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如何主導世界
世界的組織是需要一個體系的,對世界的管理和領導是需要一種機制的,而世界的主導權就是這個體系與機制的頂點權力。但這個世界有各種類型的人,各種類型的思想,所以管理的機制必須是需要在這個頂點權力之下建立起一些能夠將頂點的意志表達下去同時又能充分吸收其他國家的不同意見和不滿的中間結構。只通過一個頭而沒有中間的緩沖和銜接是不可能實現有效的管理的,從而這個中間結構也是頂點權力的基礎和實現的方式。
最好的參照是當下的美國體系,如果說當年英國只是第一個為世界體系進行自己純粹受利益驅動的探索的先鋒的話,美國就是逐步建立起一個相對成熟的世界體系的國家。這個體系即美國通過美歐集團以及在各地的代理人,採用以這些國家為基礎的世界組織機構和工具來實現對世界的管理。為什麼G7變成G20好像美國就沒有辦法很好的協調世界了?這也是受制於美國國勢衰弱的影響,當年美歐集團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上全面主導世界誒的時候,世界也相對在一個穩定的管理機制下平穩發展。當然著看起來好像讓一個國家長期的占據這個主導權而不衰退似乎還更為有利,但是實情卻是這種主導權不僅僅有對全局的穩定作用還帶著主導者對被主導者的欺壓和剝削,千百年來這種關系改變的只是具體方式而已。這種主導權與在這個體系中的位置就決定著世界利益的分配格局與方式,美國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與集團私利而對海灣和中亞進行的戰爭、挑起遺留的世界各地的矛盾、利用經濟與貨幣霸權肆意的做出只為美國利益而有損世界利益的事情就是就是這個關系的體現,而被壓迫者怎麼可以長期的受這種折磨而心甘情願呢?
不用說任何有雄心的國家的最高利益肯定是這個世界的頂點,且不論這個世界將來是以統一的方式還是繼續以這種霸權的狀態存在,這只是這種體系的具體形式而已,世界的主導權與相應以這個頂點為中心的管理體系才是根本。但是當下人們多夢想於將來中國強大了自然而然的成為強權而無視尋找一條主動謀取的道路,好像現在的既得利益者會自己收拾東西回家然後把中國請到世界的中心的位置上似地。美國倒是好像是英國請去的,但是在此之前英國受到德國的威脅的時候不依然是通過遏制和戰爭來解決的,而現在看來中國更像是當年崛起的德國,在有足夠能力遏制的美國面前當然會選擇不擇手段的遏制。假設不是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將英國消耗得體無完膚英國照樣會全面遏制美國的崛起,我們今天難道是要做夢的等待另一個大國來填平道路嗎?這樣恐怕我們只有為別人填平道路而已吧!再者,就算你富裕了,就算你軍事強大了,也不代表你必然能主導世界,這雖然是一個順水推舟的過程但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如果你的對手設計得足夠好就算你個人強大得很卻最終會被其他國家的聯合反對而毀滅。(今天美國進亞洲很值得警惕,因為如果說世界還有什麼新生力量能夠充當新世界體系的基石的話那就在亞洲了,如果這個基礎被美國占據或者拉攏那自然對其霸權的挑戰就變得空中樓閣了。)要主導世界除了能排在世界前幾名的實力,還需要有自己的戰略與體系,一種可行的、讓世界其他各國支持的道路,至少是讓對你的管理機制起主要的支點作用的國家支持的道路。而也就是我們沒有這種意識才會在周邊遇到問題時感到有力不好使,在面臨復雜的世界時有些手足無措。
對於體系的中心或者是世界的主導者而言,要建立自己的體系,那誰是你的中間結構和怎麼取得這個中間機構的支持就是最核心的問題。要想取代現有體系有兩種方式,一個是對中間結構基本原封不動的只取代頂點,一個是從上到下全面換掉。中國要想取代美國不可能走第一條道路,因為美歐集團源自於同根同源且利益的長期的相互交織已經不可能將美國換做中國了,要是算起來肯定不如全換掉劃算。要全換掉那誰是候選?肯定是現有體制下處於被壓迫狀態的國家,只有他們才有這種動力,以及並不是處於核心得利者的國家,如果給他們更多的好處他們也有變革的需求,像美歐體系中的日韓等國始終處於二等公民的位置也是可以聯合的力量。而且為了使這個過程盡量減少成本和獲得現有體制的低端得利者的支持最好選擇就是將低端得利者變成高端得利者,把可以聯合的高端得利者變成核心得利者,而不得利者變成低端得利者,以前的高端得利者中的一定不可能聯合的變成被壓迫者。