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上國家的國號是怎麼起的
此前曾看百家講壇有一期講過關於歷史上各朝代是如何起國號這個問題的,每個朝代都會有一定的根據,像是夏商周,是以部落名稱或者是圖騰為依據的,而像秦漢,唐宋是以當時受封諸侯的封號定的國號,比如說北宋,就是趙匡胤此前受封宋州節度使,所以才起國號為宋,另外像是元朝的國號是出自易經,明朝的國號是來自小明王,而清朝的國號則是滿語里翻譯過來的。
再比如說年號,每個君主正統之時都會改年號,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而年號就標志著帝王正統,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是從漢武帝開始的,在這之前是沒有年號的,其實這些關於全國性質的事情,都是有考究的,不能隨意胡亂更改的。
❷ 中國歷史皇朝的順序依次排列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2)中國的歷史國名怎麼排的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朝代的由來:
1、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2、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3、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4、秦: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5、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6、新:王莽所創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西漢後期在天人感應的五德終始學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
漢為火德,為赤帝,王莽為土德,自稱是「托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傳黃帝,天命授之。
7、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謚號魏武帝。
8、蜀(漢):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又稱「季漢」。
9、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10、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11、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12、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13、遼: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14、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15、西夏: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陝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16、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17、元:「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18、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
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19、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
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❸ 中國歷史朝代排序是如何排列的
中國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朝代更迭更是零星紛繁。那麼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朝代和政權有那些嗎?這些朝代的前後順序是什麼樣的呢?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然而怎麼記住這么多朝代變換,死記硬背可不得累死?當然要有小竅門了,那就是把朝代編成口訣,多記幾遍就能脫口而出了!下面就為同學們整理出中國中國歷史年表記憶口訣,豐富知識的時候到了!
大家了解歷史大多是從某一個時間點切入,去認識某一個朝代,很少以系統的整體性的思維去了解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其實不同朝代的更迭都有其歷史必然性。我們豐富自己的眼界和頭腦,除了要學習斷代史,還要聯系前後年代的關系,才能讓我們的歷史觀更加完整。
❹ 中國古代歷史的國家順序
中華古代歷史的順序:
先秦時期:夏朝、商朝、周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
秦漢時期:秦朝、西漢、新朝、東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 (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隋唐時期:隋朝、唐朝
五代十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後蜀、南唐、北漢
宋元時期:北宋、(南宋、遼、金)、元朝
明清時期:明朝、清朝
(4)中國的歷史國名怎麼排的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歷史
❺ 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排序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5)中國的歷史國名怎麼排的擴展閱讀:
朝代資料:
1、秦朝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
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
秦王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
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
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2、漢朝
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
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開辟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3、三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4、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南朝(420年—589年)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❻ 中國歷朝歷代的先後順序排列
1.夏朝(約前2070-前1600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2.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3.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
4.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
5.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6.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7.遼朝(907年—1125年 )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
8.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國號是大金,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
9.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0.明朝(1368年[1]―1644年 )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1.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朝代: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朝代是界定某一個政權時期的名詞,「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6)中國的歷史國名怎麼排的擴展閱讀:
