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何黑人都喜歡來我國,卻不願意去韓國日本
現在不少的老外都喜歡來我們國家旅遊,尤其是一些歐美國家的人,在我們國家的北京上海等地區,基本上走幾步就能夠看到不少的老外,膚色各種各樣的,看的人眼花繚亂,如今這么多的外國人身影,其中就不乏有部分的黑人。
這也是很多黑人之所以喜歡來我們國家的原因,其實一直以來,我們國家和非洲的關都很好,所以不少的黑人,也是看在這一層的關繫上面,才會來到我們國家的,在現在看來,我們國家和黑人的關系其實一直以來都還不錯,你認為呢?
② 黑人為什麼喜歡中國女生
在美國黑人被視為受歧視群體,而中國女人,多富有東方女性那種溫柔賢惠的性格特點。再加上中國文化對中國女人的教育,塑造出來的女人,多是充滿了東方女性溫文爾雅的品質特徵。黑人朋友可以從中感受到溫暖,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具體當然還要因人而異,確切的說,哪個國家的人,都有喜歡並取嫁於另外別國的人群。詳細分析的話,會有著諸多方面的原因。性格,三觀等等。但就大多數的黑人之所以喜歡中國女人的特徵來看,多是欣賞中國女性的人格魅力,當然於此同時也不排除被中國女人美麗的外表折服的原因。
(2)黑人如何看中國擴展閱讀
黑人受中國女人歡迎的真正的原因太現真實了,其實黑人兄弟雖然皮膚黑,五官也不符合國人的審美。但是這些黑人小伙的身體強壯,可以給足中國女孩安全感。然而國內有很多女孩都想找一個有安全感的男生,這一點黑人小伙非常符合。
再就是黑人小伙不像國內青年那樣含蓄內斂,他們善於表達追女孩的時候甜言蜜語,當含蓄的中國女孩遇到大膽幽默的黑人青年時,哪裡還有招架的餘地。再加上他們會享受生活,懂得浪漫,中國呢女孩很快就會被吸引。
最後給人小伙在國內都有工作,並且收入穩定,而且生個混血寶寶也是很多中國女孩的願望。
③ 如何看待美國黑人男子在上海商場瘋狂辱罵中國人二十多分鍾
1、首先可以肯定,這個美國黑人男子確實是一個歐美人,因為非洲的黑人在中國都很自律,正是美國這種種族主義盛行的國家才會讓這個美國黑人男子認為人和人是不平等的。
2、現場的收銀員女子處置不當,在面對外國人的時候,需要考慮國家形象的是政府職能部門,而不是一個商場的收銀員應該考慮的,既然對方存在未付款的行為,合理告知之後就應該果斷尋求保安的幫助,不能逆來順受,或者以國家形象為說辭,默默承受對方的辱罵。
3、現場的圍觀群眾不團結,這就像八國聯軍進北京一樣,中國人不是被對方的強大打敗的,而是被自己的懦弱打敗的,對方已經擾亂了我們國家的秩序,周圍的人就應該站出來保護我們自己國家的秩序,放任不管只會助長對方的氣焰。
4、執法部門應該對這種行為採取重罰,要讓對方知道,不要把自己國家的歪風邪氣帶到一個以文明為主的大國裡面來。
放任對方的囂張,只會讓對方變本加厲:
如果對方覺得自己有道理,就不會在保安出現的時候逃跑,很明顯,對方吃定了中國人老百姓不會採取過激的行為來干涉自己。
事實證明,圍觀群眾同樣適用的也是基於語言上的勸說,連批評和憤怒的情緒都沒有清楚地表達出來,這種行為甚至都不如置之不理有效果。
所以,強烈的譴責是沒有用的,只有讓對方意識到,這個民族是團結的,是有非常強硬的凝聚力的,不會像黑人在美國受到歧視而無所作為的。
④ 看看西方人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1.你最驚訝的事情是什麼?
