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以後空軍的發展,求專家
中國空軍力量現在較為薄弱,四面八方都有敵人,東邊有日本,他們的F-15J(三代機)只有殲-10能抵抗,還有韓國的F-15,美國的F-18E、F,以及最坑爹的F22,南邊有越南鬼子的蘇30,這種蘇系戰機航程遠,攻擊力強,加上越南的地理優勢,他可以覆蓋整個南海,而中國戰機由於航程限制無法深入南海,西邊有印度的陣風,北邊有一堆俄羅斯戰機。
再看看中國,中國國產殲十有200-300架這種飛機性能不錯可以抵擋大部分外軍戰機,還有中國殲11,這些飛機是中國主力戰機,數量共600架左右,數量不多。由於空軍主要爭奪制空權,對陸的轟炸機我就不說了。
發展道路
1。繼續建造J-10A『B J-11B J-15 J-16這些戰機,以滿足我軍需求。
2.製造大型運輸機,由此研發預警機,加油機,發展現代化作戰能力
3研發新一代戰機,如j20J31,追上美國的腳步,用以應對各國的新一代戰機,把美軍戰機徹底驅逐出中國領空。
4加強訓練,加強電子化作戰,遠程作戰的訓練,用以應對敵軍戰機。
總的一句,同志仍需努力,,加油,中國必勝。
謝謝。
㈡ 近現代中國空軍發展史,要詳細
中國空軍發展史
空軍航空兵是在空中執行作戰任務的空軍兵種,是空軍的主要作戰力量。中國空軍航空兵自1950年成立第四混成旅以來,由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發展成由殲擊航空兵、轟炸航空兵、強擊航空兵、運輸航空兵、偵察航空兵等多種航空兵組成的現代化空中力量。
1946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在吉林通化成立。中共早期培養的一批航空骨幹、選調的陸軍官兵以及日軍起義人員,在這里開始了中國空軍艱難的創業。他們收集了100多架破舊飛機,又拆東補西修復了40多架。缺少汽油,就用酒精代替;沒有保險帶,就用麻繩代替;缺少機輪、螺旋槳,幾架飛機合著用;沒用充氣設備,就用自行車氣筒給給飛機輪胎充氣。士兵們甚至用馬拉著飛機走向跑道。就這樣,航校在3年多的時間里培育出了560名航空人才,為人民空軍的建立准備了骨幹。
1949年11月11日,中央軍委下令,在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機關的基礎上,合並軍委航空局,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劉亞樓任司令員。1950年4月11日,劉亞樓向中央軍委遞交了建議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的報告。5月9日,中央軍委批復同意並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混成旅」。1950年6月19日,中國空軍的第一支航空部隊——空軍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轄2個殲擊團,1個轟炸團和1個強擊團。飛行人員絕大部分是東北老航校畢業的飛行員,還有少量國軍起義飛行人員。教官有日本教官、蘇聯教官,飛機有英制、美製、日制,機種有戰斗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戰火很快燃燒到鴨綠江邊,剛剛誕生的中國空軍航空兵被逼上了這場歷史性的空戰舞台。戰爭初期,美國擁15個空軍聯隊,作戰飛機1100餘架,飛行員大部分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飛行時間多在1000小時以上。而中國空軍僅有新建的2個殲擊航空兵師(空3師、空4師)和空軍第4混成旅第17轟炸團、第13強擊團,作戰飛機只有114架,飛行員僅有100小時左右的飛行時間,在噴氣式飛機上平均只飛了20多小時,且無空中作戰經驗。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宣稱:「中國根本沒有空軍。」
然而,就是這支被美國人譏諷為「菜雞」的中國空軍,不僅敢與號稱世界一流的美國空軍較量,而且使其遭到沉重打擊。1951年1月21日,最先進駐安東機場的空4師10團28大隊大隊長李漢率領6架米格-15殲擊機迎戰美軍20架F-84戰斗轟炸機,李漢擊傷美機1架,奏響長空第一戰凱歌。8天以後,即1951年1月29日,李漢在空戰中擊落、擊傷敵F-84各1架,首創人民空軍空戰史上擊落敵機的戰例。1951年9月25日,空4師第12團副團長李文模率領16架米格-15殲擊機迎戰美軍20架F-86「佩刀」戰斗機,4號機劉涌新擊落敵機1架,首創中國空軍擊落美國最先進的F-86的戰績。
