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促進中國科技大發展
教育改革,多培養一些會思考的人才,而不是只會考高分技巧的。
政策引導,政策以及媒體的介入,多舉辦一些高質量的科創類活動或者競賽,讓人們關注科技發展,提高科技人才的社會地位和收入。不要讓頂級科學家的知名度和財富還比不上一個18線模特。
財政投入。創造良好的平台和機會,給予科研項目財力的支持。同時也要加強管控,避免渾水摸魚,騙取經費的行為。
利用好科學成果。將研發的高科技項目用於民生項目,讓科技變成生產力,用科技創造財富,然後再用財富促進科技更新迭代,良性循環。
多一些像題主一樣發問的人,關心這個問題,為中國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中華必崛起!
㈡ 中概科技股縮水超萬億美元,中國科技企業該怎麼辦
中國科技企業需要堅持創新發展,並且不斷攻克技術難關,以避免陷入技術困境。與此同時,這些企業需要制定更加正確的策略,並且堅定必勝的決心,以防範和遏制別國的金融打壓。若能挺過此次難關,則企業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大多數在美上市的科技企業的確遭受了打壓,而且已被列入預摘牌之列。此消息一出,輿論嘩然,而且其股價應聲下跌,其市值正在持續蒸發。我國科技企業的確面臨巨大的壓力,就目前的情形而言,企業需要另行出路。
最後,企業需要提升核心競爭力,並且增加競爭優勢。核心競爭力是每一個科技企業獲得生機和活力的源泉和動力,若無競爭力,則企業無繼續發展的可能。企業需要樹立品牌形象,並且提升品牌力;需要保障產品質量,並且保證產品的獨一無二性和不可替代性。若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則企業能夠在競爭中搶佔先機,並且佔領更大的市場份額。
㈢ 現在中國科技發展得怎麼樣
中國現在只是一個二流國家,和美歐日相比,我們還差得很遠。 那些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強國的人有很多理由,例如:1.中國糧食,肉類,水產品,蔬菜,鋼鐵等的產量世界第一. 2.手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機,電腦,洗衣機,中國產量是世界第一等等。 先說下1吧,中國是農業國家,美歐日是工業化國家,在這些國家中有的甚至會由政府出錢獎勵那些不種糧食的農民,和這些國家比農產品的產量是很可笑的,至於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項目,發達國家早就開始往發展中國家轉移了,在他們國家,這樣的產業越少越好,越少越光榮,我們就算這些項目的總量比人家大,又有什麼好自豪的? 至於號稱全球產量最大的家電行業,我們可以看看郎咸平教授的6+1理論, 在家電生產中設計,原料采購,製造,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這七個環結中,我們只佔了利潤最小的製造這一塊,利潤的大部分都讓西方發達國家拿走了,也就是說這些項目我們造得越多,美歐日從我們這里賺走的錢就越多,我們離他們的距離也就越遠. 所以說以上那些項目在解決溫飽和就業問題方面對我們會有幫助,但決不會幫我們進入世界強國之列.要進入世界強國就必須在關鍵領域里掌握核心技術,否則我們就只能永遠給別人打工,永遠受制於人,成為世界強國也就永遠是一個夢,在沒有這些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下宣稱自己是世界強國只能是一個笑話. 這些關鍵領域大致為:1.機械製造, 2.材料,3.電子,4.化工.5.生物醫學,6.信息技術. 希望有熟悉以上行業的網友聊聊,我們在這些領域中到底處於什麼地位,和美歐日的距離到底有多大. 我發這個帖的目的不是為了打擊大家的自信心,我只是想說明,那些靠人多勢眾,以量取勝的項目決不能讓我們成為世界強國,政府應該改變思路,在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了的今天,我們應加大對科研的投入.本人所在的跨國集團每年用於研發的費用是上一年銷售額的15%,請注意,不是利潤,而是銷售額的15%,國內的民營企業就不說了,就是國家控制的大型企業又有幾家能做到?技不如人又夜郎自大,不加大投入,不是會永遠跟在別人屁股後面越拉越遠嗎?