到了西方,剛結識的外國同事、朋友或老師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到了我們國家,最令你震驚和奇怪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我們要以誠實的態度去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答案應該是: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像差不多。原因很簡單,今天的中國人通過報刊、電視、電影、網際網路等媒介對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實的了解,來到國外,除了一時語言還有所不適應以外,真的怎麼也體會不到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許多外國朋友對這個答案自然很不過癮。以他們對中國的了解,覺得你們來自"黃土地"上那個至今還"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窮鄉僻壤,乍一到我們這燈紅酒綠的發達世界一定覺得頭暈目眩,有很多感觸吧!
2.北京什麼時候"改名"的?
出國在外,總是有外國人問"Peking"("北京"過去在英文中的通常拼法)什麼時候被改成"Beijing"("北京"的漢語拼音,現已經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拼法)的。對這個問題,我總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從來就沒改過名,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國漢語拼音。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漢語的法國人接著問:那為什麼"中國"不用漢語拼成zhongguo"在國外通用呢?我一時語塞。是啊,"中國"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文里是"Chine"(發音"士因呢"),在阿拉伯語中是"思因",在泰語中是"今",還真就是沒有叫"Zhongguo"(中國)或是"Zhonghua"(中華)的。不過不要著急,將來台灣回歸祖國,統一以後的中國的外文名稱說不定就叫Zhongguo。
3.狗肉好吃嗎?
剛到巴黎時,有法國人問:你喜歡吃狗肉嗎?我那時初出神州,不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不論我怎麼回答,我都承認了吃狗肉這個事實,而這正是他想達到的目的。在這些外國人看來,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你們怎忍食而啖之!?不過,我很難告訴外國人,狗兒在中國雖然一樣可以看家、破案、陪主人,但是地位卻不高,名聲也不大好。比如我們中國人在貶低他人時常說"狗仗人勢"、"走狗"、"臭狗屎"等等。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吃點這"狗東西"的肉也算不上什麼吧。當然在老外面前千萬不要誇耀魚翅熊掌燕窩,免得擔上虐待動物的罪名。
4.用筷子怎麼喝湯?
許多老外下功夫練習使用筷子,到了中國餐館就拒絕用刀叉,說是不使用筷子就吃不出中餐的滋味。可是有一件事許多外國人始終搞不明白,那就是用筷子怎麼喝湯?我聽見有老外自作聰明地說一定是有一種像吸管那樣的筷子,平時夾菜吃飯,喝湯的時候就放在嘴裡吸。我告訴他們,中國人喝湯的時候把筷子放在一邊,或用勺子喝,或端起碗喝。外國人聽了似信非信:就這么簡單?
5.哪個是姓,哪個是名?
對我們中國人而言,姓在前名在後,很符合邏輯。而西方人則不然,要先說名字,然後再說姓。所以外國人見了中國人的名字,不知所以然,往往要問:那個是姓,那個是名?回答當然是:我的前面的名字是姓,後面的名字是名字。別看這么簡單,用英語說就羅嗦了,老外總是弄混。所以現在好多中國人出國後自報家名時乾脆把姓名顛倒。
6.你不高興嗎?
記得那次去法國,在戴高樂機場有法國朋友來接,張牙舞爪,連親帶吻,誇張的動作好像幾輩子沒見面。同時來接機的還有在巴黎的中國同學,老鄉遇老鄉,雖然是兩眼淚汪汪,但僅僅是握握手而已,臉上卻平靜如水。這令老外大為不解:難道你們不高興嗎?怎麼跟外國人解釋呢?中國人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主要指心情的愉悅,而不是嘻嘻哈哈的外在表現。當然,凡事總有個例外。我的一位中國朋友愛說愛笑,表情發達,雖然也是黑眼睛、黑頭發和黃皮膚,但是總是有洋人打聽她是美國還是拉美哪個國家的人?
7.你有沒有"關系"?