1951年11月6日,空8師22團9架杜-2轟炸機在空2師4團16架拉-11殲擊機的掩護下,對鴨綠江外的大和島實施了轟炸,這是中國空軍航空兵轟炸機第一次出現在朝鮮戰場的上空,轟炸命中高率達90%。美聯社驚呼:「大和島遭到歐洲空軍的精確轟炸」(暗示是蘇聯空軍所為)。至今仍在使用的美國空軍大學教材承認:中國空軍對大和島的轟炸是成功的。11月30日,空8師24團9架杜-2轟炸機與空2師4團16架拉-11殲擊機編成聯合機群對大和島實施第二次轟炸,途中與30多架美國F-86噴氣式戰斗機發生遭遇戰,轟炸機通訊長劉紹基用機槍擊落敵機1架,開創了世界空戰史上活塞螺旋漿式轟炸機擊落噴氣式戰斗機的先例!擔任護航任務的拉-11殲擊機也接連打下2架敵機。副大隊長王天保、大隊長徐懷堂各擊落1架F-86,又創造了世界空戰史上的活塞螺旋漿式殲擊機擊落噴氣式戰斗機的奇跡!
1952年2月10日,飛行時間才100多小時的空4師12團3大隊大隊長張積慧,一舉擊落飛行時間3000多小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戰266次的美國王牌飛行員中校中隊長戴維斯。消息傳開,美國朝野震動,美遠東空軍司令威蘭中將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悲慘的失敗,是對遠東空軍的一個沉重打擊。」
年輕的中國空軍航空兵在朝鮮戰爭中邊打邊建,邊打邊練,在戰斗中鍛煉成長,先後有10個殲擊師21個團,2個轟炸機師3個大隊入朝參戰,共戰鬥起飛2457批26491架次,取得擊落敵機330架,擊傷95架的驕人戰績,給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空軍以極大的心理震撼!時任美國遠東空軍司令的威蘭中將後來回憶道:「中國空軍對我們來說,一直是一個謎,他們好像一個晚上便學會了一切,飛行員只要很少的時間,就能夠空戰,他們好像在冥冥之中似有神助,對於我們來說很多事情不可思議!」時任美國空軍參謀長的范登堡將軍在飛往遠東視察後回到華盛頓時,曾作了一個悲觀的報告,他對報界談話時驚嘆:「共產黨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上主要空軍強國之一。」
建國初期,空軍航空兵還積極參加了支援陸、海軍解放沿海島嶼作戰和國土防空作戰。1952年9月20日,空2師飛行員何中道、李永年在上海長江口上空擊落美空軍B-29轟炸機1架,首創中國空軍航空兵國土防空作戰史上擊落敵機的戰例。1955年1月,空軍航空兵首次與陸、海軍聯合作戰,一舉解放一江山島。1958年7月,空軍航空兵殲擊部隊入閩作戰,從國民黨空軍手中奪得台灣海峽的制空權。
在國土防空作戰中,中國空軍航空兵擊落入侵美軍飛機24架,擊傷3架,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空軍航空兵裝備了國產殲-5亞音速噴氣式殲擊機和殲-6超音速噴氣式殲擊機。60年代,空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國產殲-7殲擊機、強-5強擊機、轟-5和轟-6轟炸機。80年代,空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國產殲-8和殲-8Ⅱ高空高速殲擊機。90年代以來,中國空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從俄羅斯引進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蘇-27殲擊機和蘇-30殲擊轟炸機,中國自行研製成功的轟-6U空中加油機也加入了空軍航空兵序列,使中國空軍航空兵可以超遠程、高速度、全空域、大縱深、超視距范圍作戰,標志著中國空軍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的戰略性轉變。
近年來,中國空軍航空兵瞄準未來高技術戰爭,改革訓練模式,普及了模擬訓練,建成了現代化的綜合訓練基地,成立了藍軍分隊,實現了以技術訓練為主向戰術訓練為主的轉變。各部隊積極挖掘人和戰機潛能,探索以手中裝備克敵制勝的新戰法,經常組織復雜氣象飛行、遠海截擊、夜間編隊、低空、超低空、大速度地靶、實彈轟炸和導彈攻擊、電子對抗條件下的超視距空戰和惡劣氣象條件起降等高難度課目訓練。裝備新型戰機的重點部隊飛行員們在訓練中常常將載荷數拉到罕見的8g~9g,許多飛行科目突破了各國空軍同類飛機飛行訓練標准。目前,空軍航空兵團大部分已達到甲類團標准,航空兵師長都能帶隊升空作戰,航空兵團長都能飛四種氣象並勝任指揮和教學,重點部隊飛行員全部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個個都是四種氣象飛行員兼教練員以及四機帶隊長機。
