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希特勒對華態度是如何的
鮮為人知的希特勒中國情結:與中華民國關系很好。
希特勒在自傳中描述童年在維也納的生活時,曾經提到過,在自己貧困潦倒時受到過一家旅居奧地利的中國家庭的無私幫助,這個張姓(按原文的德語發音 CHEUNG諧譯,在英語中也可譯為"程")家庭曾無償的一次提供給他500奧地利帝國先令作為他的學費和生活費用,還常常邀請他到家裡吃飯留宿。當知道希特勒有很好的繪畫天分時,這個善良的中國家庭還主動幫他聯系了聞名的維也納大學,希望能資助他進入大學學習。他們的幫助是無私的,是讓人無法忘懷的。
希特勒曾在談起自己往事的時候感嘆道。後來希特勒掌權後合並了奧地利,但那時無論他用什麼方法都再也沒有找到過這家善良的恩人們。
床頭的孫子兵法和資治通鑒——希特勒對中國古兵法和書籍非常喜愛。
據他的隨行秘書說,經常可以在這位帝國元首的床頭看到德文版的中國書籍。希特勒在視察法國佔領區和訪問義大利時都曾隨身攜帶孫子兵法的簡譯本,他還經常挑燈夜讀並寫了大量的閱讀筆記。在任命隆美爾為陸軍元帥暨北非方面軍總司令時,他也曾送給這位名將一本帶有自己注釋的孫子兵法簡譯本,讓這位忠心的將領感激涕零。
喜歡中國茶葉——1943年希特勒在波蘭療養時曾收到一個商人進獻的極品中國茶葉,從此對中國茶情有獨鍾,雖然在公共場合為了保持日耳曼優秀傳統而飲用咖啡,但私底下大家都知道茶葉才是元首的最愛。因此也一度引起了一股中國風的盛行。英國的特情機構MI 6也曾策劃用攙入劇毒的極品中國茶葉對希特勒進行暗殺的行動,但最終被蓋世太保察覺並破壞。
Ⅱ 希特勒怎樣看待日本侵略中國
希特勒是人類的罪人,全世界人民都恨他。但如果你認真看過歷史,你就會說,所有國家的人都可以罵希特勒,唯有中國人應保持冷靜。因為二戰期間,希特勒罵所有國家都是劣等民族,唯有稱贊中華民族是優秀民族。
在對日本和中國的立場上,希特勒也曾表現出截然相反的態度,對日本極為鄙視,而對中國卻極為尊重。這裡面,既有國家歷史背景因素,也有希特勒個人因素。
希特勒早年在維也納闖盪時,生活窮困潦倒,沒有人願意幫他,而一個中國家庭卻無私地幫助他,這讓他終身難忘。這個中國家庭沒指望有什麼回報,但希特勒內心卻深深地感恩中國。
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之後,德國、英法、美國等大興種族歧視,有色人種被排斥到社會最底層。在提到中國人時,希特勒說:「中國人是特殊的、不同一般的有色人種,理應享受更多的權利。」在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上,希特勒為中國代表團承擔了全部費用。
蔣緯國和他的德國班主任
希特勒最喜歡喝中國茶葉,他身邊的人都知道。為此英國情報機構曾策劃用劇毒放入極品中國茶葉中暗殺希特勒,但沒有成功。在給一些一些重要將領的信箋中,希特勒曾提出了「二分天下」的設想。即以巴卡斯坦為界,西方為德意志第三帝國領土,東方為中華民國領土,全世界由德國和中國共同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暴發後,希特勒迫於義大利的壓力,不情願地與日本結盟。但在他心裡,對日本是極為至鄙視的。他覺得,日本一個彈丸小國掀不起大浪,幾個小矮子更統一不了東亞。在美因茨軍事基地視察時,希特勒曾對自己的秘書長阿姆施太朗說:「和這種國家結盟簡直是恥辱,他們只會在海邊打漁。」
日本侵略中國,希特勒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日本的做法非常愚蠢,就像一條蛇攻擊大象,遲早會被大象踩死。因此,日本侵華後,希特勒三次調停,但日本不聽勸告,希特勒只好作罷。
在在整個二戰期間,希特勒基本上是站在中國一邊,從1937年到1941年,希特勒的德國政府曾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一直到1941年德蘇爆發大戰後才中斷。特別是日軍攻陷南京後,希特勒秘密支援國民黨政府軍一大批德制武器,其中包括坦克和重型火炮。
孔祥熙和希特勒合影
而對於日本,希特勒則由當初鄙視升級為後來的痛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白熱化的時候,日本突然不自量力地偷襲美國珍珠港,更讓希特勒對日本鄙視上升為憤怒,他認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最愚蠢的行為,大罵「日本是沒吃飽鐵笨牛」。希特勒最不希望美國參戰,而日本之舉正好打破了希特勒的美夢,使二戰加速結束,也使納粹德國加速了滅亡。而德國納粹德國滅亡後,日本也跟著完蛋了,這也是希特勒早已料到的。他是被日本送進了鬼門關,估計在地獄里還得和東條英機大戰呢!
