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升建築節能效果和建築能耗控制
建築節能,指在建築材料生產、房屋建築和構築物施工及使用過程中,滿足同等需要或達到相同目的的條件下,盡可能降低能耗。
建築節能具體指在建築物的規劃、設計、新建(改建、擴建)、改造和使用過程中,執行節能標准,採用節能型的技術、工藝、設備、材料和產品,提高保溫隔熱性能和採暖供熱、空調製冷制熱系統效率,加強建築物用能系統的運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證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內外能量交換熱阻,以減少供熱系統、空調製冷制熱、照明、熱水供應因大量熱消耗而產生的能耗。
途徑:
一、減少能源總需求量
據統計,在發達國家,空調採暖能耗占建築能耗的65%。中國的採暖空調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長速度己明顯高於能量生產的增長速度,因此,減少建築的冷、熱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築能耗總量的重要內容,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實現。
①建築規劃與設計
面對全球能源環境問題,不少全新的設計理念應運而生,如微排建築、低能耗建築、零能建築和綠色建築等,它們本質上都要求建築師從整體綜合設計概念出發,堅持與能源分析專家、環境專家、設備師和結構師緊密配合。在建築規劃和設計時,根據大范圍的氣候條件影響,針對建築自身所處的具體環境氣候特徵,重視利用自然環境(如外界氣流、雨水、湖泊和綠化、地形等)創造良好的建築室內微氣候,以盡量減少對建築設備的依賴。具體措施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合理選擇建築的地址、採取合理的外部環境設計(主要方法為:在建築周圍布置樹木、植被、水面、假山、圍牆);合理設計建築形體(包括建築整體體量和建築朝向的確定),以改善既有的微氣候;合理的建築形體設計是充分利用建築室外微環境來改善建築室內微環境的關鍵部分,主要通過建築各部件的結構構造設計和建築內部空間的合理分隔設計得以實現。同時,可藉助相關軟體進行優化設計,如運用天正建築(Ⅱ)中建築陰影模擬,輔助設計建築朝向和居住小區的道路、綠化、室外消閑空間及利用CFD軟體,如:PHOENICS,Fluent等,分析室內外空氣流動是否通暢。
②圍護結構建築圍護結構組成部件(屋頂、牆、地基、隔熱材料、密封材料、門和窗、遮陽設施)的設計對建築能耗、環境性能、室內空氣質量與用戶所處的視覺和熱舒適環境有根本的影響。一般增大圍護結構的費用僅為總投資的3%~6%,而節能卻可達20%~40%。通過改善建築物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在夏季可減少室外熱量傳入室內,在冬季可減少室內熱量的流失,使建築熱環境得以改善,從而減少建築冷、熱消耗。首先,提高圍護結構各組成部件的熱工性能,一般通過改變其組成材料的熱工性能實行,如歐盟新研製的熱二極體牆體(低費用的薄片熱二極體只允許單方向的傳熱,可以產生隔熱效果)和熱工性能隨季節動態變化的玻璃。然後,根據當地的氣候、建築的地理位置和朝向,以建築能耗軟體DOE-2.0的計算結果為指導,選擇圍護結構組合優化設計方法。最後,評估圍護結構各部件與組合的技術經濟可行性,以確定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圍護結構。
③ 提高終端用戶用能效率
高能效的採暖、空調系統與上述削減室內冷熱負荷的措施並行,才能真正地減少採暖、空調能耗。首先,根據建築的特點和功能,設計高能效的暖通空調設備系統,例如:熱泵系統、蓄能系統和區域供熱、供冷系統等。然後,在使用中採用能源管理和監控系統監督和調控室內的舒適度、室內空氣品質和能耗情況。如歐洲國家通過感測器測量周邊環境的溫、濕度和日照強度,然後基於建築動態模型預測採暖和空調負荷,控制暖通空調系統的運行。在其他的家電產品和辦公設備方面,應盡量使用節能認證的產品。如美國一般鼓勵採用「能源之星」的產品,而澳大利亞對耗能大的家電產品實施最低能效標准(MEPS)。
❷ 高能耗的建築行業如何實現碳中和
根據中國建築節能協會能耗專委會最新發布的《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20)》,2018年全國建築全過程能耗總量為21.47億tce,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46.5%。2018年全國建築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為49.3億tCO2,佔全國碳排放的比重為51.3%。
目標已經提出,占碳排放總量一半以上的建築行業如何完成碳中和的目標?完成目標的方法之一,也是必選項:大力發展光電建築!
