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國畫怎麼畫
畫國畫:可以從以下方面來進行學習:
一、多臨摹一些名人名家的作品,從基本功練習開始看,練習墨色的運用和把握繪畫的技巧。要突出國畫的特點,突出意境。
二、學習國畫,不能一蹴而就,要認認真真從頭學起。要多觀看視頻,看那些畫家大師們是怎樣調色,調墨的又是如何運筆的,不同的繪畫內容和繪畫對象,運筆的方向技法不同。按照結構要用不同的筆法,學會提、按、頓、挫、壓的運筆方法,使人筆合一,出神入化。
三、學習畫國畫,也可以多看國畫書,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用理論來指導,平時要多加練習,多畫,更要多思,多感悟,不斷的提高自己繪畫水平。
四、學習國畫,要和同行相互學習,相互賞析作品,從鑒賞作品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反思,練習,提高。促進自己繪畫水平更上一層樓!
❷ 中國畫是怎樣畫的
國畫,又稱「中國畫」,我國傳統的繪畫(區別於『西洋畫』)。它是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製地宣紙或絹上作畫,題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鳥,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兩種,富於傳統特色。 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以前的國畫都統稱為古畫。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
❸ 簡述什麼是中國畫
中國畫的主要特點有:
①、追求神似,注重意境;
②、以墨線為造型的主要手段;
③、與詩、書、印密切配合。
中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傳統的中國畫,依南朝謝赫的古畫品錄評論:
1、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2、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3、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4、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前的都統稱為古畫。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的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線條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畫家用以代表兩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國畫中,描一條蛋形線表示人的臉孔,其實人臉孔的周圍並無此線,此線是臉與背景的界線。又如畫一曲尺形線表示人的鼻頭,其
❹ 中國畫是怎麼畫出來的
中國畫的紙
中國繪畫的底子,一為織物,一為紙。手工造紙的方法,因地理環境不同,原料不同,而處理工藝亦大有不同。大體上可分樹皮纖維紙與竹紙兩種。
中國畫的墨
墨是中國畫主要工具材料之一。墨的種類與性能,較為繁復,且具多種功用。大體上可分為松煙墨和油煙墨兩大類。松煙墨是燃松取煙採煤,經漂、篩,去除雜質,配膠、用葯、搗,丸等許多工序精心製成,是我國最早的制墨法。明朝以後油煙墨逐漸興盛起來,主要用桐油、麻油、皂青油、菜子油、豆油等燃燒取煙,再配麝香、冰片等加膠製成。中國畫的筆
筆是繪畫和書法的主要工具。現在木工所用的蘸墨的竹片,實際上是古代所用的原始竹筆。筆毫一般用羊毛、兔毛、黃鼠狼尾毛、雞毛、鼠毛、馬尾、鹿毛、豹毛、石獾毛等毫發材料製成。此外,還有一種以軟毫與硬毫合制而成的介於軟硬之間的筆,稱為兼毫。書畫家可根據各自的習慣喜好和繪畫風格,選擇得心應手的筆揮毫書畫。
中國畫的硯
硯,是人們熟悉的磨墨工具,硯的品種十分繁多。以其質地分,有玉硯、陶硯、澄泥硯、漆硯、瓦硯、金銀銅鐵硯、瓷硯,以及廣泛運用的石硯;以其產地分,有端州硯,歙硯、洮州硯、青州硯、溫州硯、信州硯等40多個品種。其中產於歙縣的歙硯、廣東的端硯、甘肅的洮硯、虢州的澄泥硯最為著稱,號稱中國「四大名硯」。其優點是,色如碧雲,聲若金石,潤如壁玉,堅硬耐用,發墨細膩,貯墨耐久,琢式精巧,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其藝術價值。
