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盛世
中國歷史上五大盛世有漢武盛世、明章盛世、開皇盛世、開元盛世、永樂盛世。
西漢時期,漢武帝時期,漢武盛世,漢武帝在位54年,於前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之後西漢皇帝,漢武盛世建立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與漢武商前半身雄才大略的產物。
東漢時期,東漢繼光武中興之後,漢明帝、漢章帝統治時明章二帝繼承了並發揚了光武帝中興大業,寬松治國,與民休息,刑理治國等等政策,開創的大世,明章盛世。
隨朝時期,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時開創了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在北周基礎上建立的盛世,開皇盛世。
唐朝時期,唐玄宗治理之下出現的盛世,開元盛世也稱開元之治。
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永樂盛世。
『貳』 請問中國歷史上的五大盛世是哪五個
1、西漢的「文景之治」
2、唐代「貞觀之治」
3、唐朝的「開元盛世」
4、明代「永宣之治」
5、清代「康乾盛世」
1、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綉,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文景二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幹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
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2、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
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3、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或稱開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後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任用賢能,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使得唐中期的朝政趨於穩定。為以後經濟的發展和恢復奠定了基礎。
唐玄宗先從經濟方面改革。為了增強國力,加大財政收入,制訂新的經濟措施打擊豪門士族,解放勞動力;改革實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財政收人,減輕人民負擔;打擊佛教勢力,淘汰僧尼;大力發展農業。
唐玄宗還對兵制進行改革,還採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在邊境地區大力發展屯田,提高軍隊戰鬥力,擴張疆域。
對外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關系,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同時,開元年間和睦的民族關系對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國家財政收入穩定。
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
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4、永宣盛世
永宣盛世指明朝前期的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為中國歷史五大盛世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削平群雄,驅逐元朝殘余勢力出長城以北,一統天下。經永樂、洪熙、宣德三代,近半個世紀的勵精圖治,開創了三十三年(1403—1435年)的繁盛局面,明王朝的統治進入鼎盛時期。
明成祖朱棣曾五次北進蒙古,南征安南,令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致萬邦來朝,此舉顯現了明朝蓬勃前進的不已之勢。朝廷組織編纂了大型叢書《永樂大典》,空前規模地、系統地、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作了一次大的整理、大的總結。
明永樂年間北京、南京、蘇州、揚州、廣州、佛山以及一批沿海、沿江城市的商業、手工業先後相繼發達、興旺、私繁榮。其後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持守成之策,致力於政局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大明國力達到頂峰。
明永樂、洪熙、宣德年間,西北控制到大漠驥;西南改雲、貴、川流不息土司制,歸屬中央;東北至興安嶺、黑龍江岸,廣設衛所;東南臨海戌邊;周邊安南、邏、朝鮮等均系屬國,年年來貢,歲歲來朝。史稱「永宣盛世」。
5、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同時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
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台灣等地的史學界及教科書中,將此時期稱為康乾之治。西方傳統史學界對此有不同看法,支持的人稱這段時期為"High Qing" ,即清朝的高峰期。不支持的人之指出此期間制度僵化,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對外閉關鎖國,使得這一局面無法長久。
