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散打如何借鑒武術功夫

中國散打如何借鑒武術功夫

發布時間:2022-06-24 19:14:06

1. 散打與傳統武術的理念是否是相同的

。。。。。。這樣的問題我竟無言以對,非常無語。

散打跟傳統武術的理念怎麼可能相同。。完全不同的兩個事物。就連訓練方式都是完全不同。。

散打跟傳統武術的關系是什麼?
我想起了高中政治課的一句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句話完美的表達出散打跟傳統武術的關系。

散打就是中國武林開發出來應對各類格鬥術的武術,一改傳統武術追求形式,追求意境的模式,簡單高效的格擋,直截了當的攻擊,完美的跟現代格鬥術接軌,成為中國武林中的「現代格鬥術」。。。

就在訓練方式上,就已經截然不同,更加追求效率,傳統武術是「要學內家拳,先站三年樁」,我的天哪,學個拳還要站三年樁,純屬浪費時間。。而散打根本無需如此,各類經過現代生物學研究得出針對性肌肉訓練,更加高效,等你去站三年樁,我都變成肌肉男了好嗎。。。力量,耐力,抗擊打能力,完全不在一個層級。

2. 關於中國武術和散打

首先你要明白咱們的祖宗創造武術這個東西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表演,也不是為了相互練著玩,而是為了殺傷對手,保護自己活命。最初的武術不能叫做武術,稱作拳術似乎更准確(當然也包含下盤功夫),因為那時的「武術」並沒有太多的道理可講,實戰能殺人就是硬道理。後來人們的思想發展了,僅僅殺傷對手已經不完全是練習者的追求,武術開始結合哲學思想,從簡單的保護自身慢慢發展成修煉身心、提高思想境界,目標是讓人更好的融入自然融入環境。這時候的武術才是真正意義上「武術」。融入自然當然也包括排除環境中的威脅,也就是殺傷對手。也就是說,發展成熟的武術沒有減弱它在創造之初的殺傷力。
然後這一點大家都知道的啦,現在畢竟不是戰爭年月了,社會治安需求和人們素質的良莠不齊決定了武術的教育和宣傳不可能突出其實戰能力。在美國每個公民都可以合法持槍,結果美國人沒有因此而變得安全,反而槍擊事件頻發。武術就像人們手中的槍,如果讓大家都知道這是槍而不是玩具,而且人人都可以擁有,那麼中國的治安狀況可想而知。所以在宣傳國術方面,武術的健身修心以及表演價值被有意放大,這樣有利於保存國術和推廣國術,同時保證社會治安。這樣宣傳這樣推廣,不等於武術的真實殺傷力就這樣失傳了。存在還是存在的,只是不再隨便公開。
第三,中國武術有一個獨特之處:它有套路。這一點世界其他武術和拳術是沒有的。泰拳、柔道、空手道、合氣道、跆拳道、卡波拉、巴西柔術,都是只有招式,沒有完整套路。套路這東西讓人感覺就像做早操一樣,由固定的動作串聯起來,周而復始。但是深入學習就會發現,套路不是祖先創造出來給我們鍛煉身體的:每一個拳種都有循序漸進的套路,每一個套路都有它的訓練作用,比如陳式太極拳一路練柔勁,二路練爆發勁。而套路又是由各個散手招式稍作改變串聯行程,改變之後套路就有了隱蔽性,外人看來你練的套路就是一些動作的組合,至於這些動作有什麼用,只有內行才知道。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套路的每一個動作單獨拿出來都有攻守含義,只要還原了它本來的樣子,再由師傅加以點播,你就能明白它怎麼用。學習套路,就是在學習一本攻防招法的書——該怎麼練怎麼用,書上已經寫清楚了,至於你自己在實戰中怎麼用,要看你自己會不會靈活變通。要是搞教條主義,完全按照套路來實戰,那麼就很搞笑了。。。這一招之後一定要接那一招,不被人打才怪。
第四,要知道中國傳統武術相比散打、拳擊、泰拳之類的,除了有套路之外,最重要的是它還有思想內涵。而且每一個拳種的核心思想都不盡相同——例如「形意拳有它自己的歪理。」中國武術確實有很強的自我保護價值,在習練方法上,除了保證實戰的威力,還很顧及習練者的身體。還是拿形意拳舉例:形意拳講究三不練——有攻無守的不練,有守無攻的不練,攻守兼備然對身體不益的不練。所以,練太極拳的大師一般能活到90,練八極、八卦、形意的一般也能活80以上。這些得道之人不僅僅是活的時間長而已,他們在高齡之時依然可以手腳有力,身法靈活,實在是不簡單。八極拳大師李書文80歲的時候依然能用牙齒嚼碎鐵路的鋪路石,身體不是一般的好。然而泰拳高手,活過50歲的人都不怎麼多。
第五,就像樓上幾位說的,中國武術是不適合上擂台的。因為它的實戰思想就是殺傷對手,最好一擊解決問題,省力省事——遲則生變啊。在擂台上如果點到為止,有時候可以被看做是武德高尚,有的時候則被認為是侮辱對手,殺傷與不殺傷都牽扯到很復雜的尊嚴、道德以及門派問題,不能指望每一個上擂台的人都有很高的思想覺悟——有的人學武術就是看中其殺傷力,完全不考慮什麼思想內涵,這種人歷史上層出不窮。當然,較高的思想覺悟也不是誰都能有,這也決定了武術思想發展的艱難——需要修心,需要堅實的基礎,需要有一定的哲學思想才能領悟招式上的一些奧妙,這樣的高要求本身就不適合當今人們快節奏的生活以及崇尚簡單的心態。所以跆拳道能在中國風行,因為它在宣傳上刻意降低了思維的門檻,同時將殺傷性的拳法變成競賽性的打法。
最後,要說明的是,中國傳統武術並不玄,但是也不像武林大會那樣的擂台活動一樣,不是街頭打架。傳統武術在招式上講究手法和身法的緊密結合,同時講究效率(實戰中打頭部當然效率高)。武林大會不讓攻擊頭部,同時又是靠打點得分而不是殺傷,所以很多技術動作根本不能用或者是發揮不了特色。不過,傳統武術很難學好,因為需要先打下堅實的基礎,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品,這些較之實戰招法都比較枯燥而且很耗時間。想練成強殺傷力的武術招法,更需要時間和毅力。因為中國武術和其他國家武術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要把所有動作練成身體的條件反射作用。
要補充說明的是,中國武術中的傳統武術有實戰價值,簡化套路和表演競賽套路都只是用來推廣的,幾乎沒有實戰價值。

