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糖價未來2個月的走勢請問有沒有市場調研的幫預測下,有數據或者說服力的更好,拜託謝謝啦:)
食糖:國內糖價有望再上一個台階
11 月19 日,USDA 如期發布了《全球食糖供求報告》,有幾點值得特別關註:
(1)與五月份報告相比,USDA 調低全球09/10 產量640 萬噸或4%至153.5 萬
噸,較上年度增加975 萬噸或6.8%,但仍然低於歷史正常水平;調低全球09/10
消費530 萬噸或3.3%至153.7 萬噸,較上年度減少0.4%。
(2)調低全球09/10 期末庫存520 萬噸或16.7%,較上年度降低157 萬噸或5.7%。
對比來看,08/09 期末庫存較07/08 減少1220 萬噸或31%,新榨季期末庫存降低
幅度銳減。
(3)與五月份報告相比,USDA 調低印度09/10 年度食糖產量345 萬噸或16.7%
至1730 萬噸,這與我們在前幾期月報援引的預測值(Kingsman SA)非常接近,
也印證了我們不必對印度新榨季產糖量過分悲觀的觀點。
(4)與五月份報告相比,USDA 調低巴西09/10 年度食糖產量290 萬噸或7.5%,
主要來自於甘蔗產量調低2.2%、TRS(含糖量)調低2.5%,不利天氣是主因;但是
值得樂觀的是,09/10 年巴西產糖量較上年度增加390 萬噸或12.2%,得益於榨糖
用蔗佔比從40.4%提升至44.65%。
(5)與五月份報告相比,USDA 亦對08/09 年度各項估計值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
整,09/10 各項預測值調低幅度較大與此有關。
對於全球情況,新榨季食糖依然供不應求,缺口在157 萬噸(根據庫存變化計算),
較五月份預測有所惡化,尚在市場預期范圍之內。
對於國內情況,USDA 預計09/10 年度食糖產量1316 萬噸,調低了134 萬噸或
9.2%,較上年度減少16 萬噸或1.2%;消費預期穩定,基本沒有調整;庫存調低
130 萬噸或39%,較上年度同期減少142 萬噸或41%;預計進口量為90 萬噸,與
歷史正常水平相當。總的來看,國內食糖供不應求狀況可能惡化。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1)中期來看國際國內糖價均獲得基本面支持,這是我們
5 月份以來一直堅持的觀點;(2)8 月份以來我們堅持的糖價高位震盪的觀點將告
一段落,USDA 報告是一個基本面利多因素,糖價向下概率較小,美元貶值、油
價上漲等因素有望推動糖價走高;(3)伴隨著國內庫存的逐漸下滑,國內糖價有
望再上一個台階。
Ⅱ 食糖的行業趨勢
預計2022 年全球食糖消費量較基準期(2010-2012 年均值)提高約23.9%至2.04 億噸,產量較基準期提高22.2%到2.12億噸,庫存量將提高約960 萬噸至0.74 億噸,庫存消費比較基準期下降約2.8 個百分點至36.2%。
需求方面,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及世界人口繼續增加,食糖消費量呈穩定增長態勢。 發展中國家食糖消費量增長迅速,未來十年亞洲和非洲將成為拉動全球糖消費量增 長的主要力量。糖的其他替代品,如果葡糖漿等甜味劑消費量增長迅猛,但食糖仍然是最主要的甜味劑來源。根據智研咨詢數據分析未來十年全球糖消費量年平均增長率約為1.9%,略低於過去十年平均增速。
供給方面,糖料作物的可種植面積擴張有限,產量增加主要來自於單產增加,而糖 料作物單產增加的速度小於過去十年,年平均增長率約為1.9%。此外,食糖產量的 增加大部分來源於甘蔗,而非甜菜。由於甘蔗的生產集中在巴西等幾個主要國家,供給的集中加劇了市場的波動性。
Ⅲ 為什麼中國食糖沒有了,為什麼中國的甜菜不種了
誰說中國沒有食糖啊?
