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養蜂怎麼入門
一、初學養蜂者怎樣購置蜂群?
首先同時購進兩個小群為宜。就氣候來講最好選在春季和秋季,並且氣溫在20—30℃之間的時候,此時外界氣候溫和,蜂群活動能力較強,豐富的蜜源植物開花,此時購買蜂群繁殖較快。初學養蜂者,由此開始邊學邊實踐,使知識在實踐中逐步得到鞏固,使蜂群在繁殖中逐步增加,為日後擴大養蜂打下堅定的基礎。
二、怎樣選購好的蜂群?
選購蜂群時,首先要作蜂箱外部觀察,如工蜂出入勤快,帶花粉回巢的工蜂比例大,一般是好的;開箱察看時,如蜜蜂安靜,不撲人,表示蜂群性情溫順,便於管理;工蜂體色新艷,封蓋子脾整齊,連成大片,表示蜂群健康;蜂王體壯,行動穩健,產卵整齊,動作迅速,全身密布絨毛,顏色鮮艷,說明蜂王年輕,體質好。此外,還要觀察老蜂與幼蜂,糖脾與子脾的比例,體色鮮艷,幼蜂與子蜂比例大的為好蜂群。此外剛開始學養蜂者,買蜂時最好要求帶一部分空的舊巢脾。
三、如何選擇理想的養蜂場地?
養蜂無論是定地飼養,轉地飼養,蜂群的繁殖和越冬等場地的選擇,都是養蜂生產成敗之關鍵。一個理想的養蜂場地,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是:蜜粉源豐富,水源良好,交通便利,地勢高燥,地形開闊,在半徑2—3公里內沒有其它蜂場,沒有農葯污染。如果定地飼養一定要選擇在陽光充足,正面有開闊的南麓山坡,北面有山擋住西北風,夏季又有南風吹達,正屬冬暖夏涼之地。同時還要考慮全年至少要有一種以上的主要蜜源和多種花期交錯的輔助蜜源,才可能保證蜂群的繁殖和獲得大量的蜂產品。但是如果蜂場高度集中,蜂群密度太大,即使蜜源條件再好,也難免產生「僧多粥少」的局面。因此,這些因素對於養蜂人來說是必須要考慮到的。此外,養蜂場的環境必須要安靜、清潔,不宜把蜂場設在靠近鐵路、牧場和蜜蜂敵害較多的地方,特別是農葯倉庫和蜂產品加工廠附近(因為加工蜂蜜時有大量蜜香飄出,引誘蜜蜂而至,易進難出,造成大量蜜蜂致死)。在山區養蜂,還應注意防洪和防火。
四、怎樣檢查蜂群?
隨著季節的變換和外界蜜源的交替,蜂群內部也就會發生著不同的變化。在春季分蜂熱產生之前和主要流蜜期的開始與結束,以及蜂群越冬前的准備等,都必須對蜂群進行仔細的檢查,以便更好地掌握蜂群情況,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根據不同情況,檢查可分為全面檢查、局部檢查和箱外觀察等三種方法。
1、全面檢查:對蜂箱各巢脾進行檢查,叫全面檢查。全面檢查應選擇風和日暖,氣溫在14℃以上的時候進行。檢查前須准備好應有的工具,檢查員一定只能站在蜂箱的側面,並背靠陽光。操作要細心,動作要穩、准、輕快。當蜂箱裝滿巢脾時,應先取第二脾,暫放蜂箱旁邊,或放在待用箱內,如沒滿脾的箱,只要將邊脾向箱邊推移。檢查各巢脾時,兩手緊握脾框的框耳,垂直提脾。先觀察巢脾一面,觀察時與眼睛保持約一尺遠的距離。看完一面後,再將上樑豎起,並以梁為軸向外轉半圈,然後兩手放平觀察另一面。觀察時要看蟲、卵、蜂、花粉和蜂王的情況。分蜂季節要看有無自然王台。放回巢脾時,要注意莫擠壓蜜蜂,蜂路寬窄要造當。
2、局部檢查:只需了解蜂的某些情況,或者在外界氣溫低又缺蜜源,而不宜作全面檢查時,只提少數巢脾進行檢查,叫局部檢查。檢查時如發現巢脾邊角有存蜜,說明不缺飼料;巢脾中間有新產的巢,說明有蜂王存在;巢脾上出現有新蠟,表示蜂群有修造巢脾能力。
3、箱外觀察:進行箱外觀察,可以通過巡視蜂箱,觀察蜜蜂在巢門口的活動來判斷蜂群情況。如採集蜂出入繁忙,採集量大,甚至有回巢落在踏板上並有啪啪響聲,這就表示進入大流蜜期;工蜂在巢門口來回爬行,顯得焦急不安,這可能失王的表現;如巢內發現不時爬出翅膀殘缺的幼蜂,是受蜂敵危害的象徵;箱內箱外經常發現蜘蛛和粉沫糞便,則有巢蟲危害象徵;不分氣候,蜜蜂隨時飛出巢外,而巢門前一、二米處發現有新死的蜂,搬起蜂箱又感覺很輕,則可能是巢內缺蜜。早春或越冬進行箱外觀察,對及時了解蜂群情況是很有必要。
五、養蜂應具備哪些主要用具?