追尋以往,在建築節能中,我們首先完成了第一步:降耗,通過六五節能、七五節能和被動式技術手段,將建築能耗降低到原來的15%以內。
在未來建築中,我們將完成第二步:建築產能,即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第二大支柱~建築物賦能。如何為建築物賦能,這就需要光電建築形式。光電建築不同於以往光伏將建築作為安裝光伏的載體,它是將發電作為建築構件的一種功能。
因此,光電建築是未來建築的必然建築形式,同時也是既有建築物節能改造的一種形式。
光電建築是由可發電的光伏建築材料建造的建築,它是建築的一種形式。光電建材首先承擔的是建築功能,其次才是發電功能。光伏與建築一經結合,便顯示出了它的優越性。建築設計師們已經逐步接受光伏建材,並把它們融入到建築設計中,於是出現了光伏採光頂、光伏幕牆、光伏窗、光伏遮陽、光伏瓦、光伏篷、光伏亭等應用場景。
光電建築具有的優點:1、無需佔用寶貴的土地資源;2、能有效地減少建築能耗,實現建築節能;3、降低牆面及屋頂的溫升;4、無噪音、無污染物排放、不消耗任何燃料,具有綠色環保概念,可增加建築物的綜合品質。
更多內容,請登錄江蘇能源雲網查看~
❸ 請問綠色建築中的節能措施有哪些
1)牆體節能系統措施
通過採用節能牆體材料或節能措施,大大提高建築牆體的保溫性能,從而減少建築能耗
2)門窗節能系統
門窗是居住與室外自然環境溝通、交融的主要通道,其節能潛力巨大,採用節能材料或者節能措施的門窗可以有效降低建築室內能耗
3)水系統
通過採用節水型器具和設備,以及回收用水系統,如中水沖廁系統,雨水綠化灌溉系統等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和高校利用
4)雨水收集利用
手機建築屋面雨水、路面雨水、利用人工濕地法、人工土壤濾池法等處理後作為多種用途的非飲用水,同時通過地面滲透,回灌補充地下水及地面水源。
5)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
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地源熱泵供熱、製冷;太陽能;光伏光熱;風力發電等
6)自然通風利用
利用室外的風壓作用和室內的熱壓作用形成自然通風,對降低建築能耗,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提高室內人員舒適度具有重要意義。
7)節地系統
採取屋頂綠化,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等措施,達到充分利用場地,節約土地的目標。
8)建築材料節約利用
因地制宜開發利用本地建築材料
9)人工濕地系統
人工建造的,可控制和工程化的,進行廢水處理的濕地系統。一般由人工基質和生長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如蘆葦,香蒲等組成。當污水通過系統時,其中污染物質和營養物質被系統吸收,轉化或分解,從而使水質得到凈化。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上海分院
❹ 節能環保技術在建築中的應用
先參考修改以下內容,作為論文前奏 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視,節約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關注,在我國亦不例外。,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築物上,長此以往,將嚴重世界的可持續。因此,能源將成為本世紀的熱門話題,我們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出發,使建築盡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資源,降低對外界環境的污染,並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適、與和諧的工作及生活空間。 一 國外節能已成風尚
1.資源回收利用美國一家大學曾設計建造了一種四居室的生態房。它的熱能來源於人工散熱、陽光及使用家電設備所產生的熱量;用電依靠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電池;用水是從屋檐流下來經過處理的雨水;糞便和污水則流入一個堆肥坑裡,經發酵後供花園施肥用。美國一家建築公司用回收的垃圾建築房屋,牆壁是用回收的輪胎和鋁合金廢料建造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鋼料是從建築工地上回收來的;所用的板材為鋸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製成;而舊報紙、紙板箱則成了屋面的主要原料,並作為牆面的絕緣體。美國國立資源保護委員會總部則是以廢舊回收物品的再生材料為主要材料建築的綠色辦公室。它的牆壁由麥秸稈壓制並經過高加工而成,地板由廢玻璃製成,辦公桌由廢舊報紙與黃豆渣製成。另外,它還設有很大的窗戶,這樣辦公室內非常明亮,從而可節約電力30%。日本1997年建成了一棟實驗型「健康住宅」。除了整個住宅盡可能選對人體無害的建築材料外,牆體還被設計成雙重結構,每個房間建有通風口,整個房屋系統的空氣採用全熱交換器和除濕機進行循環。全熱交換器能夠有效地回收熱量並加以再次利用,其過濾器可有效地收集空氣中細小的塵埃,從而能夠抑制黴菌等過敏生物繁殖。這種資源的回收利用,不僅變廢為寶,而且減少了環境污源,節約了能源。2.新能源開發利用德國建築師塞多·特霍爾斯建造了一座能跟蹤陽光的太陽房屋。房屋被安裝在一個圓盤底座上,由一個小型太陽能電動機帶動一組齒輪。房屋底座在環形軌道上以每分鍾轉動3cm的速度隨太陽旋轉。當太陽落山以後,該房屋便反向轉動,回到起點位置。它跟蹤太陽所消耗的電力僅為房屋太陽能發電功率的1%,而所吸收的太陽能則相當於一般不能轉動的太陽能房屋的2倍。德國還有一個零能量住房,所需能量100%靠太陽能。零能量住房向南開放的平面被設計成扇形平面,可以獲得很高的太陽能輻射能。牆面採用儲熱能力較好的灰沙磚、隔熱材料和裝飾材料,陽光透過保溫材料,熱量在灰沙磚牆中存儲起來。房屋白天通過窗戶由太陽來加熱,夜間則通過隔熱材料和灰沙磚牆來加熱。3.紙建築用紙做結構材料不僅可以減小建築物的重量,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而且建築物拆除後,紙可以重復利用,對節約資源、環境保護亦有好處。世界上目前已有一些用紙結構建造的臨時性和半臨時性的建築。位於瑞士某地的紙塔是輕型建築中一個有意義的例子,該紙塔外徑13m,高33m,1992年建成,已成為瑞士當地的標志性建築物。整個塔所用的材料紙板佔79.26%,木材佔20.22%,鋼材佔0.52%。