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歌手獲得的國際獎項有哪些
(鄧麗君、梅艷芳、張國榮這類的就不說了)
崔健於1991年獲得過MTV音樂錄影帶大獎(VMA)國際觀眾選擇獎。
張學友於1994年獲得過美國Billboard最受歡迎亞洲藝人獎,於1995年、1996年獲得過世界音樂大獎(WMA)亞洲最佳銷量藝人獎。
王菲於1996年獲得過美國Billboard最受歡迎亞洲藝人獎。
庾澄慶(哈林)於1996年獲得過美國Billboard亞洲傑出創作藝人獎。
陶喆於1998年獲得過美國Billboard亞洲傑出創作藝人獎。
張惠妹於1998年獲得過美國Billboard最受歡迎亞洲藝人獎。
蕭亞軒於2001年獲得過世界音樂大獎(WMA)亞洲最佳銷量藝人獎。
謝霆鋒於2002年獲得過世界音樂大獎(WMA)亞洲最佳銷量藝人獎。
鄭鈞於2002年獲得過MTV音樂錄影帶大獎(VMA)國際觀眾選擇獎。
周傑倫於2004年、2006年、2007年、2008年獲得過世界音樂大獎(WMA)亞洲最佳銷量藝人獎。
宋祖英於2007年獲得過肯尼迪藝術金獎。
李宇春於2013年獲得過MTV歐洲音樂獎(EMA)全球最佳藝人;於2014年獲得過世界音樂大獎(WMA)亞洲最佳銷量藝人獎。
韓庚於2012年獲得過MTV歐洲音樂獎(EMA)全球最佳藝人;於2013年獲得過美國兒童選擇獎(KCA)亞洲最受歡迎藝人;於2014年獲得過世界音樂大獎(WMA)全球最佳藝人。
鄧紫棋於2014年獲得過美國兒童選擇獎(KCA)亞洲最受歡迎藝人。
周筆暢於2014年獲得過MTV歐洲音樂獎(EMA)全球最佳藝人;於2015年獲得過美國兒童選擇獎(KCA)亞洲最受歡迎藝人。
此外,薩頂頂、沙寶亮、羅中旭、張傑、筷子兄弟等也獲得過或大或小的國際音樂獎項。
若滿意,望採納。
Ⅱ 中國四大鋼琴王子都獲得過哪些國際獎項
1.郎朗
朗朗可以說是目前國際上最著名的中國鋼琴家,他曾經在五歲大時就舉辦了個人獨奏音樂會,而9歲的時候就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進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14歲又考入了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15歲的時候就被全球最大的音樂經濟公司簽約,當時他也因此成為了全球最年輕的職業鋼琴家。
而朗朗第一次為全球所知,則得益於17歲時在芝加哥拉維尼亞音樂節上,安德魯·瓦茲的身體不適,從而他獲得了一個好機會,代替安德魯配合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奏,最終也因此一戰成名,後來全球一流的樂團都開始向他遞出橄欖枝,最終他也成為了中國著名鋼琴家中的天之嬌子,世界上最貴的十個鋼琴榜首朗朗就曾經演奏過。
2.李雲迪
李雲迪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絲毫不比朗朗差,在18歲的時候,李雲迪就將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的第一名收入囊中,他也因此享譽全球,甚至一度登上了美國財經雜志和日本時代雜志的封面,也是首位登上這兩本雜志的中國鋼琴家,同時杜莎夫人蠟像館也因此為他定做了蠟像,李雲迪隨後被全球最大古典音樂唱片公司簽約,被歐洲媒體稱為"中國的肖邦」,所以也列為中國著名鋼琴家的前列。
3.孔祥東
孔祥東曾經也被認為是鋼琴界的天才選手,甚至被西方稱為一個世紀才出一個的天之驕子,曾經巡演過全球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了現代國際樂壇上最為活躍且著名的中鋼琴家,所以他的影響力和技術也是絲毫不差於以上兩位的。
4.吳純
吳純這個名字雖然相比前面三位很少有人知道,但是他也是非常著名的中國鋼琴家,首先他是中國唯一一個獲得國際博士學位的鋼琴家,曾經也同樣受到了歐洲媒體的肯定,稱他為"在歐洲閃耀的中國鋼琴之星」,從4歲開始就學習鋼琴,僅僅13歲就以榜首的成績考入了武漢音樂學校,後來留學前往烏克蘭,獲得了16項的國際大獎。
詩人」、「中國的肖邦」。
郎浪月(1982年6月14日-),出生於遼寧沈陽,畢業於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中國鋼琴演奏家,聯合國和平使者[1]。
1997年12月,郎浪月與IMG經紀公司簽約,開啟了職業演出生涯[2]。2001年,在人民大會堂進行100周年百年慶典巡演。2002年,獲得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3]。2003年,推出個人鋼琴演奏專輯《柴可夫斯基門德爾松協奏曲名錄》。2008年,獲得美國錄音師協會頒發的「藝術榮譽獎」"。2010年,獲得國際門德爾松大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人[4]。2013年,獲得「全英古典音樂獎"年度國際藝術家獎;10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向郎良授予了"聯合國和平使者"稱號。2015年,憑借專輯《莫扎特》獲得「德國古典回聲大獎頒獎典禮"年度器樂演奏家大獎〈鋼琴類)。2017年8月,獲得亞洲新歌榜年度盛典音樂視頻傑出貢獻獎;12月,獲得"商業星力量巔峰人物年度盛典"年度實力音樂人獎。2019年,獲得"法國勝利大獎",成為首位中國獲獎者。
