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如何談拜登對中國企業態度

如何談拜登對中國企業態度

發布時間:2022-06-25 19:16:01

① 拜登外交政策的演講內容是什麼

拜登說,美國將著手通過外交手段「結束葉門戰爭」,將致力於促成葉門停戰協議、恢復和平談判。美國還任命了葉門沖突特使。他說,美國將終止對葉門所有進攻行動的支持,包括武器銷售。

拜登此次講話中的涉華內容,可以看作是其對中國的一種表述,甚至一種態度。但可以預料,拜登及其政府目前還在對特朗普的各種對華極端遺產進行全面審議評估,

還在與美國的全球盟友和夥伴進行內部協商,甚至還在進行美國跨黨派的對華政策對表,隨之進行戰略層面的進一步溝通後,拜登政府的全面、真實對華政策態度才會明朗化和確定化。

拜登講話真實意圖

實際上,拜登此次去美國國務院講話,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提振美國國務院的士氣與信心。特朗普執政的4年中,其極端主義、胡作非為、毫無章法,特別是蓬佩奧的惡劣表現,

不僅嚴重毀壞了美國國際形象、全球盟友關系、美國外交,也嚴重搞亂了美國國務院,弄得人心惶惶,導致大量專業人員流失,很多人感到無所適從、灰頭土臉、心灰意冷。

另外,拜登的此次講話也是講給美國國內和美國的全球盟友和夥伴聽的,而其對緬甸局勢和俄羅斯異議人士處境的立場表達等,則主要是為了回應美國對當下全球幾大熱點問題的關注,包括中東局勢、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葉門等國家關系以及國內外對美國移民政策的關切。

從美國自身立場與價值觀出發,既批評指責中國,又表示願意在符合美國利益的前提下與中國接觸並在某些方面進行合作,其實都是拜登一貫的立場態度。如果說此次講話有意義,那就是拜登重申了他的這些立場態度,回應了中方最近以來的表態。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拜登發表首個外交政策講話

② 拜登稱對華政策和特朗普不同,他會比較友好嗎

不會,拜登只會改變手法,而且,拜登更危險

①根基已變

相比於特朗普式的America First,所有內容皆可談、皆可交易,為了選票可以不惜一切。民主黨拜登可能就“陰險”的多,奧巴馬時代差點成功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是一項完全孤立中國的政策,如若簽署,對中國影響深遠。幸而特朗普上台後即廢止,由中國主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則今年可能簽署。

美國向左(孤立主義)、中國向右(全球化)在繼續上演。

特朗普只是個喜歡敲竹杠的商人,拜登是眼神銳利思路清晰的政治家

③ 拜登當選對中國B股市場有什麼影響

帶登當選美國總統對中國B股市場是有一定好方面的影響,因為拜登並不像特朗普一樣十分激進,雖然他對中國也會進行遏制,但是表面上會改變與中國的態度,所以B股市場會向好方面影響

④ 拜登上位對中國採取什麼政策

法律分析:1.拜登上位後,對中國採取對華三條政策。

2.拜登在美國對外關繫上將有可能改變特朗普的激進和極端路線,立足於恢復美國與西方盟國特別是美歐、美日、美韓、美澳、美加和美印等傳統關系,突出西方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設法修補過去四年的創傷裂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⑤ 為什麼說拜登親華

為什麼說拜登親華?
拜登向來與中國為善,拜登作為一個左派的代表,一直以來都不主張以強硬手段對待中國。早在1979年,拜登就以議員身份訪問了中國。2001年時,拜登曾公開對小布希政府強硬的對華政策表示不滿。在多次訪問中國期間,拜登都能很深入地考察中國,並不斷表示自己對中國的喜愛。在當選奧巴馬政府的副總統後,拜登更是毫不掩飾自己的親華立場。在2011年訪問中國時,拜登還親自去北京面館吃炸醬面,一時間成為熱點新聞。
從經歷來看,拜登看起來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親華派。然而這樣的人在美國政壇屬於異類,拜登也因其親華立場飽受特朗普等保守勢力的指責。當前美國保守派雖然失去了總統等重要職位,但其勢力依然強大。為了保持任期內政治局勢穩定,盡快團結已經分裂的各派勢力。拜登政府即使真有親華立場,也會投鼠忌器,不會公然展示自己的親華立場。

