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美國為中國提供了什麼

美國為中國提供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30 21:31:54

㈠ 二戰美國為什麼幫中國

美國的原子彈讓日本向同盟國投降,所以給很多人造成一種錯覺,就是美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就是同盟國一方的,美國在二戰時給予了中國很多幫助。那麼二戰時美國真的是出於正義之幫助中國嗎,如果不是,美國又是為了什麼幫助中國呢?


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在國家關系的面前,永遠只有利益,在利益面前,任何國家這一秒是朋友下一秒也可能是敵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由始至終所在乎的只有自己國家的利益。

總而言之,我們需要知道在二戰前期美國奉行的是孤立主義,盡管美國國內有同情中國的聲音,但美國政府並沒有向中國施以援手。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向日本宣戰,也是為了維護自身國家利益,並不是出於人道主義幫助中國。

㈡ 羅斯福新政的成功說明了什麼為中國提供了哪些經驗

羅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後所實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其核心是三個R: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時也被稱為三R新政。救濟主要針對窮人與失業者,復興則是將經濟恢復到正常水準,針對金融系統的改革則試圖預防再次發生大蕭條。新政讓政治版圖重新排列,民主黨在國會兩院擁有絕對多數(只在1947-1949年及1953-1955年失去控制權),以及在1933年至1969年間九個總統任期中七次掌握了白宮,其根基為自由主義思想、南方白人、傳統的民主黨員、大城市中的技師、以及被賦予權力的勞工聯盟及少數族群。共和黨則分裂為兩派:一派為反對整個新政的保守派,他們認為新政是商業與經濟成長的敵人;另一派則接受大部分的新政,並試圖使之更有效率。政治版圖的重劃,形成了「新政聯盟」,他們主宰總統大選直至1960年代;而反對新政的保守派聯盟則在1937年到1963年間主掌國會。「自由派」通常指新政的支持者,而「保守派」則指其反對者,兩派均有民主黨和共和黨成員。

許多歷史學家會將「第一次新政」(1933-1934年)與「第二次新政」(1935-1938年)做區分,後者更為偏向現代自由主義而更具爭議性。「第一次新政」處理的范圍很廣泛,從金融與鐵路到工業與農業,他們都要求經濟上的協助以生存。舉例來說,聯邦緊急救援署提供給各州與城市5億美元用於救濟。「第二次新政」則包括了確保組織工會的《國家勞資關系法案》、公共事業振興署(聯邦政府成為最大的單一僱主)、《社會安全法》、以及幫助佃農與移工的新計劃。新政中最後一項重要的立法為1937年美國住宅局與農業安全局的建立,以及1938年的勞動公平標准法,設定了多數勞工的最高工時與最低薪資。

1937-38年間經濟的下跌,以及美國勞工聯合會與產業工會聯合會的分裂,導致共和黨贏得了1938年的國會選舉。保守的共和黨員與民主黨員加入了非正式的保守派聯盟。在1942-43年間,他們停止了諸如公共事業振興署與平民保育團等救濟計劃,並阻擋了多數自由主義性的提案。羅斯福自己則將注意力轉移到戰爭的准備,並且分別在1940年與1944年再度贏得選舉。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國家復興署與《農業調節法》違憲,不過後者後來重審並且獲得支持。羅斯福之後第一位共和黨的總統德懷特·艾森豪也大體上保留了完整的新政各措施,甚至擴張了其中某些領域。1960年代中,林登·詹森總統的偉大社會計劃便是受到新政的啟發,大幅地擴張自由主義式的計劃,而共和黨的理查·尼克森總統也大致保留了這項政策;但是在1974年之後,減少對經濟的干預獲得了兩黨的支持。新政中規範金融業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1990年代取消。

