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如何看待中國近代思想的演變

如何看待中國近代思想的演變

發布時間:2022-06-20 01:11:35

1. 近代中國思想發展的歷程的基本特點

1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
林則徐著有《四洲志》,設立譯館,仿製西式武器.魏源則在《四洲志》的基礎上寫成了《海國圖志》一書,出版發行.
2、洋務運動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在後期設立京師同文館,標志著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開始,同時也傳播了西方先進思想,為中國培養了一批知識分子.
3、以王韜、鄭觀應等為首的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宣傳維新思想,為康梁維新思想的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
4、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宣傳資產階級維新思想,主張設議會、行立憲,伸民權,康有為的著作《孔子改制考》將孔子變成托古改制的先師,《新學偽經考》將先秦之後的經學斥為偽書,沖擊著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為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披上了經學的外衣,減少了宣傳之阻力.同時辦報紙(《萬國公報》),組織學會(強學會),聯絡大臣進行宣傳.之後就是戊戌變法,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啟蒙運動.
5、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勝利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6、新文化運動前期高舉民主科學的旗號,宣傳西方民主思想,提倡民主科學,反對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大大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後期則宣傳馬克思主義.
近代中國的思想發展歷程是一個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學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終找到了一個可以指導中國革命的思想,促進了中國的民族解放事業.

2. 在近代前期「西學東漸」的過程中,中國近代思想是如何演進的

(1)林則徐、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引導人們面對現實,認識世界,探索救國之路。

(2)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為西學的傳入創造了一定條件,其實踐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3)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對當時知識分子的思想注意力從工商科技轉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啟蒙作用。

(4)維新派主張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主張通過變法挽救民族危機,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維新變法運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5)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把西方學到的國家學說發展為三民主義,進行了辛亥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政體,使人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6)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以民主和科學為口號,以實現民主政治為目的,在社會上掀起了新的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

主流:救亡圖存,振興中華。

3. 中國近代思想史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總體是由舊民主思想轉變為新民主思想。
封建思想經過辛亥革命而開始轉變為舊民主革命思想,在五四運動後轉變為新民主主義思想。新中國成立後和改革開放後則是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思想社會。
望採納。

4. 怎樣看待中國近代思想解放的歷程 如何認識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的內在差異 急求!!!!!!!!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歷程

從鴉片戰爭後至新中國成立之前,近代中國的思想界經歷了從「學器物」到「仿製度」、「走俄國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歷程。

一、從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地主階級學「器物」

1.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

很久以來,西方人來華都被稱為到天朝上國朝貢。鴉片戰爭前夕,清朝統治面臨危機,而歐美列強崛起,加緊對外擴張。鴉片戰爭中,天朝上國被一個西方島國打得一敗塗地,使華夏鄙視遠夷的傳統觀念受到猛烈的沖擊。一些愛國的封建士大夫在嚴峻的現實面前,開眼看世界,尋求強國禦侮之道。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在官署中設立譯書館,還仿製西方戰艦,邁出了「師夷長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學習西方的「長技」主要指軍事科學技術。魏源在《海國圖志》一書進一步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救國主張,明確提出向西方學習的具體內容和方法。此外當時介紹世界知識的書籍還有姚瑩的《康輶紀行》和徐繼畲的《瀛環志略》等。這些思想的傳播為中國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貴的思想准備,開闊了人們的眼界,引導人們注意世界形勢,對近代維新變法思想有一定的影響。

2.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外國經濟侵略加劇,國內有太平天國運動,政局岌岌可危。洋務派看到西方船堅炮利,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來改變現狀。中學指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的綱常名教;西學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學技術。「中學為體」,是以中國的綱常名教作為決定國家命運的根本;「西學為用」是採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國家在教育、賦稅、武備等方面的一些具體措施,舉辦洋務新政,來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19世紀60~90年代,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旗幟,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在溝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學習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開了窗口。但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地主階級進行道路選擇的前提,也就是說,他們把西方先進的軍事、經濟技術(即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強行嫁接到落後的社會制度上來,這種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做法註定要失敗。

