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的春節受到世界的關注,外國人如何理解中國的「年味兒」
在中國一到臘月家家戶戶都會忙著准備年貨,籌備年貨這件事是中國人對於傳統中國農歷新年最重要的迎接方式,年貨准備得越充足意味著家裡的年味越濃。這個中國人認為最傳統最重要的節日也在慢慢被外國所熟知,加上中國文化影響越來越大以及遍布全球各國的中國人,中國春節也正在被全世界外國朋友所接受。
傳統中國新年不僅是中國人慶祝團聚的節日,也是中國人民向全世界展現中國生活的一種方式,在快樂中讓外國人感受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讓他們也能體會中國新年的十足“年味”。
『貳』 美國人:怎麼都開始過「中國年」了,啥情況
每個國家因為地域的不同,生活地區的不同,還有文化的不同,像節假日也不同。我們中國最值得一提的節日就是春節,因為春節代表著除舊迎新,並且是陪伴家人的日子。
這種說法像不像許多中國老人對你的勸教呢?其實在筆者看來,現在文化都是相通的,你過我的節日,我過你的節日,既可以宣揚自己國家的法定節日,又可以讓自己快樂,何樂而不為呢。畢竟現在時代在變化,很多事情還是得跟上潮流的。
不過現在很多年輕人覺得如今的春節不再是小時候的春節了,已經失去了年味。讀者們覺得,如今的春節真的失去年味了嗎?歡迎在下方留言。
『叄』 紐約帝國大廈連續21年點亮中國紅,外國人如何慶祝春節
在我國,春節是喜慶的,充滿著歡聲笑語。有著歡樂幸福的氣氛。那春節在外國是如何歡慶的吶?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外國人喜迎春節的相關資料。大家往後看下去吧!
法國
在除夕夜,法國人民合家團聚。按照習俗,他們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把今年深藏的酒全部喝完。以避免來年的厄運,在餐桌的人,每個人都會喝得酩酊大醉,他們認為這有這樣來年才能有個新開始。在韓國,春節和他們息息相關,在這個節日里,他們可以休息三天,和我們中國一樣也在春除夕那天和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他們的新年食物當然也是我們在熟悉不過的年糕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共同喜迎春節的到來。在韓國,春節似乎也是他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一樣。不僅可以休息三天,還和我們一樣在除夕夜晚上要吃團圓飯,當然他們的食物是年糕。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年糕,唱著歌曲,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
『肆』 春節成國際性節日彰顯中國文化認同是怎麼回事
2017年的中國春節,在全球颳起了一陣「紅色旋風」,世界媒體紛紛關注中國春節,其背後是對中國文化的關注、對中國發展的矚目、對中國影響力的認可。而透過外國媒體的視角與評說,也讓我們多了一個審視自身的國際維度。
這是一種中國文化在海外影響力持續提升的好兆頭。一方面,充分顯示了隨著我國發展日益強大,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讓世界更加矚目。另一方面,也充分說明以春節出境游為契機,很多國家試圖通過融入中國文化來帶動挖掘本國旅遊經濟潛力,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
當然,更重要的是,隨著春節等中國傳統文化在海外各國的熱力傳播,更彰顯了世界各國正以包容的心態來正確看待一個東方大國以越來越強大的姿態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這是一個令普天下中華兒女驕傲的好消息。期待在未來,這種中國文化熱在世界范圍內能更廣泛地流動,掀起更大范圍內的「紅色旋風」。
『伍』 外國如何報道中國
各種報道也都有的吧,不過西方媒體報道東方總是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罷了。
可以自己去看,主流的外國媒體網站都是可以打開的,CNN,路透社,半島電視台等等。
