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舞蹈基礎訓練基本功是什麼
舞蹈基本功主要包括把上動作和把下動作。把上動作可分為擦地、蹲、劃圈、小踢腿、跨掖蹲、腰、控制、壓腿(朝天蹬)、下叉、大踢腿等。把下動作可分為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轉、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圓場步等。此外,基本功一般還包括肌肉的控制能力、舞台的表現力、動作的規范性等。
在中國古典舞蹈中的所有舞姿和技巧都必須有腿部的深厚功底。「大踢腿」也是訓練「腿功」的重要教材。通過大踢腿練習可以讓舞蹈演員的腿部肌肉柔韌、有力且富有彈性,還可以增強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而且這部分練習的動作也是在舞台表演里可以直接使用的舞蹈動作。
前橋訓練注意事項
前橋:正步站立,左腳前綳點地,雙臂與肩同寬平舉准備。重心前移俯身向前雙手撐地,同時蹬前腿、擺後腿成空中豎叉倒立,前腳落地抬頭挑腰呈踹燕形,然後頂肩推手,立腰頂髖起身,收手結束。
練前橋首先要聯系倒立,練習倒立中腰部的控制。腿在空中是呈豎叉的。順序是:左腳撐地,雙手在左腳前撐地(注意抬頭挺胸),踢右後腿(空中豎叉,注意控制腰),跟左腿,右腿落地,左腿落地,起腰。
❷ 中國古典舞基訓都會練什麼項目 還有古典舞身韻呢練些什麼 大神們,求解
基訓課一般我國常用的兩種古典舞基訓和芭蕾基訓
古典舞基訓全稱:古典舞基本功訓練!
芭蕾舞基訓全稱:芭蕾舞基本功訓練!
(概括的說就是練習腿部,腰部,頭部,控制力,彈跳力,技巧.)
舞蹈舞身韻就是讓你們一點點學會怎麼去運用古典舞的圓傾擰曲,比如:提沉故名思義就是呼吸的訓練,練習提氣和吐氣!沖靠:就是身體的向前沖和往後靠等等
❸ 古典舞的基本功有哪些
一、蹲的練習 雙腿蹲:1、小八字步半蹲、全蹲2、大八字步半蹲、全蹲3、踏步半蹲、全蹲4、弓箭步蹲(正、旁)5、移動穿掌撲步(男) 單腿蹲:1、端腿蹲2、掖腿蹲3、跨腿蹲4、環動掖腿蹲(旁腿環動到後面成後抬腿後再掖蹲的動作) 二、腰的練習 腰是身體運動和舞蹈動作的軸心,而腰的動作又是掌握繁難舞姿和技巧的動作基礎,如:風火輪、卧魚、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雙飛燕跳以及翻身......等都是以腰為主的動作。腰的訓練目的是增強舞蹈演員腰部柔韌性和靈活性。此外,腰的動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採用的舞蹈動作。 大八字步前、旁、後下腰後丁字步擰腰。1、大八字步涮腰(女,1-3次);2、弓箭步涮腰(男,1-3次);3、踏步旁腰;4、大踏步旁腰;5、單腿重心前、後下腰;6、單腿跪前、後下腰;7、卧魚;8、八字步風火輪(女,1-3次);9、弓箭步風火輪(男,1-3次) 三、大踢腿 中國古典舞蹈中的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有腿部的深厚功底。「大踢腿」是訓練「腿功」的重要教材。通過大踢腿練習,可使舞蹈演員腿部肌肉柔韌、有力而富有彈性,並可增強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這部分練習動作也是舞台表演可以直接使用的舞蹈動作。
❹ 古典舞含的動作要領
