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還有哪些中國人過中秋節

還有哪些中國人過中秋節

發布時間:2022-06-30 05:14:34

A. 中國人過得節日都有哪些

春節 正月初一
元宵節(上元節) 正月十五
花朝節 二月十二
上巳節 三月初三
寒食節 清明節前一天
清明節 4月5日前後
端午節 五月初五
七夕節 七月初七
中元節 七月十五
中秋節 八月十五
重陽節 九月初九
寒衣節 十月初一下
元節 十月十五
臘八節 臘月初八
冬至節 12月22日前後
祭灶節 臘月廿三或廿四
除夕 臘月廿九或三十

B. 在中國除漢族外還有哪些民族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

國外中秋
日本人中秋節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里稱為「月見」。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於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後,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獲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廢除了農歷,改用陽歷,但是現在日本各地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
越南中秋節兒童唱主角
隨著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臨近,商家之間展開的「月餅大戰」、「玩具大戰」使越南各地的節日氣氛尤顯濃烈。與中國的中秋節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節是兒童唱主角。市場上口味各異的各式月餅、千姿百態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等節日食品、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的臉上溢滿了對節日渴望。中秋節,首都河內的大小街道沿街擺賣月餅的店鋪披紅掛綠,上書「月餅」字樣的大紅燈籠高懸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種品牌的月餅擺滿了貨架。
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並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獲得獎勵。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還在節日期間組織舞獅,常在農歷八月十四、十五兩晚進行。當地人過節時或全家圍坐陽台上、院子里,或舉家外出到野外,擺上月餅、水果其他各式點心,邊賞月、邊品嘗美味的月餅。孩子們則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嘻鬧。
隨著近年來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習俗也悄然發生了變化。許多年輕人在節日里或在家聚會、唱歌跳舞,或結伴外出遊玩賞月,增進同伴之間的了解與情誼。因此,越南的中秋節除了傳統的合家團圓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內涵,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新加坡:中秋也打「旅遊牌」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中秋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新加坡是一個旅遊國家,中秋佳節無疑是一個吸引遊客的絕好機會。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
今年中秋節,在新加坡河畔矗立著一盞長300米、高4.5米,耗資7萬美元製作的祥雲巨型龍燈。每當夜幕降臨,噴著水的巨型龍燈通身發光,將新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紅,場面十分壯觀。在華人的傳統聚居地牛車水,除了從尼泊爾、越南等國進口的巨型燈籠熠熠生輝之外,由1364盞小紅燈籠組成的44條小龍更是令牛車水增色不少。在新加坡頗具中華古老園林風韻的御花園,目前正在舉辦規模宏大的夢幻彩燈會。這里既有令人們喜愛的迪斯尼系列燈飾,也有巨大的北京天壇和巨龍造型的燈飾,分外引人注目。
馬來西亞、菲律賓:華僑華人不忘中秋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遊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型大小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櫃,報紙、電視台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為喜迎中秋營造了節日氣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近日舉行了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服飾鮮艷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韓國:回鄉探親
韓國人稱中秋節為「秋夕」。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韓國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他們亦叫中秋節做「感恩節」,其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寫成為「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中秋在韓國是一個大節日,會一連放3天假。民眾都會利用這段日子回鄉探親,所以每逢中秋之前一個月,韓國各大公司都會大減價,以吸引民眾購物互相贈送。韓國人在中秋節會吃松餅。
泰國:祈月拜八仙
泰國人民把中秋節喚做「祈月節」。八月十五,節日之夜,各家各戶,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人們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禱,互相祝福。

C. 除了中國還有哪些國家過中秋節

除了中國,還有許多國家也會過中秋節,並且每個國家也會有不一樣的習俗的。中秋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註定是被我們所重視的。但是也有好幾個國家同樣和我們一樣重視中秋節。

四:馬來西亞

在馬來西亞,中秋節可謂是除春節以外的第二大華人節日。經過長期發展演變,馬來西亞的中秋習俗同中國已有很多不同。人們除了吃月餅外,最重要的活動是提燈籠遊行。中秋節前夕,馬來西亞著名的華人聚居地檳城,這里正在舉行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遊行隊伍中的舞龍舞獅必不可少,孩子們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拉著媽媽的手穿行其中。



不同的國家會有不一樣的中秋節,天涯共此時。有機會可以嘗試去別的國家嘗試不一樣的中秋節。

D. 古人過中秋各個朝代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宋代除了像唐代的中秋拜月的風俗外,還有更瀟灑的活動「玩月」。當時的皇家還會舉辦「中秋晚會」,民間也不會早早休息,連小孩都不肯睡。宋代對中秋節的最大貢獻,是給中秋節賦予了「團圓」的內涵。