『陸』 世界睜大眼睛關注中國春節了嗎
春節無疑是世界關注中國的一個重要節點。外媒對中國春節的報道,也逐漸走向深入。2016 年,英國廣播公司推出紀錄片《中國新年:全球最大的盛會》,成為東西方民眾熱議話題。2017 年,英國周刊網站刊發題為《中國最大的節日正走向全球》的文章,剖析中國春節「紅」遍全球這一現象。2018年,中國狗年春節到來,外媒則把鏡頭轉向了中國春節之「變」上。
此外,外媒還注意到,人們在休閑娛樂上花費不菲,看電影就是人們青睞的休閑方式之一。據電影行業研究機構統計,春節長假期間,中國國內電影票房突破50億元,同比增長超6成。
隨著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台中央,中國春節也開始越來越有吸引力。這其中,中國消費者驚人的購買力最是吸睛。
日媒注意到,中國春節期間的長假是15日—21日的7天時間。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今年春節期間訪問海外的遊客預計達到650萬人,將創歷史新高。從熱門的旅行目的地來看,泰國與日本位居前兩名。這兩個國家也努力做好了准備。
據泰國旅遊部門預測,僅春節假期來泰國旅遊的中國人就將達30萬人次,同比增加20%,泰國春節期間的旅遊收入有望達200億泰銖(約合40.58億元人民幣)。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曼谷中心地區的商業設施為迎接春節的到來掛起了燈籠。一些泰國商家自13日至18日舉行慶祝中國春節的活動,表演舞龍舞獅等迎接中國遊客。
在日本,越來越多的商家引進了中國的移動支付服務。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2月1日起,丸井今井札幌總店和三越札幌店開始支持支付寶付款。永旺北海道也將以訪日遊客眾多的店鋪為中心,引進移動支付服務。
英國《衛報》網站發表文章《中國人的新年習俗在變遷,英國需緊跟潮流》稱,隨著中國全國假期的開始,遊客源源不斷地湧入倫敦西區。一些根據機票預訂情況作出的估算顯示,今年來的遊客數量會翻上一番。文章稱,殷勤招待中國人確實是劃得來的,他們人均消費額是別國遊客的3倍。倫敦不僅要提供博柏利大衣,還需要學著用普通話跟遊客道一聲「新年快樂」。
隨著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台中央,中國春節也開始越來越有吸引力。這其中,中國消費者驚人的購買力最是吸睛。
日媒注意到,中國春節期間的長假是15日—21日的7天時間。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今年春節期間訪問海外的遊客預計達到650萬人,將創歷史新高。從熱門的旅行目的地來看,泰國與日本位居前兩名。這兩個國家也努力做好了准備。
據泰國旅遊部門預測,僅春節假期來泰國旅遊的中國人就將達30萬人次,同比增加20%,泰國春節期間的旅遊收入有望達200億泰銖(約合40.58億元人民幣)。據日本媒體報道,曼谷中心地區的商業設施為迎接春節的到來掛起了燈籠。一些泰國商家自13日至18日舉行慶祝中國春節的活動,表演舞龍舞獅等迎接中國遊客。
在日本,越來越多的商家引進了中國的移動支付服務。據日本網站報道,2月1日起,丸井今井札幌總店和三越札幌店開始支持支付寶付款。永旺北海道也將以訪日遊客眾多的店鋪為中心,引進移動支付服務。
英國網站發表文章《中國人的新年習俗在變遷,英國需緊跟潮流》稱,隨著中國全國假期的開始,遊客源源不斷地湧入倫敦西區。一些根據機票預訂情況作出的估算顯示,今年來的遊客數量會翻上一番。文章稱,殷勤招待中國人確實是劃得來的,他們人均消費額是別國遊客的3倍。倫敦不僅要提供博柏利大衣,還需要學著用普通話跟遊客道一聲「新年快樂」。
『柒』 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人的過年、、、、、、、
在中國的外國人對一年一度的中國年新春慶祝活動還是十分關注的。而且,各地的節日氣氛都很濃郁,煙花,燈會等等的,愛熱鬧的外國人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今年春節,我倒是還邀請了2個在美和漢語結識的老外來我家吃了晚飯,他們對包餃子也很感興趣,也很愛吃呢
『捌』 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人的過年