盛世局面下隱藏著巨大危機,政治的腐敗與社會矛盾愈演愈烈,各種衰敗之象逐步顯露出來,而清廷社會統治和管理能力日漸衰微。乾隆後期各種民變相繼爆發,也標志著清朝開始走向衰落,清朝遂陷入蕭條冷落的嘉道中衰之世。
康乾盛世也是一個頗具爭議的時期,學界對「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爭議,爭議的原因:一方在用傳統史學話語敘述,另一方則在用近代化全球視野敘述。
『叄』 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幾大盛世分別是在哪幾個年代
1、「文景之治」,西漢漢文帝劉恆和漢景帝劉啟統治時期出現的盛世。
在文景時期,朝廷為了休養生息,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比如,漢文帝分別三次對田租進行減半和全面,讓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這就是「輕徭薄賦」的體現。
而且文景二帝還十分的重視農業,鼓勵農耕,甚至在春耕的時候親自下地耕種,以此來給百姓做榜樣;還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是百姓富裕起來。以此同時,朝廷還強化軍權、安定邊疆,給「文景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各方面的不斷努力和發展,終於出現了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據說當時國庫里的錢多的數都數不過來,所以「文景之治」也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礎上(根據學者岑仲勉、楊志久等人的考證,北周留給隋朝690萬戶以及大量隱瞞的人口戶口,隋朝通過接手北周、陳的大量人口以及清查他們留下的隱瞞戶口,在開皇年間就達到了860萬戶),在位二十多年時開創,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
隋文帝楊堅倡導節儉,節省政府內不少開支、廢除了不必要的雜稅並設置谷倉儲存食糧。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分裂的中國。
3、「貞觀之治」,出現於唐太宗時期。
當時經濟繁盛,文化繁榮;當權者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
同時朝廷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此外,「貞觀之治」也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把中國傳統的農業社會推向了頂峰。
4、「開元盛世」又被稱為「開元之治」,現於唐玄宗時期。
這一時期,有了前面「貞觀之治」的穩定局面,唐玄宗勵精圖治,任用賢能;大力發展經濟,解放勞動力,使得天下大治,社會經濟繁榮,政治清明,人口增多,國家財政收入穩定。
同時還改革兵制。對外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民族的大統一。至此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在這個時期,中國的經濟出現了空前的發展,在當時的長安城常常可以看到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的商人,十分的熱鬧。這個時期是我最喜歡的年代了,開明、繁盛,是一個難得的盛世。
5、「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這個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
在當時,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但是在這一盛世之下也隱藏這巨大的危機,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對外閉關鎖國,使得乾隆後期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相繼爆發。
『肆』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盛世」
六次盛世。
1、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又稱成康之世,指西周初姬誦、姬釗的統治期間出現的治世。史家稱「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措四十餘年不用」。
中國西周時周成王、周康王相繼在位年間繼承文王、武王的業績,對內推行周公「明德慎罰」的主張,務從節儉,用以緩和階級矛盾;對外不斷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東方少數民族地區,取得了很大勝利。
成康時期,是周最為強盛的階段,故有成康之治的贊譽。康王在位期間,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安定。後世將這段時期和成王末年的統治譽稱為「成康之治」。
2、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漢朝時期的漢文帝、漢景帝在位執政期間呈現的社會現象。最初,由於多年的戰爭導致經濟停滯不前,百姓生活不怎麼樣。漢文帝以「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為原則的政策。對百姓不施大壓;與此同時,對敵對勢力也保持不隨便動兵,維護和平,盡可能避免消耗國力。
漢文帝的生活十分節儉,自己的服飾、車駕都沒有增添,還下旨不許郡國向皇帝獻上奇物異寶。因此,政府過了緊日子,所有開支十分節省,那些當官的更不敢奢華無度,就此大大減少了百姓的壓力。
這兩位皇帝還非常注重農業,多次下令給那些刻苦耕作的農民進行獎賞,甚至在春耕時他們還會親自下地幹活,給大家做範例。
