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抗日戰爭時發生的故事有哪些
抗日英雄楊靖宇:楊靖宇,1905年生於河南省確山縣。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5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後,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我是中國人: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而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知道中國。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
八女投江:抗日戰爭時期,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斗中投江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
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8月,侵華日本軍隊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盪。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第6班5名戰士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
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Ⅱ 中國人民解放軍救死扶傷的故事有哪些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現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事跡。其中,最讓我敬佩的一個人是一個叫嚴情勇的解放軍小戰士,他才18歲。這個解放軍戰士在執行抗震救災的任務中,深受重傷,卻堅持三天三夜在一線搶救傷員,直至暈倒,被送到醫院搶救
Ⅲ 中國抗日英雄故事有哪些,抗日英雄的故事
1、忠骨永恆張自忠
張自忠(1891.8.11-1940.5.16),字藎忱,中華民國陸軍中將加上將銜,犧牲後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軍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
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漢族,山東臨清唐園村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學堂求學時秘密加入同盟會,1914年投筆從戎。1917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
張自忠,一代名將,生於「中華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之1891年,別於抗戰相持階段之1940年,年49歲。張自忠戎馬三十餘載,竭盡微忱。
自抗戰事起,命運起落無常。曾被污為漢奸,備受責難。又抱定「只求一死」之決心,一戰於淝水,再戰於臨沂,三戰於徐州,四戰於隨棗,終換得馬革裹屍還,以集團軍總司令之位殉國。以一生之踐行,換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2、狼牙山五壯士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產黨員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在戰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3、楊義忠
楊義忠,原名楊明昌,1921年4月出生於新昌縣回山鎮上市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認識了共產黨員楊世華。在楊世華的教育下,激發了愛國抗日思想。1942年9月,參加三北游擊司令部第一期教導隊學習,並在教導隊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1月,教導隊結業後,他被派往餘姚陸埠區工作。1943年初,中共姚虞縣委決定建立陸埠聯鄉自衛隊,派楊明昌擔任指導員。1943年4月30日,餘姚城內的日偽軍,乘我主力部隊不在陸埠區之際,對陸埠聯鄉自衛隊下了毒手。楊明昌和13名戰士落入敵手。5月18日,被殺於餘姚城東玉皇山。
4、應鈞
1940年初,擔任陶渚區中心黨支部書記,聯絡附近學校的進步教師,在新盤小學辦暑假學業進修社,向廣大群眾宣傳抗日,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國民黨當局獲悉後,對他進行恫嚇、盯梢,並借故調應鈞去上虞縣百官鹽場;應鈞請示縣委後決定先去上任,到差後即辭職重返上盤。
1941年,應鈞以做餘姚土布買賣為掩護,來到杜橋,落腳金若梅家,區委工作會議、黨員組織生活會都在此進行。
平時由臨海去台州特委、五支四大總辦事處匯報工作、了解敵情後,王某某叛變,組織調應鈞去寧波聯絡站工作,同時護送一筆較大款項,應鈞一路上順利通過偽軍盤查和日本兵攔路搜身,安全抵達寧波並完成任務。
1942年7月18日,應鈞從寧波回到三門縣海游鎮研頭村參加重要會議,因人告密被捕;應鈞在獄中怒斥叛徒,大義凜然,雖受盡毒刑,仍堅貞不屈,並寫信鼓勵懷孕的妻子;
1943年6月,經組織營救出獄的應鈞,重返上盤鄉,以鹽民小學教師作掩護,在山村沙基鄉做群眾工作,期間多次機智避開三青團暗殺;之後調至浙東根據地。
1943年,應鈞到達四明山樑弄,在浙東區黨委黨訓班學習結束後,在曹娥江畔的章家埠工作。不久,隨紹嵊縣工委,進入長橋鎮,建立東關、三界、雙江溪三個區的黨委;
1943年9月下旬,隨浙東游擊縱隊北撤至江蘇漣水,暫編在新四軍一縱三旅,就任一縱一旅一團機炮連政治指導員;
1946年6月,應鈞在魯南出擊戰中親率重機槍排,配合步兵搶占敵人陣地,又北上膠濟線,阻擊「頑八軍」,南下參加宿北戰役、萊蕪戰役,被譽為「軍政雙全」的好乾部。1947年4月7日,應鈞為保護武器裝備,不幸光榮犧牲。
5、少年王二小
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Ⅳ 中國抗日戰爭的真實故事有哪些
1、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侵華日軍對晉察冀根據地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盪」,製造
