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哪些軍人為外國人清地雷而獲聯合國司令嘉獎
近日,中國第十六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建築工兵分隊在地中海東岸綿延120公里的黎以邊境「藍線」地域成功的在這片「死亡地帶」的一處山崖構築了一個扶梯,為後續的維和作業打通了一條生命通道。
數據顯示,10年來,中國赴黎維和部隊累計發現、排除各種地雷及未爆物近萬枚,創下掃雷「零傷亡、零事故」和「數量最多、速度最快」的優異成績。今年以來,我國維和部隊還曾兩次獲得聯合國維和任務區為各國維和軍人設置的最高榮譽——司令嘉獎。
2. 中國部隊對士兵的內務啊儀容儀表之類的有什麼要求
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規定:
第一百零五條
軍人頭發應當整潔。男軍人不得留長發、大鬢角和胡須,蓄發(戴假發)不得露於帽外,帽牆下發長不得超過1.5厘米;女軍人發辮不得過肩,女士兵不得燙發。師以上首長可以在規定的發型內決定所屬人員蓄一種或者幾種發型。軍人染發只准染與本人原發色一致的顏色。
第一百零六條
軍人不得文身。著軍服時,不得化妝,不得留長指甲和染指甲,不得圍非制式圍巾,不得在外露的腰帶上系掛行動電話、鑰匙和飾物等,不得戴耳環、項鏈、領飾、戒指等首飾。除工作需要和眼疾外,不得戴有色眼鏡。
第一百零八條
軍人必須舉止端正,談吐文明,精神振作,姿態良好。不得袖手、背手和將手插入衣袋,不得邊走邊吸煙、吃東西、扇扇子,不得搭肩挽臂。
第二百五十九條深入開展愛國衛生活動,搞好衛生設施建設和管理,防止疾病發生和蔓延。室內外衛生應當劃區分工負責,每日清掃,每周進行大掃除。
室內保持整齊清潔,空氣新鮮,無蜘蛛網,無污跡,無煙頭,無積塵。及時消滅蚊子、蒼蠅、老鼠、蟑螂。
室外道路平整,溝渠暢通,無積水,無蚊蠅孳生地。有定點的密閉式垃圾收容設施,做到垃圾不亂倒、不暴露、定期處理。
(2)中國軍人如何驗收雷區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規定:
第七十七條分隊在下列時機和場合的禮節:
(一)分隊在行進間相遇,由帶隊指揮員互相敬禮;遇見首長和上級,由帶隊指揮員敬禮。
(二)分隊在停止間,當上級首長來到時,帶隊指揮員向分隊發出「立正」口令,爾後向首長敬禮和報告(報告詞示例見附錄四);當上級首長兩人以上到場時,應當向職務最高的首長敬禮和報告;當職務相當的首長先有一人在場,對後到的首長只由本分隊在場職務最高者向其敬禮和報告。
(三)未列隊的分隊,不論在室內室外,當上級首長來到時,由在場職務最高者或者先見者發出「立正」口令(當人員處於坐姿時,應當先發出「起立」口令),並由在場職務最高者向首長敬禮和報告。
3. 中國維和行動的劇情介紹
≪中國維和行動≫以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為主線,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記錄了中國軍人為維護世界和平,走進戰亂未息的異國他鄉,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感人故事,全面展示了我軍參加聯合國維護行動的歷史進程和輝煌成就,展現我軍為了世界的和平與安全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犧牲奉獻。本片共分為20集,分集和劇情介紹如下: 1.為了和平 11.為水而戰 2.戰火歷練 12.沉著應戰 3.艱險救援 13.穿越雷場 4.危難時刻 14.大漠風采 5.驚心動魄 15.放歌雨林 6.化險為夷 16.大愛無垠 7.生死守望 17.別樣風景 8.馳騁險途 18.天使救援 9.紅土熱血 19.中國媽媽 10.友誼新篇 20.半島之歌 雨季路長,叢林露險,中國軍人如何面對?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中國軍人歷盡怎樣的艱辛築就通向和平之路?
身懷六甲的武裝隊員,不願交槍的娃娃兵,中國軍人又該如何面對?
