分析
從零售端來看,服裝行業整體的零售額並未如產量一般出現驟降,而是在「溫水煮青蛙」的態勢中出現了產業增長速度的連年下滑,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服裝行業產銷需求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服裝行業實現零售額7021.5億元,同比增速接近30%,直到2016年,產業規模增速仍有6%以上的水平。到2017年,服裝行業零售額增速驟降至1.4%,實現年零售額10356.4億元。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預測,預計2018年服裝行業零售額將達10985.8億元,同比增長6.08%。
本土領軍品牌匱乏,行業樹立新標簽
國家品牌計劃旨在通過國家平台培育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能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國家品牌。對於波司登此次入選,國家品牌計劃推出兩年以來,終於有了一個來自服裝行業的中國知名品牌。波司登42年歷經磨難,積淀下來了豐厚的品牌資產,此次入選理所應當。
波司登作為唯一入選國家品牌計劃的服裝品牌,的確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紡織服裝行業已經具備高度的行業競爭力與良好的行業形象。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行業發展呈現出增長與結構、格局、創新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與此同時,應當看到,在此過程中,中國民族品牌更是經歷了從少到多,繁榮而又繁雜的發展生態。「繁榮」,源於強勁的市場需求驅動與細分審美的意識勃興。而「繁雜」,則源於白熱化的品牌競爭局面,能夠比肩國際一線品牌的中國本土領軍品牌的相對匱乏。應當說,正是在這繁榮與繁雜交替的過程中,波司登作為中國本土優質品牌脫穎而出,並且通過加入國家品牌計劃,意圖引爆自身強大的品牌勢能,引領領軍品牌的風范。
本土設計力量崛起,中國文化復興回歸
此季波司登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設計系列,也表達出波司登品牌在融合民族與國際、融合經典與潮流、融合功能與審美,融合產品與傳播,以及融合製造業與商業等一系列領域內的深度探索。這樣的探索,無疑是非常具備開拓意義與示範意義的,品牌的崛起,以及作為本土設計文化的「圖騰式」崛起,是一個細水長流的系統工程,更是一個透過表象,根植於企業內在競爭力塑造,不斷自我刷新、自我重塑的過程。我也希望通過這樣全方位、深層次的價值探索,波司登能夠找到一條承載「大師、大牌、大事」的符號精神,令中國本土時尚在全球時尚話語權中心擲地有聲的價值路徑。
圍繞「科技、時尚、綠色」的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新標簽,「時尚」的內在塑造,是產業發展的軟實力象徵,是提升產業文化自信的重要戰略,更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途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服裝品牌與中國時裝設計師出現在了各大國際時裝周的T台之上,代表了本土原創設計力量的自我崛起,也代表了以中國服飾文化為本源的時尚復興正在回歸。
從「邊緣」到「中心」,這條路無疑是漫長的,曲折的。對中國時尚設計的認同,不僅是對技術創新的認同,也是對創意文化的認同;不僅是對創意文化的認同,更是對商業模式的認同;不僅是對設計師與品牌的個體認同,更是對行業文化乃至整個民族文化的價值認同。
現階段,對於中國設計師和服裝品牌來說,是個非常好的機會,而就如同那些成熟的歐美服裝品牌一樣,中國服裝品牌的成功,同樣要靠社會各界的支持。而中國服裝行業要適應更多消費者的需求,更要依靠創意和設計,中國服裝設計力量的發展和壯大,對於整個服裝產業的轉型和升級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立足於保護整個中國時尚設計的生態,需要著重做好三道題:
1、圍繞創新做乘法。創新是設計之本。應持續加大創新要素投入,核心技術、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方面創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確保時尚設計在技術創新與藝術創新方面的「兩條腿」走路。
2、圍繞文化做加法。文化是設計之魂。以創意設計、品牌建設、非遺工作、時尚推廣為抓手,不斷厚植行業文化土壤、樹立行業文化自信。創新研究方法,品牌培育工作,行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及時裝周、專業賽事等平台搭建,持續深化與世界主要時尚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3、圍繞環保做減法,環保是設計之德。要著力孵化綠色設計、可持續發展與可循環利用的設計。立足於產業鏈發展的每一個環節,高度重視行業綠色發展,以節能減排、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積極推進「可持續時尚」的綠色競爭力。
Ⅵ 中國漢服產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近年來中國的漢服愛好者人數快速擴增,在2018年漢服愛好者數量達到204.2萬人,同比增長72.9%。
根據艾媒咨詢《2019-2021中國漢服產業數據調查、用戶畫像及前景分析報告》,目前中國漢服產業迎來兩大大發展機遇:
一、傳統文化升溫
2017年一檔文博探索類綜藝《國家寶藏》上線後同樣出現反響熱烈的現象,收視以及口碑一路飆升,受到不少「90後」以及「00後」的追捧。這種文化類影視作品的熱播,反映的是中國大眾精神需求提升,傳統文化的升溫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未來,傳統文化類的影視節目將會越來越多,這對漢服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個性化消費到來
受消費升級的影響,消費者的需求也越來越趨向於個性化,而能滿足不同需求的產品也能表現出更高的溢價能力。對於漢服市場而言,越來越多年輕人為了追求個性,對定製漢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企業也需要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以更加柔性的生產來應對市場為導向的按需生產方式。
Ⅶ 服裝行業前景如何
嗯,服裝行業的前景還是非常不錯,因為服裝行業的話,他確實是需要進行一個發展的,而且服裝行業的話,他確實也是每個人也是需要穿衣服的,但是的話做的人太多了
Ⅷ 中國風及古風服裝在當下社會的發展前景如何
放眼望去,具有高文化素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有自己表達對國 家的喜愛的方法,而國風生活這一方式便是其方法之一。他們會穿上具有中 國傳統文化或民族文化的服裝走上街頭,傳播我國璀璨的傳統文化,而且年輕人越來越多,高文化素養的人也越來越多,那麼中 國風、古風這些特色文化當然也會發展得越來越昌盛、越來越好。具體從事的國風產業該如何更好的發展,也可以到「商業新知」網取取經,裡面有各行各業從業者的心得和經驗分享,涉及的知識涵蓋商貿零售、宏觀政策、進出口貿易、國內外經濟等各個方面。
Ⅸ 近代中國服飾的變化趨勢是什麼各階段特徵是什麼
1變化趨勢:由拘謹、保守、呆板、等級森嚴,逐漸向美觀、適體、方便、平民化轉變
2變換:
①長袍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飾,20世紀上半葉仍然流行。
②西裝在鴉片戰爭後傳入中國,民國成立後流行開來。
③辛亥革命後,孫中山設計出中山裝,此後幾十年大為流行,成為中國男子喜歡的標准服裝。
④20世紀20年代後,人們對旗袍進行改革創新,成為城鎮新潮女性的日常著裝。
3變化特徵;中西合璧、土洋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