為建築使用可降解性材料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因此,它們被人們譽為「綠色建築」典範。2000年世博會,日本館是一座世博會期間使用的臨時性紙建築,會後其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它以材料和結構的特性為主題,關注資源和環保問題。它採用回收加工的紙建成拱筒形的結構,由12.5cm粗的紙管網狀交叉而成,弧形屋面和牆身材料也是織物和紙膜。該館長72m,寬32m,最高處達15.5m,面積3600m2。白天,自然光經過半透明紙窗的過濾構成柔和、宜人的室內光環境;夜晚,紙窗又是神奇光影的「屏幕」。在世博會展館里,自然光透過防水的織物和紙膜構成的屋頂照射到室內,造成一片富有日本風情的空間環境。日本館反映了日本人普遍具有的生態與環境意識,這種紙品構築物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環保、節能,更重要的是為解決人類居住問題提供了一條快捷的途徑。二 中國建築能耗基本情況
我國的建築能耗量約佔全國總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近年來我國建築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運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築的採暖和空調耗能。據統計,1994年全國僅住宅建築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熱水的情況下為1.54×108t標准煤,占當年全能源消耗總量12.27×109t標准煤的12.6%。目前每年城鎮建築僅採暖一項需要耗能1.3×108t標准煤,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1.5%左右,占採暖區全社會能源消費的20%以上,在一些嚴寒地區,城鎮建築能耗高達當地社會能源消費的50%左右[1]。與此同時,由於建築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礦物能源,使周圍的自然與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在能源的利用過程中,化石類燃料燃燒時排放到大氣的污染物中,99%的氮氧化物、99%的CO、91%的SO2、78%的CO2、60%的粉塵和43%的碳化氫是化石類燃料燃燒時產生的,其中煤燃燒產生的佔大多數。燃煤產生的大氣污染物中SO2佔87%、氮氧化物佔67%,CO2佔71%,煙塵佔60%[2]。由於我國是主要以煤而不是以油、氣等優質能源作為主要能源消耗的國家,每年由於燃燒礦物燃料向地球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國。因此,中國對於全球氣候變暖承擔著重大的責任,而作為耗能大戶的建築,其節能也就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我國節能工作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能源浪費又十分嚴重。如我國的建築採暖耗熱量:外牆大體上為氣候條件接近的發達國家的4~5倍,屋頂為2.5~5.5倍,外窗為1.5~2.2倍;門窗透氣性為3~6倍;總耗能是3~4倍[4]。如果聽任高耗能建築大行其道,建築能耗增長的速度將遠遠超過我國能源生產可能增長的速度,國家的能源生產勢必難以長期支撐這種浪費型需求,從而不得不組織大規模的舊房節能改造,將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另外,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幾千萬棟建築要消耗掉幾十億噸林木、磚石和礦物材料,造成森林的過度砍伐,材料資源的大量開采,帶來土地的破壞,植被的退化,物種的減少和自然環境的惡化。三 幾種節能途徑
1.牆體節能牆體是建築外圍護結構的主體,其所用材料的保溫性能直接建築的耗熱量。我國以實心粘土磚為牆體材料,保溫性能不能滿足設計標准。以外牆為例,JGJ26-1995標准規定,在建築物形體系數(建築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的體積的比值)小於0.3時,北京地區傳熱系數不超過1.16W/(m2·K),而常用的內抹灰磚牆,傳熱系數都大於上述節能標准數值。因而在節能的前提下,應進一步推廣空心磚牆及其復合牆體技術。2.門窗節能外門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佔住宅總能耗的比例較大,其中傳熱損失為1/3,冷風滲透為1/3,所以在保證日照、採光、通風、觀景要求的條件下,盡量減小住宅外門窗洞口的面積,提高外門窗的氣密性,減少冷風滲透,提高外門窗本身的保溫性能,減少外門窗本身的傳熱量。其節能措施有:(1)控制住宅窗牆比。住宅窗牆比是指住宅窗戶洞口面積與住宅立面單元面積的比值,JGJ26-1995《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准(採暖居住部分)》對不同朝向的住宅窗牆比做了嚴格的規定,指出「北向、東向和西向、南向的窗牆比分別不應超過20%、30%、35%」。(2)提高住宅外窗的氣密性,減少冷空氣滲透。如設置泡沫塑料密封條,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門窗材料。而門窗框與牆間的縫隙可用彈性松軟型材料(如毛氈)、彈性密閉型材料(如聚乙烯泡沫材料)、密封膏以及邊框設灰口等密封;框與扇的密封可用橡膠、橡塑或泡沫密封條以及高低縫、回風槽等;扇與扇之間的密封可用密封條、高低縫及縫外壓條等;扇與玻璃之間的密封可用各種彈性壓條等。(3)改善住宅門窗的保溫性能。戶門與陽台門應結合防火、防盜要求,在門的空腹內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以增加其絕熱性能;窗戶最好採用鋼塑復合窗和塑料窗,這樣可避免金屬窗產生的冷橋,可設置雙玻璃或三玻璃,並積極採用中空玻璃、鍍膜玻璃,有條件的住宅可採用低輻射玻璃;縮短窗扇的縫隙長度,採用大窗扇,減少小窗扇,擴大單塊玻璃的面積,減少窗芯,合理地減少可開啟的窗扇面積,適當增加固定玻璃及固定窗扇的面積。(4)設置「溫度阻尼區」。所謂溫度阻尼區就是在室內與室外之間設有一中間層次,這一中間層次象熱閘一樣可阻止室外冷風的直接滲透,減少外牆、外窗的熱耗損。在住宅中,將北陽台的外門、窗全部用密封陽台封閉起來,外門設防風門斗,防止冷風倒灌,樓梯間設計成封閉式的,對屋頂上人孔進行封閉處理等措施均能收到良好的節能效果。3.屋面節能在不斷改進建築外牆、外窗的保溫性能後,還必須進一步加強屋面保溫隔熱的。