應聯合國邀請,2003年12月中國政府決定派遣558人的維和部隊,參加聯合國在賴比瑞亞的維和行動。
武器泛濫是賴比瑞亞等非洲國家陷入戰亂的罪魁禍首,不解除交戰各方的武裝,要實現和平,無異於空中樓閣。為此,聯合國駐賴比瑞亞特派團決定在賴比瑞亞實施解武行動。
中國維和軍人為了和平走進熱帶雨林鑄劍為犁…… 一場突如其來沖突從天而降,中國軍人該如何應對?
戰機呼嘯,炮火連天,從未有過戰爭經歷的士兵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沖突擴大,戰爭升級,補給中斷,中國軍人又該如何處置?
2006年4月,中國政府首次向中東地區派出了一支182人組成的維和部隊,按照聯合國的要求部署在黎巴嫩的南部。
2006年7月12日,黎(巴嫩)以(色列)沖突再次爆發。這對於第一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中國軍人,對於近二十年未經歷過戰爭的中國軍隊,無疑是一次從所未有的戰火考驗。
中國維和軍人在戰火之中經受歷練…… 異國他鄉,如何指揮一支特殊的部隊——聯合國維和部隊?
硝煙炮火,如何執行一次特殊的任務——人道主義救援任務?
一個幾經周折難以完成的任務,中國軍人該如何處置?一場從所未有心理和生理的折磨,中國軍人是怎樣應對?
2006年黎(巴嫩)以(色列)沖突爆發後,在不斷升級的戰火中,黎巴嫩陷入了人道主義危機。
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接到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司令部的指令,迅速組建一支救援隊,外出執行人道主義救援任務。
中國維和軍人走進戰火硝煙進行人道救援…… 戰友犧牲,中國軍人如何在炮火中堅守崗位?
營區被炸,中國軍人如何應對局勢的日趨惡化?
危難時刻,中國軍人是怎樣做好應對突發事件准備的?
戰火之中,中國軍人又是怎樣去執行各項緊急任務的?
2006年7月突發的黎(巴嫩)以(色列)沖突,有人說這是「1973年以來以軍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也有人說這是「黎巴嫩歷史上從未遭受過的戰爭破壞」。對於聯合國維和部隊來說,則陷入了黎以沖突的危難之中。
8月2日夜至3日下午,中國維和工兵營營區周邊至少落下2000發炮彈和炸彈。此時,黎以雙方的交戰已達到空前的激烈,危險也一步步的逼近中國營。
中國維和軍人在危難時刻勇敢應對…… 在岌岌可危的廢墟中,中國軍人是如何逢凶化吉?
在一觸即發的炸彈前,中國軍人又是怎樣的身先士卒?
一枚巨大的航彈,一場歷時四天的挖掘之戰,是如何拉開戰幕,又是如何地在小心翼翼之中、在心驚膽顫之中成為說不盡的喜悅、道不完的感激?
2006年8月14日,在聯合國的斡旋下,歷時34天的黎以沖突終於停火。
然而,對於剛剛走出戰火威脅的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的官兵們來說,他們又將面臨著一個新的危險——排除未爆炸彈。
中國維和軍人義無反顧地開始驚心動魄的排爆…… 集束炸彈,一觸即發,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年輕中國軍人是怎樣面對?
一枚炸彈,一聲爆炸,淋漓的鮮血面前中國軍人是怎樣鼓足勇氣不畏生死?
俯拾皆是的村莊四周,凶險四伏的田野之中,中國軍人又是如何排除了一枚枚集束炸彈,化解了一個個危及生命的凶險?
一場舉世矚目的沖突結束之後,黎巴嫩南部恢復了往日的寧靜。然而,看似寧靜之中依然密布著無數的凶險,甚至死亡,因為無論是村莊還是田野都散布著集束炸彈。
集束炸彈俗稱子母彈,母彈炸開後可釋放出數十顆甚至數百顆的子炸彈,而許多子炸彈在落地時往往成為未爆彈,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
中國維和軍人用智慧和膽略化險為夷…… 生活的艱辛,環境的惡劣,雷區的危險,擋不住他們穿越叢林為世界和平奔走的腳步。
近在咫尺的戰火中,為了一個庄嚴的承諾,他們不懼生死堅守崗位,為了人類的和平血灑異國他鄉。
聯合國軍事觀察員在前往維和任務區執行任務的時候要簽訂一份生死合同,直白地說,就是立下遺囑,其中包括要向聯合國庄嚴承諾:
「作為聯合國軍事觀察員,聯合國的志願就是我的志願,服從指揮,聽從命令,時刻准備著為世界和平獻身。」
在聯合國維和任務區擔任軍事觀察員的中國軍人用辛勞乃至生命守望人類的和平…… 一次險象環生的運輸任務,有自然環境的惡劣,更有危險四伏的雷區,還有武裝分子的襲擊。
中國軍人是如何穿越無邊無際的叢林,戰勝一個又一個的危險?