Ⅲ 希特勒是怎麼看待中國人的
希特勒曾說過中華民族,日爾曼民族以及猶太人是世界最偉大的3個民族,希特勒和蔣介石政府關系比較密切,一直援助蔣物資和軍械,並派遣參謀團到中國,蔣介石次子蔣煒國也到德國進修,受到希特勒多次接見,並在回國後組建中國納粹組織「藍衣社」,希特勒受到拿破崙思想影響,把中國當做東方沉睡的雄師,是一種既拉攏又防範的對待,不管其對待中國如何,多隻不過是其出與國家利益的考慮。
Ⅳ 請問希特勒是如何看待中國和中國人的
不是很清楚,不過在西特勒當政的時候幫助過中國訓練軍隊,抗日初期的2隻王派師就是德國人訓練的,不過政治的東西很難說是非,大家都是為了各自目的,誰都不幹凈,也就說不上對中國喜歡或不喜歡這么簡單了吧
Ⅳ 希特勒對中國的態度是怎麼樣的
希特勒對中國的看法不見得就比歐洲列強好到哪裡去,德國的一切援助背後都是利益在驅動。
中德兩國的軍事合作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鴉片戰爭開啟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為了遏制英國和日本在遠東地區的擴張,德國對晚清政府的洋務運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尤其是在北洋水師的建設上。
鴉片戰爭後不久,鐵血宰相俾斯麥通過色當戰役迫使拿破崙三世投降,完成了國家的統一,並迅速帶領德意志走向工業化。德國的自救自強深深的震撼到了中國,所以自晚清起,德國一直是中國改革派效仿的對象。
與中國交往
在三十年代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又讓德國經濟雪上加霜。德國迫切地希望能夠用先進的工業技術和武器裝備,換回豐富的工業和農業物資。無休止的軍閥混戰讓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軍備消費國,德國人很早就將一戰中淘汰的軍備運往中國。
北伐勝利後,中國在形勢上完成了統一,政治和經濟環境的穩定直接刺激了德國工業進入中國的渴望。正如德意志銀行行長施佩德所說的那樣:「只要對華貸款的問題一解決,德國失業現象中的大部分將隨著對華出口的突然增加而消失」。
同時為了避免重蹈一戰時國內出現資源恐慌的覆轍,德國在二戰前制定了《四年資源儲備規劃》。為了確保戰略物資獲取的持續和穩定,德國為中國提供了為期十年,總額高達一億馬克的無息貸款。中國每年可采購德國2千萬馬克的武器裝備,同時要償付1千萬馬克的農業和礦業物資。
需要指出的是德國與中國的軍事合作並不是簡單的武器換礦產。中國巨大的市場同樣也讓德國工業垂涎不已,法本、西門子、克虜伯等企業紛紛以技術、專利入股中國企業。如果是德國投資的中德合作企業,德方還會要求中方購買技術。
沒有任何政治附加條件,中國用市場換回了緊缺的資金和技術,多個兵工廠完成了現代化升級,西南的冶金、交通和機械製造也形成了完備的工業體系,為抗戰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德國憑借先進的技術,從中國市場中賺取了大量利潤。1938年,希特勒下令停止與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合作時,立刻遭到了軍界和工業界的強烈反對。希特勒被迫做出妥協,默許對華的合作藉助第三國繼續開展。
中德兩國的貿易合作實際上是由中國主動結束的,因為1941年,德國承認了日本扶持的汪偽政權。中國宣布與德國絕交,希特勒為了他的政治目的讓德國付出了數億馬克的損失。
Ⅵ 二戰時期德國元首希特勒對中國的看法是怎樣的
二戰時期希特勒瞧不起日本人,更瞧不起中國人。他對中國人抱著不屑一顧的態度。
Ⅶ 德國戰敗前,希特勒是怎樣評價中國與日本
德國戰敗前,希特勒是怎樣評價中國與日本(希特勒對中國有好感的具體原因你自己找吧)
希特勒預言中國和伊斯蘭世界會挑戰西方嗎?