文、景兩位皇帝執政期間,世道非常太平,百姓逐漸富有起來。到了後期時,糧倉都十分飽滿,府庫里的錢常年不用,甚至於拿來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
隨著消費水平日漸上升並且迅速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表現出多年未見的富裕現象。文景之治是歷史上第一個盛世,也是文化經濟發展曲線最高的。
唐朝時期,唐太宗執政階段呈現出的政治、文化、經濟的大幅度提升的盛世現象被稱為「貞觀之治」。唐太宗繼承了唐高祖制定的方略,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
唐太宗任用賢才,虛心納諫;還採用以農為第一,節儉樸素(當官的出去不許吃肉),大力發展文化,並完善了科舉制等方略。社會當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安定現象;並尊重其他民族的習俗,穩定了大唐邊疆;贏得了幾十年天下繁榮的理想結果。
根據當時的年號,是在貞觀年間,因此這個階段就被稱作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歷史上的傳統農業社會推到了頂峰。
3、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也稱開元之治,也是在唐朝的盛世。唐玄宗執政以後治國基本方略採用道家的喧囂無為思想。同時任用賢才,整理官僚,最終使得唐朝中期的政治十分穩定。
為了增強綜合國力,唐玄宗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使得名門望族受到打擊,百姓擔負減輕,農業發展迅速。唐玄宗還停止軍隊變革,採取了更有效的治軍措施,並在邊遠地區令軍隊進行屯田,同時進一步提升軍隊的作戰能力,進而擴張領土。
對外民族以和平相處為原則的友好政策,改善了漢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關系,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唐玄宗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同時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唐朝在各個點都到達了非常發達的程度。連人口也得到了大幅度增長,達八千萬人 ;政府財政收入穩定,商業繁榮,城市更是繁華。
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來到大唐,洛陽、廣州、長安等大城市不同膚色、語言、服裝的商人來來往往,非常繁華。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到達最高峰值。
4、永宣盛世
永宣盛世是明朝初期的永樂和仁宣之治。明朝建立者朱元璋削弱群雄,將元朝剩餘的勢力趕到長城以北,並統一了華夏。經永樂皇帝、洪熙皇帝、宣德皇帝三代,近五十年的精心治理,終於創出了三十三年「永宣盛世」的優秀政績。明朝也就此進入了鼎盛時期。
明成祖朱棣曾經5次進軍蒙古,南至安南,還傳命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與世界相通。這么多舉動彰顯了明朝勢如破竹的發展進度。永樂年間城市經濟發達,以北京、蘇州、廣州、楊州、佛山、南京為主,以及一批沿海、沿內陸河城市的手工業、農業、商業興隆昌盛。在歷史中稱為「永樂盛世」。
隨後又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的治理下,國力到達巔峰,疆土遼闊,周邊鄰國每年都進京朝貢,這就是仁宣之治。
5、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歷史上中國封建王朝的一次復興,也是封建社會最後一次盛世。康乾盛世維持的時間長達134年之久,經過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以及乾隆皇帝三代的治理,是大清王朝最輝煌繁榮的時期。
在此期間,我國的各領域的商業體系不斷增高,經濟框架達到極致。同時也不斷地進行變革,社會的穩定、國力的強盛,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中國清朝年間的領土版塊更是寬廣。
在盛世期間生活的人們是幸福的,沒有戰亂和暴政,甚至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幸福指數都高。當然我也相信如今我們的生活在歷史長河中也會是盛世。
6、武丁盛世
武丁盛世又稱武丁中興,盤庚侄子武丁執政時,殷商國勢達到鼎盛。武丁在位共五十餘年,他日夕思復興殷,苦於未得忠良之佐,後來傅說等輔佐下,國勢強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
商王武丁惟才是舉,衣食樸素,推進了商朝最鼎盛的時期。武丁在位時期,滅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荊襄,擴疆數千里。故史書將武丁統治的59年間(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稱為「武丁中興」。
『伍』 誰知道中國古代出現的所有盛世
一、夏王朝(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
1、禹啟之治(禹、啟)
2、少康中興(少康)
3、杼槐之治(杼、槐)
4、帝芒之治(芒)
5、不降之治(不降)
二、商王朝(約前1600年——前1046年)
1、成湯之治(商太祖——成湯)
2、太甲之治(商太宗——太甲)
3、太戊中興(商中宗[史記]——太戊)
4、祖乙中興(商中宗[竹書紀年、甲骨文]——祖乙)
5、盤庚中興(商世祖——盤庚)
6、武丁盛世(商高宗——武丁)
7、祖甲之治(商世宗——祖甲)
8、周王朝(前1046年——前771年)
9、成康之治(周成王——姬誦、周康王——姬釗)
10、穆王之治(周穆王——姬滿)
11、孝王中興(周孝王——姬辟方)
12、宣王中興(周宣王——姬靜)
三、西漢王朝(前202年——9年)
1、文景之治(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
