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養老面臨的挑戰
產業的困境
據民政部統計,到2025年,我國老齡人口將突破3億,佔比將超過20%,養老產業也成為10萬億+元的大買賣。目前包括萬科、綠城、保利地產、遠洋地產等龍頭房企已將養老地產寫入年報發展計劃。
然而,當前渴望擺脫以往銷售模式的養老產業依然面對行業缺乏標准、服務經驗缺乏、人員流動過快等問題困擾。尤其是行業如何賺錢依舊是個難題。目前來看,房租+護理費+餐飲等其他費用是養老機構的主要收益。
專家分析,在日本,養老由政府扶植;在美國,則有醫保、養老保險的進入覆蓋,但這兩點在中國都尚不具備。目前來看,養老客戶的支付能力仍舊是行業的最大難題,推出養老保險或將是解決途徑之一。但目前這也意味著企業的盈利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不能像傳統養老機構那樣,過分依賴政府的補貼。
同時,受傳統觀念影響,養老行業不像醫療和地產那樣,有長期的積累,社會還缺少養老服務方面經驗;此外,由於居家養老占據主流,而政府保障性機構提供的又是基礎服務,因此,對於中高端的養老需求,沒有與之匹配的市場化標准。
② 中國式養老改革的難點在於什麼地方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決定,合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海外觀察人士認為,這只是中國式養老改革「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中國式養老要真正實現公平和可持續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一直以來,城鄉二元藩籬阻斷了城鄉之間的自由流動。海外媒體和專家普遍認為,在全國層面啟動公共服務體制並軌,其意義不容低估。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說,這一決定是朝著惠及廣大農村人口邁出的一步。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亞洲部項目經理容愷樺說,城鄉二元結構是中國發展面臨的長期難題之一,「此次改革是突破性的,具有成為打破二元結構第一步的潛力。」
當然,實現城鄉養老「並軌」,只是中國建立公平、多維度養老保障體系邁出的第一步。實際上,在中國多軌養老制度中,公平問題並非僅僅體現在城鄉居民間,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企業等不同身份的群體養老待遇差異懸殊。
美國芝加哥大學保爾森研究所去年發布的《應對中國養老金體系》報告認為,在中國至少並存4種不同的養老金體系。從更長遠角度看,養老保險制度的並軌並不僅僅是城鄉居民並軌,最終目標應該是為全體國民統一設計的不分戶籍、職業身份,既平等又保障有力的養老保險制度。
實現財務的可持續性是養老制度改革另一塊難啃的骨頭,這包括人口老齡化、如何設置合理福利水平、資金來源、運營等方方面面的挑戰。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著名華裔經濟學家姚樹潔說,中國人口老化速度加快,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不斷提高,對中國養老提出嚴峻挑戰。統計顯示,2012年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2020年將達到2.43億。人口老齡化先於工業化、城鎮化來臨,中國將面臨「銀發浪潮」挑戰。
英國經濟分析機構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王秦偉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建立統一養老保險制度,中國政府任務艱巨,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區域間社保水平差別較大,各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差異也較明顯,而實現城鄉養老制度的統一需要部分依賴地方政府的財政轉移。此外,城市移民或農民工在實現跨區域社保賬戶轉移方面也面臨諸多困難。
其實,人口老齡化、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壓力並非中國獨有。在全球經濟放緩背景下,各國政府和社保機構的養老支出壓力日漸增大,公共養老金大多面臨可持續發展挑戰,並被迫尋求其他對策以幫助恢復系統的財務償付能力。如德國從2012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將法定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的法規。又如日本政府制定了延期支付養老金的法案,到2025年時,滿65歲才能領取養老金。這些對於中國進一步改革養老制度都具有借鑒意義。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關繫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最終形成更加公平的全體國民基本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石。而進一步深化相關改革,建立起公平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仍需謀求更大突破。
③ 對於中國現在養老的嚴峻問題,怎麼樣做到智慧養老
據了解,中國是現在世界人口老齡化程度較深的國家,面對家庭養老問題,很多家庭已經明顯力不從心,可見中國養老任重道遠。為做到智慧養老,現在我國政府大力支持建造養老院,鼓勵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等方式興辦養老機構。山西的慈行靜苑孟家井老年公寓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
④ 如何應對中國人口老齡化(養老保障)
1、適當放寬計劃生育政策,使人口數量適當增長,人口老齡化程度適當減緩。
2、適當延長退休年齡,使在職人員的數量適當增加,退休人員的數量適當減少,減輕社會負擔。
3、加大改革開放的步伐,使得經濟的快速增長適應人口的老齡化需求。
4、改變固有的養老觀念,使養老問題成為個人、家庭、社會、企業等多方面共同擔負的責任。
5、建立健全中國的養老保障體系,擴大養老基金的投資收益渠道,使保障更為合法化。
⑤ 低齡老人照護高齡老人,中國養老困局應該怎麼破
我覺得中國目前的養老困局,主要原因是生育率降低,老齡化問題加劇造成的。
總結
目前,人口老齡化,生育率降低,我覺得是我國所面臨的首要問題,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必然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勵。
⑥ 如何解決中國養老保障存在的問題
養老保險:至少累計繳納滿15年社保,不過多繳多得,退休後(男60,女55)就可以享受養老待遇。就目前而言,任何人累計買十五年社保,就可以在退休時享受當地退休養老待遇。
⑦ 究竟如何更好應對人口老齡化、破除養老領域痛點難點
人口老齡化現象逐步惡化,老無所養,老無所依的情況也在一步步的發生,這是我們都不想看到的,但是卻是我們即將迎來的一幕,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去做才能夠更好的應對人口老齡化,破除養老領域的痛點和難點呢?下面我將進行簡單的分析。
首先是人口老齡化問題,要想緩解這一現象,就必須提高人們的生育意識,人們的生育意識高了,我國的出生率就會逐步的增長,這對於緩解人口老齡化現象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只要我們在行動,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⑧ 未來中國如何解決養老問題
沒填投保單?