這樣才能使支持變革的人最多而需要打擊的人最少,才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我們環顧世界,歐洲是一個上一個時代和當下來講都比較理想的次級結構,但是無論是文化與利益包括經濟結構上我們都存在很大的差別,而且其又是美國世界體系的核心支撐,其不可能放棄美國而轉而支持中國取而代之。而非洲、南美以及亞洲中西部無論從經濟、政治、軍事上都不足以對世界進行有效的治理,其只能作為參與者而難以作為主要的依靠者。所以當下可選的、將來有這個潛力的、又與中國有共同的基礎和相似的利益訴求的就只有東亞集團了,當然現在這個地區離一個團結的東亞集團還差很遠。這也才存在中國可以活動的空間和可以利用的機會。
進一步設想,東亞或者亞洲集團可能的形態及主要的勢力可以是中國一個強大得足以支撐世界的中國、一個統一的自主的朝鮮半島不論是南、北哪方實現,核心是不能在美國的主導下實現甚至不能在美國的參與下實現才是亞洲和中國的朝鮮半島利益所在、日本一個擺脫美國控制,實現正常國家的日本、俄羅斯一個經濟恢復並獲得東亞經濟支援的俄羅斯以及一個經濟、政治、軍事上一體化的東南亞聯盟和一個中亞集團。至於印度是我們需要留下來給美國的最後的立足點,要將美國的一切力量都趕到印度去,因為印度是亞洲中將來最容易可以在各方面與中國競爭主導地位的國家,而且必將成為美歐集團的最後一招,並且我們如果真的要與美歐集團開戰當然最好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而不是遠渡重洋或者跋涉千里去西方。而這幾個主要力量足以對抗就算是奮力一撲的美歐集團,何況是經過斗爭比現在更為衰弱的美歐集團。
所以中國要主導世界的必要條件之一是讓東亞集團有戰勝美歐集團的能力,並且有與美歐集團爭奪世界主導權的需求。而不是現在只困於周邊的沖突而在內部消耗,當我們共同主導世界的時候我們需要討論的將是美洲與歐洲市場和資源的分配、太平洋與大西洋勢力范圍的劃分而不是幾個小島的歸屬和東海、南海的尺寸之利。看得長遠一點就要發現首先要排除美國對東亞進一步的深入而將美國的主要勢力引向印度,並解除美國對韓國和日本的控制。要一邊排擠,一邊打開一個出口來泄洪,而只有引導才能使一股力量處於對自己有利的狀態中。而如果美國成為了亞洲利益的理所當然的裁判的時候亞洲就將永遠處於內亂和消耗之中,並一邊為美國提供廉價商品一邊為其提供武器出口的市場,還要低三下四的求其調解我們內部的矛盾。要看到美國利益與亞洲利益不可調和的矛盾,說不定美國還將拋棄歐洲而整合亞洲成為其繼續維持霸權的基礎,到時候中國就算你GDP高到天上去也只是一隻不斷生產優質羊毛的羊而已了。而亞洲中的少數國家可能會從本來的二等公民升格一點,但是任然是作為核心層的局外人,因為世界利益分過美國和歐洲之後還能留下多少呢?相比於自己成為主動且成為絕對核心的利益分配者而言哪個更值得追求呢?而且干出賣自己同源同宗還要搖尾乞憐來討好他人的事和自立自強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爭取自己應該的利益的事哪個更值得寫進歷史?而絕大多數亞洲國家則會長期處於被壓迫和剝削的地位。
這條道路的起點便是尋找與韓、日、東南亞的共同利益並在這個階段盡量讓其強大起來。不要怕日韓強大起來了中國周邊就不安全,就會對中國有野心,當然這是需要中國的強大和實力為保證的。如果日韓能擺脫美國而獨立,我們就能更好的共同整合東亞經濟,中國也將因此而獲得更大的經濟空間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沒有經濟增長點的瘋狂折磨自己。為了他們有爭霸世界的野心我們不僅僅要讓其強大還要讓其強大到足以叫板美國,而那個時候韓國還會心甘情願的接受美國的戰時軍事指揮,日本還能忍受什麼和平憲法嗎?他們還會不顧一切的去爭奪東亞的幾個小島,而跟可以與其合作共同瓜分世界的同盟打的不可開交而失去爭奪世界的機會嗎?對中國利益也是這樣,當我們聯合起來強大到足以掛分美歐的世界利益的時候,我們還需要這么急於解決中日、中韓領土問題嗎?就讓那些相對而言利益較少的問題排在日程表的後面吧。反之如果一直拘泥於眼前的利益與沖突怕日韓稍一強大就傷害中國的眼前利益,希望中國周邊都是小矮人的話,中國就將不可避免的被美歐集團困在東亞迷局中,沒有繼續發展的空間,而至於那些天真的發展好了之後再開打的想法也會在沒有發展空間和機會之下的經濟的停滯和被敲詐中變成黃粱一夢!