養蜂用具包括:蜂箱、巢框、搖蜜機、巢礎、蜂帚、割蜜刀、起刮刀、移蟲針、蜂帽、噴煙壺等。
六、養蜂主要用具的用途
蜂箱:蜂箱是蜜蜂的巢穴,可防外界蜜蜂天敵的侵害和為蜜蜂避風擋雨、保溫;
巢框:是固定巢礎的外框;
巢礎:是用來誘導蜜蜂做巢房的模具;
巢房:是蜂王產卵和釀造蜂蜜的地方;
割蜜刀:取蜜時如果裝蜜的巢房已經封蓋,則需用割蜜刀割開巢房蓋,使蜜能搖出來。
割蜜機:用來搖取巢房內蜂蜜的工具;
蜂帚:取蜜時將巢脾上的蜜蜂掃落的工具;
起刮刀:是檢查、管理蜂箱時常用工具,用它可以撬動粘連的巢框,刮蜂膠、除贅脾和蠟屑,還能用來起 釘子和卡子;
蜂帽:開箱檢查、管理蜂群、取蜜時防止蜜蜂螫刺而佩戴的帽子;
移蟲針:遷移王台幼蟲的工具;
噴煙壺:開箱檢查、取蜜、收集野蜂群時遇到性情凶暴的蜂群時,一用來防止蜜蜂螫到而噴煙的工具。
七、養蜂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對於養蜂經驗欠缺的初學者來說,最容易造成養蜂失敗的原因是病蟲害。對於有經驗的養蜂者來講,放蜂場地的選擇失算、惡劣的氣候和意外事故,則是造成失敗的原因。
八、怎樣合並蜂群?
在某種情況下,往往出現蜂群強弱懸殊或失王現象,那就務必採取合並辦法來處理,但合並只能以弱並強或無王群並有王群,如果兩群蜂王諸在,務必先將較次的蜂王除掉,然後再並。在大流蜜期和早春蜂群定地陳列時,以及晚秋冬前,可直接合並法;合並時,選擇一個傍晚時間,將無王群的蜂連脾放進有王群的蜂箱邊,使兩群相隔一寸距離,再全部噴灑一次蜜酒溶液,使兩箱氣味一致,第二天再將巢脾靠攏,這時若無爭斗現象,合並就算成功。
為了安全可靠,一般可取間接合並法,即在合並前,用鐵紗板隔離放在一起,經過一晝夜,當兩群蜂氣味一致時,撤除鐵紗板合並,也可用報紙代替鐵紗(報紙上打些小孔),讓蜂將報紙咬通,自然合並。
如果失王時間較長的蜂群要先補一、二框封蓋子脾,然後再合並,效果更佳
B. 怎麼和中國養蜂研究所取到聯系
網路農林衛視專網
C. 蜜蜂養殖技術
春繁期,將每兩個蜂箱並列放在一起,在無風的傍晚,給每群蜂喂糖水(蔗糖:水=1:1)或兌水蜂蜜250~300ml,2小時後,待蜜蜂興奮散團,箱內溫度升高,即可進行抖蜂緊脾。
緊脾時,只選留1張脾即可,多餘的脾全部提出,能促使蜂王快速產卵。這樣可防止早春低溫多寒潮的襲擊,使產卵圈不受凍,蜂子健康發育,同時也使一部分蜜蜂得以休息,延長壽命。
將緊脾後的1張脾放在蜂箱中央,此時蜂足以保護巢脾。靠近鄰箱的一側放1隔板,另一側放1隔板,板外再放保溫物。箱外保溫的做法是:箱底墊草,兩蜂箱之間填雜草,用塑料布防濕保溫,在陰雨天或較冷的傍晚,用塑料布將蜂箱全部覆蓋,謹防堵死巢門。傍晚視氣溫隋況,可關閉巢門。
(3)如何加入中國養蜂技術擴展閱讀:
蜜蜂的主要分類:
1、中華蜜蜂
軀體較小,頭胸部呈黑色,蜂王體長17.5mm左右,體色呈黑色或棕紅色,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黃色絨毛。工蜂體長11mm左右,喙長5mm左右,腹節背板呈黑色,有褐黃色環,處於高緯度、高山區的中蜂腹部色澤偏黑。
2、義大利蜜蜂
體形較黑蜂小,腹部細長,吻較長,因此可利用它為紅三葉草授粉。腹板幾丁質顏色鮮明,腹節背板第2~4節的前部具黃色環帶。性情溫順,在提脾檢查時,能保持安靜。抗病力弱,對蜂蟎的抵抗力弱。
3、卡尼鄂拉蜜蜂
大小和體形與意蜂相似,腹部細長,腹板呈黑色,腹部背板第2~3節通常有棕色斑,少數個體具紅棕色環帶,幾丁質黑色,覆毛短而密,體表絨毛灰色,雄蜂絨毛灰至灰棕色,吻長與喙長均6.6mm左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蜜蜂
D. 怎樣養蜂。
