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如何形容中國式萬聖節

如何形容中國式萬聖節

發布時間:2022-06-27 23:46:55

⑴ 萬聖節在中國的表現形式

萬聖節卻有成天上萬的「妖魔鬼怪」上街亂串,還找你要糖吃,這說明,如果有了一定的「deal」,平安與恐懼是可以並存的,同時,也比靜悄悄的平安顯得更加的歡樂。從這樣的表現可以看出,僵屍是永遠不會變萌的,只有南瓜和幽靈才會變萌。因此國內近幾年在萬聖節鬧萌。
怎樣才會變萌了?說白了就是要讓鬼怪們出醜——大凡是偉大而不可侵犯的人一旦出了丑,等於是露出了凡人的馬腳,再加上他們的樣子與眾不同,一秒鍾就變成了萌物,人們不僅不怕他們,還會化妝成他們的樣子,歡樂無比,內心戲應該是:你看,我比你還帥吧。舉個例子,貞子從井底爬出,再慢慢的爬向你的電視,當貞子被電視外框給卡住了,或者是被外面的惡婆娘的蒼蠅拍拍過去,我就再也不怕她了,不僅不怕,還很想笑,所以貞子變成了一個萌物,一種恐怖的符號就這樣消失了。
時間一長,我們會發現狼人也變萌了,因為他保護愛人,長得又帥;幽靈也變萌了,因為他會被自己的袍子絆倒,摔個狗吃屎;木乃伊也變萌了,因為他摔倒了可不容易爬起來……不過都只是長得略微奇怪的凡人嘛。

⑵ 中國萬聖節啥意思

今天是公歷2016年10月31日,農歷2016年10月1日,是中國的寒衣節,也是一個鬼節。正好今天又日西方萬聖節的日子,在西方萬聖節,也是一個鬼節。
一、寒衣節又稱秋祭、鬼頭日、十月朝、祭祖節、燒衣節、授衣節等,寒衣節在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寒衣節與清明節、中元節並稱中國三大鬼節。這一天,人們會通過各種方式祭奠先人,表達哀思。寒衣節的來歷有什麼傳說呢?作為三大鬼節之一的寒衣節又有什麼禁忌?
寒衣節亦稱冥陰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為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禦寒的衣物,並連帶著給孤魂野鬼送溫暖。十月初一,燒寒衣,寄託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風俗習慣

農歷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歷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農歷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農歷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二、萬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時間定為每年的10月31日。當天晚上可以說是一年裡最「鬧鬼」的一夜了。萬聖節源自古時候凱爾特民族,在十月份的最後一天,各種死去的人的亡靈,妖魔鬼怪游盪人間,為了嚇走這些鬼魂,凱爾特民族的人們會戴上各種各樣醜陋的面具。當天也是凱爾特民族認為這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感恩太陽神讓他們豐收;並用食物祭祀亡靈,善靈的時刻,用來祈求平安和渡過嚴冬。

萬聖節的由來
1、名稱的由來:有關萬聖節由來的版本有許多種,流傳最多的是: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11月1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卜燈(南瓜燈是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游盪於村落間。這在當時實則為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
2、南瓜燈的由來:南瓜燈源於古代愛爾蘭。傳說一個名叫JACK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JACK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JACK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JACK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JACK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里,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卜里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卜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卜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物。
萬聖節的習俗
1、敲門索取糖果:
萬聖節當晚是一年裡最「鬧鬼」的時候,當天晚上的習俗便是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穿著各式各樣的仿妖魔鬼怪的服飾挨家挨戶的敲門並大喊:"Trick or Treat!"(意為不請客就搗亂),主人家(可能同樣穿著恐怖服裝)便會派出一些糖果、朱古力或是小禮物;要是不給糖的話,小孩子們就會進行各種惡作劇,比如把垃圾倒進你的家裡等等。
2、「咬蘋果」游戲:
萬聖節的另一個習俗是最為流行的「咬蘋果」游戲。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後讓參與者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3、占撲游戲:
在愛爾蘭,有一種傳統占卜游戲,參加者蒙著眼,從放著幾個小碟的桌上選出其中一隻,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來年會有與參加者有關的人過身,如盛有水代表會遠行,盛有錢幣代表會發財,盛有豆代表會窮困等等。在19世紀的愛爾蘭,少女會在灑有麵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跡會是少女將來丈夫的模樣。
4、人鬼嘉年華會:
紐約市也特別在萬聖節晚上舉行巡遊,讓一群吸血鬼,僵屍,巫婆,科學怪人等齊齊現身,還歡迎市民到場參觀,到會者不限年齡、性別,不分階級、國籍,即使你是膽小鬼,也可加入他們的行列,來個熱熱鬧鬧的人鬼嘉年華會。其實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並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臉更非常可愛,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參加大型化裝舞會一樣。
古時候的歐洲人相信戴上醜陋的面具可以嚇走那些在村落間游盪的惡靈鬼魂;到了第四世界,因為基督教盛行,這天又被改為上帝死亡之日,相信上帝會幫忙驅趕走這些惡靈鬼魂。到了後來,演變成小孩穿上各式各樣的鬼怪衣服,按另據門鈴索要糖果。