寶劍鋒從磨礪出。新一代中國空軍航空兵飛行員用輝煌的成績告訴世界:在未來戰爭中,中國空軍航空兵必將是一支攻防兼備、無堅不摧的「長空利劍」。
㈢ 空軍的定義和組成部分是怎樣的以及中國空軍的發展過程是怎呀的
空軍是以航空兵為主要力量,在空中作戰的軍種。
通常由各種航空兵以及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空降兵等組成。其主要裝備有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殲擊轟炸機、偵察機、運輸機、直升機及其他特種飛機。空軍具有遠程作戰、高速機動和猛烈突擊能力,能單獨作戰或協同陸、海軍作戰。它的主要任務是:擔負國土防空,支援陸、海軍作戰,對敵後方實施空襲,進行航空偵察和空中運輸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是1949年在強大陸軍的基礎上建立並在戰斗中成長起來的。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出色地完成了各種任務,取得了擊落敵機330架,擊傷敵機95架的戰績。在解放沿海島嶼、國土防空、支援印度支那人民斗爭和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屢建戰功,共擊落敵機99架。它還參加和進行了科研試驗、空運空投、搶險救災、飛播造林、人工降雨和專機運輸等活動,為支援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㈣ 我國空軍發展史
空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於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 主要任務是擔負國土防空,支援陸、海軍作戰,對敵後方實施空襲,進行空運和航空偵察。空軍實行空防合一的體制,由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以及通信、雷達、電子對抗、防化、技術偵察等專業部(分)隊組成。空軍下轄沈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7個軍區空軍。航空兵由殲擊、強擊、轟炸、運輸航空兵組成,通常按師、團、飛行大隊(營)、飛行中隊(連)編成。航空兵師一般下轄2個至3個航空兵團和駐地場站,航空兵團是基本戰術單位。由於武器裝備和擔負任務不同,各類航空兵團編制飛機數量通常在40架至60架之間不等;飛機和飛行員(組)的比例通常為1:1.2。中國空軍包括航空兵(裝備轟炸機,攻擊機,殲擊機,偵察機和運輸機等),地對空導彈部隊,高炮部隊和無線電技術部隊。共有40-45個航空師,15-17個防空師。中國空軍總兵力47萬人,共有3000餘架作戰飛機(500-600架可攜帶核武器,250架直升機),500-600座地對空中程導彈發射裝置,1500-2000門高炮。
㈤ 空軍經歷了哪些發展歷程
自古以來人類就懷有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的願望,但是由於科技水平低下,人們也只能將對於飛行的嚮往寄託於夢想和神話之中。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坐飛毯遨遊天空無不體現著人們對飛行的憧憬。同時,人們也通過各種途徑對飛行進行了大膽的設想和探索。
古代中國人民以聰明的智慧創造了許多飛行器具,這些器具是現代飛行器的雛形。
據公元32~92年東漢班固著的《前漢書》記載,王莽時期,曾下令徵集賢才抵禦匈奴的侵犯。有人以能飛行窺探匈奴兵力部署而應征,王莽令他實驗,此人用鳥羽做成兩翅膀系於身上,並在頭和身上裝以羽毛,用兩臂帶動翅膀,飛行數百步落地。這是人類嚮往和模擬鳥類飛行的最早實驗。
據古書記載,用竹子和紙做成方形大燈,底盤上燃以松脂,當燈內充滿熱氣時大燈便會升空,此燈可用作傳遞信息、指揮作戰,這就是松脂燈。這種燈在中國流傳很廣,它是熱氣球的前驅。風箏是由中國人發明的,直到中世紀才傳到歐洲,它依靠空氣動力升空,其飛行原理與現代飛機十分相似,各國普遍認為,風箏是現代飛機的祖先。
雖然古時候人們對飛行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受當時科技水平的限制,始終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直到1783年,人們才真正實現了翱翔天空的夢想。