2、漢武盛世(漢武帝——劉徹)
3、昭宣中興(漢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詢)
四、東漢王朝(25年——220年)
1、光武中興(漢光武帝——劉秀)。
2、明章之治(漢明帝——劉庄、漢章帝——劉炟)
3、永元之隆(漢和帝——劉肇)
五、西晉王朝(265年——420年)
太康之治(晉武帝——司馬炎)
六、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
1、南朝——劉宋:元嘉之治(宋文帝——劉義隆)
2、南朝——南齊:永明之治(齊武帝——蕭賾)
3、南朝——南梁:天監之治(梁武帝——蕭衍)
4、南朝——南陳:天嘉之治(陳文帝——陳蒨)
5、北朝——北魏:太武之治(魏太武帝——拓跋燾)、孝文中興(魏孝文帝——元宏)
6、北朝——北周:建德之治(北周武帝——宇文邕)
七、隋王朝(581年——618年)
開皇之治(隋文帝——楊堅),隋文帝在位開創的治世,政治安定、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
八、唐王朝(618年——907年)
1、武德之治(唐高祖——李淵)
2、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3、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
4、武周之治(聖神皇帝——武則天)
5、開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6、元和中興(唐憲宗——李純)
7、會昌中興(唐武宗——李炎)
8、大中之治(唐宣宗——李忱)
九、五代十國時期(907年——960年)
1、五代——後唐:明宗之治(後唐明宗——李嗣源)
2、五代——後周:顯德之治(後周世宗——柴榮)
3、十國——吳越:吳越盛世(吳越太祖——錢鏐、吳越世宗——錢元瓘、吳越成宗——錢佐、吳越忠遜王——錢倧、吳越忠懿王——錢弘俶)
十、遼王朝(916年——1125年)
1、遼國初盛(遼太宗——耶律德光、應天太後述律平)
2、景聖中興(遼景宗——耶律賢、遼聖宗——耶律隆緒、蕭太後)
十一、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
崇仁之治(西夏崇宗——李乾順、西夏仁宗——李仁孝)
十二、金王朝(1115年——1234年)
1、大定之治(金世宗——完顏雍)
2、明昌之治(金章宗——完顏璟)
十三、北宋王朝(960年——1127年)
1、建隆之治(宋太祖——趙匡胤)
2、咸平之治(宋真宗——趙恆)
3、仁宗盛治(宋仁宗——趙禎)
十四、南宋王朝(1127年——1279年)
乾淳之治(宋孝宗——趙昚)
十五、元王朝(1271年——1368年)
1、至元之治(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2、大德之治(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
3、至治改革(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十六、明王朝(1368年——1644年)
1、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
2、永樂盛世(明成祖——朱棣)
3、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
4、成化新風(明憲宗——朱見深)
5、弘治中興(明孝宗——朱祐樘)
6、嘉靖中興(明世宗——朱厚熜)
7、隆慶新政(明穆宗——朱載垕)
8、萬曆中興(明神宗——朱翊鈞)
十七、清王朝(1644年——1912年)
康乾盛世(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
十七、盛世介紹
1、建隆之治
建隆之治是宋太祖趙匡胤統治期間北宋王朝繁榮昌盛的一個階段。
宋太祖非常重視帝王和百姓之間的關系,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他繼位以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百姓在這一時間段經濟比較富足,北宋的國庫也收入比較穩定。
但是,在這同一期間,國家連年征戰,使剛剛發展起來的經濟又緩慢增長,不過,因此北宋的兵馬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很快統一了中原廣大地區。
到了963年,百姓生活富足、兵馬強壯、國庫充裕、社會治安良好,達到了自唐朝開元盛世以後的又一強盛階段,趙匡胤統治期間的北宋王朝經濟富足、軍隊強大,是北宋王朝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歷史上稱「建隆之治」。
2、咸平之治
咸平之治,是指北宋宋真宗咸平(998年-1003年)年間出現的治世。宋真宗統治時期,勤於政事,任用李沆、曹彬、呂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績有聲有色,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
注意節儉,鐵制工具製作技術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又引入占城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侵宋,宋朝多數大臣建議不抵抗,遷都躲避,以宰相寇準為首的少數人極力主張抵抗,最後他們說服宋真宗御駕親征,雙方在澶淵相交,宋勝。真宗決定就此罷兵,訂立澶淵之盟以每年向遼納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來收買與遼的和平。
盡管宋朝的面積、人口、資源都比前朝李唐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經濟,在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時,歲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災害頻仍,歲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