新政以增加政府對經濟直接或間接干預的方式大大緩解了大蕭條所帶來的經濟危機與社會矛盾。通過國會制定了《緊急銀行法》、《農業調節法》、《國家產業復興法》、《社會安全法》等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新政基本結束,但羅斯福新政時期產生的一些制度或機構如社會安全保障基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美國住宅局 、田納西河谷管理局等至今仍產生著影響。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羅斯福為上千萬絕望的民眾重建了希望與自尊,創建工會、提升公共設施、保存了資本主義──如果將銀行與鐵路國有化時可能會摧毀之。有些左派則譴責羅斯福在有機會將銀行、鐵路與其他工業國有化時卻在拯救資本主義。還有人抱怨他擴張了聯邦政府的權力,創建工會且削弱商會的力量。歷史學家們基本上同意新政並未改變美國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權力分布──除了工會的建立之外。「新政對國家內權力結構改變的影響甚微。」新政在一個充滿不確定與危機的時代中保留了美國的民主制度,而不致如其他國家的民主一樣地垮台。

自由市場的理論家如路德維希·馮·米塞斯認為社團主義是與他們所主張的資本主義形式完全不容的。在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里,國家只能扮演守夜人的角色,政府在經濟里所扮演的角色僅限於保衛自由市場能夠自由的運作。在這樣的觀點下,社團主義就如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一般,是和資本主義完全相反的意識形態。其他一些批評者則認為這種社團主義的機制排除了某些群體—尤其是失業者,也因此應該替高失業率負責。

在美國一些人認為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新政是朝向社團主義國家的政策。反對新政的人士,尤其是自由意志主義者,認為新政代表的是一種新的而廣泛的社團主義試驗。新政的部分政策被美國最高法院判定違憲。

㈢ 美國為什麼幫助中國抗日

美國對中國的抗日戰爭進行過大量的援助。抗戰初期,美國奉行中立政策,對中日雙方都不提供武器,但可以提供原材料。因為日本工業基礎強於中國,此舉實際上有利於日本。初期的美國援助,包括2500萬美元的桐油貸款和2000萬美元的錫貸款。1940年汪精衛政權成立後,美國大幅度增加對華援助,同時援引「租借法案」,向中國提供武器。美國共向中國提供了超過8億美元的援助,是二戰期間中國最大的援助國。美國武器主要在遠征軍、駐印軍的滇西緬北戰場派上用場。

美國在外交上支持中國,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美國對日本提出抗議並力促中國和日本的和談。1941年,由於中日和議始終難於達成和日本入侵中南半島,美國對日本實行石油和鋼鐵禁運。斷絕了石油和鋼鐵來源的日本不得不冒險偷襲珍珠港,導致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1941年,美國人陳納德在美國與中國政府授意下組建了著名的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幫助中華民國抗戰。但是飛虎隊整訓直到1942年才初步完成,因此在1941年零戰肆虐中國戰場時曾出現了一段被日軍不斷轟炸卻完全無反擊能力的黑暗期。後來美軍承認志願隊軍籍並擴編為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與中美空軍混合聯隊。14航空隊與獲得美援的中華民國空軍取回了中國戰場制空權,共擊落日機2600架,支援了中國的抗戰。

1942年末,日軍佔領緬甸,為防止日軍入侵西南地區,國民政府炸斷惠通橋並沿江布防,滇緬公路封閉。為保證中國的物資供應,美軍開辟了飛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等高寒山區的駝峰航線,開始空前的大規模空運。在三年多向中國空運了超過70萬噸物資。駝峰航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極端惡劣,在運輸過程中,損失了近500架飛機,有1579名美國飛行員遇難。1944年6月,美國飛機從成都多個機場出發轟炸日本本土,出擊了900多架次。

㈣ 美國大使館能為中國公民提供什麼服務

美國駐華大使館美國公民服務處 為 美 國 公 民 提 供 各 種 服 務 是 美 國 公 民 服 務 處 一 項 最 重 要 的 任 務。 除 了 領 事 服 務 ( 辦 理 護 照 和 出 生 登 記), 本 處 還 為 美 國 公 民 提 供 信 息 和 其 它 一 些 領 域 的 幫 助,(公 證, 稅 務, 和 選 舉 信 息 等 等 )。我 們 的 位 置 在 北 京 市 秀 水 東 街 二 號, 建 國 門 外 友 誼 商 店 的 東 北,(參看地圖)。 美 國 公 民 服 務 處 的 工 作 日 是 每 周 一 到 周 五, 節 假 日 例 外, 工 作 時 間 上 午 9:00—12:00,下 午 2:00—4:00。屆 時 不 要 忘 了 帶 上 護 照

