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人均閱讀量少怎麼解決

中國人均閱讀量少怎麼解決

發布時間:2022-06-20 15:04:58

⑴ 針對中國閱讀量低的問題,中國該如何鼓勵人民讀書

讀萬里書,讀萬里書,走萬里路,一般可以在讀書中尋找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所以偶爾讀一些書是挺不錯的

⑵ 中國人均讀書量

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1年我國人均讀書僅為4.3本,遠低於韓國的11本,法國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別提猶太人的64本了,中國是世界人均讀書最少的國家之一,這與中國悠久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很不符,因何當前中國國人陷入閱讀危機?
從傳統上說,閱讀一直停留在精英層面,沒有形成全民閱讀的傳統。
其次,即時的在線瀏覽正在取代傳統青燈黃卷式的經典閱讀。以快餐式、跳躍性、碎片化為特徵的「淺閱讀」正成為閱讀新趨勢。這種閱讀方式雖然有較為快速、及時等優點,但也存在容易令人產生思維惰性、缺乏系統思考和判斷能力等弊端。
再次,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人心變得浮躁。生活壓力大,讓人們很難靜下心來再去思考書中的要義,也很難有興致去探索哲學的命題。人們越來越習慣於將閱讀當成是獲取信息的途徑。
國人的「閱讀危機」還表現為閱讀的功利化。一直以來,升學和就業成了國民教育的主要追求,學生就形成有用的書就讀,無用的書不讀的功利閱讀觀。這樣把讀書當成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對讀書本身感興趣。
最後,部分國人閱讀量少與個人需求有關。中國當前處在社會轉型階段,忙於各種事情而無暇閱讀是一部分人閱讀量少的原因。一個人的閱讀量還與他對閱讀的意義和價值的理解相關。如果認為閱讀與自己的生存狀況關系不大,或者閱讀反而會影響生存狀況的改善,他就沒有閱讀的需求和積極性。
不久前,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國內掀起了一股「莫言熱」,但要拉動國民閱讀水平,僅靠莫言一人,那無異於杯水車薪。我們應該抓住當前莫言「閱讀熱」的契機,想方設法,把這個「短熱」轉化成為「長熱」,把針對一個人的「快熱」,轉化成針對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寬廣領域經典之作的「慢熱」。
「2011年,中國人均讀書4.3本,比韓國的11本、法國的20本、日本的40本、猶太人的64本少得多。」一段時間以來,這個論斷被各種媒體反復引用,說它令我們感到振聾發聵甚至痛心疾首,並不為過。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我國當真已經成為「世界上年人均讀書量最少的國家之一」了嗎?

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

「4.3本」是怎麼得出來的?

「2011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人均閱讀傳統紙質圖書4.35本,這是我院組織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得出的結果。」徐升國說。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隸屬新聞出版總署,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於去年年底進行,今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前夕發布調查結果。

徐升國介紹,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開始於1999年,現在每年進行一次,是一項對國民文化消費的長期跟蹤調查,有央視市場研究和零點調查公司等專業公司參與,採用國際上社會調查的標准體系,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50個左右城市對居民進行入戶調查,獲得2萬個左右的樣本,調查問卷的設置涵蓋圖書、期刊、音像、網路、手機等載體和途徑以及公共閱讀服務、讀書節、農家書屋等項目,已經被視為我國國民閱讀的風向標。

與這個數字在各類媒體上被用來「警醒世人」不同,專業人士眼裡,「4.35本」的結果無驚無喜,「去年的調查結果是4.25本,前年是3.88本,2008年是4.75本,所以總的趨勢是在徘徊波動中趨穩,但也不值得樂觀。」徐升國說。他表示,閱讀量下降是全球性的趨勢,對此的擔憂並非國人所獨有。但是,從全球橫向比較來看,我們確實偏低,跟傳統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地位不相符。當下的讀書風氣和氛圍還不如上世紀80年代,「知識無用論」似乎愈演愈烈,閱讀少尤其年輕人不讀書是我們切實的所見、所感。

我國何時能有全國性的閱讀工程?