目前,養蜂業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它不僅有著良好的社會效益,而且也有著較好的經濟效益。怎樣才能養好蜜蜂呢?就我個人的一些經驗介紹如下,供蜜蜂初養者參考。
一、認識蜂業
(1)投資與收入:初養蜂者要去向周圍養蜂前輩了解,養一群蜂要投資多少,又能有多少收入;一個人能養多少群蜂;豐年與次年收入相差多大,風險系數又有多高等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2)蜂業動態:從宏觀上了解中國蜂業的現狀秘未來,認清中國蜂業的優勢與不足,結合自身條件,刻苦鑽研,爭取為中國蜂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蜂場選擇
(1)地理位置及環境:意蜂養殖只適於海拔600m左右,避開污染嚴重、噪音較多的地方。還要給蜜蜂創造一個空腹上飛、飽肚下飛的採集環境,選擇光照充足、清靜避北風的優良場所放養。
(2)蜜粉源調查:購蜂之前,還有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蜂場周圍有沒有兩個以上的主要蜜源,並且要求長年有輔助的蜜粉源,因為只有良好的輔助蜜粉源才能保證蜂群的正常繁養。
三、備好蜂具,購蜂學藝
(1)養蜂用具:養蜂用具大到蜂箱、巢框、繼箱等,小到起刮刀、鑷子、移蟲針,都要在購蜂之前備好,以解用時之急。有關用具及其規格在《養蜂手冊》一書上有詳述。
(2)購蜂:先要定其品種,是養漿蜂還是糖蜂,然後根據自己的家庭勞力具體情況確定所購群數。
(3)學藝:養蜂關鍵是技術,怎樣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養蜂技術。本人總結的一條捷徑就是:在哪家蜂場購蜂,就在哪家蜂場帶蜂學藝。因為養蜂技術中的許多環節,不但要知其理論,更要著重實踐。帶蜂學藝不但可以進行大量而直觀的實際操作,更能在養蜂技師的指導下把所購蜂群繁養好,盡量讓初養者少走或不走彎路。
E. 我是以養蜂為職業的農民,想多掌握一些有關養蜂的技術,請問怎樣才能加入養蜂協會
自己過來找協會里的師傅,並跟著他學習一段時間。具體的入會手續比較簡單。對於養蜂戶個人來說,只要本人到蜂業協會來辦一個會員證,並交納會費,即可成為會員
F. 養蜂有什麼好處
蜜蜂為植物進行授粉,維持生態平衡,維持植物種類的多樣性,同時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蜜蜂還提供蜂蜜、蜂膠、蜂王漿等蜂產品,為各項工業、民用等產品提供基礎原材料,保證國民身體健康。
養蜂的好處養蜂不受城鄉限制,不佔用耕地,沒有公害,可以有效改善生態,而且蜂產品價值穩定,可以明顯增加蜂農的收入,是農民致富的好門路。
一群蜂一年內可產蜜20~30千克,蜂王漿數千克,產蜂蠟0.25千克以上,收入勝過一頭大肥豬。一個勞動力能養蜂50~100群,收入相當可觀。
G. 在哪能學習養蜂技術
養蜂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其技術要點如下:
(一)場地選擇
場地周圍2.5公里半徑范圍內應有充足的主要蜜粉源和輔助蜜粉源,且主輔蜜粉源應搭配適宜。場地宜選擇南向近山坡地,陽光充足,背有高山為屏,上有自然遮蔭,夏季通南風,冬季阻北風,且土質肥沃,蜜源植物生長旺盛,花期長,水量充足,交通較便利。
(二)蜂群的選購
1.購買時間:北方宜在4~5月份,此時正當蜂群繁殖期,挑選比較穩定,且外界環境好,飼養易成功。
2.挑選方法:在巢門口觀察,如工蜂出入勤奮,採集蜂帶花粉比例較多的,一般是有生氣的好群。再開箱檢查,如工蜂安靜不驚慌,說明性情溫順;如蜂王體大、足粗、身高、胸寬、腹部長而豐滿、全身密披絨毛、產卵靈活迅速而不驚慌,說明蜂王年輕健壯,產卵力強。