3. 武術和散打有沒有關系

有關系,散打是武術中的一個項目。
2009年國家體委對武術定義為;武術是以中華文化為理論基礎,以技擊方法為基本內容,以套路、格鬥、功法為主要運動形式的傳統體育。散打就是格鬥的一種表現形示。只所以散打會有別於傳統武術的攻防形式是因為散打被定義為是一種體育運動項目,是在有規則的條件下,只能使用腿、拳、摔三種技法,不可以擊打後腦、襠部、頸部。

散打的發展史;一九七九年,體委按照現代競技體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進行了武術對抗性項目的試點訓練。並在上述三個試點各設置了至少一個體積在八十厘米高,八米見方的擂台,以方便參加項目的運動員在上面進行比賽及訓練。當時的散手比賽允許使用踢、打、摔等各種技法,但不允許使用擒拿肘膝也不許攻擊喉、眼、襠、後腦等人體要害部位;而運動員則分體重、穿護具在相同的條件下平等競爭。

武術散打在技法上,通過對傳統技擊術進行歸納、整理,舍棄它們的具體形態;找出其中帶有共性的規律,即通過把中國各拳種門派的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進行規整並最終總結出它們的基本運動形式。並大膽借鑒或是直接使用國外的搏擊技術。所以大家覺得散打有些不像武術。

4. 散打跟中國武術的關系是什麼

散打的形式勉強可以說是傳承傳統武術的技法,

現代散打運動作為體育這一大系統中的子系統,已經不完全等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武術實用散手,它不僅僅是對武術中的傳統技擊術進行簡單的繼承和實現,而是將傳統武術不同風格的技擊術,在繼承的基礎上,遵循現在體育精神進行了改造和發展,這也是一種文化轉型的必然結果。根據武術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精神進行了改造和發展,這也是一種為競技體育運動並大力推廣,從轉型的模式上講,就是在「制度層面」把武術的散打納入體育運動系列,使之成為「競賽項目」。由於體育競技運動的規律和要求,其技術表現和運用不可能完全保持原來的面目,需要對傳統技擊術進行有目的的舍取與整合,使之能夠符合體育競賽的特點。正是這些變化,最終產生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變化,即「意識層面」的更新,使得體育性質的武術散打概念得以確立,這也反映了社會發展和時代的要求。