㈤ 二戰美國援助中國什麼

1、全國抗戰的頭四年,對華主要援助國是蘇聯。
2、從中蘇邊境陸路運輸過來的,都給了老蔣;
3、蘇聯共貸給中國國民黨政府4.5億美元,以供其購買蘇式裝備,據蘇方統計,從1937年10月至1940年,蘇聯向中國提供了1235架飛機,82輛坦克,1600門火炮,14000多挺輕重機槍,86萬發炮彈,1.1億發子彈,165000顆航彈,2050輛卡車以及其它物資。
蘇聯還派出了6個飛行中隊的志願航空隊,協助國民政府建設空軍和參加對日空戰,蘇聯的物質援助持續到1941年3月。在軍事行動上,蘇軍長期陳兵東北的中蘇邊境,牽制了大量日軍,便利了中國的抗戰

4、蘇聯大規模援助我國的時候蘇德還沒有開戰。蘇聯援助中國的原因是為了指望中國牽制日本,使得蘇聯不用兩面作戰,能夠專心應對歐洲方面的威脅。

㈥ 美國對日宣戰後,對中國進行哪些積極援助措施

美國對日宣戰後,其基本戰略仍然是「先歐後亞」。但為了利用中國在人力和國土上的獨特優勢,最大限度地牽制和削弱日本,美國也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援華抗日的措施。繼1942年2月7日美國國會批准向中國政府提供5億美元財政援助後,6月2日,美中兩國政府又簽定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又稱《中美主體租借協定》)。協定規定美國與中國相互提供用於國防的用品、兵力及情報,以及上述各項的使用原則和報償原則。根據此項協定,美國應允提供8.4億美元的租借物資裝備及訓練中國軍隊。在日軍佔領緬甸、中國接受外援的唯一通道——滇緬公路被切斷後,美國與英國一起於1942年春,新辟一條從印度東北部飛越「駝峰」喜馬拉雅山脈到昆明的空中航線,靠這條空運線,把數量有限但非常寶貴且極具象徵意義的盟國援華物資送到中國。起初,經這條運輸線每月運送3000噸物資,到了1943年3月,羅斯福總統答應把空運數量逐步提高,最終達到每月1萬噸。

1943年5月12日至25日,美英最高軍政首腦在華盛頓召開了代號「三叉戟」的會議,特召英美遠東戰場的戰區指揮官韋維爾元帥、史迪威將軍和陳納德將軍參加。援助中國是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羅斯福總統在會議開始的當天,便向兩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強調了中國作為抗日基地的重要性、中國可能崩潰的嚴重性以及迅速增加對華援助的必要性。14日,英國政府同意「把積極發展空運援助中國和在中國建立空軍作為1943年的目標」。在20日討論太平洋作戰的會議上,丘吉爾向中國外交部長宋子文保證:「英帝國將盡一切人事之所能來援助中國」。羅斯福則明確承諾要建立一支航空隊,並用空運來的大部分物資供應它。會議最後形成的報告書寫道:「採取必要而實際可行的措施援助中國,使中國成為有效的盟國和對日作戰的基地」,是美英全面戰略的基本任務之一。據此,美英有關部門制定出具體計劃:組織和增加援華空運航線,以求到初秋達到每月1萬噸的運輸量;發展印度阿薩姆的航空設施;在1943年雨季結束時,在緬甸北部發動戰役,作為打通中印公路的基本措施。

除了軍事上的支持外,美英政府還從政治上採取了一些舉措。1942年10月9日,美英兩國政府宣布願與中國政府就廢止對華不平等條約問題進行談判。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簽署條約,宣布取消美、英兩國在華享有的治外法權及特權,其中包括在中國的駐兵權、租界權、內河航行權。同時,在羅斯福關於戰後世界安排的設想中,中國也佔有重要位置。盡管同盟國圍繞支持中國抗戰的行動有各種各樣的考慮,引出了許多分歧、矛盾,但客觀上仍起到了加強同盟國之間對日作戰上的協調與合作,增進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聯合的實際作用。中國的抗日戰爭,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中國人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爭得了國際地位。

