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冬至吃什麼

中國冬至吃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30 19:18:57

⑴ 全國各地冬至節氣都吃什麼美食

北方吃水餃:每年農歷冬至這天,北方一些地區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傳說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滕州羊肉湯:山東滕州一帶,冬至這天被稱作伏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江南米飯: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寓意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寧波的番薯湯果:因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翻」過去。其還有「財運高漲」、「福氣高漲」的好彩頭。

合肥吃冬至面、南瓜餅:「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滴水成冰的嚴冬,在安徽合肥,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面和南瓜餅,才算是過了一個冬至。

浙江嘉興桂圓燒蛋:嘉興民間崇尚冬至進補,有赤豆糯米飯、人參湯、核桃仁燉酒、桂圓煮雞蛋等。老人們說因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長,不吃桂圓煮雞蛋的話會凍或餓一晚上。


⑵ 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冬至各地方吃的傳統食物:

1、北方吃餃子

餃子,又名「交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麵食,北方人年三十都要吃餃子。而「冬至大如年」,當然這天也是要吃餃子,民間有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冬至吃水餃相傳還與我國醫學家張仲景有關,餃子就是他發明的,原名「嬌耳」,他曾用「驅寒嬌耳湯」救治了當時很多被飢寒凍壞了耳朵的貧苦百姓,人們在過年和冬至吃餃子也是為了紀念他。現在仍然有「冬至吃了餃子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2、蘇州人吃餛飩

吳地蘇州過冬至是奉行周朝立法的遺風,以冬至夜為歲末,所以過冬至就是過年,當然節日氣氛也很濃了。

蘇州人過冬至的食俗很多,要吃「團圓飯」,飯菜名字都很雅緻,蛋餃叫「元寶」、豆芽叫「如意菜」、粉條叫「金鏈條」、魚叫「吃有餘」等。餛飩也是蘇州人過冬至必吃的一種主食,當地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3、寧夏人吃「頭腦」

寧夏銀川地區冬至這天要吃一種叫「頭腦」的美食。「頭腦」實際上就是羊肉粉湯餃子,用羊肉加蘑菇佐以蔥、姜、蒜、辣椒、食鹽和醬油等做湯,煮沸後加入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放切好的蒜苗、香菜和韭黃,一鍋羊肉粉湯就做好了,它也是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4、上海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據史料記載這一習俗在明、清就有了。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圓」寓意「圓滿」、「團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冬至團還可以用來祭祖和贈送親友。

5、潮汕地區吃甜丸

冬至在潮汕地區是大節日,又稱「過小年」。冬至這天,當地人要准備貢品到祠堂白祭祖先,然後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潮汕人冬至要吃甜丸,一種與湯圓類似的糯米丸子,也叫「冬節圓」。

6、杭州人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要祭祖,三餐都要吃年糕,寓意年年高。

7、廣東人吃燒臘

廣東地區也是非常重視冬至節的,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據介紹,廣東很多地區冬至這天要「加菜」,祭祖之後全家人准備一桌大魚大肉一起過節,燒臘是必不可少的傳統食物。人們還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贈送臘腸、臘肉等。

8、泉州人吃「冬至丸」

泉州人冬至這天祭祖團圓,出門在外的人都會盡可能趕回家過節,當地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泉州人冬至要吃「冬至丸」,早晨要煮甜丸湯供奉祖先,然後全家人以甜丸湯做早餐。

⑶ 中國人冬至吃什麼

在一些地方,每年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吃餃子,須得早上吃,且至少吃兩個,意思從早開始,保護兩只耳朵不被凍掉,但若早上實在來不及包餃子,也不要緊,那就中午吃。



舊時,還有一些地區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據說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進補的習俗。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如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至這天吃的東西也在不斷花樣翻新。時下有些地方開始流行「冬至壓歲宴」,「冬至壓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⑷ 冬至習俗吃什麼 5種傳統食物「補冬」

1、餃子

冬至吃餃子,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餃子成為了一種營養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餃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蔥、韭菜、蘿卜等做餡,這些菜均偏溫熱性,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溫陽作用。

2、白蘿卜

俗語說「冬吃蘿卜夏吃薑」,蘿卜含水量高達93.4%,是冬季補水的首選。白蘿卜生吃促消化,因為其辛辣的成分可促進胃液分泌,調整胃腸功能,還有很強的消炎作用。熟吃能補氣順氣,尤其和豬肉、羊肉等一起燉著吃,效果更佳。此外,蘿卜中的礦物質含量也很高,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3、羊肉

