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在日本投資的中國企業有哪些

在日本投資的中國企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7 07:23:51

❶ 中國的日本獨資企業有哪些

中國的日本獨資企業
1、衛材(中國)葯業有限公司:是由世界知名醫葯集團—日本衛材株式會社全額投資成立的獨資制葯企業。
2、三洋電機(蛇口)有限公司:是三洋集團中作為獨資企業在中國的第一家公司。

❷ 中國在日本有哪些企業

中國銀行,海爾,金山,聯想,阿里巴巴,網路,這些都在日本有分公司

❸ 登陸日本的中國企業有哪些家

日本新接觸之一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歷史和現實的交織令中日關系時常呈現出復雜而濃烈的情緒,復雜的世界需要多棱鏡,中國是新興市場中最耀眼的明星,日本是發達國家中的佼佼者,2007年是中日文化體育交流年,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之一,促進中日民生福利責無旁貸。

2007年年初本版推出《中日溝通2007》系列報道,4月本報高級記者趙億寧赴日本采寫的《日本百人訪談》系列連續刊發,更多從現實主義視角描述了一個《轉軌中的日本》(中信出版社),10月本報特派記者張鳳安再度赴日,更多從新自由主義角度觀察日本、解剖中日經濟關系以及商業機會。

連續7天,記者走訪日本國土交通省、經濟產業省、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產業經濟研究所、大公司等核心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企業,輾轉大阪、東京等地,深入探尋日本在開放戰略、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節能環保、區域競合、大交通體系、文化輸出等微觀領域,力圖勾勒出日本新自由主義的身影。

一年的時間,本報特派記者兩度深入日本,力圖呈現更多真實的日本,更多真實的中日關系,更多彩的中日關系。若能如此,編者當心可稍安,願中日民生福利蒸蒸日上。

本版將陸續刊登本報記者張鳳安采寫的「2007中日溝通」,本期是為開篇。

聯合國潛在對內投資指標排行中日本位列全球第14位,日本非常具有投資潛力。但對內直接投資余額/GDP比率,日本已經被131個國家遠遠拋在後面。這帶來多種困局。

復雜的世界中,日本力圖破解這一「悖論」,開放投資的努力已經開始,中國企業也因此獲益。2006年無錫尚德收購了日本太陽能電池廠家「MSK」,成為日本產學研甚至官方眼中的經典案例。

貿易立國,限制對日直接投資,這是戰後日本維持將近60年的開放型經濟戰略。如今,它要為這開放的限度付出更多的代價和努力,去招商引資。

「1日元以上的投資,我們都會熱情受理。」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總部,負責對日直接投資的前川直行課長向本報記者表示。

在中國許多地區已經強勢進入招商選資的階段的時候,日本開始放低姿態,無非是強調吸引外資的決心。

這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的政治遺產。2003年1月,在施政方針演講中,小泉發表了5年後將對日投資增加1倍的計劃。這是日本戰後將近60年內,第一次明確將對日投資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次。這一舉措,被認為是日本再開放,以此彌合開放的限度。

2006年底,日本海外投資累計余額達到了534760億日元,而對內直接投資僅有128033億日元,海外投資是對內投資的4倍多,體現在其國際收支平衡表上,就是日資超額外流。

這樣的狀態已經持續多年,但問題突然被重新提起。

「在少子化和老齡化的沖擊下,這樣一個態勢,已經成為日本經濟的隱憂。」負責日企海外競爭信息調查工作的平井澄仁告訴記者。作為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海外調查部部長,平井澄仁收集全球的經濟信息報告,直接呈送日本經濟決策當局。

兩個五年目標

2006年安倍內閣上台後,進一步加速了對日投資的布局,對小泉的目標進行了修正,即不再提及對日直接投資絕對額增長的目標,而將其修正為「對內直接投資余額/GDP的比率,增長一倍。實現目標的時間也從2007年延後到2010年。