食糖的原料主要有兩種,一是甘蔗,二是甜菜;
廣西是我國產糖大省,產品不但供應國內,而且常年出口。
東北生產的是甜菜糖,因此種植甜菜。目前仍有生產,但由於甜菜產量及含糖量受氣候影響較嚴重,因此有些年份,部分農民改種其他作物,使甜菜種植量有所減少。
Ⅳ 白糖今年供求關系
一、2010/2011榨季減產利好已消化
4月25、26日,雲南糖會如期召開,糖會上各產糖省區代表通報了各自產銷情況,中國糖業協會副理事長賈志忍對目前食糖產量進行總結,認為本榨季國內食糖產量估計在1046萬噸左右。由於種植面積減少、種植期間遭遇災害天氣等原因,2010/2011榨季食糖生產呈現出單產下降、糖分降低等特點。去年下半年糖價的大漲和供給的短缺促使收購成本高企,本次會議中南方主產區代表普遍反映白糖完稅成本在6300—6500元/噸,部分地區甚至達到6800元/噸。本榨季相比2009/2010榨季總產1073萬噸減產事實確定,供給形勢對糖市形成利多。不過,2月份南寧糖會就對本榨季食糖減產有較為准確的預估,市場對此早有消化,因此其不能成為當前弱勢糖價反彈的動力,但6300—6500元/噸區間將成為本榨季食糖價格的強勁底線。
二、榨季前期食糖淡銷可能導致供給格局轉變
每年的4月前後為國內白糖的消費淡季,而今年淡季則尤為明顯。從3月份的產銷數據可知,本榨季累計銷糖率較去年同期降低2.79個百分點,同比少銷糖52.02萬噸,如果將國儲糖也考慮在內,同比少消費的食糖量約80萬噸。根據筆者的估算,按照去年相同的消費水平,本榨季4月至9月國內還需要600萬—650萬噸的白糖。根據雲南糖會預估的總產量1046萬噸和3月份累計銷糖447萬噸推算,截至3月底本榨季的工業庫存為599萬噸,再加上2009/2010榨季留存的工業庫存31萬噸,目前仍有630萬噸的白糖供應量。因此,本榨季後期在無需進口糖補充的情況下食糖基本能實現供需平衡,而榨季初預計的供給偏緊的局面可能不會出現。當然,得到如此結論的前提是國內消費量與去年持平,而如果消費量增加,這種平衡將被打破。
三、進口糖有望補充國內市場
3月份之前,國際原糖價格高企使得國內市場無法通過進口來補充供給。3月上旬之後國際原糖價格不斷下挫,主力5月合約最低至22.4美分,摺合後進口成本為5952元/噸,而國內現貨價格在7000元/噸以上,雖然近期原糖價格略有反彈,但進口原糖仍具備比較優勢。而巴西新糖上市,印度允許出口50萬噸糖,以及泰國產量創高記錄,都為國內進口提供了可行的途徑。
正是因為進口原糖可行,國儲庫存有望得到補充。雲南糖會上發改委代表稱,本榨季國家將提供120萬噸成品糖以調節市場。考慮到本榨季後期國內糖市基本可以實現供需平衡,那麼國儲的調控能力就需要重新估量。
Ⅳ 白砂糖多少錢一斤
?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價格數字,只能根據它的檔次以及它的袋的大小來做區分,一般袋稍微大一點的白砂糖與袋稍微小一點的白砂糖,如果品質相同的話,它價差大約會在三塊錢左右。平常散裝的白砂糖它們是按斤稱的,這樣的時候一斤白砂糖的價格就會在七到八塊,這也是普通品質的甘蔗糖噸糖利潤為1545元,較上周增加123元;甜菜糖噸糖利潤為1333元,較上周增加200元。截至目前,全國食糖工業庫存量在80萬噸左右,這使得糖廠惜售心理加重,給後期糖價在高位運行提供支撐。但近期大量進口糖的到港和第八批國儲糖的投放將給短期的食糖價格以較大壓力;此外,進入9月份後,消費量的下滑也將給糖價上漲以利空影響;預計短期內全國食糖價格和噸糖利潤將小幅下滑。
Ⅵ 國儲庫存收糖會對期貨糖價造成什麼影響啊