在聯合國蘇丹瓦烏維和任務區有一支來自中國的維和運輸分隊。瓦烏因為多年的戰亂,形勢復雜,任務危險,環境惡劣,條件艱苦。
為了趕在雨季來臨之前,將後勤保障物資運送到各維和部隊,聯蘇團給中國維和運輸分隊下達長途運輸任務。
中國維和軍人踏上漫漫的險途馳騁於茫茫的非洲叢林…… 因為這里是戰亂之地,所以,這里不僅有難以忍受的酷熱、奪人生命的瘧疾,更有不敢逾越的雷區、莫名其妙的挑釁。
中國軍人如何直面酷熱天氣、危險雷區、動亂局勢、致命疾病,用青春熱血築就和平之路?
中國赴蘇丹維和工兵分隊剛剛進行完輪換工作,聯蘇團維和部隊司令部就立即下達了修建機場、搶修道路、搭建營地等多項工程任務,因為聯合國在蘇丹南部的維和行動急需這些機場、道路和營地。
然而,在中國維和軍人面前的不僅僅是繁重的任務,還有酷熱的天氣、危險的雷區、動亂的局勢、致命的疾病、艱苦的生活。
中國維和軍人在紅土上戰難克險,用青春熱血譜寫著中國軍隊的輝煌…… 缺醫少葯,中國軍人是如何伸手相助?
流腦暴發,死神面前,中國軍人又是怎樣鎮定自若,奔走叢林部落治病救人?
20世紀70年代蘇丹南部的瓦烏市有一支來自中國的醫療隊在這里救死扶傷,當地人民至今難忘。
中國赴蘇丹維和醫療分隊按照聯合國駐蘇丹特派團的要求部署在瓦烏市。於是,中國醫生的身影又出現在部落村莊、平民醫院。
中國維和軍人用誠摯的愛心和精湛的醫術續寫中國和蘇丹友誼的新篇章…… 60℃多度的高溫,振聾發聵的嗓音,中國軍人是如何在轟鳴的「世界火爐」中經受歷練?
武裝派別無端滋事,維和部隊遭受襲擊,中國軍人該如何應對?
武裝人員四處游盪,營區徹夜槍聲不斷,中國軍人又是怎樣面對叢林中的槍口、武裝分子的騷擾?
2007年11月,應聯合國的邀請,中國政府向蘇丹達爾富爾地區派遣了一支由315人組成的維和部隊,參加聯合國/非盟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維持和平行動。
達爾富爾位於撒哈拉大沙漠的南部邊緣,是全世界極度缺水的地方之一。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氣候變化造成的水資源缺乏等生態危機是蘇丹達爾富爾沖突的起因,解決沖突就必須從造成沖突的根源著手。
中國維和軍人在戰亂之地沙漠之中為水而戰…… 給養告急,戰友情深,中國軍人如何冒險相送?
戈壁灘的爆胎,沙漠里的陷車,中國軍人如何爭分奪秒勇往直前?
槍聲突起,武裝攔截,中國軍人又是如何逢凶化吉完成任務?
達爾富爾維和行動是聯合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維和行動,然而,聯合國在蘇丹達爾富爾的維和之路卻充滿坎坷、遍布荊棘、灑滿鮮血,是聯合國正在進行中的條件最為艱苦、安全環境最差的維和任務區。
聯合國維和人員部署到達爾富爾不久就發生了上百起針對聯合國人員的武裝襲擊和劫持事件,造成數十名聯合國人員的傷亡。
中國維和軍人面對重重危險果敢機智沉著應戰…… 雷場如戰場,處處藏殺機。
掃雷如闖鬼門關,生生死死分秒間。
一名沒有實戰經驗的新手如何成功排雷?
一名經驗豐富的掃雷高手在雷場上又是怎樣的心態?
友軍掃雷被炸,中國軍人又該如何穿越雷場?