朝代歌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朝代」則是後人方便劃分歷史的稱呼, 「朝代」 理論也都不是近代學者發明的,也是古代官方為了區分某政權的歷史時期所定的既有劃分法則。最明顯的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個「朝代」很明顯不是只一個「朝」,而是由多個不同政權,如晉朝、五胡十六國 、南北朝等「子朝代」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與北朝,南朝的宋、齊、梁、陳則各別都是以「朝」為劃分標准。
中國的朝代都用「朝」為劃分標准,區分某政權的執政時間,所以往往會有「朝代」存續時間與「王朝」的國祚重迭的情形。 如秦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 這些「朝」的國祚都與朝代的時間相重迭, 某」朝」的興亡也是這」朝代」的興亡。
雖然中國很多朝代與王朝的國祚相重迭,但並不代表朝代等於「朝」的概念, 「朝」在現代的角度看則類似一個治理國家的統治政府 。顧炎武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與現代主權國家的觀念不同。在家天下的觀念下,中國的君王家族通過輪替成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換代」就是更換王朝統治政權的過程 。
參考資料:網路-朝代
❼ 中國的朝代排列表
中國朝代順序表: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新朝、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 (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後蜀、南唐、北漢) 、北宋、(南宋、遼、金)、元朝、明朝、清朝。
(7)中國的歷史國名怎麼排的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上十八個朝代的國號講解其由來:
夏:據傳禹曾受卦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
商:相傳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中王,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劉邦開始到這之後的中國歷史上,一共有九個正統朝代是劉姓皇帝建立的。
分別是西漢、玄漢、東漢、蜀漢、漢趙、劉宋、後漢、南漢、北漢,他們的建立者分別是劉邦、劉玄、劉秀,劉備,劉淵、劉裕、劉知遠、劉龑、劉崇,而且這里還可以看出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這些劉姓的皇帝們,從劉邦之後除了劉裕(劉裕自稱是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之外,劉姓只要建國都喜歡用漢作為國號,似乎就對劉姓皇帝第一人劉邦跟他的大漢朝推崇備至。
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
蜀:事實上,劉備建立的政權叫「漢」,不叫「蜀」,他自認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自封是漢政權的延續,但是史學界並不認同。由於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史稱「蜀」,也稱「蜀漢」。
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晉:司馬昭逼魏元帝曹奐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是西魏十二府兵大將軍之一,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封地隨)。隋文帝後襲用此卦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把「隨」字的『辶』去掉改為「隋」。然而隋朝國運並沒因此而改變,三代而亡。
唐:唐高祖李淵之祖父李虎是西魏十二府兵大將軍之一,佐北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封地唐),爵位傳至其李昞,又傳至李淵。晉陽起兵攻入長安後擁立楊侑,李淵封「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遼:遼原稱「契丹」,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還有一說為「天遼地寧」。至於史料記載的"遼以鑌鐵為號"應是金人杜撰。
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時,趙匡胤為宋州(今河南商丘)歸德節度史,宋州成為龍興之地,故國號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山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哈爾濱阿城區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朱元璋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曾為小明王韓林兒的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為表明自己是小明王的合法繼任者,繼續用其「明」字籠絡人心。還有一說「大明」一詞在儒家經典《易經》乾卦和《詩經·大雅》中早就出現了。在易經中,是表示光明周而復始,成就天地四方,在詩經中是歌頌周文王的功業。
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
「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也說努爾哈赤早年逃難時騎著一匹大青馬,慌急趕路,馬被累死。努爾哈赤為此難過地說:「大青啊,大青,將來我得了天下,國號就叫大清。」
❽ 中國歷史朝代排序是如何排列的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21、民國:公元1912-1949年:,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22、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己丑年)10月1日成立 ,以五星紅旗為國旗 ,《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國徽內容包括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 ,首都北京。
(8)中國的歷史國名怎麼排的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也說公孫軒轅)(公元前2717-前2599年)時期算起,至今已有約5000年的歷史了。
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主要是由這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從產生文字之後算起,之前的時期稱之為「史前時代」。中國歷史中有傳說「伏羲創造八卦」,黃帝時期的「倉頡發明文字」等等,但都無證可考。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❾ 中國的歷史朝代有哪些,按順序排列。
歷史上共有過60個朝代,列表排序如下:
1、
2、漢朝
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
漢武帝即位後開辟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3、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開創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治世局面,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705年,神龍革命之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唐玄宗即位後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漸振。878年,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❿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朝代眾多,那麼各朝國號是怎麼取的呢
中國古代發展歷史悠久,其中朝代稱號的由來,主要是由有以下幾種方式來取得的:一、來自源地,二、源於封爵,三、據發跡地四、循讖語義,五、按建國者,六、尊崇沿襲。
夏朝是我國第一個建立王朝並且擁有國號的國家,所以夏的國號就是由夏啟以自己的姓來命名的,後面的商和周也沿襲了這種制度。而到了春秋戰國以後,秦王朝一統天下,秦是周王朝在時的封地名稱,所以秦的國號就是以封地名稱來確立國號的。
關於中國朝代不同國號的說法基本就是上面的那六種,因為太多,不方便一一列舉,中國的國號命名時一個說復雜很復雜,說簡單但是一點都不簡單的東西,比如說夏商周這些朝代的命名直接使用自己的名字就非常方便,而清的國號命名又因為各種因素而又爭議,但是不論怎麼取名,現在我們對當時國號的稱呼都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