國儲收糖是為了調節市場供需情況,對糖價是會造成影響的,具體要看收儲規模和當時市場的情況。4月中旬,雲南昆明舉行了2008榨季全國食糖產銷會議。會議的議題主要集中在本榨季食糖產銷、種植情況以及國家主管部門對於製糖業宏觀調控的措施和意見方面。從目前的產銷數據來看,本榨季的產銷情況沒有太大變化,比較令人期待的是國家的態度。2004/2005榨季、2005/2006榨季國家拍賣了150萬噸以上的儲備糖,截至今年3月份也只收儲不足50萬噸,後期國家是否接著收儲,何時再次收儲、收儲多少均是能夠實際解決本榨季相對過剩的最實際手段。但是從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的兩位司長的發言分析來看,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政府認為廣西地區著眼於近期利益,無視國家目前正處於一個經濟過熱、食品漲價過快導致國內CPI指數增幅過快的危險局面。對於甘蔗播種面積、食糖產能過度擴張的現狀顯然是不甚滿意的。同時,兩位司長也明確表示,國家在本榨季將不會承擔扶植糖價的重任。後期國家的收儲政策恐難以出現市場期待的50萬噸以上的規模。政府在公開會議有這樣的言論也完全符合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自2006年開始,我國的CPI指數就出現了過速增長的跡象,這也成為當前國內外市場關注中國政府調控經濟水平和能力的風向標之一。中國CPI指數出現快速增長的兩大主因是:油脂和豬肉。國內油脂價格是一場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保衛戰。豬肉市場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的結果,調控不但需要手段,還要時間。這兩大類商品價格的調控都有不可控的外生性因素,但是當前白糖市場並沒有這樣的問題。大局當重,國家豈會為了局部的利益而給CPI問題新增難度? bizapp.qq.com /706266994
採納哦
Ⅶ 白砂糖多少錢一噸
本周(8月30-9月3日)全國白砂糖均價為5735元/噸,較上周(8月23-27日)增加138元/噸;主產區均價為5547元/噸,較上周增加164元/噸;其他主要地區均價較上周變幅在72~153元/噸區間。本周全國綿白糖均價為5812元/噸,較上周增加62元/噸;其他主要地區均價較上周變幅在20~116元/噸區間。本周全國甘蔗糖噸糖利潤為1545元,較上周增加123元;甜菜糖噸糖利潤為1333元,較上周增加200元。截至目前,全國食糖工業庫存量在80萬噸左右,這使得糖廠惜售心理加重,給後期糖價在高位運行提供支撐。但近期大量進口糖的到港和第八批國儲糖的投放將給短期的食糖價格以較大壓力;此外,進入9月份後,消費量的下滑也將給糖價上漲以利空影響;預計短期內全國食糖價格和噸糖利潤將小幅下滑。
Ⅷ 白糖的價格及行情
2009年白糖研究報告(金鵬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2009年1月)
目錄
一、2008年白糖價格先揚後抑,一波三折
二、2009年影響期價運行因素分析
(一)白糖市場供求關系分析
1.國際市場供求情況
2.國內市場供求情況
(二)白糖產業的特殊性以及對期貨定價的相 關影響
1.白糖產業的壟斷性相互依存性和保護性
2.國內白糖產業的突破之路
3.國家政策有利於甘蔗和糖價的穩定
三、2009年白糖期貨價格走勢預測
一、2008年白糖價格先揚後抑,一波三折
第一階段:炒作冰凍天氣,期價快速拉升
2008年春節前後,我國南方地區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冰凍災害天氣,影響之廣、范圍之大令人震驚。由於我國甘蔗主產區——廣西也遭受其害,由於市場擔憂受凍甘蔗不能砍伐榨糖,市場由此開始炒作白糖大量減產的預期,同時在相關農產品牛氣沖天的做多氛圍鼓舞下,投機資金快速介入且強力拉抬。春節過後,白糖開盤就封漲停板,隨後期價在短短15個交易日內上漲了1340元/噸。受期價上漲帶動,現貨價格也大幅回升,並從3500元/噸漲至4100元/噸。這一階段,主力資金利用市場信息不對稱,人們對大量減產的擔憂,還有與農產品的比價關系發動行情,速戰速決,持倉快速增加,成交同步放大。然後在市場一片狂熱的追漲聲中、在糖價創新高的期待中及時獲利平倉。應該說,投機多頭主力全身而退,剩餘中小散戶高位被套,並承受了糖價因供求關系失衡導致的熊途漫漫的困境!