破壞雷場、詭計雷前,中國軍人是怎樣化險為夷?
多年的戰爭沖突使黎巴嫩的南部地區埋設了大量的地雷。所以,排除這些地雷,也就成了在這里執行聯合國維和掃雷排爆任務的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的主要任務。
「雷場如戰場,處處藏殺機,掃雷如闖鬼門關,生生死死分秒間,走進雷場,就是走進生死場。」
中國維和軍人在穿越雷場的實戰中鍛煉成長…… 這里有令人陶醉的大漠風光,但也有乾旱缺水和沙塵暴,更有讓人望而卻步的地雷和未爆彈。
揭秘中國首位聯合國維和部隊司令在維和任務區如何履行職責?披露中國維和軍事觀察員為了和平又是怎樣馳騁沙漠、夜宿戈壁?
非洲西北海岸的西撒哈拉,簡稱西撤,這片沙漠戈壁曾經硝煙彌漫,經歷了一場長達16年的戰爭沖突。如今,風沙和乾旱、高溫和缺水、飢餓和貧窮、戰亂和沖突是西撒最真實的寫照。
為了監督沖突各方的停火,1991年以來,聯合國西撒特派團在西撒哈拉大沙漠中建立了這樣軍事觀察點。
中國維和軍人為了和平在無垠的大漠中盡顯風采…… 一個異常緊急的任務在大雨雷鳴中拉開了帷幕,
一支善於攻堅的部隊在原始森林中開始了鏖戰。
為了賴比瑞亞的和平進程,為了賴比瑞亞人民的重建家園,為了維護世界的和平安寧,中國軍人付出了怎樣的艱辛?作出怎樣的犧牲?
優美的歌聲,歡快的舞蹈,激情的鼓樂,表達了賴比瑞亞人民怎樣的感激?
2010年6月17日聯合國駐賴比瑞亞特派團司令部向中國赴賴比瑞亞維和工兵分隊下達了一項緊急道路修築任務,並且要求中國維和工兵分隊務必在兩個月內完成任務。
然而,時值雨季,道路施工異常困難。在原始森林的深處,在沉悶雷聲伴隨下,在淅瀝不停的雨中,拉開了搶修道路的戰幕。
中國維和軍人為了築就和平之路放歌雨林…… 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一名又一名艾滋病毒的攜帶者,一次又一次小心翼翼的手術,一場又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一次又一次與死神的擦肩而過。
中國軍人如何面對一個又一個的凶險,拯救一個又一個的生命?
一個又一個村落,一戶又一戶人家,一名又一名兒童,中國軍人又是怎樣在叢林部挽救著一個又一個生命?
在聯合國維和任務區,對以治病救人為己任的中國維和軍人來說,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他們既是治病救人的天使,同時又是可能被傳染性疾病感染的受害者。
有別於看得見的炮火,聽得見的槍聲,中國維和軍人在看不見的戰線上,用使命和責任面對著一個又一個的凶險,用人道和博愛,拯救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
中國維和軍人在本職崗位和叢林部落奉獻著無垠的大愛…… 人跟車走,心隨路走,中國軍人遭遇著怎樣曲折?
五里一溝壑,十里一險橋,中國軍人經歷著怎樣的坎坷?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條白色的游龍,行游於滂沱大雨中、村莊部落中、無垠綠色中,構成一道別樣的風景。
2003年12月,按照聯合國與中國政府達成的派兵備忘錄的要求,中國赴賴比瑞亞維和運輸分隊作為聯合國賴比瑞亞特派團唯一的一支運輸保障分隊,擔負著聯利團物資以及國際救援物資的運輸任務。
無論是紅塵飛揚的旱季,還是大雨連綿的雨季,中國維和運輸分隊的白色車隊都猶如一條白色的游龍馳騁在茫茫的非洲叢林,奔忙在漫漫和平之路。
中國維和軍人在非洲雨林中打造出一道別樣的風景…… 一波未平一又起,面對瞬息即變的病情,中國軍人如何轉危為安?
空中、地面,指揮室、直升機,中國軍人是怎樣鎮定自若拯救生命?