在國外,閱讀被當做「總統工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都由元首、王室出面倡導閱讀。英國政府撥款數千萬英鎊資助「閱讀起跑線」項目,給每一位媽媽和低幼兒童發放內含繪本、筆、貼紙等的大禮包,這一項目已經被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借鑒,中國香港、台灣地區都已引進。英國還有「1英鎊購書計劃」,每個孩子都可以領到1英鎊,去書店購買指定的、定價為1英鎊的圖書。

而我國內地目前還沒有政府支持的全國性此類活動,往往僅限於某一地區。比如北京閱讀季、上海讀書月、深圳讀書月、杭州西湖讀書節、蘇州讀書節、陝西三秦讀書月、湖南三湘讀書節、廣州嶺南讀書節、新疆天山讀書月、內蒙古草原讀書節等。也有部分社會資金開始以慈善的方式進入閱讀領域,如段永平的「心平基金」在學校建的書屋等。「三葉草讀書會」等民間讀書組織也紛紛成立。還有一些商業機構以產業方式進入閱讀領域,如「南方分級閱讀研究中心」、「親近母語閱讀中心」的成立等。此外,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和21世紀出版社等出版機構也紛紛以新的業態和方式促進閱讀,比如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創辦的青少年閱讀體驗大世界等。

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們上至政府官員、領導、出版社、文化部門,下至媽媽、寶寶、兒童、學生,都應該重塑對閱讀的認知,而國家應該把閱讀當做一項國家戰略,早日設立國家讀書節和國家閱讀基金」。徐升國透露,聶振寧、馮驥才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已經多次提議,希望盡快得到批准。

數字閱讀勢如猛虎,為什麼卻不被計算在內?

近年來,數字閱讀的迅猛發展令專業人士也始料未及。1999年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當時國人的上網率才3%,數字閱讀無從考察;2011年,上網率增加到54.9%,數字閱讀率達到40%,手機閱讀率達27.6%。但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國民數字閱讀人均讀書僅1.42本。

徐升國說,數字閱讀之所以沒有與傳統閱讀合並計算,首先因為數字閱讀的統計是不能以「本」為單位的,很可能只是部分章節、段落;此外,數字閱讀和傳統閱讀這兩種形式有較大差異,比如,手機閱讀的可能是書,更大的可能是報紙、刊物。也不能以傳統紙質閱讀的監測手段,監測數字閱讀的閱讀量。

「數字閱讀是有價值和意義的,應該給予高度關注和檢測,但是目前全世界對數字閱讀的關注結果都認為,還不能簡單地說數字閱讀好或者壞;數字閱讀目前也不能取代傳統閱讀,因為其還有明顯缺憾,比如可能損害兒童的視力;往往因超鏈接的存在,不斷分散讀者注意力,使其無法專注於閱讀本身;數字閱讀也容易導致碎片化和淺閱讀。」徐升國的觀點是謹慎的。幾年前,iPad剛剛出現時,有人曾經說:iPad是閱讀的殺手。在某種意義上,也許這並非危言聳聽。

莫言獲諾獎對全民閱讀會有多大的拉動作用?

據悉,出版機構「精典博維」獲得了莫言作品3年的版權,將在3年內出版約包括20本書的《莫言文集》,定價七八百元人民幣,希望賣出100萬套。徐升國算了一筆賬:「雖然文集主要用於收藏,但假定每套書都有兩個人閱讀了其中一本,最終可以拉動當年全民圖書閱讀率上升0.001,就是說,如果要將人均讀書數量從4.35本提升至4.36本,約需要10個莫言。」當然,此結果沒有把重讀舊書、購買單行本以及通過數字方式閱讀的莫言小說計算在內。

從世界出版界來看,一個新的超級巨星的產生,對閱讀的拉動作用屢見不鮮,比如英國女作家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共7部,已被譯成70多種語言,在200多個國家銷售數億冊,其中每一部的出版,都會讓全球出版界震動一下,而這一年如果沒有一部新書誕生,全球出版界的產值都要下降一點。

徐升國透露,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策劃如何以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契機和起點,推動國民閱讀潮流和閱讀時尚。「不管在什麼程度上,這畢竟是一個機遇。」

不久前,徐升國所在單位與中央文明委聯合開展了向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1萬人贈送一本書的活動,這1萬人最想得到什麼書的統計結果令人吃驚:《百年孤獨》、《平凡的世界》和《紅樓夢》位列前三。徐升國認為,國民對文學閱讀有這樣深刻而廣泛的偏好且閱讀水準和品位如此之高,使人對文學閱讀拉動國民整體閱讀水準、對國民閱讀的前景有了信心。