而此時,在對內直接投資余額/GDP這個比率,日本已經被131個國家遠遠拋在後面。2006年安倍內閣上台後,最近的比較顯示:到2005年底,日本的這個比率只有1.9%,而同期的美國是13%,英國是37.1%。

為推動對日投資順利進行,日本從中央政府、地方自治體到重要經濟行政獨立法人團體,都行動起來。

2003年3月,在制定促進對日投資程序中,對於國內外的信息發送、企業經營環境的完善、行政手續的修正、僱用與生活環境的完善、地方和國家的體制的完善等五項內容,提出了取消限制等有關具體措施的建議。

作為政府的努力,日本貿易振興會和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對對日直接投資的支持是至關重要的。日本貿易振興會通過在海外舉辦對日投資的研討會等,不僅提供了對日投資的相關信息,還把對投資感興趣的企業和自治體進行了匹配。

位於東京市中心附近的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六樓,則甚至為打算進入日本的外國企業,提供50天免費的辦公室和會議室,並為這些企業提供充分的投資信息。

對於寸土寸金的東京來說,這一做法,每年吸引了1000多家歐美企業申請入駐。中國通訊設備巨頭中興通訊也在日本設立了代表處,而它的跳板也正是日本貿易振興機構。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官方背景,直接縮短了我們對日本投資環境的程序。」中興駐日本代表處負責人王銳新向記者表示。

此外,日本政策投資銀行還在海外進行引進對日直接投資的活動,並接受有意對日投資的外資企業的投資和融資咨詢。

與中國地方政府一樣,日本地方自治體因為牽涉本身利益,就更為積極一些。為了能夠迅速傳遞有關投資的信息、簡化手續,還設置了能一次辦好所有手續的專門機構,積極地進行引進產業的工作。

日本FDI挑戰

FDI戰略,日本有自己的信心。

聯合國就對決定對內直接投資具有重要影響的GDP增長率、高等教育就學率、基礎設施完善狀況等12項因素,對140個國家的對內直接投資與這些因素的關系進行了分析,這一數值稱為潛在對內直接投資指標,它表示的是把一個國家經濟結構考慮在內的期望對內直接投資額。

分析的結果,讓日本信心大振。根據該調查的最新年份數據,2000-2002年日本排名在第16位,這與前述的,在140個國家中,日本在FDI數值排名132位的現實情況,形成強烈對比。結果只能說日本是一個潛在的頗富魅力的對內直接投資對象國。

令人驚訝的是,對上述的差異,也從未有過像樣的調查分析,為什麼日本的對內直接投資水平保持這樣一個低水平。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日本對吸引直接投資的態度。

直到2002年,日本產經省對在日本投資的企業進行了一個問卷調查,給出了這樣一個解釋:高成本是企業指出的最多的一個障礙。具體的說,就是認為人工費和辦公樓的租金比其他的國家價格高。其次,眾多的企業指出的障礙則是客戶的要求過高。其他的障礙,按照回答率的高低,依次為高稅率、流通渠道繁雜、使得新入企業困難重重的限制競爭的商業慣例等。

不過這樣的結果似是而非。因為與日本同質性很高的美國,僅2006年一年吸引直接投資達到1750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日本歷年累計直接投資余額的兩倍。

日本政府的智囊機構經濟產業研究所浦田秀次郎研究員認為,很難說在美國投資的企業,不遇到諸如高成本這樣一個障礙。而對於外國企業指出的高成本結構和顧客的要求過高等障礙,有很多是無法用政府的對外國企業的政策來解決的。

復雜的問題於是有了簡單但卻有力的解釋:政府在干什麼?