這個情況應該是沒有的,保險合同的成立第一步驟就是要投保人先填寫投保單。然後投保單上交公司由核保部門核保,核保通過後從銀行賬戶扣費,保險合同正式成立。然後正式保單會下發到業務員手裡,再交到客戶手中,客戶填寫回執單後交回公司,整個流程結束。此時客戶開始有10日的猶豫期,猶豫期可無條件退保,保險公司須全額退還保費。
如果說你爸爸是在銀行里買的話,那麼在銀行也會填寫一些相關的文件的。因為銀保產品一般偏重理財型的,保障方面的基本上是保意外身故的,所以很多客戶都免體檢的。如果想退保的話,既然他只有一個收據,那麼你就拿著收據去退好了。如果說什麼都沒有填過,就交了保費了,而且只給了手寫的收據,那麼估計你爸爸是被騙了,建議報警去了。
⑨ 怎麼解決中國的養老問題
近來,關於「延遲退休」、「養老基金入不敷出」、「養老金虧空」的話題不斷。人保部官員放風「要延遲退休」,引起全社會廣泛討論與爭議。 值得一提的是,前些年在一直大力宣傳和鼓吹計劃生育的時候,口口聲聲說:「養兒養女都一樣」、「獨生子女好」、「國家包養老,養老不用兒」。剛剛不過幾年,就變成了「國家養老不能持續」、「養老基金入不敷出」、「必須延遲退休」了。這豈不可笑?當政者簡直是拿國策當兒戲,耍國人玩。 討論養老金的問題其實不是問題,也就是偽命題。真正是問題的是國家的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如果中國沒有這么多的公務員、如果公務員都和企業職工同樣繳納社保、如果中國的公務員沒有比普通企業職工高很多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優厚得多的退休金待遇、如果社保基金管理沒有那麼多的漏洞和腐敗,社保基金和養老基金還會有數萬億元的虧空嗎?還用得著擔心無力支付養老金嗎? 中國真的非常奇怪,問題明明不在養老金本身卻偏要去摳養老金的問題,這無異於緣木求魚。不從制度上著力解決實在是舍本求末。主張或者討論「延遲退休」的中國官員以及眾多學者實在可笑! 我三年前寫過文章,論述過建立中國新型養老制度的重大意義和可行性。今天不妨再次重申: 第一、建立國家統籌養老基金。國家統籌養老基金來源:一、中央政府每年從國稅中提取恰當的比例建立和補充國家統籌養老基金(我個人認為以10%-15%比較合適);二、加強央企紅利收繳,每年從央企紅利中提取30%-40%;三、出賣國有企業資產與股份。 第二、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建立地方政府養老基金。地方政府養老基金來源:一、地方政府每年從地方稅收中提取恰當的比例建立於補充國家統籌養老基金(我個人認為以10%-15%比較合適);二、加強地方國企紅利收繳,每年從地方國企紅利中提取30%-40%;三、出賣地方國有企業資產與股份。 第三、建立企業員工退休個人賬戶制度。設立包括國家統籌養老基金個人賬戶(25%)、地方政府養老基金個人賬戶(25%)、企業年金個人賬戶(25%)和個人繳費養老賬戶(25%)相結合的方式。 第四、建立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個人賬戶制度。包括兩類:一、非中央級別機關工作人員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設立包括國家統籌養老基金個人賬戶(33%)、地方政府養老基金個人賬戶(33%)、個人繳費養老賬戶(34%)相結合的方式;二、中央級別機關工作人員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設立包括國家統籌養老基金個人賬戶(66%)、個人繳費養老賬戶(34%)相結合的方式。 第五、取消退休金雙軌制,實行全國統一工資級別與退休金級別。 第六、對於因病或意外死亡而尚未領回個人賬戶總額的差額部分由其法定繼承人繼承。既可以一次性結算清戶,也可以轉移至繼承人個人繳費賬戶。 第七、對於養老基金的管理和運作嚴格立法,實行管理人與責任連帶人終生追責制度,杜絕黑箱操作與腐敗發生。 中國只要按照我提出的方案來實施,就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養老基金入不敷出的難題。 面對養老金的困境,現在相關管理部門和部分學者談論「延遲退休」無異於舍本求末、緣木求魚。
⑩ 面對全球人口老齡化,針對中國實際情況,如何有效解決養老問題
社會面向老年人口提出了「9073」式的養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的養老難問題。
90%的居家養老,7%的社區養老,3%的養老機構養老子女方面。子女應該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後悔不已。企業方面。應該遵守國家出台的「孝老假」「敬老假」針對於獨生子女而言酌情寬松幾天。
當前社會的各類福利保障雖有提高,但針對於老年人的保障還是不夠完善。例如:看病難,看病貴,進口葯物不報銷等問題。
(10)中國式養老如何破局擴展閱讀:
有效解決養老問題介紹如下:
居家養老由於其獨到的優勢而不斷被人們認識並接受,正逐漸成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和發展趨勢的養老模式。但居家養老的實施也面臨了一些問題:居家老人情況監控不到位,無法及時監護和預警;
周邊服務網路不健全,無法真正幫助老人全面照顧生活;數據沒有與醫療系統打通,不能做到醫養結合等。對涉老信息自動監測、預警甚至主動處置,使這些技術實現與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個性化智能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