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反恐如何應對

中國反恐如何應對

發布時間:2022-07-01 03:33:43

㈠ 如何正確認識我國面臨的恐怖主義的威脅及對策

恐怖主義不是只有中國存在,而是一個國際問題。而在中國存在的恐怖主義,主要還是民族問題,主要還是境外一部分國家和境外恐怖組織的煽動引起的,主要還是三股勢力的問題。話說回來,中國的恐怖主義多發生在邊疆,多發生在治安欠安全地區,還有就是中國內部各界的一些社會矛盾引起了局部性的恐怖主義。當然,我們是不會向恐怖主義妥協的。

對策:

  1. 成立相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家反恐辦公室,由主要領導當任。並且設立主要的反恐部隊和反恐武裝及後勤後備資源。定期舉辦反恐演習,加強國際反恐合作,增加國家和地區間的反恐情報和網路等交流共享。

  2. 開辦反恐教學,設立反恐學校或危機應對課程。增加學生和社會各界的反恐應對水平和能力。

  3. 加強媒體和網路反恐宣傳,增加輿論導向的反恐應對宣傳。

  4. 完善恐怖猖獗地區的反恐監督和交通流動監管,提高該地區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精神物質質量,降低他們的恐怖心裡,讓他們更多的融入社會。

㈡ 如何提高國民應對恐怖襲擊的能力

先期發現、預警報警能力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恐怖分子不是生活在真空,恐怖活動往往就發生在民眾的身邊,這就要求我們要特別重視國民反恐教育,培養全民反恐意識,提高民眾對恐怖活動的先期發現、預警報警能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利用現有平台向國民宣傳反恐知識。如在電視節目中開辟反恐專欄,在互聯網上製作網路視頻或動漫向廣大網群眾宣傳

3、提高全民防恐反恐意識,普及防恐、反恐基本常識,及時發現、堅決打擊暴力恐怖犯罪活動,編制出版了《公民防範恐怖襲擊手冊》,並向群眾免費發放。

㈢ 中國應如何應對霸權主義和恐怖主義

使自己變的更加強大起來~~~產生足夠的威懾力~~~

㈣ 中國應如何應對國際恐怖活動

中國堅持立足預防,主動出擊,高效處置,加強國際反恐合作的原則,從政治、經濟、立法、執法、行政等各個方面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認真開展預防和打擊恐怖主義的工作。

一是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從根本上消除恐怖主義的根源創造條件。通過促進經濟的發展,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安定團結,減少和遏制恐怖主義思想意識的產生和傳播。

二是加強反恐立法工作,為預防打擊和制止各種恐怖活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證。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對刑法作了補充修改,將許多恐怖行為列為刑事犯罪,增加了若干與恐怖犯罪相關的新罪名。

三是不斷加強反恐能力建設。中國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部門間合作機制,並在公安部建立了反恐專門機構,有針對性地加強防範措施,嚴防發生恐怖襲擊。此外,許多執法部門和相關政府部門還制定了處置預案,完善了反恐指揮體系,加強了反恐隊伍建設,加強反恐演練,確保一旦發生恐怖襲擊事件,能夠予以高效處置。

四是加強對危險物品的管理與控制。立法機關和政府主管部門制定並頒布了若干有關危險物品管理的法律行政規章,建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加強槍支、彈葯、爆炸物品、生物、化學物品等的管理與控制。同時,加強海關、出入境、邊防的檢查和控制,防止危險物品從境外流入。

五是加強對群眾的反恐宣傳教育工作。恐怖勢力活動猖獗的地區在日常工作中通過多種形式動員、發動並依靠群眾,提高群眾的防範和打擊恐怖活動的意識,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反恐斗爭的積極性,預防社會不滿成員建立恐怖主義組織和極端主義組織,遏制恐怖主義行為的發生。

六是嚴厲打擊各種形式的恐怖活動。各級執法機關認真開展涉恐案件線索的調查。對已經發生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動,執法部門認真開展偵查,及時獲取證據,依法打擊處理。2003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對外公布了第一批恐怖組織、恐怖分子名單,將「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東·突厥解放組織」「世界維·吾爾青年代表大會」「東·突厥斯坦信息中心」宣布為恐怖組織,將「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頭目等在內11名重要恐怖頭目骨幹認定為恐怖分子。

