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紙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紙是中國人發明的而非從國外傳入,屬於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破布。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薴麻和大麻。據稱,我國的棉是在東漢初期,與佛教同時由印度傳入,後期用於紡織。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檀木和構皮(即楮皮)。
最遲在公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漢代以後,雖然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在現代,在濕法造紙生產中,其生產工藝與中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根本區別。
(1)中國什麼時候有紙的擴展閱讀: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193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公元前49年。
1957年5月在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出土的古紙經過科學分析鑒定,為西漢麻紙,年代不晚於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肅居延肩水金關發現了不晚於公元前52年的兩塊麻紙,暗黃色,質地較粗糙。
1978年在陝西扶風中延村出土了西漢宣帝時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張麻紙;1979年在甘肅敦煌縣馬圈灣西漢烽燧遺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漢麻紙。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文帝時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紙質地圖殘片,表明了當時的紙可供寫繪之用。從上述西漢出土的紙的質量來看,西漢初年的造紙技術已基本成熟。
② 世界上最早的紙出現於中國的什麼時期
世界上最早的紙出現於中國的西漢時期。
公元105年,宦官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的造紙技術並加以改進,開創了以樹皮、破布、麻頭、魚網為原料,並以漚、搗、抄一套工藝技術,造出了達到書寫實用水平的植物纖維紙,稱為「蔡侯紙」。從此,紙逐步取代了竹木筒和帛,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
(2)中國什麼時候有紙的擴展閱讀
造紙術發明者爭議:
造紙術是誰發明的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是東漢宦官蔡倫發明的。主要依據是《後漢書·蔡倫傳》的記載。書上說:「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發明、創造)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
持否定造紙術是蔡倫發明者認為,」發明造紙術的是西漢勞動人民。東漢勞動人民在繼承西漢造紙技術後,又有所改進、發展和提高。至和帝時,尚方令(職掌管理皇室工場、負責監造各種器械)蔡倫組織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監制出一批精工於前世的良紙,於元興元年奏上,經推廣後,『自是天下莫不從用焉』。」這是爭論中的一種意見。
參考鏈接:網路-造紙術
③ 中國的紙什麼時候發明的
早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紙,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與指南針,火葯,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紙張,很大可能是起源於中國南方,並且和嶺南地區特別是環珠江口周圍6000多年前涌現的豐富的樹皮布文化體系有密切關系。
早期紙的使用
西漢勞動人民所造的紙並經過東漢的蔡倫改進以後,已經能滿足書寫的要求。對於蔡倫來說,改進的目的就是用來取代木牘、竹簡、縑帛等書寫、記錄文字的材料,由於紙質輕,價格低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東漢末年,山東人左伯,就是一個以造紙精美而聞名,當時的書法家都十分推崇左伯的紙,這就是說,在東漢末年,造紙技術大大提高。
公元2世紀4世紀,是竹簡、縑帛和紙張並用的時期,由於紙張的質量和產量不斷提高,紙張作為寫字用的材料,其使用的比列也越來越大,在這個時期,紙張已成為文人不可缺少的寫字材料。
總之,在紙張得到廣泛應用之後,使書寫材料重量大大的減輕,從而完全取代了過去的寫字材料。
紙的發明和改進,使得中國的文字向著簡化、工整、規范和易於鐫刻、復制的方向發展;織物、紙和墨的發明、發展和應用,為印刷術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承印和轉印材料;以手工雕刻和轉印復制技術為基礎的蓋印和拓印以及織物印花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結合,為印刷術的發明奠定了技術基礎。
社會的進步、文化事業的發展,造就了發明印刷術的社會環境和客觀要求。這四者的具備和結合,使得印刷術的發明成為歷史的必然,至隋、唐時期開始推廣應用了。
④ 紙起源於什麼時候
按中國傳統說法,東漢蔡倫開始造紙。據《後漢書》記載,漢和帝元興元年,蔡倫用樹皮、麻頭、破布、漁網造紙,並獻給皇帝,受到嘉獎。從此,人們都開始用紙,並把紙叫蔡侯紙。
