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次大地震
中國歷史上強度較大的地震,以及在人類認識地震,預測和抗禦地震方面具有歷史意義的地震。
陝西岐山地震 發生於周幽王二年 (公元前780年)。這是中國史書記載比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地震時,「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國語·周語》)。三川即今陝西省的涇河、渭河、洛河。估計震級可達7級以上。
北邊郡國地震 發生於西漢綏和二年九月丙辰(公元前7年11月11日)。據史書記載,這次地震波及「自京師至北邊郡國三十餘壞城郭,凡殺四百一十五人」(《漢書·五行志》)。京師即今陝西省西安市。漢時北邊郡國應包括今甘肅、陝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內。史書對這次地震有「水出地動」的記載,這可能是中國關於震前地下水異常變化的最早記載。
甘肅金城、隴西地震 發生於東漢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據初步考證,這次地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測震儀器(張衡的候風地動儀)記到的破壞性地震。當時候風地動儀放在洛陽,距震中約700公里。東漢時的金城郡包括今蘭州市在內。震級估計為埿級。地震時,「二郡山岸崩,地陷」(《後漢書·順帝紀》), 「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壞,壓殺人」(《後漢書·五行志》)。
山西洪洞、趙城地震 發生於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 9月17日)。這是中國歷史上詳細記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此震「壞官民廬舍十萬計」(《元史·五行志》),「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壓死不可勝計」 (《元史成宗紀》)。破壞區沿汾河地塹延伸長達 400多公里。震級約8級或更大。
陝西華縣地震 發生於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1556年1月23日)。這是中國歷史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明史·五行志》)。地震前,該地區長期沒有中小地震活動。但震前8小時左右,在震中區有「地旋運,因而頭暈」)《隆慶·華州志》)的記載。這次地震首次記載到地震時「地中出火」(地光)的現象。震後,災民曾考慮用木板作房牆,以便抗震。此震極震區長軸與渭河地塹方向一致。估計震級約有8級或更大(圖1)。廣東瓊山地震 發生於明萬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605年7月13日)。《康熙瓊山縣志》記載:「亥時地大震,自東北起,聲響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盡,城中壓死者數千,……」。估計震級為7.5級或更強,為海南島地區歷史上最大地震。這次地震前礦井中還發生形變坍塌現象。「是日午時銀礦怪風大作,有聲如雷,動搖少頃,坑岸崩,壓挖礦人夫以百計。夫外處震於亥時,而礦內午時先發,所謂本根傷而枝葉動。」
山東莒縣、郯城地震 發生於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1668年7月25日)。這次地震是中國歷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級估計為8.5級(圖2)。據《康熙郯城縣志》記載,「戌時地震,有聲自西北來,一時樓房樹木皆前俯後仰,從頂至地者連二、三次,遂一顫即傾,城樓堞口官舍民房並村落寺觀,一時俱倒塌如平地」。極震區延伸方向與郯廬大斷裂方向相一致。最遠的有感地區距震中達1000公里。據《康熙海州志》記載,地震時海水有顯著變動。震中附近地區在此震前後,歷史上並無其他破壞性地震的記載。河北三河、平谷地震 發生於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這是北京附近地區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裂度為Ⅺ度,破壞面積縱長500 公里,北京城內故宮破壞嚴重。三河知縣任塾震後作記:「七月二十八日巳時,余公事畢,退西齋假寐。若有人從夢中推醒者。視門方扃,室內闃無人。正惝恍間,忽地底如鳴大炮,繼以千百石炮,又四遠有聲,儼數十萬軍馬颯沓而至,……。次日人報縣境較低於舊時,往勘之。西行三十餘里及柳河屯,則地脈中斷,落二尺許。漸西北至東務里,則東南界落五尺許。又北至潘各庄,則正南界落一丈許」(《乾隆三河縣志》)。顯然,地震時發生了大規模的地面形變。
山西臨汾地震 發生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六日(1695年5月18日)。這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Ⅹ度強,破壞面積縱長500公里。在一個8級地震的震中區附近再次發生8級地震,這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次。前一次8級地震是1303年的洪洞、趙城地震。
雲南東川地震 發生於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1733年8月2日)。這次地震震級估計為7.5級,是中國地震史料中記述地面斷裂最詳細的一次地震。「自紫牛坡地裂,有罅由南而北,寬者四五尺,田苗陷於內,狹者尺許,測之以長竿,竟莫知淺深,相延幾二百里,至尋甸之柳樹河止,……」(《雍正東川府志》)。地震後人們注意到城牆垛「南北則十損其九,東西十存其六,抑又奇也。」這是中國地震史料對地震力方向性的最早描述。