中美關系惡化的原因 ?
中美關系惡化真正的也是最大的原因是蘇聯垮台了,美國和中國失去了共同最大的威脅,就會尋找新的敵人。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是認同霸權主義的。而中國想崛起,不可避免會觸犯美國的某些利益,美國有不少參議員公開說:反對世界多元化。預計在未來幾十年,無論政治、經濟、軍事,世界格局都會重新洗牌,利益的沖突不可避免。奧巴馬就曾公開說中國人都過上美國人一樣的生活,將會是世界的災難。
不,對世界不一定,但對一些美國人來說可能是災難。
其科技和金融霸權被快速崛起的中國給動搖,是美國絕對不能接受的。
所以說,現在全球化貿易,對中國是有利的,依託最初的全球資本和技術轉移,中國現在體量越來越大而且以後還會更大。對美國來說,沒有曾經那麼大的利益了。美國只想你做低端製造業,你還想繼續往上爬?所以特朗普要反全球化。華盛頓對中國的打壓,其實也是美國大資本利益對華的公開博弈。

⑥ 拜登的對華政策和看法

日本《產經新聞》8月20日發表題為《美國民主黨政綱滲透著對華融合成分》的文章稱,若民主黨的前副總統拜登當選,下一屆美國政府可能回歸奧巴馬政府的「對華融合路線」。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美國民主黨在18日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了新政綱。11月將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在即。如果來自民主黨的前副總統拜登當選,則下一屆政府的對華政策將何去何從?通過對政綱等進行解讀可以發現,下屆政府可能回歸奧巴馬政府的「對華融合路線」。

關於下一屆政府的對華政策,政綱宣稱,將明確、強有力且切實地消除中國政府在經濟、安保和人權方面帶來的重大擔憂。政綱還指出,將在氣候變化問題和核不擴散問題等美中利害一致的領域推進合作。

另一方面,政綱指出「民主黨相信,來自中國的挑戰基本不是軍事上的」。針對特朗普政府增強與中國全面對決的姿態,政綱強調:「民主黨不會訴諸自我毀滅式的單方面關稅戰,也不會陷入『新冷戰』陷阱。」

拜登提出的外交和安保政策目標是,重振和激活美國外交。其認識是,提出「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政府導致美國在世界上的立場減弱。拜登曾在採取對華融合政策的奧巴馬政府擔任副總統,所以他上台後「回歸」對華融合路線的可能依然存在。

(6)如何談拜登對中國企業態度擴展閱讀:

拜登上台後對華政策的三個轉變

1、中美關系將會緩和,這是拜登上台後的第一個重要轉變。

首先,拜登的個人特質決定了他的對華策略將在很大程度上有別於特朗普式的反復無常。在他超過長達41年從政生涯中,拜登有很多「高光」時刻:30歲就當選參議員;外交天才,曾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並與多國政要有廣泛的個人聯系;前美國副總統等。

無怪乎多家美國主流媒體認為,歷史上沒有哪個總統候選人比拜登的從政經驗更多。豐富的參政和外交經驗使拜登在制定對華政策時將更有可能「按套路出牌」,遵循一般的外交決策和國家互動的基本原則。這無疑將緩解中美雙方的緊張關系,降低兩國戰略誤判的風險。

2、第二個重要變化是,拜登及其對華團隊將調整美國對華政策優先次序。從以經貿問題為絕對核心,到多議題並重。

特朗普一直將經貿問題作為其對華政策的核心,而對其他議題並不太看重。而拜登則明確表示要從多角度來構建新一屆美國政府的對華戰略。例如,在環境保護方面,拜登表示不會將氣候目標排除在貿易政策之外,承諾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並提出要進一步提高全球減排目標。

拜登也強調中國碳排放方面的責任,認為中國不但應保證本國的碳排放達到巴黎協定的要求,還應使包含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符合相關的環境標准。

