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說法是現代漢語特有的,別的語言卻沒有呢
現代漢語是現代漢民族使用的語言。
廣義的現代漢語包括漢語的各種方言,即不同地區的漢族人所使用的語言,這些語言都是漢語,只是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
狹義的現代漢語則是指「普通話」,即「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Ⅱ 網友用「百樣中國話」表白祖國,都有哪些地方的方言
中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的國家,自然有56種方言可以來表達,對祖國的愛可能還不止,如“俺賊稀罕你,中國”、“膠己人”等。首先,方言是一種親切的表達方式。其次,而且祖國母親值得用白楊中國話來表白。
我們國家是一個經過戰火洗禮的國家,曾經被列強用鴉片還有炮火摧毀過,有多少其他的國家被別國入侵之後就從此一蹶不振,而我們國家卻還能從這廢墟之中站起來,這就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了,站起來之後的國家滿目瘡痍,百廢待興,能夠一步步走到今天這么富強令民族感到自豪的一個國家。即使只是他渺小的意願,也無言中總有一種自豪感,這就是我們的祖國母親,是我們可親可愛的祖國,是值得我們敬重的祖國,如果國家不在的話,我們作為他的一員,有哪有起身之地呢?所以我們與國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作為華夏的民族從沒後悔過。
以上就是對“網友用“百樣中國話”表白祖國,都有哪些地方的方言?”的看法,或許你有什麼其他不同的意見,歡迎寫在下面的評論區,咱們大家一起來討論。
Ⅲ 漢語又有哪些話
漢語包括:官話、粵語、吳語、閩語、客家話等語言的統稱,即漢語是由一簇親屬語言組成的語族,但綜合起來看仍是一門語言。
狹義的「漢語」僅指現代標准漢語,是以北京話為標准語音、以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在非表音情況下,僅指現代白話文的書面語,其他的方言白話文不能作為書面語。中國的中小學中教授漢語的文字、語法、文學等的科目叫語文、中文、國文等,都是漢語文的稱謂。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的語文課,以普通話(國語)授課;在香港和澳門因通行粵語,所以學校會以粵語授課。中國大陸、中國港澳的「普通話」、中國台灣的「國語」、海外華人華僑的「華語」大體上是相同的,只在個別字詞的讀音上有些微區別。此外,中國台灣、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是以繁體中文為主要文字的地區。
漢語是聯合國的六種官方語文之一,亦為當今世界上作為母語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除中國外,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是廣泛使用漢語的國家。在中國港澳地區和新加坡,漢語被定為官方語言,而在中國台灣作為非法定的行政用語,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公務用語用字。很多國家都開始將漢語列為第二語言,加入授課內容。
Ⅳ 世界上有那幾個國家說中國話如題 謝謝了
作為母語的只有中國吧,像新加坡,馬來西亞他們都有自己的語言,只是華人較多所以很多人都說中國話
求採納
Ⅳ 為什麼韓語裡面有些話是中國話
是漢字詞
韓語是由漢字詞、外來語和固有片語成的
像韓語里的電腦啊、西紅柿啊的發音和英文里的發音差不多
Ⅵ 什麼是中國話
中國人說的就是中國話,SHE有一首歌也叫《中國話》。
Ⅶ 漢語有哪幾個方言區,它們的代表言各是什麼
現代漢語可分為七大方言:
首先是北方方言(廣義的官話)。流通在我國中原、東北、西北和西南的廣大地區。北方方言還可以再分為四大次方言:一是華北東北方言(覆蓋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東部、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等地);二是西北次方言(覆蓋山西、內蒙古西部、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三是西南次方言(覆蓋重慶、四川、貴州、雲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廣西西北部等地);四是江淮次方言(覆蓋安徽省內長江兩岸、江蘇省的江北大部、九江、南京至鎮江的兩岸沿江地區)。