這是史籍關於造紙術的最早記載,因此人們認定紙就是東漢蔡倫的發明。
20世紀以來的考古發現表明,早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已造出了植物纖維紙,193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西漢亭燧遺址中,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發現了一片西漢古紙,人們稱之為羅布淖爾紙,屬西漢中後期產,紙面存有麻筋。不幸的是,此紙毀於日本軍國主義的戰火,未能進行科學分析。
1974年,甘肅居廷金關漢代亭燧故址出土了古紙,人稱金關紙,屬西漢晚期,該紙內尚存麻筋及線頭、麻布的殘留物。
1978年,陝西扶風中顏村西漢窖藏出土古紙,稱中顏村紙,屬西漢中期產,紙內含有較多的麻類纖維束及未打散的麻繩頭。
1979年,甘肅敦煌馬圈灣漢代亭燧出土古紙,稱馬圈灣紙,屬西漢中後期,紙面麻類纖維分布不勻。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西漢早期墓出土古紙,稱放馬灘紙,造紙原料亦為麻類,該紙殘片紙面平整光滑,紙上有用細墨線勾畫的山川道路圖形,是目前所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張紙地圖。
上述五種西漢紙比蔡倫所造之紙分別早一百年到三百年。總的看來,這些紙質地還較粗糙,結構也較為鬆散,製造技術明顯處於初級階段。
同中國古代的其他發明創造一樣,造紙術並不是蔡倫個人的突然發現,西漢植物纖維紙為蔡倫造紙打下了基礎。蔡倫對造紙術進行了總結和改進,不僅擴大了造紙原料,更重要的是,他對紙之推廣普及,作出了重大貢獻。
⑤ 紙是哪個時候才在中國普及的
紙在公元404年才得到普及。
紙雖然出現較早,但真正用於書寫和推廣使用是在蔡倫造出質地優良的「蔡候紙」之後。公元404年,東晉桓玄帝曾下令廢簡用紙,使紙的應用日益推廣和普及。
用歷史的觀點看問題,歷史上任何一項重大工藝技術的發明,都不是偶然的,都具有從設想,到雛形,到完善的發展過程。蔡倫之前雖然有紙,但這無損於蔡倫作為重大改良者和完善造紙術這一發明的發明者的豐功偉績。
是蔡倫的發明創造,使紙進入了它的實用階段,並迅速、廣泛地推廣開來,為完善印刷術和促進印刷術的發展提供了物美、價廉、而又易得的承印物。蔡倫的功績和他作為完善造紙術這一偉大發明的發明家的光輝形象是不容抹煞的。
(5)中國什麼時候有紙的擴展閱讀:
蔡倫造紙過程:
改進造紙術時的蔡倫主管監督製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蔡倫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
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蔡倫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蔡倫帶著工匠們反復試驗,試制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⑥ 中國是在什麼時期開始廣泛使用紙張
我國是在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之後,才廣泛使用紙張的。蔡倫用樹皮、麻頭等隨處可見的材料造紙,讓紙張迅速普及開來。
他總結西漢以來造紙經驗,改進造紙工藝,利用樹皮、碎布(麻布)、麻頭、魚網等原料精製出優質紙張,由他監制的紙被稱為「蔡侯紙」。
蔡倫一生為官46年,一度官尊九卿,地位顯赫。在主管尚方期間,經常親臨現場做技術調查,極富創新精神,對發展當時的金屬冶煉及加工等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被稱為東漢時期的科學家。
(6)中國什麼時候有紙的擴展閱讀:
到公元二世紀初的東漢時期,中國已經完成了具有重大意義的造紙革新技術。蔡倫的另一造紙術貢獻是皮紙製造工藝的探索和推廣。
麻紙和皮紙是漢代以來1200年間中國紙的兩大支柱,中國文化有賴這兩大紙種的供應而得以迅速發展。公元三到四世紀,紙已基本取代了落後的簡帛而成了中國唯一的書寫材料。
有力地推進了中國科學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元初元年(公元117年)蔡倫負責監典校訂經書,校訂完成後要將所抄副本頒發給各個地方官。
從而形成了大規模用紙抄寫儒家經典的高潮,使紙本書籍成為傳播文化最得力的工具。因此可以說蔡倫對造紙術的改革和推廣傳播普及都有一定的貢獻。
⑦ 中國古代最早的紙張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現:這一紙質地圖出現於秦晚期至西漢初年,最遲西漢初年;通過對這一地圖的研究,根據紙張工藝技術的發展規律推測,中國最早的紙張,應該出現於戰國時代。
毫無疑問,這一結論顛覆了蔡倫造紙的歷史,說明早在蔡倫之前200多年,中國就已經有了造紙技術,只是當時技術一般,所以沒能大范圍推廣應用,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但專家推測認為中國最早的紙張,出現於戰國年代,這一結論是不是靠譜呢?
只是由於紙張保存不易,所以不少紙張消失了,唯獨少量紙張保存了下來,比如西漢天水放馬灘紙地圖,以及可能還埋在地下等待發現的紙張。
⑧ 紙在中國有多少年的歷史
2000多年: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但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難以普及.東漢元興元年(105年),蔡倫在前人造紙的基礎上發明了用破布、漁網、樹皮等製成的書寫用紙,為後世抄書、拓印和雕版印刷提供了必要條件.從此紙被推廣使用,成為中國主要書寫材料.此後還出現了竹類和草類纖維製造的紙,紙張質量不斷提高.
⑨ 中國是什麼時候有紙的
西漢前期,中國已有了紙. 105年,東漢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