3、第三個變化對中國而言不是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拜登將更加強調傳統西方聯盟體系的內部團結,以及通過聯盟來塑造整體性的對華戰略

拜登及其團隊認為,通過削弱美國在其傳統同盟體系和國際組織內的影響和地位,特朗普正在「幫助」中國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而他將會採取多邊主義的方針,修補並強化美國在全球民主同盟中的領導地位,甚至希望重構這個聯盟的關鍵要素,使之在面對所謂的「非民主國家」威脅時,更能促進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

⑦ 拜登在經濟上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

拜登採取「競合」政策而不是單邊關稅遏制中國,貿易摩擦短期會有緩和,增強金融市場的信心。大規模財政刺激帶動經濟產出,短期全球通脹預期可能會抬升,美聯儲相對於特朗普執政可能更早退出零利率。

核心觀點

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影響

(1)如果拜登當選,且民主黨能夠「橫掃」國會(同時掌控白宮、眾議院、以及參議院),財政刺激計劃和轉移支付短期帶動美國經濟,資金會流入實體部門成為新的就業機會或企業和居民的存款。

長期來說,拜登對國內研發和改善美國清潔能源、公共衛生、電信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以及擴展5G應用,大力提倡「綠色經濟」的政策,會提高美國企業的商業競爭性和生產力;重視弱勢群體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友好的移民政策,提高就業率和供應端修復,有益於族裔矛盾的緩和,穩定秩序。

(2)特朗普執政期間加劇了貧富差距,減稅和大量發債造成了美國財政和債務的困境。對富裕階層加稅,為解決財政困境提供了一條出路。雖然加稅會對公司和高收入人群的儲蓄、投資和消費有負面作用,但我們認為加稅的正面意義更大。

(3)如果拜登上台,其方案也許會改善美國社會深層次結構性「貧富分化」問題,對高收入人群加稅進行財富再分配,可以彌合種族矛盾,帶動消費,產出缺口為正,相應通脹預期會相應提高,美聯儲相對於特朗普執政可能更早退出零利率。

(4)民主黨相對於共和黨來說,對政府的科技創新和競爭力形成更加有力支持。

對匯率走勢和資產配置的影響

(1)短期內大概率利空美元,雙赤字(貿易和財政)疊加美聯儲加碼寬松,拉升通脹推動美元下行;更加嚴格的監管和高公司稅,削弱美元和信貸市場。但是中長期來看,拜登上台會對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和外交政策,美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對美元形成支撐。

(2)維持低利率放水,財政支持帶來的經濟增長,有利於股市;執政確定性增加,提振投資者信心;但是高收入人群和公司是稅收增加的主要群體,壓制股市和分紅收入,對股價有小幅度沖擊。

(3)短期利好人民幣和新興國家資產。如果拜登當選,美聯儲不斷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前提下,疊加短期外交確定性增加,有利於新興國家資產,有利於人民幣。長遠來說,國家科技發展、核心競爭力和國力是匯率背後的關鍵。

風險提示:美國債務風險暴露、海外衛生事件失控、國際爭端升級等。



正文

大選日在即,從目前民調、賠率和部分關鍵搖擺州的提前投票來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優勢較為明顯。如果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將對美國和全球經濟都產生重大影響。

1. 拜登的主要競選主張

1.1 拜登的國內經濟政策主張

拜登的國內經濟政策以支持中產階級和創新為核心。主要包括以下要點:

(1)收入再分配,減少貧富差距:對高收入群體加稅,低收入人群稅收減免。拜登計劃撤銷川普對富人階層和公司設置的減稅政策,使40萬以上的收入人群的個人稅收從37%增至39.6%,將企業稅從21%提高到28%,而對中產階級、工人、下崗員工、老人和殘疾人和小企業進行稅收抵免。

設立最低工資,並建立萬億級別的「照顧經濟」(caregivingeconomy):推行時薪15美元的最低工資,對於照顧孩子、老人和殘疾人的人們進行稅收抵免,增加低收入群體的勞動收入和消費。

