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煙草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煙草的傳入中國與國人開始吸煙是在明朝。煙草傳入我國可分為南北兩路。北路即從朝鮮傳入東北,深受滿族貴族們的喜愛和青睞。南路即從琉球傳入福建。
2. 香煙最先生產的是那個國家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首先,現在的「香煙」通常指的是紙卷煙(也稱「紙煙」)。
而關於紙卷煙,據現存文獻記載,最早出現在1832年。當時埃及與土耳其交戰,在一次戰斗中,埃及士兵繳獲了土耳其的運煙駱駝隊,看到大量的煙草,埃及戰士一個個煙癮發作,然而全軍只有一支水煙筒,士兵們只得焦急地排隊等待品嘗煙草,很是無奈。這時,一位士兵無意間看到幾張包子彈的薄紙,他突發奇想,取出一些煙草,用薄紙包起來,點上火後發現竟然也能吸,於是其他士兵也開始效仿這一做法。
很快,這種吸煙的方法傳到了歐洲。1843年時,法國、古巴創辦了卷煙廠,並開始大量生產紙煙。現在我們常說的「香煙」就是指的這種機制的紙卷煙。1843年6月25日,法國開始製造歷史上第一批用以商業販售的香煙。
其次,紙煙是作為另一種來自域外的煙草消費新形式傳入中國的。1885年,美商茂生洋行(TheAmericanTradingCompany)首次將紙煙引進上海。由於紙煙是由紙卷煙絲而成,煙絲又往往選用氣味醇厚的烤制美種煙草,有時在煙草加工中還要加入香料,所以在中文中,「cigarettes」也被稱為「紙煙」、「卷煙」或「香煙」。
另外,關於煙草傳入中國,則始於16世紀中葉。當時傳入的是曬晾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3. 香煙是怎麼來的
煙草起源於中南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嶼。發現有66個品種,被栽培利用的僅有2個品種,即普通煙草(N.tabacum.L.)又叫紅花煙草和黃花煙草(N.ustica L.),美洲印地安人栽培利用煙草最早。
1492年哥倫布探險抵達古巴時,其手下水手羅德里戈·德·傑瑞茲(Rodrigo·de·Jerez,簡稱傑瑞茲)發現古巴當地土人在圍著火堆吸食一種植物冒出的煙,富有探險精神的傑瑞茲與當地土人一起吸食並為此著迷。
回到歐洲後,煙草及吸煙的娛樂方式迅速在歐洲傳開。傑瑞茲也被譽為歐洲第一位煙民。
(3)香煙如何傳到中國的擴展閱讀:
電子煙比傳統香煙並無多大差別
與長期吸傳統香煙的人相比,那些完全轉為使用電子煙或尼古丁替代療法至少6個月的人體內有毒和致癌物質的水平要低很多。
研究人員也指出,那些使用電子煙或尼古丁替代療法的同時還繼續吸傳統香煙的人,體內有毒物質水平並未出現明顯差異。
電子煙主要由電池、加熱蒸發裝置和一個裝著煙液的煙管組成,煙液中含一定量尼古丁,許多煙液產品會模仿香煙中含尼古丁的比例來調配。使用時通過供電發熱讓煙液揮發、形成煙霧。
4. 香煙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煙草傳入我國,大約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由菲律賓的呂宋島傳入廈門,所以當時叫它為「呂宋煙」
傳入的確切時間、年份已不可考,最早的說法認為是在萬曆三年(1578年),但未提出證據;最晚的說法是《廣州植物志》(1956年)提出的,認為煙草傳入中國的時間「當在1700年以後」,這和事實不符。
因為那個時候已是清朝康熙年間了。李時珍《本草綱目》(1590年)中沒有煙草的記載,但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1755年)中把煙草歸入火部,並引張景岳之說,謂「煙草味辛氣溫,性微熱……此物自古未聞,近自我明萬曆時,出於閩廣乏間,自後吳楚地土皆種植之」。德人白里契奈特在其所著的《中國植物學文獻》(1870年)一書中,亦謂我國古籍中沒有煙草的記述,瓷器上畫有煙草的亦都在1700年以前。由上述種種記載,看來煙草傳入中國的時間至遲不會晚於1620年。