屋面節能措施的要點,其一是屋面保溫層不宜選用密度較大、導熱系數較高的保溫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過大;其二是屋面保溫層不宜選用吸水率較大的保溫材料以防屋面濕作業時因保溫層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溫效果,如選用吸水率較高的保溫材料,屋面上應設置排氣孔以排除保溫層內不易排出的水分。現在,高效保溫材料已經開始於屋面,一些建築的屋面保溫,採用膨脹珍珠岩保溫芯板保溫層代替常規的瀝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就克服了常規作法的諸多缺點。這種保溫芯板施工方便、價格低廉、不污染環境;芯板為柔性製品,不僅適用於具有平面的屋面,也可用於帶有曲面的屋面,其保溫工程更可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其主要技術指標,表觀密度為110~150kg/m3;導熱系數為0.04~0.06W/m·K;蓄熱系數為0.90~0.11m2·K。抗壓強度大於0.2MPa;吸水率小於0.01%;蒸汽滲透系數為2.18×10-7g/m.n.Pa[5]。這些指標充分體現了膨脹珍珠岩密度較小,導熱系數較低,而且吸水率和蒸汽滲透系數也都很低。這是保溫性能好的材料所必須具備的。2001年已經在西寧污水處理廠的數百平方米屋面工程中使用,收到了好的技術效果。4.利用太陽能地球攔截的太陽輻射能相當於目前全球電力消費量的1500倍。而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供開發利用的太陽能,只佔資源量的很小一部分。據美國能源部評估,1990年美國太陽能經濟可開發資源量約為22Mtce/年,僅為技術可開發量的0.6%。所以,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有巨大的潛力。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潔凈能源,是建築上很具有利用潛力的新能源之一。太陽能在建築上的利用方式主要有,被動式太陽能採暖、太陽能供熱水、主動式太陽能採暖與空調、以及太陽能發電等等。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陸地每年接受的太陽輻射能,相當於2.4×1012tec,2/3國土面積的太陽能總輻射量超過0.6MJ/m2[6]。如果將太陽能源充分加以利用,不僅有可能節省大量常規能源,而且有可能在某些區域完全利用太陽能採暖。5.夜間通風夜間通風的原理是在夜間引入室外的冷空氣,通過冷空氣與作為蓄熱材料的建築維護結構接觸換熱,冷卻建築材料,達到蓄冷目的。在夏季,為了獲得舒適的室內環境,則需要空調供冷系統。而此時,因為夜間的室外空氣溫度比白天低得多,所以夜間室外冷空氣則可以作為一種很好的冷源加以利用。嚴格地說,只要室外空氣溫度低於室內空氣溫度,此時的室外冷空氣就可視為可利用的自然冷源。
❺ 綠色建築節能有哪些方面
看你是不是在上學,用來寫論文用啦
可以找《綠色建築》有關的數目,找到以後可以先做提綱式閱讀,然後再在你關注的方面來詳細深入的了解。對於在校學生來說,從學校校園網登陸中國知網等科研網站,非常方便,資料很多。
如果只想簡單了解,建議去看《綠色建築》書的目錄後的第一章,它會分幾大塊。
簡單說,建築有浪費才有節能。浪費的無非是在以下幾方面:
1、施工前期准備(建材、施工過程、建材運輸、設計手法的不適宜、
維護結構的材料設計上選用不當等)
2、施工過程中(材料浪費、施工做法的不科學合理、用料配比的不準確、人為浪費、
在工期的選擇上,對天氣等因素欠缺考慮等)
3、竣工後的維護(維護成本大、等)
註:《綠色建築》我印象是有這本書,在學校階段有上過選修課,課本自選,讀了一遍,對於書的名字印象不深,如果名字有錯誤抱歉,但是這方面的書不多,可以去找找。
❻ 實施建築節能有哪些重要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視,節約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關注,在我國亦不例外。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築物上,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能源問題將成為本世紀的熱門話題,我們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出發,使建築盡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資源,降低對外界環境的污染,並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適、與自然和諧的工作及生活空間。
一 國外節能已成風尚
1.資源回收利用
美國一家大學曾設計建造了一種四居室的生態房。它的熱能來源於人工散熱、陽光及使用家電設備所產生的熱量;用電依靠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電池;用水是從屋檐流下來經過處理的雨水;糞便和污水則流入一個堆肥坑裡,經發酵後供花園施肥用。美國一家建築公司用回收的垃圾建築房屋,牆壁是用回收的輪胎和鋁合金廢料建造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鋼料是從建築工地上回收來的;所用的板材為鋸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製成;而舊報紙、紙板箱則成了屋面的主要原料,並作為牆面的絕緣體。美國國立資源保護委員會總部則是以廢舊回收物品的再生材料為主要材料建築的綠色辦公室。它的牆壁由麥秸稈壓制並經過高科技加工而成,地板由廢玻璃製成,辦公桌由廢舊報紙與黃豆渣製成。另外,它還設有很大的窗戶,這樣辦公室內非常明亮,從而可節約電力30%。日本1997年建成了一棟實驗型「健康住宅」。除了整個住宅盡可能選對人體無害的建築材料外,牆體還被設計成雙重結構,每個房間建有通風口,整個房屋系統的空氣採用全熱交換器和除濕機進行循環。全熱交換器能夠有效地回收熱量並加以再次利用,其過濾器可有效地收集空氣中細小的塵埃,從而能夠抑制黴菌等過敏生物繁殖。這種資源的回收利用,不僅變廢為寶,而且減少了環境污源,節約了能源。
2.新能源開發利用
德國建築師塞多•特霍爾斯建造了一座能跟蹤陽光的太陽房屋。房屋被安裝在一個圓盤底座上,由一個小型太陽能電動機帶動一組齒輪。房屋底座在環形軌道上以每分鍾轉動3cm的速度隨太陽旋轉。當太陽落山以後,該房屋便反向轉動,回到起點位置。它跟蹤太陽所消耗的電力僅為房屋太陽能發電功率的1%,而所吸收的太陽能則相當於一般不能轉動的太陽能房屋的2倍。德國還有一個零能量住房,所需能量100%靠太陽能。零能量住房向南開放的平面被設計成扇形平面,可以獲得很高的太陽能輻射能。牆面採用儲熱能力較好的灰沙磚、隔熱材料和裝飾材料,陽光透過保溫材料,熱量在灰沙磚牆中存儲起來。房屋白天通過窗戶由太陽來加熱,夜間則通過隔熱材料和灰沙磚牆來加熱。
