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船的發展歷史
經歷了四個時代:舟筏時代、帆船時代、蒸汽機船時代和柴油機船時代。
1、舟筏時代→獨木舟→筏→木板船→槳、篙和櫓→帆船時代→地中海的古帆船→北歐和西歐帆船→飛剪式帆船→中國帆船→蒸汽機船時代→早期的蒸汽機船→「大東方」號蒸汽機船→蒸汽機船的完善→汽輪機船、柴油機船的問世→油船和散貨船的出現→大型遠洋客船的興起→柴油機船時代
2、船舶大型化→船舶專業化→船舶高速化→船舶自動化→船舶內燃機化
部分船介紹:
1、舟筏時代
人類以舟筏作為運輸、狩獵和捕魚的工具,至少起源於石器時代。中國1956年在浙江出土的古代木槳,據鑒定是四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遺物。說明舟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年代。
2、帆船時代
據記載,遠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就有了帆船。中國使用帆船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從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是帆船發展的鼎盛時期。15世紀初中國航海家鄭和遠航東非,15世紀末C.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他們的船隊都是由帆船組成的。
在帆船發展史中,地中海沿岸地區、北歐西歐地區和中國都曾作出重大貢獻。19世紀中葉美國的飛剪式快速帆船,則是帆船發展史上的最後一個高潮。不同地區的帆船,在結構、形式和帆具等方面各有特色。
3、蒸汽機船時代
18世紀蒸汽機發明後,許多人都試圖將蒸汽機用於船上。1807年,美國人R.富爾頓首次在「克萊蒙脫」號船上用蒸汽機驅動裝在兩舷的明輪,在哈德遜河上航行成功。從此機械力開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4、柴油機船時代
柴油機船問世後,發展很快,逐漸取代了蒸汽機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工業化國家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國際貿易的空前興旺,中東等地石油的大量開發,促使運輸船舶迅速發展。
『貳』 中國的船是誰發明出來的
偉大的勞動人民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出獨木舟的國家之一,並利用獨木舟和槳渡海。獨木舟就是把原木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簡單的船,是由筏演變而來的。雖然這種進化過程極其緩慢,但在船舶技術發展史上,卻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獨木舟需要較先進的生產工具,依據一定的工藝過程來製造,製造技術比筏要難的多、其本身的技術也比筏先進得多,它已經具備了船的雛形。
在中國,商代已造出有艙的木板船,漢代的造船技術更為進步,船上除槳外,還有錨、舵。
唐代,李皋發明了利用車輪代替櫓、槳劃行的車船、槳劃行的車船。
宋代,船普遍使用羅盤針(指南針),並有了避免觸礁沉沒的隔水艙。同時,還出現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紀,中國的帆船已成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適航性最優越的船舶。中國古代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叄』 船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船是由人類在遠古時期的祖先發明的,因為時間太過久遠,現代人們難以找到遠古遺留下來的船隻,所以世界上最早的船是誰發明的,我們無從得知。
但是,人類自產生文明以來,就有記錄歷史的好習慣。通過查詢歷史記錄,我們可以明確知道,最早的蒸汽輪船是法國的喬弗萊發明的。而早在中國唐朝,一個名叫李皋的人就發明了車輪船。
人類文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前進。1769年,法國名為喬弗萊的發明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提供動力的輪船,也就是蒸汽輪船。從這一刻開始,輪船的動力來源漸漸走出「依靠人力」的限制,真正進入工業時代。
『肆』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輪船出現在什麼時候
中國直到近代被迫打開大門,實行洋務運動之後,才出現了輪船。
黃鵠號長十七米,重二十五噸。因為當時還沒有發明內燃機,所以世界上的所有輪船都是蒸汽船。所以黃鵠號也不例外,只是相比於外國的鐵甲艦而言,黃鵠號除了內核用了蒸汽機,船體基本上還是木製的。但是航速已經能夠趕上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