這里就要講講中國怎麼才能繼續發展的問題了。發展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嗎,還是上帝的眷顧?不是。發展是創造發展的機會與條件下奮力的經營自己的結果,所以能不能發展不是在於你天生有沒有發展的基因而是在於你能不能創造發展的條件和發展的空間。中國過去30年的發展就是改革開放,這個發展機會與條件是有極限的,其極限是美歐的消費需求程度。也就是這個發展機會到現在已經到頭了,如果我們不去想辦法創造和改變發展的機會和條件的話發展就到此為止了,而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樣什麼都不做的話就是發展自然而然的產生所需要的。那麼我們還能向哪裡發展去呢?搞內需,調結構?這條路一定走不通,就算成功了也只是用中國人的積蓄來養全世界而已。中國的那點需求根本不足以支撐世界經濟的進一步運轉,只能是解一時之渴,之後中國窮了,世界也沒有其他出路了。
那麼我們可以向哪方面發展呢?只有經濟的更有效的整合,只有進一步的全球化才能實現。前30年經濟之所以能發展的核心就是經濟全球化,中國之所以能如此巨變也是因為這個。而進一步的深化之就是世界賦予下一個領導者的重任,而成果中最大的一份你可以分給自己,這是世界應該給予的獎勵。有如世界因為美國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開啟和推進而讓其肆意的享受這個進程中最美好的一份一樣,但它過於貪婪了。因為能夠在不影響主要框架的情況下實現的全球化已經實現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的就是改變世界的政治和軍事框架了,美國對離自己十萬八千里的地方開戰不就是受這個利益的驅動嗎?所以這其實是個硬骨頭。但是美國國家利益與世界利益重合的地方已經基本到頭了,而美國也無能力繼續在過於反對自己的地方推進世界的一體化進程。近的美國不會進一步在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下推進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太強大了對美國不好;遠的美國不願意花比收益更加高昂的成本來推進。那麼我們只有選擇換人了,這是世界在實力之外的對世界的領導者的要求,而政治和軍事的格局從來都是受經濟利益驅動才發生改變的,其改變也從來都是為了滿足經濟利益的需要。
那中國如何推進有利於中國的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呢?這其實與中國掌握世界的主導權的道路是重合的,先整合東亞再進一步組織世界。對美國,其絕不願意一個團結的亞洲或東亞的形成,所以它喜歡這樣分散的局面;而中國的利益則是在中國主導和推動下的東亞的強大和整合,這與亞洲甚至是世界的需要是一致的。而我們經濟的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條件也只有這一條路可走。
故我們利益的保證是一個強大的中國,這會隨著我們不斷整合東亞與分配世界而變得日益明顯。一個主導變革的力量,除非自己願意,否則一定是變革的最大獲益者。而方式就是走中國東亞集團的道路來實現。具體就是在排擠美國出東亞的情況下讓朝韓統一起與讓日本實現獨立自主,如果朝韓不是在美國而是在中國的主導下實現統一的才是中國在朝鮮半島的最大利益所在,而不論南北誰掌握統治權。日本的阻礙不是中國的強大所產生的挑戰,而是美國的限制所帶來的負擔,如果日本頭上沒有玻璃天花板以今天世界第二的經濟實力集中於只有中國一個省大的地方的建設,日本需要擔心的只有美國的威脅而已。而東南亞之所以畏懼東畏懼西的也在於自己沒有足夠的實力,而美國利益不會讓東南亞擁有強大的實力,所以連美抗中短期好像自己掌握主動實則是永遠的被限制在美國的制中戰略之中了。東南亞強大的途徑就是政治和軍事的一體化,只有自己掌握的強大才是真正為自己的利益服務的強大,為了共同對抗美國,中國可以幫助這些因為實力原因而不得不反復無常的小人。如果這些個主要勢力實現強大,我們會選擇內斗呢還是一致對外呢?那就要看中國在推進這個進程中有沒有留下足夠的後招和是否獲得更為強大的發展了。而孤立印度與將美歐勢力趕向他們素來青睞的印度是另一個重要的設計,中印的各種特點都決定了中印之間不可調和的競爭,所以印度一定要被劃到美歐的體系中去,而估計美歐也會很同意的,這也能減少我們在將美歐排除出東亞的過程中的阻力和作為一個緩沖調節劑。一邊堵,另一邊就要引,否則力量之間就只能是硬碰硬了。
美國在東亞的利益就是不斷的讓東亞陷入內斗與內耗之中,於是利用東亞的各種本來就產生於美國的歷史遺留問題和矛盾搞風搞雨,從而一邊阻止東亞勢力的興起一邊用調解人的姿態來利用東亞輸出自己的危機、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是與東亞的根本利益向背的,如果各國自甘為其工具那就敗得太可悲了。當下韓國最高目標是實現半島統一,這是其如此依賴美國的原因;日本是被奴化得自己需要什麼都不知道,政治一片混亂,這反而導致其看起來更需要美國,而其實恰恰是因為美國其才會處於這種境地,所以擺脫美國是日本從根本上解決國內迷局成為與自己的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正常國家的唯一選擇;東南亞是因為弱小所以畏懼,這也是其需要美國這個強大的形象的原因,我們需要實現的是其不需要畏懼的程度,而一個外力撮合的集團就算在面臨外部壓力時有些力量但是不足以對真正的大國構成威脅;而俄羅斯有大國的身段有大國的氣勢,唯一的短板是經濟,這一點美歐不會給。