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史實資料有哪些

中國史實資料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30 16:36:34

❶ 中國古代歷史資料

、遠古時代一、遠古時代
元謀人 雲南元謀 距今約170萬年,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北京人 距今約70——20萬年。評價1,用天然火;2,製造工具。
山頂洞人 約18000年前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穴。評價1,人工取火;2,進入氏族公社。
河姆渡氏族 浙江餘姚河姆渡村 距今約7000年 母系氏族。評價1,使用陶器,食物剩餘;2,栽種水稻。
半坡氏族 陝西西安半坡村。評價1,工具先進(新石器時代);2,種聚;3,原始文字。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山東省大汶口 距今約4000、5000年。評價1,人類社會進入父系;2,貧富分化。
黃帝、炎帝 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黃帝、炎帝部落聯盟——華夏族主幹。「炎黃子孫」
堯、舜、禹時期——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禪讓」
二、夏、商、周
夏 公元前2070年 啟建立 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商 公元前1600 湯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至殷。 「殷墟」發現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最大青銅器。四羊方尊。
西周 武王伐紂——公元前11世紀左右,牧野。周平王—洛邑(平王東遷。分封制;井田制:土地被劃成方塊形,阡陌縱橫,好像井字狀
春秋時期 奴隸社會瓦解時期。
齊桓公稱霸 1,管仲改革—國家強盛;2,尊王攘夷。
城濮大戰 晉勝楚敗。吳越戰爭。
老子 道家 《道德經》辯證法思想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無為」
孔子 儒家學派創始人。 政治主張:「仁政」「禮」治。教育成就:A、興辦私學;B、「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
孫子 《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戰國時期 封建制確立時期
商鞅變法 1,廢井田、開阡陌。(承認土地私有,確立地主階級地位)2,獎勵耕戰(打擊奴隸主)。3,建立縣制(加強中央集權)。結果:秦逐漸強盛,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奠定了基礎。
都江堰 秦蜀守李冰 成都附近岷江流域。
冶鐵業 宛、邯鄲
扁鵲 「望、聞、問、切」
魯班
墨家 墨子「兼愛」「非功」,反對奴隸主殉葬。
儒家 孟子 《孟子》「民為貴」「君為輕」「仁政」「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荀子 (唯物主義)「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 莊子「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
法家 韓非子「法治」 用嚴刑峻法鎮壓人民的反抗。
兵家 孫臏 《孫臏兵法》
屈原 楚辭 《離騷》
三、秦、漢
秦 公元前221年 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南到南海。
秦始皇:中央集權專制制度 1,自稱「始皇帝「;2,經濟、軍事大權集中在自己一個人手裡;3,設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4,推行郡縣制度。
經濟 統一度量衡、貨幣
文化 統一文字 焚書坑儒
軍事 修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2,抵抗匈奴。
陳勝、吳廣起義 蘄縣大澤鄉 建立張楚政權。評價: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
楚漢戰爭 性質:地主貴族爭奪皇權的戰爭。劉邦注意收攬民心,又善於用人,恢復了關中(打下了經濟基礎)。最後,項羽自殺。
西漢 前202年 劉邦 都長安
文景之治 「休養生息」1,重視發展農業生產;2,三十稅一;2,,取消「連坐」和殘損肉體的刑罰。
漢武帝:1,推行大一統「推恩令」;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3,張騫出使西域:西域—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地方。第一次 前138年。第2次,前119年。作用:A,加強了漢朝同西域經濟文化的交流;B,加強了漢朝對西域的統治;C,打通了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安息,再從安息轉運西亞和歐洲的大秦(地形—關中平原—黃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帕米爾高原)。4,北擊匈奴。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
王莽改制 西漢末年 進行幣制改革
東漢 「光武中興」 光武帝劉秀 公元25年 都洛陽 措施:1,釋放奴婢;2,懲治貪官污吏。
班超經營西域 公元73年 目的:恢復東漢政府和西域各國的交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甘英到達了亞洲西部的波斯灣。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第一次從海道來到中國,(《後漢書》)這是中國同歐洲國家直接友好往來的最早記載。
蔡倫 105年 改進造紙術 朝鮮、日本、阿拉伯—非洲、歐洲。
《九章算術》代數、幾何。
地動儀 張衡——東漢傑出的科學家和文學家。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
華佗 「麻沸散」世界上最早採用全身麻醉方法的醫生。「五禽戲」
司馬遷 我國古代傑出的歷史學家。 《史記》:黃帝至漢武帝時期二三千年間的史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佛教 西漢末年(公元前後1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
道教 主張修身養性,煉丹制葯,得道成仙。
四、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鼎立 官渡之戰 200年 曹操打敗袁紹。結果: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赤壁之戰 208年 孫權劉備聯軍打敗了曹操,以少勝多。結果: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基礎。三國:魏 220年 都洛陽;蜀 221年 都成都;吳 222年 都建業。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帶領一萬人的船隊到達夷洲(今台灣)。
兩晉 266年 司馬炎建立晉朝 都洛陽「西晉」
少數民族內遷:匈奴、鮮卑、羯、氐、羌。317年 晉朝皇族司馬睿 都健康「東晉」 北方「十六國」
淝水之戰 形勢:前秦王符堅強征各族人民當兵;謝安主張堅決抵抗,並派將領謝石、謝玄迎擊前秦。383年 東晉打敗前秦,結果:前秦的統治瓦解了,北方又陷入分裂割據的狀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南北朝 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❷ 中國歷史遺跡資料