1783年6月4日,法國的蒙特哥費兄弟用亞麻布和紙製作了一個直徑約30米的大熱氣球,該氣球上升到了1800米的天空,並在空中飄飛了2300米。1783年11月23日法國人羅企艾和達爾朗德在巴黎勇敢地登上了蒙特哥費兄弟製造的熱氣球,氣球升到1000米,在空中飛行了12千米,用時25分鍾。此次飛行轟動了整個世界,也激發了人們研究飛行器的新高潮。
1903年12月17日,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時刻來到了。美國的萊特兄弟利用修理自行車的技術,並在對以往的滑翔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進的基礎上,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飛機——「飛行者」1號。該機機長6.43米,翼展12.3米,重340千克,機上安有一台12馬力的柴油發動機。10時35分,弟弟奧威爾·萊特勇敢地登上了飛機,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駕機飛上天空的人。雖然此次飛行並不十分成功,但它標志著飛行時代的到來,從此開辟了航空領域的新紀元。
此後,在歐洲便出現了一股「飛機熱」,很快就使飛機的各項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已達到了實用水平。不久,水上飛機、艦載飛機也相繼問世。隨著飛機性能的不斷提高和其適用的范圍迅速拓展,有人便自然地將它與戰爭聯繫到了一起。
1909年,美國陸軍裝備了世界上第一架軍用飛機。1911年10月23日,義大利在和土耳器作戰時,第一次使用了飛機。隨後,軍用飛機在德、英、法等歐洲國家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當然,飛機最初在戰場中主要用於偵察和通訊,但在戰場上不免與敵方飛機相遇,當時的飛行員不得不用隨身攜帶的步兵武器進行互射。為此,各國紛紛在飛機上加裝殺傷力較強的機關槍,這就出現了主要用於空中格鬥的飛機——殲擊機,不久又出現了主要用於打擊地面目標的轟炸機。
一戰結束後,各國對飛機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不斷對飛機進行改進,隨著冶金和機器製造技術的進步,飛機的性能不斷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有的飛機時速達到了500公里左右。大戰中、後期,有的殲擊機時速已能達到大約750公里。大戰後期,德國和英國製造的噴氣式殲擊機開始用於作戰。這一時期飛機的主要代表有蘇制伊5、伊15、伊16殲擊機;英國的「蚊」式殲擊機;德國研製的「彗星」殲擊機——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飛機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軍用飛機的戰術技術性能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武器作戰效能越來越高,活動范圍也越來越廣。現代殲擊機的最大速度一般為M(馬赫)2.0左右,米格-25飛機最大速度可達M3.0;在飛行高度上,一般不超過2萬米。轟炸機多為亞音速,個別的最大速度達到M2.2;最大航程可達1.65萬公里,如進行空中加油,每加油一次可使航程增加20%~40%。偵察機最大飛行高度2.4~3.5萬米,航程超過7000公里。巨型軍用運輸機可載運200噸至更多的貨物。飛機的種類也因其性能和用途的增加而增加了許多。
目前,軍用飛機可分為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轟炸機、偵察機、預警機、軍用運輸機、電子對抗飛機、空中加油機、軍用教練機和軍用直升機等。在二戰後的一些局部戰爭中,制空權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而空軍是爭奪制空權最主要的兵種,因此,一些軍事大國都在不遺餘力地發展本國的空軍力量。
當前,軍用飛機發展主要趨勢是:廣泛採用非金屬材料,以減輕重量;重視應用隱身技術;發展垂直、短距起落飛機,以減少或擺脫對機場的依賴;廣泛使用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實現機載設備的綜合化和智能化、機載武器精導化、遠投化、集束化、通用化;採用電子和光電對抗措施增強電子對抗能力。由於美國製造的B2隱形轟炸機在科索沃的出色表現,大型、多用途的隱形飛機將是各國競相發展的對象。
㈥ 中國空軍是如何發展的