中文"關系"(guanxi)一詞已經成為打入西方語匯的少數中文詞之一。有一次我在一家出口公司申請職位,公司人事主管以神秘的口吻問我:"在中國有沒有'關系'?"實際上,西方人與中國人一樣講究關系。我的一位美國朋友告訴我,美國人從小學起就知道"KISSING-UP",類似於中文的"溜須拍馬",專門用來取悅老師拉關系,以"提高"課程分數。有一次,一位美籍華人試圖說服我中國人所說的"關系"和美國人心目中的"關系"還是不一樣。他舉了個例子:假設比爾·蓋茨介紹一個年輕人到另一家電腦公司去工作,如果這是家美國公司,那麼那美國老闆會想蓋茨介紹來的人,素質一定不錯,留下;如果這是家中國公司,中國老闆會想這可是蓋茨介紹來的人,我不僱用他豈不是太不給人家面子了嗎?
8.為什麼中文這么難?
許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想學中文。但是往往練了一會兒"媽、麻、馬、罵"以後就有點泄氣:"為什麼中文這么難?"中文對西方人來說有點難不假,但更要命的是西方人學中文有嚴重的心理障礙。在他們的語匯中,往往用"中文"這個詞泛指不可理喻之事、或看著新鮮但又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東西。英語里有"中國迷宮"(CHINESE PUZZLE)的說法,任何晦澀難懂的事都可以用這個詞形容。另外,"中國盒子"(CHINESE BOXES)原指大盒子套一串小盒子的中國小玩藝兒,現引喻復雜之事;"中國拷貝"(CHINESECOPY)這個詞指一個把原件缺點和疵點都完滿地復制的拷貝方式。記得我在法國讀書時一次考試,卷子發下來後,只聽旁邊的法國同學嘟囔"C'EST DUCHINOIS"("這簡直是中文!")。
9.你會功夫嗎?
走在國外的街頭,時不時一些外國人會莫名其妙地突然沖你劃拳踢腿,嘴裡含混不清地說:kongfu(功夫)或者JackieChang(成龍的外文名)。原來這是些功夫愛好者,想與中國人交流一下體會。一旦聊起來,他們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會功夫嗎?"在許多外國人眼裡,中國人從小就練功夫,雖然不一定能像成龍那樣飛檐走壁,但是對付個把地痞流氓還是綽綽有餘。有一次我到非洲的坦尚尼亞出差,晚飯後想在達累斯薩拉姆的街頭遛彎。出去之前問旅館服務人員外面治安如何,有沒有危險。那黑人看看我,說:有你在就不危險。因為當地人認為中國人個個功夫了得,惹不起。
10.有清涼油嗎?
出國准備行裝帶點什麼東西是很費思量的事。除了個人日常用品,總還是想帶點有特色的紀念品,與外國朋友交往的時候用得上。比如雙面綉、折疊扇、郵票、手絹之類都不失為良好的選擇。以我個人的經驗,最好再帶上幾大盒清涼油。不知為什麼,清涼油這東西國外沒有廠家生產,似乎也沒有店家從中國進口銷售。外國人一般比較喜歡薄荷的味道,再加上清涼油有祛癢提神的奇效,尤其受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朋友的寵愛。許多外國人見了中國人都問:"有清涼油嗎?"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去拉美的一個小國,進海關的時候,邊防警察仔細看了看護照,確認是中國人以後,突然伸出手來,嘴裡念念叨叨,似乎要什麼補充證件:"清涼油……"。這位朋友順手從口袋裡掏出一盒清涼油遞過去,順利進關,皆大歡喜。
⑤ 廣東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黑人可以隨便進入中國,那他怎麼不去別的國家