七是努力切斷恐怖分子的資金來源。中國認真履行《禁止資助恐怖主義國際公約》的義務,頒布了多部反洗錢的法規,建立起一整套新的防範恐怖融資的制度,加強了對恐怖分子融資的監管,防範恐怖主義組織進行洗錢,切斷恐怖主義的資金來源。

八是加強反恐國際合作。中國加強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反恐合作。中國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已經與該組織各成員國締結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上海公約》,共同組建起上海合作組織地區反恐機構,有效地開展反恐合作。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積極開展反恐磋商和交流,舉辦反恐理論研討會。中國和歐盟也開始舉辦反恐國際論壇,探討有關反對恐怖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㈤ 中國應該怎樣應對周邊安全挑戰

1、牢固樹立新的安全觀念。

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突出,要求我們需要在理念上的更新。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已明確提出了非傳統安全問題。

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安全問題的新變化、新特點,確立新的國家安全觀,改變以往僅僅關注傳統安全的思維定勢,不斷擴展和深化對國家安全問題的認識,高度關注非傳統安全問題。

2、完善新的國家安全戰略。

在新世紀,我們也應當從國家安全戰略的高度,正視非傳統安全帶來的問題,將應對非傳統安全納入國家安全戰略范疇,使之成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照國家安全戰略的要求,進一步明確軍隊的職能,把軍隊應對非傳統安全作為軍事斗爭准備的重要內容;從更大范圍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出發,全面籌劃和指導新形勢下的軍事斗爭准備。

3、加強非傳統安全問題的研究。

非傳統安全問題是軍隊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對軍隊建設、特別是軍事斗爭准備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們應當加強非傳統安全問題形成和演化的研究,深刻認識其內在規律和成因、特性,以及給國家安全帶來的深刻變化,尤其對軍隊建設的長遠影響。

注重借鑒、總結外軍經驗和做法,探討針對非傳統安全問題的軍隊力量使用方式。

4、有針對性地做好相關准備工作。

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重在應急准備,建立科學、系統、完善的應對體系。建立預警報告機制,嚴密組織非傳統安全情報,及時獲取情報信息,加強判斷預測。建立高效的指揮和協調組織,努力解決預警和預防問題,制定各種行動計劃,建立專業行動組織,明確相關任務。

還應考慮設立一個有關專家小組,為指揮和決策服務。加強軍事和地方反恐合作演習,完善國際行動合作機制,圍繞打擊恐怖主義、跨國犯罪、非法移民、突發事件等開展相關合作。加強針對性訓練,組織重點學科演練,努力提高各級指揮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5)中國反恐如何應對擴展閱讀:

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出現,反映了安全威脅的新變化:

1、多樣化的威脅。

在冷戰期間,人們關注的焦點是該國面臨的軍事威脅。然而,冷戰結束後,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其負面影響帶來了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出現,逐漸擴大了國家安全對經濟、科技、信息、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威脅。

2、集成的威脅。

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有時相互因果,構成多種復雜威脅。

3、復雜的威脅。

冷戰結束以來,國際安全形勢的發展表明,一些非傳統安全問題對國家安全的威脅日益加劇。在過去,傳統的安全問題是通過戰爭來解決的。當前,解決非傳統安全問題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包括軍事手段和多國合作。安全問題不確定性增加,國家安全更加復雜。