浦田秀次郎研究員說,在外國企業指出的障礙中,有一些是可以通過政府來解決的。例如高稅率、使得新入企業困難重重的限制競爭的商業慣例、由於行業團體的封閉性而難以獲得信息、基礎設施不完善、限制和政府指導、難以獲得優惠措施等。

「其中,對於限制和政府指導等障礙,不僅是政府可以直接解決的,而且據幾種分析結果認為,它是國外投資進入的最大障礙。」浦田秀次郎研究員總結道。

但對於長期秉持開放限度的日本來說,並非首相的一份施政報告一個目標就可以讓糾纏多年的問題得以輕易解決。

如2003年3月在制定的促進對日投資程序中,對於國內外的信息發送、企業經營環境的完善、行政手續的修正、僱用與生活環境的完善、地方和國家的體制的完善等五項內容,提出了取消限制等有關具體措施的建議。

「本來希望與這些建議有關的行政組織能夠迅速地採取行動,但是好像也有很多部分的處理並不十分盡如人意。」浦田秀次郎研究員分析道,「盡管有人認為應該取消禁止和限制外國企業進入的限制政策,但是遲遲不能取消限制的原因在於,遭到了會因取消限制而蒙受損失的人們的強烈反對。」

中國企業在日本

盡管挑戰重重,但從統計數據來看,局面已經朝著越來越令人鼓舞的態勢進行。

2002年底日本累計FDI余額是9.4萬日元,但到了四年後的2006年底,這個數據已經達到12.8萬億日元,四年增長了36%,年均增長9%。遠高於日本的經濟增長率。

擁有日本消費者強大購買力支撐的市場,掌握尖端技術的企業和人才,以及與世界的發展中心中國等東亞各國鄰近等等,這些都將成為日本作為投資對象國的魅力所在,

日本政府智囊機構經濟產業研究所的相關研究報告對日直接投資上升做了如下分析歸納:放寬限制擴大了外資可以涉足的領域;破產企業的增加和收購動向;有關吸收合並(M&A)的法制的建立健全;互相持有股份的減少;世界范圍的行業重組熱潮;日元的不斷升值等因素提高了市場的魅力。

在上述的因素下,許多中國企業開始大膽進入日本。

來自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統計,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到日本投資,已經從單純的貿易機構擴及到銀行、軟體、機械(如2004年上海電氣集團收購日本「池貝」)、網路游戲、醫葯、通信、餐飲(小肥羊火鍋連鎖已經在東京小有名氣)等。

2003年10月,三九集團收購了日本的「東亞制葯廠」。2006年無錫尚德收購了日本太陽能電池廠家「MSK」,這一收購如今已經成為日本產學研甚至官方眼中的經典案例。

日本是最早進行太陽能研究並產業化的國家,已經有30年的經驗和投入,但成立僅僅6年的尚德後來居上,這對日本觸動很大。在日本最主要的官辦新能源開發機構NEDO的內部報告中,尚德的名字,已經是一個頻繁出現的字眼。

在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統計表上,中國企業投資日本,數量上已經佔到了10%左右。但從投資額來說,並不算多。

「中國是我們商務支援中心的重點關注區域,中國企業,無論大小,我們都歡迎。」2007年10月26日,來自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日投資部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而陪同的兩位同事,都已經能夠說一口流利的中文。

中興通訊(37.65,-0.62,-1.62%)日本代表處,如今已經僱用了5個日本員工。看起來不過一個很小的代表處,但是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指定的,每個月至少會與代表處的負責人王銳祥溝通,看是否需要提供幫助。

王銳祥則告訴記者,中興在日本的通訊設備零部件采購,每年就高達50億元人民幣。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海外調查部部長平井澄仁也告訴本報記者這樣一個事件:為吸引中國企業到日本投資,日方駐新加坡懂中文的員工,悉數被調往中國。

❹ 被日本控股的中國大公司有哪些

最著名的是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是日本軟銀,主要集中在高科技民營企業,尤其網路科技,通過風險投資的形式參與。

❺ 請列出在中國被日本注資或持有 的中國原生企業

新浪不是,康師傅是的

康師傅在2005年10月26日 被收購的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0322.HK)1月5日表示,由朝日啤酒株式會社及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分別持有80%和20%股權的A-IChinaBreweries將以現金收購即將注冊成立的康師傅飲品控股公司50%股權。康師傅飲料事業的企業價值作價為9.5億美元,康師傅控股在此次交易中的預期收益將有望達到3.848億美元。

