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的節日都是什麼節日

中國的節日都是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2022-06-26 05:46:39

Ⅰ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分別是幾月幾日

中國農歷節日表:
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除夕(臘月的最後一天)、春節(農歷一月一日)、元宵節(農歷一月十五日)、寒食節(清明的前一天)、清明節(春分後十五日)、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日)、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日)、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下元節(農歷十月十五日)。
除夕:農歷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1、習俗 : 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
2、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都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1、習俗:春節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為主;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2、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一家人吃團圓飯,一起看春節晚會。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1、習俗:看燈、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
2、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兩天)
1、習俗:吃冷食
2、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3、在這段無火的時間里,人們必須准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
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
1、習俗:掃墓、踏青。
2、春風拂煦清明節,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掃墓祭祀,緬懷先人寄託哀思,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庭共同記憶,促進家庭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3、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1、習俗:吃粽子、賽龍舟。
2、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3、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帶五色線,做香囊,門上插艾。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1、習俗: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女紅
2、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3、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Ⅱ 中國的節日有哪些,分別是幾月幾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婦女節(3月八日),清明節(4月5日),勞動節(5月1日),兒童節(6月1日),端午節(五月初五);

建黨節(7月1日),建軍節(8月1日),七夕節(七月初七),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中秋節(八月十五),重陽節(九月初九),聖誕節(12月25日),元旦節(1月1日),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2)中國的節日都是什麼節日擴展閱讀: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Ⅲ 中國七大傳統節日分別是什麼

  1. 普天同慶新春至——春節:中華民族第一大節,農歷正月初一。

  2. 火樹銀花不夜天——元宵:農歷正月十五。

  3. 寒食東風御楊柳——清明:陽歷4月5日。清明節是唯一以節氣兼節日的民俗大節,主要指自然節氣。

  4. 艾符蒲酒話昇平——端午:農歷五月初五。

  5. 年年乞於人間巧——七夕:農歷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6.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農歷八月十五,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7. 把酒賞菊倍思親——重陽:農歷九月初九,重陽之意願於《易經》。

Ⅳ 中國傳統節日都有什麼

八大傳統節日
一,春節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

春節意味著一年的開始,也是對過去一年的告別,這一天外出的遊子紛紛回到家中,享受團圓的喜慶。

二,元宵節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三,清明節

清明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四,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

五,七夕節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現今又被叫做中國情人節。

六,中秋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這一天,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七,重陽節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現今重陽又賦予了敬老和孝老,為敬老節。

八,冬至節

冬至節是按節氣來定,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這一天人們會烹食許多美食,如北方的餃子南方的羊肉。

Ⅳ 我國傳統節日都有什麼

我國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七夕情人節、中秋節、元宵節。

一、春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Ⅵ 中國都有什麼節日啊 分別是幾月幾日

1、春節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2、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這便是春節過後的第一個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3、清明節

清明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公歷4月5日左右。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4、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主要一說是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這一天人們吃粽子,劃龍舟。

5、七夕節

農歷七月初七。在我國,在這一天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據民間傳說,這一天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並且很少有人看到喜鵲,原因是它們到天上銀河為牛郎和織女搭橋相會

Ⅶ 中國都有什麼節日

01
春節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02
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03
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

Ⅷ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分別是幾月幾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日期如下:
1、春節:正月初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2、元宵節(上元節):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3、土地誕(龍抬頭):二月初二,也稱「社日節」,社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後第五個戊日;4、上巳節:三月初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該節在文字記述中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5、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6、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7、端午節: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8、七夕節: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9、七月半(中元節):七月十四/十五,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10、中秋節:八月十五,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11、重陽節:九月初九,《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12、寒衣節: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13、下元節:十月十五,為農歷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14、冬至節:陽歷12月22日前後,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傳統節日;15、臘八節:臘月初八,俗稱「臘八」,即是農歷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16、祭灶節:臘月廿三或廿四,在我國民俗中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被稱為小年、謝節、灶王節;17、歲除(除夕):臘月廿九或三十,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其形成與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涵蓋了哲學、人文、歷史、天文等方面的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8)中國的節日都是什麼節日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節日的發展:
1、中國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民豐富的社會文化生活,也積淀著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內涵;2、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經過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民俗節日來自於人文與自然文化,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祭祀文化有關;3、每個傳統節日有每個節日的活動載體,諸如廟會、燈會、舞獅、年例、扒龍舟、拜神、祭祖等等;4、大部分傳統節日形成於上古時代,先秦時期由於南北風俗各異,南北各地的風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古已有之的節俗活動在中原文獻鮮有記載;5、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這對節日習俗的傳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6、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嚴肅的氣氛中轉為娛樂禮儀型。從此,節日變得豐富多彩,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7、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Ⅸ 中國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按照我國的民族傳統和風俗習慣,一年中有八個傳統的節日:
1、春節: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
2、元宵:農歷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
3、清明: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同時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4、端午:農歷五月初五。
5、七夕:農歷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也有人稱為 「乞巧節」或「女兒節」。
6、中秋: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7、重陽:農歷九月初九。叫「登高節」,習俗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現在我國又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8、冬至: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節日都是什麼節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元青花瓷器在什麼地方 瀏覽:687
有印尼但沒有可以印的圖案怎麼辦 瀏覽:560
義大利的傢具有哪些 瀏覽:285
中國播音學是屬於什麼樣的專業 瀏覽:620
5萬越南幣等於中國多少錢 瀏覽:902
印尼醫療和中國哪個好 瀏覽:662
印度白糖什麼時間種植 瀏覽:832
越南春卷里的豬肉如何做 瀏覽:132
去印尼怎麼打電話便宜 瀏覽:901
伊朗總理和總統哪個權力大 瀏覽:289
伊朗最高戰略是什麼 瀏覽:526
中國式離婚冷靜期多久 瀏覽:59
唱中國的歌曲有哪些歌曲 瀏覽:669
義大利英語音標怎麼寫 瀏覽:836
義大利vs西班牙在哪個場地 瀏覽:377
怎麼評價印尼這個國家 瀏覽:1002
印尼市場適合賣什麼 瀏覽:927
印尼椰蒂盤了是什麼顏色 瀏覽:385
大連海中國房子怎麼樣 瀏覽:628
越南斗雞體型多少錢一隻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