古典舞是指在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並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被認為是具有一定典範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關於練習古典舞的基本動作要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1、旋轉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技巧,以擰傾形態的舞姿結構為主要特色,與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都是直體的,大都在額狀面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和塑造形象,因此,動作長而舒展,延伸感強。身體的帶動,手臂的帶動,跨的帶動都非常重要,旋轉靠的就是全身的協調。
而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除了有直體旋轉之外,很大的特點是身體形態在擰傾旋轉的舞姿造型上的轉,特別是「傾」的平衡重心上的轉,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塑造形象的。所以動作顯出婉轉中的修長,急帶騰空中的延續,以及旋轉螺形的變化,如反掖腿仰胸轉,後退側身轉。
以腰帶動轉的特點,形成中國古典舞基訓中轉的起「法兒」的多種多樣,而且多般是在動的過程中起的「法兒」。如大掖步轉、掃堂探海轉。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民族舞姿轉「身法性」很強,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轉,可以說是身法的待續和誇張。
民族舞姿轉的流動性與復合性比較強,空間變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轉或由上往下的轉,還有在轉的過程中各種舞姿的復合和流動的特點。
2、翻身
翻身是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獨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為軸,身體在水平線傾斜狀態下的翻轉。動作自始至終貫穿著擰、仰、俯和旁提的形態。
1.民族性強
2.形象性強
3.表現力強
3、彈跳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彈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輕、漂,要求運動過程中松緊結合,發力要集中,過程的速度要快,講究「發力在根,用力在梢」,講究「寸勁」。在彈跳方面,我們民族的特性也越來越明顯,難度越來越大。
4、節奏
典舞在節奏上特點也很突出,這與我們民族音樂的特點是分不開的,我們民族音樂很少象西洋音樂那樣強弱相同、有規律的勻速、脈動式的節奏,一般表現為彈性節奏和點線結合的特點。體現在節奏上多為附點(抻——趕)或切分(趕——抻)或是兩頭抻中間趕,或是兩頭趕中間抻,或是緊打慢做,或是慢打緊做等等。因此,所形成的動作的內在節奏,諸如則柔、動靜、緩急、放收、吞吐……抑揚頓挫、點線結合等,從而產生我們特定的動律特點和韻律感。
❺ 古典舞基本訓練位一共有幾個
中國古典舞手位的基本訓練
拉山膀:兩臂弧形側舉,高度與肩平,小臀微向里屈,手腕梢扣、掌心向外,掌背朝裏手指微向上。
按掌:手按於身前,臂成弧形稍低於胸部,手指微向上,手心對前斜下方,從肩到手形成一個弧形。
托掌位:手臂舉至頭,手的位置在額前上方,手心向斜上方,食指對眉梢。
單山膀:先雙手叉腰,然後右手由下經身旁向上撩掌至頭的前上方、然後再下落切掌至胸前。
雙山膀:先雙手叉腰,然後左手做單山膀動作,接著,右手、左手一起做撩掌和切掌至胸前,這時軀乾和頭都微向左側,成雙山膀姿勢。
順風旗:一手做單山膀,另一手做托掌。
❻ 古典舞基本動作是什麼
中國古典舞七個基本動作如下:
1、蘭花掌
動作:大拇指與中指指節微貼,使虎口自然與手掌合攏,形成以中指為主要用力點,帶動其餘3指指尖上翹的形態。
2、虎口掌
動作:虎口撐開,四指自然而鬆弛地並攏,用力意識集中在指尖,形成指尖微向上翹,手掌成渦形的形態。
3、蘭花指
動作:大拇指與中指鬆弛地相搭連,形成O狀,同時,食指伸出上翹,其餘兩指鬆弛地與中指並攏,形成秀麗的指形,是為蘭花指。
4、劍指
動作:食指與中指並攏且挺直,力貫指根、指尖,並以折腕之力使指上翹,其餘三指,以拇指與無名指虛搭緊挨為形,是為劍指。
5、按掌
以女蘭花掌、男虎口掌之形,將手臂放置於胸腹之間的位置,成圓弧形、沉肘,是為按掌。
6、托掌
男、女各以虎口掌和蘭花掌之形,將手臂向上撐直成圓弧形置於額頭前上方,是為托掌。防止動作成型時折腕。
7、提襟
男、女以各自的拳形,手臂成圓弧形,置於身體的側斜前方,其位置大體與身體的胯部持平,是為提襟。
(6)中國古典舞基訓訓練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古典舞基本動作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這種特色更多體現在身法和韻律上。同時在各類舞蹈動作的組合中又包含著許多步法。基本訓練中腰功與腿功的動作和各類技巧動作都是與身法、步法互相依存、融會貫通的。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技巧,以擰傾形態的舞姿結構為主要特色,與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都是直體的,大都在額狀面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和塑造形象,因此,動作長而舒展,延伸感強。
中國古典舞的運行節奏往往和有規則的2/4,3/4,4/4式的音樂節奏不大相同。它有更多的情況是在舒而不緩、緊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自由而又有規律的彈性節奏中進行的。身韻即要培養舞蹈者在動作時,力度的運用不是平均的。
❼ 中國舞1-10級,每一級都教些什麼基本功
1、一級(4-5歲):走步、音樂反映、擴指、手臂動作、彎腰、轉腰、前壓腿、雙吸腳、腳位、頭的動作、擺臂、蹦跳步、平踏步、游戲。
2、二級(5-6歲):走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手位、勾綳腳、含胸、展胸、提腰、松腰、旁開腿、推指、繞腕、頭的動作、半蹲、蛙跳步、雞走步、游戲、模仿與想像。
3、三級(6-7歲):吸跳步和敬禮、音樂反映、波浪、彎腰、勾綳腳、吸伸腿、後吸腿、手位、松肩、半蹲、踮腳走、鴨步走、蹦跳走、踏步走、模仿與想像。
4、四級(7-9歲):二拍舞步、三拍舞步、單手位、波浪、壓垮、勾綳腳、前抬腿、後抬腿、抱端腿、壓腿、前踢腿、後踢腿、腳位、碎步、掰膀子、小跳、節拍練習、藏族舞、東北秧歌、結束動作。
5、五級(8-10歲):二拍舞步、雙手位、手腳動作、勾綳腳、小彈腿、旁抬腿、後彎腰、壓腿、0前、旁大踢腿、後踢腿、前滾翻、腳位、半蹲、小跳(一)、推指、波浪、點步轉、小跳(二)、1節拍練習、藏族舞、東北秧歌、結束動作。
6、六級(9-11歲):提、沉、含、仰、移(盤坐、雙跪准備)、開胯練習(吸、雙腿開胯)、雙腿大環動、壓腿(前、旁、後)、搬腿(前、旁、後)、大踢腿(前、旁、後)、掰膀子、腰(站下腰強化練習,提高難度)。
7、七級(10-12歲):蹲(單把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擦地(單把前、旁、後)、五位擦地(雙把前、旁、後)、小踢腿(雙把前、旁、後)、單腿蹲(雙把分解)、立身射雁(雙把踏步蹲起)、涮腰(單把)、壓腿(前、旁、後)、搬腿、大踢腿(單把前、旁、雙把後腿)。