第二階段:供求關系失衡,期價迅速下跌
由於甘蔗生命力極強,冰凍只是延遲了甘蔗砍伐的時間和糖廠的壓榨,在炒作完冰凍題材後市場開始意識到國內供求關系失衡的問題。由於從2005年起我國主產區廣西甘蔗種植面積連續增加,而2007/2008榨季甘蔗長勢又非常好,單產普遍在6噸左右,因此,創紀錄的產量對市場形成嚴重打擊。另外,期貨價格偏離現貨價格1200元/噸以上,促使現貨糖廠積極套保。而這兩股力量導致糖價率先其他商品開始下跌,從3月初一直跌至7月份的3300元/噸一線整理。應該說這階段行情是供求關系主導的價值回歸,最終期貨價格、現貨價格基本持平。8月份以後,由於美國次貸危機深化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海嘯,全球大宗商品開始下跌,我國白糖因為臨近2007/2008榨季結束,陳糖需要大量拋售,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跌勢,價格短期內擊破3000元/噸,最低達到了2652元/噸,略低於現貨價格。這一階段利空集中釋放,也為未來的反彈奠定了基礎。
第三階段:國儲收糖救市,白糖領先反彈
進入10月中旬以後,在其他商品開始加速下跌之際,國內白糖率先反彈,其持倉大增,成交屢創天量,日成交破百萬手成為常態,如主力905合約期價從2789元/噸反彈至3362元/噸,上漲了573元/噸,反彈幅度為20.5%。這一階段市場主要是炒作國儲收糖的朦朧利多題材,市場甚至有對2008/2009榨季產量減少的預期,但更多的是其他商品連續下跌,投機資金轉移陣地短炒的結果,因為白糖期貨走勢相對獨立性強,而且炒作題材相對較多,適合投機資金大規模進出。因此,我們定位白糖反彈是技術性的,中長期看不具備反轉的可能,2008年的翹尾行情是階段性的。
二、2009年影響期價運行因素分析
(一)白糖市場供求關系分析
1.國際市場供求情況
全球白糖市場供求關系有所改善,2008/2009榨季供給大幅減少5%;兩大出口國巴西產量略增,而印度大幅減少。
按照美國農業部(USDA)在《全球食糖產供銷》報告中所公布的預測數據,估計10月份開始的2008/2009榨季全球的食糖產量將在2007/2008榨季1.67億噸的基礎上減少800萬噸,僅能產糖1.59億噸。
該報告顯示,估計2008/2009榨季歐盟、中國、泰國和印度食糖產量將會有所減少,而巴西食糖產量會有所增多,美國農業部估計本榨季巴西的食糖產量有望從去年的3210萬噸增加到3245萬噸,增加35萬噸。
巴西食糖產量佔全球食糖總產量的20%,而亞洲食糖產量佔全球食糖總產量的份額接近40%,不過,亞洲產量有減少的趨勢。亞洲產量的大幅減少抵消了巴西小幅增產,其中印度減幅最大,亞洲主要產糖國累計減少656.8萬噸:印度聯邦政府2008年11月19日首度公布2008/2009榨季產量預估,預計印度糖產量較上榨季減少14%-24%,至2000萬-2250萬噸,上榨季為2630萬噸,2006/2007榨季為2830萬噸。估計2008/2009榨季諸如中國、印度、泰國、巴基斯坦和其他國家在內的亞洲主要產糖國的食糖產量或將從2007/2008榨季的6910.1萬噸減少到6253.3萬噸。
全球糖市2008/2009榨季將供不應求,將極大消化陳糖庫存,極大地緩解原糖庫存過高的不利局面,並為原糖價格走高提供動力。
2.國內市場供求情況
國內白糖2008/2009榨季產量減少,但供應相對充足,庫存仍偏高,市場壓力有待化解。
全國2008/2009榨季食糖產量預測表
備註:根據考察情況對中國糖業協會的預測表做了修正(考慮了冰凍天氣造成的單產下降和出糖率降低因素)。
從我國白糖的供需情況看,2007/2008榨季全國共生產食糖1484.02萬噸,截至2008年9月份全國累計銷糖1329.75萬噸,累計銷糖率89.6%。以此數據推算,全國食糖每月消費量為121萬噸。考慮到2008/2009榨季消費受到經濟下滑影響,保持不增長或者消費小幅減少5%,2008/2009榨季消費量在1380萬—1452萬噸。綜合來看,實際產量低於消費預測下限,對價格保持穩定比較有利。另外,關鍵是2007/2008榨季有近110萬噸結轉庫存,這結轉到2008/2009榨季後對市場會形成較大壓力。