、長城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其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19年1月22日,經國務院同意,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長城保護總體規劃》。
2、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東南25公里鳴沙山。洞窟分布從南到北全長1600餘米,上下5層。
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6),歷代都有修建,到唐代武則天時,已有一千多個洞窟。歷經千百年來自然和人為的破壞,至今仍保留單個洞窟492個。
洞窟里有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件,還有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
莫高窟的洞窟按功能劃分,主要有兩類:一是禪窟,主室平面呈方形或豎條形。二是禮拜窟,由於禮拜窟數目眾多,又可按形狀分為兩式,一是塔柱窟,洞窟平面呈方形。
二是殿堂窟,洞窟平面呈現方形,這類洞窟數目最多,綿延10個朝代。此外,還有大佛窟,涅槃窟等特殊形式。
石窟里數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藝術品是壁畫,壁畫的內容絕大多數是佛教題材,但也有不少壁畫描繪中國古代的各種社會生活。15世紀以後,敦煌石窟衰落以致湮沒。20世紀初被重新發現。
1991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3、九寨溝
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山地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南距成都市300多公里,是一條縱深50餘千米的山溝谷地,總面積64297公頃,森林覆蓋率超過80%。
因溝內有樹正寨、荷葉寨、則查窪寨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以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及其自然生態環境。有74種國家保護珍稀植物,有18種國家保護動物,還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古冰川地貌。
「九寨歸來不看水」,是對九寨溝景色真實的詮釋。泉、瀑、河、灘108個海子,構成一個個五彩斑斕的瑤池玉盆。
長海、劍岩、諾日朗、樹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觀,呈「Y」字形分布。翠海、疊瀑、彩林、雪峰、藏情、藍冰,被稱為「六絕」。神奇的九寨,被世人譽為「童話世界」,號稱「水景之王」。
受地震影響,九寨溝景區於2017年8月9日起停止接待遊客。
2018年3月8日起,九寨溝景區部份景觀將恢復開放。開放區域為九寨溝景區溝口至長海段沿途景觀,實行專車專導,團隊游覽方式。

❸ 有哪些關於中國輝煌歷史的資料

這可多了去了,要以領域分吧。

軍事戰爭上:七次戰役基本全勝。對越、對蘇、對印、對美等。

軍事科技上: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

其餘科技上:很多華裔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水平領先世界,但基礎科技水平還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政治地位上:聯合國五大常委之一,隨著國力的壯大,中國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漸漸地使全國人民都富裕起來(還沒有最終完成)。

社會文化上:雖然教育體制不對,但比建國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種文藝水平越辦越高,漸漸地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會也在中國舉辦。

影視文化上: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國內影視製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兒有這么多豐富的電視節目可看呢?藝術水平也在提高。民間藝術也在保護。

體育上:中國的成就太輝煌了,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名列前三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稱霸全人類。最近的劉翔、姚明還有冰上項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響力。逐漸舉辦世界級別各大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洲會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復香港、澳門。

民族自信心上:隨著國力的壯大,人民也越來越富裕,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講究。但最近極端排外的民族主義有抬頭現象,不理智的憤青也對社會產生一定民族情緒的影響。這都對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不利。我們現在還不能有濃重的民族主義。時機未到。

政治體制上:總的來說也在進步。

總的說來,就這些方面,但政治體制上還是很不完善,腐敗現象嚴重。執政黨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國力的的增強,我們中國未來會更好。

❹ 中國歷史上涉及土地問題的史實有哪些

古代的土地制度主要有:

①井田制,形成於商,盛行於西周,瓦解於春秋;

②商鞅變法承認土地私有;

③王莽實行王田制;

④曹魏實行屯田制;

⑤北魏、隋、唐實行均田制;

⑥清實行更名田。

(4)中國史實資料有哪些擴展閱讀:

我國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的內容主要包括:

(1)我國全部土地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2)土地的全民所有制採取社會主義國家所有的形式,國家代表全體勞動人民佔有屬於全民的土地,行使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3)土地的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形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該組織的全體農民佔有屬於該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並對該集體所有的土地行使經營、管理權。

(4)城市市區的土地全部屬於國家所有。

(5)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包括村農民集體和鄉(鎮)農民集體)。

(6)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

❺ 我們中國這個國家有哪些歷史資料

三國時期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後來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欽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規模匯刻。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脫稿,民國十年(1921年)大總統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❻ 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資料有哪些

一、屬於文化遺產有21處:

1、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頤和園(北京)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長城(北京)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天壇(北京)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5、承德避暑山莊(河北承德,包括周圍寺廟)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6、平遙古城(山西平遙)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7、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北京周口店)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8、麗江古城(雲南麗江)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9、蘇州古典園林(江蘇蘇州)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0、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西安)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1、大足石刻(重慶大足縣)

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2、武當山古建築(湖北丹江市)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3、莫高窟 (甘肅敦煌市沙鳴山)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4、布達拉宮(西藏拉薩)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5、龍門石窟 (河南省洛陽市)

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6、孔廟、孔林、孔府(山東曲阜)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7、明清皇家陵寢 (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8、青城山-都江堰(四川青城山)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9、皖南古村落 (安徽西遞村)

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0、雲岡石窟(山西大同)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1、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集安市、遼寧桓仁縣)

2004年7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二、世界自然遺產,共4處:

1、九寨溝 (四川南坪縣)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黃龍(四川松潘縣)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武陵源 (湖南武陵)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三江並流 (雲南)

2003年7月2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交匯而形成的壯觀景象。

三、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共4處:

1、泰山(山東泰安)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黃山(湖北省)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峨眉山-樂山大佛 (四川峨眉山市)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武夷山(福建)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四、文化景觀,共1處:

1、廬山(江西九江市)

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五、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共2處:

1、 崑曲(江蘇崑山)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崑曲產生於元末明初江蘇崑山一帶,時間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2、 古琴