空軍是以航空兵為主體,進行空中斗爭、空對地斗爭和地對空斗爭的一種軍種。一般包括航空兵、地面防空兵、雷達兵等,空降兵隸屬空軍建制。空軍具有遠程作戰、高速機動和猛烈突擊的能力,既能協同陸軍、海軍作戰,又能獨立作戰。
我國空軍正式組建於建國初期。但早在20世紀二十年代,我國就曾有留學生幹部到蘇聯去學習航空技術。抗日戰爭初期,中共中央又選派40多名幹部組成航空隊,去新疆學習航空技術。1946年,我軍第一所航空學校在東北建立,培訓了一批飛行員和航空工程機務幹部。1949年3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組建軍委航空局,統一領導中國人民航空事業。同年7月建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空軍在之後的一些改革建設中迅速成長起來。
1949年12月~1950年1月,第一批航校建成開學。1950年8月,中國空軍組建第一支空降兵部隊——空軍陸戰第1旅。20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有了國產飛機。1957年,防空軍與空軍合並,空軍編成中增加多種兵種,如高射炮兵、雷達兵、通訊兵、地空導彈兵等。1958年,中國空軍組建地空導彈部隊。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空軍已成為具有現代武器裝備、能執行多種作戰任務的多兵種合成軍種。
中國空軍
㈦ 中國空軍應如何發展
現階段中國空軍的綜合戰力仍然落後。主要體現在裝備技術水平、作戰思想、訓練強度、作戰經驗、後勤保障、兵力投送能力等諸多方面。
上述各個方面的改善和突破是未來中國空軍發展所不可避免的。
雖然現階段距離世界空軍強國仍有很多不足,但中國空軍發展勢頭良好。目前正在從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的過程中。未來中國空軍將向空天一體作戰的方向發展。
到底中國空軍能用多長時間完成上述轉變,這個答案還得在未來有機會驗證。
㈧ 中國空軍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強
中國從引進蘇27開始,就進入了空軍發展最迅猛的時期,殲10,殲11,殲15,轟6K,各種型號眼花繚亂,質量上也已經逼近世界先進水平,甚至還造出了五代機,一舉為中國證明了實力。
4、戰略轟炸機不是轟6系列(轟6各種改型也就個戰術轟炸機)
㈨ 中國空軍的發展史
中國空軍的發展史:
1、1946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在吉林通化成立。中共早期培養的一批航空骨幹、選調的陸軍官兵以及日軍起義人員,在這里開始了中國空軍艱難的創業。他們收集了100多架破舊飛機,又拆東補西修復了40多架。缺少汽油,就用酒精代替;沒有保險帶,就用麻繩代替;缺少機輪、螺旋槳,幾架飛機合著用;沒用充氣設備,就用自行車氣筒給給飛機輪胎充氣。士兵們甚至用馬拉著飛機走向跑道。就這樣,航校在3年多的時間里培育出了560名航空人才,為人民空軍的建立准備了骨幹。
2、1949年11月11日,中央軍委下令,在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機關的基礎上,合並軍委航空局,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劉亞樓任司令員。1950年4月11日,劉亞樓向中央軍委遞交了建議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的報告。5月9日,中央軍委批復同意並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混成旅」。1950年6月19日,中國空軍的第一支航空部隊——空軍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轄2個殲擊團,1個轟炸團和1個強擊團。飛行人員絕大部分是東北老航校畢業的飛行員,還有少量國軍起義飛行人員。教官有日本教官、蘇聯教官,飛機有英制、美製、日制,機種有戰斗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