⑶ 萬聖節是什麼節日為什麼中國人要 過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 「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 關於萬聖節,人們或多或少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認知:知道萬聖節期 間,許多公共場所乃至居家院落,都會布置上很多裝璜,諸如各式鬼怪 呀、南瓜燈呀、還有黑貓以及巫婆的掃帚之類;孩子們會穿上每年不一 樣的萬聖節服裝,拎著南瓜燈的提簍去挨家挨戶地討糖,說是「trick or treak」。除此之外,你還想多知道一點嗎?我們在此簡單介紹一下 萬聖節的由來與習俗。 一、萬聖節的由來: 關於萬聖節由來的,傳說最多的版本認為,那是源於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卜燈(南瓜燈系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遊走於村落間。這在當時實則為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 在中世紀的中歐,曾有過基督教摧毀異教徒的歷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不過以巫術的形式出現。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的萬聖節里,還留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痕跡。 二、Halloween一詞的產生: 很多民族都在萬聖節前夜有慶典聚會,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終約定俗成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譯成了萬聖節之夜。 三、「Trick or treat」的傳說: 孩子們今天著裝挨家要糖的習俗,據說起源於愛爾蘭。古西歐時候的愛爾蘭異教徒們,相信在萬聖節前夜鬼魂會群集於居家附近,並接受設宴款待。因而,在「宴會」結束後,村民們就自己扮成鬼魂精靈,遊走村外,引導鬼魂離開,避邪免災。於此同時,村民們也都注意在屋前院後的擺布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而不至於讓它們傷害人類和動物或者掠奪其他收成。後來這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就成了孩子們取笑不慷慨之家的玩笑。 至於南瓜燈也至少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人挖空了南瓜又刻上鬼臉點上燭火用以驅散鬼魂的;另一種說是鬼魂點上的燭火,試圖騙取人們上當而跟著鬼魂走,所以人們就在南瓜表面刻上一個嘲諷的臉面,用以調笑鬼魂:哼!傻瓜才會上你的當。傳說因為首用南瓜的是一位愛爾蘭人Jack,所以人們又將鬼臉南瓜燈叫做Jack-O-Lantern。 四、現在的萬聖節 萬聖節流傳到今天已經完全沒有了宗教迷信色彩,它成了一個孩子們的節目,也是年輕人化裝舞會的節目。 社會對節日的活動也一直做著正面的引導:要求大人教育孩子們不做恐嚇性的惡作劇,也要求大人帶孩子一起出門(一般是大人架車停在路邊,小孩去敲門討糖)。大人應該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布置的並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去打擾。另外討糖過程的始終必須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檢查後才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給自家製作的食品也不給未包裝的食品。 公共場合以及居家周圍的節日布置都是自願的。鬼臉南瓜燈、白網黑蜘蛛等,都是節日的裝點,已全然沒有駭人之鬼魅色彩。有的女學生還端端在這時候會買一對南瓜或者鬼骷髏的耳環來佩帶。如果有哪家的布置做得過分恐怖了,會遭到有關方面的制止,媒體也會令其暴光,讓公眾指責。 萬聖節的服裝,也是萬人萬相,不是單調的大鬼小鬼了。有許多渠道教授人們如何製作萬聖節服裝。比如說製作最簡單的鬼服就用一張白床單頂在頭上,別忘了扣兩個洞留出眼睛就是;若是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並在禮帽與頭頂之間藏一隻絨毛小兔備用;還教大人如何把孩子打扮成小天使,白衣白褲,再從背後怎麼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也有教如何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的。當然服裝、道具業的商人們,就更有文章可做了。 西方的萬聖節就像是咱們中國人的中元節一樣,充滿了對於鬼魂的敬畏和好奇。但和中元節較為不同的是,萬聖節更多了一份孩童的俏皮,以及商人的錢味。 很早很早的時候,在基督紀元以前,凱爾特人在夏末舉行儀式,感激上蒼和太陽的恩惠。當時的占卜者點燃並施巫術以驅趕據說在四周遊盪的妖魔鬼怪。