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羊肉味甘性溫,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歷來作為補陽佳品,是冬至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羊肉的熱量高於牛肉,鐵的含量又是豬肉的6倍,對造血有顯著功效,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補血助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禦寒能力。

4、核桃

核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脂肪中含亞油酸多,營養價值較高。此外,核桃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和E,可防止細胞老化,有健腦、增強記憶力及延緩衰老的作用。核桃還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

5、八寶粥

熱騰騰的八寶粥很適合冬天飲食溫熱軟的要求。中醫認為食粥可健脾溫胃,且有一定的滋陰作用,正好對抗冬季乾燥的特性。為發揮禦寒作用,我們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選用偏溫熱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棗、核桃、花生、雞肉、羊肉、糯米、桂圓、山葯、銀耳等。

⑸ 冬至節要吃什麼

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古人喜賀冬至,冬節是「時年八節」之一,各種冬至節日食物甚多。


1、羊肉湯


每到冬至各地吃羊肉,俗語說「三九補一,冬」,溫補羊肉被視為冬天進補佳,選。對於老百姓來說,吃羊肉是冬季進補禦寒的主要方法之一。中、醫上講究「四季五補」,其中冬季「滋補」是時宜進補方法。冬至吃羊肉是為禦寒滋補。


2、湯圓


冬至湯圓,又稱冬節丸、冬至團等。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潮汕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之說,其中「冬節圓」就是湯圓了。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5)中國冬至吃什麼擴展閱讀


冬至的習俗: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南方沿海一帶如粵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葯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葯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⑹ 冬至那天吃什麼最好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過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在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大部分地區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還有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以及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⑺ 中國冬至吃什麼

北方:餃子和餛飩

對於有著「好吃不如餃子」習俗的北方人來說,也普遍有冬至吃餃子和餛飩的風俗。吃「捏凍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餃子的俗稱,據說是吃後可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裡,不會被凍掉耳朵。

江南:湯圓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地區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浙江:冬至吃蕎麥面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齊,嫁出去的女兒也要趕回婆家,家家戶戶要做蕎麥面吃。習俗認為,冬至吃了蕎麥,可以清除腸胃中的豬毛、雞毛。

廈門:排隊買薑母鴨
廈門人對鴨可以說是情有獨鍾,一年四季都在吃鴨,鹽鴨、醬鴨、烤鴨、四物燉鴨,冬至吃薑母鴨。一條街只要有一攤賣薑母鴨的店,就整街飄香。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

寧夏:冬至要吃「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羊肉粉湯餃子做法獨特,味道香辣可口,現在已成為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客家:過冬至家家吃蘿卜粄
南粵客家有「冬至過大年」的風俗。對於客家人來說,冬至是除春節外最大的節日,每家每戶都殺雞、殺豬、宰羊,准備了豐富的節日大餐。而蘿卜粄,是最具客家風味的冬至食品,餐桌上必不可少。冬至吃蘿卜粄是客家人祖先流傳下來的習俗,冬至來臨,家家都會用糯米和蘿卜絲等做成蘿卜粄,然後用香蕉葉墊住放在鍋里蒸。蘿卜粄蒸熟後,客家人都會趁熱品嘗,而且要分給家裡的每個人吃,共慶豐收的日子。

杭州:一天三頓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喜吃年糕。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⑻ 全國各地冬至節氣都吃什麼美食急急急。。。

一、冬至習俗吃什麼: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相傳,這一習俗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二、冬至習俗吃什麼: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還代表團圓之意。

三、冬至習俗吃什麼:四川羊肉湯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現四川冬至包括咱廣元家家都要喝羊肉湯。


四、冬至習俗吃什麼:赤豆糯米飯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五、冬至習俗吃什麼:台灣糯糕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冬至節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


六、冬至習俗吃什麼: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有俗語雲:「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這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美好祈願。


七、冬至習俗吃什麼: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八、冬至習俗吃什麼:混沌


《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實際上「餛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後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令飲食而已。

⑼ 冬至得吃什麼

冬至,在周秦時代可是以冬至為歲首。也就是說那時候,不是正月初一過年,而是冬至這一天過大年!