5. 散打與武術的聯系

中華傳統武術與散打的區別

中華拳術攻防之道,確有自己在理法術功各個方面獨到的見解。傳統拳術的技擊與現在流行的「中國現代散打」,雖同為格鬥項目,但在訓練和攻防運用上卻有著很多質上的不同。

中華拳術的修煉與運用,在理論上是「外遵天道自然的法則、規律;內順自身內外各部位器官的性情」,內外統一而修,內外統一而用,表現為最節能、全方位的攻防技擊的技術、技巧、功夫。自身內外各部位器官的才能,技術、功夫,是在自身統一攻防的協調下完成的。其機動靈活的攻防變化,時時處處體現出內在的法則與規矩,所謂「萬變不離其宗」。

現代散打,既不是西方的拳擊運動,又不是中華傳統拳術技擊功夫的體現。從散打運動員在賽台上的表現及技術風格來看,其攻防方法運用表現為招法零碎;其自身整體表現為身體與四肢分家,內在的神、意、氣機與身法、步法、手法組成的攻防方法亦不統一。

用力的所謂剛柔程度,充其量亦不過類似前人所說「二八是散手」的水平,即硬的多,柔的少,自身陰陽不平衡。

總之,由於散打的理論體系不完整,修煉功夫的技術宗旨體現得不明確,雖吸收了各種搏擊、格鬥、拳術技擊的外在招法,但未能在散打運動員身內「同化統一」,沒有一定的法則、規矩,任何攻防方法全憑教練員和運動員的主觀願望的揣測、想像而施之。故運用時身體各方面名符其實地顯現為「散」。

從以上大致分析可以看出,中華傳統拳術功夫的技擊和散打運動的格鬥,不是一回事,功夫藝境是不一樣的。

那麼,到底中華傳統拳術的技擊和散打運動,有哪些本質上的不同呢?下面做一些相互間的比較。

理論體系不同:中華傳統拳術是中華民族文化在武學拳門的結晶,其理論是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具體是:運用易經的學說闡明拳術的理、法、術、功,確立修煉和運用拳術的法則、規矩、規律;進一步以道德經學說為理論經典,指導、修煉「拳道」的藝境;以黃帝內經為首的一系列中醫理論,認識和闡發拳術修煉時,拳術技術、功夫與人體各方面的關系,闡明拳術健身強體,開慧增智的方法、效果及生化機智的道理;以兵法學說指導拳術攻防的戰略和戰術原則;以諸子百家學說,包括中國佛學理論,指導傳統拳術功夫的修煉與運用。故可以說,中華傳統拳術是一門理法術功內容博大精深的學問,故修煉拳術必須明理而知法,按法而修能得術,按術而用見功夫。

中國現代散打,是按照西方體育的模式加上一些人自己的主觀見解和願望,拼湊而成的一種搏鬥運動。其理論體系尚未成立,其訓練內容和搏擊的形式,尚屬幼稚時期的表現階段。

「呼吸」的修煉方法不同。傳統拳術以「氣沉丹田德潤身」為法則,必先以修煉自身的內勁的生成為宗旨,修氣沉丹田的逆式呼吸。若用於技擊尚須相繼修煉「氣入丹田、氣射丹田、氣炸丹田、聲田內轉」,最後達到內氣的意呼吸運動,則能氣貫全身,以氣催勁,做到以內勁勁勢逆運行的方式決定外在攻防招法拳勢的運用。

故修煉中華傳統拳術功夫,隨氣沉丹田功夫的成熟,腹部外顯的肺呼吸功能橫紋,會隨功夫藝境的提高而下降,到內在功夫藝境全體透空層次,代表肺呼吸的橫紋降至恥骨處。

故此傳統拳術功夫,可以根據氣沉丹田的功夫的不同藝境,而將功夫層次水平分為五個不同階段:熟手、好手、巧手、妙手、神手。

在熟手功夫階段時,氣沉丹田功夫成,在劇烈的攻防變化中,呼吸自然就不會憋悶喘滿,故可以長時間進行技擊而不疲倦。這一方面體現了氣沉丹田的逆式呼吸功夫,另一方面說明招呼其實技擊應該是最節能的。