經濟繁榮,邊貿紅火,貢賦通達,稅收富足,北宋的統治日益鞏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史稱咸平之治。
3、乾淳之治
乾淳之治指宋孝宗在位期間經濟繁榮,出現的太平盛世。
宋孝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宋朝相對進入到一個興盛時期,宋孝宗平反岳飛冤獄,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在內政上,宋孝宗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加強集權,重視農業生產。
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呈現政治繁榮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余糧委田,出現了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
此間宋朝的內政形勢有所改觀。宋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史稱「乾淳之治」。
4、永樂盛世
永樂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後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採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國家富強,疆域遼闊。明成祖年號為「永樂」,後世的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以至稱贊該時期「遠邁漢唐」,
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於廢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領導六部,事無巨細。明成祖時,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皇帝國事繁忙時,內閣作便依照皇帝的指示來替皇帝處理國政。這種制度影響了明清兩朝,乃至西方。
明成祖還在1421年,正式將明朝的首都遷到了北京。在地方設置管轄架構,比如東北、西北、西南設立行省或管理司。設哈密衛、貴州建制等。
經濟上大力發展農業,興修水利,疏通大運河,減輕稅負。軍事上明成祖多次親征漠北,南征安南,還組建了禁衛京師的三大營,為明軍對外征戰的主力。
明成祖對外不但宣揚國威,還大力開拓海外交流,派鄭和下西洋,經營南海,還派陳誠出使西域,開創了萬國來朝的局面。
此外,明成祖命人編纂了《永樂大典》。這是一本網路全書式的典籍。它包容了先秦以來所有經典的書,可以說就是本網路全書。這樣的典籍客觀上也備份了那些古籍,使得很多書不至於失傳。同時還完善了科舉制度。
明成祖開創的永樂盛世和後來的明仁宗、明宣宗開創的仁宣之治合稱永宣盛世,為中國歷史五大盛世之一。
5、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又稱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採取的寬松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面,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後人將永樂盛世和宣德時的太平合稱為"永宣盛世"。
明初社會經濟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恢復發展,到仁宗、宣宗兩朝,出現了社會經濟的繁榮。永樂帝駕崩後,他的兒子朱高熾、孫子朱瞻基先後即位,是為明仁宗、明宣宗,這個時期被認為是明朝國力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
明仁宗時「停罷采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資產,陂池與民同利」。下令息兵養民,並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辦珠寶等行為。
這些做法,使社會矛盾緩和,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發展,開啟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代。
明宣宗即位後迅速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並延續明仁宗的治國理念,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繼續重用「三楊」,息兵養民,賑荒懲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仁宣兩朝,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執掌朝政,多有建樹。
他們在位期間政治清明,法紀嚴明,經濟發展,倉廩充實,百姓安居,社會穩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國泰民安的昇平景觀。後世稱之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盛世
『陸』 我國封建社會時期有過那幾次繁榮盛世
我國封建社會時期有過15次繁榮盛世,依次是:
1、」文景之治」 - 首先是漢初的」文景之治」, 這段時期算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好時期, 文帝, 景帝奉行黃老之道, 講究無為而治,即政府不過多干預經濟, 讓老百姓自由發展.所以大家覺得負擔輕, 框框少, 日子好過..
