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與印度現情況如何

中國與印度現情況如何

發布時間:2022-06-26 03:30:49

㈠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現在怎麼樣

中國和印度關系不好,兩國發生有過戰爭,又有領土爭端,關系自然不好,印度一直在追趕中國!

㈡ 印度和中國相比,到底落後了多少

最早的公共交通出現在1826年的法國,從那時候開始,公共交通就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帶動了城市的發展腳步。如今,基本上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公共交通體系。而隨著發展程度的不同,交通工具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比如在一些發達國家,無論是航空,鐵路還是高速公里,其交通都十分的便捷快速。但是對於不怎麼發達的國家,其交通體系也是十分的落後。今天要來說的這個國家,就是印度。

印度作為和中國一樣的文明古國,也是世界新興的經濟體之一,在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方面也有著自身的優越性。所以有時候也喜歡跟中國作比較。不過,目前而言,印度比中國落後是事實。所以就有很多人會問:印度和中國相比,到底落後了多少?有些印度的網友就說了實在話:如果現在中國停滯發展,以目前印度8%的GDP增長速度起碼也要10年。其實不用看數據,就從公交車這對比來說,就知道印度和中國還有有一段距離的。當然,在這里也希望印度能變得更強,實現雙贏。

㈢ 中國和印度差距大嗎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為了保持更為更有力的發展勢頭,中國不惜施行增速放緩策略,將中國GDP增長率控制在6.5%左右,而對印度而言是一舉超越中國不可多得的機會,但是,經全面分析後,中印兩國存在的差距仍然讓印度高層感到心寒。
據外媒報道,印度在2018年2月28日公布數據顯示,在2017年最後一個季度,印度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7.2%,比中國同期增長率還要高出0.4個百分點,印度再一次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
而且據印度中央統計局表示,印度經濟規模預計在2018年3月底將達到2.6萬億美元,從表面數據看,印度經濟增長速度確實有中國當年的風范,若繼續保持下去,成為除中美外第三大經濟體還是頗有希望的。

資料圖:中印美女
但是,時間不等人,目前以印度的經濟規模才達到中國90年代初的水平,而中國現在的經濟規模已達到12.4萬億美元,印度想要超越中國至少要登上幾十年,況且中國經濟增長並不是一成不變,增速放緩只是暫時的,要知道經濟過快增長必然出現很多不可控制因素。
有媒體分析認為,即便中國經濟增長完全停止,與此同時,印度每年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10%以上,印度依舊要等到2034年才能達到中國當前的水平。
此外,據國際投行瑞銀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團隊2018年發布報告顯示,按照中國出口和服務業的發展的良好趨勢,預測政府將中國2018年與2019年的GDP增長率分別下調至6.6%和6.4%。

資料圖:印度工人
而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也顯示,中國去年國內生產總值為827122億元,同比增長6.9%,符合中國年度預期目標。也就是說,中國會繼續堅持經濟增速放緩政策,從而營造更安全更有活力的市場經濟氛圍。
中印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經濟領域,在科技以及國防投入同樣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2017年中國國防支出預算首次超出1萬億元,而印度2017年國防預算僅僅580億美元,合計人民幣3654億元,還不到中國的一半,這也是印度工業基礎薄弱的根本原因。
印度追趕中國唯一的救命稻草就屬科技了,中國已經用科技的力量縮小了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印度大可以學習中國,在科技領域奮發圖強,可是,從印度每年申請的專利來看,情況不容樂觀,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中國在2016年累計申請了134萬件國際專利,佔比全球總專利的42%,而印度只有4.5萬件左右,大約只有中國的1/30。

㈣ 中國與印度的關系近況如何就領土問題有什麼意見

雙方領土問題產生於麥克馬洪線誕生之時,彼時,印度乃英國殖民地 。
中印邊界雙方爭議地區面積共約125,000平方公里,其中東段約90,000平方公里,中段約2,000平方公里,西段約33,000平方公里。
中印邊界爭端既有歷史因素又有現實因素。1914年,英國殖民主義者炮製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中國歷屆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認。1947年印度獨立後,不僅繼承了英國對中國部分領土的侵佔,而且進一步侵佔中國大片領土,於1953年擴展到「麥線」。時至今日,印度仍然頑固地堅持對中國領土的非法要求。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為了維護領土完整,兼顧中印傳統友誼,一直努力以和平手段解決兩國間爭端。進入新時期,中印兩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兩國經濟文化交流不斷擴大。妥善處理兩國邊界爭端,對促進兩國發展、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有著重大意義。
中國和印度接壤近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每一段都有爭議地區。西段爭議地區面積約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全由中國控制。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現控制在印度手中。東段是雙方爭議面積中最大的地區,約90000平方公里,我國稱為藏南地區,印度稱為「阿魯納恰爾邦」,此區域的控制權由印度實際掌握。