綜合以上分析,2008/2009榨季國內白糖總體維持供求相對平衡,如果減產幅度超過預期,市場將因供求存在缺口而大幅反彈。不過掌握在收儲環節的110萬噸糖,能否流出或者流出多少是影響行情的關鍵因素,特別是當產量逐漸清晰的時候。但是,我們認為影響2008/2009榨季白糖期貨行情的因素除了最重要的供求關系之外,還應該多關注白糖產業以及相關國家政策。
(二)白糖產業的特殊性以及對期貨定價的相關影響
1.白糖產業的壟斷性、相互依存性和保護性
首先來看一下國內甘蔗主產區——廣西區的情況。在廣西糖廠也稱作「田間工廠」,是根據蔗區來建廠的,糖廠輻射的半徑在50公里左右。一方面輻射半徑太遠了甘蔗運輸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如果糖廠輻射半徑過遠,考慮到甘蔗從砍伐到進廠開榨時間相對過長,糖份容易流失,出糖率不高,影響產糖量。所以,糖廠開設要根據甘蔗產區來設置,基本設置在蔗區種植中心,同時糖廠的新設有其地方保護性,蔗農生產的甘蔗只能賣給所轄區域的糖廠,不能跨區域買賣,就連砍伐也是有計劃性的。整體來看,廣西為了整個糖業的利益,在行政方面是有一定地方保護和糖廠准入制度的,不太可能出現榨糖業有利潤,大家一窩蜂建糖廠、搶原料,導致競爭加劇、成本加大。在整個糖業界,廣西前20名糖廠榨糖量佔全區的85%左右,集中度高,而整個廣西榨糖業,也僅有80—90家糖廠,這比其他行業的集中度更高,更有規模效應。同時像一些大的集團,如東亞糖廠、南寧糖業、鳳糖、三「博」集團在開榨量、產糖量的市場佔有率都在全區的7%以上,具有一定行業壟斷性。
其次,從政府的角度看,廣西地方政府的70%稅收依靠糖廠,同時1300萬蔗農依靠甘蔗生活,因此,糖價大跌關系國計民生問題,關系社會穩定問題。糖廠虧損,就不能為政府多納稅,不能保障蔗農的根本利益。因此,在12月2日慶祝廣西成立50周年的在京新聞發布會上,廣西區黨委書記郭聲琨表示,廣西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正採取多項措施防止糖價暴跌,保障1300萬靠糖吃飯的農民利益。他開出三劑葯方:「一是採取地方和國家收存,以及制定甘蔗和白糖聯動價格機制等措施,使糖價不要急劇下跌。二是加快實行產品多樣化,分散糖供應量過大的壓力。三是引導農民不要盲目擴種。」因此,在糖價過度下跌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和國家相關部委就會採取措施,通過收儲,減少市場供應量改變供求失衡狀況促使價格回升,保障各方根本利益。
第三,糖廠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一邊連著市場,一邊連著計劃。在計劃環節,其要按照最低收購價格260元/噸收蔗農甘蔗,不允許有一根甘蔗留在田裡。而在市場環節,作為白糖供應者,必須按照市場價格銷售。對於糖廠,在產量方面,除了號召蔗農不要盲目擴種外,根據蔗量榨糖是確定的,而對於消費量的把握是不能確定的,因此,這種矛盾是客觀存在的。當糖價過分下跌,糖廠就要利用行業的壟斷性和集中度來影響地方政府的決策,游說他們來收儲、來托市。因此,從本質上講,糖業產業鏈的特殊性已經把政府、糖廠、蔗農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2.國內白糖產業的突破之路
雖然我國白糖總體供應偏大,這是因為主產區廣西大量增加種植面積、大力發展甘蔗產業造成的,但通過出口尋求產業突圍也是不現實的。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第一,我國白糖成本高於主要出口國家巴西和印度,其平均成本在12美分/磅以下,摺合人民幣原糖含稅價在2980元/噸,所以說我們出口不佔優勢;第二,我國人民幣相對美元維持長期升值,也不利於糖廠出口。