㈥ 面對著暴力恐怖主義,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恐怖襲擊往往發生在人潮擁擠的車站、購物中心等公共場所。面對成規模的武裝暴徒,一般人都會選擇四散逃生,很難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和自救。加之這類場所較封閉,短期內不易疏散逃離,人群的擁擠慌亂反而便於恐怖分子行凶。此時就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冷靜的選擇逃生方式,不要慌不擇路,給暴徒以可趁之機。
1、發生暴力恐怖襲擊時要保持鎮靜,緊急判斷自身位置和逃生方向,第一時間遠離事發場所中心。不要隨大規模人群前進,盡可能選擇多條路徑,並拋棄一切妨礙行動的隨身物品,切忌貪戀財物。也不要逆著人群流動,防止被擠倒、踩踏。
2、無法找到安全的逃生通道時,盡量選擇臨近的店鋪、賓館、洗手間等狹窄封閉空間躲避,利用手邊可作武器的物品抱團抵抗,邊報警邊等待救援。
3、行動不便的老弱婦孺面對迫在眉睫的傷害應就地尋找掩體,避免腹背受敵。利用手邊的行李箱包護住易受傷的要害部位,盡可能拖延時間,以提高生還幾率。
4、當恐怖分子迂迴尋找目標施暴時,傷員或行動不便者不要急於逃離,讓自己成為追殺對象,可就地躲藏或裝死。
5、逃離過程中發現與家人失散的小孩時,盡可能的將其帶至安全區,事後再通過警方尋找其家人父母。
6、到達安全區後,及時檢查是否受傷,就近尋求醫護人員幫助或採取緊急自救措施,並積極向警方提供現場信息,協助警方控制局勢,緝捕凶徒。
發生恐怖暴力襲擊城市的民眾聽到消息後應待在家中,關好門窗,盡量避免外出活動。不要擅自前往現場救助家人朋友,獻血等公益活動應等待政府統一安排調度,以免造成秩序混亂,給執行武裝戒嚴和搜捕的公安民警增添不必要的安保負擔。
一些有影響力的社會公眾人物和意見領袖應該注意剋制情緒,不要放大事件後果和影響,以免正中恐怖分子下懷。自殺式的暴力恐怖襲擊意在製造恐慌,恐懼導致軟弱和不理智。一些人出於義憤鼓吹「報復」,但反恐一直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已發現的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都被嚴厲打擊處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可供「報復」。盛怒之下部分不理智的人遷怒於特定的民族和宗教信仰,其實恐怖組織和分裂勢力只是一小撮極端主義者,他們是中國各民族共同的敵人。我們都是恐怖活動的受害者,所以要更加團結。

㈦ 當前我國防範恐怖主義有哪些對策

我國防範恐怖主義對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第一條為了防範和懲治恐怖活動,加強反恐怖主義工作,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依法取締恐怖活動組織,對任何組織、策劃、准備實施、實施恐怖活動,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為恐怖活動提供幫助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國家不向任何恐怖活動組織和人員作出妥協,不向任何恐怖活動人員提供庇護或者給予難民地位。

第三條本法所稱恐怖主義,是指通過暴力、破壞、恐嚇等手段,製造社會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財產,或者脅迫國家機關、國際組織,以實現其政治、意識形態等目的的主張和行為。

本法所稱恐怖活動,是指恐怖主義性質的下列行為:

(一)組織、策劃、准備實施、實施造成或者意圖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公共設施損壞、社會秩序混亂等嚴重社會危害的活動的;

(二)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或者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的物品,強制他人在公共場所穿戴宣揚恐怖主義的服飾、標志的;

(三)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的;

(四)為恐怖活動組織、恐怖活動人員、實施恐怖活動或者恐怖活動培訓提供信息、資金、物資、勞務、技術、場所等支持、協助、便利的;

㈧ 中國應對宗教恐怖勢力的採取了哪些策

恐怖主義嚴重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是國際社會的一大公害;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堅定不移地譴責和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國際社會應加強對話和磋商,開展合作,共同打擊國際恐怖活動;打擊恐怖主義需要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主導作用,一切行動應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及其他公認的國際法准則,一切行動應有利於維護世界及世界和平的長遠利益。恐怖主義屬於極少數極端邪惡勢力,不能將恐怖主義與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混為一談,應證據確鑿,目標明確,避免傷及無辜,不能任意擴大打擊范圍,不能對打擊恐怖主義採取雙重標准,不能借反對恐怖主義推行別的影響世界和地區穩定與發展的政治意圖。打擊恐怖主義是和平與暴力的較量,不是民族、宗教或文明的沖突,應承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現實,尊重各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發展模式;各種社會制度和文明長期共存,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無論恐怖主義發生在何時何地、針對何人、以何種方式出現,國際社會都應共同努力,堅決予以譴責和打擊。防範和打擊恐怖活動,要加強國際合作,標本兼治,努力消除產生恐怖主義的根源。