3.紙建築
用紙做結構材料不僅可以減小建築物的重量,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而且建築物拆除後,紙可以重復利用,對節約資源、環境保護亦有好處。世界上目前已有一些用紙結構建造的臨時性和半臨時性的建築。位於瑞士某地的紙塔是輕型建築中一個有意義的例子,該紙塔外徑13m,高33m,1992年建成,已成為瑞士當地的標志性建築物。整個塔所用的材料紙板佔79.26%,木材佔20.22%,鋼材佔0.52%。為建築使用可降解性材料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因此,它們被人們譽為「綠色建築」典範。2000年世博會,日本館是一座世博會期間使用的臨時性紙建築,會後其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它以材料和結構的特性為主題,關注資源和環保問題。它採用回收加工的紙建成拱筒形的結構,由12.5cm粗的紙管網狀交叉而成,弧形屋面和牆身材料也是織物和紙膜。該館長72m,寬32m,最高處達15.5m,面積3600m2。白天,自然光經過半透明紙窗的過濾構成柔和、宜人的室內光環境;夜晚,紙窗又是神奇光影的「屏幕」。在世博會展館里,自然光透過防水的織物和紙膜構成的屋頂照射到室內,造成一片富有日本風情的空間環境。日本館反映了日本人普遍具有的生態與環境意識,這種紙品構築物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環保、節能,更重要的是為解決人類居住問題提供了一條快捷的途徑。
二 中國建築能耗基本情況
我國的建築能耗量約佔全國總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近年來我國建築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運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築的採暖和空調耗能。據統計,1994年全國僅住宅建築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熱水的情況下為1.54×108t標准煤,占當年全社會能源消耗總量12.27×109t標准煤的12.6%。目前每年城鎮建築僅採暖一項需要耗能1.3×108t標准煤,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1.5%左右,占採暖區全社會能源消費的20%以上,在一些嚴寒地區,城鎮建築能耗高達當地社會能源消費的50%左右[1]。與此同時,由於建築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礦物能源,使周圍的自然與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在能源的利用過程中,化石類燃料燃燒時排放到大氣的污染物中,99%的氮氧化物、99%的CO、91%的SO2、78%的CO2、60%的粉塵和43%的碳化氫是化石類燃料燃燒時產生的,其中煤燃燒產生的佔大多數。燃煤產生的大氣污染物中SO2佔87%、氮氧化物佔67%,CO2佔71%,煙塵佔60%[2]。由於我國是主要以煤而不是以油、氣等優質能源作為主要能源消耗的國家,每年由於燃燒礦物燃料向地球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國。因此,中國對於全球氣候變暖承擔著重大的責任,而作為耗能大戶的建築,其節能也就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
我國節能工作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能源浪費又十分嚴重。如我國的建築採暖耗熱量:外牆大體上為氣候條件接近的發達國家的4~5倍,屋頂為2.5~5.5倍,外窗為1.5~2.2倍;門窗透氣性為3~6倍;總耗能是3~4倍[4]。如果聽任高耗能建築大行其道,建築能耗增長的速度將遠遠超過我國能源生產可能增長的速度,國家的能源生產勢必難以長期支撐這種浪費型需求,從而不得不組織大規模的舊房節能改造,將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另外,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幾千萬棟建築要消耗掉幾十億噸林木、磚石和礦物材料,造成森林的過度砍伐,材料資源的大量開采,帶來土地的破壞,植被的退化,物種的減少和自然環境的惡化。
三、幾種節能途徑
1.牆體節能
牆體是建築外圍護結構的主體,其所用材料的保溫性能直接影響建築的耗熱量。我國以實心粘土磚為牆體材料,保溫性能不能滿足設計標准。因而在節能的前提下,應進一步推廣空心磚牆及其復合牆體技術。
2.門窗節能
外門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佔住宅總能耗的比例較大,其中傳熱損失為1/3,冷風滲透為1/3,所以在保證日照、採光、通風、觀景要求的條件下,盡量減小住宅外門窗洞口的面積,提高外門窗的氣密性,減少冷風滲透,提高外門窗本身的保溫性能,減少外門窗本身的傳熱量。其節能措施有:
(1)控制住宅窗牆比。
(2)提高住宅外窗的氣密性,減少冷空氣滲透。
(3)改善住宅門窗的保溫性能。
(4)設置「溫度阻尼區」。
3.屋面節能
在不斷改進建築外牆、外窗的保溫性能後,還必須進一步加強屋面保溫隔熱的研究。屋面節能措施的要點,其一是屋面保溫層不宜選用密度較大、導熱系數較高的保溫材料,;其二是屋面保溫層不宜選用吸水率較大的保溫材料以防屋面濕作業時因保溫層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溫效果,現在,高效保溫材料已經開始應用於屋面,一些建築的屋面保溫,採用膨脹珍珠岩保溫芯板保溫層代替常規的瀝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就克服了常規作法的諸多缺點。這種保溫芯板施工方便、價格低廉、不污染環境;芯板為柔性製品,不僅適用於具有平面的屋面,也可用於帶有曲面的屋面,其保溫工程更可顯示出它的優越性。
4.利用太陽能
地球攔截的太陽輻射能相當於目前全球電力消費量的1500倍。而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供開發利用的太陽能,只佔理論資源量的很小一部分。所以,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有巨大的潛力。太陽能在建築上的利用方式主要有,被動式太陽能採暖、太陽能供熱水、主動式太陽能採暖與空調、以及太陽能發電等等。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陸地每年接受的太陽輻射能,相當於2.4×1012tec,如果將太陽能源充分加以利用,不僅有可能節省大量常規能源,而且有可能在某些區域完全利用太陽能採暖。