寧夏平羅、銀川地震 發生於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震中烈度Ⅹ度強,破壞范圍半徑達380公里。震級估計為8級。極震區長軸與銀川地塹方向一致。《乾隆寧夏府志》記載:「酉時地震,從西北至東南,平羅及郡城尤甚,東南村堡漸減。地如奮躍,土皆墳起。平羅北新渠、寶豐二縣,地多坼裂,寬數尺或盈丈,……三縣城垣堤壩屋舍盡倒,壓死官民男婦五萬餘人」。又據故宮檔案載:靠近黃河的一些城鎮,震後地裂「湧出大水,並河水泛漲進城,一片汪洋,深四、五尺不等,民人凍死、淹死甚多。」這是中國內陸因地震引起河水泛濫成災的一次震例。
雲南嵩明地震 發生於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1833年9月6日)。這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達Ⅺ度,破壞范圍半徑達260公里。它是迄今所知雲南省最大的一次地震。震前「先期黃沙四塞,昏曉不能辨,凡三晝夜,……震之時聲自北來,狀若數十巨炮轟,……最烈則嵩明之楊林驛,市廛旅館,盡反而覆諸土中,瞬成平地,……」(魏祝亭著《天涯聞見錄》)。
台灣基隆近海地震 發生於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67年12月18日)。這是中國地震史中引起海嘯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6級。「沿海山傾地裂,海水暴漲,屋宇傾壞,溺數百人。」
寧夏海原地震 發生於1920年12月16日。地震震級為8.5級,震中烈度Ⅻ度,有感范圍遠達上海、北京、汕頭、香港,甚至越南海防的擺鍾也因此停擺。日本東京的放大倍數僅為12倍的地震儀也記錄到環繞地球的面波。這是中國歷史上有感地震波及面最大的一次。地震時震中區出現了長達200多公里的斷層帶,走向為北西-北西西,主要是左旋平推錯動,也有垂直向錯動。這次地震是中國第一次用現代科學觀點進行調查的一次,它促使中國地學工作者開始研究中國地震。
新疆富蘊地震 發生於1931年 8月11日。地震震級為8級,震中烈度Ⅺ度。震中區形成了170公里長的斷裂帶,最大錯動幅度達20米。這是中國大地震中已知錯動幅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此震斷裂帶的特點是,斷裂帶的走向不沿阿爾泰山主體構造走向,而沿著同其斜交的一個分支構造的走向。(見彩圖)台灣苗栗地震 發生於1935年 4月21日。地震震級為7.1級,是台灣省有史以來破壞最重的一次地震。地震時在地面上造成了長約37公里的斷層。特點是其中有一段15公里長以垂直錯動為主,另一段12公里長以水平錯動為主。
西藏墨脫地震 發生於1950年 8月15日。地震震級為 8.6級,波及范圍很大。建築物倒塌嚴重。山崖崩垮,山峰崩頹十之九。道路毀壞,交通斷絕,地形改觀,河道改易。震前半年左右有 6級前震。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境內最大的一次地震。
廣東河源地震 發生於1962年 3月19日。地震震級為6.1級,是中國第一個水庫誘發地震。地震前幾年內小震甚多,但臨震前17天內小震突然變得很少,小震的震源深度在臨震前有加深的現象。
河北邢台地震 發生於1966年 3月。地震活動屬於震群型。3月8日在隆堯縣的馬蘭村一帶發生了 6.8級地震;3月22日在寧晉縣的東汪鎮一帶又發生7.2級地震;3月26日在寧晉縣的百尺口一帶再次發生6.2級地震。這3次較大地震的震中位置相距不遠,並依次向東北方向遷移。這次地震活動拉開了華北地區20世紀地震高潮活動的序幕。邢台地震發生後,中國的地震科學研究進入了以地震預報研究為主的階段。
遼寧海城地震 發生於1975年2月4日。地震震級為7.3級,震中烈度為Ⅸ度強。極震區長軸為北西西向。這是中國首次預報成功的一次7級以上大地震,並在震前採取了預防措施,從而極大地減少了居民傷亡。這次地震的前震活動比較典型,是這次地震預報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期預報的依據有「震中遷移」、「地震空區」和水準測量。短期預報的依據有各種宏觀前兆。河北唐山地震 發生於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Ⅺ度。同日18時43分,又在距唐山40餘公里的灤縣發生 7.1級地震,震中烈度Ⅸ度(圖3)。唐山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工業城市,造成的損失極為慘重。這次地震有24萬餘人死亡,16萬餘人受傷。與唐山地區毗鄰的大城市天津市也遭到Ⅷ至Ⅸ度的破壞。有感范圍很大,波及遼、晉、豫、魯、內蒙等14個省、市、自治區。破壞范圍半徑約 250公里。此震發生於觀測台網較多的地區,但短期和臨震預報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大震之前沒有前震活動;其他前兆現象出現較晚;震區是工業城市,對前兆觀測的干擾大。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該震的震源錯動過程較復雜。調查表明,震前已有預滑現象發生。發生於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地震震級為 7.8級,震中烈度為Ⅺ度。同日18時43分,又在距唐山40餘公里的灤縣發生 7.1級地震,震中烈度Ⅸ度(圖3)。唐山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工業城市,造成的損失極為慘重。這次地震有24萬餘人死亡,16萬餘人受傷。與唐山地區毗鄰的大城市天津市也遭到Ⅷ至Ⅸ度的破壞。有感范圍很大,波及遼、晉、豫、魯、內蒙等14個省、市、自治區。破壞范圍半徑約 250公里。此震發生於觀測台網較多的地區,但短期和臨震預報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大震之前沒有前震活動;其他前兆現象出現較晚;震區是工業城市,對前兆觀測的干擾大。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該震的震源錯動過程較復雜。調查表明,震前已有預滑現象發生。
2. 中國有幾次大地震
中國歷史上有記錄的大地震有26次,其中新中國成立以前18次,新中國成立以後8次,分別為:
1、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大地震