㈦ 美國對中國都有哪些幫助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國與國之間沒有友誼可談,和美國也是一樣

美國對我們確實有過幫助(這個誰也不否認),但是看下原因仔細分析下就知道了

美國對中國最大援助出現在二戰時期,不但援助了國民政府大量的武器裝備,還組織了援華志願飛行隊(飛虎隊)幫助中國對抗日本空軍
在滇緬公路中斷後,美國空軍付出了極大代價開辟了駝峰航線,繼續支援中國抗日

可以說蔣介石政府可以一直堅持抗日,最大的原因就是有美國在背後給他們輸血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美國幫中國抗日並不是為了什麼中美友誼,而是為了讓中國幫他們拖住幾百萬日本軍隊,如果中國支持不住,被日本擊敗,那麼太平洋就完了

抗戰結束後美國繼續援助中國(國民政府),幫助中國建設工廠,學校,醫院等設施,恢復戰爭創傷,還提供了大量的貸款,但是相比他們提供給歐洲國家的援助,這些援助簡直就是九牛一毛而已

美國此時援助國民黨政府最多的還是武器裝備,剛剛從日寇鐵蹄下解放的中國人民更需要的和平,需要住房,需要田地,需要可、工廠醫院學校,而不是這些冰冷的殺人工具.最後,也正是因為美國的"無私"援助,中國陷入了兄弟相爭的3年內戰...

新中國成立後,美國就停止了對華援助,(不但沒援助,和和我們打了一架)
如果一定要說援助的話,確實有,不過對象依舊是國民黨政府(台灣),這個時候的援助我認為不能被稱作是幫助吧(幫助一個國家的敵對政權,讓這個國家打內戰,這叫幫助嗎?)

中蘇惡交以後,美國開始大量援助中國,主要是為了在社會主義陣營里打開一個缺口,從而遏止住蘇聯

中美建交後,美國對我們也僅僅是進行了一些人道主義上的援助,其背後的功利性讓這些援助行為不能被稱作是"幫助"

PS:其實相比日本,我覺得美國還算比較好的,至少這次地震搶險中首先到達災區的就是"中美蜜月"的時候美國援助中國的"黑鷹"直升機

雖然我知道這樣說很傻,但是中國人是知恩報德的,美國幫助過我們的,我們會還,不會欠他的人情,美國傷害過將來也會還給他們,而且是十倍二十倍的還,除了以德報怨,我們還知道: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㈧ 史迪威成為中國戰區參謀長時美國對中國有哪些援助

1942年1月29日,美國公開宣布了史迪威的赴華出任中國戰區參謀長使命。像是為史迪威壯行和撐腰,美國國會於2月初通過了一項前所未有的5億美元對華巨額貸款。陸軍部還准備通過海運,向中國派去400名教官和技術人員,幫助訓練中國軍隊,教會他們使用美國的武器裝備,並向他們傳播美國的戰術和技術。

㈨ 二戰美國為中國提供哪些志願

援助:
·1940年3月,
美國開始對華提供大規模貸款,但是不是軍事貸款。
·1940年7月,
美國開始對日進行戰略物資禁運。
·1941年,
美國通過《租借法案》,羅斯福總統宣布租借法案適用於中國。
·1943年,
美英中通過《開羅宣言》,規定日本侵略中國的土地戰後須歸還中國。
·二戰期間,
援助了國民政府大量的武器裝備。
還組織了援華志願飛行隊(飛虎隊)幫助中國對抗日本空軍。
在滇緬公路中斷後,美國空軍付出極大代價開辟了駝峰航線,支援中國抗日。
補充回答: 抗日戰爭時期美國對中國的道義援助
1940年中國獲得美國兩項借款,滇錫借款和平準基金借款。

1940年3月7日,美國以增資進出口銀行的名義劃撥2000萬美元貸與中國。

1940年9月13日,經過中國財政部長宋子文幾經努力多方游說,美國同意再給中國2500萬美元的新貸款。

1940年11月29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指示摩根索在24小時之內給予中國一筆5000萬美元的平準基金貸款,同時還要求瓊斯從進出口銀行提供另外一筆5000萬美圓的商業貸款。1940年11月30日,發表了財政援華聲明。消息傳到中國,給正在苦苦掙扎的中國抗日力量增添了士氣與信念。