散打選手沒有此項專門訓練的方法,故腹部的肺呼吸線橫紋,仍停留在上腹部位(曾多次觀察過數位獲得過很好名次的散打運動員,其水平最高者,呼吸線亦僅在肚臍上二寸左右),故在散打攻防運動中易生喘滿、呼吸急促、氣喘吁吁的現象,不能堅持長時間的搏鬥,易產生疲勞而不能充分發揮拳腳的效用。其根本原因是現代散打乃「用心耗精」的一種運動形式。
傳統拳術攻防招法的運用,講求神、意、氣、勁、形、中六合一統,相互主從而用,形體要求具備虛實分明的外六合而又柔弱無骨的功夫藝境,攻防變化依從曲化直發的法則,柔化剛發地運用,隨勢而變,因勢而用。講求身法立如平準、活似車輪、中土不理位、陰陽遁使、以定用手、以重擊中,攻防功夫任自然。

「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膝」,處處講章法,時時見功夫;「閃展騰挪,拿打踢摔」,招招講技巧,法法見藝境,故從熟手功夫起就可做到攻防變化流暢、自然。

散打運動的攻防方法的運用,表現為僅見手、足部位的擊打,運動員身體內部的法則、規矩,毫無中華傳統拳術身法、步法、手法等全方位內在統一協調的功夫的味道可言。相互攻防變化顯示的是力量的較量和頂、偏、丟、抗等方法的抗爭。

傳統拳術講求攻防招法「勁、形陰陽合一」,「內練丹田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內外功夫合一,即內勁和形體筋勁骨力的配合運用,由此產生招法的拳勢。有勁形順從、逆從兩種具體方法,同樣的招法會有不同的藝境效果,處處體現出運用剛柔的技術、技巧;身法、手法、步法,內外一氣貫穿,周身一家功夫藝境的運用,其特點是用必打犯而不傷人。

散打運動員身上沒有內外功夫修煉和運用的區別,其訓練方法是「直接以形體鍛煉攻防方法,而又直接用於攻防之中」,只憑自己本有的筋勁骨力的形體,再加上主觀的運用力量、速度,來施用於攻防方法中。

外在身體的某種松活,並不體現中華其實講求的柔韌,仍屬形體僵硬的運用。因為散打教練和運動員都不遵從「成非所練,得非所求」這一傳統拳術功夫修煉的法則,故散打運動員所採用的攻防方法不容易掌握分寸和做到適度。

傳統拳術,修煉的是「有限的攻防招法,無限的變化運用」。「一手變八手,八手變一招」的變化法則、「一手拆八手,八手破一招」的拆手法則,此兩者合用,便是拳術攻防的「拆變」法則,雙方較技的拆變藝境無窮。

傳統拳術功夫,技術、技巧、招法、拳勢,練習與運用是有分別的,「大練小使,知常達變」,就是「練用有別」的修煉法則和運用法則。

散打的攻防方法,體現的是練、用相同,怎樣練攻防方法,就怎麼用攻防方法,很少存在或根本就沒有一法多變的運用方法,故觀看散打運動的競技比賽,對傳統拳術的好手來言是毫無吸引力的。

傳統拳術講求攻防手法的運用是「出手不見手,見手不為能」;「打人不見手,見手必定有。」說的是明招暗手為法則,即「拳花一大片,真打一條線」,故能招中套招、法中有法。

腿法中踢、掃、勾、掛、蹬、點、攔、絆皆在手法中相機而用,絕不會單純明用腿法的踢、點、蹬、絆的,因為「出腿半邊空」,明用則對手易破,自己不得變化。

散打運動員所施用的手法、踢法,乃明使明用,上用手法和下用腿法毫無內在的有機聯系,不講攻防的輕重緩急節奏,一味的力量加速度。有是散打運動中的摔法,更顯出運動員對摔法理解和認識的膚淺。摔法在傳統拳術中有「打摔、踢摔、剪摔、絆摔的分別以及肘法簡摔、靠法抖摔等等,不應出現摟抱、撕纏不開的現象,各種摔法的運用皆在瞬間完成。