(1)公元前780年,陝西岐山發生地震。這是史書記載比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地震時,「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三川即今陝西的涇河、渭河、洛河。估計震級達7級以上。
(2)公元前7年11月11日,北邊郡國發生地震。據記載,這次地震波及「自京師至北邊郡國三十餘壞城郭,凡殺四百一十五人」,京師即今陝西西安。漢時北邊郡國包括今甘肅、陝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內。
(3)138年2月28日,甘肅金城、隴西發生地震。據考證,這次地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測震儀器(張衡的候風地動儀)記到的破壞性地震。當時地動儀放在洛陽,距震中約700公里。
(4)1303年 9月17日,山西洪洞、趙城發生地震。這是中國歷史上詳細記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此震「壞官民廬舍十萬計」,「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壓死不可勝計」。震級約8級或更大。
(5)1556年1月23日,陝西華縣發生地震。這是中國歷史上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此震極震區長軸與渭河地塹方向一致。估計震級約有8級或更大。
(6)1605年7月13日,廣東瓊山發生地震。據史志記載,「亥時地大震,自東北起,聲響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盡,城中壓死者數千」。估計震級為7.5級或更強,為海南島歷史上最大地震。
(7)1668年7月25日,山東莒縣、郯城發生地震。這次地震是中國歷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級估計為8.5級。據記載,「城樓堞口官舍民房並村落寺觀,一時俱倒塌如平地」。
(8)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谷發生地震。這是北京附近地區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裂度為Ⅺ度,破壞面積縱長500公里,北京城內故宮破壞嚴重。
(9)1695年5月18日,山西臨汾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Ⅹ度強,破壞面積縱長500公里。在一個8級地震的震中區附近再次發生8級地震。前一次地震是1303年的洪洞、趙城地震。
(10)1733年8月2日,雲南東川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7.5級,是我國地震史料中記述地面斷裂最詳細的一次地震。震後城牆垛「南北則十損其九,東西十存其六,抑又奇也」。
(11)1739年1月3日,寧夏平羅、銀川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據載,靠近黃河的一些城鎮,震後地裂「湧出大水,並河水泛漲進城,一片汪洋,深四五尺不等,民人凍死、淹死甚多」。
(12)1833年9月6日,雲南嵩明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達Ⅺ度,破壞范圍半徑達260公里。
(13)1867年12月18日,台灣基隆近海發生地震。這是中國地震史中引起海嘯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6級。「沿海山傾地裂,海水暴漲,屋宇傾壞,溺數百人。」
(14)年12月16日,寧夏海原縣發生震級8.5級的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萬人,毀城4座,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
(15)1927年5月23日,甘肅古浪發生震級8級的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死亡4萬餘人。
(16)1931年 8月11日,新疆富蘊發生地震。地震震級為8級,震中烈度Ⅺ度。震中區形成170公里長的斷裂帶,最大錯動幅度達20米。這是中國大地震中已知錯動幅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17)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縣疊溪鎮發生震級7.5級的地震,震中烈度10度,疊溪鎮被摧毀。震時地吐黃霧,城郭無存,岷江斷流,壅壩成湖。
(18)1935年 4月21日,台灣苗栗發生地震。震級為7.1級,是台灣有史以來破壞最重的一次地震。地面造成長約37公里的斷層。
2、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大地震
(1)1950年8月15日,西藏察隅縣發生震級8.5級的強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人。
(2)1962年 3月19日,廣東河源發生地震。震級為6.1級,是中國第一個水庫誘發地震。
(3)1966年3月,河北邢台發生地震。由兩次大地震組成:3月8日,邢台隆堯縣發生震級6.8級的大地震;3月22日,邢台寧晉縣發生震級7.2級的大地震。兩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傷38000人。
(4)1970年1月5日,雲南通海縣發生震級7.7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為10度,震源深度為10公里,死亡15621人,傷殘32431人。
(5)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發生地震。地震震級為7.3級,震中烈度為Ⅸ度強。這是我國首次預報成功的一次7級以上大地震。
(6)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豐南一帶發生7.8級的地震。造成24.2萬人死亡,重傷16.4萬人。