1940年7月,美國全面禁止對日出口廢鋼鐵,對日本禁運擴大到一切武器彈葯、軍事裝備、飛機零件、光學儀器、金屬加工機械和各種戰略物資。

1940年1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批准擴大對日禁運,其中包括對於日本製造軍火迫切需要的黃銅和純銅。

1941年3月,美國通過了租借法案,中國列入租借法案借貸國。美國總統羅斯福答應中國的援助請求。明確宣布美國將無條件地全面援助英國、中國等國家。美國國務卿赫爾拒絕日本要求美國承認日本對中國領土行使權力和停止援助中國的外交建議,反而強硬要求日本從中國撤軍,並宣布這是美日談判的基礎。

1941年4月10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秘密發布命令:允許美國預備役軍官和陸海軍航空部隊退役人員參加美國志援隊。中國以優厚的價格購買了100架美國飛機。而這些飛機英國有優先購買權,是美國人給正急需飛機的英國做工作,才使得這些飛機抵達中國。

1941年4月15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召見中國財政部長宋子文。兩天後,正式通知國民政府,他已批准將首批價值4500萬美元的軍用器材為援華租借物資。

1941年5月6日,美國政府指定居里為依據租借法實施援助中國軍火物質計劃的負責人。

1941年5月18日,第一批包括300輛汽車在內的價值110萬美元的援華物資從紐約起運,前往中國。

1941年5月25日,美國再一次批准援助中國價值4540萬美元的武器彈葯。

1941年6月9日,第一批110名飛行員和150名機械師等地勤醫務人員組成的美國支援隊乘飛機前往中國。其後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美國訓洋艦鹽湖城號和北安普敦號為第二批前往達中國的援助人員護航。

1941年7月23日,羅斯福更近一步批准居里根據蔣介石的要求,為一支有500架飛機的中國航空隊提供裝備和人員。

1941年7月22日,美國終止對日全部談判。

1941年7月26日,美國政府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

1941年8月1日,飛虎隊正式成立。

1941年8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對日全面禁運石油。同日英、荷也禁止向日本輸出銅、黃麻、生鐵、鎳、鈷等物資,8月7日凍結日本資產。

這一系列嚴厲措施使日本難以忍受,特別是石油的禁運。1941年8月9日日軍統帥部正式通知:「中止本年在北方行使武力之企圖。」放棄進攻蘇聯的企圖。

1941年8月9至14日,羅斯福與邱吉爾簽署《大西洋憲章》,公布了世界秩序的構想,一致確定這次戰爭的目的是反對法西斯主義、保衛民主主義。(法西斯主義當然包括日本。)

1941年9月6日,日本天皇親自參加決定「不辭對美作戰的決心」。

1941年11月7日,在獲知日本決心打擊美國的情況下,美國制定備忘錄:1.不派遣軍隊援華;2.美國義勇部隊援華應在最大限度進行;3.加強對華援助;4.對日本發出最後通牒。

閱讀全文

與美國為中國提供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用什麼樹最好 瀏覽:218
英國人一年能賺多少錢 瀏覽:613
英國返華機票是多少 瀏覽:451
英國短毛貓一天能吃多少豬肉 瀏覽:259
韓國為什麼要伊朗道歉 瀏覽:382
英國中午和晚上基本上吃什麼 瀏覽:942
在印尼怎麼用當地卡 瀏覽:540
印度靶向葯怎麼治療 瀏覽:252
伊朗一億里亞爾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871
阿曼和伊朗哪個厲害 瀏覽:685
怎麼加入中國籍 瀏覽:591
98印尼事件政府做了什麼 瀏覽:958
義大利法西斯為什麼弱 瀏覽:937
印度歌曲背景音樂叫什麼名字 瀏覽:998
義大利面配的醬料怎麼製作 瀏覽:609
印度是什麼級別的 瀏覽:696
義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亞是什麼意思 瀏覽:539
英國人為什麼要去巴黎 瀏覽:212
新中國成立以後發行了多少郵票 瀏覽:395
中國球王年薪是多少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