2. 」武帝盛世」 - 接下來應是」武帝盛世」, 但其和文景之治剛好相反, 武帝好大喜功. 連年征戰, 雖大漢威名遠播. 四海臣服. 但百姓過得不輕松.且武帝干預經濟, 所有賺錢的生意如鹽, 鐵都要自己做, 搞壟斷經營, 典型的與民爭利. 不過, 這段時期大漢在鄰國面前的確威風八面. 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對外強硬時期. 說盛世也不為過.
3. 「昭宣中興」- 漢昭帝和漢宣帝則既不象文景那麼柔,也不象武帝那麼硬. 比較平均, 對內講法制, 體恤百姓疾苦. 輕傜薄賦. 對外也打仗, 但規模不太大.「昭宣中興」算得上好時期.
4. 「光武中興」-光武帝建立政權前很會打仗, 但當上皇帝後卻盡量避免戰爭. 以柔治國, 和文景一樣, 百姓日子好過, 但對外比較軟, 不過憑借西漢打下的威風, 鄰國倒也不敢侵犯.
5. 「明章之治」-漢明帝與漢章帝在東漢算是不錯的皇帝, 但」明章之治」比起前朝的」文景」, 「昭宣」就差了不少,時間也短一些. 至此, 漢朝的盛世算是結束, 中國進入了一個長達400年的混戰時期. 基本沒有盛世, 雖在西晉有過短暫的統一發展期, 但西晉朝王朝極其腐敗, 和現在有得比, 相信百姓的日子不會好過.不過, 這期間有一些局部的, 小的盛世, 如:
6. 「元嘉之治」-指南宋文帝時期有過短期的發展期, 雖不能與前面幾個盛世相提並論, 但相對於當時天下紛爭, 這也算是難得的好局面. 400年的戰亂結束後, 中國開始進入了又一個大場面.
7.「開皇之治」-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並迅速拔亂反正. 國家馬上走上正軌. 而文帝厲行節約, 並以身作則, 實在是當今貪官的一面好鏡子. 不過百姓日子雖然好過, 但由於文帝猜忌心重, 大官反而提心吊膽, 過得很不踏實.
8. 「貞觀之治」- 這應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李世民能文能武, 治國方面發展生產, 輕傜薄賦, 與民休養生息, 百姓的日子迅速好起來. 而更難能可貴的是, 在政治上頗有民主風氣, 聽得進不同意見, 不會因為刻意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地位而護短. 如在當代做領導人, 定能帶領中國走向民主.在國際上, 四面出擊, 逐漸建立了大唐的領導地位, 而在打敗對手之後, 並不趕盡殺絕, 能以比較平等的方式對待其他民族, 民族矛盾比較少. 各國都承認唐朝的大國地位, 這很像今天的美國. 只是三征高麗, 居然沒有取勝,
有點遺憾.
9. 「開元盛世」 – 承接前面太宗, 武周留下的好局面, 繼續發揚光大, 將唐朝的盛世推向高峰. 玄宗各方面也象太宗. 只是後半段經安史之亂, 迅速破產. 李隆基的名望也大打折扣.大場面結束了, 中國又進入了一個紛亂的五代十國, 不過也有偶爾的好時候.
10. 「長興之治」 – 這是一個很短的時期, 前後才八年,但在五代那樣的一個亂世. 有這么一個時期, 很難得,後唐明宗李嗣源雖沒文化, 但人不錯. 紛亂過後, 中國進入了統一的時期.
11. 「咸平之治」 – 指北宋真宗時的一段小康時期, 北宋經濟非常發達, 文化也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物資, 精神文明都搞得不錯. 只是武力太弱, 只能向鄰國割肉以維持和平, 從此中國再無漢唐的國威.