在華裔人口超過百萬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春節從不缺乏喜慶氣息。大年初一一大早,華人聚居區的大小商鋪外總會響起震耳欲聾的鑼鼓聲。不用問,肯定是身披彩緞的獅子踏著鏗鏘鼓點,精神抖擻、搖頭擺尾地前來賀春。這時,店主人要是不趕緊掏出一個大大的紅包,上下騰挪的獅子們就會忙個沒完沒了。圍觀者的叫好聲、鼓掌聲足以淹沒整條街道。此情此景,彷彿讓人穿越到電影《黃飛鴻》時代。
海外移民固守傳統習俗原貌的天性,令華人春節在異鄉多了幾分古風古韻。
美國華人歡慶春節,往往在不經意間承載了華夏子孫許多歷史記憶。以舞獅為例,美國華人的舞獅團體眾多,但幾乎都以「醒獅隊」自稱,表演時會有專人高高挑起一個旗幡,寫明每支「醒獅隊」的家鄉。在遙遠的異國他鄉,100多年來,無論是春節迎新、婚禮慶典,還是開張納福、慶祝遊行,熱熱鬧鬧、吹吹打打的場面就這樣糅雜著一份濃濃的鄉戀,而「醒獅」二字更是不言自明地承載著一個悠長的「中國夢」。
近30年來,隨著中國的和平發展與經濟騰飛,自豪、驕傲、榮耀已漸漸成為海外華人臉上的經典表情,美國華人的春節也日益吸引其他族裔的關注,成為整個社會共同慶祝、共享喜悅的節日。如今,在享譽美國西部、有著130多年歷史的春節品牌——洛杉磯中國城「金龍大遊行」隊伍中,洋鼓洋號組成的方陣早已不再是稀客,而頂著瓜皮帽、身披大紅襖的「童男童女」,也不再僅限於華裔子弟。
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美國的一大特點便是節日眾多,但像春節這樣影響力由某個民族內部迅速向其他族群延展的例子,歷史上好像還不多見。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亞裔移民比例的增加、華人聰明才智贏得的尊重,無疑都是春節更具輻射力的源頭活水。
前幾天,在洛杉磯近郊歷史文化名城帕薩迪納參加春節活動時,我問一些觀眾為什麼在眾多節日之後還有「餘力」參與華人的春節?「節日帶來歡樂,而歡樂永遠也不嫌多。」一位中年白人這樣回答。而他正上小學、一身唐裝打扮的女兒接過話茬:「我想知道今年的代表動物又換成哪一種呀。」
父女倆的話語不禁讓我回想起大學時代文學老師的一段話:外國文學的魅力在於它能讓你感受人類文化的共同價值,又能彌補本民族所不具備的視角。從深層角度看,無論是中國人過洋節,還是外國人過春節,大概都像欣賞外國文學一般,在追尋節日歡快與喜慶的同時,又在尋覓著一條自己熟悉的文化所不具備的路徑。在外國小朋友眼中,春節意味著換了一種新的動物形象;而在有著更為復雜思維的成人眼中,春節又意味著什麼呢?對於任何存有文化自覺的民族來說,挖掘民族節日的深層意蘊,並呈現給世界,恐怕是讓民族節日為人熟悉、為人喜愛的重要功課之一。
相信能夠帶著一分理解去參與體驗中國年歡樂喜慶的外國朋友,一定會越來越多!
『玖』 奧巴馬的新春講話從翻譯上來看好像並沒有向華人拜年為什麼中國媒體卻大肆報道呢
熱臉貼別人的冷屁股,用這話形容這次講話比較合適。
因為奧巴馬從一上台就大大轉變了對華戰略,從布希時代把中國定義為「利益攸關方」變成某些領域如軍事、政治、經濟等領域的競爭對手,他採取了更為強硬的、警惕性的對華戰略,在國際事務中淡化中國的影響力,強調突出美國的影響力,這是為了他的政治立場需要,但他不會過度對華示好,否則會被在野黨或美國民眾視為是對華示弱,因此不難看到他在2011年迅速轉變策略:從阿富汗、伊拉克撤軍,在澳洲、菲律賓、韓國增兵並頻繁演習,重返亞洲試圖奪回亞洲主導權。
中國.媒體都有點天朝獨大、萬邦來朝的心理,自然會對別國領導人的新年賀詞特別關注了,所以樓主你不必太在意了,這只能說是國際友人禮貌性的良好祝願而已,看看就好。
『拾』 外國人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懂中國春節,他們是如何度過中國傳統節日的
對於外國人來說,尤其是對於那些生活在唐人街附近的外國人,他們可能比我們更加了解春節的來歷和相關的習俗,反而是在國內大家似乎對於傳統節日不再感興趣,一些傳統的習俗也都在逐漸拋棄。
所以說對於這些外國人來說,他們在過春節的時候,總體的習俗和我們也差不多,但是他們更加註重過節的氣氛和對於習俗的把握,在這一點上我們國人在對待春節的時候,可能還沒有這部分外國人這么講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