套現3.848億美元

飲品業務是康師傅第二大收入來源。根據康師傅2003年第三季度報告,其飲品業務凈利潤較2002年同期有較大程度下滑。這次康師傅以超過20倍的市盈率出售飲品業務,證券界一致認為非常有利。康師傅1月5日股價水漲船高,最高達到2.675港元,收盤於2.325港元。康師傅有關人士認為,康師傅的品牌價值令這一交易呈現出好看的數字,經過專業商標公司的評估,康師傅的無形資產已經達到3.46億美元。

康師傅將把此次交易的收益繼續投資於康師傅集團的核心業務———方便麵業務上,以進一步加強其在中國市場上的領導地位,同時,所得款項還將用於發展其他投資及償還集團借款。業內人士分析,潛力巨大的中國農村方便麵市場是康師傅看中的又一塊領地,雖然康師傅在中國方便麵高檔市場中佔有率達到40%,但在平價面市場中的份額只有不到30%。

在交易完成之前,康師傅旗下的飲料子公司需要實現成功重組,並且交易獲得股東的批准。有關人士透露,所有交易完成的時間大約還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

攜手打造飲料巨人

朝日啤酒株式會社執行役員岩崎次彌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稱,雖然朝日在中國內地起步較晚,但在日本卻是相當成熟的消費品牌。選擇康師傅平台進軍內地,可以使朝日能夠立即在這一市場佔有領先地位。康師傅不僅擁有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消費品品牌,以及遍布全國的13家生產基地,而且已成功打造了一個中國覆蓋面最廣的銷售網路。

康師傅控股財務長林清棠在香港表示,康師傅飲品目前已有逾60個品種,2003年銷售量達68萬噸,營業額達3.5億美元,當中即飲茶佔61%,果汁佔34%,包裝水則佔5%。他表示,即飲茶在中國市場份額為45%,排名第一,而果汁則佔20%份額,排名第二。

合作三方表示,合作充分得益於內地迅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及把握不斷增長的家庭收入所帶來的巨大商機。新公司在進一步提升現有產品及競爭力的同時,還將研製開發運動型、能量功能型及咖啡型飲料等新產品。三巨頭攜手聯盟將進一步加強康師傅在內地非碳酸飲料市場上的領導地位。

新浪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之一,同搜狐、網易、TOM都是土生土長的國產品牌,有人宣稱新浪的控股方是日本人,真是無稽之談。從北京到華爾街,從納斯達克到平民百姓手握的證券,哪一個地方寫有日本人的名字?好事者居然列出了一大串日本公司的名字,宣稱都是新浪的股東,真不知道這些公司從何而來?說這些公司控股新浪又是從何而來?了解新浪內部的人士更該明白,新浪不被任何一家日本財團或政府勢力控股。

傳聞更多的是新浪的名字sina在日本語中譯為「支那」,是日本人對中國的侮辱,更是毫無道理。近來已有不少業內人士出來澄清,所謂「新浪——支那」完全是競爭對手的蓄意攻擊和個別媒體不負責任的炒作。新浪是由四通利方和華淵資訊網合並而成,,當時華淵旗下的網站叫www.sinanet.com。在拉丁語系中, Sino是 「中國」之意,而在古印度語中,Cina也是中國的意思,與英語China 合並,取名sina,意為「中國」。這才是新浪名稱的真正由來,所謂「支那」根本就是捕風捉影。

簡單說,在電力、汽車、電腦通訊、機械、石油、商業、交通、文化……都有。至於具體有多少家獨資或合資企業,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回答得了。至於為什麼,不知道你關注的是什麼方面的問題,一般說這是有多種因素的,大概經濟利益應該是最主要的。但也有例外,交流和交往也是很重要的。

