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官職的升遷任免常用語
古代表示官職升遷任免常用語
1、表授予官職的詞語。
征、召:由皇帝聘請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
辟:由中央官署徵聘,然後向上薦舉,任以官職。
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拜:授予官職,一般用於升任高官。
選、簡:通過推薦或選拔任以官職。
除:任命,授職。 授:授給、給予官職。
封、賞、賜:指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爵位
察:考察後予推薦,選舉。
起:重新任以官職。 復:恢復原職。
仕、仕宦、仕進:做官,任官職。
2、表罷免官職的詞語。
罷:免去,解除官職。 絀、黜:廢除官職。免:罷免官職。 奪:削除官職。
3、表提陞官職的詞語。 升:陞官。 擢:在原官上提拔。 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 陟:晉升,進用。 晉、進:晉陞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 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銜上增加榮銜。 超擢、超遷:破格或越級提拔。
4、表降低官職的詞語。 謫:因罪被降職或流放。 貶:①降職。②降職並外放。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竄:放逐,貶官。 左遷、左除、左降、左轉:降職。 出、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5、表調動官職的詞語。 轉、調、徙:調動官職。 遷:調動官職。一般「轉遷」 「遷調」表示調職;「右遷」 「遷除」表示升職;「左遷」 「遷謫」表示降職。 補:補任空缺官職。 改:改任官職。 累遷:多次調職或升職。 蔭補:靠先人的業績補任官職。
6、表代理官職的詞語。 行:代理官職。 署:代理、暫任。 權:暫代官職。 假:臨時的,代理的。 攝:暫代官職。 守:代理官職。
7、表兼任官職的詞語。 兼:兼任。 領:兼任(較為低級的官職) 。 判:高位兼低職。
8、表辭去官職的詞語。
告老:官員年老。 解官:辭去官職。 請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養老。
乞身:古代認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稱請求退職為「乞身」 。
乞骸骨:古代官吏請求退職,意思是使骸骨歸葬故鄉。
移病:上書稱病,請求退職的委婉語。 謝病:託病隱退或謝絕賓客。 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② 古代官職升降用語
一、關於提升職務的有:
擢、升、拔擢(用於由低級到高級的升遷)——《漢書·趙充國傳》:「擢為後將軍。」(後將軍:武官名。);李密《陳情表》:「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進(用於較高職務)——《史記·孫臏傳》:「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
起復(恢復原職務)——《紅樓夢》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雨村道:「你說的何嘗不是。但事關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復委用,正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枉法,是實不忍為的。」
超遷、超擢(越級破格提升)—— 《譚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等同參預新政」;《史記·賈誼傳》:「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
二、關於調動職務的有:
轉、移、調、徙(一般的調動,調遷)——《漢書·袁盎傳》:「調為隴西都尉。」;《史記·淮陰侯列傳》:「徙齊王信為楚王。」;《宋史·理宗紀》:「程大元、李和以下將士六百一十三人補轉官資有差。」
遷(調動官職,一般指陞官)——《漢書·翟方進傳》:「方進轉為博士。數年,遷朔方刺
史。」;《後漢書·張衡傳》:「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出(指出京受任)——《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指張衡離京任河間王的相。)
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補(補充缺職或由候補而正式任命)——《漢書·蕭望之傳》:「是時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守相,以望之為平原太守。」
三、關於降級免職的有:
罷、免、解、黜、奪(官員因過失而解除職務)——《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竇太後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漢書·貢禹傳》:「免官削爵。」;《國語》:「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韓愈《送李盤谷序》:「理亂不知,黜陟不聞。」;《書博雞者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放(「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時也指京官調任外地)——《譚嗣同》:「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
貶、謫(因過失而降級)——《舊唐書·劉禹錫傳》:「貶連州刺史。」;《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革、褫(皆為「革除」的意思,指撤職查辦。褫,音chì)——謝庄《上搜才表》:「張勃進陳湯而坐以褫爵。」(張勃因推薦陳湯而被革除爵位)
左遷(降級使用,貶官)——《三國志·魏書·盧毓傳》:「心猶恨之,遂左遷毓。」
還有開缺(官員因故去職或者死亡,職位一時空缺,另選他人充任)、致仕(帶職退休)等等。
(2)中國古代的升職叫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官職指的是古代的從政人員的官職。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選官用人是國之大事,為了保證人才選拔,國家一方面大力發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斷探索和完善選官制度。
中國古代的人才制度主要有兩大類:世襲制和選拔制。
秦以前主要是世襲制度。西周時,天子以及諸侯分封天下。管理國家由天子、諸侯、卿、士分級負責;而各階層按倫常,依照血緣世襲。到了東周,穩定的制度開始崩潰,於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為各國的國君服務。
而選拔制主要有察舉、徵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
察舉制實行於漢代;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科舉制存在的時間最長,從隋朝一直延續到清末。