3.蜂群的排列:依場地大小、養蜂多少和季節情況而定。有四種排列方式:單箱排列、雙箱排列、交錯排列、三箱排列。
(三)飼養
1.補助飼養:即在蜜源缺乏時所進行的人工飼喂。其方法有:①補飼蜂蜜。可用蜂蜜加溫水二成稀釋(結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釋後的蜂蜜,可採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飼養器內飼喂蜜蜂。②補飼糖漿。糖漿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經加熱充分溶解後涼至微溫,最好在糖漿中加入0.1%的檸檬酸,以利於消化和吸收,此時不宜用紅糖。
2.獎勵飼養: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產期所進行的人工飼喂,一般給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漿,早春時隔日1次,以後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時間從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為止。每框蜂每次獎勵50~100克糖漿即可。
3.飼喂花粉:目的是補充蛋白質飼料。在越冬後期及早春,補給前一年秋季保存下來的花粉,也可用黃豆粉代替。飼喂方法如下:①液喂。將花粉加糖漿10倍,煮沸,待涼後放入飼養器內飼喂。②餅喂。將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漿,充分攪拌均勻,做成餅狀,外包塑料紙,兩端開口,置於框樑上供蜜蜂採食。遇寒流時,經常採用此法。
4.飼喂水分及鹽類:一般每個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飼養器內盛水或在紗蓋上放濕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漿中加入1%的食鹽。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進蜜蜂飛翔排泄。巢中央溫度提高到33~35℃,有足夠的蜜粉源或獎勵飼養,及時打開箱蓋和保溫物,使其出巢飛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溫。排泄後即進入繁殖期,須人工保溫,緊縮蜂巢,密集群勢。多群同箱飼養,箱內、外保溫,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調整和組織好采蜜群。②保持強群采蜜。控制蜂王產卵,可用隔王板將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區或巢箱中。斷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從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張巢脾帶蜂另組小群,第二天給采蜜群誘入一個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產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對於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應創造條件,促使群勢迅速發展。