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和印度都在經濟發展上都屬於什麼國家
中國,印度同屬於發展中國家。
雖然我國這幾年國民總產值名列前茅,但是人均落後世界平均水平太多,所以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且和印度一樣是世界上人口第一第二的國家。
⑵ 中國,美國,印度,英國哪幾個國家屬於亞洲
中國和印度
亞洲國家
1、東亞: 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2、東南亞: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帝汶
3、南亞: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4、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
5、西亞: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 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
(2)中國和印度是什麼的國家擴展閱讀:
其他一些亞洲國家
1、大韓民國,簡稱「韓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朝鮮族,通用韓語,總人口約5145萬。首都為首爾。
2、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巴基斯坦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南瀕阿拉伯海,東接印度,東北鄰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與阿富汗交界,西鄰伊朗。
3、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是朝鮮勞動黨。南部與韓國以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分隔,北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接壤,西臨渤海,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東臨日本海。首都平壤。
4、孟加拉人民共和國,簡稱孟加拉國,南亞國家,位於孟加拉灣之北,東南山區一小部分與緬甸為鄰,東、西、北三面與印度毗連,並在北方邊境尚有大量飛地,全國總面積為147570平方公里。
5、伊拉克共和國,簡稱「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
⑶ 中國與印度的關系
中印關系(Sino-Indianrelations),現代意義上指位於東亞中華民國及其繼任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位於南亞印度共和國之間的關系,二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國和相鄰國家,其關系伴隨著沖突與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印度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1954年兩國總理實現互訪,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由於二國近2000公里的漫長邊界和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領土糾紛,最終導致1962年的邊境戰爭,之後關系冷淡;接著就是中、蘇對抗和印、蘇結盟。1976年二國恢復互派大使,雙邊關系逐步改善和發展。
(3)中國和印度是什麼的國家擴展閱讀
印中貿易自2000年以後才獲得較快增長。雙邊貿易額從1991年僅有的2.65億美元,上升至2001年的35.96億美元。
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期間,二國簽署<全面經貿合作五年規劃>,制定雙邊貿易額到2008年達到200億美元或更高的目標,到2006年雙邊貿易達到248.6億美元,提前實現預期目標。
印度成為中國第15大貿易夥伴(按照經濟體排序),中國對印度出口145.8億美元,主要出口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
自印度進口102.8億美元,主要進口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由於各種因素的限制,目前雙方投資規模較小,僅限於部分領域,印在華投資256個項目實際投資1.72億美元,中國對印投資(非金融類)僅為1700萬美元。
中印貿易增長迅速。2007年雙邊貿易額386.5億美元,同比增長55.5%。目前,中國是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印度是中國第十大貿易夥伴。
中國對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中國自印度主要進口商品有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
⑷ 中國和印度,從發展水平看,倆國都屬於什麼國家
都屬於發展中國家,都是金磚四國之一(中國、印度、南非、巴西)。
⑸ 中國和印度都臨海嗎
中國和印度都屬於發展中國家,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中國和印度都是臨海國,其中中國東臨太平洋,印度東臨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中國人口以黃種人為主,印度人口主要屬於白色人種,選項ABC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D.
⑹ 印度和我國是一個級別的國家嗎
怎麼說呢,也可以理解為「同一級別」,因為中國和印度同屬於發展中國家,而且這兩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正越來越大。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比較,首先在在人口數量上中印兩國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經濟方面增長速度都比較快,;政治方面一個是資本主義國家,一個是社會主義國家。