3、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戰火很快燃燒到鴨綠江邊,剛剛誕生的中國空軍航空兵被逼上了這場歷史性的空戰舞台。戰爭初期,美國擁15個空軍聯隊,作戰飛機1100餘架,飛行員大部分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飛行時間多在1000小時以上。而中國空軍僅有新建的2個殲擊航空兵師(空3師、空4師)和空軍第4混成旅第17轟炸團、第13強擊團,作戰飛機只有114架,飛行員僅有100小時左右的飛行時間,在噴氣式飛機上平均只飛了20多小時,且無空中作戰經驗。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宣稱:「中國根本沒有空軍。」
4、1951年1月21日,最先進駐安東機場的空4師10團28大隊大隊長李漢率領6架米格-15殲擊機迎戰美軍20架F-84戰斗轟炸機,李漢擊傷美機1架,奏響長空第一戰凱歌。8天以後,即1951年1月29日,李漢在空戰中擊落、擊傷敵F-84各1架,首創人民空軍空戰史上擊落敵機的戰例。1951年9月25日,空4師第12團副團長李文模率領16架米格-15殲擊機迎戰美軍20架F-86「佩刀」戰斗機,4號機劉涌新擊落敵機1架,首創中國空軍擊落美國最先進的F-86的戰績。
5、1951年11月6日,空8師22團9架杜-2轟炸機在空2師4團16架拉-11殲擊機的掩護下,對鴨綠江外的大和島實施了轟炸,這是中國空軍航空兵轟炸機第一次出現在朝鮮戰場的上空,轟炸命中高率達90%。美聯社驚呼:「大和島遭到歐洲空軍的精確轟炸」(暗示是蘇聯空軍所為)。至今仍在使用的美國空軍大學教材承認:中國空軍對大和島的轟炸是成功的。
11月30日,空8師24團9架杜-2轟炸機與空2師4團16架拉-11殲擊機編成聯合機群對大和島實施第二次轟炸,途中與30多架美國F-86噴氣式戰斗機發生遭遇戰,轟炸機通訊長劉紹基用機槍擊落敵機1架,開創了世界空戰史上活塞螺旋漿式轟炸機擊落噴氣式戰斗機的先例!擔任護航任務的拉-11殲擊機也接連打下2架敵機。副大隊長王天保、大隊長徐懷堂各擊落1架F-86,又創造了世界空戰史上的活塞螺旋漿式殲擊機擊落噴氣式戰斗機的奇跡!
6、1952年2月10日,飛行時間才100多小時的空4師12團3大隊大隊長張積慧,一舉擊落飛行時間3000多小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戰266次的美國王牌飛行員中校中隊長戴維斯。消息傳開,美國朝野震動,美遠東空軍司令威蘭中將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悲慘的失敗,是對遠東空軍的一個沉重打擊。」
7、建國初期,空軍航空兵還積極參加了支援陸、海軍解放沿海島嶼作戰和國土防空作戰。1952年9月20日,空2師飛行員何中道、李永年在上海長江口上空擊落美空軍B-29轟炸機1架,首創中國空軍航空兵國土防空作戰史上擊落敵機的戰例。1955年1月,空軍航空兵首次與陸、海軍聯合作戰,一舉解放一江山島。1958年7月,空軍航空兵殲擊部隊入閩作戰,從國民黨空軍手中奪得台灣海峽的制空權。
8、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空軍航空兵裝備了國產殲-5亞音速噴氣式殲擊機和殲-6超音速噴氣式殲擊機。60年代,空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國產殲-7殲擊機、強-5強擊機、轟-5和轟-6轟炸機。80年代,空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國產殲-8和殲-8Ⅱ高空高速殲擊機。90年代以來,中國空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從俄羅斯引進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蘇-27殲擊機和蘇-30殲擊轟炸機,中國自行研製成功的轟-6U空中加油機也加入了空軍航空兵序列,使中國空軍航空兵可以超遠程、高速度、全空域、大縱深、超視距范圍作戰,標志著中國空軍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的戰略性轉變。
9、近年來,中國空軍航空兵瞄準未來高技術戰爭,改革訓練模式,普及了模擬訓練,建成了現代化的綜合訓練基地,成立了藍軍分隊,實現了以技術訓練為主向戰術訓練為主的轉變。各部隊積極挖掘人和戰機潛能,探索以手中裝備克敵制勝的新戰法,經常組織復雜氣象飛行、遠海截擊、夜間編隊、低空、超低空、大速度地靶、實彈轟炸和導彈攻擊、電子對抗條件下的超視距空戰和惡劣氣象條件起降等高難度課目訓練。
注意:寶劍鋒從磨礪出。新一代中國空軍航空兵飛行員用輝煌的成績告訴世界:在未來戰爭中,中國空軍航空兵必將是一支攻防兼備、無堅不摧的「長空利劍」
㈩ 強軍這五年,中國空軍戰略轉型:又幹了哪些大事
強軍這五年,中國空軍戰略轉型:又幹了哪些大事
4大品牌
「藍盾-17」
中國空軍蘇-30戰機。