(7)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之間發生7.2級地震。地震屬震群型,主震之後又發生22日6.7級地震和23日7.2級地震。這次地震有感范圍較大,西至甘肅高台,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東至長沙,最大半徑1150公里。震後連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等,致使農田、道路、河床等破壞嚴重,通訊中斷。耕地被毀十幾萬公頃,糧食損失達500萬公斤,牲畜死亡2000餘頭。地震發生在人煙稀少的山區,加之震前已有預報,採取了人員撤離的措施,因此,人員傷亡僅為800餘人,其中輕傷600餘人。多數是由震後泥石流、山崩、滾石等次生災害所致。
(8)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汶川大地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慘重的一次。
3. 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大地震。
邢台大地震
1966年3月8日至29日,連續發生多次6、7級地震。首次地震發生於邢台地區隆堯縣以東,震級為6.8級,此後,又發生5次6級地震,以22日發生於寧晉縣東南的7.2級地震為最大。由於災區土質鬆散,地下水位較高,古河道等因素影響,地震造成破壞損失嚴重,破壞范圍大。6.8級地震波及142個縣市,7.2級地震破壞范圍包括136個縣市。有感范圍北到內蒙多倫,東到煙台,南到南京,西到銅川等廣大地區。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傷,破壞房屋400餘萬間,損壞橋梁86座。災區共發生事故性火災115起,燒死16人,燒傷26人,燒毀簡易房153間。邢台西部山區和井陘、武安一帶發生山崩300餘處,山崩飛石引起火災22起,燒山80公頃。地裂縫、冒沙、冒水現象普遍,斷續延長幾十米至數公里。地裂最寬達2米。井水上升或外溢等很普遍。滏陽河上幾座橋遭嚴重破壞。艾辛庄大橋橋面向南移動,與橋墩錯開1.8米,致使交通中斷。地震影響區域廣。天津市和琢縣有發電機掉閘,造成短暫停電現象。石家莊以西和山西昔陽等地破壞程度也較高。國務院非常重視邢台地震,即令當地駐軍趕赴災區進行搶救。全國各地大力支援災區,派出醫療隊,支援大批食品和救災物資。周恩來總理3月9日冒著地震危險到震區隆堯縣聽取災情匯報和救災情況,慰問災區人民。震後進駐災區的醫療隊達到94支,醫務人員達到7115人。
雲南大關地震
1974年5月11月,大關發生7.1級地震。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區有較強烈震感。有感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餘人受傷;損壞房屋6.6萬余間,其中倒塌2.8萬余間,房屋破壞區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極震區內木結構房屋的木構架無破壞,而土、石牆多倒塌,土擱梁房和毛石砌築石擱梁房,大多數坍塌或倒平。地震還造成山坡崩滑與地裂縫,毀壞道路,農田、水渠、埋沒村舍。最大規模滑坡的前緣沖抵小河對岸,形成高約30米的堤壩,堵水成湖。
遼寧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發生7.3級地震。極震區面積為760平方公里。這次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的地區,是該區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由於我國地震部門對這次地震作出預報,當地政府及時採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地震災害大大減輕,除房屋建築和其他工程結構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損失外,地震時大多數人都撤離了房屋,人員傷亡極大地減少。傷亡人員總數為29579人,占總人口的0.32%,其中死亡2041人,占總人口的0.02%。傷亡人員多為老、弱、病、殘、兒童和不聽指揮的人。地震造成城鎮房倒塌及破壞約500萬平方米,公共設施損壞165萬平方米,農村房屋毀壞1740萬平方米,城鄉交通、水利設施破壞2937個,各種設備、物資也遭到嚴重損失,總計約8.1億元。地面噴沙孔大的直徑達2.5米。有一地震斷裂,長約5.5公里,裂縫帶寬處達40米。營口市破壞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53.1%。震後,及時展開救災工作。解放軍出動了3.5萬餘人,1173部汽車,12架飛機參加救災。派進災區的醫療隊達到101個,人員3480人。震後兩天供水修復;2月7月災區全部恢復供電。災民群眾在「三防」簡易房歡渡了春節。交通和工農業生產一個月後基本上得到恢復。海城地震預報的成功取得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據推測,如無預報,人員傷亡將達15萬人左右,經濟損失將超過50億元。
雲南龍陵地震
1976年5月29日,雲南西部龍陵縣先後發生兩次強烈地震。第一次發生在20時23分18秒,震級為7.3級,第二次發生在22時0分23秒,震級7.4級。這次地震屬於震群型地震。餘震活動額度高,強度大。每次地震各出現了兩個極震區。自5月29日至年底共記錄到3級以上地震2477次,其中,4.7、5.9級19次,6.2級、7.3級及7.4級各一次。這次地震使雲南省保山地區、臨滄地區、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9個縣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人員死亡98人,重傷451人,輕傷1991人,房屋倒塌和損壞42萬間。受災面積約1883平方公里。地震引起的滑坡也造成較嚴重損失。滑坡毀壞農房180幢,稻田、牧場、森林茶園近3900公頃,破壞渠道1126條,摧毀一座裝機容量為240千瓦的水電站和三座20千瓦以下的水電站。破壞道路185公里,塌方量達78萬立方米。龍陵地震經歷了中期和短臨預報的過程,並在震前採取了相應的防震措施。淺層崩塌性滑坡是此次地震的典型現象。