中國畫顏料
顏料是繪畫的重要材料之一。主要分為天然和人造兩類。天然顏料多為礦物性的,如硃砂、石綠、朱標、朱膘、赤色等,人造顏料種類很多,包括無機和有機物質。無機物質的有鈦白、銘黃;有機物質的如不溶性酞菁及甲苯胺紅等。中國畫顏料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工藝上就開始使用,後至漢魏的帛畫、壁畫等繪畫的發展,對於顏料的運用更加廣泛。不過唐代以前多以礦物顏料為主,唐以後因植物顏料隨染織業的發達而逐漸用以繪畫。及至五代,顏料種類尤為復雜,但一部分化學顏料不及古代天然顏料之能時效持久。現代中國畫顏料有塊狀、粉狀和營狀等,使用起來較為方便。
中國工筆畫繪畫技法
工筆畫工整秀麗,造型嚴謹,形神兼備,真實感較強。工筆有白描、工筆淡彩、工筆重彩、沒骨工筆等幾種形式。白描是以線為主要表現手段的畫法。它是依靠線本身的粗細、剛柔、方圓等變化來表現各種物象的質感和線條的筆感情趣。
淡彩在色彩運用上,有著獨特的規律和方法。淡彩強調典雅、單純、樸素、純凈的美。畫幅以墨為主,略施淡彩。
重彩用色較淡彩用色濃重、艷麗、華貴,給人以富麗堂皇之感。重彩一般均採用積染套色的方法,所謂「三礬九染」。每遍施色要薄,數遍之後,加染一遍膠礬水,以固定畫面上的顏色,其效果也顯得厚重、沉著。重彩可分勾染法,勾填法兩種。勾染法多以植物色積染套色。勾填法則均以礦物色打底,然後再採用句染法。
沒骨工筆一般不需勾墨線,而用顏色直接關染。關染時採用磁染法,而不用積色法。碰染也叫撞染,是用兩校毛筆,分別蘸上兩種顏色,從不同方向染起,中間相碰,形成顏色自然相接,如綠色的葉子,先以深草綠染葉根。再以淡草綠染葉尖,當深淺草綠相碰時,自然形成深淺相間的草綠色。另外,沒骨工筆還有注水、注色與注粉的方法,工筆畫家陳之佛多用此法。
❺ 中國畫4種基本筆法是什麼
1、勾
也叫勾勒或線描。它的表現力很強,可以獨立地表現對象(如白描畫法)。人物畫中的衣紋、器物,花鳥畫中的花葉、枝幹,山水畫中的山石輪廓)、樹木、屋宇、車、舟往往用勾法表現。尤其工筆畫,用勾法更為普遍。
2、皴
字本義是指皮膚被冷風吹得粗皺的意思。畫法中的這個皴字,指的是表現物體表面粗糙不平的一種手法,山水中的山石,主要是靠皴法來表現的。
3、點
山水畫中的點主要是點苔與點葉,山石妓法也有用點皴的(如雨點、豆瓣)。在寫意的人物畫與花鳥畫中,用點很多。例如寫意的燕葉等,大半是用點的筆法。
4、染
染也是國畫常用表現手法之一,但它不能獨立成畫,只是一種輔助手法。例如工筆人物畫與工筆花鳥畫中勾染法所用的染法,就是勾的一個補充效果。
中國畫的特點
中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
1、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2、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3、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4、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❻ 怎樣畫中國畫
作畫先不求好,先要求合理,合自然的理,比如畫花卉,木質硬的多生直角,軟者多生銳角。枝葉有對生的和不對生的,即輪生和互生的。
畫翎毛:有食谷類、食肉類、涉水類、游水類,鶴、鴨、雞等等,生長環境不同,所以形體生長不同。要注意觀察。
構圖,有長的、寬的、圓的、扇面形的很多種。我們構圖要像飛一樣,不易太老實,老是那麼一兩個式子。有副對子說得好: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畫東西要里出外進,才像大自然的一部分。老是在畫框子里頭畫畫,不是畫外取畫,就老實得死板小氣了,清朝「如意館」里的畫就常犯這個毛病。
作畫要避免「妙」而不真和真而不妙。古人講要「搜妙創真」,很對!
講筆墨,初講可以說「:線者為筆,染者為墨」,易懂易入手。進而應當明了「筆中有墨,墨中有筆」:用墨無筆,古人稱之為「墨豬」,它有肉無骨;用筆無墨是行筆間缺乏墨色濃淡干濕的變化。其實「筆」與「墨」分不開,所以叫「筆墨」,它是一種表現美麗的手段過程。如同地球公轉和自轉:為表現意象造形的美服務,是「公轉」;它也有美的自我表現,是「自轉」。筆墨離開了這個意思,那就是「耍筆墨」,那不是「筆墨」,更不是寫意畫。
❼ 「中國畫」是什麼樣的畫
中國傳統繪畫,分工筆(工筆重彩、工筆淡彩、線描)和寫意(大寫意、小寫意、),兼工帶寫。題材有人物、山水、花鳥、走獸、蔬果、水族、草蟲等。中國畫有「書畫同源」之說,講究意境、氣韻、傳神、章法、線描、設色、題跋、賦詩、拙巧、精妙、書法入畫。三言兩語說不清。到這里就到這里吧!