5.夜間通風
夜間通風方法的原理是在夜間引入室外的冷空氣,通過冷空氣與作為蓄熱材料的建築維護結構接觸換熱,冷卻建築材料,達到蓄冷目的。在夏季,為了獲得舒適的室內環境,則需要空調供冷系統。而此時,因為夜間的室外空氣溫度比白天低得多,所以夜間室外冷空氣則可以作為一種很好的自然冷源加以利用。嚴格地說,只要室外空氣溫度低於室內空氣溫度,此時的室外冷空氣就可視為可利用的自然冷源。
❼ 民用建築節能條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1998)
該法由八屆全國人大第28次常委會通過,是我國節約能源大法,其中有許多條款(如第11條,第12條,第13條,第14條,第37條等)與建築節能有關,尤其是第37條明確規定:「建築物的設計和建造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採用節能型的建築結構、材料、器具和產品,提高保溫隔熱性能,減少採暖、製冷、照明的能耗」。
2、《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1996)
該大綱由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和國家科委聯合制訂,指出:「到2000年,建築能耗(包括採暖、空調、降溫、家用電器、照明、炊事、熱水供應等使用的能源)將增加到1.79億噸標准煤,佔全國能源消耗量的13.6%」。強調:要重視建築節能設計,強制執行有關建築節能技術標准,積極推廣使用新型節能建築材料,改革傳統外牆和屋面,發展節能型牆體和屋面;大力推廣節能型門窗及熱反射保溫隔熱材料,加強建築節能標准化工作,優先採用節能型採暖、空調設備及採光照明系統;在建築住宅供熱管網設計中,以按戶收費原則進行合理設計;加強建築節能科技攻關,組織節能建築和節能住宅小區示範點;積極開展對現有建築的節能改造等。
3、《建築節能「九五」計劃與2010年規劃》(1995)
由國家建設部提出,規定:「到2000年要求執行新建採暖公共建築新節能標准,節能率達到50%。對於夏熱冬冷地區的建築節能規劃目標是:到2000年也要執行建築節能設計標准;2005年,重點城鎮開始成片進行建築熱環境及節能改造;2010年起,各城鎮開始成片進行熱環境及節能改造」。在建築熱工氣候分區上,重慶屬於夏熱冬冷地區。
4、《中國建築技術政策》(1996)
本技術政策在建築節能方面強調以下幾點:
(1)在建築節能設計中,必須執行有關建築節能設計標准。要扭轉片面強調降低造價、忽視使用功能和污染環境、浪費能源的傾向。
(2)節能建築要因地制宜地選擇朝向,採用合理的建築體型和窗面類型,推廣保溫隔熱性能好的圍護結構。要積極開展既有建築物的節能改造。
(3)優先採用節能型採暖、空調設備,合理確定供熱(冷)指數。
(4)加強建築節能的標准化工作,加速制定各項建築節能標准;加強對節能標準的實施和節能工程質量的監督工作。
(5)加強節能建築科技攻關,研究開發節能保溫門窗技術,牆體外保溫成套技術,屋面高效防水隔熱技術,牆體內保溫、牆面開裂及熱橋處理技術,用戶可自行調節和計量的採暖技術與蓄冰空調技術等。
5、《中華人民共和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1991)
該條例在稅目率表中對如下產品實行零稅率:粘土空心磚、新型牆體材料和屋面材料、利用工業廢渣生產的建材產品以及北方節能住宅(即按《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准》規定的住宅)等。
6、其它政策法規
《關於加快牆體材料革新和推廣節能意見的通知》(國家建材局等,1992);
《在框架結構建築中限制使用實心粘土磚的規定》(建設部、國家建材局,1991);
《關於加快我國化學建材生產和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建設部、化工部等)
❽ 如何降低建築碳排放量
當前降低建築碳排放量的首要工作是降低使用期間的能耗, 世界各許多國家,都對減少建築運行過程中的能耗出台了相應的法規、政策和技術標准。對於不同地區、不同氣候條件下的不同類型建築,其能耗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技術規定和標准。其中,住宅作為城市中數量最大的建築類型,相關能耗也有對應的標准和規定。因而,要降低使用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通過合理規劃設計,首先就要達到相關的建築節能標准,嚴格施工和科學使用管理,降低建築使用期間的能耗,從而達到降低建築碳排放量的目的。
而對於減低建築使用部分的碳排放量,要根據建築在使用過程中的能耗,區分不同能源種類(石油、煤、電、天然氣及可再生能源等),計算其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然後折算出相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這一生產過程中,需要重視對能源使用部分的追蹤,強調節約使用過程中一次性使用能源的消耗,包括提高採暖和電源部分可再生能源比例,而並不是盲目追求在城市建築上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的推廣,因為這些技術的應用受到許多限制,最終節能減排效果有限。
同時,降低碳排放、節能減耗需要從上而下共同努力,從產業結構和開發商,到設計和建設者,從建築的生產、建造環節就減少碳排放量,而作為消費者的購房人,購買低能耗、低碳建築,也是為減少碳排放盡一份力。
提倡勤儉節約,避免鋪張浪費,杜絕大而不當的建築,是降低建築碳排放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綠色出行近年來也常常被大家提及。因此在建築前期規劃中,應提倡盡量以公共交通、軌道交通為主導,500米左右設置公共交通站點,建設滿足日常生活品購買和日常生活必需的商業服務設施,以減少出行量,建立並重新開發人性化的自行車道路體系、存放體系,滿足現代生活發展的需求,也能將總體出行的碳排放量降至更低。這些同我們的居住區建築規劃設計有密切關系,但嚴格說屬於交通系統的降低碳排放范疇, 屬於交叉學科領域,是低碳城市重要衡量指標。
❾ 建築節能保證措施,100分
建築節能的文章
⒈建立健全建築節能政策法規體系。代國務院起草「關於加強建築節能工作的決定」,建立以經濟激勵政策為主體的建築節能政策體系;積極推動供熱體制改革工作;建立以《國務院建築節能管理條例》為主體的建築節能法規體系;加快建築節能設計、竣工驗收標準的編制工作。