8、八級(11-13歲);九級(12-14歲);十級(13-15歲)這三級為專業曲目所設定的專業舞蹈動作,基本功在前面的考級過程中基本結束。
(7)中國古典舞基訓訓練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旋轉技巧,以擰傾形態的舞姿結構為主要特色,與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訓中的旋轉都是直體的,大都在額狀面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和塑造形象,因此,動作長而舒展,延伸感強。身體的帶動,手臂的帶動,跨的帶動都非常重要,旋轉靠的就是全身的協調。
以腰帶動轉的特點,形成中國古典舞基訓中轉得起「法兒」的多種多樣,而且多半是在動的過程中起的「法兒」。如大掖步轉、掃堂探海轉。
國古典舞基訓中民族舞姿轉「身法性」很強,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轉,可以說是身法的待續和誇張。
❽ 請介紹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方法
一、蹲的練習
「蹲」是腿的屈伸和彎直的訓練。通過蹲的練習使腿的關節韌帶與肌肉富有柔韌的彈性,這是男、女舞蹈演員掌握技巧所必不可少的條件。不僅跳躍要有彈性,幾乎所有的技巧都離不開蹲的動作。同時「蹲」還具有增強後背力量的作用。
雙腿蹲:1、小八字步半蹲、全蹲2、大八字步半蹲、全蹲3、踏步半蹲、全蹲4、弓箭步蹲(正、旁)5、移動穿掌撲步(男)
單腿蹲:1、端腿蹲2、掖腿蹲3、跨腿蹲4、環動掖腿蹲(旁腿環動到後面成後抬腿後再掖蹲的動作)
1、「蹲」是離把練習的第一個動作,要求練習時的動作徐緩、連貫。因此,宜採用慢速或中速音樂伴奏。
2、分別將雙腿蹲或單腿蹲中的2至4項動作組合起來練習。
3、雙腿蹲可與下列動作組合起來:大八字步的前、後、旁下腰及涮腰。在小八字步蹲和大八字步蹲之後立半腳尖。蹲後接90度以上前、旁、後腿的舞姿。
4、單腿蹲可與下列組合練習:單腿前、後下腰。踏步旁下腰;大踏步旁下腰。蹲後接90度以上的前、旁、後腿,斜探海,後腿側身等的碾轉。蹲後接各種單腿變身和90度以上的抬腿環動動作。
二、腰的練習
腰是身體運動和舞蹈動作的軸心,而腰的動作又是掌握繁難舞姿和技巧的動作基礎,如:風火輪、卧魚、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雙飛燕跳以及翻身......等都是以腰為主的動作。腰的訓練目的是增強舞蹈演員腰部柔韌性和靈活性。此外,腰的動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採用的舞蹈動作。
大八字步前、旁、後下腰後丁字步擰腰。1、大八字步涮腰(女,1-3次);2、弓箭步涮腰(男,1-3次);3、踏步旁腰;4、大踏步旁腰;5、單腿重心前、後下腰;6、單腿跪前、後下腰;7、卧魚;8、八字步風火輪(女,1-3次);9、弓箭步風火輪(男,1-3次)
1、腰的訓練先可採用慢速或中速音樂伴奏,然後再用快速音樂,這樣可以訓練腰部具有靈巧的運動能力。
2、可將兩項以上不同舞姿的腰的動作,組合起來練習。
3、常用的組合如:涮腰卧魚,穿掌撲步風火輪
4、可以作為各種舞姿、大踢腿、旋轉和跳躍等組合的銜接動作或結束動作。
三、大踢腿
中國古典舞蹈中的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有腿部的深厚功底。「大踢腿」是訓練「腿功」的重要教材。通過大踢腿練習,可使舞蹈演員腿部肌肉柔韌、有力而富有彈性,並可增強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這部分練習動作也是舞台表演可以直接使用的舞蹈動作。