⑶ 如何提高我國全民閱讀的興趣

激發閱讀興趣,剛開始可以選擇喜歡的書籍閱讀,這樣不會導致你一來就產生討厭的情緒。其次,給自己制定一個讀書計劃,養成讀書的習慣。比如,一周讀一本書,每天抽1-2個小時作為閱讀時間。閱讀的過程中或讀後,要學會做一個簡單的讀書筆記,記錄一下書籍、文章的:脈絡主旨,主要人物以及事跡等以及閱讀後的感悟,如果是學生還可以摘抄一些優美句子、段落等作為素材。讀書筆記的用處是很大的,一方面是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你的閱讀興趣。另外,要掌握一個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無論是學生還是工作者,能夠擠出來讀書的時間總是有限的,所以一個高效的閱讀方法很關鍵。我讀書一般是用快速閱讀法,這里說的快速閱讀不是簡單地閱讀速度快,跟略讀、跳讀掃讀等有著本質的區別。快速閱讀是一種科學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快速閱讀不僅體現在閱讀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對抓住文章段落的脈絡和重點有非常好的作用,幫助我們對文章做整理、分析和歸納。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左右的練習可以提高閱讀速度5倍左右、理解記憶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我練習快速閱讀,現在能做到一目三行(常規書籍排版)。掌握速讀之後,可以把閱讀效率提高好多倍,無論是閱讀還是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的,如果你的閱讀效率低,有必要練習提高一下。

⑷ 我國的人均閱讀量越來越少,只有發達國家的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人均讀書每天十五分鍾,有誰能說明

材料一:調查顯示我國人均圖書消費量20年來幾乎沒變,只有發達國家的幾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鍾,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圖書消費的萎縮勢必影響國民閱讀習慣的培養,影響全民族的文化素質。畢竟,只有愛讀書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來。
材料二:在傳統書店普遍蕭條的今天,台灣的誠品書店卻創下了一個「書店神話」。全台灣擁有39間分店,每年顧客人數達到9000萬人次。誠品的成功之處是打破了傳統書店的經營模式,除了以精緻優雅的閱讀空間規劃、精心陳設展現閱讀價值外,更長期舉辦各項演講、座談、表演與展覽等延伸閱讀活動,滿足了現代人生活的多元需求;誠品還主張「連鎖不等同於復制」,實行「因地制宜」的經營方式。
材料三:《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文化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⑸ 全民閱讀如何沖破3大瓶頸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到來,「全民閱讀」在中國走過12年。然而,隨著人均閱讀量提升有限、深度閱讀不足、城鄉閱讀差異等問題凸顯,真正實現全民閱讀還存在現實「瓶頸」。

閱讀,決定著一個民族思維的深度和高度,對文化傳承、國家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如何推動全民閱讀向高質量、縱深化發展?

城鄉差異巨大:動員社會力量填補閱讀鴻溝

有人說,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可就是這樣一道幾乎不存在的門檻,對中國偏遠山區的孩子們來說,卻彷彿一座大山。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的調研顯示,在貴州、四川、山西、河南、雲南等地鄉村學校,超過71%的受訪者表示家庭藏書低於10本,接近20%的孩子家裡一本藏書都沒有。

「當前我國城鄉居民閱讀率和閱讀量都存在明顯差異,需要進一步推動農村基礎閱讀設施建設,盡快補上這塊短板。」徐升國說。

據了解,我國開展的「百社千校」閱讀活動,累計捐贈圖書1000多萬冊,價值2億多元,惠及1萬多所中西部貧困地區的中小學校;全國已建成農家書屋58.7萬家,推動11億冊圖書進農村,為6億多農民解決了看書難問題。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認為,農村閱讀推廣和普及,不僅關系著農民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也關系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美麗鄉村的「成色」。要通過政府引導和社會力量參與,讓更多優質閱讀資源湧向農村,激活農村閱讀需求。

掌閱創始人張凌雲介紹,今年啟動的「全民閱讀文化築夢」公益項目,為貧困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和革命老區捐贈愛心閱讀室,普及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高品質內容,通過推廣全民閱讀,讓更廣泛地區、更多人群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為改善偏遠鄉村小學閱讀現狀,亞馬遜中國聯手中國扶貧基金會實施「書路計劃」,已為全國8省份100餘所鄉村小學捐建電子圖書館,數萬名鄉村學生從中獲益。

「用互聯網技術消除城鄉兒童閱讀鴻溝,希望能夠幫助鄉村孩子點亮夢想,在閱讀的陪伴下擁有美好人生。」亞馬遜中國總裁張文翊說。

以上內容來自:新華網

⑹ 中國人的閱讀能力下降的原因是什麼

對閱讀不重視,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閱讀能力的提高,我用過一個軟體,叫EYEQ快速閱讀系統,是訓練快速閱讀能力的,在提高閱讀速度同時也能提高閱讀水平,我把我的學習心得與你分享一下:
1、以前閱讀時沒有發現原來以前看東西的習慣是直視,眼睛靈活度不太好,但那個軟體的訓練課程之一就是訓練眼部肌肉的靈活度,練完以後我馬上就意識到眼睛原來可以那麼靈活。
2、以前看書的時候習慣是默讀或心讀,而這個軟體就要求腦讀,就是直接跳過心讀,從眼讀直接到腦讀,我覺得要練成的話,對閱讀能力將是一個很大的提高,我正在練,練成再說。
3、裡面有很多文章素材,其實我不是很喜歡讀書,所以知識面很窄,用這個軟體提高閱讀速度的同時能看到很多文章,有講人物傳記的,例如卡耐基的,還有一些勵志的文章,用完後覺得還是覺得蠻有收獲的。
4、上面的是一些大的體會,還有一些小體會就是剛開始的阿爾法腦波很好聽,還有就是界面很舒服。