而通過將甘蔗壓榨提煉乙醇酒精,國家產業政策暫時不明朗,也不鼓勵大力發展。另外,由於糖廠和甘蔗種植有一定的匹配性。目前,廣西可供進一步種植甘蔗的土地有限,我們從調研的情況看,在廣西的主產區——桂西南崇左和桂中南寧地區,基本上山坡、山腳下、低窪地都種滿了,可以說對土地的利用已達到「見縫插針」的地步,而可以轉化過來種甘蔗的種植其他糧食作物和木薯的土地在以上地區僅為幾十萬畝,如果一旦發展乙醇酒精提煉行業,就存在糖廠和酒精廠爭奪原料問題,這樣無形影響整個已經建立起來的產業鏈的利益。所以,國內白糖產業只有通過自我調節、自我修正、自我平衡來實現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3.國家政策有利於甘蔗和糖價的穩定
目前,在全球經濟危機進一步蔓延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直線下降,農產品價格也深受其害,由於我國大部分農產品高度依賴國際市場,這些商品的價格下跌影響到我國的糧食安全和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國家發改委在10月份出台了針對農產品的最低收購價格政策,最大限度地穩定市場,保護相關種植者的利益不受損,對市場起到了積極作用。
雖然甘蔗不是農產品,但是廣西、雲南、海南等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支柱性經濟產業,涉及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事關千家萬戶,因此,今年廣西仍然以260元/噸的價格收購甘蔗,糖料蔗收購價格繼續採取蔗糖價格掛鉤聯動、二次結算的管理方式,掛鉤聯動的比例關系不變。每噸普通糖料蔗收購價格260元與每噸一級白砂糖平均含稅銷售價格3800元掛鉤聯動,聯動價加價系數值6%,即糖價超過3800元/噸的部分,製糖企業按6%的比例與蔗農進行二次結算,當糖價低於3800元/噸時,不再實行二次結算,蔗農也不需將多得的蔗價款退還製糖企業。
甘蔗的最低保護價收購一方面保護了廣大蔗農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也確立了製糖廠的生產成本,也就是2008/2009榨季新糖的成本。如果按照260元/噸的甘蔗收購價計算,按照一般的生產和經營情況預測,新糖成本應為3100—3300元/噸。但這是已經包含一定利稅的成本,所以行情一旦不好(經濟緊縮、資金困難),糖廠會把稅金以及利潤部分給擠掉,並以此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這樣會把價格壓低10%左右,也就是2800—3000元/噸價區銷售也能保本,形勢好了,價格在成本上浮動10%—20%,在3500—3800元/噸價區銷售也正常。
同樣,在前期白糖期價跌破3000元/噸以後,有少數優勢企業將價格下調到2700元/噸甩賣。這說明整個行業的生產成本差異比較大,還需要對製糖企業進行充分洗牌,才能達到行業的整體均衡和優勝劣汰。所以,2700—3000元/噸仍是在商品市場整體呈現弱勢時,白糖期市多頭有可能進一步回撤夯實的最牢固屏障。
三、2009年白糖期貨價格走勢預測
通過分析,我們認為白糖在2009年將維持低位大幅波動走勢,價格波動區域在2800—3800元/噸,同時價格在3300元/噸以下孕育階段性「升勢」,相對其他商品會走出階段性獨立行情,而價格進入到3600元/噸以上為高風險區,有利於廣大糖廠積極套保,如果價格進入到3800元/噸以上區域,市場則將是進入到投機階段,建議投資者理性、謹慎參與甚至迴避。這是因為我們預期白糖未來的供求關系有所改善、白糖產業關系支撐底部價格抬高、白糖的能源概念得以體現、市場投機資金將進一步進駐白糖品種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從鄭糖主力909合約周線圖來看,市場在2950元/噸一線止跌回升,帶量大陽線基本確立了中期底部的支撐有效性。從該合約上市以來,價格處在下降帶中,從均線的排列看,顯示市場不是強勢,未來價格有繼續蓄勢要求,中期壓力來自3600元/噸一線,如果有效突破,則市場價格將重新到達4200元/噸的前期高點。
(本報告僅代表我公司自己的觀點,不作為您直接入市的依據!!!)