㈤ 印度現有的人口情況如何與中國相比怎麼樣

現在有很多發達國家的人口都出現了負增長的趨勢,像是韓國,日本和俄羅斯這些國家都是鼓勵生育的,但是人們的生育意願普遍不高。像德國,英國,法國,美國這些國家也是因為人口太少,所以想要通過別的國家移民來增加勞動力的。但是因為外來人口太多,所以就很容易產生種族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對國家秩序穩定非常的不利。

所以這些孩子從小就沒有辦法得到高等的教育,也沒有辦法去過更好的生活,他們長大之後依然會過上這樣窮困潦倒的生活。這樣的人口質量是不高的,所以對於印度的發展也沒有任何的意義。中國的人口雖然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現在中國的很多政策都是針對於教育的,所以現在的孩子出生就可以得到非常優良的教育,也能夠得到很好的保障措施。所以中國雖人口也很多,但是基本上都在可以控制的范圍之內。

㈥ 中國與印度目前局勢是怎麼樣的

根據相關數據可知:中國與印度目前局勢緊張,印度擺出與中國一爭高下姿態,中國的態度則是「不進一步但也不退一步」的和平相處策略。

㈦ 印度和中國邊境現在情況

現在邊境進行第九輪軍長級談判,進展不容樂觀,但局勢已有好轉。

㈧ 中國與印度關系現在怎麼樣

努力發展,但都有心結,印度對中國的敵意更強

㈨ 印度人口現在和中國相差多少

中國與印度的人口總數,差距並不是很大。從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結果來看,我國與印度人口差距僅1億。但是根據世衛組織調查的數據來看,我國癌症患者的人數,竟然是印度的3倍多。

㈩ 中國和印度最新對比

中印比較之爭最近一段煞是熱鬧,甚至造成了不小的國際影響。例如亞洲發展銀行的首席經濟師伊夫扎爾·阿里就開口預測印度經濟大約到2020年趕上中國。他的理由是:印度經濟在2003年第四季度達到了10.4\%的高增長,成為世界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甚至超過了中國同期9.9\%的增長率。而且印度經濟在未來10年將爆炸性增長。至於印度人,則更是有炫耀其成就和將其國民注意力轉移到「中國對手」上的趨勢。

但這樣的比較真的有意義么?下面筆者就將兩國在若干方面的數字做一番對比,目的是希望能夠說明這樣一個道理--中國值得比、應該比、甚至被迫比、盡管現在還沒法比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

消費領域

行動電話

印度:2003年底擁有2800萬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1800萬。

中國:2003年底擁有2.7億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6000萬。

個人電腦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買了230萬台PC。

中國:2003年中國人買了1300萬台。

Internet用戶

印度:1600萬。

中國:7800萬。

寬頻用戶

中國:1700萬。

印度:查不出來,估計是還沒有產業化。當年中國的三線建設被形容為鑲嵌式發展,以致圍牆內外可以出現航天時代與原始社會的差別(如西昌衛星城)。而印度這個所謂的世界IT第二大國的信息化,看來也是完全沒有民眾基礎的空中樓閣——10億沒有被互聯網網羅的人民和25萬IT員工。

工業領域

鋼鐵(反映工業基礎最重要的指標)

印度:2003年的鋼鐵產量不足2800萬噸(甚至比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1978年還要少)。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2.25億噸的鋼鐵並且另外進口了3500噸來滿足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

乙烯(石油化工的基礎原料,衡量一個國家化工業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

印度:約60萬噸/年,不僅在世界、也名落亞洲排行榜的孫山之外。

中國:約500萬噸/年,世界第5位,亞洲第3位。

水泥(另一項反映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指標)

中國: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國生產,2003年產量為7.6億噸。

印度:無可奉告。只有兩個相關數據: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鋼筋混凝土結構。

借用化學概念,兩種原子在一定條件下生成化學性質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印度這個國家主要還是處於水和泥分開的原始狀態,他們之間還沒有反應條件。