後來,羅馬人用果仁和蘋果來慶祝的豐收節,便與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成萬聖節了。 美國和加拿大的孩子們在這天穿戴上古怪的服飾去按鄰居家的門鈴,並按傳統發出"是款待我還是要我耍花招"的威脅。鄰居們不管是否被嚇著,總是准備了一些糖果、蘋果等點心,孩子們則一一收入自己的袋內。 年輕人在這一天更是不能免俗的,參加最酷的化妝舞會,或者到時髦的餐廳吃上一頓恐怖的萬聖節大餐! 萬聖節的來歷 The History of Halloween 萬聖節是西方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10月31日夜晚,又稱「鬼怪夜」和「鬼怪節」。因鬼怪節的第二天是西方世界的萬聖節(或聖人節),故鬼怪之夜便被稱為萬聖節前夜。 萬聖節前夜是兒童們縱情玩鬧的好時候。當夜幕降臨時,孩子們便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各種妖怪式的面具。不少孩子還手提一盞「傑克燈」。傑克燈的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內插一支小臘燭,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的眼睛和大嘴巴。蠟燭點燃後,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可看到刻在瓜上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在月光照耀下,孩子們來到鄰居前,威嚇般地喊著:「TRICK-OR-TREAT」。意思是「耍惡作劇還是給予款待。」如得不到款待,調皮的孩子就會把人家門上的拉手塗上肥皂,或者把別人和貓塗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們啼笑皆非。大多數人家則早早備好糖果,以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許多成年人則把自已打扮成孩子或動物或各種各樣的模樣,聚集於廣場,或群游於街頭,載歌載舞,互開玩笑。 「耍惡作劇還是給予款待」的習俗則起源於愛爾蘭。幾百年前,愛爾蘭農民就在萬聖節前挨家挨戶去討取食物,為節日做准備。對慷慨解囊的人,他們誠心誠意地為他們祝福;對吝嗇的人,他們則施以恐嚇和詛咒。 萬聖節前夜在愛爾蘭、蘇格蘭曾經是最重要的節日。19世紀末,愛爾蘭移民把萬聖節前夜的習俗帶到了美國,後來又傳入哥侖比亞及其它拉丁美洲國家。今天,萬聖節前夜在美國比英國還要熱鬧得多。屆時,不少學校和家庭要為孩子們組織豐富多採的晚會和娛樂活動。孩子們自已動手布置會場,裝飾環境,然後在桔黃色燈光的映照下,裝扮成女巫和海盜,表演各種節目,或者做游戲。其中最流行的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後讓孩子們在不要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Halloween一詞的產生: 很多民族都在萬聖節前夜有慶典聚會,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終約定俗成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譯成了萬聖節之夜。 「trick or treat」的傳說: 孩子們今天著裝挨家要糖的習俗,據說起源於愛爾蘭。古西歐時候的愛爾蘭異教徒們,相信在萬聖節前夜鬼魂會群集於居家附近,並接受設宴款待。因而,在「宴會」結束後,村民們就自己扮成鬼魂精靈,遊走村外,引導鬼魂離開,避邪免災。於此同時,村民們也都注意在屋前院後的擺布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而不至於讓它們傷害人類和動物或者掠奪其他收成。後來這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就成了孩子們取笑不慷慨之家的玩笑。 南瓜燈的由來 至於南瓜燈也至少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人挖空了南瓜又刻上鬼臉點上燭火用以驅散鬼魂的;另一種說是鬼魂點上的燭火,試圖騙取人們上當而跟著鬼魂走,所以人們就在南瓜表面刻上一個嘲諷的臉面,用以調笑鬼魂:哼!傻瓜才會上你的當。傳說因為首用南瓜的是一位愛爾蘭人Jack,所以人們又將鬼臉南瓜燈叫做Jack-O-Lantern 對萬聖節的崇拜與慶祝得自於人們相信在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它可以操縱生者與死 者的靈魂,並使祖先的靈魂得以解脫和復生。10月底正是太陽進入天蠍座之際。受太陽與冥王星相位靠近的影響(太陽在天蠍座,冥王星在射手座),二者之間力量的吸引與排斥,(別忘了,太陽代表陽間的力量,冥王星代表冥界的力量),會形成一股強大而又神秘的精神能量。在這個時刻,任何稀奇有趣的事情都會發生,人們頭腦中某些頗為怪異的想法會藉此復活。冥王星代表心靈最深處的力量,也與死亡和復活有關,代表一種強大的潛在能量。因此,利用萬聖節讓自己輕松一下,感受一下秋日溫暖的陽光與太陽所賜予的活力,使自己輕松與發泄一下,也未必是一件壞事情。