5. 煙草是哪個國家的海盜帶到中國的
煙草起源於美洲,經由西班牙殖民者帶回歐洲,並在明朝末年萬曆、天啟年間通過海路傳入中國。
煙草在中國的應用歷史悠久,甚至有「煙草原產於中國」之說。1939年12月20日出版的《張建通訊》半月刊稱:「中國之有煙葉栽種,早在漢朝以前。到了漢時,已設吏專管征稅。
除此之外,也有人提出,1575年(明朝萬曆三年)中國的煙草從呂宋(今菲律賓)傳入中國台灣、福建,並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於1579年把鼻煙帶到廣東,於是抽煙就在中國流行開了。綜合文獻記載,中國本土應該產有煙草,只是與外來煙草種類不同,效力亦有不同。
據文獻記載,公元16-17世紀,煙草先後由南北兩路傳入中國。南路約16世紀中、後期由菲律賓傳至廣東、福建;北路約17世紀初由朝鮮傳至東北。近些年,不少文章對煙草的最早出現時間作了新的探討,一些出土文物也證明,煙草實際傳入的時期早於文獻記載。
煙草源自美洲,將之傳播到世界的卻是歐洲人。1492年10月12日,在哥倫布踏上美洲海岸第一天所記的航海日誌里,就寫著幾種當地人送來的禮物,其中之一就有「發出獨特芬芳氣味的黃色干葉」——煙草。
只不過當時這些葉子被扔在甲板之上,無人問津。半個月後,哥倫布的船隊到達古巴,水手們驚奇地發現一些土著在吸食那些捲成筒狀的黃色葉子,口鼻中不時冒出縷縷青煙。不少水手也試著效仿,成為歐洲最早的煙民。
煙草隨著哥倫布船隊的返航最先來到西班牙,不久後傳到葡萄牙,緊接著又迅速傳到歐洲其他地區。1580年,煙草經葡萄牙傳人土耳其。隨後輾轉進入伊朗、印度、日本等國。1575年左右,西班牙人用一艘大帆船將煙草運到菲律賓移植,煙草在那裡迅速成為賺錢的作物。
1600年前後,福建的水手和商人又把菲律賓煙草帶到中國。煙草的使用與栽培就像一大塊石頭扔進池塘後激起的漣漪那樣,一波波擴散出去。到了1620年時,煙草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全球性作物。
煙草之所以能被普遍接受,一方面是人們曾認為它有神奇的葯效。
16世紀的歐洲,幾乎所有醫生都把煙草當「神葯」使用,用它來醫治牙痛、腸寄生蟲、口臭、破傷風甚至癌症。更有一種迷信的說法認為煙草可以治療黑死病,當年英國伊頓公學每天早晨都會用鞭子逼著孩子們吸煙以躲避瘟疫。
另一方面,吸煙具有獨特的自娛自樂功能,深受貴族和老百姓喜歡。上流社會的人士為保持優雅風度吸鼻煙和雪茄,一般民眾則熱衷於抽煙斗和卷煙。不管怎樣,勞累一天後能叼著煙卷和朋友們一起喝上兩杯啤酒,無疑是莫大的享受。
6. 煙草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煙草進入中國的時間是:公元16-17世紀,相當於明代中後期。
據文獻記載,公元16-17世紀,煙草先後由南北兩路傳入中國。南路約16世紀中、後期由菲律賓傳至廣東、福建;北路約17世紀初由朝鮮傳至東北。近些年,不少文章對煙草的最早出現時間作了新的探討,一些出土文物也證明,煙草實際傳入的時期早於文獻記載。
據考證竟有4條路線。明萬曆時始於閩、廣之間,自後吳、楚(今江蘇、湖北)等地,紛紛移植過去。這是南方煙草輸入的第一線,國外大本營是菲律賓,中轉站是台灣。其中福建漳州又是「第一線」上的「第一站」。第二條路線始於明代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是從南洋一帶進入廣東境內,再往北傳。又一種記載更指明:來自大西洋煙草,由越南直達廣東。第三條路線則從北方「侵」入--由日本到達朝鮮,再轉遼東半島。這條路線傳入時間與前兩條並行,即在明萬曆--天啟年間(公元1616-1627)。其時,大清已建國都於沈陽,清太宗曾下令嚴禁販賣、種植。所以起初是大量傳入北方,有人吸食,種植的人卻極少;在南方兩條線路上,卻是移種煙草的人大大多於吸食者。最後一條線路是從俄國傳入新疆。時間稍晚於前三條線路,肇始於18世紀下半葉,興旺於20世紀初。《新疆農業》載:新疆所產之煙,系黃花煙,又名莫合煙,以伊犁為著。煙草有此4條路線傳入中國,難怪很快便大行其道了,加之煙草傳入後,各地的移種又與本地風俗、口味融合在一起,於是便一下子以扇形態勢鋪開,以至遍布國中,貽患後世。