Ⅸ 中糧糖業走勢宏觀分析中糧糖業2021走勢行情中糧糖業股價低的原因
食糖在人體中屬於三大必需的養分之一,人體活動中所需要的70%的能量都依靠糖類提供。然而食糖行業是一個周期性較強的行業,所以投資起來比較困難。不過,國內食糖龍頭企業中糧糖業,依靠全產業布局以及改良技術的手段,盡量降低因周期波動而產生的影響,藉此達到實現平穩性長牛增長的目的。中糧糖業是我們接下來要重點給大家分析的內容。
在開始分析中糧糖業前,我整理好的食糖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食糖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中糧糖業是中糧集團控股國內A股上市公司,是中糧集團食糖業務專業化公司,國內外製糖、食糖進口、港口煉糖、國內食糖銷售及貿易、番茄加工等都是其主要業務,是國內最大的食糖生產企業和貿易企業,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番茄加工企業。
對公司的大概情況進行了基本的認識後,接下來對公司獨特的投資價值進行具體分析。
亮點一:全產業鏈布局,打造糖、番茄領域龍頭
中糧糖業(食糖業務)在國內外建立了完善的產業布局,建立了從國內外製糖、進口及港口煉糖、國內貿易、倉儲物流的全產業鏈運營模式。此外,還擁有的優勢是供產銷高度一體化,將上游原材料供應、中游生產加工及下游市場營銷全部納入運營體系當中,建造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產業鏈各環節之間完成戰略性有機協同,價值鏈增值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中糧糖業(番茄業務)截止到目前是國內最大、世界第二的番茄加工企業,構建了從種子、種植、初加工、深加工、銷售等為一體的番茄製品全產業鏈運營體系,在種子研發、種植管理和加工技術等方面在國內都是屬於領先的水平。
亮點二:人才儲備豐厚,助力公司做大做強
一支專業度高、執行力強、經驗豐富、視野廣闊的核心管理和經營團隊中糧糖業培育出來了,能夠靈敏地察覺到中國食糖行業發展趨勢,可以參照市場趨勢變化、政策動向以及客戶需求,及時的去調整經營策略,並積極與中糧海外團隊不斷溝通合作,跟隨國際市場動態,果斷把握市場機會。
並且,中糧集團的農業團隊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依託產學研合作,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種業研發、機械化種植等方面發揮了起領導作用,不斷推動公司的發展。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中糧糖業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中糧糖業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食糖是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系的關鍵戰略物資,在食品加工行業裡面,它是無法替代的重要原料。諸多的情況、因素影響著食糖供需,下面這些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天氣、原料種植、進口政策、國際糖價及金融市場等,因而糖價走勢呈周期性波動,因此,對其進行投資,必須要食糖行業的周期節奏掌握好。
在中國,中糧糖業是糖業的大佬,產業布局藍圖極大,在擴大精煉糖產能同時還不斷升級自產糖工藝,把食糖從周期品過渡到消費品,使得將來的糖價格周期不會給公司業績帶來過大的波動,保持著平穩增長,中糧糖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中糧糖業未來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中糧糖業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中糧糖業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Ⅹ 白糖信息