⑷ 萬聖節的簡介,50字左右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Saints'Day)。

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而同時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而人類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

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是慶祝在天的全體聖人(Hallow)。現在社會上為了商業利益或其他目的,在10月31日夜裡組織各種充滿妖魔鬼怪的活動,完全背離了萬聖節的神聖意義。

⑸ 關於萬聖節的詞語怎麼

關於萬聖節的詞語:

1、萬聖節大狂歡,一起去「鬼混」。

2、萬聖節魔幻禮品,等待大膽的你。

3、滿天星光燦爛,你在哪裡浪漫。

4、萬聖節,來**「鬼」混。

5、我們一起去搗鬼。

6、越夜越精彩,夠膽你就來。

7、帶你進入一個黑暗而浪漫的世界。

8、萬聖節全服狂歡,哈羅威。

9、萬聖節,與「鬼」相約,只和陌生人說話。

10、這不是恐怖、也不是驚悚、更不是靈異,這是一次神秘的聚會。

11、讓我們一起走出家門去「鬼」混。

12、萬聖之夜鬼火點點,裹上床單做個鬼臉。

13、不給糖就搗亂。不請客就搗亂。不送禮就搗亂。

14、不想被嚇到魂飛魄散,就先收買人心求平安。

15、洋節日我們湊個熱鬧,不錯過任何機會的狂歡。

⑹ 萬聖節的描述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
萬聖節的傳說
萬聖節前夜就是"聖夜"的意思。而今天,萬聖節前夜已經變成一年中最流行和最受歡迎的節日之一,許多玩家都以極大的熱情來慶祝這一節日。
萬聖節在10月31日,其實是贊美秋天的節日,就好像五朔節是贊美春天的節日一樣。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德有一個贊美秋天的盛大節日,從10月31日午夜開始,直至次日11月1日持續整整一天。他們認為,在那天晚上他們偉大的死神——薩曼會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統召來,這些惡鬼要受到托生為畜類的懲罰。當然,只要想到這種鬼魅的聚會,就足以令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的愚民膽戰心諒的了。於是他們點起沖天的篝火,並嚴密監視這些惡鬼。
萬聖節前夜到處有女巫和鬼魂的說法就是這么開始的。至今在歐洲某些與世隔絕的地區還有人相信這是真的。
如今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聖節前夜看作盡情玩鬧、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於是人們不再把這節日僅僅用來贊美秋光,而是讓它變成一場真正的「狂歡」。而臉譜化妝是萬聖節傳統節目之一。
萬聖節巡遊
(Greenwich Village Halloween Parade)
每年十月三十一日,是西方鬼怪出動的萬聖節,據說其由來可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當時居住於愛爾蘭的凱爾特人(Celtic)將這天定為夏末,亦象徵一年的結束,他們相信在新舊歲次交替的前夕,所有時空的規律也會暫時停頓,靈界大門在這晚會打開,令所有鬼魂趁機遊走於人間,到處找尋適合的替身,藉此得以重生的機會。所以,凱爾特人為怕成為鬼魂的目標,便於當晚熄滅家中爐火,裝成沒有人在家,同時,戴上猙獰可怕的面具,並打扮成鬼怪模樣一起走到街上巡遊,營造喧嘩吵鬧的氣氛,以驅趕那些遊魂野鬼。
漸漸地,這些傳統習俗已演變成今天年輕人的慶祝活動,大家盡情在這晚扮鬼扮馬,過一個開開心心的節日。
紐約市也特別在萬聖節晚上舉行巡遊,讓一群吸血鬼,僵屍,巫婆,科學怪人等齊齊現身,還歡迎市民到場參觀,到會者不限年齡、性別,不分階級、國籍,即使你是膽小鬼,也可加入他們的行列,來個熱熱鬧鬧的人鬼嘉年華會。
其實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並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臉更非常可愛,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參加大型化裝舞會一樣。
在各式各樣的裝扮角色中,以女巫和疆屍一族最多人扮演,而那些專賣萬聖節用品的店鋪也特別准備這類衣飾出售,以迎合大眾所需;與此同時,生產商每年更會把當年大熱的人物造型包括面具及衣物推出市場,務求令更多人投入這西方傳統節日的熱潮里,如在電影哈利波特的小巫師造型,已是許多孩子必選的扮演角色。