首先是我國高速的經濟發展提升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隨著交通便利和醫療條件先進,讓生活的品質也迎來了提升,大家也有了更高的生活質量。而在非洲貧窮落後限制了他們的發展,戰爭和疾病是非洲的生活日益艱難,人均收入低商品價格飛漲,使得非洲人想逃離這樣的生活。
第二,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提倡人人平等,男女平等,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帶有種族歧視。中國的一帶一路更是讓非洲人體會到中國人民的友好,我國法制健全,安全問題能得到保證,沒有戰亂,環境衛生是非洲根本沒法比的。
第三,中國製造很受非洲人民的喜愛,物美價廉,很多非洲人通過進口中國商品到非洲銷售賺到不少的錢,別的非洲人看到有商機所以選擇到中國經商,或者跟隨黑人老闆打工,最起碼比在非洲賺得多。
(5)黑人如何看中國擴展閱讀
通過這幾點,非洲人更多的選擇了去中國發展。但是隨著非洲人的大量湧入也帶來了大量的問題,他們本身可能帶有各種疾病,簽證到期非法滯留的非洲人給中國帶來了大量不便。
那些把非洲的不良習慣帶到中國的,那些心存不良的,想通過結婚來達到長期滯留在中國的,那些欺騙中國女孩說他是某國酋長的兒子的,還有一些非洲人在結婚後,就讓中國妻子賺錢,自己甘願吃軟飯的,這樣的人我們是堅決不讓留在中國的。
只要是合法留在中國的黑人,我國一直都本著友好開放的態度,支持非洲的留學生學習更先進的知識,並鼓勵他們學有所成時建設自己的國家。如果擾亂我國的秩序,那就要依法處決甚至遣送回國,這樣才能讓治安問題得以解決。
⑥ 被黑人征服的中國富家女,生下兩胎後卻被拋棄,稱:尊重對方想法!為何
遇到被人拋棄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換做其他人也會給自己找一個台階下,讓自己的臉面,不至於太難堪。這樣一個情況下,「尊重對方想法和選擇」,就成為了最好的台階。黑人已經回國,可自己的生活還要繼續,這件事情當時也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事件中的女主角,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打擊。
如果身邊的女孩,找了一個外國男友,這樣的事情你怎麼看?
⑦ 黑人為什麼喜歡中國女生
黑人喜歡中國女生的賢惠、可愛、漂亮。非洲人是喜歡中國女人的,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崇尚儒雅,溫文爾雅,謙虛內斂,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人的風格,中國女人體現的更加充分,中國女人端莊秀麗,美麗大方,艱苦樸素,溫柔節儉。非洲人的性格熱情奔放,他喜歡一個人的就會直接的說出來,剛好有中國女人的性格形成互補。
中國女人擁有的十大優點
勤勞。絕大多數中國女人在家裡每天操持家務。中國女人每天買菜做飯洗衣服,輔導孩子功課。任勞任怨,每天不知疲倦,能幹,把智慧用於生活,善於隱忍,為大局著想。美麗。再忙也會打扮自己,不會很邋遢。細膩。這是東方中國特有的細膩。能吃苦。既忙於家庭也忙於工作。為了孩子可以吃苦。接送孩子,照顧孩子生活。經濟上不完全依附於男人,自己可以賺錢自己用。
⑧ 非洲人怎麼看待中國的
不是的你們亂說.其實非洲人是對我們很友好.但是有一部分人感覺中國人很好欺負所以會一直跟著你或者是其他的但是他們感覺中國 人很窮.才會來非洲賺錢的.他們感覺中國很小.國家面積很小.因為在非洲電視上播放的中國節目都是播放中國文化古跡根本沒有現代城市的突出.所以非洲人一味的感覺中過地很小.房子很舊人很窮!
