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稀土佔世界多少
中國稀土佔世界41.36%。
中國是世界稀土的第一大儲備國與出口國,位居全球首位,2020年中國稀土供應在全球佔比達到近90%。而據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月15日國內稀土價格指數上漲,再創歷史新高。
稀土作為一種珍貴的資源,可被用於很多重要行業。不過,在市場中稀土的可開發量較低,因此得名稀土。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23日國內表示已勘探確認的稀土儲量在世界范圍內約佔41.36%,這足以令中國稀土儲備領先全球。
簡介
18世紀發現的稀土礦物較少,當時只能用化學法製得少量不溶於水的氧化物,歷史上習慣地把這種氧化物稱為土,因而得名稀土。
由於開采提純的技術較為落後,一般的稀土資源最多隻能利用10%左右。這就造成了上下游的供需不平衡,進而導致稀土價格上漲。為了改善稀土相關行業的供需關系,規范稀土市場格局並提高對稀土行業的控制。
㈡ 中國稀土歷史及用處
稀土
稀土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鑭系元素—鑭(La)、鈰(Ce)、鐠(Pr)、釹(Nd)、鉕(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鑥(Lu),以及與鑭系的15個元素密切相關的兩個元素—鈧(Sc)和釔(Y)共17種元素,稱為稀土元素(Rare Earth)。簡稱稀土(RE或R)。
稀土元素通常分為二組:
1)輕稀土(又稱鈰組):鑭、鈰、鐠、釹、鉕、釤、銪、釓。
2)重稀土(又稱釔組):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釔。
鈰組與釔組之別,是因為礦物經分離得到的稀土混合物中,常以鈰或釔比例多的而得名。
稀土金屬(rare earth metals)又稱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鈧、釔、鑭系17種元素的總稱,常用R或RE表示。它們的名稱和化學符號是鈧(Sc)、釔(Y)、鑭(La)、鈰(Ce)、鐠(Pr)、釹(Nd)、鉕(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鑥(Lu)。它們的原子序數是21(Sc)、39(Y)、57(La)到71(Lu)。
稀土一詞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名稱。稀土元素是從18世紀末葉開始陸續發現,當時人們常把不溶於水的固體氧化物稱為土。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狀態分離出來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為稀土。通常把鑭、鈰、鐠、釹、鉕、釤、銪稱為輕稀土或鈰組稀土;把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釔稱為重稀土或釔組稀土。也有的根據稀土元素物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除鈧之外(有的將鈧劃歸稀散元素),劃分成三組,即輕稀土組為鑭、鈰、鐠、釹、鉕;中稀土組為釤、銪、釓、鋱、鏑;重稀土組為鈥、鉺、銩、鐿、鑥、釔。
這些稀土元素的發現,從1794年芬蘭人加多林(J.Gadolin)分離出釔到1947年美國人馬林斯基(J.A.Marinsky)等製得鉕,歷時150多年。其中大部分稀土元素是歐洲的一些礦物學家、化學家、冶金學家等發現製取的。鉕是美國人馬林斯基、格蘭德寧(L.E.Glendenin)和科列爾(C.D.Coryell)用離子交換分離,在鈾裂變產物的稀土元素中獲得的。過去認為自然界中不存在鉕,直到1965年,芬蘭一家磷酸鹽工廠在處理磷灰石時發現了痕量的鉕。
大多數稀土金屬呈現順磁性。釓在0℃時比鐵具更強的鐵磁性。鋱、鏑、鈥、鉺等在低溫下也呈現鐵磁性,鑭、鈰的低熔點和釤、銪、鐿的高蒸氣壓表現出稀土金屬的物理性質有極大差異。釤、銪、釔的熱中子吸收截面比廣泛用於核反應堆控制材料的鎘、硼還大。稀土金屬具有可塑性,以釤和鐿為最好。除鐿外,釔組稀土較鈰組稀土具有更高的硬度。
稀土金屬已廣泛應用於電子、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能源、輕工、環境保護、農業等領域。應用稀土可生產熒光材料、稀土金屬氫化物電池材料、電光源材料、永磁材料、儲氫材料、催化材料、精密陶瓷材料、激光材料、超導材料、磁致伸縮材料、磁致冷材料、磁光存儲材料、光導纖維材料等。