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發生7.8級地震。地震的震中位置位於唐山市區。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罕見的城市地震災害。頃刻之間,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化為一片瓦礫,人民生命財產及國家財產遭到慘重損失。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嚴重波及。地震破壞范圍超過3萬平方公里,有感范圍廣達14個省、市、自治區,相當於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一。地震發生在深夜,市區80%的人來不及反應,被埋在瓦礫之下。極震區包括京山鐵路南北兩側的47平方公里。區內所有的建築物均幾乎都盪然無存。一條長8公里、寬30米的地裂縫帶,橫切圍牆、房屋和道路、水渠。震區及其周圍地區,出現大量的裂縫帶、噴水冒沙、井噴、重力崩塌、滾石、邊坡崩塌、地滑、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以及采空區坍塌等。地震共造成24.2萬人死亡,16.4萬人受重傷,僅唐山市區終身殘廢的就達1700多人;毀壞公產房屋1479萬平方米,倒塌民房530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到54億元。全市供水、供電、通訊、交通等生命線工程全部破壞,所有工礦全部停產,所有醫院和醫療設施全部破壞。地震時行駛的7列客貨車和油罐車脫軌。薊運河、灤河上的兩座大型公路橋梁塌落,切斷了唐山與天津和關外的公路交通。市區供水管網和水廠建築物、構造物、水源井破壞嚴重。開灤煤礦的地面建築物和構築物倒塌或嚴重破壞,井下生產中斷,近萬名工人被困在井下。唐山鋼鐵公司破壞嚴重,被迫停產,鋼水、鐵水凝鑄在爐膛內。三座大型水庫和兩座中型水庫的大壩滑塌開裂,防浪牆倒塌。410座小型水庫中的240座震壞。6萬眼機井淤沙,井管錯斷,占總數的67%。沙壓耕地3.3萬多公頃,鹹水淹地4.7萬公頃。毀壞農業機具5.5萬余台(件)。砸死大牲畜3.6萬頭,豬44.2萬多頭。唐山市及附近重災縣環境衛生急劇惡化,腸道傳染病患病尤為突出。震後,黨中央和國務院迅速建立抗震救災指揮部。解放軍和全國各地的救援隊伍、物資源源不斷地雲集唐山,展開了規模空前的緊張的救災工作,及時控制了災情,減少了傷亡。市區被埋壓的60萬人中有30萬人自救脫險。解放軍各部隊出動近15萬人。唐山機場一天起降飛機達390架次。京津唐電網3000多人組成電力搶修隊。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和解放軍、鐵路系統的2萬多名醫務人員,組成近300個醫療隊、防疫隊。空運重傷員到外省市治療,共動用飛機474架次,直升機90架次;共開出159個衛生專列。各級政府及時解決了群眾喝水、吃飯、穿衣問題。重建家園工作1976年底著手准備,1978年開始,10年後一個欣欣向榮的新唐山出現在中國大地。
四川松潘-平武地震
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之間發生7.2級地震。地震屬震群型,主震之後又發生22日6.7級地震和23日7.2級地震。這次地震有感范圍較大,西至甘肅高台,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東至長沙,最大半徑1150公里。震後連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等,致使農田、道路、河床等破壞嚴重,通訊中斷。耕地被毀十幾萬公頃,糧食損失達500萬公斤,牲畜死亡2000餘頭。地震發生在人煙稀少的山區,加之震前已有預報,採取了人員撤離的措施,因此,人員傷亡僅為800餘人,其中輕傷600餘人。多數是由震後泥石流、山崩、滾石等次生災害所致。四川省各級政府在震前建立了防震抗震救災指揮部,要求各部門做好各方面准備。地震發生後成都市及附近地區群眾,由於受唐山地震的影響,產生了嚴重的恐震心理,從而出現了驚慌、外逃、外遷、跳樓現象,給社會生活帶來影響。同時地震謠言四起,人心浮動,加劇了社會不安定狀況,造成學校停課,商店停業,廠礦停產現象。
4. 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大的地震
你說近代的,那就是1840年之後的,印象最大的是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這個時間比較近,具體的放下面了:
1、公歷1879年7月1日,甘肅文縣發生8.0級大地震。
1879年7月1日(清光緒五年五月十二日)甘肅文縣地震,震中烈度Ⅺ度。有詩描述地震時的情景:「……忽然大地聲如吼,城傾屋裂無處走。第宅簸搖避山野,山崩活葬深崖下。夫覓妻兮父尋子,哭聲震天天不理。可憐階州十萬齒,三萬餘人同日死。」近代地震專家根據考證,確認該地震震級不小於8.0級。
2、公歷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原縣發生8.5級強烈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時5分53秒,中國寧夏海原縣(北緯36.5度,東經105.7度)發生震級為8.5級的強烈地震。這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萬人,毀城四座,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它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波及范圍最廣的地震,寧夏、青海、甘肅、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四川、湖北、安徽、江蘇、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積達251萬平方公里。海原地震還造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滑坡。地震發生時山崩土走,有住室隨山移出二三里。地震時震中區出現了長達200多公里的斷層帶,走向為北西-北西西,主要是左旋平推錯動,也有垂直向錯動。這次地震是中國第一次用現代科學觀點進行調查的一次,它促使中國地學工作者開始研究中國地震。災區有的一間窯洞壓死100多人;有的村莊300多口人在山崩時同葬一穴。死者陳屍百里,傷者遍地哀嚎,野狗群出吃人,災民情景慘不忍睹。