我們如何在這中間從新謀劃新的東亞呢?韓國自己也很清楚在東亞不可能繞開大國而實現統一,中國的崛起表明的態度就是如果美國參與進來那韓國就永遠別想實現統一;對於日本則是要挑動其國內被限制的聲音讓其從一個亞洲國家的角度去反思考日美的未來,對內要解決國內混亂只有拜託美國控制而能獨立的確定自己的國家目標,前幾任首相不是說錯話而下台的是因為鎖定的目標雖然有利於日本但是美國老闆不喜歡才陷入困境的,而對外我們的態度應是歡迎日本重回亞洲,幫助日本擺脫美國控制;對東南亞則是進一步介入其內部去,但是是促進其經濟和政治的一體化進程,我們要讓美國在東南亞失去價值,想讓東南亞在弱小的情況下接受中國不可能,倒不如讓他強大起來(我們在東南亞的核心利益和長遠利益是現在因為幾個島讓美國有機可趁還是先把美國排擠出東南亞呢?島在那裡只要你不急就算東南亞強大一點也不會沒有,只是讓其更有利於維持現狀,所以看穿問題其實是讓東南亞在美國的參與下維持現狀還是讓東南亞國家自己維持現狀。會不會東南亞強大之後聯合美國對中國不利呢?這要看我們能不能把握這個度和有沒有這種自信了,如果我們不急於去改變現實它們也沒有理由為了幾個島為美國賣命與中國大打一場。);對俄羅斯則是在亞洲為其經濟尋找一個增長點,這將全面改變俄羅斯的頹勢,好比水桶終於填平了最短的那塊木板一樣,但是畏懼其對中國的威脅卻也不急,因為長期的發展停滯俄羅斯有很多自己的事需要解決,而且我們無論從地理上還是經濟結構上都可以掐著俄羅斯與東亞主要經濟體的動脈,俄羅斯的對中態度將是受我們決定的。發展俄羅斯會不會養虎為患?倒是有那個可能,但是俄羅斯究其國家條件特點(資
❷ 談談新時代愛國主義的弘揚如何做到既要堅持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
1.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
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首先體現在對社會主義中國的熱愛上。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向成功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必然要求。
2.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重要著力點和落腳點。維護和推進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題中之義。
多民族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弘揚新時代的愛國主義精神,就要自覺維護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政治局面。
3.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
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我們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推進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傳承與創新中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❸ 中國企業 怎樣 立足於國際
首先必須有自主創新能力,一味的模仿是站不住腳的。
其次必須務實,產品和服務質量要達到國際認可。
再就是必須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最後,中國企業要立足於國際,企業需要努力,政府也需要努力。(你懂的····國企···民企···)
❹ 中國應如何在世界謀求發展
一、利用多方關系,實現制衡發展(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多極世界得形成,不同價值觀會形成不同層面得博弈,中國作為重要得一極,將會利用多方制衡關系,繼續發展我們的文化,發展我們的經濟,今天的和平環境來之不易,多極格局可以幫助實現制衡,有利於世界和平發展,有利於不同價值觀的同台交流)。
二、發揚大國精神,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同時,正確引導多方交流,努力探索世界和諧發展得新道路。中國必將影響未來的世界,只有承擔了更多責任,身先士卒,才可能給世界帶來新鮮得空氣,以及和平、友好得國際競爭環境。
三、勵精圖治,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營造良好得國家環境,塑造大國公民,政府在培育市場主體的過程中只能充當指導、牽引的角色,不要過多、刻意干涉,有了大國公民,才可能會有更加美好得世界。
四、改善全民生存環境,積極促進精神文化和社會物質文化的極大繁榮。
❺ 談談我們作為當代中國青年將靠什麼 精神屹立於世界之
我們應該堅持中國精神,中國精神,包括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❻ 《當下的中國少年應如何立足於世》的演講稿