民間直到現在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我國南北方過冬至的習俗稍有差異,南方冬至多祭祖、吃湯圓,北方則少不了吃餃子,甚至有民諺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說到冬至吃餃子,這一習俗的由來,相傳與醫聖張仲景有關……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由來


冬至餃子夏至面,冬至吃餃子這一習俗,相傳是為了紀念張仲景以及他的祛寒嬌耳湯。



張仲景,東漢南陽郡涅陽縣人,張仲景當過長沙太守,當其准備告老還鄉時,正值冬季,寒風刺骨,天寒地凍。張太守看到老百姓個個面黃肌瘦,衣不蔽體,很多人耳朵都生了凍瘡,甚至凍爛了,心裡非常難受。


為了給鄉親們治病,他讓手下人搭起了棚子,支起了鍋子,熬起了自己配置的祛寒嬌耳湯,湯中主要原料是羊肉和驅寒葯材,把這些葯材煮熟後,將羊肉和葯材撈出切成碎末,和麵包成「嬌耳」,然後再將其煮熟,分給老百姓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


從冬至那天起,一直忙到年三十兒,老百姓們吃了「嬌耳」,喝了驅寒湯後,只覺得渾身發暖,耳朵發熱,凍壞的耳朵也慢慢痊癒。後來每到冬至,百姓們就學著張仲景的方法,包起「嬌耳」,預防凍傷。就這樣,「嬌耳」逐漸演變成了我們現在吃的餃子。


其實冬至吃餃子,本質上來講是中醫食補的一種。通過中醫理論的指導,利用食物的特性來調節人體健康。


冬至如何食補


除了吃餃子,冬至到過年這段時間是冬補的黃金時期,俗話說得好,「冬令進補,來年打虎」,正確進補可以提高身體健康狀況。


但進補也是需要看體質,什麼體質吃哪些食材,是有講究的:


1.老年人、兒童、女性及體弱的男性,不妨吃一些補而不膩的食物,如:動物筋腱、肉皮凍、豬耳朵等,煮粥時可加入銀耳、百合、黑芝麻、枸杞、蜂蜜等進行滋補。


2.如果是痰濕體質的人,平時吐白粘痰、皮膚及頭發出油、大便黏不易沖,怎麼辦?不妨多用白豆蔻、薏苡仁與粳米一起煮粥食用,也可以用砂仁皮、厚朴花、玫瑰花泡茶來喝,這些都是可以助陽化濕,改善體質的葯物。


3.對於腎陽虛、氣血虛的人群,不妨試試當歸生薑羊肉湯,溫陽補血效果一絕。當歸生薑羊肉湯,出自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能夠溫中補虛,祛寒止痛。


當歸生薑羊肉湯


材料:


羊肉1斤,生薑2兩,當歸適量。


做法:
① 取1斤羊肉,清洗干凈,切成大小適中的塊;

② 將羊肉冷水下鍋,煮開後撈出瀝干;

③ 生薑2兩切片,鍋中倒油,放生薑爆香;

④ 放入焯好的羊肉,翻炒一會兒後放入適量涼白開;

⑤ 加入適量當歸,轉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1小時即可吃肉喝湯。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冬至一陽生」,也就是說適合在這時候補陽氣。冬至以後氣溫降低,氣血運行不暢或腎陽虛的朋友耳朵容易生凍瘡,這時候不如按摩耳朵,有助於腎臟保健和氣血運行,同時防治凍瘡發生。


如何按摩保健


1.拉耳垂:用雙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可以先將耳垂搓熱,然後向下拉耳垂20次,直到發熱發燙。


2.提耳尖:雙手拇指、食指捏住雙耳上部耳輪,適當地向上提拉耳尖,邊拉邊按揉,同樣直到發熱發燙為止。


3.摩耳輪:以拇指放於耳輪內側,其餘四指位於耳輪外側,揉搓2~5分鍾,揉的同時往上提拉,直到耳部發熱發燙即可。


還可以按揉勞宮穴,調節心臟,安神助眠。

【參考文獻】

[1]朱焜. 冬至養生吃得好,來年身體棒[N]. 上海中醫葯報,2020-12-18(006).

[2]王和億. 冬至飲食習俗說餃子[J]. 烹調知識,2019,(12):12-13.

[3]武月萍 ,廉萬營. 冬至後養生 養陰莫忘助陽[N]. 健康報,2012-12-26(006).