格林威治村的萬聖節巡遊〔Greenwich Village Halloween Parade〕始於1973年,由一位面具工匠兼木偶演員Mr Ralph Lee發起,據說最初他帶著朋友和孩童一起在鄰居處遊行,後來漸漸演變成整個村的大型活動,而活動中當然少不了大型木偶表演,同時,巡行的目的更希望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所以即使人們只是抱著想看熱鬧的心態,當你踏進村子裡,很快便會被邀請參與巡行,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紐約市的萬聖節巡遊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紐約人和遊客參加,而巡遊會在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舉行,各隊伍約在夜晚上七時從第六大道與春天街交界〔6th Avenue & Spring Street〕起步,一直遊行至第二十三街〔6th Avenue & 23rd Street〕為止,全程大概個多小時。
無論是來自亞洲,南美,非洲,歐洲,以至中東地區的參觀者,都可以把自己裝扮成各式各樣的人物,亦可帶備簡單樂器,即時演奏本土的獨特音樂,融合無疆界的風土文化。可能我以前從未參加過萬聖節的活動,更莫說這么精彩的巡遊,所以特別覺得有新鮮感。
早於十月中,曼哈頓市已開始「鬧鬼」了,在繁忙的街道上,已看見四處懸掛起萬聖節的鬼怪裝飾,很多百貨公司也忙著把應節禮品及衣物堆放在櫥窗里,吸引不少途人駐足觀看,而超級市場及街市亦擺放大大小小的南瓜售賣,供市民買回家布置家園或製作南瓜燈之用,當然嘛,也有主婦烹煮南瓜作菜餚或糕餅,完全依足節慶傳統。
在我家附近,許多鄰居為了應節而特別布置家園,有塗上鬼臉的南瓜,寫了幽默字句的墓碑,掛在樹上的骷髏骨頭,飛到屋頂的胖巫婆,還有從信箱中伸出的綠色怪手,更有些鄰居把自己的前園裝點成墳地,當晚上經過這些地方時,特別覺得陰森可怖,有些人在屋子外面鋪上蜘蛛網,形如荒廢很久的凶宅,總之各形各色,把萬聖節的鬼魅色綵帶到每一角落。
即使紐約人這夜選擇留在家中,也可以感受到西方鬼節的氣氛,因為無論電視台及電台均會推出有關萬聖節的特備節目,而在網路世界,除了有形形式式的萬聖咭不停發送外,很多大型網站已一早准備迎接這節日的到來,特別把網頁改頭換面,又或設計新游戲,等待更多人進入網區。
萬聖節除了是大人喜愛的節慶外,也是小孩期待來臨的日子。在這天晚上,一些扮鬼臉穿鬼服的孩童便會提著用南瓜製成的燈籠,南瓜外刻上眯眼睛和大嘴巴,透出內里點點燭光,跟我們在中秋節時自製的柚子燈籠很相似。這群小鬼會玩著「Trick or treat」(不給糖便會搗蛋)這傳統惡作劇,四齣到鄰家討糖吃,若果那一家沒有給他們糖果,頑皮小鬼就會賴著不走,並說些不祥的話語,所以沒有外出的人都會准備些糖果,讓小朋友高高興興的離去。
據說這習俗原本是人們為了安撫那些鬼魂,所以預先把食物放在自家門前,鬼魂得到款待後,便會安靜地離開,而到了現在,這迷信色彩已經消失,更變成小孩敲門要糖的活動,讓大人小孩皆可以參與節慶,各自樂在其中。
記得某年我參加完萬聖節巡遊後,我和同學一同前往Wendy家,當時車子途經大街,有幾個穿黑衣的小鬼走近我們的車旁,他們臉上塗了些熒光色料,猛不防他們走近窗邊,還貼著玻璃向我扮鬼臉,登時把我嚇了一跳,更大叫起來,同學們看到我的神情,幾乎笑不攏嘴,燕儀更說巡遊的惡鬼嚇不到我,反而這小孩卻使我驚惶失措。我當時真希望自己也塗上厚厚的濃裝,甚或戴上面具,好避開各人的目光。
什麼是萬聖節大遊行(Halloween Parade)?
【背景知識】
紐約市的萬聖節大遊行 (Halloween Parade) 堪稱是紐約格林威治村 (Greenwich Village) 的年度盛事 (annual event)。這個遊行源於1973年,剛開始只是一位面具製作家 (mask maker) 兼木偶操作師 (puppeteer) Ralph Lee 的簡單想法。當時他帶著幾個小孩在社區內辦了一次小型的萬聖節遊行。第二年,紐約劇院邀請他將此構想帶上大街,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大遊行。後來10月的最後一周正式被定為"萬聖周"(Halloweek)。
現在,每年大約有三萬名化裝的遊行者和近二百萬人前來觀賞。陣容龐大的遊行隊伍里,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奇異裝扮 (fancy costume),即使是看盡千奇百怪的紐約人 (New Yorker)也對它嘖嘖稱奇。此外,還有數人同時操作的巨大人偶 (giant puppet),將奇幻的意象具體呈現出來。最後,遊行路線 (route)會來到紐約市最狂野的同性戀區,大街小巷擠滿了盡情表演的變裝人 (cross-dresser),為這場瘋狂大聚會劃下完美的句號。
大遊行每年都會搭配不同的主題 (theme),比如環保、愛滋病等。去年因為"9o11"恐怖襲擊事件 (terrorist attacks),格林威治村樹立起(erect)一座振翅飛起的鳳凰雕像 (statue of the phoenix),象徵紐約市的重生 (reborn after a baptism of fire)。今年的遊行主題則是"玩樂" (play),想必世界各地遊行愛好者已經蠢蠢欲動,我們就拭目以待 (Let's wait and see) 吧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首Halloween Parade就是對萬聖節大遊行的描寫,歌詞對萬聖節遊行描寫的惟妙惟肖,歌手肯定是參加過好多次這樣的遊行的。