從以上幾個具體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傳統的中華拳術攻防之道和現在流行的「現代散打「運動的競技內容,確實存在理、法、術、功等練習和運用各個方面本質上的的區別。但若從都是人體赤手空拳的格鬥方式這一共性著眼,從事散打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完全可以將傳統拳術的理、法、術、功的內容,傳統拳術修煉和運用的方法准則,攻防招法,變化運用的法則等「移植」到散打運動中去,提高散打運動員的攻防技術、技巧,可使散打競技比賽的質量水平迅速提高,使散打運動員訓練自身內在攻防技術、法則、規矩的內容和運用攻防方法、准則的內容充實起來,才能保證這項現代興起的搏擊運動向更高水平發展。
如果散打運動移植傳統拳術的理、法、術、功的工作做得好且質量高,散打競技才可當之無愧地歸於中華武術這一大旗之下,比賽才會更精彩,才能體現出中華傳統拳術這一國粹的精華,國之瑰寶的價值。

6. 你說「散打本身就是取百家功夫所長」

又是你啊,當年體委為了發展一種武術的對抗形式經過許多種嘗試,當時定下了散打這種形式,散打的踢打技術是借鑒於一種國際上比較流行的開放拳、腿、膝法的比賽,加入了摔法,但戴了拳套,可謂有些不倫不類,其實當時若能改作分指手套就更好一些

散打打幾拳就抱摔這個很正常,打克擒,擒克摔,摔克打,不開放反關節技術的情況下自然是摔占優勢,UFC也差不多,絕大多數情況也都是打幾拳就扭一塊了,完全放開反關節技術就不帶那樣

當然,散打現在很有市場,但其成份以國外的現代搏擊居多,在武術界認同度不高,對於體委的最初目的而言也不成功,所以現在還在弄什麼武林大會、wma等一些對抗形式進行新的嘗試。

可以這么說,官方的推廣武術的形式都比較失敗,真想學中國武術,還是得在民間,但是不要去抹殺散打,對於初學者來說,散打是種非常好的入門方式,它可以讓初學者對格鬥體系有一定的了解,並且使學員具備一定搏鬥能力的效率較高,商業化程度比傳統武術要好,隨便找個散打館,技術都很統一,而找傳統武術學,往往就找到一大堆打著蓋世神功的騙子

7. 散打和武術有什麼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記得是80年前後,張文光教授出了一書叫《散手》,精選了功夫中的招式。但絕對不是今天的散打。
就說簡單的一個直拳吧,練功夫的具有撐、提、裹、纏、采、叫、勾、掛的勁力,現在的散打有嗎?他們講究的就是一個快、准、狠,把真正的東西都給弄沒了!!
你會說,功夫的直拳看起來和散打的一樣啊,可是內涵沒了,練法也不一樣啊,效果就更不用提了!!
總之,根植於傳統文化的是武術(功夫),散打只不過是畸形兒而已啊。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認為,不當之處請諒解。

8. 中國武術與散打的區別與聯系

中國武術是表演與實戰的區別.......
聯系嗎???
隨著現代武術市場的日益擴大,人們越來越關注武術技擊的本質在競技賽場上的體現,武術散手(或叫散打)已真正成為人們熱衷的競賽項目。然而禁錮了多年的武術散手一經出現,就引來了眾多紛紜、褒貶不一。貶主要來自一些傳統武術愛好者,因為他們所見到的「中國功夫」和他們練的(傳統武術)、聽的(師傅所傳、評書所講)、看的(武俠小說、武打電影)大相徑庭。於是,有人對散打一直耿耿於懷:這是中國武術嗎?