⑨ 非洲黑人姑娘會對在非洲工作的中國人那麼熱情,原因是什麼
非洲黑人姑娘會對在非洲工作的中國人很熱情,原因是非洲有一些地方比較貧窮,而中國人又特別的大方,還很善良,所以非洲的姑娘就特別喜歡中國人。
最後,小編覺得這種情況也沒有什麼不好的,畢竟中國人能夠在非洲感受到更多的熱情,而且也能夠和一些非洲小姑娘們喜結連理。
⑩ 外國人是怎麼看待中國的
外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人的 人家雖然不追著我們中國人看熱鬧,但是卻經常好奇地向中國人提一些問題,在此歸納為10條,以饗國內讀者。 1.你最驚訝的事情是什麼? 到了西方,剛結識的外國同事、朋友或老師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到了我們國家,最令你震驚和奇怪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我們要以誠實的態度去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答案應該是: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像差不多。原因很簡單,今天的中國人通過報刊、電視、電影、網際網路等媒介對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實的了解,來到國外,除了一時語言還有所不適應以外,真的怎麼也體會不到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許多外國朋友對這個答案自然很不過癮。以他們對中國的了解,覺得你們來自"黃土地"上那個至今還"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窮鄉僻壤,乍一到我們這燈紅酒綠的發達世界一定覺得頭暈目眩,有很多感觸吧! 2.北京什麼時候"改名"的? 出國在外,總是有外國人問"Peking"("北京"過去在英文中的通常拼法)什麼時候被改成"Beijing"("北京"的漢語拼音,現已經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拼法)的。對這個問題,我總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從來就沒改過名,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國漢語拼音。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漢語的法國人接著問:那為什麼"中國"不用漢語拼成zhongguo"在國外通用呢?我一時語塞。是啊,"中國"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文里是"Chine"(發音"士因呢"),在阿拉伯語中是"思因",在泰語中是"今",還真就是沒有叫"Zhongguo"(中國)或是"Zhonghua"(中華)的。不過不要著急,將來台灣回歸祖國,統一以後的中國的外文名稱說不定就叫Zhongguo。 3.狗肉好吃嗎? 剛到巴黎時,有法國人問:你喜歡吃狗肉嗎?我那時初出神州,不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不論我怎麼回答,我都承認了吃狗肉這個事實,而這正是他想達到的目的。在這些外國人看來,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你們怎忍食而啖之!?不過,我很難告訴外國人,狗兒在中國雖然一樣可以看家、破案、陪主人,但是地位卻不高,名聲也不大好。比如我們中國人在貶低他人時常說"狗仗人勢"、"走狗"、"臭狗屎"等等。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吃點這"狗東西"的肉也算不上什麼吧。當然在老外面前千萬不要誇耀魚翅熊掌燕窩,免得擔上虐待動物的罪名。 4.用筷子怎麼喝湯? 許多老外下功夫練習使用筷子,到了中國餐館就拒絕用刀叉,說是不使用筷子就吃不出中餐的滋味。可是有一件事許多外國人始終搞不明白,那就是用筷子怎麼喝湯?我聽見有老外自作聰明地說一定是有一種像吸管那樣的筷子,平時夾菜吃飯,喝湯的時候就放在嘴裡吸。我告訴他們,中國人喝湯的時候把筷子放在一邊,或用勺子喝,或端起碗喝。外國人聽了似信非信:就這么簡單? 5.哪個是姓,哪個是名? 