泱泱大國,悠悠歷史,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 拳拳之心,殷殷報國,華夏之兒女千古傳承! 走過耕耘的日子,走進收獲的季節;走過昨天的坎坷,走向明天的希望,年輕的人民共和國敲響那一排銅制的編鍾,渾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韻由遠及近,傳閱五千年悠悠歲月和62載繽紛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陽,海之濱,泛起層層漣漪,響起陣陣回聲,在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凝結一個主題:祖國,你是我們偉大的母親。濃縮你歷史的長卷,自豪你嶙嶙魏晉風骨,巍巍盛唐氣象,咚咚鼓震天地,獵獵旗卷樓蘭,滿江紅,金縷曲,黃鶯兒,桃花扇,篇篇揮就時代的沉思,字字銘刻歷史的聖壇。久遠的文明熠熠生輝,如顆顆鑽石,在歷史的長廊鑲嵌。你是一粒種子,深深植於我們的靈魂。當我從沉睡中醒來,我知道,我必須用生命的養分把你澆灌,因為你賦予了我們一縱與你一樣高貴的靈魂:中國! 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發展的一種基本精神,是有國有家者的一種情感和道德准則,是一種國魂。同時,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有著具體的對象、內容、形式。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愛國主義傳統源遠流長,其表現形式廣泛,諸如保持民族氣節,捍衛國家尊嚴,維護領土完整,心懷天下,眷戀母邦,憂國憂民,為民請命,勇於革新,振興中華等等。 「中國」不止是一個地理理念,「中國」更是一個文化實體,她不僅僅代表這近千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不僅僅是名山大川,名勝古跡的代表。他還代表著一個有著獨立的、神聖而不可侵犯的政權的民族,同時也是深邃的、神秘的東方古文化的代表。中國古人的愛國表現在將文化的統合和認同視為善治的根本,所謂王道實現的極致。與世界上其他古文明相比,中華文明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數千年綿延不絕,以至於今天世界上仍有很多人希望從中國文化中找到怎樣使自己的文化更加長久的智慧。西周產生的周禮是中國底層文明,塑造了中華文明的原型。中國古代愛國主義也充分地體現在古人對中國哲學精神的繼承與創新中,他們不斷努力,借鑒和汲取外來文化,但是,一定要使之中國化,這鑄造了「文化中國」作為文化實質的理念骨架。跟現代人相比,現代人同樣借鑒和汲取外來文化,但是在借鑒和汲取的同時,我們的年輕人被西
❼ 結合中國自身情況,談談如何在這樣的世界局勢中謀求發展和復興
1、充分利用第二個十年戰略機遇期,大力發展經濟,進一步提高綜合國力,畢竟現在世界的主流仍是和平與發展;
2、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搞好周邊外交和多邊外交,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3、提高軍事裝備水平和軍隊的戰鬥力,維護國家權益;
4、積極推進政治改革進程,提高民主化水平;
5、大力發展文化事業,豐富國民精神生活,擴大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
6、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經濟發展為核心,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時不斷提升國防實力,確保自身發展不受干擾;
7、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際出發,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8、必須按照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❽ 在各國經濟文化PK的今天,中國文化怎麼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以佛教文化,武俠世界、為核心改造世界
我們要宏揚儒家學說,儒家學說強調天人合一,人際和諧以,強調中庸之道,尊老愛幼,是戰無不勝的思想,
❾ 如何使中國以文化強國自立於世界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傳播與推廣,不僅受到廣泛的關注,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推動與參與。
「環球文化大使全球啟動儀式」日前在北京舉行,來自130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出席。此次大賽面向全球公開選拔民族文化代言與推廣形象大使,將席捲全球五大洲11個賽區,凡年滿16周歲的選手均可以報名參加。大賽以文化、旅遊推介和才藝展示為競技內容,選手可藉由語言、音樂、舞蹈及其他多種藝術形式向世界展示底蘊深厚、濃郁獨特的各地民俗風情。