一、國內糖供不應求: ①供應方面:05/06新榨季,國內糖產量為917萬噸,與上年同期持平。北方糖增產和海南糖減產基本可以抵消,而雲南和廣東糖產量開始出現變數,由於氣候原因導致糖份降低0.5-1個百分點,由原來預計的增產變為各減產10萬噸,合計20萬噸。中國糖業協會通報05/06榨季各主要產區生產情況。廣西產糖量預計達530萬噸左右,與去年基本相當,但低於前期估計的580萬噸。而在雲南產區,預計產量在145-150萬噸,較去年略有減少。預計全國食糖產量維持去年水平,遠不如市場預期樂觀,食糖供需缺口繼續擴大,價格仍將高企。 ②需求方面:不可否認的是,糖價的上漲肯定會抑制消費,也會給諸如玉米糖之類的替代品進入食糖市場打開空間,一個關鍵的問題是:糖價的上漲和替代品的進入將會使糖的消費空間下降多少?此問題就是請神仙來也難以回答。按正常消費量,明年全國食糖消費量預計為1100萬噸,比上年增長50萬噸。根據中國糖市場多年來的量價比例關系來推算,由於糖價的上漲,可能使食糖消費量減少80萬噸,則明年全國食糖消費總量為1020萬噸左右。以上可以很簡單地算出:即使明年全國食糖總消費量只達到1020萬噸,國內供求缺口仍達100萬噸之巨,這部份缺口必須通過進口和投放國儲糖才能徹底解決。第二、進口糖成本居高不下。國際糖的基本面已出現重大利好,由於歐盟糖業改革方案決定:從2006年5月22日開始,其每年投放國際市場的食糖數量從700萬噸削減到130萬噸水平,而世界頭號產糖國巴西正在將它的酒精生產比例不斷提高,以滿足混合燃料汽車的強勁需求。2006年全球食糖供求缺口將達400萬噸,國際原糖價格將會堅定地向24-26美分邁進.最近,美糖在18美分運行,摺合到中國的價格是5600元,這樣價格將對現在的國內價格表現出明顯的支撐作用,同時國家企圖進口來打壓國內價格的企圖也很難實現.推斷白糖價格將會在以後的上漲過程中沖擊7464-8086的價格區域.雖然,價格上漲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長期的上漲目標是不可動搖的。 二,全球食糖產量和消費量有望雙增 ,庫存迅速減少,缺口增大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2005/06年度糖料產量和消費量繼續上升,庫存繼續下降。,全球糖料(原糖)產量上升到1.478億噸,上升幅度為3.72%。消費量達到1.480億噸,增幅為2.07%。產需存在一定缺口,期末庫存下降為3422萬噸,降幅為4.38%。 三,後市展望 1,原油價格的上漲無疑是推動白糖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從最近的原油價格上漲的狀況來看,前期的整理以及被突破,後市將會再創歷史新高.從而推動酒精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這樣白糖市場的本身不平衡將會加劇,從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2,美圓貶值的影響,使得全球的膨脹因素得以延續和擴展,使得商品價格上漲. 3,短期來看,國內價格已經於外盤有些差距了,後市存在補漲的條件.由於國儲批拋售的影響,使得短期國內價格的上漲有些遲緩.雖然鄭州遠月合約先於紐約市場反彈,但力度不及後者,從基本面解釋由於存在國儲拋糖壓力,本質上講國內市場還是處於從屬地位。國儲的行為還不會改變國內的缺口狀態,更加不會改變世界的價格上漲格局. 5月前後北半球進入食糖消費旺季,將會增加白糖的消費.同時,如果中東局勢動盪將促使原油價格上漲,從而會刺激對酒精的需求,那麼糖的產量將被壓縮,供需矛盾會更加突出,糖價很可能將再次沖擊歷史高位。 四,技術分析 紐約市場年初已經打破了長達25年的盤整,後市應該會有更好的表現.近期紐約市場走出了下降旗型的上漲持續形態上周剛好突破了這個旗型的上檔壓力位置,標志著調整已經結束,新一輪的上漲呼之欲出.而鄭州市場最界明顯受到國儲的拍賣壓力,有些不那麼強.但是遠月和約顯然已經率先走出了調整市道.針對鄭州市場目前的狀況,筆者認為後市元月和約將會繼續延續強於近月和約的上漲走勢,原因是在牛市行情中的期貨價格應該是升水狀態,也就是說近月的價格加上倉儲和利息等展期費用後才是遠月的價格.國內SR701上漲的阻力在5430.注意這一幾個的突破沒要被突破則表明整理區間的打破,新高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