從明代起,科舉制的考試方法又產生巨大變革,改用八股方式衡文取士。歷代小說以及人們對科舉制的詬病,大多不是針對科舉制本身,而是針對明清以後的八股文取士。
從歷史發展脈絡來看,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過「世卿世祿」制度產生。戰國時,「世卿世祿」制逐漸廢除,官吏的選舉發生了根本變化。秦在統一之前,「仕進之途,唯闢田與勝敵而已」,而勝敵是其主要途徑。秦統一後的官吏,也就多出於軍功。
到了漢代,朝廷為了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統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了一整套選舉統治人才的選官制度。這套制度包括察舉、皇帝徵召、公府與州郡辟除、大臣舉薦、考試、任子、納資及其他多種方式,不限於一途,而且還可以交互使用。
以後,我國古代官吏選用又分別出現了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濫觴的科舉制。這些選官用人制度對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時也表現出各種弊端。
「中興以人才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賢者亡」之說。因此認真總結中國古代選官用人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③ 古代表示陞官的詞有什麼
1.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稱、補、作、表、為、就
2.表官職變化的:
1)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3) 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出、出官;
4) 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
5) 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
6) 表恢復的:復、還
④ 封建王朝的官吏升職叫什麼
遷,擢,拔都可用來表示升遷。
⑤ 文言文中表示升職與降職的詞有哪些
一、表「陞官、加封」的詞語。
1.拜:按一定禮節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於升任高官。如①《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拜亮為丞相。②《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③《史記·淮陰後列傳》: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④《指南錄後序》:於是辭相印不拜。
2.晉、進:晉陞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如成語「加官晉爵」。
3.加:加封,即在原來官銜上增加某種榮銜,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權。如《宋史·辛棄疾傳》: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秘閣修撰。
4.超遷:越級升遷。如①《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靡,爭為口辯而無其實。
5.擢:在原官職上提拔官職。如①《南史·何遠傳》:武帝聞其能,擢為宣城太守。②《戰國策·燕策》: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6.超擢:破格提拔。如梁啟超《譚嗣同》:奏對稱旨,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
7.陟:提陞官職。如諸葛亮《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8.升:提升。如梁啟超《譚嗣同》:旋升寧夏道。
9.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如①《漢書·趙充國傳》:拔之為後將軍。②《文選·陳情表》: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傳》:提獎後輩,以名行為先。
二,表「貶官、免官」的詞語。
1.貶:①降低官職,降級。②降職並外放。如①《三國志·諸葛亮傳》: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②《新唐書·柳宗元傳》:貶邵州剌史,不半道,貶永州司馬。③《舊唐書·劉禹錫傳》:貶連州刺史。
2.竄:放逐、貶官。如韓愈《進學解》:暫為御使,遂竄南夷。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梁啟超《譚嗣同傳》:既而胡即放寧夏道。
4.謫:降職,封建時代把高級官吏降職並調到邊遠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5.左遷:降職貶官,特指貶官在外。如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師序》:過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遷者罕至。
6.左除、左降、左轉:降職。如《新唐書·裴延齡傳》:帝怒,乃罷(陸)贄宰相,左除 (張)滂等官
7,出:離開京城外調,一般指貶官(與「入」相對,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為榮),有時也指平調。如①《晉書卷二十八》:韋仁約彈右僕射褚遂良出為同州刺史。②《後漢書·張衡傳》:永和初,出為何間相。③《晉書卷二十八》:遷侍中,以出為征虜將軍。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後漢書·明帝紀》: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則民受其殃。
9.黜、絀:廢掉官職。如①《國語·晉語一》:(晉獻)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②《司馬遷〈屈原列傳〉》:屈平既絀。③高啟《書博雞者事》:台臣慚,追受其牒,為復守官而黜臧使者。
10.免:罷免官職。如《史記·呂後本紀》:王陵遂病免歸。
11.奪:削去,罷免。如高啟《書博雞者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5)中國古代的升職叫什麼擴展閱讀;
官職的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詞語:
(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如《(指南錄>後序》中的「於是辭相印不拜」,就是沒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職。
(2)除。拜官授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3)擢。提陞官職,如《戰國策·燕策》:「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為易於區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後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後調復原職叫遷復。
(5)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中的「謫」就是貶官。