⒉建立有效的建築節能行政監管體系和運轉高效的工作體系。加強對民用建築工程項目設計、施工過程中建築節能標准執行的市場監管;建立能源護照制度,將新建建築的設計、施工、竣工過程中的節能標准執行情況在護照中備案。
⒊完善建築節能技術支撐體系。加強建築節能重點技術的研究開發力度,重點發展建築圍護結構節能成套技術,高效率的供熱採暖和製冷系統;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使用技術;太陽能和建築一體化的應用技術;可再生能源的供熱製冷技術;開發建築熱工性能檢測技術和建築用能計算分析軟體,建立建築能耗統計體系。
⒋建立渠道暢通,重點突出的國際合作體系。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加強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我國建築節能和建設領域資源節約的技術與管理水平。在做好現有項目的基礎上繼續拓展合作領域,全面開展新的合作項目,以跟蹤世界建築節能、綠色建築,節水、節地、節材與污水處理、回用,公共交通、垃圾資源化、歷史文化名城、風景資源的保護等領域的科技發展動向,逐步縮小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⒌逐步形成綠色建設體系。以建築節能為突破口,全面帶動建設節能工作,逐步形成以綠色建築為特徵的建築模式,並推動城鄉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包括可持續的城市基礎設施服務供應體系等。
建築節能從外牆保溫做起在建築中,外圍護結構的熱損耗較大,外圍護結構中牆體又佔了很大份額。故此,建築牆體改革與牆體節能技術的發展是建築節能技術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發展外牆保溫技術及節能材料則是建築節能的主要實現方式。
外牆保溫技術最早起源於歐洲,我國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試點,並將該技術廣泛應用於建築領域的。但我國目前的建築節能水平,還遠低於發達國家,我國建築單位面積能耗仍是氣候相近的發達國家的3~5倍。所以建築節能還是本世紀我國建築業的一個重要的課題。近年來,隨著我國住宅建設節能工作的不斷深入,以及節能標準的不斷提高,引進開發了許多新型的節能技術和材料,在住宅建築中大力推廣使用。其中應用於外牆保溫的各種泡沫塑料保溫材料,如加拿大安健能保溫隔熱體系?因其綜合性能優異而令人矚目。
推廣外牆外保溫系統的有利因素。
利用新技術對建築圍護結構進行高水平的保溫隔熱,是建築節能的主要措施,外牆外保溫系統所具備的保溫隔熱功能是建築節能的關鍵技術,這種技術可以有效解決我國冬夏兩季室內外溫差而造成的能源損失問題,它代表了我國節能保溫技術的發展方向。該系統集保溫、防水及裝飾功能為一體,適用於新建工業與民用建築,也適用於舊樓的節能改造。
據專家介紹,與其他建築節能技術相比較,外牆外保溫不會產生「熱橋」、「冷橋」現象,具有良好的建築節能效果。冬天,當室內的熱量經過牆體保溫材料時會被隔絕保存下來,而當室內溫度降下來牆體內的熱量又會釋放出來,調節室內的溫度。在夏天外牆外保溫同樣會阻止太陽的輻射和外部熱量傳入室內,從而使建築物室內環境「冬暖夏涼」,四季怡人,住宅的室內環境和物理性能得到明顯的改善。同時,外牆體外保溫還可起到保護主體結構的作用。外保溫材料置於主體結構外側,減少了外界溫度、濕度、各種射線對主體結構的影響。在夏季高溫和冬季低溫的反復作用下,建築主體往往會因熱脹冷縮而引起裂縫,縮短使用壽命,外牆外保溫卻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這種不良影響。
外牆外保溫技術在改造舊房立面的施工中也顯示了非常方便快捷的優勢。外保溫可以進行集中改造,不必在室內施工,不影響室內居民的正常工作與生活,另外,外牆外保溫技術中,保溫材料置於主體結構的外側,從而節約了室內空間,有效地增大了使用面積。
研發新型建築保溫材料勢在必行。
目前我國外牆保溫技術發展很快,是節能工作的重點。外牆保溫技術的發展與節能材料的革新是密不可分的,建築節能必須以發展新型節能材料為前提,必須有足夠的保溫絕熱材料做基礎。節能材料的發展又必須與外牆保溫技術相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正是由於節能材料的不斷革新,外牆保溫技術的優越性才日益受到人們重視。業內專家分析認為,中國要發展新型建築隔熱保溫技術及材料,各種泡沫塑料將成為主體。在大力推廣外牆保溫技術的同時,要加強新型節能材料的開發和利用,從而真正地實現建築節能。
安健能為什麼實現建築節能?
下面我們以全美建造者協會(National American Home Builder)的2005年美國示範住宅(2005 New American Home)為案例,採用REM/Rate計算機模擬手段來推算傳統玻璃棉保溫和安健能保溫隔熱體系®每年所消耗的能源成本。
玻璃棉保溫材料 安健能保溫隔熱體系®
建築面積 5900平方尺(548平方米)
牆體保溫 R-19 R-11
屋面或閣樓保溫 R-38 R-18
換氣量(ACHnat) 0.7 0.1
取暖設備 80.0kBtu/hr 70.0kBtu/hr
製冷設備 10ton 6ton
機械通風 是 是
電能消耗 $0.08/kWh
熱能消耗 $0.5/therm
結論:
年取暖費用 $196.00 $133.00
年製冷費用 $1082.00 $547.00
$1278.00 $680.00
用安健能®保溫隔熱材料每年的能源費用只是使用玻璃棉保溫材料的53%。
實際工程證明,在有較多製冷要求的地區(天氣熱,濕度大),安健能®的應用可使建築冷暖空調設備的負荷降低30-50%,從而大大降低了購置冷暖空調設備的成本和設備的運行費用。這種成本上的節省在較寒冷(需要取暖)的地區更為明顯。
我國2001年建築能源消耗高達3.76億噸標准煤。減少建築能源消耗已經成為建築領域中的頭等大事。安健能保溫隔熱體系®可以大大減少建築的能源損耗。這不但是因為它有良好的導熱系數,它優良的空氣密封性能也有助於降低建築的能耗。
根據美國暖通製冷空調工程師協會的調查,建築中30-40%的能源是通過建築的縫隙而流失。因此,控制空氣的滲透是十分重要的。傳統的玻璃棉和礦棉等纖維狀保溫材料雖然有好的導熱系數,但去無法控制空氣的滲透。一個裝有玻璃纖維保溫隔熱材料的建築的空氣滲透值約為5-8帕斯卡(ACH@50),而一個裝有安健能®保溫隔熱材料的建築的空氣滲透值最高僅為1.5帕斯卡(ACH@50)。很明顯,安健能®保溫隔熱層可以很好的控制空氣滲透,從而大大地節省了能源。
在加拿大局裡曼尼托巴北部90英里,居住著一位約翰先生,曾經對高額的採暖費用感到十分不快,而且室內溫度也不穩定。其房屋的面積2236 平方英尺, 採用熱回收式電熱空調系統,配機械通風。這套房子僅僅在周末和假日里使用,其它時間里,空調溫控開關定在10℃(50℉)。房屋的頂部是腹板式屋架,內填充6英寸(15mm)玻璃棉做保溫層,已經使用了3年。約翰先生經過考察, 決定換裝安健能保溫隔熱體系®.