中國政府不僅在政策主張上明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而且在實際行動上做出了廣泛的努力。上海合作組織的形成和發展實際上是中國與俄羅斯以及其他中亞國家在新安全觀方面的具體實踐,在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尤其為當前國際反恐合作做出了獨特貢獻。

中國如何應對國際恐怖活動

中國堅持立足預防,主動出擊,高效處置,加強國際反恐合作的原則,從政治、經濟、立法、執法、行政等各個方面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認真開展預防和打擊恐怖主義的工作。

一是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從根本上消除恐怖主義的根源創造條件。通過促進經濟的發展,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安定團結,減少和遏制恐怖主義思想意識的產生和傳播。

二是加強反恐立法工作,為預防打擊和制止各種恐怖活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證。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對刑法作了補充修改,將許多恐怖行為列為刑事犯罪,增加了若干與恐怖犯罪相關的新罪名。

三是不斷加強反恐能力建設。中國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部門間合作機制,並在公安部建立了反恐專門機構,有針對性地加強防範措施,嚴防發生恐怖襲擊。此外,許多執法部門和相關政府部門還制定了處置預案,完善了反恐指揮體系,加強了反恐隊伍建設,加強反恐演練,確保一旦發生恐怖襲擊事件,能夠予以高效處置。

四是加強對危險物品的管理與控制。立法機關和政府主管部門制定並頒布了若干有關危險物品管理的法律行政規章,建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加強槍支、彈葯、爆炸物品、生物、化學物品等的管理與控制。同時,加強海關、出入境、邊防的檢查和控制,防止危險物品從境外流入。

五是加強對群眾的反恐宣傳教育工作。恐怖勢力活動猖獗的地區在日常工作中通過多種形式動員、發動並依靠群眾,提高群眾的防範和打擊恐怖活動的意識,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反恐斗爭的積極性,預防社會不滿成員建立恐怖主義組織和極端主義組織,遏制恐怖主義行為的發生。

六是嚴厲打擊各種形式的恐怖活動。各級執法機關認真開展涉恐案件線索的調查。對已經發生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動,執法部門認真開展偵查,及時獲取證據,依法打擊處理。2003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對外公布了第一批恐怖組織、恐怖分子名單,將「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東·突厥解放組織」「世界維·吾爾青年代表大會」「東·突厥斯坦信息中心」宣布為恐怖組織,將「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頭目等在內11名重要恐怖頭目骨幹認定為恐怖分子。

七是努力切斷恐怖分子的資金來源。中國認真履行《禁止資助恐怖主義國際公約》的義務,頒布了多部反洗錢的法規,建立起一整套新的防範恐怖融資的制度,加強了對恐怖分子融資的監管,防範恐怖主義組織進行洗錢,切斷恐怖主義的資金來源。

八是加強反恐國際合作。中國加強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反恐合作。中國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已經與該組織各成員國締結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上海公約》,共同組建起上海合作組織地區反恐機構,有效地開展反恐合作。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積極開展反恐磋商和交流,舉辦反恐理論研討會。中國和歐盟也開始舉辦反恐國際論壇,探討有關反對恐怖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㈩ 如何應對新形勢下的恐怖主義威脅

過去一段時間,恐怖主義威脅越來越嚴峻,前幾天新疆軍民一起打掉恐怖組織已經發展到三四百人,可見恐怖主義威脅是多麼的嚴峻。這篇文章是曾發表在內參雜志上的關於反恐措施的一部分,現在與戰友們分享,供參考。

如今的恐怖主義早非簡單的局部問題,時常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而且,在恐怖主義背後,往往閃現著相關國家的影子。甚至,那些恐怖分子的頭目、組織,可以在相關國家合法地組織、策劃針對其他國家的恐怖襲擊事件,還會受到資金的資助。面對這種形勢,若僅僅只是被動防守,恐怕總是會陷於被動。

個人認為,針對當前的恐怖主義形勢,在操作上要有針對性,這種針對性個人認為主要集中在如下五個方面:

一、拉高相關國家支持恐怖主義的成本。

如今的恐怖組織,大部分都有國家支撐背景。只要涉及到國家支撐背景,就必然涉及到國家間的政治博弈。如此一來,要想消滅掉這些恐怖主義或者遏制這些恐怖主義勢力,就必須讓他們的金主們感覺到痛,並為此付出代價。讓他們因支持損害我國利益的恐怖主義而遭受比我國更大的損失。當其支持恐怖主義的得利遠遠小於損失,他們就會逐漸減少或停止對恐怖主義的資金支持和政治庇護。這種反制手段是多樣化的,可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也可「投桃報李」,總之不能讓他們輕而易舉,毫無代價。
針對支持東突恐怖勢力的企業、組織或其它機構可進行如下制裁:拒絕給予相關機構的負責人的中國簽證;拒絕與該組織直接關聯的機構、組織到中國訪問、投資和其它一切活動。
針對支持東突恐怖勢力的外國官員、議員可進行如下制裁:5—10年內不準到中國投資、交流或訪問,警告與其有關的企業,在中國投資將受到限制或拒絕相關企業到中國投資。
針對支持或同情恐怖勢力的媒體,可將媒體或相關記者列入支持恐怖主義黑名單,每年對相關媒體和記者進行官方公示。對支持恐怖主義的記者或評論員,可效仿針對議員等個人的制裁;針對相關媒體的制裁,可將其在中國的發展權與是否支持恐怖主義直接掛鉤,若其有支持恐怖主義記錄,直接放進支持恐怖主義黑名單。

二、調整國內民族和宗教政策,加大力度發展落後地區的經濟,消除恐怖土壤。

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及國內的某些政策方向領域一直存在瑕疵或問題,這些問題某種程度上已成為恐怖主義的溫床。如今,我國要向西開放,要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若不調整包括包括民族、區域扶植手段等相關政策,一個安全性不高的新疆,將很難擔當我國對西面國家開放的窗口。這些基礎性的制度和政策措施調整,需要更高層面的思想和意見統一。
具體到操作層面,就是要解決好民族和宗教兩個核心問題,只要這兩個問題抓好、做實,就能消除恐怖主義產生的土壤。
關於民族政策,環球時報3月21日刊登了對維族群眾的專訪,其中熱漢古麗的一段針對民族政策的說法很多人都有同感。熱漢古麗說:
對民族政策,我覺得該保留的要保留,該調整的要調整,該取消的也要取消。像一些地方仍實行「兩少一寬」政策(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對少數民族犯罪分子要少捕少殺,在處理上要盡量從寬」),就應取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犯罪了就該抓,該槍斃的槍斃,不能因為是少數民族,犯法了不抓,還說是國家優待政策。這會養成一些人的惡劣習慣,長大了就會成為犯罪分子。
我們要建立法治國家,要依法治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國之內自然不能因民族不同而法不同,民族政策當然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但是,我們過去的政策存在對少數民族的違法行為處理過於寬大甚至是加以縱容。縱容必會生患,患不治、不止則必生禍,甚至最後一發而不可收拾。因此,調整一些不適合的民族政策,對未來消除恐怖主義土壤很重要,且當前已刻不容緩。
在宗教問題方面,我國近些年存在主體思想欠缺,健康引導不夠和管理不嚴等問題。在新疆地區,我國清真寺數量在2009年已近2.5萬座(注釋:2009年7月17日中國青年報報道《新疆清真寺數量大幅上升已近2.5萬座》),這一數量遠高於中東伊斯蘭國家的數量,這說明我國支持伊斯蘭宗教信仰的力度是很強的。但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地學校數量卻只有不足9000座,遠遠少於清真寺數量。我國有信仰自由,當然應支持宗教信仰和宗教發展,但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重視基礎教育呢?
特別應該指出的是,我們應該加大新疆地區雙語教學的師資力量,要提高新疆地區各族同胞的知識能力,提高他們和中、東部地區群眾的文化、經濟交流的能力,從而促進新疆地區的發展。
另外,有必要指出的是,我國對宗教機構的非法傳教行為應予以重視。近幾年,城市的大街上喊著口號宣傳基督教和派發基督教宣傳冊的現象普遍,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這屬違法傳教活動,但卻很少見到有效治理。為了吸引教眾,有的宗教機構甚至採取利誘等方式來進行非法宗教活動,這都不利於社會的穩定。
要向消除恐怖,老百姓安居樂業是前提,這就要求我們在民生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改革開放後,我們經濟得到大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在較為落後的少數民族地區,受地理條件限制,經濟發展相對落後於東部和中部,民生也有欠賬。而在工作中,幹部脫離群眾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如今,要解決這一問題,消除恐怖分子生長土壤,就必須重回群眾路線,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政府及官員必須和群眾利益充分站在一起才行。最近,中央作出了20萬幹部下鄉運動就是很好的開始,這是工作方法上的重大改進,對消除恐怖分子的生長土壤有很大助益。