3、公歷1927年5月23日,甘肅古浪發生8級強烈地震。
1927年5月23日6時32分47秒,中國甘肅古浪(北緯37.6度,東經102.6度)發生震級為8級的強烈地震。這次地震死亡4萬餘人。地震發生時,土地開裂,冒出發綠的黑水,硫磺毒氣橫溢,熏死飢民無數。古浪縣城夷為平地。甘肅某天主教堂,一修女懷抱四名孤兒埋於屋瓦中,蒲登波羅克大主教稱之「世界末日將要來臨」!
4、公歷1932年12月25日,甘肅昌馬堡發生7.6級大地震。
1932年12月25日10時4分27秒,中國甘肅昌馬堡(北緯39.7度,東經97.0度)發生震級為7.6級的大地震。死亡7萬人。位於上海徐家匯天文台和北京西山鷲峰地震台均記錄到這次地震。地震發生時,有黃風白光在黃土牆頭「撲來撲去」;山岩亂蹦冒出灰塵,中國著名古跡嘉峪關城樓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滾滾……餘震頻頻,持續竟達半年。
5、公歷1970年1月5日,雲南省通海縣發生7.7級大地震。
雲南通海地震1970年1月5日1時0分34秒,中國雲南省通海縣(北緯24.0度,東經102.7度)發生震級為7.7級的大地震。震中位於雲南通海縣高大鄉五星村,烈度10度,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受災波及通海、峨山、華寧等7縣,死亡15621人,傷殘32431人,毀壞房屋338,456,死亡166,338頭大牲畜,經濟損失達38.4億元,是上世紀雲南震級最大、死亡人數最多、損失最慘重的地震。為中國1949年以來繼1954年長江大水後第二個死亡萬人以上的重災。震前,豕突犬吠,雀啼魚驚,牆縫噴水,騾馬傷人。當時全國地震工作會議正緊鑼密鼓籌備,強震猝然而至。地震發生時,極震區內,村寨房屋盡毀,地面或裂或陷。中國總理周恩來於除夕之夜召見青年地震預報工作者,號召「地震預報問題你們要好好攻關」。
6、公歷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7.8級大地震。
發生於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中國河北省唐山市(震中緯度39.4度,東經118.0度)。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Ⅺ度。同日18時43分,又在距唐山40餘公里的灤縣發生7.1級地震,震中烈度Ⅸ度。唐山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工業城市,造成的損失極為慘重。這次地震有24萬餘人死亡,16萬餘人受傷,為20世紀世界上人員傷亡最大的地震。與唐山地區毗鄰的大城市天津市也遭到Ⅷ至Ⅸ度的破壞。有感范圍很大,波及遼、晉、豫、魯、內蒙等14個省、市、自治區。破壞范圍半徑約 250公里。一條長8公里、寬30米的地裂縫帶,橫切圍牆、房屋和道路、水渠。震區及其周圍地區,出現大量的裂縫帶、噴水冒沙、井噴、重力崩塌、滾石、邊坡崩塌、地滑、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以及采空區坍塌等。此震發生於觀測台網較多的地區,震前已有預滑現象發生,曾預測有5級以上地震。
7、公歷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縣發生8.0級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在四川汶川縣(北緯31度,東經103.4度)發生的地震震級為8.0級。其強度之大,波及面之廣,破壞性之巨,餘震持續之久,在全球大陸地震中殊有。截止6月3日07時,汶川震區共發生餘震10037次。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創約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時,遇難69227人,受傷374643人,失蹤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難,17921名同胞失蹤,共有5335名學生遇難或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8451億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以來影響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脫地震(8.5級)和2001年昆侖山大地震(8.1級)後的第三大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里。
5. 我國歷史上發生過哪幾次大地震
1、郡國地震
郡國地震,發生於西漢綏和二年九月丙辰(公元前7年11月11日)。據史書記載,這次地震波及「自京師至北邊郡國三十餘壞城郭,凡殺四百一十五人」(《漢書·五行志》)。
京師即今陝西省西安市。漢時北邊郡國應包括今甘肅、陝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內。史書對這次地震有「水出地動」的記載,這可能是中國關於震前地下水異常變化的最早記載。
2、華縣地震
1556年,中國陝西省南部秦嶺以北的渭河流域發生的一次特大地震。是中國人口稠密地區影響廣泛和損失慘重的著名歷史特大地震之一。據史書記載,以陝西渭南、華縣、華陰和山西永濟四縣的震災最重 ,故稱為華縣地震。
3、郯城地震
1668年7月25日晚(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19-21時)在山東南部發生了一次曠古未有特大的地震,震級為8.5級,極震區位於山東省郯城、臨沭、莒縣一帶,震中位置為北緯34.8°、東經118.5°(臨沭縣干溝淵村),極震區烈度達Ⅻ度。
由於極震區大部分位於郯城縣境內,故稱為郯城地震。這次地震是我國大陸東部板塊內部一次最強烈的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口傷亡和經濟損失。
4、嵩明地震