⑺ 針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對國人閱讀量很低有什麼看法的作文

對國人閱讀量很低的看法:
探究閱讀率持續走低的深層次原因(比如有些人越來越沉湎於物質享受之中,以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取代了讀書;有些人是被越來越蕪雜的人事、越來越繁重的工作所困,喪失了讀書的時間與樂趣;在目前的教育中,在沒完沒了的背題、押題、練題的求學生涯中,學生們體會不到閱讀的快樂,難以養成或保持讀書的習慣;圖書質量下降,也是影響國民閱讀的原因之一,等等)。又如,可比較傳統閱讀和網路閱讀的區別(閱讀方式、閱讀內容不同等),強調網路閱讀不能替代圖書閱讀,備受青年人推崇的網路閱讀實際上是種「淺閱讀」,
雖然我們不能保證傳統閱讀的內容都是精華,但網路的精華內容比傳統閱讀要少得多,網路內容目前還不能同紙質媒體相提並論——需要提醒的是,也不能把網路閱讀這一新生事物貶得一無是處。當然,你還可以就如何引導網路閱讀(比如提倡網路深層閱讀,又如把一些經典著作完整、准確地放到網上以方便網民閱讀),如何激發國人讀書的積極性(比如舉辦讀書節,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等提出自己的建議。可選角度相當多,關鍵是不能人雲亦雲,泛泛而談;一定要形成明確的觀點,寫出自己的體驗與見解。

⑻ 關於中國人讀書的問題提出你的建議200字左右

中國人為什麼不愛讀書
據媒體報道,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與韓國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羅斯的55本相比,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得可憐.
也許媒體報道的統計數據並不準確,但我們從日常生活的一些現象中,憑直覺也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是越來越不喜歡看書.
此前就有人寫過文章介紹,在那些發達國家的地鐵里,火車上以及一些其它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靜靜地看書.而在中國這些場合,人們要麼是在高談闊論,要麼是在打瞌睡,鮮有看書的人.
在中國各地中小城鎮最繁榮的娛樂業就算麻將館和網吧了,一個萬多人的小鎮,有幾十個麻將館五六家網吧是常事.在歷史文化名城、炎帝神農故里——湖北省隨州市麻將館隨處可見,幾乎所有賓館、酒店的每個房間都配備了全自動麻將機,90%以上的城鄉居民家裡都有麻將桌,不論是官員還是普通老百姓都沉迷於打麻將之中,由於受父母的熏陶連幾歲的孩子都會打麻將.短短幾年間隨州取代了成都,成為聞名全國的「麻將之都」.其經營面積達4000多平米的兩幢新華書店,有80%的面積都出租經營飲食和家電百貿,幾百平米的書店內是門庭冷落.
麻將館里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幾乎都是滿的,不愁客源,生意火爆.來參與打麻將的有農民、生意人、退休老幹部,教師、醫生、國家公務員等,甚至很多教師趁中午休息也要玩兩把,自詡「經濟半小時」.可以說,不論文化高低,不分男女,中老年人參與到麻將當中,青年人上網,少年兒童看電視.中國人的娛樂生活幾乎就濃縮為麻將、上網和看電視.
不管是在網吧,還是在大學的電腦室,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都在玩游戲,少部分在聊天.在網上和圖書館查閱資料或讀書的學生少之又少.
以前,有一句來諷刺公務員整天無所事事的話:一杯茶,一包煙,一張報紙看半天.說明那時候還有很多公務員在看報紙,但自從網路化辦公後,網路帶來的海量閱讀信息反而沒有人讀了,報紙更是無人問津.我到過不同部門的辦公室,很多人或公開或偷偷摸摸在網上鬥地主、玩游戲.打牌戰況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再看看各部門領導,一天忙於應付各種檢查、應酬、飯局,更是感嘆抽不出時間來讀書,讀書已經變成了學者的專利.這不只是我善意地猜想,也許很多學者也不看書了.從愈演愈烈的論文抄襲、剽竊來看,他們之所以冒這樣的風險干這樣見不得人的勾當,說明這些學者寫不出東西來了.寫不出東西的學者,肯定是沒有及時給自己充電,老本吃完了,才會江郎才盡.一個經常讀書學習的專家學者,哪有寫不出東西的道理.
去年,我在北京與出版界的朋友一起聊天,一位出版社的總編輯這樣感慨道:現在中國寫書的人比讀書的人還多!這話也許是笑談,但現在買書的、讀書的人越來越少.這確實讓人擔憂.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沒錯,不光國家與社會都離不開書,人類也離不開書.日益加劇的國際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材的競爭,終身學習是提高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競爭力的不二法門,而閱讀又是終身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中國人這樣低的閱讀量,這樣低的文化素養,能讓中國可持續發展嗎?能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嗎?我看有點懸.
中國人不愛讀書有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國民文化素質偏低,直到近幾年才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而上述國家,老早就普及高中教育了;二是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家庭和社會也缺少讀書的氛圍;三是國家一直在實行「應試教育」,讓孩子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讀課外書,同時,應試教育剝奪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權力,這也最重要的因素;四是好書越來越少,內容不吸引讀者.中國每年200多萬種新書,去除評職稱用的,市場投機的,粗製濫造的,以色情、愛情為主,思想品位高一點的,值得一讀的也就是少量的引進版圖書.
讀書這種習慣要靠從小培養.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主要靠學校和家庭.可是多年的應試教育,讓很多家長和教師認為學習就是做作業.所以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叮囑學生的一句話:回去把作業做好.而家長督促學生的一句話就是:作業做好了嗎?從沒有人問:今天看了什麼書?在學校看課外書被老師沒收,在家裡面躲著家長看課外書絕不是傳說.讀書並沒有引起政府的重視,你只要在學校走一轉,你還有可能聽到校長或教師無所謂地說:我最不喜歡看書.很多學校的圖書館都是擺設,很少有學生去借閱.而家長只知道給孩子買玩具,買食品,卻不知道給孩子買書.我估計,在中國的一些普通家庭中,擁有50冊藏書的肯定不多.
中國人都為了錢和權及利而拼搏.孩子讀書為了考取名牌大學,將來有個好工作,並非按自己的興趣去讀;成年人讀書為了晉級或考取公務員;政府重視的是高文憑人才而不是知識,那麼讀書何來快樂?關鍵的關鍵是如何讓國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會》意外地觸動了中國人的敏感神經.他在書中說:在中國旅行時發現,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書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鍾,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國家」,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