(6)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如《國語》:「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7)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如《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
⑥ 古代陞官怎麼說
古代陞官有以下多種說法。
1、辟:由中央官署徵聘,然後向上薦舉,任以官職。
例子——《晉書·謝安傳》: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2、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
例子(1)——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冼馬。
例子(2)——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3、察:考察後予以推薦、選舉。
例子——《三國志·吳主傳》:郡察孝廉,州舉茂才。
4、薦: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5、舉: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例子(1)《文選·陳情表》: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例子(2)《後漢書·張衡傳》: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6、授:授予官職。
7、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
例子——《史記·李將軍列傳》: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監諸騎。
8、起:重新啟用,任以官職。
9、復:恢復原職務。
10、征:由朝廷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徵召,特指君招臣。
例子——梁啟超《譚嗣同傳》: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被征。
11、仕:做官。
例子——《論語·子張》:學而優則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職。
例子——《孔雀東南飛》: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
13、仕進:進身為官。
例子——《晉書·許邁傳》:邁少恬靜,不慕仕進。
14、任:擔負、擔任。
例子——《史記·蒙恬傳》:恬任外事。
⑦ 升職一詞在古代怎麼說
「升職」是「右遷」
「降職」是「左遷」
「平調」說「遷」或「任」 就可以。
語文老師教過的,希望可以鑒戒
⑧ 中國古代升職叫什麼啊
關於提升職務的有:抉或(用於由低級到高級)、進(用於較高職務追加)、起復(恢復原職務)、超遷。。
「三省六部」制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以下詞語:
(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職,提陞官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而「左除」則是降級受職。
(3)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
(4)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
(5)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
(6)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7)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
(8)舉:提陞官職,對無官人士的提拔。
(9)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
(8)中國古代的升職叫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的官吏選任制度 近現代西方國家的公務員考試來源於古代中國的科舉制度。這個觀點,自法國的伏爾泰等人首先論述以來,似乎已成公論。其實,即使是為了形象表述,並非恰當地將專制社會的官員比附為法制社會的公務員,古代的科舉考試也不等同於現代的公務員考試。
「公務員考試」的由來
古人任官,必先具備「出身」,諸如門蔭任子,察舉徵辟,吏道軍功,科舉及第,都是出身。有了出身,還須經過人事部門舉辦的考試才能正式授職。
約在西漢中後期陸續出台的一些措施,如博士必須策試授職,吏道必須先試書律等,大抵就是從考察文化素質和仕宦能力意義上之「公務員考試」制度的淵源了。
至東漢,由點及面,逐步鋪開。先從弊病最多的舉薦辟召幾種資格入手。光武帝提出的原則是:「自今以後,審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茂才、尤異、孝廉之吏,務授試以職」,就是凡以這類資格入仕的,一概要經過考試才能授職。
⑨ 降職升職等古稱
[ qiān ]
部首:辶 筆畫:6 五行:金 五筆:TFPK
基本解釋
1.機關、住所等另換地點:~居。~移。~徙。
2.變動,轉變:變~。~就(改變自己的意見,湊合別人)。~延(拖延)。~怒。事過境~。
3.貶謫,放逐:~謫(貶官遠地)。~客(流遷或被貶謫到外地的官)。
4.古代稱調動官職,一般指升職:升~。
⑩ 古代詩中升職與降職分別用什麼詞語
古時,官職的任免升降,都有專用術語,古代詩中升職多用如下這些詞:
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
2、除,免去舊職而任新職。
3、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
4、授,授予官職。
5、擢:選拔,提拔。
6、舉,對無官人士的提拔。
7、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
古代詩中降職多用如下這些詞:
1、左遷,為降職調動。
2、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
3、黜,廢黜,貶退。
4、罷,罷免、停職。
5、免,免除官職。
6、奪,罷官免職。
7、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8、左除,降級受職。
9、放,放逐,就是貶謫放逐的意思。「放」有時也指京官調任外地。
(10)中國古代的升職叫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官員官職任免機制-「三省六部」制
三省分別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為當朝的最高政務機構,三省都向宰相匯報工作,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吏部主要負責科舉制度中的考核、官吏的任免與升遷等工作,常常與禮部合作,禮部多負責官員的選拔科舉籌辦。
除升職、降職外,還有很多平級調動、以及臨時代理這個職位。也有別的稱呼叫法,舉例如下:
1、關於調動職務的多用移、調、徒和補。
2、關於臨時代理這個職位的:領、攝、權、行和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