第二是吳方言,即江浙話。分布在江蘇省的江南地區和浙江省大部。江浙話以上海話為主要代表。
第三是贛方言,即江西話。分布在江西省和福建省西北部和湖南省的東部,以及湖北省的東南部。江西話以南昌話為主要代表。
第四是湘方言,即湖南話。分布在湖南省大部。湖南話以長沙話為主要代表。
第五是客家方言,又叫客家話、客話。客家話分布比較分散,比較集中的地方是廣東省東北部、福建省西南部、江西省與湖北、廣東、福建接壤的地區,以及四川、廣西和台灣等地東南亞各國的華人中有很多說客家話的。客家話以梅州話為主要代表。
第六是粵方言,又叫粵語、廣東話、廣府話、白話。分布在廣東省大部、廣西的東南部,以及港澳地區和北美華人社區。粵方言以廣州話為主要代表。
第七是閩方言,即閩語。分布很廣,包括福建省大部、廣東省東部的潮汕地區和本部的雷州半島、海南省、台灣大部、浙江南部。閩方言在東南亞華人社區流行很廣。
這七種方言中,以北方話分布最廣,其分布地域大約佔全國面積的70%;使用的人口也最多,也占漢語人口的70%左右,其餘六種方言的使用人口總和約占漢語人口的30%。
Ⅷ 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成都話屬於什麼方言
語音特點
成都方言作為北方方言的一個分支,擁有北方方言的一些共同特徵:
1、古全濁聲母清化。"從"和"蟲","知"和"資","詩"和"私",每對字的聲母發音在成都方言中沒有區別。
2、 平分陰陽,有陰平和陽平,比如"衣"、"一"的讀音便不同。輔音韻尾少,入聲消失,沒有b, d, g 和m。 只有n, ng兩個鼻輔音韻尾。
3、沒有zh ch sh r 等翹舌音聲母。比如,"字"和"制"同音。
4、增加了舌面鼻音nj、舌根鼻音ng;n音歸並入l,比如"挪"和"落"在成都方言中讀音一樣。特別注意,nji和ni是不同的,形象地講,nji是標准普語中的"你",而ni則是許多台灣流行歌中"你"的實際發音,二者是不同的,請仔細體會!
5、不能區分en和eng,in和ing。唇音(b p m f)後的eng改讀ong。hu轉為fu,如"呼"念作"膚"同音。
6、無合口呼韻母uo,增加了齊齒呼復韻母iai、合呼復韻母ue、撮口呼復韻母io。保留了ng聲母,通常跟零聲母或聲母y對應,比如"硬"讀做ngèn,"我"讀作ngǒ。
7、因清朝八旗子弟曾駐紮成都,成都方言受北京方言影響很大,兒化音節的詞數量不少,但語音類型不多,總共只有四類,er(涼粉兒)、ur(飯碗兒)、ir(抽簽兒)、ür(公園兒)。
Ⅸ 外國有什麼地方全都是說中國話的
唐人街!只要您去國外在唐人街不但都說中國話,而且還都是使用中文,通常會有兩種中文一個是繁體另一個是簡體!
Ⅹ 中國話常識
狹義的中國話即為漢語,是全球華人的母語,以北京話為源發展的語言。在台灣地區,又稱國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又稱華語。
漢語是世界主要語言之一。屬漢藏語系,是這個語系裡最主要的語言。產生於中國中部,定型於漢朝,最初是漢民族的通用語,後來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語。除了中國以外,漢語還分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大約有13億(3000萬人作為第二語言)。漢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漢語的標准語是近幾百年來以北方官話為基礎逐漸形成的。它的標准音是北京音。漢語的標准語在中國大陸稱為普通話,在中國的台灣地區稱為國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稱為華語。 毫無疑問,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語言,世界上大約有1/5的人使用漢語作為母語。漢語也曾對其周邊的國家的語言文字產生過重要影響。例如日語、韓語、越南語中都保留有大量的漢語借詞以及漢語書寫體系文字。漢語是一種中國語文。
漢語的音節可以分析成聲母、韻母、聲調3部分。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古今總字數約87000,一般社會成員只要能夠認讀並書寫出3500個即可藉助漢文的語用習慣開展書面交際。
漢語屬於獨立語,分析語。漢語的書寫方式是一種象形文字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