Ⅳ 中國有哪些抗日故事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於1928年,犧牲於1941年,河北省完縣人。他生長在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11歲時被大家推選為兒童團團長,犧牲時只有13歲。王朴誕生在村裡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里。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盧溝橋事變, 侵佔華北,戰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在王朴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村子裡,王朴也是其中一個,日寇拿著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幹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後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朴:「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你一定知道八路軍的東西藏在那裡, 說出來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會告訴你鬼子和狗漢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秘密不可泄!」於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就這樣,王朴英勇的為自己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涌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他們的傳奇事跡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
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後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編輯本段]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海娃十四歲,是龍門村的兒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裡插著羊鞭,拿著一桿紅纓槍,在山上的一棵小樹底下放哨。
這時候,從陽坡的小路上爬上來一個人,他老遠就叫:「海娃!海娃!」海娃聽出是爸爸的聲音,連忙迎上去。爸爸從懷里掏出一封信,對海娃說:「馬上到三王莊去,送給指揮部的張連長。」海娃接過信一看,信角上插著三根雞毛,知道是一封頂緊急的雞毛信。海娃揣好信,趕著羊群轉過山崖,忽然看見西山頂上的「消息樹」倒了。糟糕!山那邊準是發現鬼子了。海娃想,這條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頭一看,大山口外面來了一隊搶糧的鬼子。
鬼子越來越近。海娃著急了,把雞毛信往哪裡藏呢?他看著胖乎乎的羊尾巴,心頭一動,就搶到前面抱著那隻帶頭的老綿羊,把它尾巴根的長毛擰成兩根細毛繩,把雞毛信折起來,綁在尾巴底下。海娃什麼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響響的,朝著鬼子趕過去。「站住!」鬼子吆喝起來,嘩啦一聲舉起槍,對著海娃的小腦袋。一個穿黑軍裝的歪嘴黑狗跑過來,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個長著小鬍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點也不怕,他故意歪著腦袋,張大嘴巴,傻愣愣地望著小鬍子。小鬍子說聲「搜」,那個歪嘴黑狗馬上動起手來,摸補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連兩只破鞋也沒放過,結果什麼也沒搜著。小鬍子只想早點進山去搶糧,就沖著海娃喊:「滾開!滾開!」
海娃回頭就跑,他攏住羊群,使勁甩著羊鞭,恨不得飛起來。沒想到那個歪嘴黑狗又追上來了,他用槍逼著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趕回山裡去,還擠著眼睛、歪著嘴巴獰笑者說:「皇軍還沒吃飯呢!這么些羊,夠我們吃幾頓啦!」海娃沒法,只好跟著走。太陽落山了,鬼子的隊伍來到一座小山莊跟前,就在打穀場上宰了幾只羊燒羊肉吃。海娃顧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綿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雞毛信還照樣吊著!他心裡叫起來「你還在這里啊!」
鬼子吃飽了,一個個摸著肚皮,進屋裡睡覺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趕進牲口圈裡,然後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進屋裡。鬼子和黑狗們抱著槍睡在乾草上,把海娃擠在盡里頭。海娃睡不著,他想:「鬼子明天還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雞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麼搞的,連一封雞毛信都不會送啊!……」忽然聽見外面的哨兵吼了一聲:「哪一個?」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氣了。不一會兒,遠處傳來一陣雞叫。
雞叫兩遍了。海娃哪兒還躺得住,他坐起來一看,門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來,踮著左腳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輕輕撥開,從小鬍子身邊跳過去,閃到了門邊,又輕輕地邁過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邊的路上。「哪一個?」街那頭的哨兵吼起來。「喂牲口的!」海娃裝著大人的聲音回答。那個哨兵就不理會他了。海娃走進牲口圈,一把抱住那隻老綿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雞毛信解下來,揣進口袋裡,撒開兩腿就跑,一口氣跑上了庄後的山樑。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邊,聽見前面有人吼叫。他抬頭一望,山樑那頭有個鬼子拿著面小白旗,朝著海娃來回搖晃。海娃脫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學著鬼子的樣子也來回搖晃。沒想到,真混過去了。海娃轉過山嘴,一口氣跑到對面山頂。前面就是三王莊啦。海娃高興極了,他一屁股坐在山頭上,把手伸進口袋一摸,不覺渾身哆嗦起來。雞毛信呢?口袋裡沒有,趕緊脫下小褂子來找,也沒有;把身邊的石頭縫都找遍了,還是沒有。海娃馬上往回跑,在來的路上找。他一口氣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邊,就在剛才搖晃褂子的地方,雞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兒。海娃高興極了,把信裝進口袋,剛想回頭跑,忽然背後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來了。他抓住海娃,一連打了幾槍托,叫海娃回去給鬼子帶路。