1、踢前腿(勾腳、綳腳);2、踢旁腿(勾腳、綳腳和向左、右轉身四分之一的踢旁腿);3、踢後腿;4、踢十字腿(勾腳、綳腳);5、踢蹁腿(勾腳、綳腳和帶轉身的蹁腿);6、踢蓋腿(不轉身與帶轉身的蓋腿);7、踢紫金冠;8、踢沖天炮(男)
1、大踢腿是腿部超過90度較大幅度的動作。由於運動量較大,每條腿在每一姿態上不宜連續超過8次。用不同舞姿連接起來的大踢腿動作或左、右兩腿交替做時,不宜超過24次,先採用中速音樂,之後可以採用快速音樂伴奏。
2、首先,結合每一種手的姿態單一的反復踢腿(可以原地做也可以行進做)
3、然後,可以將兩種姿態或兩種以上的姿態組合起來進行踢腿練習。
4、常用的組合如:
(1)踢前腿可接:後腿、探海、踢紫金冠,踢沖天炮、悠後腿翻身等。
(2)踢旁腿可接:斜探海、擰身探海、踏步翻身等。
(3)踢後腿或踢紫金冠可接:踢前腿、快踹燕。
(4)踢十字腿可接:踢旁腿、踢蹁腿、踢蓋腿等。
(5)踢梅花腿(將踢十字腿、踢旁腿、踢前腿、踢後腿、踢蹁腿、踢蓋腿連接起來,用一條腿做,每種姿態各踢1次)等。
5、連續做單一的踢腿動作或組合練習時,都可以用下列動作銜接或結束:如各種身法動作;各種姿態腰的動作;旋轉和翻身等。
❾ 中國古典舞的教學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一、上肢訓練
1.頭部:前、後、左、右傾頭、頭頸的轉動。
2.肩部:壓肩、環動、松肩、含胸、展胸、仰胸。
3.腰部:彎腰、涮腰、耗腰。
二、下肢訓練
1.腳踝部、勾腳、綳、拒腳、向內環動、向外環動
2.腿膝部:吸伸、環動、踢、搬、控腿
3.腿部:橫叉、豎叉、壓叉
4 . 胯部:趴青蛙、小胯、大胯
三、訓練要求
主要解決柔韌性、軟開度及身體各部分的靈活性。解放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同時為把科和中間的訓練做好最重要的准備。
把桿訓練部分
一、蹲
1.一、二、五位半蹲、全蹲、帶半腳尖、壓腳跟
2.踏步蹲與胸腰及前旁、壓腰、組合
3.小涮腰、橫擰組合
4.各民族舞姿組合:大掖步、卧點、撲步
5.豐富節奏。加強節奏變化
二、擦地
1.一、五位、前旁後擦地
2.帶勾、綳腳、及與半蹲組合
3.前後擺動並環動
4.與爭位、轉頭、壓腳組合
5.與五位並立轉組合
6.豐富、加強節奏變化
三、小踢腿
l.一、五位前、旁、後、小踢25度
2.帶點地小踢腿
3.前後擺動、單腿變身
4.節奏處理、加強準度
四、單腿蹲
1.前、旁、後、帶勾腳
2.單腿帶端掖腿
3.帶邁移、前旁後、擺動加半蹲
4.與單腿變身組合
五、腰:
1.前後胸腰、前後、大腰
2.療腰、大技步、卧點
3.雙跪後腰、單腿後腰
4.大涮腰探海輾轉
5.風火輪
六、控制
1.前、旁、後吸伸腿、半、全環動
2.立身射燕、大射燕、探海
3.搬前、旁、後腿
七、大踢腿
1.前旁、後大踢腿
2.前腿接後腿、後腿接前腿
3.旁腿接擺腿
4.踢腿接擺腿、接探海
5.旁腿接立身射燕
6.踢紫金冠
7.蹁腿、蓋腿
舞蹈
界
中間訓練
一、腰
1.單跪下腰、單腿後腰
2.慢、快涮腰
3.卧雲
4.風火輪
大踢腿
1.原地、踢前、旁、尼腿、進行式
2.紫金冠
3.中速行踢前、旁腿
4.強調身法連接流暢
控制
1.前旁後,吸伸抬、半環動
2.大射燕、探海
3.加強流暢感及身韻的連接
小跳
1.一位、二位、變位跳、五位換腳跳
2.小射燕跳
3.變身跳250度腿探海跳
中跳
1.一、二、五位跳
2.變位跳、交叉跳
大跳
1.錯步級跳、錯步射燕
2.錯步級跳、錯步射燕
3.錯步撩躍、錯步凌空
4.變身跳
舞蹈
界
技術技巧
一、轉
1.平轉2-3個
2.斜線平轉:8個
二、翻身類
1.踏步翻身、正反、上步翻身
又點翻身3-5個
❿ 誰知道古典舞基訓是什麼
古典舞基訓是「訓練和培養學生具有較全面,扎實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術技巧,以及與此相聯系的中國古典舞的民族風格、韻律,音樂感和藝術表現力"