在適當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補充群勢。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換老劣王。②培育適齡的越冬蜂。適齡越冬蜂是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僅進行過二三次排泄飛翔,沒有做過哺育和採集工作,未分泌過王漿的幼蜂。為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須控制流蜜期以後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蜂群的群勢。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一定時候迫使蜂王停止產卵。③適時早斷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後期,先採取蜜粉壓脾,用蜂蜜澆2~3次,這樣蜂王就會停產,同時將蜂群搬到陰冷的地方,將蜂略擴大1倍,並從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溫物,即可提早斷子。
4.冬季管理:①調節巢門。巢門高6~7毫米,寬60~70毫米為宜。②防蜂蜜結晶。加強保溫,或由巢門向箱內塞一些濕棉花球,以減少通風。③北方室內越冬。應在水結冰、大地未積雪之前入室,入室時,蜂箱在室內應離牆20厘米,第一層離地40厘米。室溫保持在0~2℃,濕度保持在75%~80%之間。
H. 如果想要養蜂,有什麼養蜂最佳的技術推薦的
一、收蜂技術
收蜂是養蜂必不可少的技術之一,在養蜂生產中經常需要用到,尤其是發展中蜂養殖時更為重要,事實上很多人飼養中蜂都是從收捕野生中蜂群開始的,而大多數野生中蜂群都築巢在樹洞、石洞等隱蔽的地方,這就需要養蜂人能將其收捕回來,同時在蜂群自然分蜂時也要求養蜂人能將分出去的蜂群收回來。
二、分蜂技術
分蜂是蜜蜂擴大種群數量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兩種,小規模中蜂養殖一般是讓蜂群自然分蜂,意蜂養殖和大規模中蜂養殖多採用人工分蜂,採用自然分蜂時養蜂人要知曉分蜂的大致時間也便及時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則需要養蜂人具備一定的分蜂技術,否則極有可能導致分蜂失敗。
六、防病技術
蜜蜂的疾病雖然相對來說比較少,但一旦發病處理起來則極為麻煩,稍不留神便可能導致全群覆滅甚至波及全場,很多養蜂新手對蜂病防治不注意導致蜜蜂整箱整箱的死亡,從而造成極大的損失,同時蜜蜂在自然界的天敵也非常多,其中最為常見的便是胡蜂(馬蜂),幾只金環胡蜂便能夠毀滅一個蜂群。
總結:養蜂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新手建議前期以不超過10群為宜,同時要一步一步的摸索學習,多和專業的養蜂人交流學習,等具備一定的養蜂技術後再進行大規模養殖,切勿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I. 怎樣才能成為養蜂的行家
