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說中國是數學大國,卻不是數學強國
中國確實是數學大國,因為中國在國際上參加的數學競賽之中所獲得獎牌總數一直都是名列前三,近幾年基本上一直都是第1名,第2名和美國相互變動,但是我們不是數學強國,因為這是受到歷史的限制的。
到了大學就算不是數學專業的,一些經管類管理類的學科,也會學到高等數學,雖然沒有數學專業講的那麼深,但是基本的微積分變形求原函數,定積分不定積分這些東西是都要涉及的,但是有很多學生畢業之後都不懂得微積分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你也不知道怎麼去算,不定積分,這就是我們數學的局限性,因為我們把高等數學看得特別難,把出能上數學看得特別重要。我們需要把更多的重心放在高等數學的研究方面,因為初等數學現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可以用計算機去代替了,我們要做一些計算機所不能代替的事情才能有進步。
❷ 中國是第幾大國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和世界第一大農業國。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2019年經濟總量突破99萬億元。
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也是許多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被認為是潛在超級大國之一。
(2)中國式什麼大國擴展閱讀: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復雜多樣,各類地形佔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是: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
地勢自西而東構成三級階梯:西部有青藏高原,地勢最高,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由極高山和高原面組成,有「世界屋脊」之稱,是第一級階梯,以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與第二級階梯為界。
青藏高原以東至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之間為第二階梯,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組成;中國東部寬廣的平原和丘陵是第三階梯。這種地貌格局是中生代燕山運動奠定的。
❸ 中國是體育大國嗎
中國是體育大國。中國奪金的速度同經濟水平一樣,快速增長。從第1金到第100金,中國運動員花了20年零24天;而從第100金到第200金,只花了7年零353天。中國高效率的奪金勢頭,也使得中國成為世界體育大國的頭銜,實至名歸。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重返奧運大家庭開始,中國就以15枚金牌名列第四,驚艷亮相;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遭遇「滑鐵盧」僅獲5金;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中國以16金再回金牌榜第四;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國同樣以16枚金牌數排名第四,確定了第二集團領頭羊的位置。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以28枚金牌數位居第三,首次取代德國躋身第一集團;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獲32枚金牌躍居金牌榜次席;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主場作戰以51枚金牌數首次佔領金牌榜榜首。再到本屆倫敦奧運會,中國以38枚金牌,穩居第二位。
體育大國還是強國,關鍵在於金牌的「含金量」
中國能夠擁有以上的輝煌成績,這同中國的傳統優勢項目密不可分。比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體操、舉重、射擊等項目上,中國具有絕對的優勢。甚至在某些項目上,面臨無強敵競爭的尷尬。從項目上細數中國奧運會歷史的金牌榜,我們就不難發現,中國金牌的發展有些「畸形」。28個大項中,20個獲得過金牌,但有10個項目的金牌不足5枚。
盡管中國已是當之無愧的金牌大國,但世界很難把中國當做體育強國。中國在跳水、舉重、體操等技巧項目上優勢明顯,但是在引入關注的田徑、三大球等競技項目上,卻與其它國家相差很大,所以中國還要不斷努力,向體育強國邁進。
❹ 中國模式是一個文明型大國的什麼模式
中國模式是一個文明型大國模式如下:
這里主要是發展模式。中國模式是一個文明型大國的發展模式,它是因為結合實際,走出一條符合人民利益的模式。中國模式是開放模式,中國開放是全方位開放,中國模式是在吸收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基礎上的產物。
中國模式的特點:
中國「文明型國家」主要有八個特徵,可以被簡稱為「四超」和「四特」。
「四超」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規模、超廣闊的疆域國土、超悠久的歷史傳統、超深厚的文化積淀。
「四特」主要由「四超」衍生而來,即獨特的語言、獨特的政治、獨特的社會、獨特的經濟。這其中的每一點都包含了傳統「文明」和「(現代)國家」的融合。
❺ 中國在世界的大國地位體現在哪些主要方面急呀
如樓上。
1.中國是一個政治大國,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在第三世界中有著很強大的凝聚力,中國本著互不幹涉內政的對外交流方式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建立良好的雙邊關系。在世界上中國是處理地區問題和世界性問題的重要國家之一,特別是在朝核問題上中國起著非常重要的調和作用。此外在亞非拉大部分國家中都和中國有著很悠久的友誼關系。
2.中國又是一個文化大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燦爛的中華文明一直是中國引以為傲的資本。以前中國處在比較封閉的狀態,從加入WTO後,與世界上優秀的民族文化加深了交流不僅擴大了我國文化的影響力,如漢語的世界熱和孔子學院的流行。同時也為我國傳統文化中注入了新鮮元素。
3.中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是除美國,日本,歐盟之後的最大的經濟體。被稱為是世界工廠。金融危機是中國拯救了世界。
此外我國還有豐富的資源,同時還是人口大國,是領土大國,是軍事大國,在科技領域也在迎頭趕上。至於教育醫療民生方面我國做的不是很好,還在摸索階段。。。夠了吧
❻ 中國為稱職為大國