小鬍子把洋刀一揮,鬼子和黑狗又出發了。海娃趕著羊群夾在他們中間,過了大山,來到三王莊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樹」放倒了,不用說,張連長的隊伍已經知道鬼子來了。鬼子可什麼也不知道,他們在溝里,又是抽煙,又是吃羊肉。休息夠了,一隊黑狗先走,想從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轟轟響了幾聲,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煙,黑狗踩上地雷了。小鬍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著小路對海娃說:「你在前面帶路,皇軍在後面。明白嗎?」
海娃遠遠地走在鬼子的前邊。樹林里岔著兩條路,一條小路,一條羊道。他把羊趕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錯了!」海娃放開嗓子說:「沒錯!我走過的。走吧!」羊道越來越陡,越來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遠遠落在後面。小鬍子吼起來了:「慢慢的!」海娃裝作沒聽見,一步緊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勁喊:「站住!再不站住就開槍啦!」海娃不聽他的,甩了一響鞭,拚命往前跑。鬼子真的開槍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飛跑,可是他實在跑不動了。就撲倒在亂草里,放開嗓子叫:「鬼子上來啦!打呀!趕快打呀!」
峁上突然響起一陣排子槍聲,跟著又是一陣。海娃聽到了,這是自己人的槍聲。他的兩條腿又來了勁,爬起來拚命向峁上撲去。忽然他張開雙臂,「哎喲」尖叫一聲,暈倒在亂草堆里了。一個游擊隊戰士跑過來,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睜開眼睛,他看見蹲在他身邊的正是張連長,連忙說:「信……雞毛信……」他的傷口疼得厲害,說著又昏迷過去了、海娃又醒過來的時候,他已經躺在暖炕上,蓋著一床軟綿綿的毯子。太陽從窗口射進來,照在炕上。張連長笑眯眯地問海娃:「好些嗎?還疼嗎?」海娃顧不得疼,他問張連長:「這是哪裡呀?」張連長哈哈大笑起來,他摸著海娃的腦袋,說:「你忘了嗎?昨天你不是送來一封雞毛信嗎?那是你爸爸讓你送來的情報。咱們的隊伍根據情報,砸了鬼子的炮樓。多虧你這個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這才記起送雞毛信這回事來。他臉紅了,連忙問:「繳了槍沒有?」張連長說:「繳了一大捆,都是嶄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槍!」海娃高興地說:「那就給我一支吧!」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最年輕的抗日組織—抗日兒童團
抗日兒童團是廣大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成立的兒童組織。
盡管與敵人的斗爭非常艱苦,廣大抗日根據地仍處處成立了抗日兒童團,把兒童納入組織的關懷。毛澤東和朱德曾多次題詞勉勵兒童團員。
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同時也擔負著「宣傳抗日」「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任務。
在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喂馬,為前線送干糧;晉察冀邊區兒童團破壞日軍的交通干線近百次,牽制了敵人的進攻和掃盪,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兒童團的成立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去了樂趣和希望,同時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
Ⅵ 反抗斗爭的中國民間故事有哪些
1841年5月29日,英軍劫掠隊竄到三元里一帶搶劫,並侮辱菜農韋紹光的妻子。韋紹光等忍無可忍,與敵力搏,當場打死幾名英國士兵。
Ⅶ 中國有哪些革命烈士的故事名
他殺敵無數,曾立特等功,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解放後卻又不慕名利,隱姓埋名,晚年寧願借錢治病也不麻煩組織。他就是頂天立地真英雄,隱姓埋名40載的戰斗英雄張國富!
16歲,花一樣的年紀,16歲的我們,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16歲的他,單槍孤身入虎穴,俘敵中將立頭功;從此,參戰無數,屢建奇功。抗美援朝戰役中,他在全連犧牲的情況下誓死堅守陣地7天8夜;胡家窩棚戰斗中,他又以過人的膽識一舉搗毀敵指揮部。這一仗,張國富嶄露頭角,成為特等功臣!曾有這樣一種說法,在遼沈戰役中起特殊作用的是胡家窩棚戰斗,而在這場戰斗中起關鍵作用的則是特級戰斗英雄——張國富。
「黑土地做根,長白山為魂,冰雪鑄風骨,江河融精神。」這便是我的家鄉——吉林。我可以很驕傲地說這位張國富同志是我的同鄉。1931年12月,他出生在吉林省榆樹縣一個農民家庭,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47軍,先後參加過「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作戰」「抗美援朝」等諸多戰役。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打響!在毛澤東同志「這次決戰,不能讓蔣介石的軍隊走出東北」的指示下,我東北野戰軍捷報頻傳。蔣介石急調廖耀湘率領10萬餘人的「西進兵團」前來助戰,卻被我軍攔截在黑山一帶。戰斗一觸即發,張國富所在連奉命執行攻打胡家窩棚的任務。敵人的炮火十分猛烈,經過幾十次沖鋒後,戰友們接連倒在敵人的炮火之下。而張國富毫不畏懼,他左手拎著爆破筒,右手緊握著手榴彈,等待著再一次發起沖鋒。
「嘟嘟嘟嘟……」沖鋒號角夾雜著火炮聲、嘶吼聲再一次響起。頓時火光漫天,濃霧迅速遮蔽了敵人的視線。敵慌亂之際,張國富假裝被擊中,伏在一片陣亡的戰友們身旁,一點點兒地靠近敵軍指揮所。他像一隻埋伏許久,伺機出動的獵豹,緊緊盯住獵物的方向,猛然間,張國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躍而起,准確無誤地向敵軍指揮所投進一枚手榴彈。「砰」的一聲,手榴彈爆炸的一剎那,他手持爆破筒沖進指揮所,向敵指揮官大聲斷喝:「快命令你的部隊放下武器,不然我就與你們同歸於盡!」話音剛落,張國富身後的戰友們沖進了指揮所。無奈之下,敵指揮官命令士兵們停止抵抗,繳械投降!