石油(命脈資源豐富程度和工業發達程度指標)

印度:2003年生產了大約3600萬噸石油,並且即將面臨資源枯竭危機。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1.6億噸石油,同年進口了大約1億噸。

汽車

印度:號稱100萬輛,估計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個輪子以上的車全都算上了。

中國:420萬輛,2004年預計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國:中國的高速公路(最少4車道,限速100公里/小時或120公里/小時)在2003年末達到了2.7萬公里,並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開始對它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進行規劃設計。

鐵路

印度:6萬多公里,世界第二位。但印度全國的鐵路體系並不統一,有寬軌和窄軌之分。同時,印度幾乎沒有對它的鐵路系統作過全面改造,現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還靠李玉和時代的舉燈搖旗來指揮。

中國:不要忘記中國超過70\%的國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鐵路、青藏鐵路等均可以作為鐵路建設博物館,更有「磁懸浮」這種高精尖。

糧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排名第一的國家,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比中國多得多。2003年生產2.5億噸糧食,人均糧食只有480斤/年。

中國:不管天氣如何,通常每年生產至少4億噸糧食,人均糧食達到650斤/年。

經濟成分

中國:農業佔GDP15\%,工業佔52\%,製造業佔35\%,服務業佔33\%(2001年數據)。

印度:農業佔GDP24\%,工業佔27\%,製造業佔16\%,服務業佔48\%(2001年數據)。

中國2003年工業增長16.8\%,印度增長8\%。

以上數據均來自世界銀行,如果說中國是工業化中期的國家,要注意增長的質量和代價,印度的首要任務則是不顧一切惡補工業化。

科技實力

說到科技,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國的超級計算機,因為印度號稱世界第二大IT大國,因此這應該算是其強項。

中國國產的超級計算機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現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還是IBM生產的,印度的國產貨排第258位。中國聯想公司今年生產了一台超超級計算機,世界排名第4。

國際貿易

中國:2003年總額達到8400億美元(出口大於進口)。

印度:2003年總額為1540億美元(出口740億,進口800億,出口小於進口)。

這是中國貨(當然還只是廉價品,所以被戲稱為一億條中國褲子換一架美國飛機)橫掃世界,而中國人想見到印度貨不親自到西天(天竺)「取經」是取不來的原因。

社會發展領域

中國有13億人,印度的人口也已突破10億,並有望在40年內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上世紀80年代,兩國的人均實際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據世界銀行的數字,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長,而印度只有4.1\%。這種差別導致了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內增長140\%,而另一個國家只增長50\%。

請看下面來自CIA(美國中情局)2003年的資料:

印度的嬰兒死亡率:59.59‰。

中國的嬰兒死亡率:25.26‰。

印度的人均預期壽命:63.26。

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72.22。

在中國很少存在家庭歧視。女性有平等的權利。中國的少數民族經常比漢族人享有更多的優惠權利。在印度呢?有種姓制度,有付不起嫁妝被燒死的新娘,卻從未聽說「妻管炎」。

現在的國際媒體上充斥著太多這樣的論調:印度的未來比中國好,印度比中國更有潛力……但是,印度怎麼樣、中國怎麼樣大家可從前面的數字看出來。

閱讀全文

與中國與印度現情況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留學平台怎麼樣 瀏覽:985
去越南找房間怎麼找 瀏覽:753
市面上說的印尼紫檀是什麼木材 瀏覽:819
義大利住哪個區最好 瀏覽:131
越南速溶咖啡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嗎 瀏覽:132
越南買一隻豬要多少錢 瀏覽:444
去義大利能學到什麼 瀏覽:264
為什麼義大利足球沒落 瀏覽:644
古中國分多少個國 瀏覽:43
有哪些膠水廠商在越南有工廠 瀏覽:952
美國為什麼不救義大利 瀏覽:179
中國近代如何重建文化自信 瀏覽:373
印尼大米多少一斤 瀏覽:413
一般去義大利都代購什麼 瀏覽:861
義大利剎車片品牌有哪些 瀏覽:164
義大利ac怎麼發音 瀏覽:868
越南咖啡怎麼沖水 瀏覽:754
小印度是哪個城市 瀏覽:113
印度為什麼停止購買戰斗機 瀏覽:280
如何辦理中國移動英國卡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