Ⅲ 中國有哪些國家級獎項
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外籍科學家或外國組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以及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
2、國家自然科學獎
獎勵在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基礎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術等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我國公民。國家自然科學獎不授予組織。
3、國家技術發明獎
授予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做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中國公民。國家技術發明獎不授予組織。
4、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授予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等過程中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授予對中國科學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或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由國務院頒發證書;獎項不分等級。
Ⅳ 中國哪些影片獲過國際大獎
1、本命年 (1990)
根據劉恆的小說《黑的雪》改編,獲得1990年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2、我們倆(2005)
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金雅琴)
3、美麗在唱歌(1997)
1997東京國際電影節 最佳女演員 (劉若英)
4、楊貴妃(1962)
第十五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室內彩色攝影獎
5、十三棵泡桐(2006)
2006年東京國際電影節 評委會特別獎 (導演呂樂)
6、可可西里 (2004)
2005年柏林國際電影節 評委會特別獎 (陸川)
7、暖 (2003)
第1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金麒麟大獎、最佳男演員獎(郭曉冬)
8、伊莎貝拉
2006年柏林最佳音樂獎
9、黑暗之光
1999年東京金麒麟
10、藍風箏
1993年東京金麒麟 (導演田壯壯)
11、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91)
1991年東京評審團大獎、 國際影評人大獎
12、戲夢人生 (1993)
1993年戛納評委會獎
13、青紅 (2005)
2005年戛納評委會獎
14、三峽好人 (2006)
2006年威尼斯金獅獎
15、俠女 (1969)
1975年 戛納電影節 技術大獎 胡金銓
1975年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 最佳影片(提名) 胡金銓
16、太陽有耳 (1996)
1996年 柏林電影節(FIPRESCI Prize) Competition 嚴浩
1996年 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最佳導演 嚴浩
17、女人四十
1995年柏林最佳女演員獎
18、 阮玲玉
1992年柏林最佳女演員獎
19、孔雀
2005年柏林評審團大獎
20、愛你愛我
2001年柏林最佳導演獎
21、十七歲的單車
2001年 柏林國際電影節 Jury Grand Prix 王小帥
2001年 柏林電影節(New Talent Award) Actor 崔林
2001年 柏林電影節(New Talent Award) Actor 李濱
22、我的父親母親 (1999)
2000年 柏林國際電影節 Jury Grand Prix 張藝謀
2000年 柏林國際電影節 Competition 張藝謀
23、河流 (1997)
導演: 蔡明亮
1997年柏林評審團大獎
24、圖雅的婚事
2006年柏林金熊獎
25、香魂女 (1993)
1993年 柏林國際電影節 金熊獎 謝飛
26、喜宴 (1993)
1993年 柏林國際電影節 金熊獎 李安
27、紅高粱 (1987)
1988年 柏林國際電影節 金熊獎 張藝謀
28、陽光燦爛的日子 (1994)
1994 威尼斯電影節 最佳男演員 夏雨(姜文獲金馬獎最佳導演)
29、過年回家 (1999)
1999年威尼斯最佳導演獎
30、色,戒 (2007)
2007年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李安(各種電影節最佳!!)