張國富隻身一人手持爆破筒沖進敵軍指揮所的舉動,得到了師首長的高度贊揚。 評功時,張國富被評為特等功臣。胡家窩棚戰斗一舉摧毀了廖耀湘的司令部,大大地加快了遼沈戰役的前進步伐。有西方軍事專家評價說:「胡家棚戰斗是上帝之手為東野送來的神來之筆。」 其實哪有什麼上帝之手,不過是數萬萬張國富們以自己的流血犧牲書寫了軍事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篇章。這便是特級英雄張國富,臨危不懼,有著超於常人的膽識與勇氣,令人敬佩。勇於為國家犧牲奉獻的精神可歌可泣,這不正是和平年代的我們所缺失的勇敢么?作為軍人,學習和培養「勇擔當、甘奉獻」的血性與膽魄將是我們終生的必修課題!一個國家擁有這樣一支忠誠的軍隊,國將立於不敗之地。吾輩忠勇,國強民安!為了低調生活,他不惜改名為張國福,過著自食其力,清貧勞苦的日子。先後從事消防、火葯運送等危險的行業。他用命懸一線的方式繼續為人民服務。然而勞苦功高卻入不敷出,晚年患病只能借錢治療。即便如此他也不讓兒女麻煩組織,若不是女兒偶然探訪他的部隊,這一段英雄事跡或許將永遠埋藏在他心裡,我們也將永遠尋不到特級英雄張國富了! 而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張國福烈士為什麼隱姓埋名?為什麼寧願沒錢治病,也堅決不麻煩組織?
可是如果,我是張國富呢?
作為一名歷經戰亂的老兵,我的生命是數萬萬為革命犧牲的戰友們用鮮血換來的,能夠活著已經是我的幸運。
我又怎麼忍心 用革命者的鮮血去邀功請賞?
當我呼吸著和平解放的氣息時,又有多少同樣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友們早已與世長辭?
當我品味著象徵富足的稻米時,又有多少為之奮斗過的戰友們生前吃過的最後一口飯竟是樹皮樹根?
當我腳踏著新時代的土地,我又怎能忘記345.6高地上,副連長和全連戰士用生命架起我回去的路呢?
全連都犧牲了,只有我背負著眾人的希望,把「陣地堅守住了」這個好消息帶回師部。可是「全連都犧牲了」卻是我實在不忍說出的噩耗啊!
如今河山一統,物是人非,獨自享受這份安寧和平,我的良心何以安?「有幸共苦,無緣同甘」是我最大的遺憾啊!我想,我終於理解了張國福老人了。
一生戰功顯赫,不慕功名利祿的張老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後人:
沖鋒陷陣我來,封官加爵我走。
保家衛國我來,享樂安寧我走。
………我要更楊根思啦,希望這次不會違規
根思精神永流傳
Ⅷ 關於抗日英雄的故事有哪些
1、趙一曼
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四川省宜賓縣人。1905年出身於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時期接受進步思想,反抗封建禮教,謀求婦女解放,沖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縛,走上爭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2、楊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
3、張自忠
抗日殉國將領,字藎忱,山東臨清人。1914年投北洋陸軍第20師當兵。1916年入馮玉祥部,從排長遞升至旅長。1926年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部副官長。翌年先後任第25師師長、開封警備司令和第2集團軍軍官學校校長,治軍嚴明,長於帶兵練兵。
相關信息介紹:
1、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夜,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2、一·二八事變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軍第一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指揮海軍陸戰隊分三路突襲上海閘北,第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指揮下奮起抵抗,給日軍以迎頭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