養蜂是涉及面較廣的養殖業,它不同於畜牧的其它養殖業。它不僅僅需要掌握好養殖技術,預防控制蜜蜂的各種疾病,養好蜂群,而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蜜蜂的生物學特性、氣候條件和外界蜜粉源情況,結合蜜源,有計劃地養好蜂,這樣才會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要成為養蜂的行家,就要做到「知蜂」,「知術」,「知天」。所謂「知蜂」,就是了解蜜蜂的生物學習性;「知術」,就是要了解蜜蜂的飼養技術、疾病防治技術及養蜂用具的簡單製作、維修及使用技術。「知天」,就是要了解養蜂所需的客觀環境及所利用蜜源的物候學特點。蜜蜂生物學特性、客觀環境中蜜源物候特點,是客觀存在的,或者說是「天」定的,它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養蜂者只有去充分地認識它,才能有效地利用它。
蜜蜂飼養技術,疾病防治技術及蜂具的製作、維修、使用技術,是人為可學會的,其掌握程度取決於人為的努力程度。
一個成功的養蜂人,就是盡可能努力完整地掌握了養蜂的知識和技術,又了解了養蜂環境的蜜粉源物候特點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蜂群和蜜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人,也就是努力做到了「知蜂」、「知術」、「知天」,並把它們完整地結合在一起,靈活地加以運用的人。
J. 養蜂的技術
養蜂的技術 養蜂是我國的一項傳統副業。它投資小、發展快、收益大,又不佔耕地。蜂蜜用途廣泛,經濟價值高。蜜蜂授粉,能顯著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因此,發展養蜂生產大有可為。 (一)種蜂的選擇 我國飼養的蜜蜂有中國蜂和西方蜂兩種。種蜂宜在繁殖期挑選,南方上半年在2—3月份,下半年在9~10月份,北方在4~5月份。種蜂.選擇的條件是:出入勤奮,巢內有3~4框以上的蜂數,幼蜂和子脾封蓋整齊,貯蜜多。蜂王體大,全身密披絨毛,腹部修長豐滿,產卵數多,巢脾整齊接近滿框,雄蜂房少。意蜂每群應有10框巢脾。 (二)蜂場的選擇 蜂場周圍有豐富的蜜粉源,如大田作物的油菜、紫雲英、苕子、芝麻、向日葵、棉花·、蕎麥等:果樹的柑橘、荔枝、龍眼、柿、棗、枇杷等,屑大田作物蜜源,每個采蜂群要有3~6畝的蜜源作物面積,冬暖夏涼,不受牲畜、化工廠及農葯等的影響。 (三)養蜂用具 10框標准蜂箱,箱內放置10個445×235mm的巢框,16框卧式蜂箱,適於轉地飼養,高窄式蜂箱是飼養中蜂的一種改良式蜂箱。管理蜂群的用具有:面網、噴煙器、釘錘、起刮刀、蜂掃、隔王板。取蜜用具有:割蜜刀、搖蜜機,生產王漿用具有:王漿框、蜂棒、移蟲針。此外,還有巢礎、巢礎機、雄蜂捕殺器、盜蜂預防器、花粉收集器、飼喂器、脫蜂器、王台保護圈和蜂王籠等。 (四)蜂群的一般管理 1.蜂群的檢查:全面檢查包括:蜂王的有無、蜂量、粉蜜貯存、子脾(卵、蟲、蛹)的消長及有無病蟲害等。在轉運前後均須進行全面檢查,平時只要對個別有疑慮的蜂群進行檢查。檢查蜂群應在20℃以上進行。春秋季節,宜在中午檢查:夏天炎熱季節,宜在早、晚檢查。 2.蜂場的安置:蜂場應設置在背風向陽、地勢高燥、無雜訊和無家畜來往的地方。義大利蜂可以集體排放數引,而中蜂要散安放。巢門不能同一個方向。轉地的中蜂,到達目的地後,應先灑水。蜜蜂群的位置放妥後,不能隨意改動。如果需要遷移時(50m內),應逐日將蜂箱向前或向後移動,每次移1m。若作長距離的遷多,暫養個把月,再遷預定位置。高溫季節運蜂,要保持群內有充分的空間(脾多於蜂),適當給水(灌水脾)。裝運宜在晚上進行。移運在3天以上,應在運蜂1天後,卸車放蜂1次,讓蜜蜂活動5小時晚上再裝運至目的地。 3.巢脾的築造:若外界蜜源較多,蜂群發展較快,應著手築造巢脾。宜採用小群(5框群)和自然分蜂群造脾。大流蜜到來之前,可利用大群造脾,大流蜜開始後,應立即停止造脾,轉入王漿,蜂蜜的生產。