黃鵠號整個鑄造過程中,只向歐洲購買過蒸汽內核和中軸,其餘部分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和安裝完成,並沒有外國人參與,雖然比歐洲國家的火輪船晚了很多。但是他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艘輪船,是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代表性作品,具有非凡的意義。
『伍』 船的來歷
船的由來是古時候人們為了過河最開始的木板慢慢的變成現在船的樣子。古時候運輸用的船是木頭製作的發展到現在現代工業的進步造船材料質量都有著顯著的提高。
人類是在遠古發現木頭或捆紮起來的蘆葦能浮在水上推動的。但是幾乎沒有遠古的船隻遺留下來。在英國約克郡斯塔卡爾的一個泥炭沼澤里,發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槳。這支槳一定是用來劃一種中間掏空的獨木舟的。
在荷蘭的佩塞發現了一隻這樣的獨木舟,其年代約為公元前6300年。這種獨木舟用燧石制的工具挖成,可以做得相當大。
在英國林肯郡的布里格發現的一隻獨木舟,競長達16米,寬1.5米。早期的埃及人和美索不達米亞人則可能是用蘆葦造船,在蘆葦上塗—層瀝青或樹脂,便可在河流或運河上航行。
(5)中國古代船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公元前3000年就使用帶帆的蘆葦船了,公元前2000年就出現了可能有龍骨的木船:這兩種船一定是地中海東部的各族人民(例如克里特人)進行貿易的重要運輸工具。篙或槳肯定早於櫓,但是用篙或格來行船並不令人滿意。
傳說中的巴比倫英雄吉爾加麥西在企圖飄洋過海時,遇到在死水處擺渡的人要他製作一根18英尺長的篙,可是他把120根這樣長的篙接起來也撐不到海底。
於是吉爾加麥西便「脫掉身上的衣服,舉起雙臂當桅桿,用衣服作帆」,站在船上隨風飄去。不需要活動槳和因定舵的復雜系統的另外兩種船出現得很早,而且流傳到了現在。一種是愛爾蘭人的柳條舟——船用柳條編成,蒙上獸皮,然後再塗上柏油。
另一種簡單得多的船是充氣的動物皮,見於古代的浮雕,聰明的亞述兵士就帶著裝備乘這種船過河。象5000年前尼羅河上用蘆葦船一樣,如今近東還有人乘這種用動物皮製作的船過河。
希臘時代出現了兩種海船:今種是又大又結實卻有些笨的商船;一種是輕便得多的戰船,從公元前六世紀起,船頭上就有一個很大的金屬撞角。這種船用來運海軍,待兩只船一旦連結上,他們就在飄浮的「陸地」上展開戰斗。地中海地區各國的戰術,在2000年裡沒有什麼變化。
在1571年的勒頒多戰役中,西班牙、威尼斯和羅馬天主教各國的聯軍打敗了奧斯曼土耳其——這是最後一次利用槳船進行的重要戰役(雖然在200年後路易十四仍擁有這樣的戰船)。在勒頒多之役以前很久,斯堪的納維亞人就有行駛得很快的揚帆的戰船了。
一種新研製成功的,多桅、多層甲板和裝甲板厚的快速大帆船,使制海權從地中海轉移到了西北歐、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手裡。
『陸』 中國最早的船是由誰發明的
偉大的勞動人民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出獨木舟的國家之一,並利用獨木舟和槳渡海。獨木舟就是把原木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簡單的船,是由筏演變而來的。
雖然這種進化過程極其緩慢,但在船舶技術發展史上,卻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獨木舟需要較先進的生產工具,依據一定的工藝過程來製造,製造技術比筏要難的多、其本身的技術也比筏先進得多,它已經具備了船的雛形。
在中國,商代已造出有艙的木板船,漢代的造船技術更為進步,船上除槳外,還有錨、舵。
唐代,李皋發明了利用車輪代替櫓、槳劃行的車船、槳劃行的車船。
宋代,船普遍使用羅盤針(指南針),並有了避免觸礁沉沒的隔水艙。同時,還出現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
15世紀,中國的帆船已成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適航性最優越的船舶。中國古代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柒』 船的起源是中國嗎
舟船,是由原始的渡水浮具逐步演變而來的,具體的發明人目前尚未知道。人類的這一漫長歷史過程卻清楚地被記錄在古文獻中。《莊子•逍遙游》說:「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
我們從以上古文獻的記載中可以看到:「以匏濟水」、「始乘枰」、「變乘桴以造舟楫」,揭示的當是舟船最初發展的規律,即從「匏」到「桴」,再由「桴」到「舟」。任何事物的發展和演變,都要經歷漫長的過程。
(7)中國古代船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船的起源:在幾千年前,人們就發現過河困難的問題。若河淺和水流慢,人們就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們就無法過河。後來,一些人發現抱著樹枝或粗的樹干,就可以浮渡過河。於是,人們就開始有意識地把樹枝捆成一紮,做成木筏。或把粗樹干挖空,使它成為獨木舟就可以過河了。這就是船的雛形。
1、古代槳船
在後來,人們開始在船上裝上許多船槳,以此來為船隻提供動力,使其不用隨波逐流,便於控制船隻,使船隻更安全。
2、古代遠洋帆船