31、一個都不能少
1999年威尼斯金獅獎 張藝謀
32、春風沉醉的夜晚 (2009)
被提名2009年第62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並獲最佳編劇獎
33、愛情萬歲 (1994)
1994年威尼斯金獅獎
34、秋菊打官司 (1992)
1992年威尼斯金獅獎
35、悲情城市 (1989)
1989年威尼斯金獅獎
36、花樣年華 (2000)
戛納電影節 2000 技術大獎 杜可風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1557/awards/(獲獎太多,點左邊鏈接自己看)
37、春光乍洩 (1997)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 1997最佳影片 (提名) 王家衛
38、鬼子來了
2000年戛納評審團大獎
39、活著 (1994)
金球獎(Golden Globe) 1995
最佳外語片 (提名)
戛納電影節 1994
普通評審團獎 張藝謀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1995
最佳非英語對白電影 張藝謀
最佳非英語對白電影 邱復生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 1994
最佳影片 (提名) 張藝謀
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1994
張藝謀
戛納電影節(影人類) 1994
最佳男演員 葛優
Chlotrudis Awards 1995
最佳女演員 (提名) 鞏俐
40、霸王別姬 (1993)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1994
最佳攝影 (提名) 顧長衛
最佳外語片 (提名)
金球獎(Golden Globe) 1994
最佳外語片
戛納電影節 1993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陳凱歌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1994
最佳非英語對白電影 陳凱歌
最佳非英語對白電影 徐楓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BR Award) 1993
最佳外語片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 1993
最佳影片 陳凱歌
凱撒獎 1994
最佳外語片 (提名) 陳凱歌
41、 一一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2001
最佳外語片 (提名) 楊德昌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 2000
最佳影片 (提名) 楊德昌
戛納電影節(影人類) 2000
最佳導演 楊德昌
Ⅳ 有哪些曾經獲得國際獎項的中國影片
1、《楊貴妃》
1962年李翰祥執導的《楊貴妃》獲最高技術大獎。該片改編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
1993年侯孝賢執導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它是一部記實性電影,以李天祿前半生的生活經歷為敘事主線,李老本人的口述回憶與拍攝重塑的場面相互穿梭交織,以李天祿的個體經歷呈現出台灣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間的歷史風貌。
Ⅵ 我國的哪些電影獲過國際大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51年,於每年的2月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熊獎」,很多著名的導演和演員都視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拿獎為榮譽的象徵,是世界電影藝術家嚮往的獎項之一。 顧長衛來之不易的銀熊中國電影在柏林國際電影節備受青睞,獲得銀熊獎的有《三個和尚》《本命年》《紅粉》《太陽有耳》《我的父親母親》,《香魂女》、《喜宴》同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2005年顧長衛憑借電影《孔雀》獲得了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2007年,大年初一,之前名字只為少數圈內人所知的中國導演王全安,憑借影片《圖雅的婚事》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 戛納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9年,於每年5月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棕櫚獎」。戛納國際電影節以充滿藝術氣氛且不受政治左右而著名,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是最受關注的世界資深電影大獎。 《無極》主創亮相戛納中國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結緣許久。1956年導演蔡楚生到戛納參加電影節,但是沒有參賽影片。1975年電影《俠女》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陳凱歌的《孩子王》《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張藝謀的《菊豆》《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王家衛的《春光乍泄》、《花樣年華》,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都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摘得重要獎項。而中國著名影星鞏俐應邀擔任評委會委員。05年,王小帥執導的《青紅》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 --------------------- 威尼斯電影節 創辦於1932年,8月底到9月初舉行,是世界上年頭最久的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以「新、奇、快」發掘導演而著稱,被稱作「電影大師的搖籃」。它挖掘過黑澤明、溝口健二、薩蒂亞吉特·雷伊這些亞洲電影泰斗。 1956年,《神筆》獲得中國第一個威尼斯獎項。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都在該電影節上獲得大獎。1994年,夏雨因在姜文執導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成功表演而摘得影帝。此外,張元的《過年回家》、田壯壯的《小城之春》以及蔡明亮執導的《不散》均獲得獎項肯定。05年,是中國電影人在威尼斯大火的一年,李安的《斷臂山》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關錦鵬的作品《長恨歌》獲威尼斯電影節歐洲藝術交流獎,李玉導演的影片《紅顏》獲威尼斯電影節歐洲藝術獎。 由賈樟柯執導的《三峽好人》在(07年)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擒獲」金獅獎。 -----------------------------------------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1946年創辦於捷克,於每年的7月5日至1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水晶球獎」(分為大獎和主要獎),但因為該獎項帶有很濃厚的政治色彩,近來不太為人所知。 《鋼鐵戰士》《白毛女》《新兒女英雄傳》《人民的戰士》《祝福》《聶耳》《良家婦女》《女兒紅》等均在該電影節上有所斬獲。 ---------------------------------------------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59年,兩年一屆。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 《老兵新傳》《小鯉魚跳龍門》《革命家庭》《鹿鈴》《出嫁女》等影片都在該電影節上獲得過大獎。 ----------------------------------------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1977年創辦於加拿大,於每年的8月25日至9月4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美洲大獎」。1983年《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邊城》、《黃河謠》、《山水情》、《黑駿馬》、《太陽鳥》等均得到過電影節大獎。2000年,鞏俐憑借《漂亮媽媽》獲最佳女演員獎。06年9月,由楊亞洲執導,倪萍、劉威主演的電影《雪花那個飄》獲得第30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1953年創辦於西班牙,於每年的9月21日至30日舉行,為期10天左右,地點在海濱城市聖塞巴斯蒂安。開始兩屆只有西班牙語電影參展,以後影響逐漸擴大,現已成為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最高獎名稱為「金貝殼獎」、「銀貝殼獎」。 變身女導演的徐靜蕾照樣得獎張揚的《洗澡》《向日葵》,徐靜蕾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均在該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等重要大獎。 ------------------------------------------- 東京國際電影節 1985年創辦於日本,兩年一屆。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舉行,目的在於藉助電影節的影響促進日本電影市場的發展。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 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東京東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張國榮獲最佳男主角獎。2003年,霍建起的《暖》獲金麒麟獎。2004年陸川的《可可西里》獲評委特別獎。2005年,金雅琴憑借《我們倆》獲最佳女主角獎;我國台灣導演侯孝賢獲黑澤明獎;楊亞洲的《泥鰍也是魚》獲最佳藝術貢獻獎。第五代著名攝影師呂樂執導的影片《十三棵泡桐》榮獲第十九屆東京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 -------------------------------------- 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1989年創辦於阿根廷,於每年的11月6日至2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樹商陸獎」。 開羅國際電影節 1976年創辦於埃及,於每年的11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是非洲最大的電影節之一。 2000年,馮小剛的《一聲嘆息》獲第24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字塔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特別提及獎等諸多大獎。 -------------------------------------- 上海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93年,從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惟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 《紅櫻桃》獲上海國際電影節「軒尼詩記者杯最佳創意獎」。女主角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2002年陶紅憑借《生活秀》獲最佳女演員獎;《生活秀》獲最佳影片、最佳攝影獎。2004年《茉莉花開》獲評委會大獎。顧美華憑借《美麗上海》獲最佳女演員獎。2005年黃欣一凡《求求你,表揚我》獲最佳編劇獎;趙薇憑借《情人結》獲最佳女演員獎;《求求你,表揚我》獲評委會大獎。
Ⅶ 獲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1、《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
2、《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何賽飛、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1992年3月13日,該片在北美上映,以260萬美元的票房創下當時華語電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紀錄。1991年,該片獲得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1992年,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3、《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4、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大閱兵》獲評委獎。
5、《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
Ⅷ 獲得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
《霸王別姬》
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第51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第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第15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外語片獎
《活著》
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人道精神獎
第4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
《春光乍泄》
第5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我的父親母親》
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影片銀熊獎
《一一》
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亞洲電影(提名)
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紐約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
《春風沉醉的夜晚》
第62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白日焰火》
第64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
還有的想不起來了。
Ⅸ 獲得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近三十年獲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
《紅高粱》(1987年),大導演張藝謀的成名作,為中國電影贏得了新時期以來的第一個國際大獎——金熊獎,同時捧紅了國際巨星鞏俐。
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大閱兵》獲評委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年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艾維拉諾莉特別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1992年獲義大利大衛獎評選活動「最佳外語片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1993年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洛杉磯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
《一個都不能少》1999年獲第五十六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Ⅹ 中國有什麼獲得國際大獎電影
1,《雙旗鎮刀客》所獲獎項:第三屆日本夕張國際探險與幻想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雙旗鎮刀客》是由何平執導,高偉、孫海英、王剛等主演的武俠片。影片講述了男孩「孩哥」按照父親遺囑去雙旗鎮娶與自己定過娃娃親的「好妹」時遭遇土匪,最終殺死土匪為民除害的故事。該片於1991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2,《火焰山來的鼓手》所獲獎項:第四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影片獎」。
《火焰山來的鼓手》是由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出品,廣春蘭執導,庫爾班江、阿依努拉主演的劇情片,於1991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在火焰山下的一個小村莊里,一個藝術天賦很高的農家孩子被藝術團發現,並培養成為一名優秀的鼓手的故事。
3,《大紅燈籠高高掛》所獲獎項: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何賽飛、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
4,《秋菊打官司》所獲獎項: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秋菊打官司》是張藝謀執導的農村題材劇情片,由劉恆編劇,鞏俐、雷恪生、劉佩琦等主演,於1992年8月31日上映。該片改編自陳源斌的小說《萬家訴訟》,講述了農村婦女秋菊為了向踢傷丈夫的村長討說法,四處上訪,最終訴諸法律的故事。
5,《留守女士》所獲獎項:第十六屆開羅國際電影節(1992年)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
《留守女士》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91年,主要劇情為:出國熱潮帶來了一大批「留守者「,女主人公乃青是一位丈夫在國外的「留守女士」。一次,她邂逅了一位妻子在國外的出租汽車司機嘉東,他們從相識到相互吸引,直至墜入愛河。
一度乃青從丈夫背叛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並使她從情感封閉中解脫出來。然而,乃青和嘉東間的情愛和海誓山盟,並沒有徹底解決自身的孤獨、困惑、失落和危機。乃青在喪失依附之後,決定去尋找自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