㈣ 如何加快中國科技發展
中國還沒走上法制社會,想加快中國科技的發展,必須有要走法制社會,才能促進社會穩定的基石。以人大推進中國的法制建設,消除權力過大的組織機構偏向錯誤,進行法制變革,形成良性的官員問責制,重大立法和決策的辯論自尋的制度,走上民主富強的道路。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知道落後就要挨打,只有發展經濟科技是中華崛起唯一道路。現在缺的是高端科技技術。從中國改革開放來講,引進了很多科技技術,但都是落後的,低端的。
想發展,必須要搞創造,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全球競爭能力。對於有些科技,不是創新就可以做得到的,就需要引進。美國是全球科技發達的國家,有世界最好最多的科學家。日本的科技,因為有美國的科技扶植,才能發展這么塊。
當中國形成這樣的法制格局後,後續會自然而然的努力加快中國科技發展,跟上世界的步伐,也不想重蹈覆轍。
㈤ 中國科技怎麼樣
中國近些年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非常的高,發展的非常的快,如高鐵、量子、激光、軍工、航空等等領域,多項技術都是相比國際其他國家遙遙領先,小編看了最近熱播的厲害了我的國這部電影,切身感受到我們國家科技水平發展是多麼震撼。
㈥ 晶元是我國科技的軟肋,台積電若不給麒麟處理器代工,該怎麼辦
有美國這個對手,對中華民族來講,真是個好事,我們必須樹立危機意識,過去我們落後的太多了,如今我們的崛起之路,相當的不平坦,意識形態上已經成了我們被發達國家排擠的最大障礙,這使得我們要多動腦筋,孤立是贏不了的,特別是在意識形態領域,中國是扛大旗的最孤立小眾,現實中世界上還沒有原則,西方攻擊起中國時,就是一個群狼戰術,即便你做得再好。中國一定要做好靈活外交,認清現實,道光養海,別太張揚,雖然如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意識形態上,中國是被西方追繳的弱勢小眾,中國心裡一定要明白,特別是在這個全世界都喪失原則的時代!
急需一台最先進的光刻機進行研究,有了樣板,就跟原子彈一樣指日可待造出先進的光刻機,畢竟老美他們起點太高了,二戰結束後綁架了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搶奪了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資料,掠奪了世界財產,花了幾十年時間領先世界,中國79年才改革開放,才真正的意義有錢去研究,還是被封鎖科技。不光是技術,金錢也落後別國上百年。別人不肯賣資料,也不願意賣整機,只有想辦法弄到一個樣板才能加速研究成果。
㈦ 中國的科技力量怎麼樣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10年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對於中國的科技事業,卻實現了巨大的躍升。盤點10年來我國科技成就,不妨從一些數字的變化談起: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0%,比2000年—2005年間提高約8個百分點;我國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從2001年的2600萬人提升到2011年的6200萬人,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和研發人員數量已雙雙躍升至世界第一;我國R&D經費支出額已從10年前的1042億元提高到8610億元,世界排名從第7位躍居至第3位;SCI資料庫收錄的中國論文數量在世界各國的排名從第8位迅速躍居至世界第2位……
數字展現著中國科技的力量,記錄著中國科技發展10年成長軌跡。
就國家整體創新能力而言,我國與創新型國家差距迅速縮小,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據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2011》報告顯示,在佔世界研發經費支出98%的40個國家中,我國的國家創新指數已由2001年的第37位上升到第20位。根據國家「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的國家創新指數國際排名將進入世界前18位。該研究院還對我國歷年的科技進步貢獻率進行測算,結果顯示,2005年—2010年間我國的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1%。
10年來,我國科技論文數量平穩快速增長。2001年—2010年間,SCI資料庫收錄的中國論文數量在世界各國的排名從第8位迅速躍居至第2位,總量已經達到12.2萬篇。SCI收錄的中國論文佔世界論文總數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3.6%提高到2010年的8.6%。從各學科看,我國有6個學科的SCI論文10年累計數居世界前3名,分別是材料科學、化學、物理學、工程技術、數學和計算機科學。2001年—2011年間,我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以30%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長,2011年達到41.6萬件,僅次於日本而居世界第2位。
科技論文與專利數量的增長、質量的提升與科技人員和經費的投入力度密切相關。我國科技活動產出效率穩步提高,一些指標處於世界較高水平。2010年我國學術部門單位R&D經費的SCI論文產出量(2010年的論文數與2008年R&D經費之比)為7.1篇/百萬美元,是2001年的1.3倍,在學術部門R&D經費超過80億美元的10個國家中位居首位。2011年我國每百萬美元R&D經費的本國人發明專利授權量(2011年的專利數與2008年R&D經費之比)為1.6件,是2001年(0.7件)的2.1倍;分別是2010年德國的13.9倍、美國的5.6倍和日本的1.3倍。在世界主要專利產出大國中,我國R&D經費的發明專利產出效率居首位。
在大幅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時,我國科技資源配置能力顯著增強。一方面,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躍居世界首位,研發人員素質大幅提升。我國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有了大幅增長,從2001年的2600萬人迅速提升到2011年的6200萬人;同時,2001年全社會投入R&D活動的研發人員為96萬人年,到2011年,這一數字已突破280萬人年。10年間,我國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和研發人員數量已雙雙躍升至世界第1位。
與此同時,我國研發人員的素質也有了大幅提高。根據2009年第2次全國R&D資源清查的數據,全國研究開發機構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已達到9.2萬人,具有碩士學位的人員已達到23.5萬人,分別是2000年的2.8倍和3.7倍。
另一方面,科技經費投入持續增加,研發經費總量已居世界第3位。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經費投入持續增長。2001年,我國政府財政科技撥款為703億元,到2011年則已達到約4900億元,對貫穿基礎研究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科技活動給予強大支持。10年間,我國R&D經費支出額已從1042億元提高到8610億元,世界排名從第7位躍居至第3位。R&D經費與GDP的比值是測度一個國家R&D投入強度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價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指標。我國這一比例保持逐年上升趨勢,2011年達到1.83%,比2001年提高了0.88個百分點,在發展中國家中居領先位置。