12. 「永樂時期」 – 明成祖朱棣文治武功算是不錯, 百姓生活還算可以, 對外五征漠北, 打出了國威, 同時積極與外界溝通, 鄭和下西洋的規模比漢朝的張騫通西域,唐朝的三藏西天取經都大很多. 只是好象歷史上沒有一個特定的」永樂之治」或」永樂盛世」的稱號.
13. 「仁宣之治」 - 仁宗和宣宗是有名的仁慈守成之君, 百姓安居樂業, 仁宣很象漢代的文景. 但時間短.
14.」弘治中興」 – 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大多懶惰昏庸, 但明孝宗朱佑樘算是個例外. 勤政愛民, 把走向沒落的明朝向上拉了不少. 」弘治中興」名符其實.
15. 「康乾盛世」 – 康熙, 雍正, 乾隆真有兩下子, 這么大版圖的一個國家. 居然能這么有效的治理. 這一點,漢唐都有所不如. 對外基本沒有敗仗, 對內百姓生活也基本可以。
『柒』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盛世是誰
1、「漢武盛世」是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開創出的盛世。漢武帝在位54年,於前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之後西漢皇帝,漢武盛世是建立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與漢武帝本身雄才大略的產物。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等方面,在這一時期都有相當程度的發展。
『捌』 中國三大盛世與四大治世是什麼
中國三大盛世與四大治世是漢武盛世、開元盛世和永樂盛世。文景盛世、開元盛世、永宣盛世和康乾盛世。
1、漢武盛世:西漢王朝的鼎盛時期,經濟依靠文帝、景帝二朝的積累而成,國力強盛,對外實行「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多次攻打,將強橫的匈奴逐北千里,讓中原政權的勢力首次到達蒙古地區。西擊大宛,以武力樹起漢朝在西域的統治,東滅朝鮮,南亡南越,達到了漢代疆界的極限。
2、開元盛世:唐朝經濟鼎盛時期,百姓安居樂業,疆界雖不如高宗時大,但第一次讓中國疆域占據整個東北。開元盛世的武功並不是最強的,它的治世主要是文治。它的鼎盛時期,開創了中原王朝四夷來貢的局面,真正建立了朝貢體系,並有40多個進貢稱臣的蕃國。
3、永樂盛世:永樂時代,在強有力的經濟基礎支持下,永樂王朝五次北征蒙古。南邊擊敗越軍的胡氏安南,五代失安南後,再一次將中原旗幟插向安南。更是鄭和下西洋創造了中國航海史,兩萬多人的龐大船隊七下西洋,使中國聲威大振,明朝也曾有數十個國家先後朝貢。
4、文景盛世:是古代社會最早的盛世。此時,社會較為安定,經濟和文化發展迅速,百姓生活富裕起來。此時,漢朝的物質經濟增長了一大步,真正算得上是百姓富足的國庫。
5、開元盛世:唐代的繁榮可謂舉世矚目,唐代開元年間,政治清明可謂社會安定。唐代的各個朝代,都算得上是國泰民安了。唐朝開元盛世,經濟和文化水平達到了頂峰,國力可謂空前強大。
6、永宣盛世:明代永樂、洪熙、宣德三帝在位期間,明王朝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十分活躍,永宣盛世開啟了33年之久。尤其是中華傳統文化,被大力宣揚。永樂皇帝時期,鄭和下西洋使中華文化遠出海外,社會經濟、文化進入高度發展時期。
7、康乾盛世:到了盛世,國力雄厚,社會安定,經濟發展迅猛。但是隱藏在盛世之下的,卻是各種各樣的腐敗和矛盾。尤其在乾隆後期,各種民變的爆發,使清王朝逐漸有進入衰敗的趨勢。
『玖』 中國歷史上長期保持繁榮昌盛最鼎盛的五個時期,分別是哪些
第一個:西漢文景之治
時間:公元前前180年——前141年
第二個:光武中興
時間:公元25年——公元57年
第三個:貞觀之治
時間:公元627年——649年
第四個:開元盛世
時間:公元713年~741年
第五個:康乾盛世
時間:公元1662年——17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