添加巢礎,位置應插入蜜脾和小幼蟲脾之間。新脾要隨即抽出再加新巢礎進去。當1箱造好3張新脾時要停止造脾,將新脾加入分蜂群和新王群中產卵,老脾貯蜜。 4.蜂群的合並:冬、春季節,弱小的蜂群無禦寒和繁殖能力,須將兩群或多群蜂合並。大流蜜期為奪高產,把中等群合並,形成強大的群勢進行王漿和蜂蜜的生產。蜂群失王或蜂王老化時,也必須與產卵力強的蜂群合並。 5.盜蜂的預防及制止:盜蜂是飛向它群箱內抱食蜂蜜的蜜群,常在秋天發生。當盜蜂剛發生時,應立即將被盜群的巢門縮小,或用稻草覆蓋蜂箱,虛掩巢門。或將盜群移開原位3—5m,原位放上1隻空箱,經1—2天後,把盜群遷還原位,或立即將蜂群運至8km以外停放。 6.工蜂產卵的處理:工蜂失王3~5天,意蜂2~3周後,少數工蜂可產未受精卵。發現工蜂。產卵,應及早引入一個成熟的王台或老王到群內,也可將他群的小幼蟲脾調入1~2張,讓其做部分急造王台。有了王台,工蜂產卵會立即停止。 7.逃群的處理:蜂群的逃跑主要是外界的騷擾和內部缺蜜、盜蜂、病蟲害的侵犯以及自然王台的出現所致。發生蜂群逃遁時,當工蜂尚未大量出巢離飛或蜂王未起飛時,應立即將箱蓋啟開,換上紗蓋,並噴上冷水使蜂群安靜下來,然後檢查逃跑的原因,並立即處理。若逃群離巢遠逃,應待蜂團落定後,用有幼蟲的巢脾收集進箱。 (五)春夏季主要蜜源期的蜂群管理 1.春季油菜開花初期、紅花期的蜂群管理:在油菜開花初期,應選哨暖天進行蜂群的檢查和整頓,抽掉無蜂;少蜂、雄蜂多的巢脾和霉濕的蜜脾並把脾間縮小到9mm,為蜂王產卵、擴大子脾面積創造條件。不足一脾的群,應合並。為了多保存蜂王,可將弱小群組成雙王群,以利蜂,群發展和保溫。蜂王產卵時,要加強巢內、外的保溫。晴天(不低於14℃)還應把巢箱內的保溫物取出曝曬,以消滅黴菌和驅除濕氣。箱體外面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覆蓋。根據氣溫的高低,要隨時調節巢門大小。缺蜜時,應加巢脾,可在上午11B寸至下午3時(不低於14℃)換上貯備的巢脾,也可把蜜液微熱灌於巢脾兩面,隨後加入箱內,供蜂食用。在蜜脾或換脾工作無法進行時,可將溶化好的蜂蜜或白糖,泡入飼喂器從,置於箱內的保溫稻草上,並放一些短草或木片懸浮,以免蜂採食時淹死。油采開花初期,不論群內存蜜豐歉,均需飼喂稀蜜水,濃度為40~50%,以刺激蜂王產卵和促進工蜂內勤工作。7框以下,每箱每次喂0.25kg:8框以上,每框每次喂0.5kg。整個花期均要飼喂。當巢內花粉消耗殆盡時,應給予補喂。可用脫脂大豆粉、食母生粉、紅薯粉、脫脂奶粉等與蜜汁摻合濕潤,然後塗於空巢房內或置於飼喂器中,或在巢箱底上墊上1張紙,把代用花粉撒於紙上供蜜蜂採食。油菜後期、紅花初期,應培養蜂王。如3月1日養王、10日分蜂、20日前處女王可交尾成功,月底可產卵2—3脾。蜂群在恢復期內應做到蜂多於脾,若封蓋蜜圍子圈時,可用刀削除蠟蓋讓蜂搬移打掃,便於蜂王產卵。當子圈邊沿被蜜壓縮時,宜將少量的成熟子脾抽出搖取邊蜜以擴大子脾面積。當蜂群進入增殖期,應及時添加無雄蜂房的優質空脾,使蜂群迅速繁殖。箱內(或巢門口)、箱外應設置喂水器,水中加入0.5~1%的食鹽,供蜜蜂採食。當蜂群進入紅花期,外面有良好蜜源時,應多造新脾更換老劣巢睥,以刊新王群的使用和大流蜜期有足夠的空脾貯蜜。紅花草盛開時期,蜂群由迅速增長進入新蜂積累期,氣候穩一時,應抓緊生產王漿和蜂蜜,以避免分蜂現象。當新王產卵滿一脾且又封蓋時,應從強群中抽取成熟的封蓋子脾帶幼蜂加入新王群內,促使蜂王大量產卵。 2.夏季山烏桕花期蜂群的管理:山烏桕的開花期自6月初至7月上旬:大流蜜期在6月中旬至6月下旬,約20~25天。此時正是盛夏,除了添加空框箱外,還應將青草或樹皮覆蓋於蜂箱上遮蔭。同時,還可用清水噴灑在蜂箱上或巢門前,降低巢外溫度。最好把蜂箱放在樹下,減少太陽直射。