重視貧困人群的醫療和教育:保證全部的美國人民都可以享受有質量可負擔起的醫療。重視種族平等:為劣勢人群創辦的商業提供更多財政支持。

(2)財政刺激,基礎設施建設與新能源「綠色經濟」並行,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創新和未來競爭力。

拜登主張組建2000億美元的清潔能源和基礎設施基金,重點投資交通設施和基礎建設,來增加百萬中產階級的工作。投資3000億美元用於國內購買和研發以改善美國的體系(清潔能源,公共衛生,電信和基礎設施),促進國內生產。

提倡清潔經濟體系的建設,創造1千萬個新的就業機會。對企業和學校重新運行提供金融支持,包括重新僱傭員工,支持衛生事件的病人和抗擊衛生事件的人。

1.2 拜登的對外政策主張

拜登主張以「競合」政策取代「輸家遏制」來對抗中國,中美關系短期會緩和但長遠關系不會改變,抗爭背後是科技競爭。主要包括以下要點:

(1)中美經貿關系可能有所緩和:拜登曾表明:美國在全球經濟取得成功前,不會有新的關稅條款。在沒有以有意義的方式推行貿易協定前,不會有新的關稅條款。

拜登認為: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其實際上是給美國的消費者和公司加征稅;在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方面與中國對抗的最好方法是與盟友和夥伴結成聯盟,而不是通過單邊關稅。

(2)拜登支持移民政策,計劃提高勞動力人口:給目前在美國但未被授權公民資格的人提供擁有公民身份的路徑,創造每年140,000的雇傭工作綠卡,並保證政府僱傭美國之外的人。將美國難民的接納年度上限提高到12.5萬。

(3)支持「美國製造」「綠色經濟」和「科技研發和創新」:區分美國公司國內外的關稅徵收方式,促使製造業迴流美國:將美國公司的外國子公司賺取的收入稅收(GILTI)從10.5%提高到21%,「美國製造」激勵公司將分支轉移回國內,並進行稅收抵免。







2. 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影響

2.1 財政政策支持消費和就業恢復

如果拜登當選,且民主黨能夠「橫掃」國會(同時掌控白宮、眾議院、以及參議院),2000億大基建財政刺激計劃以及一系列政策則有望順利落地,通過政府財政刺激和轉移支付,資金會流入實體部門,成為新的就業機會或企業和居民的存款,進而從消費端拉動美國經濟。

表3是拜登執政期間(2021-2024)和經濟刺激法案預計實行期間(2021-2030),政府可能推行的經濟計劃預算。根據沃頓商學院財政預算模型進行計算,拜登稅收計劃中最大的新增收入來源是十年預算窗口期內的企業稅14385億美元,其次是工資稅9928億美元和個人所得稅9440億美元。

在十年預算窗口中,新增凈支出最大的領域是教育,達1.9萬億美元,基礎設施和研發(R&D)為1.6萬億美元,住房援助為6500億美元。拜登的醫療保健計劃也使支出的凈增長在十年內增加2910億美元。



如果拜登執政,短期來說政府會以大量的財政赤字和支出去提振經濟。更理性穩定的全球貿易預期,較為友好的外國移民政策,額外增加的7.3萬億在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社會安全和醫療,會增加勞動就業數目,從供應端來刺激經濟。這些都有助於讓就業盡快恢復到全面的狀態。

從長期來說,拜登執政利好美國經濟:

(1)拜登計劃的財政刺激支持主要應用在國內研發和改善美國體系(清潔能源,公共衛生,電信和基礎設施),擴展5G應用,提高商業競爭性和生產力,這將擴大美國勞動力和資本產出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數量,大力提倡「綠色經濟」,就會使得生產的供應端得到擴張,促進美國企業的全球長遠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2)通過在教育、醫療、住房方面大幅減輕中低收入階層的負擔,美國消費率整體或有所提振,並彌合日益擴大的「通脹缺口」(即總需求超過總供給的差額),從而提升美國經濟潛在增長率。

(3)政府稅收能力的增強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彌合美國巨額的財政赤字和避免美元信用的過度透支,有益於改善美元信用和對外貿易。疊加全球貿易關系的緩和,及盟國體系的穩定下「黑天鵝」事件的減少,有利於本國經濟的發展。