一次驚心動魄的救援行動,一場爭分奪秒的團結協作,一幅與死神抗爭的宏壯場景。
黎巴嫩南部景色秀美,但對於聯合國維和人員來說,這秀麗的風景中卻處處蘊藏著危險,因為戰爭沖突和恐怖襲擊的威脅隨時存在。
為了保障維和官兵在發生意外傷害時能夠盡快得到有效救治,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司令部賦予中國維和二級醫院空中救護的任務。
中國維和軍人成為救死扶傷挽救生命的天使…… 風景如畫的村落,卻是戰亂製造的悲哀。
不諳世事的兒童,卻有著一段難以言說的悲傷。
在SOS兒童村,中國軍人是如何實施母愛行動?
在一個個家庭,中國軍人是怎樣用親情和母愛喚起孤兒們燦爛的笑容?
非洲剛果(金)南基伍省布卡武市有一個SOS兒童村,SOS兒童村是一個國際性的民間慈善組織,它用SOS這個國際上通用的求救信號,呼籲全社會都來關心和幫助這些在災難中倖存的孩子。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這里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的中國女軍人給SOS兒童村的孩子們帶來了家庭般的親情、母親般的慈愛。兒童村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呼她們「中國媽媽」。
中國維和軍人在異國的土地上傳承中華民族的大愛…… 小小半島,大的舞台。
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為了和平,中國軍人如何同友軍相敬如賓、和睦相處?
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為了和平,中國軍人如何同友軍團結協作、共同御敵?
在聯合國的旗幟下,在國際舞台上,中國軍隊又是怎樣展現威武之師、和平之師和友誼之師的?
2003年4月,中國政府首次向非洲派出成建制的維和部隊參加聯合國在剛果(金)的維和行動。中國赴剛果(金)維和工兵分隊的營地剛果(金)基伍湖畔的一個美麗的半島上。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從中國維和軍人到達半島的第一天起,《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便在半島的上空回盪。斗轉星移,日月如梭,雖然時間在不斷地流逝,但是,歌聲依然在半島高唱。
中國維和軍人把這首歌演化成為一種力量和情感……
4. 中國維和官兵:無論執行什麼任務都要對得起肩上的國旗
中國維和官兵:無論執行什麼任務都要對得起肩上的國旗
黎南部村莊路邊樹立的中國第九批赴黎維和工兵營援建道路的紀念 王昆鵬 攝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昆鵬):2006年,中國應聯合國邀請首次派遣工兵分隊赴黎巴嫩執行維和任務。如今,中國軍人在黎南部已經走過十年的維和歲月。現在有418名中國維和官兵在黎巴嫩執行任務。無論是工程建築、掃雷排爆還是人道主義援助,中國軍人都在用高超的技術和滿腔的熱情創造著屬於五星紅旗的榮耀。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將跟隨記者王昆鵬一起走進中國第十五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今天我們來認識的,就是不久前完成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一號工程」的建築官兵們:「在他限制的時間節點內,把工程完成了。並且司令部的人過來(視察後,我們)也得到了肯定,這讓我們感覺到很欣慰,至少我們沒給中國人丟臉吧。」
站在9月剛剛投入使用的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綜合射擊訓練場邊,四級軍士長劉超峰依然謙虛。然而實際上,這卻是中國維和官兵創造的新一項「中國奇跡」。
為了恢復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從1978年開始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向黎巴嫩南部黎以邊境地帶派出維和部隊,2006年黎以戰爭之後維和部隊進一步加強。