⑺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
印度一直視中國為潛在的威脅,中印也遺留了不少歷史問題,比如邊界問題等等,在1962年,中印還為邊界問題大打了一仗,印度為此恨中國,又加上巴基斯坦與中國關系親密,更增加了印度和中國較勁。印度想從美國那裡獲得了不少的先進武器裝備,而美國也希望通過印度來從南亞來牽制中國, 對中國形成包圍圈。這既符合了美國的利益,也符合了印度的利益。國家之間的關系取決於共同的利益,中印沒有什麼利益關系,只有利益被「相互」侵犯的關系,所以說印度會和中國較勁。
⑻ 印度和中國都是金磚國家,有許多相似外,但不包括哪些
中國和印度都是金磚國家,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不包括
A.都是發展中國家 B.都是人口大國 C.都是臨海國 D.都以熱帶氣候為主
D
中國和印度都屬於發展中國家,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中國東部和南部瀕臨海洋,印度瀕臨印度洋;印度緯度較低,以熱帶氣候為主,中國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主要以溫帶氣候為主。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概況。
⑼ 新中國與印度的歷史關系
第一,兩國關系開始還是不錯的。因為中印兩國都是長期被列強所欺負的國家,所以在反抗帝國主義這方面合作是很緊密的。印度當時搞了一個不結盟運動,自己做這個組織的領袖,中國也樂見印度發揮作用,中國也是不結盟運動的成員。
第二,新中國是1949年成立,印度是1947年獨立。從剛開始建國的條件來說,印度是明顯超過中國的。印度獨立沒有發生戰爭,是和平獨立的。而且英國殖民印度300年期間給印度留下了很多財產。比如印度建國時鐵路總長度達5萬多公里,而面積三倍於印度的中國1949年鐵路總里程只有2萬公里。
第三,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是個有野心的人,他的政策直接導致了中印利益的碰撞。印度開國領袖聖雄甘地在印度獨立後說,希望印度成為一個傳統的國家,不搞什麼現代化的工業,只是老老實實的做一個農業文明的國家,以崇高的精神獲得世界各國的尊敬和認可。但是甘地死了以後,尼赫魯即聲明:印度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所以他的野心一步步擴張,直到向中國提出領土要求。
第四,尼赫魯所要求的土地是過去英國殖民者非法劃定的,是無效的。但是尼赫魯一口咬定要繼承英國過去的權利,所以和中國發生了矛盾。後來在英美等國的鼓吹下,加之英美的軍事援助,尼赫魯鋌而走險,發動戰爭。由於印度軍隊厭戰,加之指揮落後,給人以雄壯威武印象的印度軍隊很短時間內全面潰敗。印度國內完全震驚,國際社會完全震驚。
第五,印度鄰國巴基斯坦和印度長期不和,戰爭不斷。為了牽制印度,中國大力發展和巴基斯坦的友好關系,這使印度心懷記恨;而中印戰爭的失利使印度第三世界領袖的形象毀於一旦,印度遭受戰略損失。從此印度對中國懷恨在心。
第六,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飛速發展,國力迅速增強。特別是從2001年以來,中國的經濟規模急劇膨脹,2009年GDP已達50000億美元,印度GDP僅相當於中國的四分之一不到。而1988年印度GDP還是中國的80%多。所以印度政府很受刺激,所以也開展了「追趕中國」的運動。但是由於印度政府效率過於低下,口號遠多於行動,所以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差距還在迅速拉大。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印度經濟規模在5年後可能不足中國經濟總量的10%,而軍事,科技等方面的差距更大。
所以總的來看,印度這個國家既可憐,又可恨。
⑽ 中國和印度是什麼關系
一山難容二虎。中國和印度有相似之處:領土大,人口多,歷史悠久,有文化傳統。都具備稱為大國強國的基本條件。不管你是不是承認,領土和人口都是稱為一個大國所需要的,我們看看英國和日本這兩個島國,他們是很強大的,但是英國為什麼不復當年之勇?日本為什麼這么強了,還要做美國的小弟?單從國土上來講,國土面積小單從軍事上來講就缺少了戰略縱深,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日本本土遭受了大面積打擊,日本馬上就扛不住了,而英國在二戰中得以維持是得益於其作戰素質非常高的空軍和技術力量強大的海軍,使得英國建立起海陸空立體防禦,但是這樣的防禦系統得以奏效的前提是德國的空軍和海軍技術兵器和空軍海軍戰斗人員素質落後於英國。而在陸海空軍技術水平相當,戰斗人員素質相接近的情況下,必要的大縱深防禦是必要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當初國軍反攻大陸那麼困難,無異於天方夜譚,而解放軍在當時海空軍技術兵器落後的情況下,想一口吃掉台灣也是很困難的,但是現在來看,解放軍的軍力不亞於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台軍的情況下,台軍的立體防禦系統顯得危如累卵,因為台灣缺少大縱深防禦。如此看來,在中國如此迅速發展的情況下,中日之間的技術差距將會越來越小,那麼可以假想,不久的將來,中日的力量對比就好像當年的美英關系對比一樣,英國殖民美國的時候,英國的力量是強大的,但是美國獨立之後,很快就趕超了英國,不得不說,與人口數量和領土面積是有一些關系的。日本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在科技上被中國趕超,到時候日本對中國的威脅是有限的,而中國對日本這種沒有戰略縱深的國家而言,威脅是巨大的,因此日本也是當今宣揚中國威脅論的忠實粉絲。而再看中印力量對比,中國非常自豪自己的經濟和科技發展迅速,但是無法迴避的事實是印度的經濟和科技發展也非常迅猛,而在軍事上更是動作頻頻,從諸多相似的成為世界大國,世界強國的條件來看,似乎都是一山難容二虎的。從古至今,大國強國對周邊的國家自始至終都沒有斷絕的就是文化輸出,當今的美國,肯德基,麥當勞,NBA等一系列文化都延伸至世界的各個角落,爬上了全世界大部分計算機用戶的桌面,這都是一種文化影響,而中國和印度都有各自的傳統文化,很難互融,而且誰也不承認對方比自己強多少,這在各方面都形成了一種均勢。在這種均勢的情況下,中印關系是制衡的,既合作又防範,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