1833年9月6日,嵩明發生8級地震。地震壓死數萬人,倒塌房屋48888間,草房38733間,壓死6700餘人。據修復寺廟的碑記和後人調查資料統計,20座寺廟、亭閣等建築崩傾倒塌,佛像傾裂。
水濟五孔石橋搖平,聚川橋、專龍橋震倒,鎮水橋塌損。回族墳墓地開裂尺許。楊林的廟宇、民舍幾乎倒盡。
5、寧夏平羅地震
1739年1月3日北京時間晚8點左右,在乎羅,銀川一帶突然發生該區有史以來最大的8級地震,銀川平原內的城鎮村莊房倒屋塌,壓死5萬多人。
尤以平羅及其以南20公里的新渠,以北25公里的寶豐等縣受災最為嚴重,城垣、房舍盡行倒毀,平地或突起為丘地,或下陷為沼澤,遍地裂縫寬數米。
紅果子溝明代長城被錯段,斷層兩側長城最大垂直斷距1.5米,右旋水平位移1.45米。銀川城破壞亦十分慘重。
文廟、學宮,東西魁閣、承天寺塔、西塔、海寶塔、水祥寺、土塔寺、清寧觀、三清觀、關帝廟、岳武穆廟、城隍廟、方妃祠,葯王洞、四座牌樓、三座牌坊等數十處古建築均倒毀,岳忠武碑折斷陷入地裂縫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著名地震
6.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地震
有記載以來的8級及以上地震中國截止2019年為止共有18次。
1、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陝西岐山(34.5°N,107.8°E)M≥7(震中烈度≥Ⅸ)"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
2、公元前70年6月1日(漢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山東諸城昌樂一帶(36.3°N,119.2°E)M≥7(震中烈度≥Ⅸ)"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地震,河南以東四十九郡,北海琅琊壞祖宗廟城郭,殺六千餘人。"
3、143年10月後(東漢順帝漢安二年九月後)甘肅甘谷西(35.0°N,104.0°E)M7(震中烈度Ⅸ)"建康元年正月,涼州部郡六,地震。從去年九月以來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坼裂,壞敗城寺,傷害人物。"
4、180年秋(東漢靈帝光和三年秋)甘肅高台西(39.4°N,99.5°E)M71/2(震中烈度Ⅹ)"三年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餘地,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頓,縣易處,更築城郭。"(《後漢書·五行志》)
5、、1976年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4點2秒,中國河北省唐山市(震中緯度39.4度,東經118.0度)發生震級為7.8級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1公里,死亡24.2萬人,重傷16萬人,一座重工業城市毀於一旦,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以上,為20世紀世界上人員傷亡最大的地震。
(6)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地震了擴展閱讀:
地震產生的原因:
1、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內部不斷積累的應變能超過岩石強度時產生斷層,斷層形成後,岩石彈性回跳,恢復原來狀態,於是把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出來,引起地震,這是所謂「彈性回跳說」;
2、美國學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質在一定臨界溫度和壓力下,從一種結晶狀態轉化為另一種結晶狀態,體積突然變化而發生地震的「相變說」 。
雖然,地震之謎迄今沒有完全解開,但隨著物理學、化學、古生物學、地質學、數學和天文學等多學科叫交叉滲透,深入發展,使地震學科取得長足的進步。
7. 中國發生過幾次特大地震,都是在什麼地方,哪一年
中國發生過3次特大地震。
1、唐山大地震
發生於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里氏7.8級(矩震級7.5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原地震。
2、四川汶川地震
發生於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地震震級為8.0級。其強度之大,波及面之廣,破壞性之巨,餘震持續之久,在全球大陸地震中殊有。截止6月3日07時,汶川震區共發生餘震10037次。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創約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
3、青海玉樹地震
發生於2010年4月14日7點49分,地震震級為7.1級。地震震中位於縣城附近。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青海玉樹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國務院決定,2010年4月21日舉行全國哀悼活動,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
(7)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地震了擴展閱讀:
唐山人民在戰勝災難、重建家園中凝結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團結、堅韌、勇於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內核,不僅是唐山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全人類所共同追求的;