今年6月以來,聯黎任務區安全形勢惡化,原有的小型射擊場無法滿足提高維和部隊的安全防衛能力的需求,需要在旁邊建設一個長300米、寬37米,正面靶檔高18米,兩側擋牆高12米的綜合射擊場,能夠進行輕武器訓練和分隊級別的戰術演練。 然而這個任務,不少外國工兵分隊都認為「不可能完成」。因為第一,時間緊迫完成主體工程只有45天,是正常工期的一半;第二,現場山體緊鄰以色列邊境布有地雷,不能使用爆破方式只能採取傳統的機械作業。
中國維和部隊成為了最後的希望,中國赴黎維和部隊指揮長蒲毅上校經過實地勘察和綜合考慮接下這一任務。任務最終交給了以陸軍第13集團軍某工兵團為主組建的第十五批赴黎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建築排。排長黃作鵬說:「我們為了達到標准,岩石層要向下五米左右,全都是用破碎鎬一點一點打,非常難。當時聯黎把這個任務給我們時候,並不是問我們能不能在規定時間完成,他是考慮你們能不能幹?他連有沒有人能夠把它完成都擔心。」
在此後的45天里,黃作鵬與十多名建築官兵開始了烈日酷暑下加班加點的奮戰。不過時間只是擺在他們眼前的一項困難:「後來我們各方面的了解,還有通過聯黎的雷區部署圖發現,沿海的邊上和這邊都是雷區。所以我們趕緊協調掃雷分隊進行了一定作業范圍內的掃雷排除。你看那個樁再往外就不敢去了,再往外一點點就是雷區,手雷和一些未爆物都能看得到,還是比較危險。還有我們第一天施工的時候這里還有狼群。」
狹窄的作業區加上陡峭的坡度,使得各種機械的操作顯得尤其危險。四級軍士長、推土機操作手羅瑀瑀已經是第二次來到黎巴嫩維和,他介紹:「有時候操作機械的過程中突然滑坡,突然往下掉的感覺。就要趕快把它推回來,操作慢了就容易造成機毀人亡。當時操作的時候沒有什麼感覺,下來之後有種(後怕)的感覺,時間長了也沒什麼。」
現在,這個綜合射擊場成為了聯合國所有維和任務區中最大的射擊場,不僅聯黎部隊與黎巴嫩政府軍,非洲、中東等周邊地區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也將因此而受益。聯黎部隊司令邁克爾少將在竣工儀式時表示,這是一項艱苦卓絕的工程,更是專業素養、過硬作風、聯黎各分隊和民事部門團結協作的典範,我為有你們這樣專業和敬業的維和部隊感到自豪。在來到分隊視察時,邁克爾少將對於中國維和官兵的貢獻深表贊賞:「中國在這里的維和官兵的表現,特別是在掃雷領域、醫療領域,當然還有所有工兵的協作,他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可以說,聯黎很多的大型工程都有中國官兵建設的身影,早在2007年,劉超峰就參加了維和,當年他們建設了聯黎司令部的停機坪:「現在的聯黎司令部,上面的一個主體工程,主要是一個直升機的停機坪,包括附近的附帶設施。當時那個工期乾的比較長,將近三個月。作業面積也非常大,當時基本上也是早出晚歸,比較辛苦。因為它當時是個山頭,要把它削平。」
除了上述的綜合射擊場和維和部隊營區、防禦工事和哨所等建設任務,中國官兵還擔負黎巴嫩維和任務中十分重要的,在黎巴嫩與以色列臨時邊界「藍線」栽界樁的任務。
2000年,占據黎巴嫩南部長達22年的以色列撤軍後,聯合國劃定了121公里的「藍線」,這是聯合國在地圖上為黎以雙方劃定的一條臨時分界線。而讓這一「藍線」從地圖走向實際的重要標志就是界樁「藍桶」的建立。十年來,中國維和官兵已經建成和維護了超過110個「藍桶」。
「藍線」附近雷場密布,只有通過安全通道才能抵達「藍桶」栽設點,安全通道寬度一般只有2米左右,最窄處僅有1.2米,外面就是雷區。栽樁所需的砂石水泥等物資都需要中國維和官兵一步一步背上去。最遠的一次步行距離有三公里,曾經參加過那次任務的四級軍士長張勇介紹:「如果直線距離是非常短,但是圍繞掃雷通道行走的話還是非常遠的。我們背著物資爬坡下坡,稍有不注意就可能滑向旁邊的雷區。通道外圍的地雷到處可見。」