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員,提到我們的國家,我們總是驕傲的,我們的祖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幅員遼闊的土地。大家知道為什麼我們的國家要叫做中國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中國一詞的出現由來已久,學界內認為最早的名號應該起源於甲骨文,殷商卜辭中的「中商」應該是中國的最早起源。說到「中商」,這里就牽涉到我們民族對世界的看法。古人認為,我們的世界是由天和地組成的。天在上,地在下;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高高在上的天就像穹廬,籠罩四野。所以,全世界就叫「普天之下」,簡稱「天下」。圓溜溜的天扣在正方形的地上,多出的四個地方是海,東西南北各一個,叫「四海」。天下,就在這「四海之內」,簡稱「海內」。四四方方的「地」畫兩條對角線,交叉點就是「天下之中」。在那裡建設的城市和政權,就叫「中國」。
天下之中的「中國」,對應著天上之中的「中天」,因此是正宗、正統、正規。夏商周(包括後世)都要「居中國」,爭奪的就是「正」。正,意味著聯盟的老大或王朝的君主已得「天心」,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簡稱「天子」。但這與地理位置其實關系不大,否則不可能遷都。偏安一隅當然不行,適當移動則未嘗不可,關鍵在於獲得天的授權。授權就是「天命」,得到授權則叫「奉天承運」。相反,如果皇天上帝收回成命,不讓某人或某族再當天子,就叫「革除天命」,簡稱「革命」。商湯滅夏桀,就是「商革夏命」;周武滅殷紂,則叫「周革殷命」。王朝更替,代代流傳,周朝覆滅後,西北的秦人統一中國,國家的中心西移,但仍屬於中原偏西位置。歷史發展到後來依然是這樣。
在中國早期的歷史中,中原地區是文化最發達的地區。周邊地區眾多落後的部落和小國都不斷企圖攻入中原,成為中原之王。漢代的匈奴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匈奴此族,在商代時已經開始侵犯中原),不過基本被打回去;其後的混亂局面,邊疆各民族都直接參與,打來打去,隋唐統一以後,邊疆民族依然蠢蠢欲動,但基本沒有成功。宋建立以後不久,先是契丹人想佔領中原,再是女真人,成功了。因此,女真人成了中原之王。但宋人在南邊有搞了個南宋,沒有滅亡,承接國統,因此這是一個奇怪的時代,雙方都可以稱帝。中原就像一盤豐盛的大餐,周圍的人都想據為己有,獨自享用。因此才會有「逐鹿中原」、「問鼎中原」的故事。
中央地區為什麼具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中國之傳統文化,最初在中原地區定型發展。中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體,在起著太陽的作用。一方面,它具有文化的凝聚能力,能夠像太陽吸引眾多行星一樣統領周邊地區。夏商周三代開始,諸侯臣民要團結在帝王中央周圍,到現在各路「諸侯子民」也要也團結在中央的周圍。另一方面,其文化具有如同陽光普照一樣的教化作用,能夠把周邊地區納入自己的文化圈。中國漢字「皇」,最初就是能夠散發光芒的東西。中國古人把帝王直接比做光芒萬丈的太陽,比任何國家都要常見。帝王推行文化教化,此乃中國文化特色,文化的教化,如同陽光遍照四方。而中國疆域從最初的中原地區,逐漸向四方擴張,文化越發達,「太陽」的光芒照得越遠,疆域就越來越大。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中國文化一路傳承,不僅有賴於對核心理念和精神(這是傳統的精髓)的傳承,也有賴於其包容性和創新精神。中國之傳統基本一成不變,但文化卻在不斷變化,不斷吸納融合外來文化。這種由中心向外擴張的文化模式,是中國的特色,具有強大的延續性、穩定性(傳)和凝聚力(統),這與中國歷代王朝重視「守器傳統」有密切的關系。它不同於其他民族文化,打破舊的文化,創立新的文化,很少有如同中國一樣連續不斷地傳下大統。因此世界眾多古代國家和文化,惟獨中國能夠基本保持和一路繼承發展下來。對這樣的一種持續數千年屹立不倒的文化,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中國不滅,中國傳統不會滅;中國傳統不滅,中國不會滅。雖然百多年來文化之光有些黯淡,但我們應該對自己的文化有信心,相信她總會有一天再一次發散出耀眼的光芒。中國才是真正的「日不落之國」。
❼ 中國即是一個陸地型大國同時也是一個什麼型大國
我國陸地幅員遼闊,大陸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是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我國大陸海岸線北起鴨綠江口,南到北侖河口,長達18000多公里,加上島嶼岸線共計32000多公里;島嶼有6500多個;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定和我國的主張,劃歸我國管轄的海域約300多萬平方公里.我國海域廣闊,資源豐富,所以中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要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保持持續發展的後勁,大力開發海洋,管好海洋的工作,已擺到我國的議事日程上
❽ 中國是超級大國嗎
人口的話的確是超級大國,其他方面還是發展中國家
❾ 中國模式是一個文明型大國的什麼模式
摘要 你好,中國模式是一個文明型大國的發展模式。
❿ 中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第一,中國是有著悠久文明的國家。在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中華文明是沒有中斷、延續發展至今的文明,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了。
第二,中國是經歷了深重苦難的國家。中國人民對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記憶猶新,尤其珍惜今天的生活。中國人民希望和平、反對戰爭,所以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不幹涉別國內政、也不允許別人干涉中國內政。我們過去一直是這樣做的,今後也會這樣做下去。
第三,中國是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在建設社會主義實踐中,我們有成功也有失誤,甚至發生過嚴重曲折。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國情,註定了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我們走出了這樣一條道路,並且取得了成功。
第四,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發展取得了歷史性進步,經濟總量已經躍升到世界第二位。中國目前的中心任務依然是經濟建設,並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第五,中國是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的國家。我們的先人早就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思想,強調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
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