「月餅」一詞始於南宋,明代中秋節流行送月餅「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中秋「送月餅」更為流行,並影響到現代人的節日消費行為。

北宋時期中秋節有了「團圓」內涵「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代,「中秋節」的概念已形成,而且深入民間。「中秋節」的提法最早出現於南宋吳自牧所著的《夢梁錄》中,這本書所記述的是南宋時的節日風俗,卷四中的「中秋」條稱,「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而該書的《序》,即是吳自牧於「中秋日」所作。

宋代除繼承了唐代女性中秋拜月的風俗外,還有更瀟灑的活動「玩月」。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秋」條稱,「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當時的皇家還會舉辦「中秋晚會」,附近居民半夜都能聽到從後宮傳出的音樂聲,此即所謂「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民間也不會早早休息,連小孩都不肯睡,「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南宋時期,「玩月」熱鬧得更近乎瘋狂。吳自牧筆下曾詳細記述了臨安的中秋之夜:「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晚不絕。」這段文字不需要翻譯,相信讀者也能體會到當時中秋節的熱鬧氣氛。南宋中秋之夜可謂「歡樂之夜」,當時負責京城治安的「金吾」(相當於警察的官員)也不多事,乾脆取消了夜禁。

宋代這種「玩月」的時尚,亦即大家所說的「賞月」。其實唐代已出現「玩月」一詞,唐盧肇《唐逸史》中便提到唐玄宗李隆基「玩月」之事,當時名叫羅公遠的道士,曾應召入京,於中秋之夜「侍明皇於宮中玩月」。

宋代對中秋節的最大貢獻,是給中秋節賦予了「團圓」的內涵。後來中秋節被視為「團圓節」,源頭應該在北宋。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在《水調歌頭》里,把北宋人對中秋節的理解闡釋得淋漓盡致——「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在中秋明月夜,蘇大才子毫無睡意,借酒消解對遠方弟弟蘇轍的思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此,「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為每一個中國人中秋佳節里最美好的願景!

「月餅」一詞始於南宋「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聚餐,是中國節日永遠的主題之一,和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吃月餅」是中秋節的食俗。中秋吃月餅風俗始於何時,有不同的說法。

民間說法是始於唐初。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位經商的吐蕃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唐高祖李淵(一說唐太宗李世民)心情大好,對著月亮脫口而出:「應將胡餅邀蟾蜍」。胡餅是圓形,代表圓滿;蟾蜍則指月亮。李淵將胡餅分食群臣,此後就有了中秋吃胡餅之俗。到李隆基(唐玄宗)當皇帝時,楊貴妃將胡餅易名為「月餅」。顯然,這種說法並不靠譜,唐代連真正意義上的「中秋節」都沒有,何來月餅?但唐代在八月十五有「吃餅」習慣是可能的。日本僧人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曾記述,八月十五這天,「寺家設餺飩、餅食等」。另有學者引《洛中見聞》稱,唐僖宗李儇曾在八月十五賜「餅」給在曲江宴飲的新科進士。但所賜之餅是不是月餅?尚不好說。

目前較為可靠的說法是,北宋時中秋節已有吃月餅的風俗,但是否普遍並不肯定。蘇東坡《留別廉守》一詩中,便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的說法。北宋雖然有八月十五吃月餅之俗,但所食月餅當時並不叫「月餅」,而稱為「金餅」。當時的文人蘇舜卿《和解生中秋月》詩中即稱,「銀塘通夜白,金餅隔林明」。

「月餅」一詞,一直到了南宋才出現。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葷素從食店」條、同時代的周密《武林舊事》「蒸作從食」條,均出現「月餅」一詞。但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月餅似乎並不是八月十五才吃的專用節日食品,乃「四時皆有」的日常食品——不過在中秋節這天食用,意義非同尋常。

中秋節吃月餅到元代已更加「講究」。元末陶宗儀的《元氏掖庭記》中記述過元武宗海山過已酉(公元1309年)中秋節的情況。中秋之夜,元武宗與諸嬪妃泛舟於皇家的太液池,設宴取樂,所上食物相當豐富:「薦蜻翅之脯,進秋風之鯰,酌元霜之酒,啖華月之羔」。這里的「啖華月之羔」即為「吃月餅」。到了明代,「吃月餅」已為中秋節固定風俗。中秋節所食之餅除了「月餅」叫法外,還有「團圓餅」、「團餅」等叫法,正德《建昌府志》中便稱,「中秋,登樓玩月,多用西瓜、團餅,亦取月圓之義。」