❽ 如何畫國畫
國畫從題材上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類,從表現形式上可分為工筆、寫意兩種。
中國畫講究形式美,構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畫面空白的運用獨具特色。多採用散點透視法 ( 即可移動的遠近法),使得視野寬廣遼闊,構圖靈活自由,畫中的物象可以隨意列置,沖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
國畫營造的空間多種多樣,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種,即:全景式空間、分段式空間和分層式空間。
從風格樣式上看,中國畫構圖的基本樣式是「之」字形構圖(又稱「S」形構圖)。所謂「易」者象也,「之」字形運動就是變化,就是延續,就是轉化,就是周而復始。因此,「之」字形構圖是中國畫中最基本的構圖,其他形式都是在此基礎上變化發展而成的。
(8)中國畫是怎麼畫的擴展閱讀:
繪畫工具:
「筆墨紙硯」是中國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號稱「文房四寶」,其意義不止於書寫繪畫方面,中國文人對其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感情,歷代文人書畫大家和筆墨紙硯相關的故事舉不勝舉。
1、筆
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是與毛筆的使用分不開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璉)之湖筆,宣州(今安徽涇縣)之宣筆,及江西進賢之筆為上。
2、墨
顏料有兩種,使用起來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種是植物質的,如花青、滕黃、胭脂、牡丹紅等,性能是透明、質細,但年久會褪色;另一種是礦物質的,如硃砂、朱漂、頭青至三青、頭綠至三綠、赭石、石黃、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蓋力,年久不褪色。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國畫
網路-中國畫
❾ 中國畫怎麼畫
一、寫意
1、寫意俗稱為「粗筆」,與「工筆」對稱,為中國畫技法名,屬於簡略一類的畫法,一般要求通過簡練概括的筆墨,著重描繪物象的意態神韻故名,比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陳淳、徐渭,清初朱耷等,都擅長此法。
2、清代惲壽平言:「宋人謂能到古人不用心處,又曰寫意畫。兩語最微,而又最能誤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處;不知如何用意,乃為寫意。」宋代韓拙說:「用筆有簡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細者。」前者乃指「寫意」。
國畫技法有哪些
3、據傳唐代的時候,玄宗就命令畫家李思訓和吳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繪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訓是擅長工筆重彩的,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完成這幅壁畫,吳道子就在一天之內就畫成3萬余里的嘉陵山水,這可以想像,他不可能用工筆重彩的技法來畫,一定是比較粗放和簡練的。
4、這說明那時的繪畫已經有了工筆與寫意的區別,而到了宋代,蘇軾提出「士人畫」,主張畫畫「不求形似」,而應寫情寄意,以表達作者主觀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繪畫作品只有1幅《枯木圖》,畫1株枯樹、1塊頑石,石後露出1-2枝竹子,樹下幾根細草。
5、這幅畫抒發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書法家卻給以極高的評價,說道枝幹「虯屈無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到了元代以後,筆法簡練、造型生動、酣暢淋漓、講究意趣的寫意畫大盛。
6、所以寫意畫就同遵守傳統、恪守法則的工筆畫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兩大派,長時間的在畫壇上爭相輝映,代代相傳下
二、鉤勒
1、鉤勒為中國畫技法名,是用筆順勢稱「鉤」,逆勢稱「勒」;也有以單筆為「鉤」,復筆為「勒」(使用於山水畫中為「復」);以及稱左為「鉤」,右為」勒」的。通常指用線條鉤描物象輪廓,不分順、逆、單、復,稱為「雙鉤」。
2、鉤勒後大部分填著彩色,在技法上與「沒骨」、「點簇」相對,通常使用精密工細的花鳥畫,鉤勒要求有筆力,清代原濟《大滌子題畫詩跋》:「悟後運神草稿,鉤勒篆隸相似
三、雙鉤
雙鉤為中國畫技法名,是用線條鉤描物象的輪廓,通稱「鉤勒」,因基本上是用左右或上下兩筆鉤描合攏,故亦稱為「雙鉤」,大部分用於工筆花鳥畫,又舊時摹搨法書,沿字的筆跡兩邊用細勁的墨線鉤出輪廓,也稱為「雙鉤」;而雙鉤後填墨的稱為「雙鉤廓填」。
❿ 中國畫是用在什麼或什麼上作畫,有時還用干什麼
國畫一般都是在宣紙上用毛筆侵入墨汁作畫.濃淡沾水。當然現在也用上了其他顏料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