我國擁有豐富的稀土礦產資源,成礦條件優越,堪稱得天獨厚,探明的儲量居世界之首,為發展我國稀土工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稀散金屬通常是指由鎵(Ga)、銦(In)、鉈(Tl)、鍺(Ge)、硒(Se)、碲(Te)和錸(Re)7個元素組成的一組化學元素。但也有人將銣、鉿、鈧、釩和鎘等包括在內。這7個元素從1782年發現碲以來,直到1925年發現錸才被全部發現。這一組元素之所以被稱為稀散金屬,一是因為它們之間的物理及化學性質等相似,劃為一組;二是由於它們常以類質同象形式存在有關的礦物當中,難以形成獨立的具有單獨開采價值的稀散金屬礦床,(最近在四川省石棉縣發現一處以碲為主的碲鉍礦床);三是它們在地殼中平均含量較低,以稀少分散狀態伴生在其他礦物之中,只能隨開采主金屬礦床時在選冶中加以綜合回收、綜合利用。
稀散金屬具有極為重要的用途,是當代高科技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稀散金屬與有色金屬組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半導體、電子光學材料、特殊合金、新型功能材料及有機金屬化合物等,均需使用獨特性能的稀散金屬。用量雖說不大,但至關重要,缺它不可。因而廣泛用於當代通訊技術、電子計算機、宇航開發、醫葯衛生、感光材料、光電材料、能源材料和催化劑材料等。我國稀散金屬礦產豐富,為發展稀散金屬工業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
【礦物主要特點】
稀土元素在地殼中平均含量為165.35×10-6(黎彤,1976)。在自然界中稀土元素主要以單礦物形式存在,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稀土礦物和含稀土元素的礦物有250多種,其中稀土含量ΣREE>5.8%的有50~65種,可視為稀土獨立的礦物。重要的稀土礦物主要為氟碳酸鹽和磷酸鹽。稀土礦物總的特點:一是缺少硫化物和硫酸鹽(只有極個別的),這說明稀土元素具有親氧性;二是稀土的硅酸鹽主要是島狀,沒有層狀、架狀和鏈狀構造;三是部分稀土礦物(特別是復雜的氧化物及硅酸鹽)呈現非晶質狀態;四是稀土礦物的分布,在岩漿岩及偉晶岩中以硅酸鹽及氧化物為主,在熱液礦床及風化殼礦床中以氟碳酸鹽、磷酸鹽為主。富釔的礦物大部分都賦存在花崗岩類岩石和與其有關的偉晶岩、氣成熱液礦床及熱液礦床中;五是稀土元素由於其原子結構、化學和晶體化學性質相近而經常共生在同一個礦物中,即鈰族稀土和釔族稀土元素常共存在一個礦物中,但這類元素並非等量共存,有些礦物以含鈰族稀土為主,有些礦物則以釔族為主。
在目前已發現的250多種稀土礦物和含稀土元素的礦物,適合現今選冶條件的工業礦物僅有10餘種:
1)含鈰族稀土(鑭、鈰、釹)的礦物:氟碳鈰礦、氟碳鈣鈰礦、氟碳鈰鈣礦、氟碳鋇鈰礦和獨居石。
2)富釤及釓的礦物:硅鈹釔礦、鈮釔礦、黑稀金礦。
3)含釔族稀土(釔、鏑、鉺、銩等)的礦物:磷釔礦、氟碳鈣釔礦、釔易解石、褐釔鈮礦、黑稀金礦。
稀散元素在自然界里主要以分散狀態賦存在有關的金屬礦物中,如閃鋅礦一般都富含鎘、鍺、鎵、銦等,個別還含有鉈、硒與碲;黃銅礦、黝銅礦和硫砷銅礦經常富含鉈、硒及碲,個別的還富含銦與鍺;方鉛礦也常富含銦、鉈、硒及碲;輝鉬礦和斑銅礦富含錸,個別的還富含硒;黃鐵礦常富含鉈、鎵、硒、碲等。
目前,雖然已發現有近200種稀散元素礦物,但由於稀少而未富集成具有工業開採的獨立礦床,迄今只發現有很少見的獨立鍺礦、硒礦、碲礦,但礦床規模都不大。
㈢ 稀土是什麼
稀土[xītǔ]一詞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名稱。稀土元素是從18世紀末葉開始陸續發現,當時人們常把不溶於水的固體氧化物稱為土。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狀態分離出來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為稀土。通常把鑭、鈰、鐠、釹、鉕、釤、銪稱為輕稀土或鈰組稀土;把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釔稱為重稀土或釔組稀土。也有的根據稀土元素物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除鈧之外(有的將鈧劃歸稀散元素),劃分成三組,即輕稀土組為鑭、鈰、鐠、釹、鉕;中稀土組為釤、銪、釓、鋱、鏑;重稀土組為鈥、鉺、銩、鐿、鑥。
㈣ 中國真正領先世界的技術,號稱工業味精的稀土,到底有多重要
研究表明,21世紀每6項新技術的發明,就有一項離不開稀土,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全稀土產業鏈的持有者,美國8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屬,都來源於中國,那麼中國能夠利用這點壓制美國的發展嗎,在此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稀土元素。