明代,中國古人過中秋還出現了新氣象,現代必不可少的「月餅」,成為時人過中秋節之必備,現代特別流行的中秋送月餅風俗明代已開始流行。崇禎《嘉興縣志》稱,「十五是為中秋,作餅肖月形,曰『月餅』,有相饋遺者,取團圓之義」;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也有相同說法,「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不僅南方人喜歡中秋送月餅,北方人亦然。嘉靖《威縣志》記載,「中秋置酒玩月,為月餅饋之。」

早在元末,甚至更早時間,「走月」活動就已出現。筆者蘇北老家有一則「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說:元末朱元璋起義時,相約「殺韃子(蒙古人)」,推翻元政權。元代,蒙古人對民間集會控制極嚴,朱元璋便利用八月十五「走月」送月餅的習俗,將約定起義時間的紙條包在月餅里送出,從而完成了起義總動員,「送月餅」風俗也因此在明代得以廣泛流行。當然,還有另外一說,送月餅「殺韃子」,是吳王張士誠想出的主意。到了清代,中秋「送月餅」更為流行,並影響到現代人的節日消費行為。

E. 哪些國家過中秋

一、斯里蘭卡「月圓節」


中秋節是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佳節。馬尼拉的唐人街熱鬧非凡,當地華僑華人舉行活動,包括舞龍遊行、民族服裝遊行、燈籠遊行和花車遊行等。

華僑華人聚居區的主要商業街道張燈結綵,主要路口和進入唐人街的小橋上都掛上了彩幅,許多商店出售自製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

F. 各地過中秋節有哪些不同的習俗

又是一年中秋來臨時,每到這個時候,在外面的遊子都想回家跟父母團聚。中秋是一個合家團圓的日了,在老家,過中秋就是吃大餐。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不比我小時候的苦日子,那時候,年齡小又不懂事,總是盼著過節能吃上好東西。

過中秋時,已經有粟子了,我們會拿來炒一些或煮一些當零食,水果也就蘋果和桔子,感覺已經跟過年一樣了,我們是很高興,但聽父母說,孩子就知道過節的高興,卻不知道勞動的辛苦。

如今長大了,卻再也找不到小時候的快樂了,也吃不到那個記憶中的月餅,就連我媽也說現在的月餅還沒有以前的好吃。

G. 亞洲其它國家中秋習俗

韓國

家團圓,品松餅

韓國陰歷的八月十五稱為「秋夕」,也就是中國的中秋節。秋夕可以說是韓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一個豐收和感恩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陰歷新年)更隆重。

韓國的秋夕源於中國,但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生了變化。中國人過中秋,主要是家人團聚,不能團聚的也講究千里共嬋娟。韓國人過秋夕,除了全家團聚之外,更為重要的是祭祖和掃墓。

秋夕的清晨,韓國家家戶戶都會擺好新谷、水果酒、松餅、芋頭湯和各式各樣的水果祭拜祖先。韓國傳統上是由長子繼承家族的正統,因此秋夕祭拜祖先時,均是兄弟們到大哥家裡祭祖。祭典開始時,男人們都要恭敬地站立在祭桌前,主祭的家族長子要先把家裡的大門打開,意指請老祖宗進到家裡來。然後回到祭桌前,燒香、獻花與獻酒,率領家庭成員行叩禮。在祖宗們享用祭品的時候,主祭者要向家人介紹祖宗的光榮事跡,然後卜問祖宗是否已享用完祭品。完畢後,主祭者再率領家族成員對祖宗行叩禮,恭送祖宗。祭祖儀式完畢後,大人們將祭酒喝掉,然後開始吃團圓早飯。

除了祭拜祖先外,秋夕還有掃墓的習俗,一般是在秋夕前一天或前兩天舉行,近代則多在當天舉行。因為韓國人的祖墳一般都在山上,所以祭掃祖墳被稱為「上山」。秋夕「上山」是一年中最重大的事情,即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誤了「上山」。

韓國也有獨特的中秋食物——松餅。松餅形如半月,用米粉製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中秋時家家蒸食並互相饋送。

2/6
越南

兒童提鯉魚燈出遊玩耍

越南人也在農歷八月十五過中秋,但是節日由孩子「當家」。當晚,孩子們會聆聽關於阿貴的傳說。相傳阿貴得到仙樹後,未遵仙訓,用污水澆樹,結果仙樹騰空飛上月宮,阿貴手拉樹根,被帶上月宮受罰。到了晚上彩燈齊放。傳說曾經有一條鯉魚成精後害人,有人為除害用紙扎了鯉魚燈鎮住了此妖。因此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還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中秋節,首都河內的大小街道沿街擺賣月餅的店鋪披紅掛綠,上書「月餅」字樣的大紅燈籠高懸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種品牌的月餅擺滿了貨架。

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並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獲得獎勵。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還在節日期間組織舞獅。當地人過節時或全家圍坐陽台上、院子里,或舉家外出到野外,擺上月餅、水果及其他各式點心,邊賞月、邊品嘗美味的月餅。孩子們則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嘻鬧。