(4)重視弱勢群體教育,加強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和友好的移民政策,提高就業率:資助流離失所的老年人的計劃,提升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開支,可以提升工人受教育程度和勞動參與率;對於移民政策相對放開,會增加美國勞務人口大約1.64%,增加總的勞動力供給和GDP。同時移民有很多的新生兒,會讓人口更加年輕化。從過去移民的新生兒佔比可以估算,在拜登政策下,預計2024年,20-60歲之間的人口,可能會從70%增加到70.26%。

(5)對少數和劣勢種群進行補助,並爭取權利上的支持,有益於族裔矛盾的緩和,促進美國社會「新共識」的形成,並穩定秩序。

根據穆迪的財政預算模型,拜登的經濟提案相對於特朗普來說力度更大,惠及范圍更加廣泛,大概率會使經濟更早恢復充分就業水平。

根據穆迪測算,到2024年任期結束時,預計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在拜登的領導下增加9600億美元,比特朗普執政期間增加4.5%(圖1是在穆迪經濟模型測算下,不同選舉結果下GDP的預期增長,其中藍色線是民主黨橫掃國會下的GDP增長,紅色線是共和黨橫掃國會下的GDP預期,紅色虛線是現行政策下的GDP預期),這意味著拜登治下的就業崗位比特朗普多740萬個(圖2是在穆迪經濟模型測算下,不同選舉結果下非農就業數據的預期增長,其中藍色線是民主黨橫掃國會下的非農就業數目增長,紅色線是共和黨橫掃國會下的非農就業數目預期,紅色虛線是現行政策下的非農就業數目預期)。





2.2 稅收政策縮小貧富差距,對於美國長遠經濟穩定有建設意義

特朗普執政期間,對富人和公司大幅度減稅,利潤流入了高收入人群和商業,加劇了貧富差距,減稅和大量發債造成了美國財政和債務的困境。

(1)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經濟學家Emmanuel Saez 和 Gabriel Zucman 研究成果表明: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前0.1%的人擁有的家庭財富份額從7%增加到22%。如果對財產超過3200萬美元的人群加稅1%,隨後稅率逐步遞進,對財產超100億美元人群加稅8%,對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巨富階層,遺產稅增至77%,美國政府就可以轉虧為盈,化解2020上半年的財政赤字。

(2)大多數美國人由於使用抵押貸款和信用卡而債務不斷增加,大蕭條期間資產價值暴跌,實際工資停滯,導致最底層90%家庭財富份額急劇下降。美國目前的財富分布仍然是K型的曲線,處於經濟分布頂層的人群做的很好,但是底部的人生活掙扎。對富裕階層加稅,為真正解決財政困境提供了一條出路。

拜登的政策會給到醫療和很多社會項目,會給那些低收入人群和需要人群的救助。總收入小於每年40萬美元的家庭不會直接看到稅收增加,但是由於公司稅增收,他們的投資回報和工資將會降低半個百分點或更少。

如表4所示,根據賓大沃頓商學院的財政預算模型,當計入公司稅的影響,相對於現行法律,收入最高0.1%人群,相對於現行法律有效稅率分別提高12.4%,相對於TCJA減稅法案實行前的法律,有效稅率提高 11.4%。收入在95%以下的人群,會承受公司稅收增加帶來的較低投資收益或工資,但有效稅率只會增加半個百分點或更少。



雖然加稅會對公司和高收入人群的儲蓄、投資和消費有負面作用,但我們認為影響並不會很大。原因有以下幾點:

(1)加稅是逐步進行的。對於個人來說,當收入沒有達到一定門檻,納稅人不必去承受額外費用。對於公司來說,稅收具有逆周期性本質,當收益不好的時候應繳納的稅收也會相應降低。

(2)對於高收入人群來說,稅率增加大概率並不會1:1地影響到他們的消費支出,他們可以消費自身的儲蓄或其他資源。

(3)拜登的稅收減免政策會部分抵消加稅的負面效應。例如對於第一次購買房子的人提供1.5萬美金稅收減免,對於每個照顧孩子的家庭提供8美金的稅收抵免,對於小公司企業尤其是劣勢人群的商業提供稅收補貼。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作為拜登上台後主要被加稅群體:「華爾街金融圈」對民主黨拜登的捐款10年來首次超過了共和黨,截至今年9月底華爾街向拜登累計捐贈5110萬美元的現金,是對特朗普競選團捐贈的5倍。