從武術的發展看現代散打的形成與發展

早在一九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中央國術館在南京舉辦「第一屆國術國考」,參加者是國術館的教師和學生。武術散手採取雙淘汰制,三局兩勝。比賽在長方形的場地上進行,打法不講流派,不以體重分級,臨時抽簽分組比賽。不帶護具,凡擊中對方任何部位得一點。一九三三年在南京舉辦「第二屆國術國考」,武術散手以點到為止,沒有時間限制。一九二九年由浙江國術館承辦了「國術游藝大會」,進行了武術散手比賽。比賽擂台高1.3米,長20米,寬18米。以被打倒者,或自視不能勝而認輸者為負方。一九三三年在南京舉辦了第二次「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手以性別分組,按體重分級,並帶有護具;頭和襠部都是禁區,將對方擊倒為勝一次,三局兩勝,沒有時間限制。在這之後,由於種種原因武術散手並沒有繼續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內地有過很短暫的武術散手比賽時期,包括短兵器對抗比賽 ,隨後在文革批判「唯技擊論」觀點下,中斷十多年,直到一九七九年三月國家體委重新決定在浙江體委、北京體院和武漢體院三個單位進行武術對抗性項目試點訓練。通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八年十年的試驗、總結、研究,使內地武術散手項目的競賽、訓練、裁判、規則日益完善。因此在一九八九年,國家體委正式將武術散手確定為競賽項目。同年十月在江西宜春市舉行了第一屆「全國武術散手擂台賽」,一九九○年正式出版了《武術武術散手競賽規則》。武術散手從表演進入到正規的比賽時代,於是就形成現代意義上的武術散手運動。

我們現在開展的武術散手運動與歷史上的武術散手已有了質的區別。從技法表現的特質上看,作為武術表現形式之一的現代武術散手已不再僅僅是對武術中的傳統技擊術進行簡單的繼承和再現,而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了過去的東西。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把傳統中注重「招法」的觀念改變發展為把招法、體能與知能綜合起來進行「運用」的思想,從而突出了它的實際操作能力。與此同時,現代武術散手還把傳統中不同風格的技擊術進行「科學抽象」的「糅合」,使之成為帶有共性意義的徒手格鬥技術。這是現代武術散手的成功之處,也是對中華武術的弘揚光大。

傳統武術與現代散打的區別與聯系

有人認為現代武術散手基本上是以「拳擊+腿擊+摔法」的模式存在的,較少體現了傳統武術的技擊風格和功夫,那麼何謂傳統武術的功夫呢?中國武術的技擊風格是什麼呢?「手眼身步法,精神氣力功」,即在賽場上行武者帶有門派特徵的身架氣勢:身隨步轉,步隨身動;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一發動全身,一觸即發,一發即止,迅如閃電。此即傳統武術的技擊風格,他是以傳統武術的「功夫」作為底蘊的。

現代武術散手在訓練中,非常注重體能素質鍛煉,如長跑、跳繩、負重等不同的練習方法,練習步法的移動,拳法的出拳速度及技擊力量,同時結合一些腿法,摔法等訓練,並配備一些輔助設備,如拳套、腳把、手把、沙袋等,經常性的和同伴練習踢打摔拿等實戰練習,並在艱苦的訓練、實戰中獲得經驗及勇氣和自信心。而傳統武術在訓練中,都有著自己一套的訓練的方法,它在力量速度上追求一種能量的整體提高:整體發力。其訓練過程,須得有師傅引導,自身感悟。如心意六合拳,先是通過站樁、試力鍛煉,來改善生活中的習慣用力方法,從而體驗拳術的勁力。然後再通過發力,推手,走步等訓練方法,將自身感悟到的各種勁力完整復合,再經過不斷的實戰勁力轉化,運用到實踐中去。其訓練方法系統、完整、細致。核心為如何訓練心理素質培養勇氣和膽量。

由此可見,現代武術散手在訓練方法上較為直接,訓練者以自身體能為基礎,或拳或腿,或踢或摔,見效較快,技擊中講究局部狠打重擊,搶佔有利時機,摔打並進。而傳統武術在訓練方法上較為隱澀,重視基礎訓練以培養根本所謂「根深則葉茂」,訓練過程在時間上有著承前啟後的先後秩序,功夫分階段蛻變進化,訓練效果與師傅引導,個人的修養感悟有著直接的關系。在技擊中以扎實的功夫為基礎,在自身體架均衡狀態下,有效的感應,破壞對手身體平衡,隨機應變,運用本能發力,借力打力,攻守合一。雖然,現代武術散手與傳統功夫有著相同的技擊功效,但是在技術能力結構上還有著一定程度的差別,在練功的方法和方式上也有著本質的區別。以我們多年的習武經驗,認為「勁力」就是傳統武術的核心,傳統功夫在技擊中,經過周身各處,頭、肩、肘、腕等將勁力有效的釋放出來。而擂台當中,套路雖然限制了傳統技擊的某些技術的發揮,但對於一個訓練有素的傳統技擊者來說,一個套路的作用當不至於極大的阻礙身體的整體力量的運做。如「肩與跨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和螺旋勁,爭力「寸勁」等。因此練習傳統技擊者也不妨與眾多傳統、非傳統人士交流,體驗武術散手規則下,傳統技擊的發揮,盡可能的將傳統武術與現代武術散手相適應。同時也可以體驗傳統武術技擊技術中的某些層次。