對我們中國人而言,姓在前名在後,很符合邏輯。而西方人則不然,要先說名字,然後再說姓。所以外國人見了中國人的名字,不知所以然,往往要問:那個是姓,那個是名?回答當然是:我的前面的名字是姓,後面的名字是名字。別看這么簡單,用英語說就羅嗦了,老外總是弄混。所以現在好多中國人出國後自報家名時乾脆把姓名顛倒。 6.你不高興嗎? 記得那次去法國,在戴高樂機場有法國朋友來接,張牙舞爪,連親帶吻,誇張的動作好像幾輩子沒見面。同時來接機的還有在巴黎的中國同學,老鄉遇老鄉,雖然是兩眼淚汪汪,但僅僅是握握手而已,臉上卻平靜如水。這令老外大為不解:難道你們不高興嗎?怎麼跟外國人解釋呢?中國人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主要指心情的愉悅,而不是嘻嘻哈哈的外在表現。當然,凡事總有個例外。我的一位中國朋友愛說愛笑,表情發達,雖然也是黑眼睛、黑頭發和黃皮膚,但是總是有洋人打聽她是美國還是拉美哪個國家的人? 7.你有沒有"關系"? 中文"關系"(guanxi)一詞已經成為打入西方語匯的少數中文詞之一。有一次我在一家出口公司申請職位,公司人事主管以神秘的口吻問我:"在中國有沒有'關系'?"實際上,西方人與中國人一樣講究關系。我的一位美國朋友告訴我,美國人從小學起就知道"KISSING-UP",類似於中文的"溜須拍馬",專門用來取悅老師拉關系,以"提高"課程分數。有一次,一位美籍華人試圖說服我中國人所說的"關系"和美國人心目中的"關系"還是不一樣。他舉了個例子:假設比爾·蓋茨介紹一個年輕人到另一家電腦公司去工作,如果這是家美國公司,那麼那美國老闆會想蓋茨介紹來的人,素質一定不錯,留下;如果這是家中國公司,中國老闆會想這可是蓋茨介紹來的人,我不僱用他豈不是太不給人家面子了嗎? 8.為什麼中文這么難? 許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想學中文。但是往往練了一會兒"媽、麻、馬、罵"以後就有點泄氣:"為什麼中文這么難?"中文對西方人來說有點難不假,但更要命的是西方人學中文有嚴重的心理障礙。在他們的語匯中,往往用"中文"這個詞泛指不可理喻之事、或看著新鮮但又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東西。英語里有"中國迷宮"(CHINESE PUZZLE)的說法,任何晦澀難懂的事都可以用這個詞形容。另外,"中國盒子"(CHINESE BOXES)原指大盒子套一串小盒子的中國小玩藝兒,現引喻復雜之事;"中國拷貝"(CHINESECOPY)這個詞指一個把原件缺點和疵點都完滿地復制的拷貝方式。記得我在法國讀書時一次考試,卷子發下來後,只聽旁邊的法國同學嘟囔"C'EST DUCHINOIS"("這簡直是中文!")。 9.你會功夫嗎? 走在國外的街頭,時不時一些外國人會莫名其妙地突然沖你劃拳踢腿,嘴裡含混不清地說:kongfu(功夫)或者JackieChang(成龍的外文名)。原來這是些功夫愛好者,想與中國人交流一下體會。一旦聊起來,他們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會功夫嗎?"在許多外國人眼裡,中國人從小就練功夫,雖然不一定能像成龍那樣飛檐走壁,但是對付個把地痞流氓還是綽綽有餘。有一次我到非洲的坦尚尼亞出差,晚飯後想在達累斯薩拉姆的街頭遛彎。出去之前問旅館服務人員外面治安如何,有沒有危險。那黑人看看我,說:有你在就不危險。因為當地人認為中國人個個功夫了得,惹不起。 10.有清涼油嗎? 出國准備行裝帶點什麼東西是很費思量的事。除了個人日常用品,總還是想帶點有特色的紀念品,與外國朋友交往的時候用得上。比如雙面綉、折疊扇、郵票、手絹之類都不失為良好的選擇。以我個人的經驗,最好再帶上幾大盒清涼油。不知為什麼,清涼油這東西國外沒有廠家生產,似乎也沒有店家從中國進口銷售。外國人一般比較喜歡薄荷的味道,再加上清涼油有祛癢提神的奇效,尤其受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朋友的寵愛。許多外國人見了中國人都問:"有清涼油嗎?"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去拉美的一個小國,進海關的時候,邊防警察仔細看了看護照,確認是中國人以後,突然伸出手來,嘴裡念念叨叨,似乎要什麼補充證件:"清涼油……"。這位朋友順手從口袋裡掏出一盒清涼油遞過去,順利進關,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