中國怎麼過萬聖節

萬聖節本來是個洋節,一般認為最初起源於凱爾特人傳統的鬼節,後來經過基督教的改造變成了紀念聖人的節日。不過經過兩千年傳承下來,萬聖節早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宗教意義,甚至連絕大部分基督教國家的國民都已經不在乎這個節日的神聖性了,把萬聖節前夜過成了單純的狂歡節。
現在國內也開始颳起了過萬聖節的風潮,成為繼聖誕節、情人節之後的又一個國內大范圍流行起來的洋節。這一點兒也不奇怪,相比起國內把聖誕節過成情人節的風氣,萬聖節前夜能多給小朋友們一個玩鬧的機會,當然更有市場。因為說白了,萬聖節前夜就是西方國家的兒童節。
每到這一天,熊孩子們可以扮成鬼怪去敲鄰居家門,光明正大地搗蛋。平時調皮搗蛋會被大人罵,只有在這一天,搗蛋不光不會被罵,還能拿到糖吃。

當然了,就像每年總有一群湊表臉的大齡青年硬是要裝成小朋友過兒童節一樣,萬聖節也少不了這幫「大朋友」的身影。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人都是怎麼把萬聖節過出不一樣感覺的。
萬聖節最大的主題當然是Cosplay,打扮成各路妖魔鬼怪出去「鬼混」。
要想扮得像,一手出神入化的化妝技術少不了,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也是各路美妝/仿妝博主最活躍的時候,神仙化妝技術堪比人肉PS。