7. 香煙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中國的煙草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萬曆三年(1575年)煙草由呂宋傳入台灣、福建。1579年,利瑪竇把鼻煙帶入廣東,中國吸煙人口大升。1637年,崇禎為了禁煙,勒令以斬首示眾懲罰私種私售者。不過遼東與後金苦戰的兵部尚書洪承疇卻上奏說「遼東士卒,嗜此若命」,導致禁煙過程出現障礙。
8. 煙草是什麼時候傳入我國的
煙草傳入亞洲是在16世紀後半葉,大多是從西班牙和葡萄牙傳入的。煙草傳入中國的時間大約是在明萬曆年間(1573—1619)。據明末名醫張介賓(1563—1640)所注《景岳全書》記載:「此物(指煙草)自古未聞也近自明萬曆時始出於閩廣之間自後吳楚皆種植之矣。」方以智所注《物理小識》(1664)載有「萬曆末,有攜(淡把姑)至漳泉者,馬氏造之曰淡肉果,漸傳至九邊,皆銜長管而火點吞吐之,有醉仆者。」又據《泉州府志》記載:「薰種(指煙草)來自海外名淡芭菰,葉大如芋,葉即煙也,辟瘴癘,安溪出者勝於漳浦石碼。」厲鶚所注《樊謝山房集》載有:煙草「由菲律賓傳到閩廣,而再由閩廣傳到江浙、兩湖,而後傳到西南各地。」
但近代的考古發現另有新說。1980年廣西博物館文物考察隊鄭超雄在發掘廣西合浦縣明代廢瓷窯時挖掘出三件瓷煙斗和一個做瓷器用的壓槌。壓槌背上刻有「嘉靖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造」13個字。這是我國考古第一次發現煙具,並有確切的年代(1549)記載。發掘者認為:煙草是在明嘉靖年間由葡萄牙傳入我國的。這比萬曆年間要早50年,並與葡萄牙早期(1522—1560)侵略我國沿海相一致。
9. 香煙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煙草傳入我國,大約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由菲律賓的呂宋島傳入廈門,所以當時叫它為「呂宋煙」。
中國歷史上有關煙草的最早記載,出於明朝萬曆年間姚旅所著的《露書》——「呂宋國出一草,曰淡巴菰。以火燒一頭,以一頭向口,煙氣從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且可辟瘴氣。有人攜漳州種之,今反多於呂宋,載入其國售之。」
傳入的確切時間、年份已不可考,最早的說法認為是在萬曆三年(1578年),但未提出證據;最晚的說法是《廣州植物志》(1956年)提出的,認為煙草傳入中國的時間「當在1700年以後」,這和事實不符。
因為那個時候已是清朝康熙年間了。李時珍《本草綱目》(1590年)中沒有煙草的記載,但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1755年)中把煙草歸入火部,並引張景岳之說,謂「煙草味辛氣溫,性微熱……此物自古未聞,近自我明萬曆時,出於閩廣乏間,自後吳楚地土皆種植之」。德人白里契奈特在其所著的《中國植物學文獻》(1870年)一書中,亦謂我國古籍中沒有煙草的記述,瓷器上畫有煙草的亦都在1700年以前。由上述種種記載,看來煙草傳入中國的時間至遲不會晚於1620年。
萬曆以後到明朝滅亡的25年間,吸煙之風已經很盛行。不然的話,明朝末代皇帝崇禎也不會嚴令禁止種煙草和吸煙了。種植最早的是漳州。但也有人認為是先傳入台灣,再傳入漳州、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