希特勒的這個講話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先勝後敗和世界其他民族的突出表現嚴重地挑戰甚至動搖了他原來的種族主義的世界觀。雖然他仍然是一個種族主義者,種族仍然是他觀察世界的一個基點,但他原來的那個種族主義世界觀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對於日本和中國的評論可以稱之為對原來的種族主義理論的一種修正。世界上很多僵硬狹窄的意識形態和宗教教條都有類似的在現實面前不得不做出某種「修正主義」姿態的歷史,並出現變種。在這個簡短的「修正主義」版本中,至少德意志種族已不再獨霸最優秀種族的地位,一些原來被他認為第二流或者甚至不入流的民族現在可以和德意志平起平坐。
和這個「修正主義」種族觀的出現相聯系的是另一個很有意思的評論—「日本人、中國人和伊斯蘭民族將永遠比法國這樣的民族離我們更近,盡管我們和那個民族【指法國】血脈相連」。希特勒是說:法國也屬於雅利安人種,但現在看來,倒反而是和我們沒有種族血緣聯系的日本、中國和伊斯蘭世界將來會離我們更近。這就是說,種族雲雲,可能並不是德國區分敵友的最重要標准。
那麼,區分敵友的標準是什麼呢?希特勒並沒有繼續發揮。但他這段話中始終有一個沒有出現的主角,這就是西方。德國、俄國、日本、中國、伊斯蘭世界,所有這些國家和文明都是在「西方」這個巨大陰影的籠罩下被希特勒評論的。所謂「離我們更近」,顯然差不多就是「和我們站在一起」的意思。那麼,「我們」站在一起去面對是哪個「他者」呢?除了西方,恐怕不會有別的對象了吧?
但是,「西方」—至少就英國和法國而言—和德國是同屬雅利安人種的。那麼,如果把種族因素排除出去,納粹理論中剩下的,就是對自由主義、民主主義和個人主義這些「西方意識形態」的憎惡了。當時的日本,也是把這些「主義」當作洪水猛獸來拒絕和清除的,這充分表現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前文部省向全國學校發行的軍國主義愛國手冊《臣民之道》中(見作者「《臣民之道》—日本軍國主義簡明讀本」一文)。所以,希特勒所謂的「離我們更近」的意思,在納粹意識形態的框架下,比較合理的假設,就是對這些西方意識形態的共同的態度了。
希特勒說這些話後幾個月,日本戰敗,接受了民主改造,雖然不如德國徹底,但也算是進入了民主國家和西方陣營的行列,恐怕談不上「離我們很近」了。吊詭的是,當今世界上,確實是中國和伊斯蘭世界最不買「西方價值觀」的帳。當亨廷頓在「文明沖突論」中把儒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列為當代世界和西方文明格格不入甚至相沖突的兩大陣營時,很少有人會想到,在一定意義上,這樣的看法,希特勒可能已經說過了。
Ⅷ 拿破崙說中國人是睡獅,那希特勒怎麼看中國人呢
希特勒曾私下對自己的秘書長阿姆施太朗說過 "和日本結盟簡直是恥辱,他們只會在海邊打魚!"在他和一些重要將領的信箋中,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二分天下設想:以巴卡思坦(當時的波蘭東部和蘇聯的交接處)為界限,西方(歐洲,中東,北非,大西洋西岸)為德意志第三帝國領土,東方(亞洲,小亞西亞,印度,太平洋西岸)為中華民國領土.因此,盡管迫於義大利的壓力與日本結盟,但納粹德國對中國政府的態度一直都相當曖昧不明.甚至在得知南京淪陷後,德國還曾秘密支援了國軍一些包括I號坦克,sdk.222在內的德制武器.蔣介石與希特勒的書信來往一直到1941年,蔣在英美與日宣戰使中國被迫與德國宣戰後才停止。蔣的次子緯國是德軍中尉,1941年才返回中國。希特勒說:「中國人並不能等同於靼韃人和匈奴人,他們是特殊的人種,是有一些文明的人種。」
Ⅸ 日本質問德國為啥出售武器給中國,希特勒是怎樣回答的
二戰時,日本、德國、義大利簽訂了《軸心國家聯盟》,又叫《三國聯盟》,因此,日本和德國是盟國。
既然是盟國,兩國應當為了共同的利益而互相幫助才是。但是,在二戰時,德國卻出售武器給中國,而當時中國和日本正在打仗。
據二戰時的史料記載,當時德國與中國的關系,還算是比較友好的。特別是在希特勒上台之後,德國曾給過中國很多軍事援助,如武器裝備、軍事技術等。
此外,德國最中國最大的一個幫助,還是那些軍事專家和顧問人員,他們親赴中國,幫助中國進行戰略指導,對我國的最後的勝利,有著一定的幫助。
而比較理性一點的說法是,因為德國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長時間的戰爭,國內的經濟一度面臨「崩盤」。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才會選擇和當時的我國做生意,以此來賺取日後發動戰爭的資本。
所以,在面對日本的質問時,希特勒就用經濟利益來回答。
希特勒的一席話很好得反應出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也說出了其中的本質。
而日本在聽到這番話之後,啞口無言。畢竟,希特勒說的,都是真話,也是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