傳統武術與現代散打應互為補充

如何使現代武術散手體現傳統武術技術和風格,而擺脫拳擊、泰拳、跆拳道的陰影,創出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武術散手模式呢?筆者以為應首先從改革比賽的規則入手,開放規則,開放技法,鼓勵運用傳統武術技法。通過比賽規則的引導作用增加現代武術散手與傳統武術之間的聯系,將傳統武術技法中的理、法、術、攻的內容以及傳統拳術修煉和運用的方法准則與法則融匯於武術散手之中,以期迅速提高武術散手競技比賽的質量和水平。要多組織各種類型的傳統武術對抗比賽,讓傳統武術呈現百家爭鳴的良好態勢,以期望出現更多的把傳統武術技擊方法運用與現代武術散手技術的高手;其次對技擊要不斷的總結和歸納,探討全面提高傳統武術技擊價值的途經。要鼓勵、支持並帶動武術散手從業人員,特別是教練員、科研人員加強現代武術散手及傳統武術技法的學習、研究,提高自身修養;再次要加強對外交流,學習國外搏擊術的優秀理念,提高武術散手技擊水平。在這點上世界著名技擊家李小龍為我們做出了光輝的典範,其創造的中外拳術合成體 — 截拳道就是把中國傳統武術與西方拳種有機的結合的產物。

9. 散打與武術的關系

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術,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現代漢語詞典》)武術還有其他名稱:功夫,武功和國術或武藝﹐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其內容是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鬥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武術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 目前武術劃分為散打和套路,散打又叫散手,是武術的擂台形勢,套路則為武術的表演形式。散打也叫散手,古時稱之為相搏、手搏、技擊等。簡單而言就是兩人徒手面對面地打鬥。散打是中國武術一個主要的表現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為主要進攻手段。另外,還有防守、步法等技術。散打也是現代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雙方按照規則,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戰術進行徒手搏擊、對抗。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國武協為了使武術能夠與現代體育運動相適應所整理而成。

10. 傳統武術動作在散打中的作用最好可以舉例子講解一下

「散打」並不是什麼新名詞兒,古代武術講的「打」或「實戰」就是散打!就算現代中國擂台散打的那些創始人們,也是原來搞傳統武術的。他們試圖將中國武術推向擂台再推向世界,已經做出了非凡的貢獻。搞過散打的人,在規則的限制下,在擂台上的功夫定位,按照古代「道法招式」標准,已經超越了「式子」和「招兒」,具備了「道法」的影子。常說實戰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雖然不該說的這么絕對但很有道理。 拋開規則不說,散打靠的是感覺和經驗,拼的是硬度和體力,一個人到了這一步已經是非常了得。但反過來說,散打運動不是盡善盡美,它缺的是能體現中國傳統武術的技術,換句話說,就是技術不全面。這似乎是無止境的研究方向

閱讀全文

與中國散打如何借鑒武術功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的熊貓怎麼畫 瀏覽:506
英國音箱怎麼使用 瀏覽:737
經過好望角到達印度是哪個人 瀏覽:862
伊朗周圍有什麼海峽 瀏覽:211
印度種族多少個 瀏覽:422
印尼MSP公司怎麼樣 瀏覽:598
中國四大愛情故事是指哪些 瀏覽:280
伊朗使用什麼社交軟體 瀏覽:304
為什麼說義大利是愛情國 瀏覽:334
寄印尼什麼快遞最好 瀏覽:351
印度的葯價多少錢一盒 瀏覽:370
阜新縣在越南哪裡 瀏覽:949
英國首相鮑里斯住哪裡 瀏覽:854
印度無電人口多少 瀏覽:587
現在中國開發的城市有哪些 瀏覽:262
中國燃氣公司哪個好 瀏覽:531
中國哪個省太漂亮了 瀏覽:8
義大利的哪個市長是個盲人 瀏覽:366
烏干達對中國人怎麼樣 瀏覽:275
印度格列衛葯哪裡能買到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