期間中國不斷的進口稀土礦進行提煉,然後出口稀土產品,一舉成為全球唯一擁有稀土全產業鏈的國家,主導了全球的稀土貿易,即使美國想要組建稀土供應鏈,對我國也起不到什麼威脅,2016年美國政府問責局發布了一項報告,據估算,組建完成需要花費15年,這么長的時間跨度,中國的稀土技術總不至於原地踏步。
㈤ 稀土在中國是怎麼被發現的
中國最早的稀土礦發現於1934年,發現人是何作霖教授。
1927年,地質學家丁道衡隨中國瑞典西北科學考察團在內蒙古發現白雲鄂博大鐵礦。1933年丁道衡深知何作霖在偏光顯微鏡方面有深厚的功底,便委託他研究白雲鄂博的礦石。他詳細研究了丁道衡採集的十幾箱標本,用當時僅有的儀器偏光顯微鏡,在1934年發現了兩種細小的新奇礦物,當時定名為白雲礦和鄂博礦(後來證明是獨居石和氟碳鈣錦礦),並經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光譜分析,證明是稀土礦物。他大膽地預測該礦稀土元素儲量豐富。當時,丁道衡指出此礦是有希望的鐵礦,而有關部門卻認為是無稽之談,無足輕重。
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要建設包鋼,白雲鄂博礦山的地質勘探工作大規模開展起來。1958年中國科學院與蘇聯科學院組成聯合考察隊,研究白雲鄂博礦的物質組成,何作霖被任命為中方隊長,在他的領導下,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終於查明,這個礦山不僅僅是大型鐵礦,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稀土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80%。其礦物組成超過150種,可稱世界之最。1959年又發現其中含有大量的鈮和鉭,證明這個礦為一大型的鈮鉭礦床,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絕對的「稀土大國」,人民不會忘記何作霖的功績。1984年,包鋼建設30周年成就展覽,何作霖和丁道衡一起被記入包鋼史冊。對於一個礦物學家來說,這是人民最高的獎賞
中國主要稀土礦的發現歷程如下:
1927年丁道衡教授發現白雲鄂博鐵礦,1934年何作霖教授發現白雲鄂博鐵礦中含有稀土元素礦物以來,中國地質科學工作者不斷探索和總結中國地質構造演化、發展的特點,運用和創立新的成礦理論,在全國范圍內發現並探明了一批重要稀土礦床。20世紀50年代初期發現並探明超大型白雲鄂博鐵鈮稀土礦床,20世紀60年代中期發現江西、廣東等地的風化淋積型(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20世紀70年代初期發現山東微山稀土礦床,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現四川涼山"氂牛坪式"大型稀土礦床等。這些發現和地質勘探成果為中國稀土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最可靠的資源保證,同時還總結出中國稀土資源具有成礦條件好、分布面廣、礦床成因類型多、資源潛力大、有價元素含量高、綜合利用價值大等最基本的特點。
截止目前為止,地質工作者已在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區)發現上千處礦床、礦點和礦化產地,除內蒙古的白雲鄂博、江西贛南、廣東粵北、四川涼山為稀土資源集中分布區外,山東、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遼寧、陝西、新疆等省區亦有稀土礦床發現,但是資源量要比礦化集中富集區少得多。全國稀土資源總量的98%分布在內蒙、江西、廣東、四川、山東等地區,形成北、南、東、西的分布格局,並具有北輕南重的分布特點。
㈥ 中國稀土佔世界多少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截至2016年,中國稀土儲量為4400萬噸,佔世界儲量的36.67%,是世界稀土儲量最多的國家。
拓展資料
資源分布
(1)氟碳鈰礦—獨居石混合型稀土礦(包頭稀土礦)
1927 年丁道衡教授發現白雲鄂博鐵礦,1934 年何作霖教授發現包頭白雲鄂博鐵礦中含有稀土元素礦物,20 世紀50 年代初期發現並探明超大型白雲鄂博鐵鈮稀土礦床,屬於鐵、稀土、鈮共生礦,原礦品位5~6% REO。
(2)南方離子吸附型稀土礦
20 世紀60 年代末發現江西、廣東等地的風化淋積型(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主要分布在南方七省區(江西、廣東、廣西、福建、湖南、雲南、浙江)。已探明稀土資源儲量840 萬噸,工業儲量150 萬噸,預測資源遠景儲量為5000 萬噸。江西、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是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的主要產地。其中江西省的儲量占探明儲量的36%左右,而贛南地 區則占江西省儲量的90%左右。
(3)四川氟碳鈰礦