隨著人們的科技發展和貪婪的慾望,使人們開始了遠洋探險。在技術上,探險家們所使用的帆船比以前的人力多槳船先進多了。它裝上了高大的桅桿,桅桿上掛著大面積的帆布,使它能盡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的風能。這比起以前的船,速度更快,船身更大,更堅固,住在上面更舒適。它上面放置了大量的大炮,使它的攻擊力更強。
3、近代輪船
隨著人們步入工業時代,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英國人瓦特經過多年研究,廣泛吸取前人的經驗,製成了使用可靠的蒸汽機,並投入使用。那時有一位叫富爾頓的美國人,覺得用槳劃船會很累,而且效率不高,於是他就想用明輪來代替船槳。用蒸汽機驅動船隻。並於1870年在哈德遜河上成功地進行試航。這就是輪船的雛形。
1835年,英國人史密斯造了一艘裝有螺旋槳的船模型,引起了造船專家的注意。經研究發現,螺旋槳作為船的推進器比明輪力量大。於是裝明輪的輪船逐漸退出使用。但為了稱呼方便,裝螺旋槳的船還是叫輪船。
4、現代輪船
隨著人類的發展,現代的輪船已經不再用帆來輔助船航行,而且不再使用會嚴重污染環境而且效率低的蒸汽機,改用了柴油發動機。這是船的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現代的輪船不僅裝上了高效的柴油發動機,而且還裝上了雷達、聲納、無線電等先進設備,使船隻遠洋航行變得更加安全。
『捌』 輪船是怎麼來的
「輪船」一詞始於我國唐代,它的出現與船的動力改革有著密切的聯系。
蒸汽船是不用風帆而用蒸汽輪機做前進動力的船。蒸汽船使用的燃料是煤,蒸汽船外面有一個大輪子,所以也稱之為「輪船」。
中國人在南北朝時期,已發明了輪船。以船側輪子的轉動代替劃槳,以輪激水前進。在古代稱之為「車船」、「車輪軻」。在這里,輪便成為以連續運動代替間歇運動的機械。
據史料記載,祖沖之發明「千里船」,在建康(南京)新亭江試航,「日行百餘里」。可惜,祖沖之是否是以輪代槳作為動力機械,該記載並沒有明確指出。
中國唐代的李皋發明了「槳輪船」。他在船的舷側或艉部裝上帶有槳葉的槳輪,靠人力踩動槳輪軸,使輪軸上的槳葉撥水推動船體前進。因為這種船的槳輪下半部浸入水中,上半部分則露出水面,所以稱為「明輪船」或「輪船」,以便和人力劃槳的木船、風力推動的帆船相區別。
到了宋代,火葯與輪船,已成為兩項最重要的軍事武器。宋將韓世忠早在1129年鎮江黃天盪戰役中用飛輪八楫,踏車蹈回江面,有力打擊金人完顏亮;在採石磯戰役中,宋將虞允文的輪船戰艦使金兵「相顧駭愕」等史事,都是明證。隨著輪船製造技術的提高,船中槳輪數量也從2輪發展到4輪、8輪、20輪,甚至是32輪。
後來螺旋槳推進器取代了槳輪,「明輪船」被淘汰了。由於稱呼上的通俗和習慣,用螺旋槳推進的船仍稱為「輪船」,並沿用至今。
『玖』 中國古代的船的原型是什麼
易經中有:刳木為舟,剡木為楫,
可見原始的船就是掏開大木頭做成。
『拾』 船是誰發明的它的起源歷史
舟船,是由原始的渡水浮具逐步演變而來的,具體的發明人目前尚未知道。人類的這一漫長歷史過程卻清楚地被記錄在古文獻中。《莊子•逍遙游》說:「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
我們從以上古文獻的記載中可以看到:「以匏濟水」、「始乘枰」、「變乘桴以造舟楫」,揭示的當是舟船最初發展的規律,即從「匏」到「桴」,再由「桴」到「舟」。任何事物的發展和演變,都要經歷漫長的過程。
(10)中國古代船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船的起源:在幾千年前,人們就發現過河困難的問題。若河淺和水流慢,人們就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們就無法過河。後來,一些人發現抱著樹枝或粗的樹干,就可以浮渡過河。於是,人們就開始有意識地把樹枝捆成一紮,做成木筏。或把粗樹干挖空,使它成為獨木舟就可以過河了。這就是船的雛形。
1、古代槳船
在後來,人們開始在船上裝上許多船槳,以此來為船隻提供動力,使其不用隨波逐流,便於控制船隻,使船隻更安全。
2、古代遠洋帆船
隨著人們的科技發展和貪婪的慾望,使人們開始了遠洋探險。在技術上,探險家們所使用的帆船比以前的人力多槳船先進多了。它裝上了高大的桅桿,桅桿上掛著大面積的帆布,使它能盡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的風能。這比起以前的船,速度更快,船身更大,更堅固,住在上面更舒適。它上面放置了大量的大炮,使它的攻擊力更強。
3、近代輪船
隨著人們步入工業時代,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英國人瓦特經過多年研究,廣泛吸取前人的經驗,製成了使用可靠的蒸汽機,並投入使用。那時有一位叫富爾頓的美國人,覺得用槳劃船會很累,而且效率不高,於是他就想用明輪來代替船槳。用蒸汽機驅動船隻。並於1870年在哈德遜河上成功地進行試航。這就是輪船的雛形。
1835年,英國人史密斯造了一艘裝有螺旋槳的船模型,引起了造船專家的注意。經研究發現,螺旋槳作為船的推進器比明輪力量大。於是裝明輪的輪船逐漸退出使用。但為了稱呼方便,裝螺旋槳的船還是叫輪船。
4、現代輪船
隨著人類的發展,現代的輪船已經不再用帆來輔助船航行,而且不再使用會嚴重污染環境而且效率低的蒸汽機,改用了柴油發動機。這是船的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現代的輪船不僅裝上了高效的柴油發動機,而且還裝上了雷達、聲納、無線電等先進設備,使船隻遠洋航行變得更加安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