世界科學家們絡繹不絕地來到唐山,依據這個天然「實驗場」進行大量研究,使人類加深了對地球的認識,防禦地震災難也邁出了一大步;在唐山抗震實踐中,中國誕生了「地震社會學」,為解決全球城市化進程中面臨的日益嚴峻的災害問題,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成功的防災減災範例。
古今中外,每一次巨大的自然災難都是以更大的歷史進步作為補償的。唐山大地震使唐山人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卻給全人類帶來寶貴的精神財富。
8. 我國歷史上的較大地震有哪些
1、2·4海城地震。
海城地震是1975年2月4日北京時間19點36分發生於今天中國遼寧省海城市的大地震。在遼寧省海城、營口縣一帶(東經122°50',北緯40°41')發生了強度是里氏7.3級(矩震級7.0級)的強烈地震,震源深度為16-21公里。
由於中國科學家對該次地震進行了准確預測並及時發布了短臨預報,全區人員傷亡共18308人,占總人口數的0.22%。其中,死亡1328人,占總人口數的0.02%,重傷4292人,輕傷12688人,輕重傷占總人口數的0.2%。人們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在正確預測地震的基礎上,由官方組織撤離民眾,明顯降低損失的唯一成功案例。
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預報並取得明顯減災實效的地震,中國的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預報,被世界科技界稱為「地震科學史上的奇跡」。
2、7·28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里氏7.8級(矩震級7.5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原地震。
此次有感范圍廣達14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嚴重波及。整個唐山市頃刻間夷為平地,全市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中斷。唐山地震沒有小規模前震,而且發生於凌晨人們熟睡之時,使得絕大部分人毫無防備,造成242769人死亡,435556人受傷。
3、5·12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發生於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 里氏震級達8.0Ms、矩震級達8.3Mw(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矩震級為7.9Mw),地震烈度達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確認共環繞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其中,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8)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地震了擴展閱讀:
中國地震帶分布:
中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5個地區,這5個地區是:
台灣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區,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雲南中西部;西部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東南沿海地區,廣東、福建等地。
從中國的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中西部直至雲南,有一條縱貫中國大陸、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帶,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強烈地震,被稱為中國南北地震帶。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級地震就發生在該帶中南段。該帶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內,向南可到緬甸。
根據地質力學的觀點,中國大致可分為20個地震帶。
9. 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傷亡較為重大的地震
中國歷史上的大地震,包括唐山大地震,四川大地震,以及青海玉樹大地震,這些地震所帶來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我相信很多人對於這三大地震的印象都是非常深刻的,因為這三大地震都是發生在近50年之內的,而且每一次地震所死傷的人數都已經超過了1萬人。每一次的地震不僅僅讓我們國家的普通老百姓遭受著自然所帶來的災害,也讓我們國家所面臨著巨大的經濟損失。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是發生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總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5萬人,而且已經被拍成了電影,很多人之所以會對這一次的大地震比較印象深刻,主要是因為都看過相關的電影。這場大地震的發生對於當時的糖砂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整個城市被夷為平地,而且唐山的工業設施基本上都已經被摧毀了。
自然災害的發生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而且人在自然的面前顯得多麼的渺小。我們國家已經通過各種各樣的技術對大地震進行預測,目前的很多樓房承受地震的能力也在不斷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