二、從戊戌變法至五四運動前夕:資產階級學「制度」

1.維新派:學習君主立憲

早期維新思想產生於19世紀60年代以後,伴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的傳入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而產生。早期維新派認識到向西方學習不能僅僅局限於「器物層次」,必須上升到經濟、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領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但是,早期維新思想沒有上升到系統完整的理論,更沒有付諸實際行動。

19世紀90年代,維新思想有了進一步發展。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思想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結合,提出了系統的理論和明確的施政綱領。他們要求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他們通過與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使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開始在中國傳播開來,一些知識分子擺脫封建思想束縛,形成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漲。著名思想家嚴復以進化論為思想武器,論證變法維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達到救亡圖存,自強保種的目的。雖然後來的戊戌變法只持續了103天就告失敗,但它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傳統觀念產生了沖擊,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2.革命派:學習民主共和

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開始用民主革命思想來改造中國,提出了三民主義,要求實行民主共和政體,發展資本主義。1905-1907年,資產階級革命派與保皇派之間展開激烈論戰,爭論的核心問題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結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形成了中國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高潮的到來。雖然後來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但是民主共和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5. 你怎樣看待中國近代思想解放的歷程

清末,伴隨著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西方先進的思想與制度叩響了古老東方帝國的大門,中國開始了艱難的現代化歷程。起初人們認為,中國落後於西方的,只是科技而已。於是引進先進技術,組建現代化軍隊,期望以夷制夷,成了第一選擇。只是這流於表面的洋務運動,註定是要失敗的,國人逐漸發現,西方自由與平等的社會制度,可以最大化的激發人民的潛力。而這,才是社會能夠快速進步的根本原因。隨著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的獲勝給予國人的強烈刺激,君主立憲的呼聲占據了上風。可是,對封建地主階級來說,如此劇烈的社會改革,是動搖國本的,不可接受的,於是百日維新也失敗了。人們對滿清政府的期盼徹底破滅了,這時由孫逸仙倡導的革命派,開始嶄露頭角,由於中國在帝國主義的壓迫下,遭受了極度的屈辱,民族主義得到了高度的追捧,而民權與民生,則相對不受重視,這也為日後中國當權派走向獨裁埋下了伏筆。由於西方社會在相互之間的角力中,屢屢將中國作為犧牲品,中國人開始懷疑所謂的,資本主義的自由與平等,隨著俄國的蘇維埃革命的勝利,激進的知識分子開始追求馬克思主義,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中國與舊的,傳統的文化割裂了,舊思想被徹底埋葬了。

6. 近代文化思想的演變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近代文化思想的演變始終伴隨著反侵略,追求民主的訴求。經歷了學習西方的器物——制度——思想三個階段。

一)19世紀40~60年代:主要學習西方物質文明
(1)內容:①魏源、林則徐主張「向西方學習」;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③洋務派與頑固派論戰。
(2)特點:①先進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和農民革命領袖探索救國道路;②向英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③顯示出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的起步;④「師夷長技」、深受工業革命的影響;⑤洋務派與頑固派的論戰,形成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紀末20世紀初:進入到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階段
(1)內容:①19世紀末,資產階級維新派與頑固派進行論戰,實質是資產階級思想與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鋒,使一些知識分子擺脫封建思想束縛,形成了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漲。②1905-1907年,資產階級革命派與立憲保皇派之間展開論戰,爭論的核心問題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結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形成了中國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高潮的到來。
(2)特點:①中國先進分子在認識西方問題上進入到了一個更深的層次;②由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發展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④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學習西方的經濟、政治制度已從書本和口頭上變為了資產階級的實際行動,相繼興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④從學習日本走改良道路轉變為學習歐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運動前期:發展到學習西方民主精神與科學思想
(1)內容:1915年開始的民主科學與尊孔復古的論戰,陳獨秀等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以西方民權、平等和進化論思想為指導,大力宣傳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精神和科學態度,極大地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形成中國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為中國革命新時期的到來准備了條件。
(2)特點:①矛頭直指維護封建統治的儒家思想,從而使新文化運動在批判封建主義問題上比維新派和革命派更為徹底;②既是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又是一場文學革命;③在對待東西方文化的態度上存在著絕對傾向。