一、指導思想:
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動作的姿態、節奏和表情。舞蹈作為教育的內容和手段,不僅可以培養教育對象具有健美的身體姿態,培養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而且可以抒發和表達感情,加強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 教學任務:
1、 通過舞蹈基本知識的講授和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礎理論,常用術語,並能在舞蹈學習實踐中應用。
2、 舞蹈基訓部分,即對學員進行基本能力的訓練,如:發展學員身體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訓練關節的柔軟性,控制身體活動的能力、靈活性和穩定性,以及跳、轉、翻等各種技巧。本學期舞蹈基訓主要是中國古典的基本手型、腳型、手位、腳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態。
舞蹈課教案
1、舞蹈中的呼吸
教學目的:
1)在基訓中運用呼吸,以更好地訓練學生軟開度。
2)學習舞姿組合《大海啊,故鄉》(A)讓學生體會呼吸對舞蹈動作的修飾作用。
教學重難點:呼吸與動作的協調配合。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授新課。
1.舞蹈是以肢體語言塑造藝術形象的一種表現美的藝術。俗話說:「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沒有」,所謂「有沒有」是指舞蹈有沒有藝術性和規范性,今天我們來學習影響舞蹈藝術性和規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舞蹈的呼吸不同於生活中的呼吸,後者平穩均勻,而前者是有彈性,有韻律,有節奏的,有時長,有時短,有時平穩,如何掌握運用呢?是一個堅持不懈的訓練過程,現在讓我們在壓腿組合中初步體會一下在基訓中如何運用呼吸。
2.把桿組合《壓腿》。
預備:45度面對把桿單手扶把,單背手,小八字腳位。
前壓腿:動力腿外開,雙腿綳直,身體正對,脊柱拉直,肩線與動力腿成90度,前壓時以胯為軸心,上體保持平直,向動力腿折疊。用前額觸腳背。
旁壓腿:在前壓腿的基礎上,換手扶把,轉體180度,身體與兩腿成一個水平面。旁壓時,以胯為軸心,上體保持平直,向動力腿折疊。用耳觸腳背。
體會運用呼吸:壓、呼氣;立、吸氣(反復練習、體會)。
作用:身體線條更易拉長,動作具有彈性,避免了僵硬和拉傷肌肉,提高了動作質量,更有利於軟開度的練習。
3.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樣起著巨大的作用。它使我們的動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韻律感,更富有藝術表現力,下面學習的舞蹈組合《大海啊,故鄉》會讓大家學習到舞蹈表演中如何運用呼吸。
1)身體的呼吸(吸氣時身體拉長展開,呼氣時身體收斂內含)。
2)頭的呼吸(指頭時吸氣,低頭時呼氣,轉頭時先吸後呼)。
3)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時以肩為軸,肘、腕依次向上帶動吸氣,向下帶動呼氣,體會手臂連綿不斷的延伸感)。
4)造型時的呼氣(造型時,身體姿態不動,然後氣息流暢自然,不僵硬)。
訓練步驟:
1.教師完整示範,並且邊示範,邊講解呼吸的運用。
2.訓練學生:
a.雙跪坐,雙背手,聽音樂,節拍練呼吸,找呼吸時身體的韻律感。
b.練習單一的頭的呼吸,然後與身體配合。