[4]夏公旭. 冬至養生搓耳朵揉兩穴[N]. 健康時報,2015-12-28(008).

⑽ 冬至吃什麼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民間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後將迎來九寒天,也是一年中特別冷的時候,這天不同地區的人都有不同的飲食習慣和風俗。在北方地區冬至都有吃餃子的習慣,餃子形狀似「耳朵」,因此也有「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寓意:溫暖健康。而南方的冬至更偏愛吃湯圓,各種甜湯圓、咸湯圓都很受歡迎,不僅好吃,還寓意:團圓美好。

1、餃子

冬至吃餃子很多人都並不陌生了,在我國北方和部分的南方地區,冬至這天都有吃餃子的習慣,餃子不僅好吃,還很營養,里邊可以包裹著各自營養的餡料,可以做豬肉餡料汁、羊肉餡餃子等等,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熱乎乎的餃子,也是非常暖身滋補的。除此之外,冬至吃餃子還有著美好的寓意,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餃子外形類似「耳朵」,冬天很寒冷,民間也有「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寓意:溫暖健康。

2、羊肉(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也是很多地區都有的飲食習慣,南北地區都有,羊肉溫暖滋補,是冬季進補的好食材,羊肉中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冬至九寒天吃點暖身驅寒又滋補的食材,羊肉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冬天有兩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為立冬,一為冬至。羊肉的吃法也有很多,可以燉羊肉煲吃,也可以燉羊肉湯喝,寒冷的冬天來上一碗羊湯帶來的溫暖,足以抵擋一冬的嚴寒。除此之外,冬至吃羊肉還有一個美好的寓意: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3、冬至面

冬至這天部分地區的人有吃冬至面的習慣,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在安徽冬至吃冬至面已經是一種習慣了,以前的冬至面比較簡單,就是熱乎乎的雞蛋掛面,大冷天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面,才算是過了一個冬至。現在的冬至面也是花樣百出了,隨意搭配,冬至吃上一碗也算是應了個節氣了。

4、湯圓

南方很多地區都有冬至吃湯圓的習慣,可咸可甜的那種,用磨糯米粉,搭配糖、肉、菜、果、蘿卜絲等做餡料,包裹的湯圓,也都是各有風味。寒冷的冬至天,來上一碗熱乎乎軟糯的糯米湯圓吃,別提有多舒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湯圓圓滾滾的,還有團圓美好的寓意。

5、酒釀糯米丸子

南方部分地區還有冬至吃酒釀的習慣,姑蘇地區的人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酒釀的吃法也有很多,可以直接喝也可以拿來煮酒釀雞蛋湯、酒釀糯米圓子都是非常美味的吃法,冬季寒冷吃它能驅寒暖身,是日常不錯的美味。冬至吃酒釀不僅能夠驅寒,還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寓意生活溫暖和諧。

6、年糕

在江浙一帶冬至也有吃年糕的習慣,年糕除了過年要吃之外,冬至也是不能少的,在春節和冬至,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有白糖年糕、紅糖年糕、以及現在的花樣年糕,吃法也是花樣百出,年糕搭配不同的餡料,也是風味獨特,軟糯香甜,很多人都愛吃。冬至吃年糕不僅好吃解饞,還有年年長高,圖個吉利的美好寓意。

閱讀全文

與中國冬至吃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短毛貓一天能吃多少豬肉 瀏覽:257
韓國為什麼要伊朗道歉 瀏覽:380
英國中午和晚上基本上吃什麼 瀏覽:942
在印尼怎麼用當地卡 瀏覽:538
印度靶向葯怎麼治療 瀏覽:252
伊朗一億里亞爾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871
阿曼和伊朗哪個厲害 瀏覽:685
怎麼加入中國籍 瀏覽:591
98印尼事件政府做了什麼 瀏覽:958
義大利法西斯為什麼弱 瀏覽:937
印度歌曲背景音樂叫什麼名字 瀏覽:998
義大利面配的醬料怎麼製作 瀏覽:609
印度是什麼級別的 瀏覽:696
義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亞是什麼意思 瀏覽:539
英國人為什麼要去巴黎 瀏覽:212
新中國成立以後發行了多少郵票 瀏覽:395
中國球王年薪是多少 瀏覽:347
義大利護膚品的品牌有哪些牌子 瀏覽:177
東興市還有多少越南人 瀏覽:584
義大利lsb板材哪裡生產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