四川省稀土資源的發現、開發和利用始於20 世紀80 年代中期。從1986 年到1994 年,四川省地勘局109 地質隊相繼發現涼山州冕寧氂牛坪稀土礦和德昌大陸槽稀土礦。經過對稀土成礦規律及開采條件的研究,確定了涼山州有一條北起冕寧,經德昌而南至會理約300 公里的攀西稀土成礦帶,稀土礦床主要分布於涼山州冕寧縣和德昌縣。截至2002 年底,經四川省儲委和四川省地礦局審批,四川省已探明氂牛坪19~43 線的稀土儲量(REO)為239.5 萬噸(其中包括外推E 級儲量(REO)32.5 萬噸),遠景儲量(REO)300 萬噸;大陸槽稀土礦經檢測實驗儲量(REO)為28 萬噸,遠景儲量(REO)為78 萬噸。四川稀土礦屬於單 一氟碳鈰礦礦體,鐵、鈦、鈣、磷、釷等雜質含量少,是我國第二大稀土資源。
(4)山東微山氟碳鈰礦
20 世紀70 年代初期發現山東微山稀土礦床,該礦是典型的氟碳鈰鑭礦床,稀土元素 La、Ce、Pr、Nd 之和占稀土總量的98%,稀土礦物粒度粗,有害雜質含量低,稀土精礦易於深加工分離成單一稀土元素,亦具有一定的資源質量優勢。
(5)其他稀土礦產資源
貴州織金磷塊岩中已探明稀土儲量70 萬噸,內蒙古的巴爾哲稀土礦床、甘肅的桃花拉山稀土礦床、湖北的廟婭礦床、遼寧的賽馬稀土礦床、廣東和海南等地的海濱砂礦床均探明有一定儲量。
㈦ 中國稀土出口研究開始於什麼時候
稀土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出口了。研究更早,在50年代就開始研究稀土分離技術。因稀土與放射性元素共生,所以,中國最早搞稀土研究的人都是核工業部的。
㈧ 中國在哪裡發現大面積富稀土沉積
從中國大洋協會了解到,我國科考隊員近日在東南太平洋海域首次發現大面積富稀土沉積。這一發現刷新了我國和國際上深海稀土資源調查研究的新紀錄。科考隊已在東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內初步劃分出了面積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積區。
據介紹,經過科學家前期研究,我國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初步劃分出了4個富稀土成礦帶,提出了全球12個深海稀土資源潛在富集調查區,並對全球海底稀土資源潛力進行了評估。目前,我國在深海稀土資源的調查研究水平處於國際先進之列。
搭載科考隊員的「向陽紅01」科考船目前正在駛往本航次最後一個航段的科考作業現場,進行以地質、水文、環境、生態、大氣為主的海洋綜合科學考察。
㈨ 稀土什麼時候開始被重視
稀土2011年開始被重視的。2011年,我國開始實施國儲,稀土價格開啟了一輪史詩級別的上漲,一年多時間里,輕稀土氧化鐠釹漲幅12倍,重稀土氧化鏑漲幅更是接近20倍。但是稀土價格暴漲,使得稀土企業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於是黑稀土開始大量出現供給放量,稀土價格暴跌。
在此之後的十年時間里,稀土價格也有多次上漲,但是都有兩個特徵首先,每一輪漲價核心驅動都是供給,包括收商儲、國儲、稀土打黑、地緣事件等等,其次,正因如此,每一輪漲價的驅動邏輯持續性都不強,所以每一輪漲價都是快速上漲,然後再次跌回底部。
稀土的理化性質
一是缺少硫化物和硫酸鹽只有極個別的,這說明稀土元素具有親氧性、二是稀土的硅酸鹽主要是島狀,沒有層狀、架狀和鏈狀構造、三是部分稀土礦物特別是復雜的氧化物及硅酸鹽呈現非晶質狀態。
四是稀土礦物的分布,在岩漿岩及偉晶岩中以硅酸鹽及氧化物為主,在熱液礦床及風化殼礦床中以氟碳酸鹽、磷酸鹽為主。富釔的礦物大部分都賦存在花崗岩類岩石和與其有關的偉晶岩、氣水熱液礦床中。
五是稀土元素由於其原子結構、化學和晶體化學性質相近而經常共生在同一個礦物中,即鈰族稀土和釔族稀土元素常共存在一個礦物中,但這類元素並非等量共存,有些礦物以含鈰族稀土為主,有些礦物則以釔族為主。
在已發現的250多種稀土礦物和含稀土元素的礦物,適合現今選冶條件的工業礦物僅有10餘種。
㈩ 中國稀土現狀
中國稀土產量逐年升高
中國是全球稀土供應大國,壟斷了全球稀土資源的供給。根據美國地質勘查局數據,2000年以來,我國稀土供應量一直占據全球50%以上的份額,2010年甚至高達97%以上。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稀土產量增長14.3%至12萬噸。相比較於其他國家的稀土資源開采程度,中國的稀土被嚴重過度開采,2016年我國礦產開發量佔全球83%。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上對開采進行總量控制,開采量有所下滑。2020年,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開采國,全年稀土采礦總量約為14萬噸。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稀土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