三、加強社會安保體系、機制和群眾反恐意識的建設。

我國當前社會安保體系存在很多漏洞,以昆明恐怖襲擊為例,五個人當中還包括女人,竟可砍死29人,砍傷143人,若安保措施得力,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我們的反恐情報系統也有問題,竟對相關恐怖襲擊沒有半分耳聞,這不該是一個大國面對這些低級恐怖主義者的情報能力。哪怕在昆明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一周後,湖南長沙仍可發生類似事件,並造成5名普通百姓死亡和多人受傷。這顯然不能再用突發無准備來形容了,而是社會安保體系不夠完善的必然結果。
個人建議,我國應建立立足於人民群眾的反恐安保和情報體系。這種體系要學習過去的交巡警平台經驗,可設置帶有反恐防暴功能的交巡警平台。同時,還可建立以社區、小區和大型單位為單元的安保和情報體系,由當地居委會、派出所和居民,形成由點到面的安保網和情報網,並使這一網路在我國公安部門的引導下行程良性循環。
我們還應進行全民反恐教育。反恐教育主要應包括:面對各種恐怖襲擊如何應對、自救和反抗。3·1昆明恐怖襲擊案,5名歹徒即砍死29人,砍傷143人?難道真的是恐怖分子殺傷力很強?非也!根本原因在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公共場所反恐機制缺乏外,反恐能力弱;二是公眾對恐怖陌生,缺乏自救、反抗意識和能力。基於此,我們反恐部門應立足於群眾,創立立足於群眾自己和與專業反恐人員配合反恐的能力教育。試想,若昆明火車站恐襲時,青壯年們立刻冷靜、有組織地展開反抗,根本不可能有如此之大的傷亡。
為了鼓勵全民反恐,政府還應設置「反恐英雄獎」,對恐襲現場敢於與恐怖分子搏鬥的個人或團體英雄,給予高度榮譽評價和金錢獎勵。譬如,可針對打死、打傷、制服恐怖分子的行為,作出不同獎勵的規定,形成社會獎勵機制。重慶給予在廣州火車站反抗恐怖分子的單連波5萬元的獎勵,就是一個好的開始。但令人遺憾的是,廣州方面並未對單連波進行獎勵,各地也未因此專門設置相關獎項,獎勵額度也還不夠。在這里,特別建議政府設立反恐英雄獎項,明確反恐獎勵機制。有了這樣的機制,我們就能在遏制恐怖分子實施恐怖活動的能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水平。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反恐如何應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靠近伊拉克城市叫什麼 瀏覽:449
中國最火的河是什麼河 瀏覽:556
英國有多少人打新冠疫苗 瀏覽:857
為什麼印度人叫印度三哥 瀏覽:94
人民幣五千可以換多少越南幣 瀏覽:873
中國有哪些疾病和災難 瀏覽:453
中國代工的耐克如何 瀏覽:854
義大利的餐館在哪裡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240
肯塔里在印尼什麼省 瀏覽:118
印尼買房子需要多少錢 瀏覽:519
在越南出國工作如何 瀏覽:801
越南網站看延喜攻略網址是什麼 瀏覽:307
越南紅雞一斤多少錢 瀏覽:429
義大利進口電腦裁床有什麼牌子 瀏覽:849
20歲以下的中國人有多少人 瀏覽:284
在哪裡有批發便宜的越南泡沫拖鞋 瀏覽:414
佩奇義大利面視頻怎麼做 瀏覽:952
伊朗藏紅花什麼人不能吃 瀏覽:730
藝術鑒賞常識中國畫如何欣賞 瀏覽:206
印度和主要流經哪個平原 瀏覽: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