近年來,在中秋節,許多年輕人或在家聚會、唱歌跳舞,或結伴外出遊玩賞月,增進同伴之間的了解與情誼。因此,越南的中秋節除了傳統的合家團圓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內涵,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3/6
新加坡

親朋在中秋節互相饋贈月餅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每年中秋,各個住宅小區都會舉行由一些商家組織的中秋晚會,在那裡,可以免費品嘗各種式樣的月餅和參加有趣的游園活動。另外,在一些華人聚居地還會組織舞龍舞獅表演及放河燈、踩高蹺、彩燈展示等活動。

4/6
馬來西亞

提燈籠遊行慶中秋

據了解,馬來西亞的華人在中秋節時必定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賞月、吃月餅、提燈籠遊行。和北京一樣,中秋節前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型大小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櫃,報紙、電視台的月餅廣告也鋪天蓋地。

吉隆坡一些地方會舉行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服飾鮮艷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非常熱鬧。

5/6
泰國

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

八月十五,泰國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人們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禱,拜觀音菩薩和八仙。桌上還擺滿了「壽桃」、「月餅」之類美食。據泰國傳說,中秋祈月,八仙會帶著壽桃到月宮給觀音祝壽,神仙們就會「降福」。

泰國華人華僑過中秋節保留了許多潮汕人的傳統。比如,潮汕人在中秋節之夜要「拜月娘」,合家給嫦娥燒香祈福,並且要祭祖先、上供品,以保佑子孫福壽安康。

泰國人在中秋節必吃的水果是柚子,一來中秋節前後正好是柚子最好吃的季節,錯過可惜;二來柚子又大又圓、象徵「團圓」。

另外,月餅也是節日食品,其中,榴槤餡的月餅,在中國是很少見的。泰國的月餅製成禮盒的較貴,4塊一盒的通常要人民幣40元以上。不過,泰國很少有賣6塊一盒的,因為泰國人認為「6」不吉利。

H. 古人如何過中秋,有哪些時令美食和游樂項目

在農歷八月十五的時候,秋天已經過半,早在先秦時代中秋這個特殊的日子就有了民俗的意義。《禮記》月令篇記載到中秋之月,適合吃粥調理飲食。因為中秋這個時候正好是望日,所以月亮特別明朗,那麼古代時候中國人都怎麼過中秋節呢?觀濤、賞月、品嘗美食等各種民俗活動還真不少。

中秋節一般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團聚增進彼此老幼之間的感情,也鄰里之間進行饋贈西瓜等果品。在古代蘇州中秋節一般會全家出動賞月,叫做光月亮;北京地區的叫做看月會,南京地區則是家中擺宴庭叫做團圓酒。中秋節各地的習俗可能大同小異,但是一家人期盼平安團圓的意味則深深地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I. 在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里,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也會過中秋節

中國是一個多傳統節日的國家,一年就有好幾個傳統節日,並且每個節日都有各自的由來和傳說。在中國最熱鬧的就有四個傳統節日,分別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四個節日按季節分配,2020年的中秋和國慶遇在一起,雙節的來臨自然少不了慶祝,那麼就會有人問在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里,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也會過中秋節?韓國這個國家也過中秋,稱中秋為“秋夕”或“仲秋節”,還有日本、馬來西亞,泰國也會過中秋。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中秋節是闔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日子,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可以感受到節日的氣氛,國家不同但是節日相同,都是慶祝節日所以有機會可以去感受一下其他國家的中秋節。

閱讀全文

與還有哪些中國人過中秋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為什麼要伊朗道歉 瀏覽:380
英國中午和晚上基本上吃什麼 瀏覽:940
在印尼怎麼用當地卡 瀏覽:538
印度靶向葯怎麼治療 瀏覽:250
伊朗一億里亞爾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869
阿曼和伊朗哪個厲害 瀏覽:683
怎麼加入中國籍 瀏覽:589
98印尼事件政府做了什麼 瀏覽:956
義大利法西斯為什麼弱 瀏覽:935
印度歌曲背景音樂叫什麼名字 瀏覽:996
義大利面配的醬料怎麼製作 瀏覽:607
印度是什麼級別的 瀏覽:694
義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亞是什麼意思 瀏覽:537
英國人為什麼要去巴黎 瀏覽:210
新中國成立以後發行了多少郵票 瀏覽:393
中國球王年薪是多少 瀏覽:347
義大利護膚品的品牌有哪些牌子 瀏覽:177
東興市還有多少越南人 瀏覽:582
義大利lsb板材哪裡生產 瀏覽:255
伊朗和敘利亞之間有什麼戰爭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