華爾街態度可以表明,對於高收入人群和公司加稅的短期負面利益,不抵特朗普執政不確定性的危機感,以及拜登上台後美國經濟的長遠發展。

此外,由於新增稅收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財政赤字,會被用來刺激經濟需要的地方,因此長遠來說對經濟具有穩定意義。

2.3 財政政策支持衛生事件破壞下的供應端修復

特朗普執政期間,沒有對衛生事件進行及時控制,導致許多企業在有限的產能下運營甚至停止運營,美國的庫存總量同比下滑明顯(見圖3)。拜登較為積極的衛生事件的防護計劃,有利於美國產業供應端和庫存的修復:

(1)拜登對美國企業在國內外公司實施不同的稅收政策,有助於製造業迴流美國,擴大美國國內的企業生產端和庫存數量;推進全球化進程,重建盟國體系和供

⑧ 如果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中美關系會有什麼新變化

美國即將在2020年的11月開始總統大選,彼時呼聲較高的拜登最近頻頻登上社交舞台。如果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中美關繫上是否會有新的變化呢?其實從今天的美國對華的態度上來看,不管是誰任總統這一職位,美國對華的基本政策不會改變,頂多是態度上不會那麼激進,雙方溝通會有緩和。

三、中美對話

拜登作為美國民主黨的代表人物,他歷來主張和中國進行對話合作,不進行對抗。白帶認為中美之間的政策應該是盡早推動中國遵守法律和政治方面的國際准則,其目的在於訪中國異常侵犯美國與其同盟國的利益。拜登對於中國的態度是相對中立,他認識到中美之間的關系是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所以他在對華關繫上主張與中國對話,認為積極溝通協調才是解決中美分歧的關鍵因素。如果拜登上台,他的態度應該不會像時任總統那樣激進,中美之間的關系會處在一個良性的發展之中,作為競爭對手和利益的共同體,拜登應該會處理“表面”的和諧。


⑨ 日媒預測拜登對華政策走向,具體是怎麼說的

日媒預測拜登對華政策走向,具體是怎麼說的?日本媒體對於拜登做出了一些詳細介紹,也專門說明了一些拜登未來政策,特別是對華方面的策略,他們做出預測其實僅僅是一個分析而已,當然也具有一定參考性,下面給大家分幾個方面介紹一下,朋友們可以作為一種參考:

三、日本媒體認為拜登會走回奧巴馬融合政策,復制奧巴馬路線:

拜登之前是奧巴馬政府的副總統,他一直認為奧巴馬政策比較穩健,而且也是拜登認可路線,因此拜登會繼續採取融合路線,而不是特朗普激進路線,日本媒體預測,拜登會重新回到以往,美國和中國之間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與如何談拜登對中國企業態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和平省有多少個縣越南語 瀏覽:656
英國留學平台怎麼樣 瀏覽:985
去越南找房間怎麼找 瀏覽:753
市面上說的印尼紫檀是什麼木材 瀏覽:819
義大利住哪個區最好 瀏覽:131
越南速溶咖啡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嗎 瀏覽:132
越南買一隻豬要多少錢 瀏覽:444
去義大利能學到什麼 瀏覽:264
為什麼義大利足球沒落 瀏覽:644
古中國分多少個國 瀏覽:43
有哪些膠水廠商在越南有工廠 瀏覽:952
美國為什麼不救義大利 瀏覽:179
中國近代如何重建文化自信 瀏覽:373
印尼大米多少一斤 瀏覽:413
一般去義大利都代購什麼 瀏覽:861
義大利剎車片品牌有哪些 瀏覽:164
義大利ac怎麼發音 瀏覽:868
越南咖啡怎麼沖水 瀏覽:754
小印度是哪個城市 瀏覽:113
印度為什麼停止購買戰斗機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