躁動的城市青年往往會聚集在夜市最繁華的地方扮鬼遊行,例如北京的三里屯在萬聖節這一天總是變身為「鬼屯」。
不過任你是中國的閻王爺還是西方的小丑Joker,地鐵安檢是不認的,都只好乖乖在地鐵口拚命卸妝。

好在有些地鐵安檢很貼心地提供了卸妝三寶,不至於讓你在萬聖節前夜慘兮兮地當一個回不了家的野鬼孤魂。

如果你不會化妝、手工能力不行又買不起好衣服,沒關系,在萬聖節前夜你至少可以本色出演一個窮鬼。

⑻ 怎麼看待中國人過萬聖節的現象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西文化交流勢不可擋,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節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當然,自然而然。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青年人漸漸熱衷於過洋節,而商家迎合了這股潮流,捕捉、甚至製造著消費熱點。從以前不為一般人所知到現在已經成為逢之必過的大節,商家近十幾年的炒作功不可沒,當然他們也受益匪淺。青年人之間人際交往特別是異性之間交往的需要亟待滿足。年輕人崇洋獵奇、解脫迷茫、尋找刺激不無關系。他們把「萬聖節」一類的洋節當作排遣寂寞、釋放壓力、標榜前衛的狂歡節。外來節日作為對本國傳統節日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是十分正常的文化交流現象,不值得上綱上線。在這一點上,媒體具有正確引導的責任。只要我們具有博大的胸襟和自信的底氣,我們就能在紛繁復雜的變化中保持清醒和穩定。外國人不是也學習我們的京劇、中醫、武術嗎?在美國,紐約州將中國農歷大年初一定為全州法定節日。不是一樣的嗎?在這個問題上,還要避免陷入極端的、狹隘的民族主義。不管哪一種文明都蘊含著人類的智慧,都值得去關注,去學習,要充分了解和借鑒各種文明的優秀成果;提倡弘揚自豪的東西,不一定要把基礎建立在否定人家的優點上。中國文化的進步,需要外來文化的注入和砥礪。真正的中國文化傳統就是「兼容並包,有容乃大」。中國文化應該在保持自己的特徵的前提下,積極借鑒西方文化的優秀成果,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善。

⑼ 形容萬聖節節日的詞語有哪些

英語的有:

  1. Halloween 萬聖節

  2. Veille de la Toussaint 萬聖節前夜

  3. Une citrouille 南瓜

  4. sorcier 男巫

  5. sorcière 女巫

  6. Fée 仙女

  7. le Génie 妖怪

  8. un mort-viviqnt 活死人

  9. un Balai volant 會飛的掃帚

  10. un Squelette 骷髏

  11. le fantôme 幽靈

  12. la chauve-souris 蝙蝠

  13. le cimetière 墓地

  14. Bonbons SVP! 請給糖

    中文四字詞有:

  15. 妖魔鬼怪

  16. 無頭騎士

  17. 巴哈姆特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

閱讀全文

與如何形容中國式萬聖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電信手機卡網路如何 瀏覽:336
中國郵美國郵費多少 瀏覽:847
印度疫情這么嚴重為什麼不戴口罩 瀏覽:451
為什麼印尼和馬來西亞是穆斯林 瀏覽:235
越南貿易展在哪裡 瀏覽:693
義大利哪些大學有語言類本科 瀏覽:346
中國接聽英國電話多少錢 瀏覽:654
英國最貴的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103
印度紫檀木手鏈多少錢 瀏覽:203
四大糧食中原產於中國的是哪個 瀏覽:916
中國調味品第一鎮是哪個 瀏覽:743
伊朗胖人體重多少斤 瀏覽:385
義大利語黑手黨怎麼說 瀏覽:868
騰沖距離越南多少公里 瀏覽:954
義大利吃烤串長什麼樣 瀏覽:768
英國海運到韓國多久 瀏覽:40
中國愛國酒30年多少錢 瀏覽:602
伊朗男排身高最高的是多少 瀏覽:115
義大利布客氣怎麼說 瀏覽:930
印尼購買什麼區別 瀏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