c.先練習單臂波浪時的呼吸,再練習雙臂波浪時的呼吸,呼吸越深,動作越大,情緒越高。
d.大呼吸後雙晃手造型, 體會該動作的延伸感(眺望遠方),雙綳腳坐地展胸腰 氣息流暢。
訓練時先把動作揉碎,分解練習,再教單一動作,然後與身體配合,最後配音樂練習組合。
二、小結
今天學習的只是對舞蹈中呼吸的初步了解,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要反復練習,不斷深入,直到大家熟練掌握,運用自如。當然這還需要大家的課後練習、鞏固。
活動教材:自己准備
舞蹈教案
2、把上擦地組合
教學目的:
通過掌握擦地的動作要領,訓練腳下的基本功及腿、胯的外開,控制能力及其穩定性。對身體控制力的基本訓練以及基本姿態的掌握。
四、教學重難點:
⒈擦地時腳的完滿與控制。
⒉腿、胯要始終保持外開延伸。
⒊動作過程中注意是身韻律和呼吸問題以及姿態的優美。
五、教學准備:
服裝,鋼琴伴奏。
六、教學過程:
1、課前活動:把上練習。
2、導入新課,教師示範講解。
3、教授新內容:
一一位擦地
教學提示:a.注意:一位時的站姿和上身的控制。
b.注意:姿態的極至伸展。
伴奏譜:
准備:雙手扶把,一位站立
步驟:⑴ 右腳經前擦至旁,後收回。
⑵ 旁擦兩次
⑶ 旁擦出,雙腳立,右腳落,左腳擦回。
⑷ 同上做左腳
⑸ 同上 做反方向
⑴ 右腳擦出,然後擦至前,再擦至後,收回。
⑵右腳擦出,經劃弧擦至前,再劃一次收回。
⑶ 同上,做反向。
⑷右腳 造型,後轉做離弓之箭造型。
⑸ 手蹲至左腳上,翻身,收回一位。
二五位擦地
伴奏<小松樹》
教學提示:注意胯的固定與擦地的開度。
准備: 單手扶把,五位站立。
⑴ 前擦3次
⑵ 後擦3次
⑶旁擦2次,立腳踝出後擦1次
⑷ 後擦出劃2圈 收前五位。
⑸ 雙腳立,收大四位,單腳立轉一圈。
⑹ 同上反轉一圈 經收回後做劃線造型。
同樣做反向
三踮腳提胯
教學提示:注意膝蓋的夾緊
伴奏:《落葉》
准備:雙手扶把,一位站立。
預備拍 5—8 雙腳立
⑴ 左右交替慢落
⑵ 反復
⑶ 左腳立,右腳收至其小腿處,落後五位。
⑷ 同上,落前五位。
⑸—⑹ 同上,做右腳。
七、分組練習:
指出問題,強調重難點。
八、布置課後練習。
小結:練習氣氛很好,要多加鼓勵,同時要求不要太高,不要急於求成。
活動教材:自己准備
舞蹈教案3、形體訓練---壓前、旁腿
教學目的:從整體上訓練學生,克服身體的自然狀態,獲得正確的直立感,發展舞蹈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節奏感,訓練學生動作時所需的軟度、力度、開度。
教學重點:壓前、旁腿
教具准備: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學生依次站在把桿前做准備。慢三音樂伴奏,1-4小節師生
面對面站好,5-8小節:攤手,上步,問好。
(二)1、師:我們中國有句俗話:坐如鍾、站如松、行如風,說明了一個的體態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今天,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舞蹈當中的站立有什麼要求?
生:肌肉收緊,膝蓋夾緊,立腰、收腹、展肩等
師:(找一名學生作示範講解)兩腿腳跟相靠十個腳趾用力抓地,兩腿夾緊,大腿內側外旋,收腹、收臀,立腰,下巴微抬,眼睛平視前方。
開音樂,學生雙手扶把,按照要求訓練站立,啟發想像力(如: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美麗的畫面,我亭亭玉立,等)
音樂的第一遍,雙手扶把,面向把桿,一位腳。
音樂第二遍,一位立半腳尖,保持狀態,雙手離開把桿,慢慢打開至七位,掌握好重心。
(此組合可以訓練學生良好的體態,克服自然生活中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