(四)曲折前進階段(1927~1949年)在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極為尖銳復雜的歷史環境下,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幾乎陷入絕境.但中國無產階級開始擔負起中國近代化的任務,中國近代化進入全新發展階段.馬克思主義開始深入人心。
①經濟上,國民政府統治前期,實行了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推動了經濟領域近代化進程,但官僚資本的形成和壟斷,又使民族工業的發展日益萎縮.抗戰期間,原有的工業在日本侵略下遭到嚴重摧殘.抗戰勝利後,美國壟斷資本與四大家族官僚資本相結合,又把中國近代化事業推人絕境
②政治上,國民政府對日本侵略的妥協退讓,對共產黨、工農群眾的屠殺影響了民主制度的正常發展;實行保甲制度和特務統治;制定"偽憲法"確認以蔣介石獨裁統治為核心的國家制度.
③現代化的新發展:首先,體現在無產階級成為近代化重要角色.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內容由實現資產階級民主共和轉變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再次,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新思潮的主流,為政治民主化的新發展提供科學理論
(五)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擔任現代化任務的主角是無產階級
①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完成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制定和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規定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後來不斷對憲法進行修訂和完善;不斷完善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民主協商的政治制度;實行少數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撥亂反正,糾正冤假錯案等
②經濟上: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一五計劃取得經濟建設巨大成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實行改革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③思想上:1957年整風運動提出反官僚主義、反宗派主義、反主觀主義;文革後開展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鄧小平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新時期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等
④外交上;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

中國近代前期思想文化的特點
中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種急劇變化直接影響到近代文化。主要特點有:
①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現出新舊過渡的特點。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中國傳統封建文化發生了矛盾和斗爭,最終使封建文化發生動搖,中國傳統文化在斗爭中不斷吸取先進文化,獲得新生。
②救亡圖存是主題,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在文學藝術上多有反映,中國的思想界更是顯示出面對危局,不斷探索救國之路的特點。
③近代前期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學習,特別是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其實質是追求民主與科學。
④由於社會變化劇烈,中國近代前期文化的發展變化之快是前所未有的。這種快速變化也使文化本身在層次上不夠深入,在內容上缺乏本質飛躍,在理論上沒有形成成熟的體系。

主要事件:1、林則徐、嚴復、魏源:開眼看世界。
2、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西學東漸,主張中體西用。
3、戊戌變法:提倡君主立憲。康有為等資產階級維新派將中國傳統儒家思想與西方近代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相結合。
4、辛亥革命,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提出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的主張。
5、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
6、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登上舞台,主張共產主義,建立社會主義國家。
洋務運動前期,魏源提出「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向西方學習。
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開辦工廠。
戊戌變法人們學習西方思想(啟蒙思想)
辛亥革民學習西方思想(啟蒙思想)孫中山領導革命,解放人們思想。
新文化運動前期宣傳民主與科學,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十月革命。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中國近代思想的演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的後院叫什麼 瀏覽:879
英國扣船會怎麼樣 瀏覽:532
硫磺島在中國的哪個位置 瀏覽:502
中國注冊足球球員有多少人 瀏覽:678
三國時印度叫什麼名字 瀏覽:875
越南人為什麼被稱為船佬 瀏覽:89
中國文化的特質主要有哪些 瀏覽:931
印度人主要吃什麼植物油 瀏覽:981
中國女排楊昊在哪裡工作 瀏覽:254
伊朗租俄羅斯多少港口 瀏覽:871
中國樂器有哪些種類 瀏覽:834
伊朗邊境到中國邊境有多少公里 瀏覽:903
印尼天然硫磺塊怎麼運會國內 瀏覽:11
中國有多少冤案 瀏覽:152
英國人都怎麼問別人的名字 瀏覽:493
英國憨豆來安陽干什麼 瀏覽:769
在英國買英國轉換插頭多少錢 瀏覽:163
英國女王頭像銀元多少錢 瀏覽:300
印尼檀香怎麼盤玩 瀏覽:866
從中國寄包裹到印尼運費多少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