⑼ 人均閱讀量偏低,中國將會淪落為低智商社會嗎

我告訴你這不可能,平均不嫩橫好的預測趨勢。隨著教育的普及,這個數值只會不斷上升,而且網上閱讀也是閱讀,你說將來會有幾個人不經常上網。。。

⑽ 為什麼中國人閱讀量少

很簡單啊,中國好多文盲,各種偏遠地區,不發達地區的人能見到幾本書啊?還有現在網路那麼普及,很多人都是看電子檔的,而電子檔閱讀是不被統計在內的。然後就是有我這種人,我就是那種看不進去書的,要我看科普類歷史類的沒啥問題但文學類的就看不進去,就拿中文的來說我完全看進去的只有三國水滸西遊封神,還是通過相關電視劇電影動畫以及網路小說才完全了解的,光看原著也不行,然後我現在在美國讀書而英文的那些小說哪怕是哈利波特這樣的我都看不進去,更別說更深的那些了。想想像我這種出國的都這樣那更別說國內的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均閱讀量少怎麼解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在中國區使用美區兌換碼 瀏覽:162
越南的錢能掙多少 瀏覽:592
越南魚多少錢一隻 瀏覽:115
有哪些印度的紀錄片 瀏覽:194
為什麼印度沒有形成政教合一 瀏覽:432
印尼人釣魚用什麼 瀏覽:330
中國石油行業哪個不釆油 瀏覽:59
在中國的茶葉里哪些是紅茶 瀏覽:912
英國有些什麼手機 瀏覽:220
上中國際部怎麼樣 瀏覽:476
伊朗跟中俄關系怎麼樣 瀏覽:842
伊朗和中國哪個國家強盛 瀏覽:928
成年英國鬥牛怎麼打理 瀏覽:145
印度人問候午飯怎麼說 瀏覽:265
為什麼印度訂單還在增加 瀏覽:435
義大利tec喇叭哪裡做的 瀏覽:300
英國授課型怎麼讀 瀏覽:441
印度高鐵哪裡造 瀏覽:555
500萬印尼盾英文怎麼說 瀏覽:794
越南清真寺有多少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