在與官兵們的交談中,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類似的艱辛與危險,很多官兵更是多次執行維和任務的老兵。在當地,記者還看到了中國維和官兵為居民修建的公路、運動場等民用設施。建築排排長黃作鵬說到,其實軍人面前沒有所謂「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作為軍人就是執行命令,所以不存在『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軍人為和平而來,既然來了無論執行什麼樣的任務都要對得起肩上扛的國旗。」
5. 中國軍人是如何掃雷的
中國軍人在掃雷行動中,掃雷官兵會根據不同的地形條件,採取人工搜排、火箭彈爆破掃雷、掃雷彈爆破排雷、縱火毀雷、機械掃雷和機器人排雷等方法。
雖然使用雷場清障車、機器人等先進裝備降低了掃雷官兵面臨的風險,但掃雷仍然是一個時時刻刻都踏在「生死線」上的任務。
當今世界已埋下地雷1億多顆,每年新埋設地雷在200萬顆以上。
6. 中國維和部隊怎樣打通黎以邊境雷區生命通道
在地中海東岸綿延120公里的黎以邊境「藍線」地域,埋藏著數以十萬計的地雷和未爆彈。受聯黎司令部命令,近日,中國第十六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建築工兵分隊在異常困難的作業條件下,成功在這片「死亡地帶」的一處山崖構築了一個扶梯,為後續的維和作業打通了一條生命通道。
「藍線」是聯合國為黎巴嫩和以色列劃定的臨時停火線,每年聯黎部隊都要對黎以邊界的藍桶進行維護保養。而「藍線」的第11任務點,位於山崖底部,四周被雷區環繞。為了打通抵達崖底這個「藍點」的通道,中國第16批赴黎維和建築工兵分隊的官兵們要在7米高的山崖坡壁上構築扶梯。
建築工兵分隊平面建築連連長
張銳:這片地域周圍不僅埋藏著許多地雷,而且非常敏感,雖然10多年過去了,但是我們也不能有絲毫放鬆。
通往山崖只有一條不足2米寬、用簡易鐵絲網隔出的崎嶇山道,而山道兩側就是危險的雷區,車輛機械無法通行,官兵們只能通過肩挑背扛的方式,將沙石、水泥等施工材料搬運到作業點。
建築工兵分隊平面建築連指導員
謝震海:我們每天要背著30公斤重的東西,在這500多米的崎嶇小道上往返10多趟,一個月下來,肩膀和背上也磨出了血泡,但沒有一個人喊苦叫累。
由於發電機的轟鳴聲可能引爆地雷,官兵們只能在雷場外將需要用電的工序完成後,再轉運到山崖作業點。拼接好的扶梯長約7米,重達600多斤,8名官兵密切配合,小心翼翼通過狹長的崎嶇山道,一步步將將扶梯搬運到山崖作業點。經過官兵一個月的連續奮戰,嚴格按照聯黎工程部門要求施工的扶梯順利架設完畢,為後續的維和作業和附近村民通過雷區打通了一條生命通道。
威武啊,我們的中國軍人!
7. 中國軍人的兵檢
你可能被檢查出有不方便告訴你的疾病。或者從你的文化水平方面,看出來你素質比較低。
8. 中國維和部隊怎樣打通黎以邊境雷區生命通道
在地中海東岸綿延120公里的黎以邊境「藍線」地域,埋藏著數以十萬計的地雷和未爆彈。受聯黎司令部命令,近日,中國第十六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建築工兵分隊在異常困難的作業條件下,成功在這片「死亡地帶」的一處山崖構築了一個扶梯,為後續的維和作業打通了一條生命通道。
由於發電機的轟鳴聲可能引爆地雷,官兵們只能在雷場外將需要用電的工序完成後,再轉運到山崖作業點。拼接好的扶梯長約7米,重達600多斤,8名官兵密切配合,小心翼翼通過狹長的崎嶇山道,一步步將將扶梯搬運到山崖作業點。經過官兵一個月的連續奮戰,嚴格按照聯黎工程部門要求施工的扶梯順利架設完畢,為後續的維和作業和附近村民通過雷區打通了一條生命通道。
威武啊,我們的中國軍人!
9. 中國軍人有哪些掃雷裝備
4月4日,是國際提高地雷意識和協助地雷行動日,今年的主題是「有求必應,以人為本」。中國軍人中防護服、小鐵鍬、小剪刀、小紅旗、探雷針、探雷器是常見的掃雷裝備。
在掃雷行動中,掃雷官兵會根據不同的地形條件,採取人工搜排、火箭彈爆破掃雷、掃雷彈爆破排雷、縱火毀雷、機械掃雷和機器人排雷等方法。
10. 中國的特種兵怎樣選拔的
選拔一名特種兵,體能是基礎,其要求是:一天之內要完成下列課目。 負重長跑25分鍾內跑完5公里; 做單雙杠一二練習各200個以上; 400米障礙不超過1分45秒; 投擲手榴彈數百次,每次須超過50米; 一分鍾內,俯卧撐100個或70斤杠鈴手推60下。 如果你能做到這些,僅僅是剛跨進特種兵門坎,要想成為真正的特種兵,還有進行下面的專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