同時,國家科技計劃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十一五」期間,國家科技計劃共安排項目(課題)51904項,較「十五」增長12.5%,中央財政撥款932.28億元,比「十五」期間增長1.31倍。國家科技計劃參與人員水平和質量持續提升,其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佔比約為37%。97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出版專著21.6億字,發表論文43.4萬篇,其中國際論文17.6萬篇,申請專利9.1萬項,其中申請發明專利7.3萬項,獲得授權專利3萬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1萬項。
經過10年努力,積極引進先進的資本運作管理理念,廣開科技合作引資渠道,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政策性金融和創業風險投資較快發展,科技擔保、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不斷推進,科技保險和知識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穩步開展。2011年,中國創業投資管理的資本總量達3198億元。自2009年10月國家推出創業板到2011年末,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數達到281家,融資超過2500億元。
10年來,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步伐也日趨穩健。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顯著增強,2001年企業R&D經費佔全國R&D經費的60.4%,到2010年全國各類企業投入R&D經費達5185.5億元,佔全國R&D經費比重上升到73.4%。截至2010年,創新型企業總數達353家,試點企業已達550家。政府研究機構創新能力穩步增強,創新效率迅速提升。「十一五」期間,政府研究機構R&D人員以及R&D人員全時當量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趨勢,年均增長率分別為7.2%和6.4%,R&D經費年均增長18.3%,比「十五」期間提高了3.6個百分點。2010年,政府研究機構開展R&D活動的人員有34.2萬人,按實際工作時間計算的R&D人員全時當量為29.3萬人年。政府研究機構的R&D經費已達1186.4億元,政府研究機構創新能力穩步增強。「十一五」期間,政府研究機構的專利申請和授權的增長速度均超20%,明顯高於R&D人員和經費的增長速度。高等學校科研能力也迅速提升。「十一五」期間,高校作為第一承擔單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0523項,占總數的81%,重點項目1272項,占總數的67%;承擔973計劃項目232項,占總數的56.7%;承擔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18項,占總數的49.4%;承擔863計劃課題4376項,經費75億元,占總數的30%;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055項,經費46億元,占總數的20%。科教結合助推創新型國家建設。「十一五」期間,全國高校累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102項,技術發明獎151項,科技進步獎711項。其中,2010年的國家三大獎項,高校獲獎比例均超70%,高校授權專利數累計達115489件,年均增長40.1%。
近幾年我國的科技力量與日俱增,增長更快。
祝你生活愉快
㈧ 面對西方對中國的科技圍堵,怎麼辦
一方面我們要花錢吸引人才來國內,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要建立並在國內強制執行獨立於美國的另一套科技標准,體系和生態。必須早日通過反禁運法,讓圍堵中國科技的國家,企業徹底喪失中國市場。供應鏈的安全也很重要,除了台積電外,其他外企賣給中國的晶元製作時必須禁用美國的設備和零件,並在中國本土生產。
㈨ 我國科技水平的現狀是什麼
我國的科學技術確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很大。
根據瑞士洛桑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年度報告和聯合國發展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對世界主要國家科技實力評價進行的綜合研究認為,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居中游水平,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前列,但與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差距仍然很大。
2017-2022年科學技術類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從話題中深層地滲透出,在中國科技發展的背後隱藏的另外一種潛在問題,那就是雖然現在中國科技發展迅猛,但是仍和發達國家有著很大差距。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技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國科技水平與新型工業化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異,綜合國際上有關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價,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在49個國家中,居於28位,處於中等偏下水平。
(9)中國科技怎麼辦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由於各國的稟賦有差異,資源存在約束,因此在各個領域的投資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發展實踐表明,世界各國R&D(研究與開發)投資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重點投資最有希望在國際競爭中領先的產業部門,特別是能夠產生重大技術突破、進而獲得產業發展帶動作用的部門。
例如美國在制定國家R&D投資政策時,其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通訊設備,航空與航天,計算機與軟體,電子元件,科學儀器,新型材料這七個產業之中。
我國也應該在制定科技創新政策時有選擇性地支持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特別是關繫到國家未來發展的高技術行業和戰略行業。
㈩ 中國的科技水平怎麼樣
中國軍用的科技因為砸錢和投入多,實力強,水平一流,和美帝有一拼。民用的科技實力處於世界一般水平。很多商用的科技很多被歐美日壟斷。科技商業化轉移成果低。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需要底蘊積累的中國與國外有差距,比如發動機製造,汽車工業,材料工業,數控機床等,但二戰後興起的新科技比如太空探索技術,量子技術,生物科技,核能技術,高鐵,超算,電力輸送技術,以及激光技術,反衛星試驗等說處於領先地位也一點不為過,此外還有些不為人知的高科技。
科技的發展畢竟需要時間,中國底蘊畢竟比較薄弱,目前能有這樣的水平也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