所採用的方案為:
A.把屋頂內及兩側的(1660平方英尺)的玻璃棉保溫層拆掉。房主人要求重新鋪設保溫層並密封天花板,以便使內部區域的溫濕空氣能夠保持在室內。
B.噴塗R-20(5.5」,140mm)安健能®保溫隔熱材料到:
屋頂內面– 屋頂邊角- 密封下端的通風口- 密封屋頂邊角通風口
C.閣樓地板面積約576 平方英尺,仍然使用原來的玻璃棉保溫層。
比較 :
1999年9月- 2000年1月 2000年9月- 2001年1月
玻璃棉 安健能保溫隔熱體系®
採暖度天* 3,071 3,441
千瓦小時 14,540 11,170
(*採暖度天是指每天的平均氣溫低於基本溫度65℉(18.3℃)的度數總和,該數據由加拿大環境署(Environment Canada )提供)
❿ 建築工程技術的節能技術
一、少消耗資源。設計、建造、使用要減少資源消耗;
二、高性能品質。結構用材要足夠強度、耐久性、圍護結構、保溫、防水……
三、減少環境污染。採用低污染材料,利用清潔能源;
四、長生命用期;
五、多回收利用。 中國的建築節能,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建築業在牆體改革及新型牆體材料方面有了發展。與此同時,一批高能耗的高檔旅館、公寓和商場出現了。如何在發展中降低建築能耗,使之與當時能源供應較緊缺的現狀相協調,成為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為此,建築節能工作首先從減少採暖能耗開始,1986年建設部頒布了《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築,在1980年當地通用設計能耗水平基礎上節能30%,《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准》是中國第一部建築節能設計標准,它的頒布,開啟了中國建築節能新階段。以它提出的指標為目標,建築節能的設計、節能技術紛紛發展起來,一系列的標准和法規先後制定。
20世紀90年代,建築節能的地位進一步提高,節能工作有效開展。1990年,建設部提出「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的戰略目標。1994年在《中國21世紀議程》中,建築節能作為項目之一被鄭重提出;從1994年起,國家對北方節能建築實施免徵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一批節能小區相繼建成。1995年《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准》修訂並於次年執行,修訂後的《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准》將第二階段建築節能指標提高到50%%。同年,建設部發布《建築節能「九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這個專門的規劃以及1996年9月建設部發布的《建築節能技術政策》和《市政公用事業節能技術政策》,為其後建築節能的發展明確了方向,同時也表明建築節能地位的空前提高。建築節能的地位最終由1998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確定下來,建築節能成為這部法律中明確規定的內容。
21世紀的到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建設領域明確了必須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科技工作將「四節一環保」作為科技攻關的主要方向,取得了明顯效果。部分地區執行更高的65%節能標准。2008年《民用建築能效測評標識管理暫行辦法》、《民用建築節能條例》等施行,《民用建築節能條例》的頒布,標志著中國民用建築節能標准體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實現對民用建築領域的全面覆蓋。
在國務院辦公廳《2009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中規定,2009年底施工階段執行節能強制性標准比例提高到90%以上。除新建建築外,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也有效開展起來,並取得了一批成果和經驗。而兼顧土地資源節約、室內環境優化、居住人的健康、節能節水節材等方面的目標綠色建築,成為新世紀建築節能發展的亮點。
綠色節能建築:未來科技住宅建設的主旋律
綠色建築節能成果豐碩
綠色建築節能是生態環境與建築有機結合,在建築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人們提供高效、舒適空間的建築。體現了新世紀建築節能更高的追求目標。
進入21世紀後,綠色建築評價體系逐步建立,保證了綠色建築的健康發展。2001年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編制了《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2004年建設部針對北京奧運會,開展了「綠色奧運建築評估體系」課題研究,形成了中國第一套綠色建築項目標准。同年8月建設部頒布實施《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管理辦法》,次年,首屆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揭曉,40個項目獲得此項殊榮,中國在推進智能與綠色建築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05年,歷時5年編制完成的《綠色建築技術導則》頒布施行,自此,綠色建築的評定有了明確依據。「十五」期間,重點攻關計劃「綠色建築規劃設計導則和評估體系研究」項目完成。
2006年,建設部組織編制了《綠色建築評價標准》。2007年8月,《綠色建築評價技術細則》和《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出台,2008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為進一步規范和細化綠色建築評價標識工作,根據評價標識工作實際情況,編制了《綠色建築評價技術細則補充說明(規劃設計部分)》,制定了《綠色建築評價標識使用規定》,進一步完善了綠色建築設計評價標識的申報評價程序。
建築加固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