❻ 日本在中國投資的企業有哪些

在可供比較的16150家日資(含與日合資)企業中,無疑在上海的企業是最多的,達到了6126家,所佔比例37.9%,也就是說,近五分之二的日資企業選擇了上海。看來日企看中的是上海的開放和中國金融中心的地位。最近有報道說央行的二部准備遷往上海,這無疑為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作出了最好的注腳。 不過,排在第二位的不是北京,也不是廣東,而是遼寧,日企有2142家,占可比數據總數的13.3%。想想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遼寧的地理位置與日本相對較近,遼寧又是我國的工業重地,在東三省中又最為發達。投資遼寧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排在第三的是山東,日企在山東有很長的投資歷史,與日本地理位置也相對較近,在山東的日資企業為1678家,所佔比例為10.39%。排在第四的是江蘇,江蘇與上海地理位置很近,經貿關系十分密切,而物價水平相對較低。在此的日資企業有1515家,所佔比例為9.38%。其中又有十分之一的企業在蘇州崑山市。 在日資企業在華地域分布排名中,北京排在了六,882家,低於排在第五的天津(949家)。而廣東的排名較為靠後,486家,其中深圳199家,廣州72家,珠海52家。 日資企業在華地域分布 省市自治區 家數 北京 882 上海 6126 廣東 486 四川 168 山東 1678 重慶 67 河南 71 海南 39 河北 159 廣西 27 浙江 762 雲南 45 江西 36 安徽 65 福建 441 黑龍江 95 甘肅 24 貴州 11 湖北 78 湖南 28 吉林 79 江蘇 1515 遼寧 2142 內蒙古 30 寧夏 7 青海 3 山西 28 陝西 102 天津 949 西藏 0 新疆 7 註:1.這里所講日資企業均包括與日合資企業,並不限定純日資企業。 2.台灣省、香港、澳門資料暫缺。 3.本次分析所選數據均為可比較的數據,數據會有一定偏差,僅供參考,如引用,還需核實。 4.本數據來源為伊梅名錄在華日企資料庫,數據結構略有調整。

❼ 中國企業進入日本市場的有哪幾個

華為2005年進入日本;海爾在2012年進入日本仔日本成立研發基地;聯想公司去年投資1.75億美元,與日本電氣公司(NEC)合資在日本銷售電腦;中興推動對日本客戶的智能手機和4G設備銷售;還有網路搜索在日本佔有的市場比重比較大。中國的機械、汽車、高端電子等企業很難進入日本市場,即使進入也很難有較好的市場。

❽ 日本控股中國的品牌有哪些

青啤、康師傅、中國人保控股公司與日本住友生命合營公司、日本軟銀將持有千橡集團約40%的股份,千橡集團旗下有「MOP」和「校內網」還有不少吧

❾ 日本軟銀在國內都有哪些投資

日本軟銀在國內的投資有阿里巴巴、網路、雅虎、攜程等。
【拓展資料】
日本軟銀,就是softbank,老闆叫孫正義,韓裔。起先是日本雅虎(日本最大的綜合網站,相當於中國新浪+淘寶+世紀佳緣)的大股東。孫正義是1957年8月11日出生在日本的朝鮮半島韓裔男子,他1981年在日本東京創立軟體銀行。2006年2月28日,其股價總額約為328億美元。(直至1991年,孫正義才正式歸化為日本人, 所以在1991年的時候他還不能稱為日本籍。)
軟體銀行集團,簡稱軟銀,是一家致力於IT產業投資的綜合性風險投資公司,由孫正義於1981年9月3日創立,1994年在日本上市。軟銀業務包括寬頻網路、固網電話、電子商務、互聯網服務、網路電話、科技服務、控股、金融、媒體與市場銷售等,在全球投資過的公司已超過600家,是世界500強企業。2021年11月8日,軟銀發布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軟銀第二季度銷售凈額1.5萬億日元,第二季度凈虧損3,979.4億日元。
軟銀股份有限公司是日本一家電訊與媒體領導公司,其業務包括寬頻網路、固網電話、電子商務、互聯網服務、網路電話、科技服務、控股、金融、媒體與市場銷售等。軟體銀行擁有多個不同的公司,如日本寬頻公司Cable& Wireless IDC、有線電視公司BB-Serve與游戲公司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另外,軟銀與多個外國公司的日本子公司都有合作關系,如Yahoo!、E*Trade與Morningstar。2006年6月,多個媒體報道軟銀正與蘋果公司共同為日本市場研發內建iPod播放器的3G手機。一年以後,iPhone面世,但由於2G網路不兼容,未在日本市場發售。其升級版iPhone 3G和iPhone 3GS,相繼於2008年和2009年在日本市場推出。
softbank對日本社會最大的影響應該出於2個:讓日本的普羅大眾習慣依賴於互聯網的生活(日本雅虎),給日本的服務行業帶來免費的運營模式(之前的網路申請免費,現在演變成申請NTT光纜倒貼幾萬日元;而手機間通話免費也開始漸漸被其他2個運營商:DOCOMO和AU接受借鑒)。