文化大使』是一種代表,是傳播文化的權威形象,也是大家公認的文化符號。」在環球文化大使的比賽中,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擔任決賽評委。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張藝謀淋漓盡致地將中國文化展現於世人面前。說到中國文化的傳承,張藝謀告訴本報記者:「中國文化是需要一代一代去努力傳承的,尤其拿中國的民族文化來說,它是一個非常大的范疇,需要大家都來關注、支持和參與,這樣,它就會發展,就會蓬勃。」張藝謀寄語青年人:「要在世界范疇內關注文化,推崇中華文化。」
說到中國文化的未來發展,張藝謀說:「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它勢必使中國文化跟著經濟的腳步推得越來越廣,相信中國文化的傳播會有很好的勢頭。」
對於此次國家賽事由民間資本強盛投資有限公司運作,張藝謀表示欣賞和肯定。「一群人有志把中國文化乃至全世界的文化推廣、發展、傳播、融匯,有人願意做這樣的事情非常好,也希望這樣的事情越多越好。」
「環球文化大使」是一項嶄新的文化盛事。作為中國國際友好文化節的組成部分,可以全面展示、推廣全球各地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內容、形式多樣,其中融入了56個兄弟民族在各自發展過程中創造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它們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環球文化大使」中國大區賽發掘與探尋的文明寶庫。
談到承辦此次大賽的初衷,北京強盛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健表示,首先是出於對中華文化的一種熱愛。「大賽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推廣,通過世界各地各民族參賽選手的精彩呈現,讓世界全面了解一個在欣欣向榮中蓬勃發展的中國,進而促進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文化交流,增進不同種族、國籍、宗教背景下的文化溝通與理解。」
宋健強調他的「文化落地」觀。「現在有很多人都在做文化,怎樣才能做好文化?如果說文化不能落地的話,就是鏡中月、水中花。我們希望通過承辦這樣的文化盛事,做點兒實事。今後,我們也想從中西方的文化與文明的交融碰撞方面,多做一些工作。這也是一種企業責任。」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是我們最核心的理念。我們要把中國最傳統的、最精髓的東西、符號性的東西,推到國際上,讓更多的國際友人體會、領略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美麗。」宋健說,「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我們最珍貴的寶藏,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保護它、發揚它,維護它的價值,就是在浪費資源,浪費青春。」
民族文化專家寶向新對於此次「環球文化大使」大賽有很高的期待。他告訴記者,此次賽事展現了文化多元化的特徵,各種聲音、各種膚色、不同的舉手投足、不同的文化背景整合到一個大舞台上,可謂繽紛多彩,具有沖擊力,具有感染力。
環球文化大使』的主題是讓中國了解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它有文化高度、思想高度、藝術高度。」著名藏學家葉星生說,「它不僅是一個舞蹈、技藝,更是一種文化傳播。大賽用文化把全世界的友情、友愛聯系起來。」
據介紹,作為對2012「中塞文化年」的獻禮,「環球文化大使」終極決賽將於「印度洋上的明珠」、美麗的群島國家塞席爾舉行。攜著美好的祝福,讓我們帶著發現的眼睛,共同期待這一展現文化魅力的年度盛典。
❿ 談談當今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及作用是什麼
地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增長,盡管目前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但我國潛力巨大,前景光明,是一個正在和平發展的大國,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性的大國。
作用:(經濟)我國是世界商品的銷售市場,是世界上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是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政治)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重大的國際問題的解決越來越離不開中國的參與。中國已成為維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在當今世界樹立起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