在蜂場上也要設置水盆,內盛0.5%的鹽水,供蜜蜂採食。山烏桕大量流蜜時,一框蜂能取蜜4~5kg,最多可達10kg。這時應在早上7時以前搖蜜。流蜜中期,要做到蜂睥相稱或蜂略少於脾,把蜂群中多餘的巢提出。同時,從小群中抽調封蓋老子脾補助采蜜群,以增強蜂群;山烏桕的花粉少蜜多,後期基本無粉,為做好下一個蜜源期採集蜂的繁殖,應補充天然花粉或人工花粉,促進蜂王產卵。在大流蜜過後,箱內進蜜減少時,應及早地把蜂群遷移到山下有粉源的地方進行繁殖。 (六)秋冬季主要蜜源期的蜂群管理 1.秋冬蕎麥花期蜂群的管理:當蜂群進入莽麥場地之後,要狠抓治蟎。用25%馬拉松1mL加清水2500ml,均勻噴於蜂體。4天噴1次,連續噴2~3次,可消除蟎患。也可用升華硫7份加萘(衛生球)粉3份,混勻後裝入塑料奶瓶,瓶口用雙層紗布扎口,使用時壓擠奶瓶,使葯粉均勻地噴於蜂體和封蓋子脾上,呈現一層白粉即可。10天一次,每個花期施葯1~2次。如果小蜂蟎嚴重而且封蓋子脾又較多時,應將所有的封蓋子脾抽出用硫磺煙熏3~5分鍾,熏後通風10~20分鍾將脾歸還原箱。常見的蜜蜂疾病還有大肚病(痢疾病)、黑蜂病(癱瘓病)和美洲幼蟲腐臭病。大肚病大多是因消化不良或沒有及時排泄所致,可用酵母片、檸檬酸混合蜜水飼喂。黑蜂病主要因低溫、潮濕引起,發病後可用20萬單位金黴素或新生黴素糖漿治療,每隔2次喂一次,連續喂3~4次。美洲幼蟲腐臭病,是蜜蜂幼蟲的一種危險性病害,危及蜂群。發病後,可用磺胺塞唑鈉、四環素和土黴素交替或混合使用喂蜂。每片混合稀蜜液喂蜂16框,連續喂7~10天。 蕎麥花蜜豐厚,花粉豐富,可在大流蜜前抽取一部分粉脾貯備,供翌年春季繁殖之用。在大流蜜期應留足越冬飼料(每箱2—3張封蓋的成熟蜜脾),同時適當地收取一些商品蜜,以免產生蜜壓縮子圈。蜂群進入蕎麥場地後,要迅速地對蜂群進行整頓,不到5框的蜂群都應合並,過於強大的蜂群要將部分子脾調入小群,使各蜂群應相差不太懸殊。蜜源結束後要縮小巢門,緊縮蜂路至9mm,有利保溫和防止盜蜂。 秋末羽化出來的工蜂,經過排泄飛行,但未參加採集活動,是越科適齡蜂。培育適齡越冬蜂應在霜降前,加獎勵飼喂,促進蜂王產卵。11月中旬羽化,適於越冬。隨著蜜源的結束或減少,盜蜂活動頻繁,要經常檢查蜂群。放蜂場地不宜設在上風口,也不宜離蕎麥地太近,應設在背風、向陽、無家畜處。在無花可采時,蜜蜂會采蚜蟲排出的糞便,食後消化不良,脹腹而死。因此,蕎麥收割後,附近有松樹的地區不宜停放蜜蜂箱。同時,必須控制蜂王產卵,使其安定休息。方法是:抽去箱內粉脾,把蜂群置放陰暗處,或幽閉蜂王。胡蜂對蜂群危害甚大,不僅會咬死蜜蜂而且會啃壞子脾,應注意撲滅。 2.冬季野桂花花期蜂群的管理:野桂花的種類很多,開花期也不一致,早的在10月下旬開花。此時氣溫較高而穩定,適宜於蜜蜂採集。利用野花開花前也應將蜂群進行調整,使蜂群在5脾以上。同時剔除老弱蜂王,讓年輕體壯的蜂王產卵,要避免子脾過多的蜂群采不到飼料蜜。早期的野桂花在霜降後、立冬前流蜜量大,當巢內的貯蜜達80%以上時,可進行取蜜:但每箱應先留足1—2張蜜蜂,同時箱內須留1~2張中蜜脾,以防以後氣候突變,發現缺蜜象。小雪過後。搖蜜更要慎重,做到「少搖、多次」,如果沒有3天連續好天氣,切勿取蜜。在蜜源豐富的花期要及時培育體格健壯的新王,以保持蜂群的持續發展。野桂花期培育蜂王應在10月25日左右進行。立冬前後新王出房,大流蜜期間交尾,成功率高,小雪即可產卵。這期間蜜茂盛,將老的劣蜂王更換上新王,能適時地繁殖一批越冬適齡蜂,野桂花期晝夜溫差較大,白天蜜蜂受熱散布倉箱,晚上收縮成團,這時要加強保溫。白天溫度升高,如見蜜蜂聚集巢門口扇風,應及時取出保溫物,待傍晚涼爽後再歸還箱內。寒潮來時,巢門也要適當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