❿ 有哪些中國的大企業,日本是大股東的

1,淘寶,阿里巴巴,日本軟銀控股19%,在淘寶上消費,在阿里巴巴上進貨,產生的100圓利潤19圓給了日本軟銀。
2,PPLive,日本軟銀控股35%,看PPlive,就是給日本人送錢
3, 人人網,整個千橡就是日資控股的公司,在人人,56網上聊天,看視頻,打游戲就是幫日本人印教科書
4, 分眾傳媒,日資控股,很多寫字樓里都有分眾的LCD,要想辦法把他們斷電,否則這些廣告會直接影響寫字樓白領的消費習慣,從而幫日本人賺錢
5,攜程,日資控股,千萬別在攜程上訂機票酒店,這不是讓日本人賺錢嗎?日本樂天持股3年獲利500%
6,凡客誠品,軟銀賽富控股,同匯源果汁,盛大網路,完美時空,橡果國際,雷士照明,神州數碼,58同城同一股東
7,58同城,別看楊MM叫的歡,整個一家日資控股公司,趕緊倒閉
8,順馳不動產,記住這個名字,日資控股,買房,租房都別找它
9,麒麟游戲,漢奸公司,拿日本人的錢來騙中國人的錢,再送給日本人
10,康師傅,德克士,三洋食品株式會社控股
另外還有完美時空,波司登,匯源,還有好多IT,網頁游戲,生物制葯,能源,地產,傳媒等公司,都是日資控股的,
有日資背景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廣汽集團、東風汽車、合肥三洋、廈門鎢業、東睦股份、黃河旋風、嘉麟傑、大冷股份、三花股份、江蘇三友、景興紙業、通富微電等。

控股的有, 日本樂天, 中國人, 株式會社

閱讀全文

與在日本投資的中國企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近代如何重建文化自信 瀏覽:373
印尼大米多少一斤 瀏覽:413
一般去義大利都代購什麼 瀏覽:861
義大利剎車片品牌有哪些 瀏覽:164
義大利ac怎麼發音 瀏覽:868
越南咖啡怎麼沖水 瀏覽:754
小印度是哪個城市 瀏覽:113
印度為什麼停止購買戰斗機 瀏覽:280
如何辦理中國移動英國卡 瀏覽:236
英國斯諾克純手工桿多少錢 瀏覽:307
中國有多少個衛隊 瀏覽:156
英國征服印度了多少人 瀏覽:446
1元換印尼盾多少人民幣 瀏覽:183
伊朗人伊拉克什麼關系 瀏覽:186
越南為什麼打贏了戰爭 瀏覽:908
越南話不對怎麼說 瀏覽:60
加勒萬河谷沖突中國傷亡多少人 瀏覽:321
伊朗的遜尼派有多少人 瀏覽:567
中國和俄羅斯什麼時候通公交車 瀏覽:784
英國能提供多少呼吸機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