❼ 中國歷史資料

夏朝和商朝 ①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國的第一個王朝。 ②禹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位子,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夏朝的建立標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③約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領成湯發動推翻夏朝的戰爭。大戰與鳴條。成湯建立了商朝。 ④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了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從此,商朝的都城穩定下來了。 ⑤商朝的勢力范圍:東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長江流域,北達遼河一帶。 ⊙商朝經濟比夏朝有很大發展的表現:А 農業生產規模一相當大,種植的農作物有粟,黍,稻,麥等。 В 畜牧業發達,飼養六畜,祭祀用幾百甚至上千頭家畜。 ℃青銅冶鑄,玉器製作和釀酒等手工業很發達。 D商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貝,骨貝,玉貝和銅貝等作貨幣西周的興亡 1: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領導了滅亡商朝的戰爭,大戰與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鎬京(今天的陝西西安西)歷史上稱為西周。 2:分封制:為了控制全國廣大地區,周王讓自己的子弟,親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後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國。這就是分封制。封國的統治者叫國君(一般稱諸侯)。享有統治和管理封國的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同時,必須承擔擁戴周王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見周王,參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禮儀式,貢獻財寶和特產,服從周王調遣出征作戰等義務,否則將受懲罰。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個封國,重要的有,魯,齊,燕,晉,宋。 姓姬的封國有53個。 4:西周末年,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鎬京周幽王被殺死,西周結束。 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從鎬京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進入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爭霸的原因: A王權衰落,周王統治出現嚴重危機。 B一些諸侯國強大起來,為了爭奪更多的土地,財產和人口,爭當左右天下,支配別國的霸主而展開了長期的爭霸戰爭。 3: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先後當個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 4:齊桓公首霸條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為相,發展生產,改革內政,整頓軍隊,使國力強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③:是東方的一個大國。 5:齊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會盟,當上了春秋歷史上的第一個霸主。 6:齊桓公後,晉楚爭霸。晉楚軍隊在城濮進行決戰,晉軍戰勝,晉文公稱霸,後來,楚國強大起來,楚莊王北進中原,在鉍打敗晉軍。楚莊王稱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吳國和越國加入了爭霸的行列。吳王闔閭任用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為將軍。進攻楚國,五戰五勝,吳王闔閭稱霸。 經過長期努力。越王勾踐北上會盟諸侯,成為春秋的最後的一個霸主。 8:鐵器和牛耕的推廣是春秋時期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 戰國七雄 1:春秋之後,歷史進入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這時的諸侯國主要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2:戰國時期的戰爭:①:七國之間戰爭不斷。②:兵器得到改進,步兵和騎兵取代車兵,成為主要兵種。③:各國組織軍隊在都城和邊境修築城防工事。④戰爭激烈,規模很大,發生了「圍魏救趙」和長平之戰等著名戰役,戰國時期出現孫臏、白起等著名軍事家。 3:合縱與連橫: A(合縱原因):戰國中後期,秦國力量日益強大,對東方六國造成威脅。B:(合縱內容:)六國有「合眾勢以攻一強」的意願,並因此進行合作,包括聯合出兵進攻秦國。歷史上稱這種策略為「合縱」。C(連橫的原因):秦國進一步向東發展,必須破壞六國的聯合,尤其是齊楚兩個大國的聯盟。D(連橫的內容);秦國採用各個擊破的辦法,分別收買拉攏東方國家服從於自己,「事一強以攻眾弱」歷史上稱為「連橫」 4:合縱與連橫之爭是戰國紛爭的重要的內容。商鞅變法 背景:秦國相對落後,東方六國看不起秦國;,土地被魏國佔領也無力奪回,秦孝公深感恥辱,決心變法圖強,改革內政,發布求賢令,招攬人才。 時間: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 內容:1,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國家承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2,重農抑商。3,獎勵軍功。4,遷都咸陽,推行縣制。5,嚴明法令。 性質:是戰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 影響:1,舊的制度被廢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秦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3,秦國的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秦朝的統一 一:秦王掃六合:戰國末年,秦國的實力遠遠超過東方六國,統一時機成熟。秦王嬴政積極准備,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國先後滅了 韓,趙,魏,楚,燕,齊。 二: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三:皇帝制度的確立,秦王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就將最尊貴稱號「皇」和「帝」合起來,號稱「皇帝」自己稱「始皇帝」 l 四:秦朝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1:皇帝制度的確立。皇帝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擁有絕對的權力,國家重大事務由他決定。大臣官吏必須絕對服從皇帝的命令。2: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別管理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3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規定圓形方孔的「半兩」銅錢為通行貨幣,,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的通用字體。4北擊匈奴,修長城,防禦匈奴。 陳勝吳廣起義 一:秦的暴政表現:1:焚書坑儒, 2:沉重的賦稅,徭役和服兵役。3:極端嚴酷的刑罰。 二:公元前209,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天安徽宿縣)起義,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不久,陳勝自立為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三: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項羽強大起來,公元前207 年,項羽率軍在巨鹿之戰中殲滅了秦軍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劉邦逼近咸陽,子嬰投降,秦朝滅亡。五;「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專制統治在文化思想領域的集中表現。 「焚書」是李斯的建議。

❽ 誰能給我一些關於中國歷史悠久的資料

1、《上下五千年》

《中華上下五千年》講的是五千年來中國的改革與變遷,這條東方巨龍輝煌的事跡。中華人民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屹立於東方,我國的成就曾不只一次讓其他國家大吃一驚。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文明燦爛.從盤古開天闢地到三皇五帝,再到中華民國,世事蒼桑,歷盡了數不盡的悲涼與歡喜。

2、《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第五版)》是2010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紹侯,齊濤,王育濟主編。本書主要介紹了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

由國家教育部組織十院校編寫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國古代史》,從1979年作為試用教材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作為正式教材出版以來,到現在已有20年左右。

3、《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8)中國史實資料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中華文明史源遠流長,若從黃帝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舉世公認,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

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長江文明,中華文明是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中國歷史自黃帝時代算起則約有5000年。

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了父系氏族社會。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

2、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

3、封建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1912年)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史實資料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跟團旅遊簽證多久出簽 瀏覽:849
印尼卡怎麼使用 瀏覽:822
印度用什麼樹最好 瀏覽:218
英國人一年能賺多少錢 瀏覽:613
英國返華機票是多少 瀏覽:451
英國短毛貓一天能吃多少豬肉 瀏覽:259
韓國為什麼要伊朗道歉 瀏覽:382
英國中午和晚上基本上吃什麼 瀏覽:942
在印尼怎麼用當地卡 瀏覽:540
印度靶向葯怎麼治療 瀏覽:252
伊朗一億里亞爾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871
阿曼和伊朗哪個厲害 瀏覽:685
怎麼加入中國籍 瀏覽:591
98印尼事件政府做了什麼 瀏覽:958
義大利法西斯為什麼弱 瀏覽:937
印度歌曲背景音樂叫什麼名字 瀏覽:998
義大利面配的醬料怎麼製作 瀏覽:609
印度是什麼級別的 瀏覽:696
義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亞是什麼意思 瀏覽:539
英國人為什麼要去巴黎 瀏覽: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